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临床护理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外科临床护理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美学在乳腺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172例医院乳腺外科收治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采取护理美学服务。

第一篇:外科临床护理论文

外科伤口换药的临床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外科伤口换药临床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接收188例外科伤口换药患者开展实验比对,采用计算机1:1分组方式各94例,参照组开展基础换药护理,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优良率98.94%,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外科伤口换药时辅以综合护理对策,有助于伤口愈合,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外科伤口换药;护理;护理效果

外科伤口为医源性感染发生主要因素,病毒、细菌、致病菌经过伤口侵入机体,延长患者治疗周期,是导致不良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开展有效的切口换药护理对策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1]。临床学者于外科伤口管理时,发现相关因素具有一定可控性,通过规范换药、加强切口管理,可有效降低细菌感染情况,探究适配护理模式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现研究笔者特针对外科伤口换药临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接收188例外科伤口换药患者开展实验比对,采用计算机1:1分组方式各94例,参照组男49例,女45例,年龄24-66岁,均值(28.91±1.08)岁;实验组男50例,女44例,年龄22-69岁,均值(28.58±1.04)岁;2组外科伤口换药患者入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为确保研究开展客观性,两组患者外科伤口换药均由相同医务人员实施,要求于绝对无菌操作下实施;参照组开展基础换药护理,医务人员依据患者创面情况及换药需求进行药物更换,于换药期间,帮助患者讲解创口愈合情况,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告知创口愈合注意事项,避免患者沾水、抓挠创口,以免增加感染风险性。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于换药之前加强对患者机体状况的评估,了解患者外科伤口发生情况,明确临床换药注意事项,于绝对无菌条件下实施,有效降低医院性感染情况发生,需确保换药时器械消毒灭菌,一次性器械外包装完整,避免医院感染;于换药时加强对切口及周围皮肤的评估,若出现感染情况,需及时进行抗感染对策,有效避免切口恶化[2];加强创面清洁,针对未出现感染切口,可采用消毒液对皮肤进行冲洗,冲洗完成后采用无菌纱布进行擦拭,针对伤口伴有脓性分泌物或污染物时,需事先处理切口污染物,借助医疗器械清除切口污染、坏死组织,再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创面冲洗,有效促使新生肉芽组织的再生;针对严重污染创面,需持续观察3天后,待无污染后再行缝合治疗;若切口处理时发现患者出现早期感染症状,可采用局部用药方式,采集创面组织进行细菌检测,选取针对性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有效杀灭细菌活性,避免细菌迁移,间隔6小时更换一次药物,待患者伤口缝合后减少敷料更换频次,保持敷料干净整洁,避免患者沾水、抓挠,主动询问患者创面感受,若治疗时发现患者出现发热,需及时联系主治医师治疗,于切口护理时动作轻柔,避免暴力撕拉敷料,以免影响新生肉芽组织的再生[3];换药期间予以患者心理疏导,告知切口愈合转归趋势,提高患者切口愈合信息,予以患者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换药依从性。

1.3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评估护理效果,若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患者主诉换药时无疼痛感受,无伤口红肿、感染情况,疗效评估为优异;若伤口愈合趋势好,患者主诉换药疼痛可耐受,无伤口红肿、感染,疗效评估为良好;若不符合上述标准,则为不佳,比对优良率=(优异+良好)/n×100%。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1 2组护理效果统计

实验组护理效果优良率98.94%,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外科伤口发生因素较多,多与外伤有关,易出现细菌、病毒侵袭,继发感染风险性较高,于伤口换药时,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了解患者创面发生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换药措施,本研究于外科伤口换药时采用优质护理对策,通过组建优质护理小组,了解患者创面情况,确保無菌状况下进行换药,对伤口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对伤口进行充分清洗消毒,有助于新生肉芽组织的再生,于护理时借助针对性护理对策,有效避免创面感染,要求换药期间动作轻柔,借助自身专业知识评估创面愈合情况,选取针对性治疗手段,最大程度避免感染情况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经研究分析数据可知,实验组护理效果优良率98.94%,高于参照组,综合护理开展预见性干预,引入人文关怀,客观评估伤口愈合情况,确保护理开展个性化,为伤口愈合提供良好环境,护理方案具有可行性。

综上,外科伤口换药时辅以综合护理对策,有助于伤口愈合,提升护理效果,可于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何秋霞.门诊外科患者伤口换药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241.

[2]魏桦.门诊外科伤口换药护理管理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创面愈合速度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21,51(1):20-22.

[3]娄雪芬.门诊外科伤口换药时护理告知对病人伤口愈合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9):186-187.

作者:杨春尧

第二篇: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在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外科门诊患者80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快速康复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临床效果如下:出现并发症5例,主要是肺部感染1例、心律失常2例和泌尿系统感染2例,其余75例患者各项指标正常,护理满意度为93.75%,护理工作取得良好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胸外科临床护理中产生积极作用,经过护理,患者生命质量提高,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能够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增加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胸外科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对提高护理工作价值,贯彻落实最新护理工作理念产生积极影响。相关人员应对此提高重视力度,研究有利于护理工作效率提升的有效方案,对现有护理模式进行调整。快速护理以综合治疗为主要工作目标,对患者日常进食、运动康复和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注重构建系统完善的护理方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相关护理方法应用也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缩短住院时间,对提升临床护理水平意义重大。胸外科术后,患者一般较为虚弱,需要进行优质化护理措施应用,构建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的外科护理机制,促进预后效果改善。本文主要分析快速外科护理在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对研究过程论述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统计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外科门诊中收治的8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2.35±2.14)岁,患者疾病症状主要包括肺部癌症15例、气胸患者42例食管癌早期10例、胸外损伤13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传染风险。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排除标准:本次研究排除心脏功能不全患者;精神分裂、抑郁和自闭症患者;排除其他医嘱认为不合适本次研究患者。纳入标准:胸外科手术患者;患者年龄在80岁以下;患者本人意识清醒,并且同意本次研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认可。

1.2方法 胸外科患者术后创伤面积较大,需要进行优质护理,对患者身体健康进行全面干预,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研究表明,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减少并发症出现几率。为促进预后效果,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主要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告知患者手术过程,包括具体手术方法和术前注意事项等等,并且对患者紧张情绪进行安抚,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练习,注重深呼吸。②术中护理:护理人员配合完成术中操作,对手术中遇到的各项问题进行分析,与主治医师共同完成手术,术中,也应时刻监控患者血压、体温和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进行积极护理,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③术后护理:需要研究可靠的护理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指导,督促患者完成康复训练,并且加强细节护理,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防止发生术后感染,影响临床护理效果。术后,对患者饮食计划进行指导,确保营养均衡,帮助患者提高身体免疫力。术后临床护理中,也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督促患者完成简单的心肺复苏训练,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确保快速护理方式应用有效性。

围手术期护理是快速外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应激与并发症,对患者加速康复产生积极影响。快速外科护理中,也注重对病人进行优化教育,根据病患实际情况,对健康知识进行宣导,督促患者注意日常保健,促使胸外科疾病得到有效控制[2]。

针对手术干预的胸外科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应注重对现有的手术方案进行优化,尤其是麻醉方法,以此降低病患在接受治疗中的痛苦。例如,在控制患者恶心和呕吐方案中,应尽量去除和减少阿片类药物应用,并且加强术后护理,使用多模式镇痛方式,对患者进行积极干预,致力于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合理使用鼻胃管、引流管和导尿管,并且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方案,加强术后健康指导,主要护理方式为营养支持和床下运动,在确保护理方案可行的情况下,应为患者制定有效的出院计划,并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确保快速护理方案的临床可行性,巩固预后。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住院时间变化和临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涉及的资料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例(%)”表示,χ2验证,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快速外科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提升,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护理前后患者 并发症情况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出现并发症5例,主要是肺部感染1例、心律失常2例和泌尿系统感染2例,其余75例患者各项指标正常,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护理前后患者住院时间变化 快速护理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与护理前住院时间比较下降明显,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快速康复护理外科理念最早在2001年,由外科医生Kehlet提出,随着临床护理技术发展,护理理念不断进步,目前相关护理方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针对我院临床护理技术发展而言,快速护理方式已经应用在泌尿科、胸外科、骨科和普通外科的护理实践中,对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产生积极影响。护理人员应对此提高重视力度,注重在围手术期中对相关护理方式进行整合,不仅关注患者本身护理,而且对现有护理模式进行升级,使得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提升。

本次研究中,对全部80例病患进行了快速外科康复护理,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出现几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措施应用安全可靠。这一结论与荆瑜杨在《饮食保健》中发表的文章“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论述一致,说明快速外科护理在胸外科护理中产生积极影响,应对相关护理方式提高研究力度,关注护理方案的临床价值[3]。

现阶段,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快速护理方案依托多个学科和医疗团队,其中主要有外科医生、护士团队、营养规划师、康复治疗师和麻醉医生等等。因此,在快速外科护理方案的制定中,应对不同内容进行合理融入,注重提高护理措施应用水平。对护理方案的精细化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健康保障,目前护理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术前护理方案优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创伤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几率进行分析,并且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为胸外科手术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用药指导和饮食干预。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导,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并且进行适当的体力恢复训练,锻炼心肺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注重缩短患者术前禁水禁食时间。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并且做好腸道准备工作。②关注术中护理细节: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麻醉状态下,控制液体输入量,以患者实际缺水需求和术中失血量要求为主。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需求,对患者体温进行控制,防止患者体表温度下降过快,出现严重并发症。术中护理中,尽量不使用引流管,或是减少引流管放置时间。护理过程中,也关注患者感受,应用更多人性化护理措施,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③完善术后护理方案:快速外科护理中,采用多种模式对患者进行镇痛护理,术后根据患者恢复状态,进行饮食护理和运动干预。术后需要加强患者心理辅导,经过临床调查研究,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情况,倘若未能及时进行护理,患者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预后效果。为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对患者进行积极指导,督促患者严格按照快速护理方案相关内容,对自身习惯进行改正,防止出现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近年来,快速康复护理被广泛应用在胸部外科手术的临床护理中,对降低患者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产生积极影响。在快速康复护理中,应关注患者身体康复状态,并且将最新护理理念进行融入,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安全可靠,发挥快速护理的应用优势。护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对护理方案进行升级,通过对患者积极有效干预,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全面干预,注重患者心肺功能复苏,促使其摄入高蛋白、高能量食物,避免摄入油炸、辛辣食物,使得患者饮食得到合理搭配[4]。快速康复护理是目前应用的有效护理方式,相关人员应注重研究护理方式的价值,构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形成积极正向指导。相关护理方式在胸部外科治疗与术后护理的应用,能够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产生积极作用。提示关注快速外科康复护理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胸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快速护理方案产生良好价值,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出现几率降低,对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提升也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快速外科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与安全性。相关护理方式应用也能提高临床护理价值,对医院护理水平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静.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9, 33(1): 86-87.

[2] 薛桔吉, 沈祝苹, 汪亮, 等. 我国胸外科快速康复护理文献的计量学分析[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 17(10): 98-99.

[3] 荆瑜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 2019, 6(7): 207-208.

[4] 闫晨. 胸腔镜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流程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效果探讨[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18(30): 156.

作者简介:秦占虹(1976-),女,汉族,山东省垦利县人,大学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外科护理工作。

作者:秦占虹

第三篇:护理美学在乳腺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美学在乳腺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172例医院乳腺外科收治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采取护理美学服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以及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以及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美学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提高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护理美学;乳腺外科;临床护理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除了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外,越来越重视患者的身心需求,这也促使护理美学的诞生。护理美学是一种新型观念,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各种干预措施,让患者在平稳的状态下接受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了进一步分析护理美学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172例医院乳腺外科收治乳腺癌患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172例医院乳腺外科收治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172例患者的年龄为23~37岁,平均为(31.4±4.3)岁。入选标准:首次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以及精神疾病等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采取护理美学服务,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在入院时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根据评价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合理应用心理学知识,对于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患者心理状况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如何减压,从而保持稳定的心理状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②优化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做好通风工作,保持病床的舒适性,同时可以添加绿色植物改善病房环境,走廊涂装采用多种颜色,凑而避免视觉疲劳;根据患者的休息时间播放不同的音乐,从而避免紧张焦虑等气虚的出现;护理人员还需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抗拒;③优化自身服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自身行为的规范,确保护理操作有序、轻柔,进出病房时要保持动作轻柔,讲话时要温和、有礼貌,从而给予患者安全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④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各项检查的必要性和方法,从而提高患者对各项检查的配合度。在治疗前,为患者介绍具体的治疗方法和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法的知晓程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应激反应的出现。叮嘱患者定期复诊,并根据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再次开展健康教育,包括用药方法和日常生活行为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以及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

观察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些年来在欧美国家女性恶性肿瘤发生率上升至第一位,我国乳腺癌检出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乳腺癌作为乳腺外科的常见疾病,除了有效的治疗措施外,还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之后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负面情绪影响了其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因此,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这一情况。

护理美学主要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让患者保持輕松的心情。有研究指出,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精神放松、情绪稳定状态能够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2]。护理美学服务能够让患者在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手术,从而积极配合手术措施,能够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减少手术中并发症的出现,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护理美学服务能够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为老乳腺癌患者提供护理美学服务,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让患者感到舒适,提高对医院的认可。护理美学服务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原则,提高了临床护理的质量,其能够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内涵,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从而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从而促使患者早期出院。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以及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护理美学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提高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护理美学在乳腺外科临床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精神状况,确保临床治疗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玲.乳腺外科护理中护理美学的应用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0):61.

[2]马兴云.探讨美学在乳腺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278-279.

[3]刘岩.护理美学在乳腺外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3):346-347.

作者:杜妍华

第四篇:优质护理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心胸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其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显著(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心胸外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胸外科;优质护理;生活质量;满意度

心胸外科的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病情较为复杂,手术风险也较高,术后若护理不当,极易引发与呼吸系统有关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技术的完善,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常规护理已很难满足患者的需要。为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胸外科患者,分析了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心胸外科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②精神状态正常者。排除标准:①治疗依从性较差者;②听觉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女20例,男25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47.75±5.84)岁。对照组女21例,男24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5.78±6.25)岁。研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及用药指导。

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①心理疏导:心胸外科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大部分患者缺乏对此病的正确认知,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的负面心理。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答疑,讲解此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增加患者信心,促使其主动配合护理;②用药指导: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并对其用药后的情况进行密切关注,若有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③呼吸干预:为避免术后患者出现呼吸方面的并发症,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怎样咳痰排痰,指导其掌握基本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④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给予长期卧床的患者口腔及皮肤护理,避免出现压疮及防肺部感染;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鼓励其锻炼肢体功能,加强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量表(SF-36)[1-2]:从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3个维度评价,单项维度满分100[3-4] ,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分数呈正比。

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评分量表评价,评分标准:90~100分:非常满意;60~89分:满意;59分及以下: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非常满意43例,满意1例[7-8],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非常满意30例,满意4例,不满意11例,满意度为75.56%,差异显著(χ2=9.615,P=0.002)。

3讨论

心胸外科手术风险高,加之术中胸腔脏器的长时间暴露,极易促使患者术后出现肺不张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近远期生存质量。有报道指出[9-10],优质护理能提高心胸外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优质护理旨在“以人为本”。在护理过程中,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对患者的合理需求尽量满足,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11-12]。心胸外科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大部分患者缺乏对此病的正确认知,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的负面心理,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间接制约着护理效果[13-14]。常规护理干预未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在优质护理模式中,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答疑,讲解此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增加患者信心,促使其主动配合护理。本研究显示,给予优质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较高,提示此护理手段效果较为显著。这可能在于:优质护理能从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出发实施针对性的干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告知患者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密切关注用药反应,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予以患者口腔及皮肤护理,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鼓励其锻炼肢体功能,加强血液循环[15-16]。以上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进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改善护患关系,增加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心胸外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段洁,吴爱须,张麗芳,等.心理护理在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32(22):3220-3222.

[2]陈晨,邹海霞,唐竞,等.优质护理对心胸外科患者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584-585.

[3]刘玮杰,陈澄.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S1):221-222.

[4]姚新梅.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1):174.

[5]吕燕琼.浅谈心胸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实践与体会[J].饮食保健,2021,(5):131.

[6]李文平.探讨优质护理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保健文汇,2021,22(10):126-127.

[7]费志英.浅议心胸外科护理中亲情护理的作用[J].饮食保健,2021,(5):211.

[8]王静.心胸外科微创手术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1):166.

[9]曹丽.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家有孕宝,2021,3(4):224.

[10]黎辰晨,文红英,黄春燕,唐茜,张小燕.探讨优质护理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家有孕宝,2021,3(1):124-125.

[11]章纹珺.心胸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实践体会[J].饮食保健,2021,(5):197.

[12]迟小虹.优质护理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特别健康,2021,(3):250.

[13]苏桂芳.阶段性康复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96-98.

[14]刘宏梅.在心胸外科手术护理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对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223-224.

[15]熊丹红.围手术期呼吸训练器呼吸功能锻炼在心胸外科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2):172-173.

[16]刘红萍.心胸外科护理分级模式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9):1303-1304.

福建省南平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 福建南平 353000

作者:连华萍 冯婉君 叶文怜

第五篇: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48例急腹症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总结护理要点。结果148例急腹症患者基本痊愈出院,平均住院9.5天,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结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外科急腹症;临床观察与护理

外科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必须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变化多,一旦诊断延误,将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死[1]。因此,对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密切判断病情,及时做出相应处理,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转普外科住院的急腹症患者148例,其中急性阑尾炎30例,急性胰腺炎38例,急性肠梗阻7例,急性肾结石17例,急性胆囊炎胆结石54例,急性肠套叠1例,胆巨大囊肿1例;男95例,女53例,年龄17-82岁。

2临床观察与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1.1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如体温过高表示腹内感染严重,体温过低表示机体反应低下;脉搏细弱,血压水平低下,患者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出冷汗、口唇发绀、有休克可能;呼吸急促,腹式呼吸减弱可能是腹部病变加重的表现。

2.1.2腹痛和腹痛的性质观察了解腹痛部位,范围,及有无牵涉痛或放射痛,是否为转移性腹痛。一般来说,最先开始和疼痛较重的部位就是病变部位。若为持续性腹痛,多为内脏炎症出血引起;若为阵发性腹痛,多为空腔脏器梗阻结石引起;若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多为结石、梗阻的基础上并发炎症。

2.1.3皮肤粘膜的观察皮肤苍白湿冷可能为休克的预兆,如肝脾破裂出血引起的腹痛;若皮肤巩膜黄染提示有胆管梗阻;腹壁瘀斑是急性胰腺炎的典型体征之一。

2.1.4伴随症状的观察恶心呕吐是外科急腹症的常见症状,且多在腹痛之后出现。并认真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和量的变化。若恶心呕吐明显,可考虑高位肠梗阻、急性胃肠炎可能;呕血可见于胃十二直肠穿孔;血便可见于出血性肠炎、胃、十二直肠穿孔溃疡大出血。

2.2体位护理无休克的情况下宜取半卧位,有利于腹内渗出液积聚在盆腔,以便局限吸收或引流;使腹肌松弛,膈肌避免受压迫,呼吸循环得以改善。

2.3禁食、胃肠减压对消化道梗阻、胃穿孔、腹胀明显的患者应尽早放置胃管并要保证胃腸减压的有效,减轻胃肠道的膨胀,改善胃肠壁的血运,减少胃肠内容物继续漏出,有利于炎症局限.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

2.4补液、抗感染急腹症患者一般会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液缺失,严重时导致患者休克。根据病人体液损耗量,确定患者正确的补液方案,以确保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2.5疼痛的护理患者主诉疼痛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给予舒适的体位,同情安慰患者,让患者做深呼吸等。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间及发作规律、伴随症状、诱发因素。提供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确诊,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但在明确诊断前禁用强镇痛药物[2]。

2.6心理护理护士应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要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建立相互信赖的友好关系;尊重患者在疼痛时的行为反应;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

2.7术前准备外科急腹症患者大多需要紧急手术,因此护理人员在观察中必须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收集各种化验单、检查单、安抚患者家属,做好配血、备皮等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并与手术室取得联系。

2.8护理记录护理患者的同时还要书写护理记录单,把患者的主诉、病情变化及给予的护理措施及时准确的记录下来,并注明时间。内容应尽量简洁、流畅、重点突出,以方便医护人员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3结果

将这些患者收住院后经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后基本痊愈出院。保守治疗5例,手术治疗143例,平均住院日9.5天,经医护人员细心照顾无伤口感染,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评价良好。

4结论

通过对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护理,我认识到在工作中光有一番热情不行,还要从工作中总结经验,积累护理知识,丰富头脑,掌握好业务技能,能娴熟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护理岗位上让病人笑容面满地迎接病魔的挑战。他们康复了,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医院,他们回过头来面带着幸福的微笑,轻轻的挥舞着手臂,我感到好幸福!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96-600.

[2]战旗.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3):285.

作者:陈玉娟

上一篇:土木工程方面论文下一篇:维修基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