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2023-0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现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现状、特点及问题做了全面性的分析后发现:我国农村学校体育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上升更加迅速并成了研究的新热点,总体上较为薄弱;研究成果主要分为现状调查类和专门的深入研究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被严重忽视、严重边缘化、起步较晚、总体上较为薄弱、研究的投入非常缺乏、研究的队伍明显不足、研究成果明显较少、整体上质量明显不高、不能满足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以现状调查类为主,深层研究严重不足;区域性的研究较多,全国性的研究较少;共时性的研究占绝大多数,历时性的研究太少;问卷调查多,实验、案例研究少;研究的视角较为狭窄;根据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未来做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我国;农村;农村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人口的素质是我国人口素质的主体。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对于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多种原因,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发展严重滞后。但是,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诸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对国家政策做了重大的调整。尤其是非常重视“三农”和教育问题,提出了“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等”、“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等,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有利机遇。如何抓住这有利机遇,加快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亟需研究。总结农村学校体育领域前人研究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展望研究的前景与未来,是开展新的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

1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总体状况

1.1 起步较晚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起步较晚。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60年代前没有一篇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的文章,整个60年代也只有2篇经验总结性的文章,很难说是科研论文。整个70年代也只有3篇文章。80年代增加到了61篇文章,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研究起步应该是在80年代,明显晚于其他领域的研究。

1.2 研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上升更加迅速并成了研究的新热点

从图1和图2(见下页)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表的论文数量呈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上升更加迅速。2000年至2006年的7年间发表的论文数量就大大超过了整个90年代所发表论文数量的总和。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提出后,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则更是急剧增加。2005年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为69篇,2006年则猛增到的106篇,而2005年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仅比2004年多11篇。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正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1.3 总体上较为薄弱

与农村教育在全国教育中的实际地位相对应,与体育在教育中的实际地位相对应,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在整个国家的教育中的实际地位非常可怜,处于一个被严重忽视、严重边缘化的、不正常的状态。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状况也是如此,被严重忽视、严重边缘化。研究的投入非常缺乏,研究的队伍明显不足,研究成果明显较少,整体上质量明显不高,不能满足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这从研究者的数量与分布、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与质量、专著教材中所占的份量、课题数量、等级与经费金额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例如: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立项项目中还没有农村学校体育的;教育部立项的项目中至今仅有4项;国家体育总局立项的项目中仅有一项,已有的硕博士论文才37篇;在cnki网站上用G807进行模糊检索查询的结果:从1979年到2006年10月共有记录30676条,然后再用主题“农村”进行二次检索,结果有记录238条,仅占0.78%。

2 研究的主题与内容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领域的调查研究主要是两大类:

2.1 现状调查类

主要是对某一地域的农村学校体育中的某一或某些方面展开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这一类占绝大多数。例如:曲宗湖等在1997年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学、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体育教师及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基本现状做了调查,出版了专著《素质教育与农村学校体育——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和《素质教育与农村学校体育(续)——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龚建音在2005对福建省农村各类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及待遇、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师资及继续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科研、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评价五大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找出不足和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出版了专著《福建省农村中小学校体育研究》;李相如等在2000年对北京市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进行了调查分析;赵进在2006年对河南省初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问题进行了调研;俞慧燕、徐伯彤在2003年对浙江农村中学体育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等。这些成果中,对现状的描述大都是类似的、一致性的结果,即农村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都很差、不如城市、不如发达地区等,并且所提出的发展对策也大都类似,不外乎是加强政策法规支持、领导重视、加大投入、改善场地设施器材条件、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加强评价等等,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现象。

2.2 研究类

这一类才是真正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地域的农村学校体育中的某一或某些方面展开较为专门的、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农村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课外锻炼与训练、学生的体质、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课标在农村学校中的适应性、体育教师、农村学校体育与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关系等等各个方面。专门、深入是这一类的主要特点。但研究的数量太少,在全部农村学校体育研究中所占的

比例太小,总体上还显得太薄弱,亟待加强。

这一类研究主要有:徐叶彤等根据2000—2002年甘肃省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甘肃省7~18岁农村男、女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得出了甘肃省农村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且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等结论并提出了调整教育机制、加强农村地区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和农村学校的体质研究工作等建议;孙江,马有保在2003年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学评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农村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原则、方法、内容及权重;曲宗湖等在2004年对农村小学的体育课程设计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专著《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设计》(水平一至三分册);陈敏在2005年对宿迁市农村高中开展选项体育课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宿迁市的课时设置、体育设施器材配备、体育教师群体结构、学生对选项课的态度、领导的态度及周边群众的态度等的分析后,认为宿迁市的农村高中开展选项体育课可行,并提出了一些建议;邬宝国在2006年对农村中学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挖掘利用做了研究,提出了利用学生的板凳,利用田野,山坡进行越野跑,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以完成达到教学目标等观点。另外还有:朱应明在1999年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做了实验研究;李正清在2000年对素质教育与农村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的关系做了研究;管水法等在2000年对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做了实验研究;欧阳梅对我国农村青少年生长发育情况做了跨度为21年(1979年一2000年)的追踪研究;李慧林在2002年对河南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体育知识做了比较研究;李莉在2002年对农村学校体育应具有的独特性进行了研究;张克莎在2004年对定向越野应用于农村中学生中长跑训练做了实验研究;陈雁飞、潘建芬在2005年对北京市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构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陈国强在2005年对和谐社会与我国农村体育教育的关系做了研究;汪庆波,石岩在2005年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的关系做了研究等等。

3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1 被严重忽视、严重边缘化、起步较晚、总体上较为薄弱、研究的投入非常缺乏、研究的队伍明显不足、研究成果明显较少、整体上质量明显不高、不能满足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3.2 在研究的主题与内容上,以现状调查类为主,深层研究严重不足。农村的条件差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过多地描述农村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如何差,差到什么程度,如何不及城市,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而对农村学校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上好体育课,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学校体育的育人效果等方面深入的研究则较缺乏,对农村学校体育如何与农村体育、农村教育、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等协调发展的研究也明显不足。

3.3 在研究对象所跨的区域上,区域性的研究较多,全国性的研究较少。区域性的研究中,研究对象仅跨一个省或一个省以下的较多,跨几个省的较少。即研究对象所跨的区域越大,研究的越少。

3.4 在研究所经历的时间特点上,共时性的研究占绝大多数,历时性的研究太少。

3.5 在研究的方法上,问卷调查多,实验、案例研究少。实验、案例的研究中研究对象的范围偏小。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模式等方面缺乏实证性的研究。

3.6 研究的视角较为狭窄。单纯从农村学校体育的角度研究的较多,将其放在农村体育、农村教育、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中去研究的较少,对农村学校体育与这些外部因素互动发展的研究较少;运用其它学科知识进行多角度研究的较少。站在工作的角度研究的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的较少。

4 对今后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展望

4.1 应重视并加强专门的、较为深入的研究。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下列领域应成为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重点。

农村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研究

不同地区农村学校的特殊发展战略研究;

促进城乡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缩小差距的措施或途径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参与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农村教育、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等的关系研究;

农村各地区之间以及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研究;

农村各地区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的特殊性、多样性与课程改革研究;

适合农村的特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模式研究;

农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的研究;

农村学校课外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研究;

农村学校场地设施建设与器材利用的研究;

农村学校落实07年中央7号文件,实施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特殊途径、模式的研究;

农村学生体质的研究;

农村学生对体育意识、体育态度等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锻炼特点的研究;

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实施途径研究;

农村中小学体育校内外互动的形式、途径或模式研究;

远程教育与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

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学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教学的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研究。

4.2 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加大课题数量、提高课题规格。

4.3 应加强历时性的研究。

4.4 应加强实证性的研究。

4.5 重视从多学科、多角度展开研究。

4.6 注重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手段。

总之,希望科研及科研的发展能够为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作者:焦卫宾 余道明

第2篇:浅析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

(3)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单位,一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这种功利主义的片面认识,往往导致注重比赛,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

(4)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村小和村办联中),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2)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3)加强监督职能:①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②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③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重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

(4)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5)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①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②建立县、乡、村三级辅导站,定时定点辅导,建立乡村联系点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水平。③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④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體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目标向多项目标转化;从单纯生物观向生物、心理、教育、社会观转化;从注重局部教材教法的效益向注重整体效益转化;从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转化;从微观的体育教学管理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从属型的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化,从被动型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型的学习方式转化,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3)普遍性与指导性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要符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所获得的效果要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4)完善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各项都全面发展。

依据优化的实质和要求,结合在农村初中多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优化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与内容,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农村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

(2)探索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学校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社会要求,体育教学怎样适应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3)根据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特点,探索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为制定农村中学实用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4)通过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总结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5)探索培训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途径。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作者:禄艳琴

第3篇: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尽管近年学校体育在发展,但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现状还是令人担忧。教育观念落后、体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等因素是影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最主要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引言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接受基础教育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教育进展的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他们今后对从事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坚持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状况是评价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有近3/4的人口,农业人口中青少年的比例约为1/3。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便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出台,以及各项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行,我国农村学校体育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的学校体育事业仍然发展缓慢,体育经费不足、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观念落后、体育师资贫乏等这些现象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普遍的现象,笔者根据农村学校的现实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旨在改善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进一步发展农村学校体育事业。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北省农村学校体育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以及湖北教育年鉴、湖北体育年鉴等有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对湖北18个县市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问卷118份,剔除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为108份,有效率为85%。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学校体育在发展

调查显示,在各类农村学校中,体育课正常开课率:完全中学和中小学达到90%,初级中学和乡村小学达到80%左右。尤为可喜的是村小及村教学点的开课率已达70%左右。这说明各地教育部门在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方面给予了实质上的重视。在“两操”方面,农村学校开展早操率达65%左右,其中完全中学达80%左右,村教学点为50%。在课余训练方面,研究结果表明:80%的农村学校参训学生文化成绩在提高,说明体育活动对学生文化课学习有促进作用,也表明大多数农村学校比较重视参训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已形成农村课余训练的良好势头。在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近些年通过培养和培训,专职体育教师已达51.8%。体育教师的学历和合格达标率比前些年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一批青年体育教师的充实,为农村学校体育的近一步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二)农村学校体育的不足之处

1.教育观念落后,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城乡差别的原因,部分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清除。重智力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对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工作认识不足。一些学校随着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得不到保障,经常被挪作他用,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已无法得到保證。可以说滞后的体育观念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教学目标问题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师争论的问题,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体育教学体系,学生的体育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教师心中没有把握。同时,专职体育教师缺乏,对于是否开设体育课不够重视,体育教学显得较为随意,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效果。

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调查显示,体育教师师资缺乏的表现首先是数量不足,其次是兼职比例过高。(见表1)

表1、湖北省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专兼职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有66.36%的农村体育教师思想不够稳定,并有转行,跳槽的愿望和思想。其原因是: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虽然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得到了普遍提高,但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还是缺乏足够的理解,认为体育教师是“孩子王”,这严重伤害了体育教师的自尊心。2)在偏僻的农村,体育教师与其它任课教师在生活福利上存在着不平等现象。3)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差,生活艰苦,待遇较低。通过调查,月收入在500—700之间的体育教师占75.54%。加上社会对体育教师职业认识不足,分配不公等因素是导致农村体育教师师资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3.体育经费严重不足造成体育场地器材贫乏和短缺

文献资料对湖北省18个县市的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状况调查显示,体育场地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育场地数量不足;二是体育场地质量不高;三是体育场地被占用或挪作他用的现象比较严重。(见表2)

表2、湖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情况(%)

文献资料调查显示,湖北省18个县市的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严重不足(见表3)

表3、湖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情况(%)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农村学校体育与以往相比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与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建议

1.以人为本以终身体育为导向,全面协调发展。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提高农村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格健壮动者的需求。因此必须改变“体育无用论”和“唯考试分数论”的错误思想,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形式多样的小型竞赛和生动有趣的体育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真正现以人为本,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全面协调发展。保证学生每周体育课课时,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就当前的教育形式,做到这一点很难。不能说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应该是体育教育管理根源问题,或者说是体育教育导向问题

2.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对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创造条件,努力开发新型运动项目,充分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依靠农村的自然条件,开发自然资源。同时,各级教育厅行政部门要组织力量筛选已存在的优质资源,还要开发符合当地实际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质资源送到农村学校,并鼓励学校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高农村学校体育课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必须认真贯彻《教师法》。稳定农村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体育教师工作和逐步提高其待遇,使其安心搞好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多途径全方位的拓宽培训渠道。在某些偏僻的农村学校,一个教师要兼好几门课程,好几个年级的教学。根本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质量十分低下,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其与城镇学校的联系,特别是城市教育部门可派出有经验的体育教师下乡指导,帮助当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可以根据农村学校现状,采用支教的形式,让一些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大专生下乡支教一二年时间。这样即可以缓解农村缺少体育教师的矛盾,又可给大学生提供锻炼和实习的机会。

4.增加经费投入

中央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学校体育经费应占教育经费的1%。到2010年,随着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学校体育人均经费也将逐步得到提高。预计中学生达到5.80元,小学生达到2.60元。然而农村学校教育基础过于单薄,欠帐过多,光靠从教育经费中挤出更多部分用于发展农村学校体育还是解决不了燃眉之急。因此,政府部门还应把发展农村学校体育作为整个体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多途径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筹集体育经费。比如把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一部分用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的添置。农村的乡镇也可以采用自筹资金以及给学校和运动场冠名获得捐赠的方式来改善当地体育教学条件。此外,农村学校也可以自己动手,因地制宜组织教师和学生开辟场地,自制器材,弥补短缺,改善体育教学的硬件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群众体育战略研究M.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

[2]王勇,马晓军.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J.师范学院学报,2002(5).

[3]袁则明,对影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初探J.徽体育科技,2007(4).

(作者单位: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彭建波

第4篇: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对策论文摘要: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是我国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提高对于推进和实施新课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心关注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从而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给学校体育的体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二)学校体育观念落后

农村虽然在实施课改中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对策,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力度显得不够,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没有把体育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

(三)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学设施落后

农村体育教学条件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很大。由于是沙土地和煤渣跑道,因此遇到刮风下雨,体育教学很难实施。在现有的农村体育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和经费不足,也导致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

(四)农村学校师资的紧缺,专业教师缺乏,且教师的流动比较大

据调查,大部分农村体育教师是由任课教师来兼课而不是专业的体育教师。就农村教师整体而言,体育专业知识极其贫乏,体育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功十分欠缺。由此致使农村的体育教学形成了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人员分配不完善等现状。

(五)对专职体育教师重视不够,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待遇低下,专职体育教师缺乏事业心

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体育教师每年都有一定的服装经费。据《现状》显示,所按规定执行的仅占42.3%,许多体育教师从未享受此待遇。中小学基本上无体育特级教师,兼职体育教师现象严重。在每年的评优秀、先进教师等一些名单里,总是难见体育教师的名字。

(六)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

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

(二)加强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1.积极推进教师制度改革,提高教师质量

2.推动城镇教师支教,促进教师的交流,促进教师资源城乡范围的合理配制

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农村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的能力。 3.加大农村体育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因地施教、因人施教,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因地施教

农村教师要充分发挥农村的地域优势,充分利用田野、道路、小山等拓展我们的教学场地,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享受阳光和快乐,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因人施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体育教学或活动。

(四)根据学校实际,创造条件,合理利用体育器材和场地

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现有体育场地和器材资源的多种作用,使体育课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让学生享受健康体育、快乐体育。

1.巧用场地

教师课间细规划,“小”中见巧。作为体育教师应仔细地研究好操场规划,使之更合理地得到利用,不浪费每一寸土地。深思熟虑,利用“小”字。因地制宜,顺其自然,也能让学生的情绪高昂,提高学生的兴趣。学校组织体育比赛,不忘“小”字。通过一次次小型的体育比赛,便会在校园内涌起一股活动的热潮,这或许就是体育带给我们的魅力。

2.巧用器材

巧用学校现有的体育教材。体育教师要对现有的体育器材进行重新编排,从有限的器材中提炼出无限的使用价值。但要本着新颖多变、集中实用、一材多用等原则。

(五)巧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来自制器材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边的很多事物都可以用来制作成为体育器材,这样既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习惯。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四、依据优化的实质和要求,结合在农村教学的实际经验,我认为优化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与内容,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农村实际出发,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2.探索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规律,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学校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总结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海宝.试论我国体育教育的城乡差异.2005.

第5篇:农村小学学校体育现状简析

作者:王杰 作者单位:云南省元谋县黄瓜园镇领庄小学 论文类型:教学论文 字数:2900字 论文摘要:

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了,但也有着许多不利因素影响着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但场地依旧狭小、器材依旧落后陈旧的条件下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是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场地器材、教师、对策、有效 正文:

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了,但也有着许多不利因素影响着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先简单地阐述下现在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现状:

1、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乡镇小学,一般来说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特别是农村小学。尽管近年来撤点并校力度增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资源能整合集中使用,但实际上农村小学原本的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匮乏的,撤点并校后学生是明显增加了,师资优势相对也明显了,但体育场地和器材相对来说是更加紧缺了。目前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还不能与符合体育发展要求相提并论,器材虽然买进了不少,数量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且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并将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2、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小学各年级的体育课已全部实行每周三课时,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但撤点并校后,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农村小学教师老化趋势也在不断增加,另外我镇体育课时大部分安排兼职教师,我校的12个教学班,只有1名体育专职教师,其他兼职体育教师有5名,有的从未经历过体育教学。因此,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近期内又能如何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3、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三年了,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大部分教师还是传承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村级小学中“放羊式”体育课依旧不同程度存在。

二、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对策

我们该如何在校均学生增多,但场地依旧狭小、器材依旧落后陈旧的条件下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是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和实践,依我个人认为要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精心设计组织形式、提高教师体育教学理念、落实体育教学模式是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用于课堂教学。农村小学不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农村小学教师要转变农村体育课因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的观念,应该着眼于现实,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体育教学。

比如:横向使用沙坑。大多农村小学有一只沙坑已经很不错了,但在课堂中教学跳远时显得捉襟见肘。撤点并校后各班学生都有三四十名,按常规方法教学,直向使用沙坑,每名学生在一节课中只能有3至4次练习机会。如果能换成横向使用沙坑,每次有4名学生同时练习,课堂效率能提高4倍。

巧用篮球场。篮球场不仅仅是教学篮球专用的,有许多教材内容都可在篮球场进行教学。如利用球场的边线或端线组织短距离跑,往返跑教学,利用三分弧线组织弯道跑教学,利用两个半场组织游戏跑四角比赛,利用三个圆做角力游戏。还可在篮球场地上组织足球赛。我校是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但没有足球场,而且雨天后泥地多日不能使用,要取得较好地成绩几乎无望。体育课上我们尝试在篮球场上教学小足球,可以举行5人制,7人制等小型比赛,既培养了广大学生的兴趣,又为学校足球队储备了人才。近年来学校足球队成绩显著,多次获市足球赛冠亚军。

妙用小垫子。某些学校这些体育器材很少使用,原因是体育教师不善用,有的体育教师觉得搬进搬出麻烦干脆不用,造成有限体育器材资源的浪费。垫子不仅仅限用于滚翻、仰卧起坐等练习,还可用于立定跳远和各种趣味跳教学,小足球比赛中用于球门,用于跨过、绕过障碍教学,用于游戏投掷打靶、穿过小树林等。只要广大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勇于创新,积极开发场地和器材资源

既然场地和器材短期之内不会有大的改观,我们就应该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体育教师要树立找米下锅的意识,要有敏锐的触觉和善于捕捉新奇事物的创新意识,特别在农村的小学,教师要有意识对一些平时无甚用途的东西打主意,变废为宝,直接打造一些适合自己使用的简易“器材”。尽可能地开发新型器材或开发已有器材的多种功能,尽可能地让农村学生接受更多的更好的体育教学,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在推动农村小学能更好地实施体育新课程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比如:废旧的自行车轮胎用于课堂教学。可用于各种站位的定点,免于用石灰来做标记;可用于各类投掷练习;可用于各种角力、套圈、钻圈等游戏;可用于多种级跳练习;可用于各种标志线等。跑道道沿板用于课堂教学。跑道道沿板一般用作分界标志,但也可用于平衡教学,让学生用单脚或双脚站于道沿上,比一比谁站立的时间长,来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可让学生沿着道沿走比一比谁走的距离长,或者比一比谁走完成一圈所花的时间最短;也可用道沿为支撑点进行俯卧撑练习等。

农村基层小学虽然在场地器材方面存在滞后的现象,但只要我们能着眼于实际,敢于创新,多想办法,变废为宝,是解决目前这一实际问题的简易、有效的途径。

3、精心设计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难点,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每个体育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考虑如何合理地调动队形,哪个位置做示范最有效,什么时候讲解点评最适时,如何把少量的器材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在课堂组织结构上多想想办法,组织严谨些、分组合理些,灵活变通之下,我们农村小学同样能上出高质量高效率的体育课的。特别要充分发挥镇中心体育教研组和专职体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校本研训工作,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场地、器材和课堂组织教学几个方面。如: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关键所在,有了数量充足,思想上进,业务过硬的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学质量才会有保证,否则再好的体育硬件设施也是枉然。又如: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对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推进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大力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我们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应克服场地器材等不利因素,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大力开发各类体育资源,立足课堂,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备好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为广大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小学体育教学》

2、 《小学体育器材运用》

3、 《云南教育》

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学校体育现状简析》

作者:王杰 作者单位:云南省元谋县黄瓜园镇领庄小学 论文类型:教学论文 字数:2900字

第6篇: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现状分析报告

关于“农村学校化学教学”

——的转型突出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小报告

初三化学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所承担的是一种化学兴趣和化学基础夯实的责任。但在农村学校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这些。

一.农村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设备有限

教学设备直接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尤其是针对那些实验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实验室有些设备或药品比较贵,所以学校就没有。或者是学校设施陈旧,甚至实验药品等过期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质量和教学效果。

(2) 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虽然国家在不断地提倡课程改革,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等,但由于农村生源有限(学的差不多的基本都到条件好的城镇上学去了),为了完成学校或局里分配的升学任务,使这些相对基础差的学生能取得成绩,我们不得不进行“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3)课标体现的不明显

由于应试教育这个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农村孩子的现实情况和水平,老师们很少按课程标准来引导课堂,自然对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就不是很多了。因此,从目前看,要把以课标为指引,应用与课堂教学还有许多路要走。

(4)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太少

在农村学校,基本都是用课时量的多少来衡量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比如:可能为了大家工作量差不多,数学老师带一门就差不多了,而像化学这种小学科的老师可能得带好几个科目。比如为了和别人课时量差不多。我就带九年级化学,

七、八年级生物,大家也知道,现在生物已是中考科目,带的这几科都马虎不得。要上课这都很容,但上好每一节课,却很难。因为课前,课后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钻研和思考,况且还要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去备课,难度可想而知。而且毕竟每个人的经历很有限,所以,有时要做到面面俱到,真的很难。

说到外出学习,我已工作了七年了,每次县城分配到我校的交流、学习科目中从来没有见过化学,全县统考的阅卷我也没参加过,本身一个学校就一个化学老师,成长起来就比较慢,外面还把你隔绝了,你做得好不好,对不对,没人知晓,只是看成绩,因此,只能闭门造车,研究怎么提高成绩,只有全县统考时的成绩才能使你出人头地。才能给你露面的机会。

二.针对存在问题,实施解决策略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处处有化学。因此,我们课堂中可以多举一些例子,引起学生兴趣,并有意识的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的观点和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1) 让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和药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在学校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配备好基础实验的药品和仪器,当然配齐初中化学所有的实验那是再好不过了。因为,实验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清晰地展示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知欲望。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中的一些实验操作技能研究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除水垢;碳酸饮料的形成;鸡蛋壳喝醋会吹泡泡等等。

当然,一些存在危险的实验或操作难度较大的,我们可以借助ppt或网络让学生观看实验动画或视频。

(2) 更新观念,不断学习

现在知识更新很快,我们要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俗话说:“亲其师必将信其道”,因此,为了缩小和孩子的代沟,让学生喜欢你,老师就得知道孩子们心里想什么,喜欢什么,我们可以多学习这些,有意识的缩小自己与学生的思想距离,通过我们的共同爱好和兴趣,让孩子相信我们,愿意跟我一起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3) 继续学习课标,提升教师素质

大家都知道,课标是编写教材、命制试题的唯一依据,只有反复学习课标,我们才能体会课标的基本理念,并用它直到我们的教学活动。所以,不管学校有没有要求,我们自己要学习、充电,有人说我们没见过课标,你可以网上搜索和下载,相信只要我们把重点放在我们的课堂上如何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上,你就会想法设法去学习和理解,你学习和应用了,你在教学中定会更出色。

(4) 多学习,多交流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能一个问题你要苦思冥想半天,都得不到解决,但可能就是无意中看的一篇文章,一句话,高人的一个指点,会使你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因此,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知识的力量是强大的。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需要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为己任,他们的进步与提高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以上是我工作以来的一些体会,也是这次网络学习,通过听专家的报告,与其他老师交流、讨论后的一些感受,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7篇:农村薄弱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

多数学生的书本,学完的课文仍然空白一片。老师对学生的预习只是简单的读课文。老师对学生预习中读课文的遍数、生字的组词、查字典的要求、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没有具体的要求,对预习的效果没有监督、检查的具体措施,因此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高年级了,老师在课堂上还要在认识字词及读通课文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很差。

2、 学生的朗读能力差,唱读现象严重。

读书拖长腔,有些学生浑水摸鱼,根本不认识书上的字,要想达到感情朗读,语速有快慢,声音有抑扬顿挫之分,还需要老师在这方面下工夫。

3、 习作指导是空白。

老师对学生的写作缺乏必要的指导,四年级了连文章的结构布局、开头、结尾都还不会,更不用说用上好词、好句了。

6、老师的业务素质不高。

(1) 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 (2)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

(3)教师不善于利用教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主要表现在教师不善于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的点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学中对拓展能力的训练重视不够。老师钻研教材的力度不够,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低。

二、我的想法。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如:预习习惯、记笔记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等,这可以向语文老师推广,并要求抓落实。

2、 抓实写字教育。

只有学生会写字了,心静了,才会在语文学习中做到潜心会文。

4、 提高老师范读课文的水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只有会范读的语文老师才能对孩子有吸引力,才会对学生有熏陶感染,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才会喜欢学语文。 利用教材抓实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

要提高广大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的意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积累,拓展知识面。

5、 丰富写作素材,加强习作指导,提高写作水平。

城乡教学质量的差距很大一部分是习作拉开了距离。农村学校对学生的写作,无论从训练的量,还是指导都比城里的学校差很多。可以组织农村小学习作指导教学竞赛来推动农村学校的习作教学上水平。

6、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教师的备书意识。

我认为要教好语文,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训练点的挖掘,及朗读能力的培养先在书上备好,教学时才能抓实

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各乡镇和学校要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让教研活动在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方面取得实效。

8、培养教学的年轻骨干力量。

各乡镇应该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各乡镇要让年轻教师有更多的参加教学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得到磨练,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如果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或有针对性业务竞赛活动就更好了,要让各乡镇有更多自己的教学能手,让年轻的骨干充实到教学一线、管理一线,才能不断改造薄弱学校。

第8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来源于生活,一般要经历观察、好奇、疑问、想象、询问等,从而形成初步经验或知识。另一种来源于科学实验,需要系统学习科学课程,而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主要依靠科学实验和科学事实,要通过科学探究过程来完成。所以实验探究的过程几乎涵盖了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全部内容,学生经历了大量的实验过程,当遇见实际问题时,自然会用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说,科学实验是形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条件。

一、实验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地区学校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还不乐观,严格地说演示实验开出率、分组实验开出率、学生课外实验活动完成率距离课程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不少学校课程所做实验甚少。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现状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目的认识不清,从而产生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发生了偏离。他们的评价归根到底还是升学率和优等生率,如果各个学校都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就无法完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这就给学校教育出了个大难题;一方面想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下大气力提高考试成绩,两者之间虽然没有对立的矛盾,但是相互影响很大,这就出现了素质教育下的“应试”教育现象,因为功利主义的普遍存在,一线教师先顾眼前利益,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因为考试成绩低,尤其是大考成绩低,群众不满意,地方政府就不满意,教育主管部门就不满意,学校领导也不满意,所以为了大家都满意,理科教师认为用大量时间做实验,没有讲实验、做实验题效果好,忽视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正确途径,缺失了科学实验教学环节。

(二)教师队伍的原因。很多学校没有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匹配的实验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很多教师不懂仪器设备的应用和维修,更谈不上自制仪器设备了。

(三)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深,他们没有长期的实验教学经历,对实验教学定位不准,难以感知实验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工作中本末倒置,以讲解实验代替做实验现象很多,缺少了实验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及其解决的过程,缺失了科学课的兴趣和快乐。

(四)实验教学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新课程标准对实验要求很高,实验量很大,几乎每节课都有多个学生实验,教师一边做理论教学,又要做好每节课的实验准备,如果没有实验人员协助,代课教师很难完成好每节实验任务。实验效果不佳,久而久之,不少教师和学生也会对实验教学失去信心。

(五)学与考的脱节也是原因之一,虽然课改以来考试题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重了“实验探究”的考核,但是通过讲实验和做实验题的途径也能做考试题。另外,招生考试的实验考核是不计入总分的,成绩是A、B、C、D四个等次呈现,几乎不影响学生录取,这就形成了做不好实验不影响考试成绩的思想。

二、轻视实验教学会产生如下危害

学生眼高手低,不能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限制和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的能力,削减了学生对科学的直接兴趣,影响了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三、改变目前中小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新课程的理念,使人民群众普遍理解基础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深刻理解社会需要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弄清眼前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二)各级行政部门,尤其是基层领导要理清社会需要与群众呼声的关系,克服群众追求高成绩、高升学率与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关系,逐步理清实施素质教育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系,不能用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加大学生课业负担量为代价,更不能以影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代价来换取高成绩和高升学率。否则就会把这种压力加在学校、教师和学生身上,导致教育的不正常发展。

(三)各级督导和教学行政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小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理科实验教学工作,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落到实处。

(四)吸收、培养、培训一大批实验教学专职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中,保证实验教学的全面深入开展。

(五)进一步提高理科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离开科学实验的科学知识是僵死的。 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抓,扎实抓,大家都来关注科学实验,实验教学才能做好,科学课程才能学好,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才有保障,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民族的未来是创新的民族,兴旺发达的民族。

第9篇:农村寄宿制学校现状分析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探讨与对策

内容摘要: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难度或问题。

随着课堂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及营养餐的改善的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农村走读式小学向寄宿制学校转化也是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农村寄宿制小学与寄宿制初、高中相比又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在管理方面,难度相对较大。

一、现状分析与成因探究:

1、学生年龄相差较大。由于取消了一些较偏远的、生源较少的教学点、村小,使这些寄宿的学生年龄趋于小龄化,人数急剧上升,其中最小的

五、六岁,大的十

二、三岁,因此,大多数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强 ,在家比较娇惯,以前又没有住校就读的经验,所以学校既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又要照顾好学生的吃、住和安全,使学校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2、 同过去相比,安全隐患增大。安全工作非常重要,在小学里,寄宿的是年龄较小的学生,他们的分辨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较低,自控能力较差,如玩电、玩火、玩水、到危险地方玩耍、做危险游戏等,在校内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同时寄宿学生家离学校较远,每周往返学校须乘坐车辆或走路,农村的一些搭客车辆很不安全,无证、无牌、无驾照车辆上路非常多。再加上乡村道路狭窄,交通安全危险系数过大,学校的安全工作开展起来极为艰难。

3、学生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首先是身体素质方面,尽管学校也千方百计改善生活,但同他们在家的生活相比还是不尽如人意的。寄宿制学生一般每星期回家一次,会从家带来一点零花钱,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常常用于吃零食或买玩具,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其次是身心健康问题。这些学生年龄小,他们离开父母到学校独立生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理上会受到一定影响。

4、师资调配难度较大。人员调配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由于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他们大多数是民办教师转正的,虽然通过了不同形式的培训,教学能力有了一些提高,但还是缺乏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虽然中心学校也想方设法调配年轻的教师到寄宿制学校任教,但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专职教师和专业的生活教师依然非常缺乏,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和教学都存在一定弊端。

5、基础设施跟不上。尽管创建了寄宿制学校后,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依然不能满足日常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学生宿舍、餐厅、功能室等,大多是教室改的,配套不到位,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设备设施,住宿部连卫生间都没有。

6、寄宿学生管理落后。农村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后,管理人员不能配套。学校要么就临时抓“壮丁”,花几百元请农村无业人员做学生管理员,要么指派学校任教老师进行临时管理,这样导致对寄宿学生的管理,要么欠缺管理方法,要么力不从心管理不到位。有些学校,由于管理人员工资没固定来源,只好尽量压缩管理人员数量,面对快上百的学生,一个或两个且缺乏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纯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案例介绍

马某,九岁,是外地借读生。在读小学以前,一直在老家由爷爷带着,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读小学一年级才刚来镇川。其父母都比较特殊。平时都是由爷爷带孩子,但是有时爷爷也忙不过来,因而孩子没人管,读书极不自觉。在班里,她虽然个子比较矮,但相貌不错,非常可爱。据她爷爷讲,她从小就比别的孩子好动,整天跑跑跳跳,特别贪玩。开学两个星期,教师就发现该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极不集中,一会儿钻到桌底下,一会儿拿出文具玩,一会儿和别人说话,40分钟算起来最多只有10分的听课时间,做课间操时,排队站不定,不是自己转来转去,就是一会儿推前面的同学,一会儿踢、打旁边或后面的同学,体操动作乱做一通。下课了,也爱和别的孩子打闹,还惹出一些事端来。有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对着操场这么多同学,竟将地上的一只易拉罐踢得老高,引起众多师生的指责。布置的作业,从不按时完成,动作极慢,需要有人在旁督促。经常是大家都在做作业,她却在玩。放学后,老师留下她,看着她才做,有时实在做不完叫她拿回去做,做完了又不交,从来不会主动交作业。有好几次,她爷爷来接她,看见她要老师看着做作业,都是唉声叹气,还说像小时候的自己,真不知该怎么办。该生其实一点儿都不笨,挺聪明,本性不坏,还很单纯。

三、案例分析

针对马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她的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她从小娇生惯养,凡事随心所欲,被爷爷溺爱,过于放纵,使她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这个同学有多动症的特征,如活动过多,上课注意力分散,自控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仔细分析又与多动症有区别:老师、家长看着能完成作业,而且写得很端正;注意力无障碍,对其喜爱的东西:下棋,注意力集中,能坚持一个多小时。

四、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马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如果能与家长配合共同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她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爷爷取得联系,让他勤与孩子交流沟通。并让她的爷爷一定要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她经常犯错误,一旦出现问题,我就耐心指导,认真帮助她分析错误原因,让她自己找出错误所在,最终达到最好的解决效果。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她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她真正感受教师对她的关爱,有利于形成她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马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她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她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她现在在家中已能帮助爷爷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她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4.加强注意力的培养,从她最喜欢的活动开始,如下下棋,听故事,逐渐延长其注意力的时间,并培养她的耐性。上课时,我以生动形象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吸引她,常用目光、点头,一定的面部表情暗示她,及时提醒她遵守纪律。提问多叫她回答,以引起她的注意。一有进步,立刻表扬,奖励。如一般同学加一个星,她就加三个,强化其良好的行为。5.利用集体的力量影响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遵守纪律光荣,违反纪律可耻”的集体氛围,让全班同学都关心她,安排最好的学生与她同坐,她喜欢下棋,就鼓励参加围棋兴趣小组,一有进步就表扬。使她对自己有自信心,使她在大家的善意帮助下,在众多的榜样示范下,逐步向好的方面发展。

五、教育效果

经过一年的了解及教育,马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要彻底改变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马某对教师尊重,对学习目的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她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出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但她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她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她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六、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

综上所述,农村寄宿学校的管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安全方面

根据寄宿制学校住校生多、在校时间长的特点,首先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学校从每个学期一开始便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班主任及住宿部管理员担任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员,统一分担学校安全及住宿生管理工作。同时制定学校安全工作的各个制度,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并同每个教师签定安全责任书,与学校考核相挂钩,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有序展开。其次要时刻宣传,加强安全教育。学校安全工作应利用广播、会议、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并积极发动各班开展班团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最后要立足防范,变“堵”为“疏”。学校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手,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识。每一个季度学校都要组织学校各部门对校园各处进行安全大检查,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对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2、情感方面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寄宿制学校学生在亲情方面严重的缺失,成了学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现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如任性自私、自理能力不强、渴望关爱的心理惯性,更需要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给予正确疏导。根据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的特点和优势,学校可以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开展阅读活动打造厚实精神根底。重视心理辅导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低年级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中年级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意识修养的教育;高年级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每月开展知识讲座,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自立能力。具体做法:

一是每月开展宿舍整理比赛,其中包括叠被子,摆放牙刷、毛巾等;

二是编制学校寄宿制生活手册,指导学生如何适应寄宿制生活。三是每个班每月要安排一次角色岗位体验,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体验中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学校为每个学生建一张家庭联系卡,学生家庭住址、父母情况、联系电话等一目了然。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通报学生在校的情况,让家长参观学生的食宿、学习等在校生活,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校内外沟通。这样一来既能让家长放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又更密切了学生和家长的亲情关系,同时抓好接送学生时的个别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访档案。

3、特长方面

学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结合实际,开设了写字、手工、音乐、美术、舞蹈、篮球等社团小组,引导其积极参加,发挥自己所长,培养团结同学,和睦相处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特长。

4、教学方面

学校把“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研究学生新情况”和“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教学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要求教师要做到“上明新大纲,下联新学情”制定最佳教学方案,异步教学、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大胆进行以发展能力为本位的教改试验,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乐学。教师想教、爱教、善教、乐教。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益,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保证。

五、卫生保健方面

严格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了卫生负责和检查制度,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内容;

二是建立食堂加工食品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建立饭菜留样和记录制度,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可靠,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三是做好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保持校园干净、整洁;

四是开展健康教育,坚持两操,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排除心理困惑,增强学习的信心、生活的乐趣。

总之,学校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小学寄宿制度,走办学的新路子。而农村寄宿制管理方式的完善和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

上一篇:党员的自我总结下一篇:远程非学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