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组织建设标准化

2023-03-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基本组织建设标准化

浅谈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开展和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通过大力推行党支部基本建设标准化;推进党支部基础管理规范化;突出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特色化,来提升基层党务管理水平,有效地助推企业科学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基本建设标准化、基础管理规范化、创争活动特色化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开展和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

一、推行党支部基本建设标准化

党支部基本建设是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开展标准化党支部建设,首先要从党支部基本建设抓起。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明确党支部基本建设依据

党支部基本建设要以“党章”、党规、党内条例、党的文件为主要标准,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基本要求,借鉴其他先进党支部建设经验,结合本党支部实际进行。换言之,这是开展党支部基本建设的主要依据和参照。因此,开展党支部基本建设,就要看主要标准是怎么规定的,主要内容有什么要求,先进党支部是怎么做的,本党支部还有哪些需要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抓好党支部基本建设。

(二)掌握党支部基本建设情况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和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全面摸清和掌握党支部基本建设现状及基本情况十分必要。为此,要做好“四查”:

一查组织形式方面是不是健全和完善。主要是查看支委会成员是否配齐,分工是否清楚,党支部及党小组活动是否正常。

二查工作机制方面是不是健全和完善。主要是查看党支部相关工作职责是否清晰,主要工作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职责应包括支委会工作职责、支部书记职责、各委员职责、党小组组长职责;党支部主要工作制度应包括支部基本工作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学习教育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联系职工群众制度、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参与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党员谈心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等。党支部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和拓展,还要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

三查基础档案资料方面是不是完备。主要是查看党支部有关名册及其基本信息档案是否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及活动资料是否保存齐全。名册及基本信息档案主要包括党员基本信息、党员责任区划分、组织发展工作名册、党员流入(流出)名册、群团基本信息等档案,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更新。

四查工作阵地方面是不是建立。主要是查看党支部党员活动室、支部园地(专栏)、宣传橱窗等是否建立和完善。

“四查”的目的,就是使党支部该建立健全的要及时建立健全,该完善的要及时完善,为党支部推进标准化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明确党支部基本建设重点

在“四查”基础上,党支部要根据具体情况推进标准化建设,把重点放在建立、健全、完善、更新基础建设方面。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

一是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党支部委员会及其成员职责、党支部工作制度,为党支部工作及党组织活动更加规范地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建立健全、完善和及时更新党支部有关名册及其基本信息档案,便于党支部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党员活动室,尤其要建立、完善和及时更新“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反映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情况。

四是要建立、完善和更新党支部园地、宣传橱窗等,反映党支部组织及结构情况、主要工作制度、作业计划、主要工作及活动情况、学习安排及内容、先进人物事迹及上級主要精神宣传等,增添党建工作氛围。

二、坚持党支部基础管理规范化

总体来说,党支部基础管理主要是指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管理和基础资料管理。所谓规范化,就是党支部工作要按规定和要求去做并完成,记录、资料要保存齐全、格式统一、归类清晰、装订工整等。这是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的基本任务和重要形式。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党支部基础管理规范化水平。

(一)切实做好党支部日常定期工作管理

根据党支部工作职责,党支部日常定期工作主要有:“三会一课”、政治理论学习、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与组织发展、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季度作业计划、党费收缴、工作记录、争创活动、园地(专栏)建设等等。以上工作,党支部要经常进行对照自查,看是否按规定的期限、次数、程序及要求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该完成的要按时组织完成,因特殊情况未完成而该整改的及时组织整改;同时,上级安排的临时工作任务,也要及时完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党支部各项工作。

(二)注重规范党支部基础资料管理

这主要是,党支部要及时完善党群组织及其人员基本信息档案;要及时规范地做好如“三会一课”、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民主评议党员、参与行政工作管理、“党员活动日”及“创先争优”等各项工作及活动记录;要及时将上级文件、日常主要工作及活动情况如近期工作、专题工作、“创先争优”活动评比等反映在支部园地(专栏)上;要对上级文件、本支部各项工作与活动资料及时进行保存,定期做好资料归类整理、规范成册工作。从实际情况看,做好以上基础资料的规范管理,也是对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的促进。

三、突出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特色化

“创先争优”活动是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的必然要求和落脚点。因此,党支部在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中,要围绕中心,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实施主题实践活动

即要求党员围绕企业年度目标和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如“我为党旗增光彩”、“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企业做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建言献策,创新创效,为企业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党支部要认真做好策划,坚持分步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努力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

(二)开展劳动竞赛活动

即鼓励党员围绕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及小改小革等活动,努力为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良好服务和可靠保障,进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组织党员开展如“对标管理”、“反习惯性违章”、“千(万)次操作无差错”、“党员身边无事故”、现场立功等竞赛活动,促使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

(三)抓好载体,创新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党支部工作立足生产任务是对党员素质的要求,在坚持党内生活制度的同时,注意从抓好载体入手,创新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一是抓考核评比。以党员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参加党内生活、执行党内外制度和思想作风建设等内容为重点进行考评,每个季度公布得分情况,营造一种争做先进的氛围。

二是抓党员示范岗。党支部在部门不同类型的岗位中分别挑选 1-2 名表现突出的党员建立示范岗,在每个班组设立一个党员示范班组,专门设立高于其他岗位和班组的示范工作指标,以达标情况作为评先奖优的依据。

三是抓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以组织生活、知识竞赛、谈心交心、党内外评议等形式不断强化党性意识,激励党员吃苦耐劳,敢为人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做工作,奉献拼搏。

四是抓黨员发展。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进行党章、党史教育,让他们端正态度、纯洁动机、提高认识,真正从思想上加入党的组织,保了党的后备力量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和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全面深入地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切实提高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水平,切实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助推企业科学健康发展。

作者:陈玲

第2篇:高校图书馆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

摘 要 高校图书馆的公益性与非盈利性,为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了条件,也决定了其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中的社会责任。论文探讨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内容,从构建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循环生态圈和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等方面,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标准化 均等化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7.004

of basic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and studies the ways of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ng inter-department, inter-system information circular ecosystem and providing talents for public cultural service,etc.

發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人们的消费结构开始出现明显变化,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且文化消费支付能力和比重明显提高[1]。201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700多美元,已经属于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2],文化消费进入繁荣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显著增强,导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优化调整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让群众普遍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我国在2014年开始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3]。而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模式被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并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高校图书馆、社会力量和第三方组织的参与将有助于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推进与实现。

1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支持

我国文化界和图书馆界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讨论由来已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冲击,高校图书馆这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被打开,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不仅加入了对社会开放的行列,并且开始探索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中的作用与定位。除了外界大环境的冲击和影响,国家政策支持也给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和理性的判断与参照。

2002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4]。这为高校图书馆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提供文化产品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与法规上的保证。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08年10月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应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5]。《图书馆服务宣言》是中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个行业宣言,体现了各类型图书馆的公益性、平等性,也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依据。2009年,国际图联的《多元文化图书馆宣言》(IFLA Multicultural Library Manifesto)指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获得全方位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应特别关注常常被边缘化的群体。这个理念为高校图书馆拆除“围墙”,在能力范围内将文化服务延伸到更大的时空提供了支撑,也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偏远农村居民、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提供了保障。

自2006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政策,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有这一基本权力。这些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也点明了高校图书馆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比如,2006年9月,文化部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通过援赠文化产品、共享文化资源、业务合作、人员培训、工作指导等方式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里提到: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类文体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6]。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和上述政策的支持,给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能和机会,也为解决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存在的公共文化产品总量供应不足、市场失灵等问题提供了帮助。

2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内容构成

我国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决策、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不足等,引发了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低、不规范、不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形成的行动纲领。那么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呢?以下是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新的观点和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成果提炼出的均等化、标准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保障条件、服务标准、绩效评估。

2.1 保障条件

按照国际上的普遍认识,公民享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是公民的一种文化权利。我国1954年和现行的《宪法》对公民应享有的文化权利有过详细规定,并明确了对公民所享有的文化权利进行依法保护的范围。文化权利的实现对应的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保障体系应该是包括明确的政府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决策与有效监管、需求导向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以及能保证良好运行的管理和服务。

2.1.1 政策支持

政府政策支持,只能是一个宏观的指导性文件而非具体操作的手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发展的政府政策应当根据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内容、层次与覆盖的区域,采用“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模式,考量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性文件。如果政府政策支持细化到具体数字,在执行中就可能产生与预期不一致的效应,农家书屋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截至2012年8月底,农家书屋已覆盖全国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国共建成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600 449家,投入资金180多亿元[7]。但是,学界的调查分析和现实评估发现,大部分的农家书屋在建设时只盯着“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閱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的数字[8],并没有完全在选择图书的品种和内容上下功夫,导致农家书屋的“农味”不足,少有人问津,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2.1.2 资金投入

公共文化服务被定位为公共品或半公共品,主要由公共财政支出。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解决了把内容建设的经费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的问题。十七大以来文化事业经费累计投入达1454.99亿元,年均增长20%,是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较快的一个时期[9],但仍显不足。由于实际投入资金有限,地方政府应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探索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有效模式,保障当地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10]。

2.1.3 需求导向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线

公共文化产品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具体内容,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文化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公益性、地域性、多样性、大众性等特征[11],正好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线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公益性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就是为满足大众的公共文化需求的,大众的需求反馈应该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日常事务,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参考;地域性是指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地理特性和地方特色,比如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应该更多地从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视角考量;多样性意味着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品种、层次、特色应该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加或减少。大众性是指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群体是普遍大众,提供的文化产品要具有普适性。

2.2 服务标准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是指各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比如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提供的服务、活动和项目等的具体标准[12]。这些具体标准原则上应该包括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等。基本服务项目一般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开放时间、文献资源的数量与增幅、文化活动和群众文体活动、数字化服务等内容。硬件设施是指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非遗馆、文化馆、文化站和文化礼堂等相关实体建筑在一定范围内设置的数量、面积与服务的人群。人员配备标准是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文化志愿者、文化团队的数量、素质教育培训等进行规范。

为了保证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积极促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出台。2015年1月《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落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有了“国家标准兜底线”。随后,我国有些地方,如《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年)》《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山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等出台,公共文化服务又有了“接地气”的地方标准。尽管国家标准和一些地方标准制定出来了,但还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读者的需求对标准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和修改。图书馆需要建立读者调查和反馈机制,充分调查和了解读者需求的变化情况,以此来调整和修订服务标准,适应新的需求。

2.3 绩效评估

为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行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给予公众表达“文化权益”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管理的机会,有必要建立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13]。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完成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评估系统和绩效考评机制”和2015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的“以效能为导向,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收入分配与负责人奖惩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14]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评提供了法律依据。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与标准化很难用经济效益来评价,有学者认为包含业绩、效果和效率的绩效是衡量其满足公众需求、管理公共事务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15]。国内主要研究一致认为涉及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的指标主要有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社会参与、人才队伍、公众满意度等。综合国内外对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的研究,将以效益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模式可能更适合我国国情。

3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拥有公共属性,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在生产与供给上有灵活的方式和手段。换言之,高校图书馆可以公开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高校图书馆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决定了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责任。高校图书馆掌握着丰富的资源,为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从教育部网站获知,截止到2014年10月全国高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多达225 394.2万册,如果将这些资源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一方面能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总量和品种,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更多人对文化服务的需求。

3.1 探索建立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循环生态圈

随着我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的落实、图书馆流动服务在更大范围内的实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自己的“信息圈”。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实践探索一定意义上参与了公共文化服务,但并未完全加入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圈”。一是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还没有比较规范的通用标准;二是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开放行为未纳入政策评估。

截至目前,我國已经对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但是这种趋势正在不断的蔓延。早在2005年,丽水学院图书馆就已经开始对社会免费开放。2012年,北京、武汉等地的高校发起了“图书馆联盟”,决定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16],北京有18所大学加入,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014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出台的《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制定方案,推进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对社会有序开放,高校图书馆在开放范围之内[17]。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实践探索为高校图书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圈”提供了条件,为跨系统的信息循环生态圈的构建提供了可能。

构建跨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循环生态圈,可参照由美国艾森豪威尔世界事务研究所的迈克尔·沃勒霍斯教授提出的Infosphere(译作信息空间或信息圈)理论[18],在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资源的能力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这个信息循环生态圈中,参与主体的配合、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制度的完善与执行是影响其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对基础构件、规范提出的方案经过论证后,再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文化资源,特别是数字化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交流的信息循环圈。通过借助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将这些文化资源汇聚到跨系统共享平台,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不足的问题,缩短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实现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和丽水市网络图书馆就打破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界线,建立起由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信息机构所共同参与的跨系统共建共享的数字文献服务平台,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3.2 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我国公共文化人才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质量较低,再加上公共文化人才流动体制不畅,培养、引进和人才发展机制不完善,已难以支撑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各级政府机关和文化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公共文化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有效模式。比如文化部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19],山东潍坊实施了“百千万”公共文化人才培养工程[20]等。通过这些举措,公共文化人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现象有所缓解,但并没有完全解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最关键的是公共文化人才的编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是公共文化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不容乐观,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文化人才力量雄厚,分布范围广。如果将这些文化人才利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公共文化人才短缺的风险。

高校图书馆为公共文化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已有先例。2008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的全国第一个对全市免费开放的公益性网络图书馆——丽水市网络图书馆就借助了当地高校图书馆文化人才智力的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往往拥有富余的文化人才资源,如果可以将这些文化人才以一种相对灵活的方式,在特定的时间纳入公共文化机构的文化服务规划与建设工作,就可以解决公共文化人才总量不足和人才储备不够的现实问题。这种人才智力支持方式,不会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正常工作,也不占用公共文化机构的编制,还能解决公共文化机构人才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在更大范围内研究推广。至于高校图书馆文化人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报酬问题,可以通过项目合作、课题建设等方式支付,也可由原单位通过提供一定的假期进行补偿。

参考文献:

[ 1 ] 赵颖.我国文化事业财政投入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 2 ] 王红茹.发改委官员言论引发收入分配改革热论[J].中国经济周刊,2014(18):42-44.

[ 3 ] 新华社呼和浩特.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N].中国文化报,2014-06-30(01).

[ 4 ] 吴文玲.高校图书馆应对社会实质性开放[J].图书馆建设,2009(5):108-112.

[ 5 ] 卢秀英.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27-27.

[ 6 ] 樊会霞.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运行机制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0(4):46-48.

[ 7 ] 张必兰,吴诗贤.基于“有效使用”视角的农家书屋使用现状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76-80.

[ 8 ] 王明.礼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J].甘肃农业,2014(11):41-43.

[ 9 ] 赵亮. 文化事業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0%[N].工人日报,2012-07-02(05).

[10] 朱永刚.杭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11] 卢微微.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台州市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

[12] 李国新.标准化和均等化[J].时事报告,2014(9):28-29.

[13] 戴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问[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41-141.

[14] 吴金俭.县级文化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探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2):242-242.

[15] 涂可国.山东文化蓝皮书(2012年):文化改革助推强省建设[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2011:83-83.

[16] 魏建琳.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的困惑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3(1):85-89.

[17]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EB/OL].[2014-08-12].http://www.ahgj.gov.cn/72/view/2774.

[18] 程娟.构建华中地区经济圈与信息圈互动促进中部和谐发展[J].情报科学,2008(2):272-278.

[19] 李国新.公共图书馆业务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背景、进程与特点[J].图书馆建设,2013(10):76-79.

[20] 潍坊实施“百千万”公共文化人才培养工程[J].戏剧丛刊,2014(2):101.

何义珠 丽水学院图书馆馆员。浙江丽水,323000。

李露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浙江杭州,310000。

梁立新 丽水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博士。浙江丽水,323000。

(收稿日期:2016-05-24 编校:陈安琪)

作者:何义珠 李露芳 梁立新

第3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导下的化学学科组建设

摘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是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相融,化学学科组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个理念展开,着重抓好学科组长、学科队伍、学科文化、学科资源、学科教研、学科质量这六个要素,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化学学科组建设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9.01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可用图1进行概括表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仅仅是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是学生与教师教学相长、共同发展[1],为了让这个理念深入每个化学教师的内心并能付诸于实践,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群体。为此,必须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进行化学学科组的建设,基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化学学科组建设应该紧紧围绕下列要素进行(见表1)。

一、化学学科组建设的引擎——学科组长

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羊能打败由一头羊率领的一群狮子[2]!要打造出一支能够践行“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优秀团队,首先要有一个优秀的学科组长,他必须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并能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在学科组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 引领先行者

学科组长不仅是个先行者,而且是一个引领者、示范者,在高中化学教师培训中,能通过发现真问题来提升培训效果;能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课堂效果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能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尝试应用理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以加快本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

2. 合作交流者

学科组长应该不只是一位普通的交流者,更是一位有情义的合作者、高效能的沟通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常常和老师们一起探究、讨论,使老师们感受到学科组长就是他们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3. 学习创新者

学科组长既要善于合作交流,又要有独立的创造者的基本素质,包括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具有探索精神。能持怀疑态度,有说“不”的勇气,具有创新精神和恒久坚持的毅力,以渊博的知识作后盾,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以自身的创新精神引领本学科的创新行为。

4. 热心服务者

学科组长要能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和甘为人梯的精神。能协调好组内、组外的关系,关心和帮助每个组员的成长,同时也要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和爱护每个组员,创造融洽和谐的学科组内互助关系,建立优良上进的学科文化氛围。

二、化学学科组建设的基石——学科队伍

非洲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既要追求一时的“快”,又要追求长久的“远”。走远,靠学科组长的领导艺术和个人魅力,靠高效精干的人事架构和公平人性的奖惩机制,更靠能够激发教师创造力的学科文化。这样的“一群人”,才能很好地践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才是值得尊重的化学教师,当然会长久赢得学生的青睐。所以必须以“出名师,上层次,成群体”为目标,推进学科队伍建设。具体路径和策略如下:

1. 打通“上课——听课——评课”三环节,培养“教书型”名师

培养具有精湛教学技能的“教书型”名师,首先不仅要会“上课”,而且要上好课、优课,然后是会“听课”,进而善于“评课”,即对所听之课能够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客观分析,以听课和评课来促进上课水平的提高,使教师从低层次的“会上课”升级为较高层次的“上好课”,成为“教书型”名师。在促进化学学科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以校、县、市、省、全国由多到少的呈宝塔状的专业化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契机来促进这项工作,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层层提高,反复锤炼,培养出能够切实贯彻落实“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教书型”名师。

2. 闯过“做题——析题——命题”三个关,塑造“命题型”名师

要成为“命题型”名师,第一关是会做题、能做题,具有较强的解题能力,这是对一个普通老师的基本要求。第二关是善于分析题目,能够分析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命题人的意图、学生解题的障碍或易错点、试题的难度等等。第三关是能够改编试题、原创试题、命制原创试卷。要过这一关,教师必须要熟悉教材、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要不断积累、不断尝试、反复实践。教师若能原创试题,才能教得活、教得灵,才能更好地把“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运用自如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答题。在推进化学学科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主要以自行设计同步练习和原创试题工作为载体、以命制月考、期中、期末试卷和参与各级命题为契机来推进这项工作。

3. 抓好“学习——实践——反思”三环节,造就“研究型”名师

造就“研究型”名师的第一个环节是学习,教师要学习教学理论,阅读专业刊物,要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和文字功底,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二个环节是实践,教师的研究要立足于实践。第三个环节是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要善于反思、善于研究,努力实现从感性向理性的飞跃,从而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名师的转变,实现由“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变。这样才能对于别的教师带来更大的帮助和指导,才能有助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贯彻实施。

三、化学学科组建设的灵魂——学科文化

化学学科组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升化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以便能更好地发挥化学课程育人的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目前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日新月异。因此,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才能与时俱进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落实“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学科文化是教师发展的根基,也是学生成长的土壤,会对师生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化学学科组文化的基本特点应该是:“民主、竞争、合作、和谐”。具体路径和策略如下:

(1)“民主”是建设化学学科组文化的最坚实的基础。只有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信任和理解的组员关系,才能使整个学科组在落实“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形成合力[3]。

(2)“竞争”是建设化学学科组文化的不可少的手段。有人认为,学科组文化应该强调和谐,弱化竞争,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人性骨子里的“惰性”、教育教学工作的“弹性”,极易造成整个学科组积极性的缺失,甚至导致整个学科组的懒惰涣散。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和创造力,因此,竞争是学科组文化的重要特征。

(3)“合作”是建设化学学科组文化的最重要的方式。教师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和对教师不全面的评价标准,容易使教师之间产生竞争,而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应该要有正确的考评机制加以引导。让教师切身体会到学校需要竞争,但不是封闭的,应是开放的、合作的、双赢的。在友好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头脑风暴式的交流和对话会使每位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启发,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设计得到改进、教学行为得到调整、教学过程更趋合理。同行的思想观念与教学建议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4]。

(4)“和谐”是建设化学学科组文化的最理想的境界。基于“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教研活动要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本,这就需要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在教研活动时要提倡“百家争鸣”,要允许共识与个性并存,让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中提高。校级教研课分层实施,分别由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上示范课、研讨课,起到对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然后其他教师的公开课主要是渗透“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优质课,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教师在教学上逐渐向高层次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四、化学学科组建设的积累——学科资源

以“校本化、配套化、精品化”为目标,推进学科资源建设。具体路径和策略如下:

1. 随堂作业校本化

为了更能切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收到预期的作业效果,随堂作业应完全实行校本化,以备课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具体由备课组长负责,坚持修改后使用,使用后反思。在学期末把记录有反思的随堂作业整体移交给下一学年的备课组,这样届届相传,滚动操作,实现随堂作业校本化。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随堂作业的针对性,也能促进教师研究作业设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5]。

2. 教学资料配套化

化学学科教学资料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实验模型、参考资料、练习试题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科组要坚持做好收集整理工作,并由专人负责对各种教学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改进后存档或存入校园网的化学教学资源库中,进而实现全校范围内的互助共享。

3. 校本课程精品化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1]。因此,校本课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学科资源。随着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对教师开发和开设校本选修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施学科组建设的过程中,对于课程建设要坚持开发中积累,开设中完善,努力打造精品化的校本课程。

五、化学学科组建设的途径——学科教研

以“常反思、多研讨、细研究”为途径,推进学科教研建设。具体路径和策略如下:

1. 坚持个体反思与集体教研相结合

一方面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以专业化课堂教学研讨、学术年会优课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和其他教研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集体教研,以此来激发教师灵感、拓宽教师视野、拓展教师思维,以充分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

2. 坚持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只有植根于日常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研究才有生命力和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展开教学科研,以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途径,促进并带动化学教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科研一定能研有所得,能为化学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达到教研一体、师生共进的理想境界。

3. 坚持个案研究与系统研究相结合

个案研究具有零碎性、微型性、及时性、独立性、随机性等特点,是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起点。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思考,此时课题研究就应运而生。课题研究不同于日常研究,他是一项系统工程,最能锻炼和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协作能力,最能提高学科组的整体素质,最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六、化学学科组建设的目标——学科质量

以“强素质,增能力、出成果”为目标,推进学科质量建设。具体路径和策略如下:

1. 围绕“备好——上好——交流好”三环节,提高课堂效益

要课程改革首先要改革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强素质,增能力、出成果的主战场。但提升教学质量并不能单靠课堂。一方面要把过程前移,要了解学生、了解教材、了解课程标准、了解考试大纲,充分备好课,另一方面又把过程后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学法的指导,加强作业的检查和批改,加强知识点的巩固和过关,加强培优补差工作,注重对于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教学质量的提高置于教学过程的整个链条当中。

2. 抓住“编好——用好——完善好”三环节,精编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特别是作业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推进学科组建设的过程中,以校本化的课时作业为突破口,备课组一定要坚持在编好的基础上用好,在利用的过程中完善好,不断提高教学资料的质量。

3. 围绕“听好——练好——反思好”三环节,加强学法指导

听课、作业和反思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三个主要环节。在推进化学学科质量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这三个主要环节展开研究,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指导水平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不但学会,而且还要会学和乐学。

只有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来进行化学学科组的建设,才能把”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相融,这是化学教育适应时代飞速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葛楚华.浅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经理人[J].现代企业教育,2013,(16):65

[3] 刘东.对建设和谐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研组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6):87

[4] 张泽颖.试创现代教研组文化及其构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7):34~35

[5] 毕华林,亓英丽.《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体系构建与内容创新[J]. 化学教育,2006,(2):36-37

作者:吴伟丰

第4篇: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

一、选址与规模

(一)幼儿园应独立设置,地址选择在地质稳定、交通便利、环境安全、周边无污染的地段。

(二)幼儿园应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建筑形式和风格力求体现幼儿特点。

(三) 幼儿园规模以6-12个班为宜,一般不超过15个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 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

二、 园舍用地

(一)幼儿园占地面积:幼儿人均占地面积不低于15㎡。

(二)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幼儿人均面积不低于4㎡。活动场地应设置游戏场地、活动器械场地、30m直跑道、沙池、戏水池、种植园地及饲养区等。

(三)绿化用地面积:幼儿人均面积不低于2㎡。包括集中绿地、种植园地和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的零星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不低于35%。

三、园舍建设

(一)幼儿园园舍建筑面积:幼儿人均面积不低于10㎡。

(二) 幼儿活动及辅助用房:主要包括每班单独使用的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衣帽间、教具储藏室;公用的音体活动室、兴趣活动室等专用活动室,有条件的幼儿园配建多功能活动室。

(三)办公及辅助用房:主要包括行政办公用房、图书资料档案室、教研室、保健及观察室、玩教具及器材室、仓库、传达(警卫)室等。

(四)生活用房:主要包括厨房(主副食加工间、烹饪间、备餐间、主副食仓库)、幼儿餐厅(可与活动室共用)、辅助用房(开水间兼消毒间、炊事员更衣室、配电间等)。

(五) 幼儿园园舍建设必须符合建设部和教育部《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及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和强制性标准,楼房建筑不宜超过3层。

四、 设施设备配备标准

(一)按《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标准基本配齐教玩具。室外配备大型器材玩具两件以上,每班有一台风琴或电子琴,有条件的配备钢琴。

(二)活动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认知水平选设角色游戏区、表演区、美工区、图书区、音乐区、科学区、自然观察区等,配备足够的操作玩具、材料和儿童图书。

(三)寝室应分班使用,配备供儿童午休的单层固定床,每生一床。生活区应配备饮水、消毒设备。每班配备保温桶、水杯柜、消毒柜等。

(四)卫生间包括盥洗室和厕所,并应分间或分隔,通风良好,地面应防滑、易清洗,提倡男女分厕。

(五)多功能活动室应具备开展体育活动、艺术活动、游戏活动,全园集会,观摩教学等综合性功能,配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实物展台、计算机等)、音响设备、音乐舞蹈活动设施(钢琴、壁镜、把杆等)及会议所需的设施设备。

(六)图书阅览室应配备图书、杂志、音像读物等,并配备数量足够的开放式书架及桌椅。有适合幼儿阅读的不少于10个种类图书,幼儿人均3册以上,教师专业用书不少于40种,报刊杂志不少于5种。

(七)食堂应配备蒸饭车、和面机、冰箱、烤箱等必要的设备及防蝇、防鼠、防尘、防腐、消毒设施,并符合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五、教职工配备

(一)幼儿园应按国家颁发的编制标准配备工作人员,每班配幼儿教师2人。工作人员应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并忠于职守。

(二)幼儿园园长应符合任职资格和岗位要求,具有中等幼儿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及以上学历,一般具有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6个班及以下的幼儿园配正副园长各1人,6个班以上的幼儿园可增设副园长1-2人。

(三)幼儿园教师应具有中等幼儿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及以上学历,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

(四)幼儿园保育员、保健人员、食堂工作人员、财会人员、保安人员等应当具有相关岗位资质。

六、保育与教育管理

(一)幼儿园应全面贯彻执行《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管理。

(二) 幼儿园应按照学期、月、周和日科学地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季节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各种活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园务管理、保教管理、卫生保健、后勤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三)幼儿园幼儿用书符合省、市规定。

(四)幼儿园应加强与幼儿家庭的联系,建立教师与家长间的教育伙伴关系,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认真分析、吸收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七、卫生保健

(一)幼儿园应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规定,贯彻保教结合的方针,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会同卫生保健部门做好幼儿定期体检、预防接种证查验、传染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

(二)幼儿园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食堂须有符合饮食卫生安全规定的食品清洗、储存和加工的设施设备,有安全卫生的食物盛装器具和消毒的设施,并取得县(市)区级以上卫生监督部门出具的《卫生许可证》。

(三)幼儿园食堂严禁承包经营。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搭配合理、营养足量。教职工伙食与幼儿伙食严格分开。

八、 经费管理

(一)幼儿园的经费由举办者筹措。举办者应当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及维修、扩建、设备设施添置等提供合法、稳定的经费来源,保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二)幼儿园应按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标准收费。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实行公示制度。

(三)幼儿园必须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收支分开,账目清楚,收取的费用必须专款专用,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幼儿园幼儿伙食费应建立专账,独立核算,按成本收取,收支平衡,严禁克扣幼儿伙食,账目定期向家长公布。

九、安全管理

一)幼儿园应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日常管理要求,制定重大及突发事故预防应急预案,组织教职工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安全事故,保障幼儿及教职工安全。配备必要的安保设施设备。

(二)幼儿园必须按消防部门要求配备消防设施设备,并取得消防验收合格证。

(三)幼儿园不得私自使用车辆接送幼儿,如确需配备园车接送幼儿的,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同意、教育部门备案后方可使用。

十、有关说明

民办幼儿园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5篇: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标准

校园用地和教学用房 校园用地 6

1、校园选址和布局合理,校园封闭,建有围墙和校门,配有升旗设施,整体美观庄严。(2分)

2、校园用地面积达到办学规模相应标准,小学生均不低于15平方米(不含学生食堂宿舍用地)。(4分) 参照《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闽教发〔2007〕113号)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要求,查看图纸等资料,实地查看、丈量。校舍建筑面积应按不同办学规模达到相应的生均标准,小学每班按45人计算。办学规模低于和高于表中最小、最大办学规模的,套用最小、最大办学规模定额;办学规模介于各个标准之间的,以“插入法”按比例测算相应生均标准进行评估,保证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基本要求。

校舍面积 8

1、校舍建筑面积达到办学规模相应标准,小学6班、12班、18班、24班、30班分别生均不低于6.7平方米、5.8平方米、5.0平方米、4.7平方米、4.4平方米;(不含学生食堂宿舍面积)。(3分)

2、班班有标准教室,使用面积小学每间不小于52平方米,(2008年开始新建的教室使用面积小学每间不小于61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课桌椅配备齐全,尺寸规范,表面平整。(2分)

3、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的间数和使用面积达到办学规模相应标准。(2分)

4、厕所符合卫生标准,使用方便。小学女生15人设一蹲位,男生30人设一蹲位和1米小便槽;新建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1分)

校园用地和教学用房 活动场地 4

1、体育运动用地小学每生至少2.3平方米,运动场设有200米环形跑道,附设一组6条跑道的60米直跑道,每6个班应有1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3分)

2、绿化科技用地小学每生至少1.5平方米。(1分) 参照《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闽教发〔2007〕113号)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要求,查看图纸等资料,实地查看、丈量。

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 实验室 5

1、小学科学教室(科学活动室)1间(37班以上2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71平方米,仪器室(实验教师办公室)、准备室各1间(37班以上各2间),每间使用面积分别不小于

43、23平方米。 (2分)

2、实验室及附属用房等设施配置分别达到《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试行)》 (3分) 参照《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闽教发〔2007〕113号)和《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试行)》,实地丈量、查看。九年一贯学校和完中初中部的实验室及附属用房、各室设施配备等应按不同学段办学规模(班级数)和班额人数分别计算,不得以资源共享为由降低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室、劳技实践室(场地) 4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不少于1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71平方米 (2分)

2、各室设施设备配置达到《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试行)》基本要求。(2分) 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

实验教学仪器 4

1、实验教学仪器小学达到《福建省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试行)》第二种方案配备要求。(2分)

2、分组实验能保证按4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配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实验教师和专业管理人员。(2分) 参照《福建省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试行)》,清点实验教学仪器、查阅实验教学安排表、实验通知单、实验记录单、实验报告,查阅实验教师和专业管理人员档案

信息技术装备 4

1、小学配有远程教育卫星教学收视点设备或计算机网络教育及教学资源。(2分)

2、小学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间,面积不小于45㎡,计算机完好率达95%以上,信息技术教育最少应满足“二人一机” 教学,配有计算机工作室(兼电教器材室)1间 (2分)。

参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终端接收站点设备基本配置》(闽教基〔2005〕83号),《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试行)》(闽教基〔2007〕56号),实地查看。

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 图书馆(室) 5

1、小学设藏书室(面积按不高于600册/m2计算)、学生阅览室(座位面积不小于1.5m2/座 ,按学生人数5%设座)、教师阅览室(兼会议室)各1间(座位面积不小于2.1m2/座,按教师人数25%设座)。(2分)

2、中心小学藏书量生均不少于15册,报刊种类不少于40种,农村完小藏书量生均不少于10册。(2分)

3、中心小学应配备专职管理员,一般完小应配兼职图书管理员。(1分)

参照《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试行)》中图书馆(室)装备标准Ⅱ类要求。至2010年,一般完小藏书量应达到生均15册。面积和座位数不够的酌情扣分,其他不够的全扣,实地查看。九年一贯制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处面积、教师阅览室、报刊种类、人员配备按初中标准,其他馆舍面积和藏书量按小学和初中标准分别计算。

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 体音美教室 6

1、小学设音乐、美术室各1间,每间使用面积分别不小于52平方米和73平方米,体育、音乐、美术器材室各1间,每间使用面积分别不小于30、

18、23平方米。 (3分)

2、体音美教室和器材室设施设备配置达到《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试行)》。体育器材按教育部《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乡村中小学必配类(含

一、二类)要求配齐,选配类按一类40%配备;音乐、美术器材按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Ⅱ类要求配齐。(3分) 参照《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试行)》 (闽教基〔2007〕81号), 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闽教体〔2002〕16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 (教体艺〔2002〕17号)要求,实地丈量、清点、查看

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 设施设备管理和使用 4 学校建立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并抓好落实;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良好,能按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用足用好,实现课程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4分)

查阅材料,实地查看 食堂和宿舍 学生食堂 4

1、学生食堂建筑面积,小学生均1.72平方米。(2分)

2、食堂设施符合食品卫生管理标准,并按卫生管理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定期消毒,通风、采光良好、卫生、整洁。(2分) 参照《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闽教发〔2007〕113号)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要求,查看图纸等资料,实地丈量、查看。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寄宿生及寄午膳学生的“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有关项目按不扣分计算。

学生宿舍和卫生室 6

1、学生宿舍建筑面积小学生均4平方米,每人一张床。(2分)

2、宿舍坚固安全,配套设施齐全,通风、采光和卫生状况良好,学生宿舍应设有厕所、盥洗设施。宿舍设室外厕所的,厕所距离宿舍不超过30米,并应设有路灯。按要求配备生管教师,管理规范。(2分)

3、按要求设立卫生室并配备相关设施设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保健教师,管理规范。(2分) 教师队伍 学校领导 6

1、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以上班子健全,年龄、学科结构合理,学历达标,中级职称以上≥80%。 (3分)

2、学校领导教育思想端正,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廉洁奉公。(3分) 听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召开教师座谈会 教师队伍 师资配备 8

1、师资队伍学科配套,结构合理,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8%,小学50%以上的专任教师一专多能,能适应两门以上学科教学。(4分)

2、50岁以下的教师均取得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证书。按有关规定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2分)

3、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机制健全,奖惩合理,业务档案完整。教师应具备相应教师资格。(2分) 查阅教师学历、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证书、继续教育证书、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合格证书,近两年教师任课表等材料,抽查部分教师计算机操作及教师评价资料。

教育管理和质量

学校管理 8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校风、教风、学风良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育人环境良好,校容校貌整洁优美,校纪严明,组织活泼。(4分)

2、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大德育实践力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辅导室,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定期开展教育培训。(4分) 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实地查看,学生座谈等。 教学常规 6

1、学校认真实施省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执行校历和作息时间安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2分)

2、严格按规定选用教学用书,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实验、电教、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有明确的常规要求,定期检查、总结、分析。(2分)

3、教务档案管理科学、规范,教师能严格执行有关常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生课业负担合理,教学秩序良好。(2分) 查阅档案,听课等。 教育管理和质量 普及程度 6

片区内小学适龄儿童均能按法定时间全部入学,学校均衡分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以上,年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毕业率达100%。(6分) 查阅相关表册和资料。 合格率 6

1、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基本要求,学生期末考试学科及格率达80%,全科及格率达70%。(3分)

2、综合素质评价正常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85以上。(3分)

第6篇: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标准

厂矿企事业单位内设医疗机构设置与单位服务人数、服务功能相适应,设置分“门诊部”、“卫生所”、“保健站(医务室)”三种。其中:

1.服务人数超过1000及高等院校,应设置“门诊部”或“卫生所”。

2.服务人数500至1000人,应设置“卫生所”或“保健站”。

3.服务人数500人以下,设置“保健站”(医务室)。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企事业单位设置的内设医疗机构名称中应含有设置单位名称,冠名为“×××门诊部”、“×××卫生所”、“×××保健站(医务室)”。

机构设置标准

一、综合门诊部

(一)科室设置

1.临床科室:至少设有5个临床科室。全科医疗科、预防保健科、肠道传染病室为必设科室;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为选设科室;

2.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心电图室、X光室、治疗室、消毒供应室、信息管理科、医疗废弃物存放室。

(二)人员

1.至少有5名执业医师;

2.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

3.至少有5名执业护士,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

4.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房屋

1.使用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

2.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1.基本设备:氧气瓶、人工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心电图机、显微镜、尿常规分析仪、血球计数器、生化分析仪、血液粘度仪、恒温箱、B超、X光机、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电冰箱、药柜、转台、密集架、调剂台、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及规定的抢救药品

2.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二、卫生所

(一)科室设置

1.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全科医疗科、预防保健科和治疗室。

2.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心电图室﹑信息管理科﹑消毒供应室(点)﹑医疗废弃物存放室。

(二)人员

1.至少有3名执业医师,其中1名须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

2.至少有2名执业护士;

3.至少有1名药剂专业人员;

4.至少有1名医技专业人员。

(三)房屋

1.使用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2.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1.基本设备:诊察床、听诊器、血压计、出诊箱、体温计、污物桶、压舌板、处置台、注射器、心电图仪、纱布罐血糖仪、方盘、氧气瓶(袋)、药品柜、电冰箱、血常规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氧气瓶。

2.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三、保健站(医务室)

(一)科室设置

1.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全科医疗室、治疗室。

2.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心电图室、信息管理科、消毒供应室、医疗废弃物存放点。

(二)人员

1.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医务室1名);

2.至少有1名执业护士;

(三)房屋

1.使用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2.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

1.基本设备:诊察床、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仪、急救箱出诊箱、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灯、外伤包扎器具、担架

2.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第7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监理规划

临漳县称勾集镇称东村等十五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监 理 规 划

河北中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七月二十日

1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二、监理范围、内容 ...................................... ……………..1

三、监理依据、机构、岗位职责及程序 ....................... ….3

1、监理依据 .......................................................................... 3

2、监理机构 .......................................... …………………...4

3、各级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4

4、质量监理程序 .................................................................. 5

四、工程质量要求 ................................................................ 5

1、田间道路........................................................................... 5

2、建筑材料的审查 .................................... ………………..6

五、施工安全 ........................................................................ 6

1、安全监理的原则 .............................................................. 6

2、监理人员安全守则 ...........................................................7

3、安全员的岗位职责 .......................................................... 8

六、监理工作制度 ................................................................ 9

1、工地会议制度 .................................................................. 9

2、监理记录及档案管理办法 .............................................. 11

七、保修期监理 .................................................................... 13

1、工程保修期的起算、终止和延长的依据和程序 .......... 13

2、保修期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 13

2

一、工程概况:

1.1建设单位:临漳县土地整理服务中心

1.2工程名称:临漳县称勾集镇称东村等十五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1.3工程地点:称勾集镇称东村、集后李村、黄村、薛庄村、北杨庄村、南寨村、小呼村、呼西村、东寨村、舒刘村、常红村、常中村、常西村、西刘村、郭小屯村等十五个村

1.4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1382.5234h㎡,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1347.2184h㎡,站总面积的97.45%。

1.5工程内容:道路工程、其他工程(标志牌1座) 1.6工程投资:1391.7306万元

1.7施工单位:邯郸市第一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河北兴途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河北远实建筑安装有限公司、邯郸市亦翔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利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晟传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康企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河北达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北越祥建筑有限公司、河南开宇建筑有限公司、邯郸市嘉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邯郸市丰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大汉建设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监理单位: 河北中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1.9开工日期:2016年7月20日 1.10计划竣工日期:2016年10月20日

二、监理范围、内容

3 根据本工程项目委托监理合同及有关法规,本公司主要进行本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及信息管理,内容如下:

1、质量管理

1.1 制定质量监理程序。

1.2 确定本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1.3 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1.4 审核施工单位的资质及质量保证体系。 1.5 审核材料、成品、半成品及设备的质量。

1.6 检查施工质量,参加重要部位及工序的隐检,检查分部工程质量,并进行工程的签证及竣工预检。 1.7 主持、审核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2、投资管理

2.1 制定投资控制监理程序 2.2 审核工程概预算

2.3 发现投资不合理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节约项目投资。 2.4 验收工程数量、质量、签署工程付款凭证。

3、进度管理

3.1 制定进度控制监理程序 3.2 协助业主审核承建方开工报告 3.3 进度控制

3.3.1 审核批准承建单位提交的施工进度计划及年、季、月的实施 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4 3.3.2 严格控制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序,关键分部工程控制工期的实施。

3.3.3 督促、检查承建单位严格执行工程承包合同。

3.3.4 定期检查承建单位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是否相符,提出施工进度计划修改意见,以保证按期完工。

3.3.5 协调各承建单位之间的施工安排,尽可能减少相互干扰,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3.6 控制材料、物资按计划供应,以保证施工计划的实施。 3.3.7 定期向业主提交工程进度报告,组织召开进度协调会议,解决进度控制中的重大问题,签发会议纪要。

4、信息管理

4.1 负责本工程项目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保存。 4.2 建立工地会议制度,整理各类会议资料。

4.3 督促施工、材料及设备供应单位及时整理并提供工程技术、经济资料。

三、监理依据、机构、岗位职责及程序

1、监理依据

1.1 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定的工程监理合同及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交的监理委托书。

1.2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的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1.3 工程设计文件(图纸、技术说明、会审纪要、变更设计等)。 1.4 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工程技术标准及施工验收5 规范。

1.5 上级政府颁发的有关政策和规定。

2、监理机构

根据本工程规模、特点,我公司拟派2名工程监理人员组成项目监理部,监理机构采用直线职能式组织,由总监全面负责本工程的监理工作,现场配备监理工程师1名,具体负责现场农田水利、电力、道路、土地平整等监理工作。

3、各级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3.1 总监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3.1.1 全面负责本工程的监理工作。 3.1.2 组建监理机构,任免监理人员。

3.1.3 编写本工程监理规划、监理程序、监理制度,指导现场监理 工作。

3.1.4 审核现场监理工程师的报告、文件。 3.1.5 发布有关监理指令。

3.1.6 不定期与业主联系,汇报监理工作情况。 3.2 现场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3.2.1 负责现场的旁站监理工作。

3.2.2 审查承建单位主要管理人员、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工艺、重要施工方案等。

3.2.3 核实工程所需材料的采购情况,检查进场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审查成品、半成品及设备的质量。

3.2.4 检查承建单位的施工机械、设备、检查其质量保证体系。

6 3.2.5 检查承建单位分部工程施工,对施工质量、工程量进行确认或拒绝。

3.2.6 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缺陷下达现场指示。

3.2.7 搞好信息管理,包括监理日记、现场记录、档案资料管理。

4、质量监理程序

为全面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避免和减少返工浪费,特制定本监理程序。

4.1 按程序进行监理,是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要求各级监理人员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严格按照监理程序进行工程监理。

4.2 所有各项工程的施工监理程序均按“准备—施工—自检—监理检查—合格签证”顺序进行。

4.3 上道工序完成并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工程报验单并附质量检验自评表,报监理工程师复验并签字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4 不合格的工序,未经补救或返工合格前,绝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并拒绝认证其施工工程质量。

4.5 监理接到施工单位检验工程通知后,尽快会同施工单位质检人员到现场检验,检验时间最晚不迟于24小时。

四、工程质量要求

1、田间道路工程

严格按招标文件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1033-2012)、7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规定的建设标准进行施工。

1.1、监理控制要点:道路压实度及平整度。

1.2田间道路的开挖宽度和深度达到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的规定,然后整修碾压。铺设均匀,碾压。平整度不大于1cm,纵横断面厚度误差±2cm。铺设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洒水后待表面稍干时,才可碾压,严格控制碾压速度。平整度±5cm,厚度±10%。纵断±2cm,横断±0.5cm。

1.3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排水沟及路槽,压路机碾压路槽;田间路采用自卸车配合人工铺摊白灰,拌合机拌和三七灰土垫层,刮平机整平,振动压路机压实,洒水养护7天;商混站罐车供应混凝土到现场人工配合铺摊,震动梁配合插入式振动器震捣。

2、建筑材料的审查

2.1混凝土采用有资质的商混站供应。

2.2其它各种材料生石灰、沥青等要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要求送有关部门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于本工程。

五、施工安全

1、安全监理的原则

1.1、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2、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1.

3、以国家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工程建设强制性标8 准及承包合同为依据,监督承包单位全面实施项目合同约定的安全目标。

1.4、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属于管理工作范畴,在实施安全监理时,根据《安全条例》要求,须遵守“该审的审、该查的查、该管的管、该报的报”的工作原则。

1.5、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人、机、料、环、法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安全监理,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

1.6、安全生产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安全监理应实行过程监管,采用“事前预控,事中监督,事后总结”的工作方法。

1.7、“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监理人员发现现场存在不安全因素或安全事故隐患时,应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不整改的不准继续施工。

2、监理人员安全守则

2.1、进入施工现场工作的监理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树立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2.2、认真学习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掌握安全监理工作要点,严格履行安全监理责任。 2.

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挂胸卡、戴安全帽,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2.4、严禁赤脚、穿拖鞋、高跟鞋、背心进入施工现场,不准穿硬底或带顶易滑的鞋登高。

9 2.5、凡遇高处作业不得停留或穿行。

2.6、现场巡视、跟踪检查过程中,进入暗处工作或夜间工作须带手电筒或照明工具。

2.7、攀高作业或在高处旁站监理应由防护措施和个人保护用品。 2.

8、重视现场安全防火,不在禁烟区内吸烟,不乱扔烟头或明火,不在办公室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2.9、严禁办公室内使用电炉,外出或下班时应切断所有用电设备的电源。

2.10、凡患有恐高症、眩晕、严重贫血症、高血压、心胀病等人员不宜从事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发生疾病,及时就医,不应勉强进入施工现场工作。

3、安全员的岗位职责

3.1、审核施工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以及电工、焊工、架子工、及指挥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

3.2、督促施工承包单位做好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监理应参与技术交底并记录交底情况。

3.3、督促检查施工承包单位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培训工作和安全生产费用计划落实情况。

3.4、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文件,建立岗位责任制,进行安全监理工作交底。

3.5、检查施工承包单位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运作及专项安全生产10 管理人员的到刚和工作情况。

3.6、监督施工承包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经审查同意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制止违规作业。

3.7、检查施工承包单位施工机械、安全设施的合格证、检测、验收、准用手续,对手续不完备的不准投入使用。

3.8、督促施工承包单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自查工作(班组检查、项目部检查、公司检查)。

3.9、在定期召开的监理会议上,将安全生产列入会议主要内容之一,评述现场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制定预防措施,使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3.10、对高危作业,易发生安全事故源和薄弱环节等作为安全监理工作重点,宜采取旁站监理、跟踪检查和平行检验等手段,加大监督力度。

优化人机环境,实现安全生产管理。

六、监理工作制度

1、工地会议制度 1.1 工地会议的目的

工地会议是监理工程师对合同工程进行全面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检查、督促承建单位执行工程承包合同的情况,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方认真履行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1.2 工地会议分类和参加人员

11 工地会议分第一次工地会议和施工过程中的例行工地会议两种(后者称为工地例会),两种工地会议均要求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参加,还可邀请其它有关人员参加。

工地会议由总监或总监代表主持,也可由甲方召开,并于会前将会议时间、地点通知有关人员。 1.3 第一次工地会议内容

1.3.1 甲、监、乙三方参加会议,监、承双方介绍各自组织机构,主要人员及其职责。

1.3.2 监理单位介绍监理工作程序,监理工作方法及对承建单位的要求等有关问题。

介绍监理机构设置和监理人员名单、职务、岗位及其职责。 介绍监理工作程序

介绍各种监理表格样本,主要有工程报验单,监理工程师通知,自检评定表等。

1.3.3 由承建单位详细介绍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总进度计划和质量保证体系,并提交如下资料:

—承建单位机构设置和主要人员名单、职务及职责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进度计划及计划

—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及检验使用仪器设备情况 —施工准备情况 —施工设备及设施情况

12 1.3.4 协商确定工程中有关例行工地会议及其他事宜。 1.4 工地例会

1.4.1 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时间由各方商定。 1.4.2 检查前次工地会议决定的落实情况。

1.4.3 承建单位报告本周进度,工程质量和合同规定有关要求的情况。

1.4.4 分析研究有关管理、变更、技术方面问题,通报投资完成情况。

1.4.5 承建单位提交下周工程实施计划,包括上周未完成计划或质量要求的调整计划和措施。

1.4.6 如需召开例行工地会议以外的会议,由监理单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通知有关人员。 1.5 其它

1.5.1 每次工地会议均要求进行记录或录音,重要事情要形成工地会议纪要,与会各方代表签字后即产生合同效力,并连同会议记录一并存档。

2、监理记录及档案管理办法

监理记录及档案管理是对合同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对工作进行正确评价,处理各种合同纠纷和索赔的依据,对监理记录应妥善整理、编册和存档。

2.1 会议纪要要求:会议纪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2.1.1 会议地点及时间

13 2.1.2 出席者姓名、职务及单位

2.1.3 会议中发言的姓名及其发言主要内容

2.1.4 问题讲述的主要内容,分歧点以及问题解决的程度(情况)。 2.1.5 最终形成的决议 2.1.6 上次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 2.1.7 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 2.2 工地现场记录

现场监理人员必须每天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工地上所发生的情况,以供查阅,现场监理人员在现场遇到工程施工中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而对承建单位所发出书面指令监理工程师通知,应尽快报上一级领导,以征得其确认或修改指令。

2.2.1 现场监理人员对所辖工程范围内的机械、劳力的配备和使用应做详细记录;承建单位现场人员和设备的配备是否同计划所列的一样;工程进度和质量是否因某级职员或某种设备不足而受到影响,其程序如何;是否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专用施工设备,承建单位有无替代方案。

2.2.2 记录承建单位每天的工作范围、完成的工程量、工作时间及出现的技术问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进行处理,效果如何?能否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等。

2.2.3 对工程施工中每道工序完成后的情况作简单描述,此工序是否已被认可,对缺陷的补救或变更情况作详细记录,特别注意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

14 2.2.4 记录现场材料供应和储备情况,每一批材料的到达时间、来源、数量、质量、储存方式和材料的抽样检查情况。

2.2.5 参与必须在现场的试验,应有现场监理人员记录,并分类保存,定期汇总存档。 2.2.6 气象水文记录 2.3 试验记录

对各项复试结果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必要的数据分析。

七、保修期监理

1、工程保修期的起算、终止和延长的依据和程序

1.1、监理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和施工合同约定,在工程移交证书中注明保修期的起算日期。

1.2、若保修期满后仍存在施工期的施工质量缺陷未修复或有施工合同约定的其他事项时,监理机构应在征得发包人同意后,做出相关工程项目保修期延长的决定。

1.3、保修期或保修延长期满,承包人提出保修期终止申请后,监理机构在检查承包人已经按照施工合同约定完成全部其应完成的工作,且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办理工程项目保修期终止事宜。

2、保修期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2.1、监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按计划完成尾工项目,协助发包人验收尾工项目,并为此办理付款签证。

2.2、督促承包人对已完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施工质量缺陷进行修复。在承包人未能执行监理机构的指示或未能在合理时间内完成修复15 工作时,监理机构可建议发包人雇佣他人完成质量缺陷修复工作,并协助发包人处理由此所发生的费用。

若质量缺陷是由发包人或运行管理单位的使用或管理不周造成,监理机构应受理承包人因修复该质量缺陷而提出的追加费用付款申请。

2.3、协助业主检查验收尾工项目,督促承包人按施工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内容向发包人移交整编好的工程资料。 2.

4、签发工程项目保修责任终止证书。 2.5、签发完工/最终付款证书。

2.6、保修期间现场监理机构应适时予以调整,除保留必要的人员和设施外,其他人员和设施可撤离,或将设施移交发包人。

16

第8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纪念第二十二个全国土地日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 徐绍史

今天是第二十二个全国土地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万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粮。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地实则粮丰,粮足则天下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保障发展、保护资源”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又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衣食之源、立命之本。18亿亩耕地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不可逾越的红线。其中,15.6亿亩基本农田作为耕地的精华,几乎承担着全部粮食生产任务,是保障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的安全底线。我国用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归根结底是由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了18亿亩耕地以及15.6亿亩基本农田。

2001年以来,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不仅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还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亿多亩,经整治的农田平均亩产提高10%—20%,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30多亿斤,为国家粮食“八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甚至脆弱平衡的态势,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的大国,要加快“三化”同步推进的步伐,立足本国耕地资源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发展之要。这决定了坚守18亿亩耕地“生命线”,不仅要坚决守住数量,更要着力建设好质量。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重点逐渐转向耕地质量建设,建成了一批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仅“十一五”期间就建成1.6亿亩,2011年建成了6000万亩,今年将再建成1亿亩。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过程中,一些地方按照现代农业规模生产的要求,归并零散地块并且鼓励农田向种田能手和农业企业集中,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土地整治不仅使农业综合生产成本普遍降低了5%—15%,还优化了土地利用布局,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整治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成为保发展、守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平台,成为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

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对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提出“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的目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就是要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通过土地整治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

- 1 -

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的优质基本农田,为粮食持续增产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同时,建立基本农田集中投入和全域整治新机制,继续实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重点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建设,新建5000处万亩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当前,2012年全国新建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计划已下达,还需要加快编制地方各级规划、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将建设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程、项目和地块,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综合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形成建设合力。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整治的经济激励机制,加大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使用分配制度,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经济补贴等手段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以土地整治工程为平台,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做到整治前农民自愿,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机制,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探索实行“以补代投、以补促建、先建后补”的整治模式,鼓励农民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土地整治中的权属管理,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要充分听取群众意愿,科学编制权属调整方案,做到权属明晰、确权到位,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让土地整治成为真正的民生工程。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和管护优质耕地并使之得到永久保护、永续利用,是以土地管理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我们不仅要留给子孙后代足够数量的土地,更要留给子孙后代质量好、产能高的耕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愿这项民心事业在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下,为我国粮食持续稳定增长保驾护航,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发展动力。

- 2 -

第9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遵义市汇川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承担单位: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贵州安泰土地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一二年四月 1 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遵义市汇川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第一期) 2)建设单位: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 3)建设地点: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板桥镇 4)建设性质:土地整理 5)建设规模:5230.62亩。

1.2 工程简况

1.2.1土地平整 1)田块归并

项目区大部分区域的水田坡度在0°~8°之间,为达到机械化生产,对项目区零星地块的水田进行平整。平整设计中,按“等高不等宽,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的原则,沿等高线修成水平梯田,并实行机械开挖,扩大田块面积,平整后耕作层厚度不小于15cm。以格田化形式进行平整,开发成高标准农田。

2)翻耕

项目区地块经过平整后,为达到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要求,需对整理后的耕地进行翻耕,其翻耕深度不低于15cm(机械翻耕)。

3)筑坎

为规范地块,进行水土保持,便于耕种和承包到户,根据项目区的土质、材料情况,主要考虑修筑田坎,修筑田坎根据不同的地块高差来设计坎高。

1.2.2农田水利工程 1)灌溉工程布局

根据农田承包自主经营的条件,村组要求以村组为集体的行政体制、灌溉工程以组为单位和田块关系来布置。在项目区内,除了农办对项目区布置一些灌溉沟渠之外。本次规划新建灌溉农渠4条,总长为1405..5m,规格分别为0.25m×0.25m 、0.3m×0.3m和0.5m×0.6m砼沟渠。改建农渠8条,总长3545.5m,规格分别为0.25m×0.25m 、0.3m×0.3m和0.5m×0.6m砼沟渠,并与项目区内原有沟渠和农办布置沟渠相连接,使整个灌溉系统呈网状覆盖整个项目区,形成田间自流灌溉体系。(新建农渠和改建农渠位置和设计规格见设计图册。) 2)生产道边沟和田间道边沟布局

现对项目区域布置沟渠,在沿新建生产道和新建田间道修建生产道边沟和田间道边沟与原有沟渠连接。规格分别为0.25m×0.25m 、0.3m×0.3m砼沟渠。(边沟的位置和设计规格见设计图册。)

3)涵洞布局

在渠系与道路交叉的地方埋置涵管和布置涵洞,可以保证沟连同,路相连进入其他到灌区。因此在项目区内埋置涵管41个,新建涵洞3个。(涵管和涵洞布置见设计图册。)

4)挡土墙布局

项目区仁江河常年涨洪水量较大,使得河流面面积不断的扩大,水毁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小,为了保持原有耕地,对仁江河部分河道进行治理。治理的主要方式是修建挡土墙和河流改道。项目区洪水灾害比较严重,该项目区河流水面面积为16.8927公顷。为了保护和恢复原有耕地,合理利用未利用地,因此对易毁地和滩涂地的进行修建挡土墙。本次设计在该条河流段修建4段挡土墙,总长为2256.00m。经过实地勘察,水毁地的地方基础部分,沙层较深。在修建挡土墙时,为了墙身的稳固, 5+500-8+500桩号河段挡土墙(挡土墙1到挡土墙4)设计为顶宽0.6 m、底宽1.3m、高3.5m的M7.5浆砌石墙体。(参考农发和水利部门设计的挡土墙为标准)。通过修建挡土墙和对河道进行改道后,使 0.4090公顷的河流水面转变为耕地,使该项目区的耕地面积得到增加,同时抵制了洪水给农民带来的自然灾害。

1.2.3田间道路工程

当地村民除了沿几条通村小路的田间道耕作、生产和生活外,其他生产道路均为田坎小路或自建简易道路。小路走绪紊乱,且缺乏维护,严重影响项目区生产和生活要求,经实地踏勘和参考当地村民意见,在项目区内新建田间路10条,总长5460.7m,规格分别为3.6m宽和4.5m宽,路面均设计为15cm厚块石铺定,10cm厚碎石垫层,20厚cm厚C20砼路面;新建生产道32条,总长9752.8m,规格分别为1.0m和1.5m,路面均设计为10cm厚碎石垫层、10cm砼路面;改建生产道4条,总长892.7m,规格为1.0m,路面均设计为10cm厚碎石垫层、10cm砼路面。新建和改建田间道和生产道可通往项目区盲区,周围辐射100米左右,有效解决项目区各片区交通问题。 1.2.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1)水态防护

项目区地貌属中山谷地貌,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项目区林地密度较好,项目实施时,将保留这部分区域的原生状态,以利用其原有浓密的灌草丛护坡固土,涵养水分,降低水流对地表的冲刷侵蚀,保持项目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对项目河流改道处,每隔8m种植半径为80mm-100mm垂柳一株,防止刚修建好的河道水土流失。由于该项目区属于旅游一带,为了方便到此避暑的游客来观光时,给他们一个休息的场所,因此在这一带每隔50m设计一根两人座的木制长椅。 1.2.5其他工程布局

其他工程主要是给项目区单项工程标注和标识该项目属于哪个部门投资建立的标示碑和标识牌。

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有利于项目区农民耕作技术及农业科技水平提高,该规划设计项目区通过实施河道治理,排灌工程、土地平整、兴建机耕道及生产便道工程,可使项目区2万余群众受益,可建成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后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基本农田质量较大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将会逐步提高,有利于农民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该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将土地整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这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极大地促进项目区红色避暑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

通过项目规划设计为贵州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按该规划设计实施交通优势明显,具备实施农业机械化的条件,可发展现代化农业,就种植业这一项就能产生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项目规划设计实施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明显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项目建成后,核心区将出现一个“农田格网化,坡地梯田化,灌排设施化,种植多样化”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 项目区规划设计有效解决以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自然因素: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现代化农业。社会因素:道路设施不完备,农民生产条件差;项目区耕地地块较为零散,田坎弯度较大,不易于耕作。

项目区规划设计新增耕地来源于田土块规并,新增耕地来源科学合理,符合高标准农业建设要求,项目区规划设计实施后将有1115亩达到高标准农业建设标准。

2 项目环境影响

2.1 生态环境

2.1.1 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

汇川区泗度镇、板桥镇大规模土地整理项目位于汇川区泗度镇、板桥镇集镇以北的仁江河岸,A片区介于东经103°53′58″-103°54′38″,北纬27°58′58″-28°01′16″之间;B片区介于东经103°54′53″-103°55′59″,北纬27°56′48″-27°58′09″之间。

1) 生态环境现状

根据《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文本,拟建项目所在区域中生态功能区划区属贵州省黔北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生态区及中部湿润亚热带喀斯特脆弱生态区。拟建项目在泗渡镇、板桥镇无地质灾害生态功能区,

泗渡镇概况:

泗渡镇位于遵义市汇川区北部大娄山南麓,距市中心城区26公里,北连板桥镇,南接高坪镇,东与绥阳县蒲场相邻,西与遵义县沙湾镇分界。全镇辖8村1居,193个村(居)民组,总人口36306人,镇域面积1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5公顷,森林覆盖率31%。镇内土地肥沃、矿产丰富,交通便利。仁江河、麻沟河和双仙、大厂沟两个小一型水库是镇内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川黔铁路、210国道、崇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具备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发达的通讯设施镇内拥有金山、金龙铁环、嘉和4家年产6.6万吨以上水泥厂和东山、石井、麻沟、更兴、永隆、农场6家年产3万吨煤炭企业以及1痤35KV变电站。2009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9025万元,粮食总产量1550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546元。

板桥镇概况: 汇川区板桥镇位于革命圣地娄山关脚下,距遵义市中心城区34公里,南距贵阳市180公里,北离重庆市206公里。面积132.2平方公里,辖7村1社区,总人口25200人。森林覆盖率65.6%,最高海拔1780米,最低海拔900米。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日均气温14—15℃,极端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4℃,相对湿度82%,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板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初建于清朝康熙元年(1662),史称板桥塘。镇内闻名全省的中寺,又名云龙庵,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毁于文革时期,但精湛的石雕、木雕、诗词、对联等文化长留群众之中,始建于清朝重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云峰寺,古木参天,寺相森严,葛藤缠绕,白鹤栖息,钟磬常鸣,是唯一开放寺庙。原国家林业部部长雍文涛就出生在板桥。

板桥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川黔铁路、210国道、崇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年货物吞吐量30万吨的货场一个,火车站2个,客车站1个。通讯网络覆盖各村。

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泗渡镇、板桥镇资源丰富,生态秀美。有硫铁矿、煤储量各1亿吨,白云石储量3亿吨;水杉、红豆杉、银杏等珍奇树种20多种,娄山关方竹笋年产100吨以上。以雄伟著称的娄山关,生长着红豆杉、紫菀、血藤、天麻等名贵中药材100多种,其中年产野生天麻2000公斤以上。省级森林公园娄山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主峰高达1780米,是大娄山脉的第二高峰,森林公园内峰壑交错,山高谷深,大树挺拔,方竹翠绿,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奇岩怪石,极具旅游、探险、越野和避暑。红军长征过板桥,激战娄山关,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留下了激励板桥人民继续前进的长征精神,娄山关口有毛泽东同志奋笔书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词碑,光耀千秋。小尖山上红军战斗纪念碑永垂青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后人。柏杨村篱笆墙生态旅游区森林覆盖率高,原始生态环境良好,林区面积达3500亩,山高,谷深,林茂,有独特的风景轿子山、猪头山、仙从敦、两扇门、600年古树等,是一个典型的世外桃园之地,适宜进行旅游综合开发。

2.1.2生态影响

通过调查,拟建项目区植被遭受部分破坏。从调查结果来看,可能受到项目影响的植被类型主要包括次生林、人工林及农田植被等等。生物量损失林包括地植被生物损失量,农田植被生物损失量估算,生物量损失计算本项目施工区域具有多年形成的较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根据现场调查,在工程影响范围内,受工程影响的植被均属一般常见种如柳树、杨树等,其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区域内植物种群消失或灭绝。工程影响范围是块状,地表植被的损失将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损失面积相对于整个地区是少量的。 临时占地的植被损失将在施工活动结束后有条件的予以恢复和补充,补充不上的布置绿化植物来补部分损失的生物量,因而,施工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施工期2年时间内,将由项目业实施单位按临时用地标准给予补偿,施工结束后还地复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短时、有限的。

施工完成土地复种后将恢复生物会自成系统,由于人为干扰较少,部分道路两旁的人工草木和地方优势草类将共栖共生,发育优良。总之,该项目建设对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不甚明显。

2.1.3 生态保护措施

(1)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建议

依据国家和贵州省土地管理法及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工程实际,对本工程占用地区耕地及基本农田的保护,提出如下保护措施,重点是用新增耕地对占用地的补偿调整、补划的要求。

(2)生态和人群健康问题

① 施工期土方开挖工程破坏地形、地貌,毁灭植被,侵占各种农副业用地,导致地表变化,改变土壤结构,使项目区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禁止施工人员破坏植被和随意猎捕野生动物,尽量减弱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② 施工人员的生活区应有卫生医疗条件保障,应制定完善的卫生监督管理措施系统,做好防疫工作。对施工人员加强卫生环保教育,定期检查身体与卫生设施。

③ 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可能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对施工场地照明应加强管理,以免影响居民生活和休息。 (3)工程环保措施 ① 雨季施工措施

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随时跟建设单位联系,及时掌握天气状况,事先了解降雨时间和特点,应设计必要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地面开挖后尽可能减少地面坡度,除去易于侵蚀的土垄背。此外雨季施工要做好场地的排水工作,保护排水沟原畅通。

2.2水环境

2.2.1水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水资源丰富,仁江河常年水量充沛,是遵义市城区主要饮水源,附近分布有双仙水库和供城区饮水的已动工的中桥水库及马上动工的麻沟水库。通过项目规划设计实施有利于遵义市城区饮用水源保障和保护。 2.2.2 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对沿线地表水体的影响主要包括跨河桥梁施工、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预制厂及拌合站生产废水排放以及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的影响等。

(1) 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路基的填筑以及各种筑路材料的运输等,均会引起扬尘,施工产生的粉尘影响是难免的。而这些尘埃会随风飘落到路侧的水体中,尤其是靠路较近的水体,将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小流量水系环境容量较小,施工过程当中扬尘、粉尘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此外,一些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在其堆放处若保管不善,被雨水冲刷而进入水体也将产生水环境污染。

因此在施工中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保护管理措施,尽量减小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2) 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影响分析

拟建工程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营地,由于各施工营地使用期长,施工人员相对集中稳定,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水体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工程施工工地生活区的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中的相应指标。如果直接排入容量较小、流速较缓、自我净化能力比较低的河流,会导致其水体质量在短期内降低。如遇雨季,雨量较大,污水必被冲刷而进入沿线次一级水系,并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排泄,最终造成较低处的主体水系的水质污染。为减少生活污水对沿线河流水质的影响,应对河流附近的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方可排放。由于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仅限于施工期,时间上相对而言是短暂的,对于本项目而言,山涧溪水等小流域河流众多,而污水排放比较分散,且水量不大,为避免对水体的污染,建议设置化粪池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后排放,沉淀后的污泥可定期清理用作农家肥。

2.2.3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1) 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 河道工程尽量选在枯水期施工,应尽量避免在汛期时的施工。 ② 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的运输过程中防止洒漏条款,堆放场地不得设在仁江河附近,以免随雨水冲入水体,造成地表水污染。河流两岸汇水范围内不得堆放或倾倒任何含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也不得取土和临时弃渣。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堆放场地应设围挡措施,并加蓬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污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土地平整施工的施工区附近设置必要的排水沟用以疏导施工废水,排水沟土质边坡及时夯实。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本工程拟对其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处理。在A区和B区各设一座简单平流式自然沉淀池,废水由沉淀池收集,经酸碱中和沉淀、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主要污染物SS去除率控制到80%,pH值调节至中性或弱酸性,油类等其它污染物浓度减小。废水尽量循环回用,以有效控制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当地的水质污染影响问题。

(2) 含油污水控制措施

采用施工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的方案进行含油污水的控制。

① 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在不可避免的跑、冒、滴、漏过程中尽量采用固态吸油材料(如棉纱、木屑、吸油纸等),将废油收集转化到固态物质中,避免产生过多的含油污水,对渗漏到土壤的油污应及时利用刮削装置收集封存,运至有资质的处理场集中处理。

② 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尽量集中于各路段处的维修点进行,以方便含油污水的收集;在不能集中进行的情况下,由于含油污水的产生量一般不大于0.5m3/d,因此可全部用固态吸油材料吸收混合后封存外运。

③ 在施工场地及机械维修场所设平流式沉淀池、含油污水由沉淀池收集,经酸碱中和、沉淀、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油类等其它污染物浓度减小,施工结束后将沉淀池覆土掩埋。

④ 对收集的浸油废料采取打包密封后,连同施工营地其它危险固体废物一起外运的处理措施,外运地点选择附近具备这类废物处置资质的处置场。

(3) 生活污水、垃圾控制措施

鉴于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和施工人员的分散性和临时性,流动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太大,因此对生活污水做到一级排放有很大难度。根据以上情况,为防止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沿线水体,对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采用以下措施:

① 施工营地尽量远离河流及水塘集中分布地段,尤其是仁江河敏感水体。 ② 施工人员的就餐和洗涤采用集中统一形式进行管理,如集中就餐、洗涤等,尽量减少产生生活污水的数量。洗涤过程中控制洗涤剂的用量,以减少污水中洗涤剂的含量。

③ 在施工营地附近设化粪池,将粪便污水和餐饮洗涤污水分别收集,粪便用于肥田,餐饮洗涤污水收集在化粪池中处理,达到农灌水质标准后用于农灌。化粪池委托沿线村民定期进行清掏,施工结束后将化粪池覆土掩埋。

④ 不能随意向沿线河流倾倒、排放各种生活污水,不能在以上区域附近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⑤ 生活垃圾装入垃圾桶定时清运或设垃圾坑发酵后用于肥田。垃圾坑施工结束后用土掩埋,破坏地表植被的,要恢复植被。

2.3 环境空气

2.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所在地无大型工矿企业、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基本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结合整个项目区沿线居民点分布特点,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主要是沿线的城镇居民点以及沿线大的村庄。 2.3.2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

项目施工期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扬尘、粉尘。扬尘和粉尘主要来源于运输材料的车辆、混凝土和灰土的拌和,以及材料运输撒落和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

(1) TSP影响分析 ① 灰土拌合产生的尘污染 ② 散体材料储料场 ③ 散体材料运输 ④ 施工便道

2.3.3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1.施工期环境空气质量保护措施

(1) 为了避免施工扬尘对沿线特殊生态敏感区造成影响,施工便道如距离上述敏感区较近,应定期洒水进行降尘。

(2) 本项目水泥稳定碎石拌和及混凝土拌和均采用站拌工艺,影响主要集中在装卸料、堆料及拌和过程中,因此要求,料场、拌和站应设置在居民点下风方300m以外,土方、水泥和石灰等散装物料运输、临时存放和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或降尘措施,拌和设备应进行较好的密封,并加装二级除尘装置,对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劳动保护。

(3) 水泥稳定碎石拌和、集中作业场地,未铺装的施工便道在无雨日、大风条件下极易起尘,因此要求对施工场地定期洒水,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污染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同时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保证其良好的路况。

(4)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5) 施工过程中受环境空气污染的最为严重的是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应着重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和劳动保护措施,如缩短工作时间和发放防尘口罩等。

(6) 施工营地餐饮应按地方环保部门规定,使用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

2.4 声环境

2.4.1 声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目前主要噪声源为现有道路交通噪声和居民生活噪声:(1)评价范围内大型工矿企业较少。目前沿线主要噪声源为现有道路交通噪声、居民生活噪声。(2)拟建项目工程区域评价范围内,大多为分散居民点,声环境质量优良。

环境噪声背景值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1类标准。 结合拟建项目区居民点分布特点,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有敏感点共计2个,其中居民点5个,学校3个。

2.4.2 施工期噪声影响及防治措施

本工程施工地昼间施工对其附近居民点影响较小,但夜间各场地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点均有一定的影响。本工程施工中,应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对设备定期维修、养护;对闲置不用的设备及时关闭;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混凝土搅拌站等强噪声源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并采取适当降噪措施。按规定操作机械设备,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夜间尽可能不用高噪声设备;物料进场要安排在白天进行。强化施工期噪声环境管理,避免噪声扰民事件发生。

2.4.3 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音罩(如发电车等),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 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距辐射高强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戴保护耳塞或头盔等劳保措施外,还应适当缩短其劳动时间。

(3) 筑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据调查,施工现场噪声有时超出4a类噪声标准,一般可采取施工方法变动措施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或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为减少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人的喊叫等施工活动声源,要求承包商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

(4) 对距居民区200m以内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具在夜间(22:00~06:00)停止施工。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并采取临时声屏障等防噪措施。在施工便道50m内有成片的居民时,夜间应禁止在该便道上运输建筑材料。

(5) 经过居民点应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并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必要时采取临时降噪措施。

(6) 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张布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2.5 固体废物

2.5.1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评价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废弃的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生活垃圾等,其主要成分为沙石、混凝土块、水泥块、砖头瓦块、土石方、泡沫塑料、玻璃陶瓷碎片、菜叶、菜梗等,这些固体废物往往存在于施工营地、混凝土搅拌站等附近。

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时间、施工人员数量、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人均垃圾产生量按1kg/d计,计算出整个施工期生活垃圾发生量约为100t。

根据本项目水保报告,施工期产生的废弃物约为126.45m3。其产生量及防治措施详见本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章节。

2.5.2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施工场地内的固体废弃物若不妥善处理,垃圾聚集于沿线地区,将影响环境美观,同时垃圾和建筑垃圾进入水体还会恶化水质,对沿线河流的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土石方占用土地,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拟建项目沿线设施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会影响景观,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施工营地、施工场地附近设置临时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一起由环卫部门运至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施工期施建筑垃圾部分用于场地回填,不能利用部分与土石方置于弃渣场处理;

3 公众参与

进行泗渡镇、板桥镇土地整理,区、镇、村各级行业和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多次研究分析,以及国土、农业、水利,城建、交通部门等专业人员反复考察论证,并对项目区群众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当地干部群众对进行土地整理热情很高,并且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下列问题:

a)土地设计上,要依据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

b)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道路工程的建设,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大力推进扶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化经营等政策措施。

c)项目建成后土地权属仍保持不变,其土地使用权仍归集体。

4 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总体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要求,符合项目所在区域总体规划。拟采取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可使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并能够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

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影响,但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管理,其环境影响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随之消失。通过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落实定期和不定期的环境监测计划,可以有效降低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评价认为工程设计已考虑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的环境工程设计方案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根据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情况,本评价又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工程设计拟定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可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较好的控制。

从环境保护角度讲,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上一篇:婚纱摄影的广告语下一篇:防溺水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