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临床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护理临床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临床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并诊治的112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

第一篇:护理临床论文

冠心病临床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临床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据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65例,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65例,行优质护理),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及收缩压、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临床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值得作为理想护理方案全面普及。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护理效果

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罹患本病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现出胸闷、心悸、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如果不及时控制住病情发展,还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臨床方面对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均给予了高度重视。优质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和理念,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将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作为向导,为其提供的全面、系统的高质量护理服务。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并经动态心电图或常规心电图确诊。依据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实验组(6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36:29,患者年龄45-80(58.6±8.4)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2.6±0.8)年;实验组男、女患者比例为37:28,患者年龄46-82(59.7±8.3)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2.8±0.7)年。对比2组自然资料的差异,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以患者临床症状为依据进行护理,主要为加强病情观察,进行饮食、用药指导等。实验组行优质护理:①基础性护理指导:营造整洁安静的病房环境,定时协助长期卧床者翻身拍背;需长时间输液的患者可选择留置针头的方法,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引起血管损伤;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防止漏服或错服;②心理指导: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往往伴随明显的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患之间需要增加交流沟通次数,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认真倾听患者诉说,及时帮助其答疑解惑,予以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抚慰,介绍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例,使其重新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配合意识和治疗依从性;③宣教指导:综合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和病情严重程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本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将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相关注意要点、治疗方案等进行重点讲解,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指导其主动纠正和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对不良因素要主动远离;④饮食干预和运动指导:叮嘱患者以高纤维、高蛋白、低脂、低盐的食物为主,增加饮水量和营养摄入,保持规律排便,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合理控制锻炼强度和时间,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心肌供血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收缩压、心率、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和统计,组间予以比较。

1.4 统计学评析

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所有观察指标均以( )表示并予以t检验,P<0.05表示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收缩压、心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其病情发生、发展与脂质代谢异常存在直接性关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其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危及其生命健康。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同时辅助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4]。

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其不仅可使护理规格得到明显提高,还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通过为患者提供个人化的护理指导,给予其主动关心和照顾,加强病情监测、心理指导,做好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使其培养和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达到提高其自护能力和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5]。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收缩压、心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到以下护理体会,冠心病临床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值得作为理想护理方案全面普及。

参考文献:

[1] 黄修年.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72例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01):3662+3659.

[2] 李静.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3):148-149.

[3] 梁青梅.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2):147+149.

[4] 周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1):281-282.

作者简介:王春玲,女,中专毕业,主管护师,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研究方向,糖尿病方面和心血管方面

作者:王春玲

第二篇: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护理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PICC置管患者5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临床满意率等方面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以临床护理途径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PICC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率。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PICC护理;并发症;满意率

PICC置管是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类穿刺技术,该种技术可以降低患者静脉滴注时的反复穿刺率,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1]。但PICC置管若护理不当,则可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后续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给予PICC置管患者优质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次调查中,我院以临床护理途径对患者进行护理,该种护理模式条理清晰、合理性高,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具体情况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PICC置管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5例,男患13例、女患12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年龄为(51.2±2.4)岁。对照组患者25例,男患15例、女患10例,年龄为33~76岁,平均年龄为(50.3±2.0)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建立相关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情况如下:(1)临床经验总结。我院对往期临床资料及医护人员经验进行总结可知,PICC置管患者易出现穿刺部位出血、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感染、导管脱出四类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在此次护理中,需着重对该四类并发症进行相关的预防与护理。(2)预防措施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通过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手法及患者的自身原因进行观察了解,并总结出下述的预防方案。首先对于穿刺部位易出血的患者而言,该种症状的表现主要与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医护人员对穿刺血管的选择有关[2]。当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或医护人员选择的穿刺血管较细时,均易出现穿刺点出血症状,因此,对患者穿刺前进行全面的检查,并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可有效降低穿刺点出血情况。其次,穿刺后出现导管堵塞也是常见的一类并发症,该种并发症的发生与滴注的药物及患者自身因素有关。针对这一并发症,临床上需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导管冲洗,尤其在进行药物滴注后 ,可进行及时的导管冲洗,以免药物产生结晶或沉淀,而导致血管堵塞。此外,PICC置管易出现的并发症还包括穿刺部位感染、导管脱落等。对于感染情况,首先需对患者穿刺前操作器械清洁程度、患者穿刺处的皮肤洁净度进行保障,需于穿刺前进行强力的消毒处理,同时,穿刺时因选择资历较深的医师进行,避免在穿刺时增加导管与血管壁发生摩擦的几率,进而降低感染几率。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则需及时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避免炎症加重。对于导管脱落情况,该种情况的发生一般与患者自身有关,如患者活动度较大、强烈咳嗽等均可引起导管脱出,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在对患者进行置管时需对其导管的稳定程度进行保障,后期可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临床活动,尤其减少置管部位的活动力度,并由医护人员每日定时为患者的导管固定情况进行观察了解,以保证导管不会松动脱落。(3)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我院按上述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及时了解,以了解该护理模式的价值性。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以t检验进行比较,视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的减轻趋势,但相比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患者满意程度比较:

此外,我院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了解,并由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分别为95%、8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PICC置管是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一类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处理可有效降低患者静脉滴注时的反复穿刺率,以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但PICC 置管技术在带来较高临床价值的同时,其也可引发部分并发症,因此,若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则可使得PICC置管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3]。

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对患者建立相关的临床护理路径,此次临床护理途径主要从患者并发症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而制定出相关的预防护理方式,进而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总而言之,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且该种护理模式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率,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高莉,许云.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置管病人维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20-21.

[2] 何巧英.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662-663.

[3] 徐胜军,曹玉萍,段爱旭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行PICC置管肿瘤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2,26(12):1120-1121.

作者:刘力维 谭学会

第三篇: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并观察临床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并诊治的112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冠心病;介入治疗

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冠心病开始逐渐呈现为年轻化趋势。冠心病患者多为药物治疗[1]。而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操作。其中,患者护理效果会对患者心理状态和术后恢复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前比较常用的临床护理路径是主要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并诊治的112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并诊治的112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为56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40-74岁间,且平均年龄为(58.36±2.6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为28例,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为76岁,平均年龄为(56.35±2.68)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各方资料比较后,显示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按照传统护理模式对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有关疾病知识宣教等。而观察组患者则需医护人员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①术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讲解环境和手术,促使患者能够对病房周围环境及手术方法进行较好的认识。针对患者疑问和产生的焦虑情绪,需对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②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对其进行一定的安抚和指导。之后可对患者安装生命体征监测仪器。在具体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按照严格要求做好患者手术护理配合工作。全面观察患者生命体征。③术后护理: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时,则可推回病房。注重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若患者出现并发症症,必须及时向医师汇报,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期间,注重患者术后饮食习惯,且还需对患者在康复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

1.3评定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其中,调查问卷分为三个层次,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之后,需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选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则以%进行表示,用x2予以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由表一得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2%)明显由于对照组护理满意(85.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并发心率失常,占3.6%;心力衰竭者有3例,占5.4%;1例为心源性休克,占1.8;对照组中5例为并发心率失常,占8.9%;心力衰竭者有7例,占12.5%;3例为心源性休克,占5.4%。由此可得出,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但因部分患者经过治疗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这就需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2]。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常规护理基础上常见的护理方法,将其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有效发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題,从而降低护理错误情况的出现[3]。此外,还可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效率,进而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并诊治的112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2%)明显由于对照组护理满意(85.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效果[4]。需要医护人员注重对此护理方式的应用。以此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还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因而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我院大力推广[5]。

参考文献:

[1]夏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179-180.

[2]熊娜.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8):85.

[3]洪小敏.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04):27-29.

[4]凌霞.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5):141+144.

[5]李志娟.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2):212+217.

作者:邱君

第四篇: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探究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积极影响。方法:以我院2018年09月-2019年09月内收治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指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有效的优化患者的血压指标,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關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老年高血压;血压水平;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高血压是一种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血压高、头晕、头痛、耳鸣、心悸、疲乏无力、手脚麻木等[1]。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老年人数激增,老年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攀升,严重的威胁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2]。为探究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效果,选取200例患者行实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09月-2019年09月内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高血压学会颁布的“高血压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可确诊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验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同意实验,由家属签订了实验同意书;(2)患者无精神类疾病,可顺利沟通。排除标准:(1)患者不愿参与实验;(2)患者有其他重症疾病或其他实验参与情况。患者中男性119例,女性81例,年龄62.0-85.0岁,平均(72.8±4.3)岁,病程5.0-25.0年,平均(9.1±2.5)年。利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比较一般资料,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据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药物治疗等;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即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如下内容:(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强化组员训练,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将临床护理路径的目的和优势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2)在患者入院后,严格遵循临床护理路径表指导患者饮食并配合完成各项检查;(3)患者入院2天后,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进行干预,关注患者的心理抚慰和疏导,在帮助患者端正心态的同时拉近护患距离,努力构建护患联合力,削弱护理落实阻力;(4)患者入院4天后,指导患者科学运动,利用健康教育丰富患者的疾病知识,使之掌握简单的自我护理技能;(5)患者出院前对患者的饮食、用药等进行指导,引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落实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1)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记录患者的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2)利用SF-36问卷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否则越差;(3)利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得分不少于80分者为“满意”,计算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验证,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各项调查结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指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对应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已经超过了40%。老年高血压的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致死、致残率高,严重的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保守治疗是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整体思路,控制血压是核心,科学合理的护理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具备规律、高效、连续、科学优势的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利用预见性评估制定临床路径表,再利用临床路径表落实细致、全面且具备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患者的健康意识得以提高,掌握了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护理的内容和目标,能够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护理落实阻力更小,更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患者的病情被快速控制,心理压力减小,更利于生活质量提高[4]。如在本实验中,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指标(95.2±5.9mmHg、76.3±5.1mmHg、84.9±7.2分、94.00%)均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138.4±7.6mmHg、114.7±4.6mmHg、92.8±6.1分、8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证明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备优势。

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有效的优化患者的血压指标,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毛惠琼,杨亿平,胡来.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3):443-445.

[2]薛彦菊,孙芳.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5):212+218.

[3]王月平.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后的护理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08):1118-1119.

[4]侯兰珍,王莹澄,裴小英,谭欢.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277-2278.

作者:何海琴

第五篇: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摘 要: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9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川崎病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 儿童;川崎病;临床护理路径

Key words: Children;Kawasaki disease;Clinical care path

川崎病是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儿科病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损害及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等,由于该病病变部位较广,故对临床护理要求较高[1]。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遵循成效管理理念,通过科学的日程计划表,指导护士有计划、有预见性地执行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我们给予川崎病患儿临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照,取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90例病例均为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其中男69例,女21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1.84岁。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成立由责任护士、主治医生、营养师及理疗师等多学科组成的实施小组,所有小组成员均经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路径护理方法。我们查阅最新、最具权威性的文献资料,参照相关护理常规和标准,并结合主治医生的临床诊断结果,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横轴为严格的时间框架,纵轴为具体护理流程,内容主要包括:入院指导、病情记录、实验室检查、治疗计划、护理措施、饮食、活动、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及疗效评估等,并标明相应的护理目标[2]。在路径表实施过程中,责任护士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详细记录,评定每个护理时段的护理目标的达成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积极给予处理,并由权威医师和护士共同分析异常出现的原因,相应优化、改进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出院时进行护理疗效评定,观察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评价患儿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其中患儿满意度标准:80~100分为满意,60~80分为较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标准:80~100分为好,60~80分为较好,60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比(X±s)

2.2两组患儿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满意度和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满意度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川崎病病因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中少数患儿会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健康[3]。

我们给予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将多学科知识和人力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的指导下,结合实际临床经验,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并采用表格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利于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该套护理模式将临床诊治、护理程序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充分发挥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干预和监控作用,一改以往传统护理模式中盲目、机械地服从医嘱行事,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主动施行护理服务,同时患儿亦可通过路径表格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和目标,有效激发其自护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达到最佳护理效果[4]。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护理工作中无效的护理服务项目,提高了护理效率,而规范化的护理标准,有效避免了护理操作中的失误、重复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5]。在路径计划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临床应用情况,不断优化、更新诊疗方案,使其更为科学高效,若患儿病情无异常情况发生,责任护士在路径指示下完成所有护理工作,患儿即可迅速康复出院,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6]。本次探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给予川崎病患儿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患儿满意度极高,同时有效改善了患儿及其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瑾.川崎病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01):99-100.

[2] 谷玥,孙晓红,李艳博,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38-39.

[3] 罗雪梅,王洪.28例小儿川崎病临床诊治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04):429-431.

[4] 龚仕妹.川崎病患儿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医药前沿,2011,01(24):388-389.

[5] 高喜琴.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23-224.

[6] 钟影.32例小儿川崎病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08):200-201.

作者:琚红艳

上一篇:工业废水处理论文下一篇:工程资料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