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实习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在护理本科学生毕业实习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方法:选取2013—2014届毕业实习学生142例作为对照组,在护理实习带教过程中进行传统护理干预,2015—2016届毕业实习生114例作为观察组,建立临床毕业实习的护理教学路径。将两组护生在不同护理实习带教后的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及对临床带教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临床护理实习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临床护理实习论文 篇1:

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在护生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生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实验将80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NP)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LBL),随后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经过考核测评,实验组护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护生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培训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NP)情景模拟教学法,不仅能提高护生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培训的效果,还能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临床护患沟通等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实习前基础护理培训

临床实习是护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护生整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走向工作岗位重要的阶段。护生从学校走进医院,面临环境陌生及角色的转变,操作技能不娴熟,一时难以适应。为使护生进入医院后尽快地适应医院护理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对护生进行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以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在培训过程中如何让护生既能融会贯通分散的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还能在整体护理思想下运用护理程序去思考解决患者的问题,真正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这是在培训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培训模式更强调的是对培训项目进行正确无误的练习与考核,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更好地相结合,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将该理念引入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临床路径为平台对临床医学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之为路径式教学法。本研究尝试将CNP模式引入到护生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培训中,利用该教学法系统性、多维性、动态性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实施方法

2012年6月1日至15日,80名2009护理“3+2”高职实习前护生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实验组实施CNP教学方法,落实CNP教学要求:

第一,明确培训项目,根据培训目标结合临床,筛选临床典型案例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

第二,学生科学分组,各选一名组长。

第三,培训前一周教师布置任务,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各组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第四,根据设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图自主进行模拟演练,教师指导。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示教、指导,学生练习。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其中临床技能操作70分,理论30分,对比两组成绩。

从两种教学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可以看出,实验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详见下表。

1.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了护生评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必须要自己动脑思考遇到的问题,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许多学者认为,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靠“刻意的训练”。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学法,以典型病例为导向,按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其中融入了护理基础理论、护理程序、专科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模拟演练中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挑战性问题,引导护生去分析和评判,从而获得最佳的护理方案。同时护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临床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从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护生主动学习能力

CNP教学法以图表形式细化了培训内容和目标,护生清楚地知道每种案例每个阶段的护理重点和时间要求,这样就会促使他们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了护生在传统培训模式中的被动地位。并且临床护理路径图让护生明白什么时间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具有预见性。加之临床知识及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融会贯通,也大大增加了护生的自信心,从而真正提高了其自主学习性。

3.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实现护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无缝对接

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學法,不仅强化了临床护理技能,更让护生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体验到医院实际护理的运行规律和制度,从而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不仅缩短学校与实际临床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步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另外,这也是培养和提高护生临床护理素质与道德观的一个重要环节。

4.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护生充分体验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下,完成整体护理的过程

在实习前培训这个阶段,护生已学完所有的临床课程,但他们在知识整合与融会贯通方面欠缺,致使学到的很多知识处于闲置状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利用护理路径可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各种健康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教学,在模拟解决患者实际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在评判性思维下,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将分散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完成整体护理,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核心胜任力,从而为更好地走进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2]戴晓天,齐德广,杨和平等.引入临床路径理念增强临床教学效果[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

[3]梁涛,郭爱敏.护理学概念与评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0).

[4]盘英瑛.注重“临床护理路径”教学,培养护士生职业道德观[J].中国医药指南,2011(9).

作者:赵秀娟

临床护理实习论文 篇2:

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在护理本科学生毕业实习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方法:选取2013—2014届毕业实习学生142例作为对照组,在护理实习带教过程中进行传统护理干预,2015—2016届毕业实习生114例作为观察组,建立临床毕业实习的护理教学路径。将两组护生在不同护理实习带教后的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及对临床带教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及对临床带教满意度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本科学生毕业实习教学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临床教学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学;临床护理路径;毕业实习;实习教学

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上提出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由临床路径护理小组按照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全程临床路径护理干预[1],可以显著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效率[2]。为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毕业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我校在以往注重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培养[3]的基础上,对2015届至2016届共114名毕业实习生引入临床护理路径的教学模式,目前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本研究选取2013—2014届护理本科毕业实习生共128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生18人、女生110人,年龄最大25岁,最小23岁,平均(24.24±1.12)岁;2015—2016届护理本科毕业生114人作为观察组,其中男生15人、女生109人,年龄最大25岁,最小21岁,平均(23.01±2.14)岁。两组护生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实习时间、实习内容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方法。在对照组护生的护理实习带教过程中进行传统护理临床教学,实习结束进行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及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在观察组护生的护理实习带教过程中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学校和实习医院结合实习要求及专科特色制订详细的临床教学路径表,把需进行辅导的理论知识及示范操作项目及达标内容细化,并对照执行打钩。每个病区都有一位总负责带教老师,全面负责协调实习工作,负责或监控临床教学路径表完成情况和质量。

3.实习效果评价方法。轮转各科室考核分为平时和出科考核,出科考核不及格者需在全部临床实习结束后再到该科补回全部实习时间,并再次参加考核。出科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实习整体表现占20%,平时“过关项目”考核占20%,作业占10%,出科考核占50%。实习结束前进行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考试内容包括理论、指定患者的护理评估及体查、书写护理病历、基础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

4.带教老师评价方法。自行设计临床带教老师评价问卷,内容包括教学经验及能力、职业素养、工作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理论知识水平5个方面,按照优秀(5分)、良好(4分)、中等(3分)、合格(2分)、不合格(1分)打分。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填写。

5.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学生的毕业综合技能考核成績比较,观察组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两组学生对带教老师评价结果比较,观察组学生的带教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1.临床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4]。传统的实习带教学习方法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采取跟班跟人的学习方法,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临床护理路径实习带教学习方法可根据临床带教教学要求路径表对护生进行目标明确的带教计划教学,教学效果较明显[5],与传统实习模式相比,该方法更具针对性、启发性与参与性[6]。护生对实习要点的理解及掌握更容易,任何一个环节不过关,可以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改正。结果发现,多数护生对临床护理路径接受快、适应性强,考核效果好。

2.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带教老师教学经验和能力评分提升最多。提高临床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临床师资质量[7],教学经验和能力一向是学生对老师关注度最高的项目。临床护理路径实习带教学习方法可根据临床带教教学要求路径表对护生进行目标明确的带教计划教学,教学效果较明显[5],又可以显著避免传统带教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护理管理者对护生教学质量的质控,保证带教的有效性[8],提升护理实习教学质量。

3.在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带教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实习和考核内容分成几大步骤,全程监控学生完成和掌握情况。带教老师可以及时、准确、持续地评估学生专业水平进展和思想动态,使学生不仅获得老师在专业上和心理上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在医德修养、人文关怀和对专业价值认识等方面获得正面、及时和高效的指导。实习期间是学生遇到社会压力、专业压力、环境压力、身体负荷最多的阶段,学生容易遇到心理健康问题并产生挫败感,出现对前途和专业信心不足的退却、逃避、厌倦等身心反应,出现人文精神失落[9]。因此,带教老师的储备和培训显得尤其重要,带教老师素质和知识输出能力关系着带教质量。

综上所述,在护理临床实习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牢固扎实的护理实践能力、全面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朱云,李付儒.临床护理路径在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9-10.

[2]王超,任喆.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6):4476-4479.

[3]尤黎明,张美芬.注重综合性实践能力培养的护理本科毕业实习模式的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8,8(2):29-32.

[4]吴素清,黄春霞.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创新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4-125.

[5]王秀兰,刘静,邸晓君,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3):308-310.

[6]夏雪琴,周莲,肖利.分步教学法在提高老年科护理教学质量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4):108-109.

[7]居福美.临床护理带教现状与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1):83-86.

[8]赖海燕,卢桂花,秦丽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1745-1747.

[9]刘立美,胡淑元,陈银翠.情感渗透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72-73.

作者:王晓丹 张美芬 张利峰 严卫青 黄燕钰

临床护理实习论文 篇3: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对临床护生实习质量的影响

[摘 要] 为探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对临床护生实习质量的影响,应用自行设计的临床护理帶教老师自身素质对临床护生实习质量的影响问卷对234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临床护生实习质量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教学能力、业务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因此,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要经过严格筛选,带教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以提高带教质量,从而提高临床护生实习质量。

[关 键 词] 带教老师;自身素质;临床护生;实习质量

临床护生实习是医学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护生由学生角色转换为护士角色的关键阶段,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也是护生理论联系实践最重要的途径。在护生实习过程中,临床实习教学可以提高护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为护生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护理带教老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业务能力、职业道德观念等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改变护生的思想、职业心理、职业道德规范、业务素质等。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护生受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实习质量影响程度。为此,我们开展了这项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从我院2018级护理、助产专业的护生中选取234名进行调查,本次参与调查的234名护生都完成了长达10个月的实习,且调查开展在实习结束之前,所以护生对其临床实习护理带教老师的感受颇多,其评价实习质量的影响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当场发放问卷234份,由护生自行填写并及时回收,回收有效问卷23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包括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一般情况、职业价值观、业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其他能力6个方面,这与宁丽丽等[1]研究的问卷一样。问卷各项分设5个条目,合计为3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4分为影响很大,3分为影响较大,2分为影响一般,1分为影响较小,0分为无影响。分值越高表示影响程度越大。

(三)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7.0软件包,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数(%)描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对临床护生实习质量有很大影响,相差非常显著(P<0.01)。

影响临床护生实习质量的带教老师自身素质条目有:护理操作水平(2.98±1.31)分,带教方法(2.83±1.29)分,扎实的护理基础知识(2.56±1.29)分,临床胜任能力(2.53±1.28)分,临床工作经验(2.35±1.22)分,教学沟通讲解能力(2.31±1.19)分,关爱护生(1.93±1.06)分,给护生动手操作机会(1.86±1.04)分,对护生的评价(1.83±1.02)分,新技术新知识的掌握(1.81±1.04)分,带教年限(1.78±1.06)分,教学意识(1.76±1.03)分,服务意识(1.75±0.98)分,职业防护意识(1.75±1.01)分,学历文凭(1.74±0.96)分,对护生心理疏导(1.74±0.96)分,严谨的职业态度(1.72±0.97)分,规范操作(1.71±1.06)分。

三、讨论

(一)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

本研究显示临床护生普遍认为实习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对其实习质量影响很大。我国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水平差异较大,很多带教老师的素质有待提高。另外,带教老师在带教护生时还承担着繁忙的临床工作,对于带教工作难以百分百的投入[2]。有文献报道,在临床教学中缺乏现代理论指导,有的老师只注重操作而忽略理论,有的老师沟通讲解能力差,大部分实习带教老师同时承担临床工作,可能会忽略对护生的关爱,甚至出现让护生打杂跑腿现象,甚至部分实习带教老师把承担教学任务当成是一种负担,使临床实习效果受到影响[3]。所以医院在选临床实习带教老师时要选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带教经验丰富的老师。医院的护理管理者要重视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可以适当减轻带教老师的临床工作压力,引入激励机制。在临床实习带教上大力支持、满足其各种合理需求,有效解决带教老师的困难是搞好临床实习带教的重要方式,为此,建立健全带教激励机制特别重要,能大大提高实习带教老师的临床带教积极性。

临床实习带教老师虽然有临床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但是还需要接受提高教学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带教老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理论水平,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不断提高在职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4]。临床实习医院护理部应该建立实习带教人员的档案,建立科学的临床带教评价系统,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相关教学培训和考核,以加强对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支优秀的带教老师队伍。同时发挥各个病区护士长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带教工作的指导和督促,确保实习带教教学质量的提高[5]。

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在实践中对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不断鼓励教导护生,不断提高护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培養护生成为心理素质高、责任心强和护理技术高超的专业护理人员。另外,临床实习带教老师还应牢牢树立以培养护生实践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6],使所有的护生都能出色地完成实习任务。

(二)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带教老师的护理操作水平得分(2.98±1.31)分,临床胜任能力(2.53±1.28)分,扎实的护理基础知识(2.56±1.29)分,新技术新知识的掌握(1.81±1.04)分,严谨的职业态度(1.72±0.97)分,这些调查数据说明临床护生实习质量受到带教老师业务能力的影响很大。带教老师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也会让护生对护理工作产生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临床胜任能力,能言传身教,加强护生临床操作水平。一旦护生操作失败,带教老师能及时纠正,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质疑,同时在纠正护生操作失误时,应该适当地鼓励护生,使护生的自信心增强,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工作中带教老师应该正确引导护生树立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职业价值观,树立护理工作的自豪感,坚定护理工作的自信心。

另外,带教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指导护生少走弯路,能教会护生遇到临床各种问题时能及时解决,提高发现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增强服务意识,严谨工作态度,加强护生的操作技能培训,耐心讲解示范,操作时动作要规范,给护生树立好的榜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尽可能多地为护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放手不放眼,严格把关,确保教学质量。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要鼓励护生和病人之间沟通交流,学会多关心、爱护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确保护患关系良好,提高护生实习的积极性,使护生能够逐步胜任角色,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促进学习效率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四、结果

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是当今临床实习教学医院的重中之重。临床实践是护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计划的最后教学阶段。要让护生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所学应用到临床,学为所用的过程,也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7]。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护生的心理和实习质量,甚至对日后的护理工作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应从教学能力、业务能力等方面加强自身素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从而提高临床护生的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宁丽丽,金伟,高小宁,等.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对护理实习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6(23):120-121.

[2]黄芳.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对护理实习生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11(6):182-183.

[3]邓雪清.护理实习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培训,2014,8(15):301-302.

[4]王芳.临床带教老师行为对临床护生实习质量的影响及分析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7,15(45):163-165.

[5]王雪东,金慧敏.当下影响护生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4):734-736.

[6]刘静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教学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7,7(35):114-115.

[7]牛春红.影响本科护生实习效果的因素调查及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5(40):629-631.

编辑 郑晓燕

作者:张超钰 陆志豪 陈俊婷 钱丽冰 丁彩华

上一篇:学校科研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环保实践活动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