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2022-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第二单元民风民俗1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1)

第二单元

民风民俗 6《北京的春节》

老舍用“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详写的是“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四个部分。

《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老舍被称为“人民的艺术家”我们学过的老舍的作品有:《猫》《母鸡》《草原》,

重点的词语解释: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 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句子理解: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用料的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3)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 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 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4)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课文写法特点: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点面结合,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让春节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4)文章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7《藏戏》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排比开头的好处: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

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 重点的词语解释:

开山鼻祖: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随心所欲:随,听任;欲,想要,希望。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句子的理解

①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

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 重点的词语解释:

和睦相处: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处。

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害。

8《和田的维吾尔人》 句子的理解

①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大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②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热爱土地的程度。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惊叹。

③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

④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这个句子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的天性。沙土里种着花(实写),门框边、屋梁顶雕刻着花(虚写),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虚写)

重点的词语解释:

豁达:性情开朗,度量大。

深邃:邃,深。本课形容维吾尔姑娘眼睛的明亮、深沉、透彻。 美不胜收:不胜,不能尽,不能完。形容好的东西太多来不及欣赏。

第一单元

生命需要呵护

一、选择题:

1,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父母爱的结晶。当爸爸体内的精子和妈妈体内的卵子相遇后,就会生成一个 受精卵,受精卵在妈妈的子宫里不断生长、分裂、发育,慢慢长成 胎儿。直到降临人世。

2,俗话说,儿女的生日是 母难日。人们党说,母爱 如水,父爱 如山。

3,当爸爸含 X染色体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时就会生个女孩。当爸爸含

Y染色体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时就会生个男孩。

4,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生命的独特 样本,高度、体形、肤色、性格,每个人都是是

独一无二的,都与众不同。

5,两免一补的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的 杂费,教科书费全免了,就连 教辅书费, 作业本费也不用交了,还补助寄宿制农牧民子女 住宿费,补民族学校学生 生活费。

6,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 一次,生老病死是一种 自然规律,谁也不能将它改变。写错了字可以重写,做错了事情可以改正,而 生命 一旦失去将无法重来。

7,我们不可以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改变生命的 宽度 。(――佚名)

8,一个贫穷的犹太人母亲和她的两个孩子相依为命,一天,房子突然起了大火,情急之中,她问孩子:“我们该带上哪些东西逃命?”儿子说:“应该带上家中那枚唯一的金币。”女儿说:“要带上衣服和吃的东西。”于是他们就冲到房间寻找,浓浓烟雾中,母亲大声喊:“ 生命第一,安全第一,我们逃!”

9,面对危急情形,你认为最应该保护的是什么?答:

生命。

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我们都要牢记:“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请珍爱生命”。

10,生命是顽强的,也是 脆弱 的,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我们首先要注意身体的安全和 健康 ,懂得远离 危险,防范 侵害。

11,⑴不去危险的地方, 防止意外伤害

⑵拒绝危险游戏, 不拿生命开玩笑

⑶遵守安全规则, 规则就是护身符

⑷牢记“生命第一”, 勇敢而不蛮干

⑸遇事沉着冷静, 学会解决问题

12,掌握一定的自护自救常识,我们才能在突如其来 危险和 灾难面前从容不迫,机智自救,唱响生命的凯歌。

13,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 尊重和 善待他人的生命。14,在地球上, 植物 、动物和 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五彩斑斓的生命世界。

15,目前已知的植物大约有 50万种,现存的动物大约有 150多万种。在生命世界里, 各种生命因为互相提供食物而相互关联,形成错综复杂的 食物链 。各种各样的生物对维持 生态平衡,稳定人类赖以生存的 自然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6,为了适应环境,抵御天敌,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 生存本领,它们不仅为人类适应自然变化、提高生活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提供了原材料,而且也给予了我们 智慧、和 启迪。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的 一切生命。

17,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人,而是大自然的一个分子,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有生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 朋友,需要我们关心与呵护,关爱身边的 生命,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8,为了生存,我们接受大自然的 馈赠,也要懂得心怀感恩,不能无尽的 索取 ,每个人都必须牢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有更美好的 生存环境,善待自然万物,就是善待 我们自己。

第二单元 热爱生活

1,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 生活方式。合理均衡的 营养是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2,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为: 体重/身高的平方(千克/米²)。肥胖评价标准:BMI小于18.5属于 体重过轻,BMI大天或等于18.5而小于24的属于 体重正常,BMI大于或等于24而小于28的属于 超重,BMI大于28的属于肥胖。

3,大多数 高度近视 与遗传因素有较大的关系,而大多数的 低度近视

都由于后天的影响。

4,选购食品时,要注意是否新的新鲜、 卫生,是否容易消化和 富有营养成分 ,包装是否符合 卫生要求,有无 保质期限等。

5,患病时,应到合法正规的 医疗机构诊治。一些小病小伤可到 社区医院等简易门诊治疗,而患急病或重病应到设备完善的 医院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间,切勿私投无照游医, 药物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6,运动不足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 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运动过度,反而适得其反。

7,除了合理的 饮食,良好的 睡眠,和适当的 运动外,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包括拥有一份快乐的 心情和乐观的 态度 ,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8,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完全的 生理上的, 心理上的和 社会关系上的良好状态,不仅仅意味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9,我国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标准归纳为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积极稳定、意志健全、行为 统一协调、人际关系 和谐 、行为反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 自己的年龄 。

10,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 诱惑 ,它们像一个个幽灵,飘荡在我们身边,稍不小心,就可能落入 陷阱。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我们要学会说“ 不”,以对

生命负责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拥抱生命。

11, 毒品是指国家依法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和精神药品。它会麻醉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使人染上 毒瘾,摧残人的身心健康。我们要时刻记住:万恶 毒为首。

12, 邪教是一邪恶的说教和势力。邪教能迷惑缺乏 科学常识和 科学思维的人。

13, 科学是迷信和愚昧的克星。

1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写出了《天体运行论》,他认为: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推翻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地心说”。 布鲁诺是意大利哲学家,他非常拥护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反对“地心说”,提出了“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

15,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 困难和挫折;这些对于人生是一种财富。人生最困难的就是挑战自我,只有挑战自我 ,挑战极限,才能超越平凡,成就辉煌。挑战自我 还需要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一些具体方法,乐观面对困难和挫折。

16,⑴明确目标,

减少行动盲目性。⑵做事坚持不懈,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⑶学习长征精神, 不怕困难挫折⑷学会自我控制和 自我调节。

17,写出调节自己的情绪的三个方法:

注意转移法、 心理暗示法、 合理发泄法。

18,连线:

司成迁――――西汉杰出史学家文、学家(《史记》) 贝多芬――――德国著名作曲家(30左右失聪)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发明留声机、自动电报帮电机) 刘 翔――――中国跨栏运动员(12秒88)

海伦 凯勒――――掌握五种语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哥白尼――――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布鲁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 巴尔扎克――――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19,吸毒警歌:一吸 毒品终世穷二脚 踩入无底洞

第2篇:第二单元作文广东民风民俗

广东民风民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等症。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民俗之一――贴春联。

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听爷爷说,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中的新桃和旧符便是春联的原型了。春联也是对联的一种,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时期还在明清两代。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他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春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康乾盛世,春联艺术日见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春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春联这一古老的长青之树,必将在新的世纪中展示诱人的姿容。

民俗之二――帖门神。

门神也是和春联有着同样地位的一件春节必备品,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它已经不多见了。我个人认为它的衰弱应该是因为现代建筑对于大门的改革,门神的画像很难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渐消散了。经过多方寻找,我终于看到了它。听卖画人介绍,这是神茶及郁垒的画像,他们一个手执钢鞭,一个腰带铁锏,大有怒发冲冠之势。通过资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采摘野果,摘种桃树生活。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一天,鬼王想在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却被两兄弟打了一顿,鬼王一气之下,现出原形,在晚上闯进了两兄弟的住所。两兄弟沉着冷静,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众鬼便对他们俯首听命。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桃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民俗之五――压岁钱。

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春节孩子们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发压岁钱了。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给压岁钱虽好,沿袭了传统,也表现了长辈们对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但是,现在的家长往往很大方,出手就是个一百两百,甚至于上千,这样不但会让孩子将其花在不正当的地方,更会使他们那养成大手大脚、浪费钱财的习惯。所以说,家长在给孩子压岁钱时一不要给太多,二要引导他们将钱用在正确的地方。

民俗之六――中国结。

遍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结的身影,传说中国结是由一个和尚在闲暇之余用一根绳编出一个整结,然后串上名贵的佛饰品,在按上编出“王”字的穗,流传至今。当时的和尚,为了体现他“一心一意”向佛所以是用一根线编出来的,穗上为了体现他“至高无上”的信仰故编出“王”字。 后来,逐渐流入社会,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从大致小,从粗到细,大红色的中国结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深邃。

农历春节广东人习俗特别多 再怎样比,一年到头,对于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广东人,最热闹和最重要的节日,还是要数农历春节。因此,每到农历春节,广东人的习俗特别多。

最讲究吃的老广,在春节期间,哪一天吃什么,都有规矩。即使来到美国,很多广东人还是不改春节“吃”的习俗。在农历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是,除夕晚的团圆饭和年初二的开年饭。

象征全家团圆和乐的除夕年夜饭,在一般广东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家庭一年最重要的节目。如果有长辈在家,分散在天南地北的子孙,都要尽量赶回家团聚。有些家庭人不齐,不能动筷;实在不能回来团聚的,也要为他们摆碗筷,以示家庭的整整齐齐。

年夜团圆饭,是要送旧迎新。广东人的春节饮食文化,最讲究“意头”,即菜肴的谐音,一定要与发财高升、如意吉祥有关。

为此,广东人如到餐馆吃团圆饭,多会点象征“团聚”和“盆满砵满”的“盘菜”。阿罕布拉凤城菜馆主持人张太太表示,每到春节,无论订购还是堂食,餐馆的“盆满砵满”盘菜,都是最抢手的菜肴。

张太太表示,一般香港人的年夜饭盘菜,包括12种菜料:象征发财的发菜、象征“好事”的蚝豉、象征着富贵的鲍鱼、年饭一定要有的鸡、鸭,还有海参、鱼蛋、猪皮、瑶柱、绍菜、萝卜等。

如果单点,或在家自己做菜,广东的年夜饭,一定要有“全鸡”,象征“全家福”;会有与“发财好市”谐音的发菜炆蚝豉;或与“生财就手”谐音的“生菜猪手”;象征着来年快乐;还须有嘻嘻哈哈代表开心快乐的各种鲜虾;貌似“一团和气”的红烧圆蹄等。

张太太说,广东年夜饭中,鱼是不可缺少的菜肴,而且还要吃剩一点点,象征着“年年有余”。

广东人的习俗,大年初一,很忌讳动刀杀生。尊崇佛教众生初

一、十五吃斋的风俗,演化成广东人大年初一吃斋的习俗。张太太表示,凤城的“五福临门”温公斋煲,在节令期间,甚受欢迎。

在许多广东人的心目中,初二的开年饭,与新一年的运情,有很大关系。因此,广东人的开年饭,除包括年夜饭种种好意头的菜肴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健健康康之意。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取金钱满地,生生猛猛之意。(

第3篇:六下第二单元民风民俗习作教案

【作文要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生活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广大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的各种民风民俗。请你利用课外阅读、调查访问、亲身体验、上网等多种方法调查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并加以整理。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写完后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再修改。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做到民俗特点突出。 4.作文要内容具体,重点突出,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写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教师归纳总结: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种风俗,或者有着纪念意义。谁知道在我们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课文,以《老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课文的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就是北京人的节日民俗。详略的写法

《各具特色的民居》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说明。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等,让文章更为生动,具体可感。以后我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要把这些说明方法用上呢!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把藏戏的特点先写了出来,接着写藏戏的来源,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一)要指导小朋友观察和体验节日的民俗特点的具体方法

(1)要想写好节日事情,要注意观察节日有什么样的活动

(2)观察时要注意认真地观察民俗活动的场面和事件的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和想。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变化的细节,心情变化的细节。

(二)是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在写传统节日民俗的事情时,一般涉及到的人比较多,因此还是注意场面的描写:

一是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二是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的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三是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四是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作文指导

1、编写提纲

2、写好作文草稿之后,小组相互品读,进一步修改、完善,再誊写作文!

五、佳作赏析

第4篇: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对空气有所了解,知道了人类、动植物离开空气无法生存,他们也知道空气有体积、有质量、有浮力,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但从化学角度来看,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空气的组织。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五、教学模式

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

六、教学过程

师:(用多媒体播放一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请大家做一个深呼吸,今天的研究课题便是我们吸人的气体──空气。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生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教师让该生演示)

生2: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这可以说明空气的真实存在。

生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生4:用扇子朝脸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

生5:(望了一眼窗外)你们看,树叶在动,那是因为空气在流动,也是风。

生6:吹气球,发现气球鼓起来了,说明有空气了。(学生中一片反对声:那不是空气,是呼出的气体)

生7: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就是将空气压人车胎……(以上同学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大约6分钟)

师: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生8:有氧气。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就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

生9:有二氧化碳。向空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CO2。

生10:空气中还有水蒸气,早晨的露珠就是空气的水蒸气冷凝的小水滴。 生1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啤酒,过一会儿,瓶外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师:很好。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那么,空气中还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呢?经过漫长的科学探究,科学家们已经解开了这个谜。下面呢,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尝试解决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4人围在一起讨论,情绪高涨)

生12: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一个集气瓶),把火柴点燃伸入集气瓶中,熄灭后,用原来的总体积减去后来剩余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再通过计算,便可求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师:我认为,这个同学抓住了关键──利用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真是难能可贵,我非常佩服,其他的同学对此有何看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13:按他的方案,我觉得气体的体积减少量无法测定。师:我同意。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谁来帮帮他?

生14;我能不能上来画?

师:当然可以!

生14:(边画边讲)先将一支较长的蜡烛放在水槽底部,向水槽中加水,使水面低于蜡烛,再点燃蜡烛,将一个集气瓶倒罩在蜡烛上方,当蜡烛熄灭后,由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所以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将水压人集气瓶内,那么,水面上升多少就表明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这个方案怎么样? (学生议论,纷纷表示同意该方案)

师:我也很欣赏这位同学的方案,他巧妙地运用物理学知识,利用倒吸人瓶内水的体积,明确地表达出被消耗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出一定体积的空气内所含氧气的体积,很有创意。那么,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学生中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有人回答,一时安静无声)

师:既然没有,我们就请这位同学演示一下,看一看他的实验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一致?

生14:演示(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个带刻度(5等分)的集气瓶,让其演示,便于观察体积变化)。结果水上升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容积的1/10。 师:科学家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的1/5,而在他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却远远小于1/5,为什么?

生15:蜡烛燃烧放热,使剩余气体膨胀,所以液面上升的体积数偏小。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后,再观察(约2分钟后,观察结果仍然偏小)。

师:看来还有别的原因?(无人回答,教师提示)想想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状态?

生16: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一定的体积,所以,结果偏小。

师:怎么改进呢?

生17:改用木棒。

生18:不行,木棒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生19:改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但又不生成其他物质的可燃物。

师:可能吗?

(许多学生反对)不行!燃烧就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生20:选用燃烧后不生成气体的可燃物。

师:很好!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可燃物──红磷,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展示红磷样品)。现在,我们这个方案基本可行了。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某些细节问题还有待完善、改进,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思考,并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去亲手做一做。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一个实验。

(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新教材[实验2-l],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师板书)结论:1.红磷+空气 五氧化二磷(化学变化)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教师简介空气的其他成分,完整地板书空气成分及含量,再略讲纯净物和混合物)

师:从[实验2-l]中,还能体现出氮气或其他物质的什么性质?

生21: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生22:氮气不易溶于水,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生23: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

七、板书设计

八、随堂练习(投影)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中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九、布置作业

1.课后同学们用自己设计的方案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与其他同学讨论新教材中的两个讨论题。

2.看书:了解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发展史;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创见,还有哪些疑问?将它们整理后写在自己的笔记中。

本题课我以学生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实验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先是讨论,明白可以通过燃烧耗氧后,用水的体积来间接感知氧气体积的道理,再用实验否定了用燃着的蜡烛进行实验的方案,经师生对误差原因的分析,明确了这个实验对可燃物的要求。至此学生自主地认识了这个实验的设计原理,使学生兴趣与信心倍增,课堂气氛也逐步达到高潮。教师适时肯定后,及时给出这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可谓水到渠成。学生在成功喜悦的鼓舞下,兴趣盎然地完成了后继的学习任务。

第5篇:1第二单元空气氧气

一、空气

★2.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1/5,氮气约占4/5 。

【实验方法】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有水进入集气瓶 反应原理:磷 + 氧气

消耗氧气,集气瓶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从烧杯压入集气瓶

【实验注意事项】:

(1)红磷要稍过量,确保空气中的氧气被完全消耗。

(2)橡皮塞要塞紧,确保装置的气密性好(此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要等容器内的白烟完全消失、恢复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并记录。否则会导致

测量结果偏低。

(4)若选用其它物质测定空气成分,应选择只与氧气反应的可燃物,燃烧产物是固体;

(5)若选择硫做燃烧物,瓶内应放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瓶内压强减少明显,测量才会更

接近真实值。

【实验讨论】

若用燃烧红磷的方法,讨论下列情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红磷量过多 不影响(2)红磷量偏少 偏小(3)瓶塞未塞紧,造成装置漏气 偏小

(4)没有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偏小 (5)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伸入瓶中 偏大

(6)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偏大。

五、常考问题:

1.水面上升少于1/5体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答:⑴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⑵红磷的量不足; ⑶装置没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

夹;⑷瓶内剩余氧气含量低,不足以支持物质的燃烧 ;⑸导管内没有事先注入

水;⑹烧杯内的水量不足。

2.水面上升大于1/5体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答:⑴在红磷燃烧过程中未夹紧弹簧夹(使得瓶内气体一开始就受热膨胀逸出,

造成瓶内实际空气减少,试验后倒吸入的水就多了); ⑵伸入燃烧匙太慢,塞紧

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3.能否用木炭、硫、铁丝、铝箔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答:不能用木炭、硫、铁丝、铝箔等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硫燃烧虽然消耗氧气,

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是气体,瓶内气压变化较小,水不能进入;

铁丝和铝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实验无法进行。

4.若想用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应如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

答:将集气瓶中的水换成稀碱溶液,如NaOH、KOH溶液等,碱溶液能把 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充分吸收,从而达到容器内气压减小的效果。

3.空气的用途(重点记氮气的用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

4.保护空气

1)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吸收二氧化碳用释放出氧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相互补偿使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几乎不变。 2)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3) 空气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烟尘、粉尘(矿物燃料的燃烧、地面扬尘、沙尘暴、焚烧秸杆等) 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SO2)(燃烧含硫的煤、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二氧化氮(NO2)(矿物燃料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一氧化碳(CO)(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

臭氧(O3)(低空臭氧是一种气体污染物,主要由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

氧化物在太阳光下产生的)

4)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煤脱硫处理、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工厂产生的废气经处理达标排放、在汽车尾气系统安装催化转化装置等。

二、氧气(O2)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

收集氧气的方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能供呼吸

(2)氧气能支持燃烧(注意氧气不可燃,不能做燃料)

物质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一般为一光、二热、三生成。例如:硫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应放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 ※ 铁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应放少量的水或放少量的沙,防止高温熔融物落下炸裂瓶底。 ※ 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石蜡 + 氧气 ——→ 水 +二氧化碳 (氧化反应)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当空气不充分时,可生成一氧化碳、还可能冒黑烟。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3.氧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方法1:分离液态空气

氮气

加压降温

空气

液氧

液态氧贮存于蓝色钢瓶中。

利用液态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沸点不同,经过减压升温,沸点低的先气化,沸点高的后气化,将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分离出来,这一过程为液态空气的蒸馏。是物理变化。 方法2:膜分离技术

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经多级分离,可得含90%以上氧气的富氧空气。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详细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仪器(必备):

试管、铁架台、集气瓶、导管、(酒精灯)

二.步骤:(检、装、夹、点、收、移、熄)

(1)检查装置的密封性。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

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为什么?因为手握试管时,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变大、气体的体积增大,如果装置不漏气,则气体会从导管口冒出,产生气泡);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找明原因,如是否应塞紧或更换橡胶塞,,甚至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

(2)检查过气密性之后在试管中装入适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4)给试管加热。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会有一些空气存在,若立即收集,会导致所收集的氧气不纯),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的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下面用玻璃片小心的盖住瓶口。小心的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气。(6)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如果酒精灯先熄灭会造成什么后果?会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三.装置:(组装顺序:自下向上,自左向右;拆卸顺序与其相反)

左:发生装置:类型:①固液混合常温型、②固体加热型 (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右:收集装置:方法:①排水集气法、②向上排空气法、③向下排空气法 (选择标准:气体的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

四.检验:

(1)怎样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看它是否复燃。若复燃,说明瓶内是氧气;若不复燃,说明瓶内是其它气体。

(2)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证明气体集满?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看它是否复燃。若复燃,说明瓶内的氧气已满;若不复燃,说明瓶内的氧气还不满。

五.注意事项:

⑴制取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⑵加热药品时,要让药品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⑶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⑷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⑸试管内的导管不可以留得太长,稍微伸出胶塞即可。

⑹加热时要对试管预热,然后用酒精灯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⑺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⑻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应将导管口放在集气瓶底部。 ⑼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掉酒精灯。 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小棉花。

⑾收集完氧气后要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正放在桌面上。

工业制氧气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化学变化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不需加热、操作简单,生成物无污染 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三种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三、基本概念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供氧,它具有氧化性,是

常用的氧化剂。

4.燃烧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5.缓慢氧化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易察觉。

物理变化

化合反应物质变化分解反应基本反应

化学变化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燃烧剧烈氧化爆炸自燃

缓慢氧化例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

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属于缓慢氧化。 6.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注意:这里的“氧”是指氧元素,只要物质得到氧元素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7.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不能说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叫催化作用。 怎样证明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是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1)往过氧化氢溶液中添加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中不加二氧化锰,对比分解反应速率

(验证二氧化锰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待上述反应停止后重新添加过氧化氢,重复多次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3)反应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 ,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再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第6篇:必修1 教案第二单元

必修1 第二单元 复习提纲(教案)

复习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词语,背诵重点的段落。

2、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

3、句式的把握。

4、重要句子的翻译。

5、通过阅读和体味,培养自己的阅读古文的语感。

6、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熟读课文,1课时。完成字词的积累。

氾南(fán) 逢孙(páng) 敝帚自珍(bì) 王翦(jiǎn) 樊於(wū)期

骨髓(suǐ) 偏袒扼腕(â) 厄运(â) 噩梦(â)

切齿拊心(fǔ) 拊掌(fǔ) 自刎(wěn) 陛下(bì)

图穷匕见(xiàn) 惊愕(â) 噩耗(â) 被八创(chuāng) 创伤(chuāng) 开创(chuàng) 薄片(báo) 厚古薄今(bï)日薄西山(bï) 薄荷(bî)道芷阳间行(jiàn) 束缚(fù) 账簿(bù)

溥天之下(pǔ)

匍匐(pú)

果脯(fǔ) 胸脯(pú)

衡阳之浦(pǔ)

夜缒(zhuì)而出

棒槌(chuí)áㄤ 瑕瑜互见(xiá)(jiàn) 暇日(xiá) 遐迩闻名(xiá)

..若不阙秦(quē) 宫阙(quâ) 上阕(quâ) 撅断(juē) 尥蹶子(liào)(juã) 蕨菜(juã) 木橛子(juã) 猖獗(juã)

佚之狐(yì)

轶事(yì)

散佚(yì)

卷帙浩繁(zhì) 秩序(zhì)

杞子(qǐ)

杞人忧天(qǐ)

坍圮(tān)(pǐ)按剑而跽(jì) 忌讳(jì)

侍候(shì)

对峙(zhì) 恃才傲物(shì) 寺庙(sì)

拜谒(yâ) 偈语(jī) 碣石(jiã)

褐色(hâ) 揭示(jiē)葛藤(gě) 和蔼(ǎi) 暮霭(ǎi) 渴望(kě) 蛇蝎心肠(xiē) 歇息(xiē)

戮没(lù) 杀戮(lù) 戮力同心(lù) 谬论(miù)

未雨绸缪(mïu) 蓼蓝(liǎo) 邮戳(chuō) 戳穿(chuō)

揕其胸(zhân) 桑葚(shân) 精湛(zhàn) 姓谌(chãn)

勘察(kān) 难堪(kān) 奔驰(chí) 驰骋(chí) 驰名(chí) 废弛(chí) 一张一弛(chí) 松弛(chí)

淬火(cuì) 淬毒

荟萃(cuì) 猝死(cù) 鞠躬尽瘁(cuì) 捽住(zuï) 纯粹(cuì) 濡缕(rú) 蠕动(rú) 糯米(nuî) 儒将(rú) 相濡以沫(rú) 孺妇皆知(rú)

忤视(wǔ) 忤逆(wǔ) 铁杵(chǔ) 水浒(hǔ)

变徵之声(zhǐ)

微笑(wēi) 安徽(huī)

瞋目(chēn) 嗔怪(chēn) 瞠目结舌(chēng) 缜密(zhěn) 喧阗(tián) 坐镇(zhân) 契约(qì) 提挈(qiâ) 挈妇将雏(qiâ)

锲而不舍(qiâ) 楔子(xiē) 修禊事(xì) 倚靠(yǐ) 倚马可待(yǐ) 绮丽(qǐ) 旖旎(yǐ)(nǐ)

目眩(xuàn) 炫耀(xuàn) 泫然(xuàn) 船舷(xián) 改弦(xián)易张

玄虚(xuán)

鲰生(zōu) 毋(wú)内(nà)诸侯

孰是孰非(shú) 私塾(shú) 熟视无睹(shú) 卮酒(zhì)

栀子花(zhī)

秋毫无犯

明察秋毫

籍吏民(jí) 声名狼藉(jí) 慰藉(jiâ) 相与枕藉乎舟中(jiâ) 蕴藉(jiâ)

1 与臣有郤(xī) 玉玦(juã) 联袂演出(mâi) 抉择(juã) 决心(juã) 樊哙(kuài) 刽子手(guì) 杂烩(huì) 脍炙人口(kuài)(zhi) 市侩(kuài)

交戟之士(jǐ) 扭转乾坤(qián) 沉沙折戟(jǐ)

披帷西向(wãi) 运筹帷幄(wãi)(wî)

目眦尽裂(zì) 恣肆(zì) 龇牙咧嘴(zī) 始龀(chân)

牝马(pìn) 牝鸡司晨(pìn) 彘肩(zhì) 切而啖之(dàn) 剡溪(shàn)

越俎代庖(zǔ)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zǔ) 阻止(zǔ) 狙击手(jū) 诅咒(zǔ)

谨诺(nuî) 诺言(nuî) 承诺(nuî) 偌大(ruî)

杯杓(sháo) 灼伤(zhuï) 芍药(sháo) 斟酌(zhuï) 钓鱼(diào) 勺子(sháo)

度我至军中(duï) 度量(dù)

二、背诵的段落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三、古文复习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一)学习古文要把握的几个知识点。

1、词类活用的类型

(1)名词作动词

(2)形容词作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动词的使动用法 (5)为动用法

(6)名词作状语

(7)形容词作动词

(8)数词作动词

2、古今异义字

3、通假字

4、虚词的解释。按照总结的内容、结合课文来复习。

5、句式的类型:(1)判断句

(2)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

(3)省略句

(5)特殊句式

(6)被动句

6、学会准确地翻译句子。

(二)方法提示:

1、实词的翻译:将单音词翻译成双音词。

2、句子翻译的要求。

(1)信:实词的翻译要求准确,要求直译。

(2)达:翻译出的句子的语言要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3)雅:句子语言要生动形象。

3、句式的把握:将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还原。主要是定语、状语(介宾短语)、宾语的位置排列到相应的位置。

基本的语法排列顺序:

(1)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 (2)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二)读课文,看课下注释,完成下面的练习。

本复习提纲的编写以单元为主,对重点的词语、句式以及句子翻译做积累。

1、词类活用,说说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 (1)数词作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不专一,三心二意)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军队驻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名词作动词,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郑国。) .③樊无期乃前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

2 ④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上白色衣服、戴上白色的帽子。) ⑥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作动词用,临行祭路神,这里引申为潜行和送别。) ⑦唯大王命之。(名词作动词用,命令,吩咐。) ⑧乃朝.服,设九宾,检验使者(于)咸阳宫。(名词作动词用,穿上) ⑨沛公欲王.关中。(wàng,名词作动词,称王。) ⑩.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动词,登记。) (3)形容词作动词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实力雄厚,实力削弱。) (4)名词作状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向东,名词作状语;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疆。)②夜.缒而出,见秦伯(“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③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或者把他当做兄长一样。) (5)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郑国。) (6)形容词的意动用用法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认为„„迟。形容词的意动用用法。) ②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以„„为怪。) (7)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使使以闻.大王。(“闻”,让„„听到。动词的使动用法。) ②项伯杀人时,臣活.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活下来。)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让„„跟从。)

2、解释下列加点的重点实词(生僻词语或者古今异义字)。 (1)若我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指办事的官员,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2)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3)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损害。) (5)是.寡人之过也。(代词,这)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 (7)夜缒.而出,见秦伯(用绳子拴着人或物往下送) (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削减。) (9)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 (10)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金”,名词作动词,用钱作赏赐。“邑”,作为封地。) (1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 (10)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 (12)而右手揕.其胸。(“揕”,刺。) (1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少假借..之。(原谅、宽容) (14)自引.而起,绝袖。(指身子向上起。)

(15)拔剑,剑长,操其室。(指剑鞘。) .(16)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指剑插得很紧。) .(17)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宫廷的侍卫。) ..(18)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掷击。) .(19)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20)谁为(wâi)大王为(wãi)此计者?(介词,替;动词,献上、作出。) ..(2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身处逆境、处境困窘、走投无路) ..(2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xiǎng,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Wâi,替。) ..(23)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道歉。) (24)范增数(shuî)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看。) (2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象鸟的翅膀一样。) (26)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臣。(小人的谗言。) (2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jiàn,小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3、通假字:解释加点字的通假意义。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相当于“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共”同“供”,供给。) (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以”,通“已”,已经。) (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7)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震惊,害怕。) (8)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围绕。)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之间。) (1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1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13)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14)不.者,若属皆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4、古文句式:指出下列语句的特征,并翻译句子。 (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晋国,那里有什么满足的呢?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我不能早一点任用你,现在形势危急来求救于你,这是我的过错。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介宾短语后置句)

——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的君主晋文公无礼过,而且对楚国有二心。 (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省略句) ——秦王用千斤作为赏赐购买樊无期的头,用万家作为封地。 (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wâi,被动句式。) ——父母宗族都被他们杀掉了。

(6)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4 ——这样看来将军的仇报了,而且燕国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 (7)得赵人徐夫人之匕,取之百金。(省略句)

——得到了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是用百金取得的。 (8)人不敢与忤视。(省略句) ——别人不敢与(他)正眼看。

(9)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wãi)留待。(省略句)

——荆轲有所等待,想与(他)一起去,这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因为(他)等待。 (10)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判断句)

(11)乃朝服,设九宾,检验使者(于)咸阳宫。(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12)使(之,代指秦武阳)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省略句) ——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自己的使命。

(13)是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判断句)

——这件事情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生生地劫持你(威逼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这个契约来报答太子呀! (14)樊於期曰:“为之奈何?(固定句式、特殊句式。那怎么办呢?) (15)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判断句式) (16)楚左伊项伯,项羽季父也。(判断句) (17)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18)(你)毋从(之)俱死也。(省略句)

(1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式)

——我之所以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20)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省略句式) (21)复得见将军于此。(介宾短语后置句)

(22)不然,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以何至此”:凭什么做到这个地步呢?) (23)不者,若属皆为所虏。(被动句) (2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固定句式) (25)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大王操何来?)

(26)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沛公在安?——沛公在哪里?)

5、偏义复词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进来) ..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吾其还也。

——凭借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去了自己的联盟,是不明智的;以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是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件事情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生生地劫持你(威逼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这个契约来报答太子呀!

(4)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wãi)留待。

——荆轲有所等待,想与(他)一起去,这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因为(他)等待。 (5)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这样看来将军的仇报了,而且燕国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来归附我太子丹,我不忍心因为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5 (7)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杀不尽,对人唯恐用不尽酷刑,天下的百姓都起来反抗他。

7、解释下面句子中“其”的用法。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它,代指郑国。 (2)失其所与,不知。——代指“我们自己”。 .(3)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表示商量的语气,相当于“还是”。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代指这件事情。 .

四、概述下面的几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要求: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1、烛之武

参考答案:烛之武先生,在国家面临危难的关头,你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只身前往虎狼之地的秦营,用自己的智慧说服了秦王退兵,迫使晋国撤兵,可谓力挽狂澜。你是郑国的功臣,你是爱国的典范,你是纵横家的楷模!

2、荆轲

参考答案:一代剑客,万古英名!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你的豪气干云天,你的义胆壮山河。易水河畔还响彻着你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之声,燕赵之地仍传唱着你“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的悲壮之举。你是侠客的典范,你是死士的鼻祖!

3、项羽 参考答案:“天要亡我,我何为?”这是你诀别人世时的仰天长叹!可是你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兵败的原因!你勇猛无敌,武功盖世,可是你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你沙场上杀人如麻,可是你酒桌上显妇人之仁;你生性耿直,嫉恶如仇,但你却忠奸不分,离心离德。有人为你悲叹,有人为你立传,但我们要明白:“不可沽名学霸王。”

4、刘邦

参考答案:你不愧是乱世枭雄,又是一个伟丈夫!面对秦之暴政,你揭竿而起,与项羽义军南北呼应,并直捣秦国老巢咸阳,灭亡了暴秦,占据了函谷关。鸿门宴前你为避籍之锋芒,你拉关系,许婚姻,卑躬屈膝,低三下四;鸿门宴中自甘屈位,忍气吞声;为避杀身之祸,你借如厕之机,侥幸逃离虎口,你将“大丈夫能屈能伸”演绎得淋漓尽致。所谓“无毒不丈夫”,你为成大业,立诛曹无伤。有人说你是流氓地痞,有人说你奸诈狡猾,有人说你人中龙凤,是非功过任人评说吧!

5、樊哙

参考答案:你是一个忠心护主的骁将。为护主人,你带盾闯帐;面对项王,你饮啖自如,显你英雄本色。陈词慷慨,鞭辟入里,伸张大义,折服霸王,彰你文韬武略。不愧是西汉一代名将!

6、张良

参考答案:谁说“书生百无一用”?你满腹诗书,胸怀大志;辅佐刘邦,敲定乾坤。鸿门宴上你代主受过,巧妙周旋,妙施计策,挫敌阴谋。留侯,你的才智让你的美名万代千秋!

7、项伯

参考答案:你的仗义只有张良与刘邦为之感激涕零,可是你的仗义让你背上了“叛徒”的恶名。你出卖军机情报,因小利而失大义。鸿门宴上翼蔽刘邦,殊不知你的小义将西楚的几十万将士推向了绝境。西楚的灭亡,你罪责难逃!

上一篇:如何防范电信诈骗下一篇:郑州市实验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