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总结

2022-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总结

初中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

摘 要: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全体学生综合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就初中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小组合作;学习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逐渐成熟。初中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同时为学生身心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让合作学习小组的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不冲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走入误区,要正确对待合作学习和学生独立思考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面向小组全体成员进行教学,这主要指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的学生会很快有答案,教师则直接要求学优生把答案公布于众,没有给学困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而是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让学生两极分化,学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困,这样的教学违背了新时代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的初衷和要求。鉴于这种情况的存在,教师应在课前就对小组合作学习制定基本的规则,在教师提问前,要让小组内的所有学生都进行独立思考,充分发言,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内其他学生的想法进行充分“碰撞”,然后进行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给小组内的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以便学生都能够有所获得,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二、让合作学习小组的所有学生都有学习探究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前提是让小组内的所有学生都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進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想法,便于小组内学生做好合作交流的准备,从而在课堂上交流发言。因为学生要想在课堂上有交流发言的机会,就必须深入思考,汲取小组内其他同学之长来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时候才有交流的“资本”,才会谈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不要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一定要遵循小组内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基础,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酝酿,真正理解问题的实质和要义,通过探讨学习提升自身素养。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也会出现走弯路的情况,这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所以说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引导的越多学生的学习就越有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越充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各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进行现场指导和介入,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因为及时的点拨能够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以便为学习小组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释疑答惑。

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增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要想实现有效的合作,小组学生的合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合作交流是小组学习讨论的延伸拓展。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交流或者交流沟通不到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就必然出现问题,致使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不够畅通。就当前来说小组学习交流的形式有交谈、座谈、商讨、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学习都能够让小组内的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增进理解、感情沟通,从而达到心理共融,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最终让学生取长补短,使合作得以默契、学习环境得以优化;同时还可以提高小组内学生的交流能力,创新学生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思维的创新,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和不同的见解,甚至学生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有所偏题,这都是正常现象,是学生动脑思考的结果,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引导,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这也许就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开始或者是积累。

五、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灵活机动的评价学生

新时代的初中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所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的进步,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评价、小组内部学生之间互评、教师激励性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优越感和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鼓励和精神支持,让学生体会成功。

参考文献:

张存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班级管理[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

作者:申培森

第2篇:小组合作学习的阶段总结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伴随着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的进行,必然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下是我们课题组经

过第一阶段的实验探索,进行的具体情况小结: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在本学年研究活动中,我组成员按照方案要求,都已积极行动起来,在自己所教班级中已成立不同形式的合作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组成一般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结合动中学生的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我们采用了按座次就近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

的小组组合两种主要形式。

按座次就近组合,就是接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4人左右。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需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次,因此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分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学习活动。异质就近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预习,课

中情景交流和课后辅导中进行。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一般以6人为宜。以这种方式组合有利于高效地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起探讨、评价,从而在学生中形成了既能自主学习,又能相互促进和评价的良好学习气氛。通过小组合作评价活动的初步开

展,学生的合作评价意识已初步萌发。

二、取得的教研成果

将近半年的努力,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小组合作评价意识。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活动中的表现,我们设计出“合

作意识自我评价栏”。具体形式如下表:

自我评价等级中A代表很好,B代表较好,C代表一般,D代表较差,E代表很差。学生通过在上栏中对各项指标的自评,知道自已是否具有合作意识,或合作意识有多强,从而确定自己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应加强哪方面和注意哪方面的情况,以逐渐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从“自评栏”中获得各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差异,从而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避

免了“面面俱到,收效甚微”的现象。

三、课题研究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优点在实践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中,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低效现象。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解决方法。

1.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探究评价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所提倡的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内容。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标所提出的新理念,转

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1)合作学习的分组指导。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研究设计,尽量做到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

性别等都要均衡,采取轮换制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

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3)合作学习的课堂设施。在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情况较少,大部分教学要将班级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

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各组的表现再作出具体的评价、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逐渐

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良性循环。

3.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会影响合作学习的实施。相反具有合作评价的竞争意识,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良好心理品格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适时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教师要培养学生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

途径去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能力。

(2)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通过讨论求同存异,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讨论问题的要

领和方法。

(3)学会表达观点。合作学习评价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以上,互相了解对方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给予评价机会,发现问题及时指点,并做出恰

当的评价。

(4)学会合作评价竞争。组内合作评价,组际竞争是合作学习评价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神和评价意识。

四、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目前,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后期的研究工作将更艰辛,但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取

得丰硕的成果。

第3篇: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

时风中学王湘曼

最近阶段,我按照以前的方式来利用小组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基本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同时也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

其次,小组长的作用明显体现出来了。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收本小组每天的家庭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我们每个月还采取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比,分别评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组员分别奖励三分、二分、一分,其组长多奖励两分。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前一阶段实验过程中,使我认识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设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不合作就解决不了问题,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需要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合作学习。现在已告一段落,有95%的学生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因此,我们觉得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

当然,最近在利用小组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

1、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其表现形或是在某些课堂上仍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2、个别学生对加分政策已经没有新鲜感,学习合作意识下降。

3、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中,有时因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体,造成内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在我们倍加关注合作学习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收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其中的外显与内隐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哪些内容、更适合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每个人的分工如何确定?怎样才能高效有序地组织合作学习?在注重“人人进步”的同时怎样培养优秀生的综合能力?我们还应针对这种现象单独把每组中不太愿发言的同学找来,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多表扬他们,如果这种现象能得到好转,那我们的课题研究就能上一个新台阶。

第4篇: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

本学期,我在班内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两个多月的实施,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将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分组原因: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我校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能够完成,但质量太差,背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完不成,有的学生根本就是在“混日子”,老师交给的任务能少写就少写,查出来就写,查不出来就算,这样,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有时,有一部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上进心也不强,学习上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学习成绩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把班内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分组方法:

按照月考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4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学生准备记作业本,每天下午放学前组长检查组员作业是否记在本子上,然后组长签字,写完作业后家长核对每项作业是否完成,完成后家长签字。

三、分组好处:

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打,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总的来说,通过小组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李建飞

第5篇: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

本学年我们学校主要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前一阶段时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熟悉学生,为分组做准备。

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对学生的姓名、 爱好、性格 、学习、能力均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为下步的分组学习做好准备。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会与人合作。

针对学生表现欲强,经常抢答问题的现象,我们与学生约定,要耐心倾听他人发言,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评价他人的发言,不重复他人的意见,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当与他人意见不一致时,能虚心吸收别人的正确见解。

3、 教师做好精选讨论问题的准备:

(1)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对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采取讲授法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4、制定的有效评价策略:

(1)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

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经过本阶段的工作,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学生也有了初步合作的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我们相信学生一定会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

第6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总结

七星泡镇凉水学校 冯丽

新课标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我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现将一段时期的研究工作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一、 认真钻研合作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我通过信息网络认真学习相关理论,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使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发展新知识。这不仅是知识的新积累,还是学习能力的再提高。对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意义重大。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互相交流中实现了知识的互补,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还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 反复实践,总结经验,促进教学模式的再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掌握的再透彻,不经实践的检验,也不能成为你真正拥有的教学技能。为了能运用好这一教学模式,我在进行理论学习,听课观摩的同时,更是以教学实践为主,通过实践发现问题,结合理论,再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我自认为,经过一段时间不断努力,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操作技能,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一致的公认。

三、 反思体会,合理改进。

1、小组划定要科学。

合作学习小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个体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场所。事实证明,人员分配科学的学习小组,学习效果明显。相反,存在问题的小组,学习氛围有些沉闷,出现了“合而少作”“合而不作”的现象。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但绝不是忽略了教师的存在,忽视了教师的作用。恰恰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如果把一节课比作战场,那么老师就是战场上的指挥员,离开了指挥员的指挥,再勇敢的战士也必将面临失败的厄运。所以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生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力指导,教师的任务没有轻,相反还加重了,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万万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3、抛弃形式合作,注重实效合作。

我们搞合作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以适应社会。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生学生假合作的现象,个别小组交流少,有的甚至个顾个,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面上,这种现象要不得。教师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或拆组重分,或积极创设情境,或教师亲自参与到薄弱小组中去,打破这种僵局,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它的巨大潜力。

提高措施:

1、深入学习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求精、求深,大胆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探求适合本校学情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途径。

2、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鼓励先进,帮助后进,稳扎稳打,让合作之风富有成效。

3、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谋划合作环节,细心设计合作讨论问题,让学 生参与的热情最大化。

4、积极沟通家长,建立家校联系,鼓励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做事,全方位、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5、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合作解决生活问题。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总结

七星泡镇凉水学校 冯丽

第7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总结

三甲街道三甲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

阶段性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指导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在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开展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组建学习小组的研究。在所有教师的参与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下面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分组势在必行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我校处于农村地区,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正因如此,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组组的具体方法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 1

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按照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4人学习小组。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常务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本组每个成员都要有分工,如根据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负责1—2门学科,可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对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也可以把桌椅摆放、桌面整理、卫生保持、习惯养成等分别由小组成员负责;还可以施行值日组长轮换制,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三)、小组管理与评价

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后,管理及评价还应跟上,否则就会出现自由散漫、低效混乱的局面,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作用呢?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全体任课教师应形成合力,变纪律约束的课堂组织形式为自我展示、积极竞争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四层反馈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

第一层——小组长管理。常务小组长对全组进行全面管理,从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到思想教育,小组长都要对全组负责。小组长(值日组长)应对全组同学的一天表现进行定性或定量记录,如课堂表现,发言、展示次数等,并在晚自习汇总后对全组进行反馈(也可随堂反馈),及时鼓励督促帮助后进生,使之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及展示中来,小组长在放学前把签名的记录表交至值日班长处。

第二层——值日班长管理。值日班长由各组常务小组长担任,每天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对各组进行检查管理、考核评价,根据各小组长反馈上来的记录表第二天早读课前五分钟,将小组积分公布在教室评价栏内,并评出一个优秀

小组。(如:公开发言或展示一人次1分,违纪或没按要求完成任务扣除相应分数,班级可以自定)

第三层——常务班长管理。常务班长对全班进行整体管理,履行副班主任的职责。每周对各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交到班主任处,并在每周班会课上公布一周小组总积分,并组织小组长探讨班级内存在问题,给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的积极建议。对班级内各组出现的矛盾或问题进行处理。

第四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管理。班主任应善于调动班干部的管理积极性,支持班委的工作,公平公正的评价各组的学习展示活动,对月优秀小组进行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班主任还应协调好课任教师,经常到班级听课,对存在问题提出宝贵建议,对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联合教师进行整改。课任教师也应支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评价工作,课堂教学过程中或结束时可以让学生组内自评、组际互评,教师也可综合评价。

三、小组起到重要的作用

1.通过学习小组的组建,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2.学习小组的组建对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

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3.小组的组建能通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上一篇: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下一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