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

2022-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

内陆开放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评价

摘要:为了研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的关联,找两者的契合点,以能反映利用效能的利用等评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变化,为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评定提供技术参考。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的关系,在现行耕地质量评定体系下,提出采取增量修正法评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通过评价体系测算出示范区耕地质量能提升了1~2个等别,能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证明此方法示范效果好,能科学反映耕地质量。

关键词:耕地质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内陆开放区

一直以来,我国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耕地保护逐步从数量管护转向数质量并重管护,在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工夫,采取行政、工程、技术等措施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建0.267 亿hm2高标准基本农田[1-2]。而对于建设后耕地质量的评价一般采用现有的农用地分等评定体系,但农用地分等所选取的参评因素不能完全反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所带来的实际效应,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符,目前已有研究者提出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潜力评价,并提出如何评定整治后耕地质量方法[3-10],但与现行的评价体系结合度不够,涉及项目操作性较差。本文以国土资源部《内陆开放区土地规划和监管技术研究与示范》公益性项目农村发展耕地保护示范区为例,研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因素与耕地质量的关系,在现有评价体系基础上,采取增量修正的方法评定耕地质量。由此映射建设区工程布局情况,推动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健康良性发展。

1 基于农用地分等体系下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1.1 耕地质量内涵

耕地质量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是一个比土壤肥力研究范围更宽、内涵更综合的概念,是由影响土地产出能力的一系列因素所决定的,包括耕地所处的气候因素(光温、降水)、地学因素(地形、土壤)、科技装备因素(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人文因素(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等。耕地质量的核心是耕地的全要素生产能力,提升耕地质量,不仅仅是提升土壤肥力、提高有机质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耕地生产能力[11-12]。

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

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其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产量增加1 500 kg/hm2以上[13]。

1.3 影响耕地质量的主导因素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包括土地整治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14]。土地平整工程主要是坡改梯、改良土壤;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疏通排水体系,保障农田灌溉,布局蓄水池;田间道路工程主要改善道路的通过性及完善道路通达。这些工程措施增强了农田的抗旱防灾能力、控制农田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灌溉保障能力和排水条件、提升农田基础地力等,支撑农田粮食生产稳产、高产的能力。而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土壤pH值、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海拔、坡度、灌溉保证率、梯地状况8大因素,侧重于耕地自然生产潜力,与三大工程衔接仅有3个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因此,采用能反映利用效能的利用等评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变化,体现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1.4 基于农用地分等体系的耕地质量评价思路

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与耕地质量关系,确定采取增量修正法评定,其思路是在遵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的前提下,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和耕地质量评定体系[14],选取田块规模化率、梯地化率、保灌面积、保排面积、路网密度等8个因素对整治前耕地利用等指数进行修正,得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指数和等别(图1)。

1.5 建立修正体系

1.5.1 确定修正因素 依据重庆市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体系,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布设的特点和监测指标信息,综合确定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保水能力、排水能力等8个修正因素作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因素体系的补充。

1.5.2 确定修正因素指标增量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和“耕地质量评价因素分级标准”,以整治前修正因素分值为基准,确定整治后修正因素分值的增量值。依据修正因素增量值与耕地生产水平之间的关系,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为耕地等别提升量约为1等,提升1等对应的折算标准粮产量为1 500 kg/hm2,采用单因素法和典型项目验证法综合确定水田和旱地修正系数值(表1)。

2.整治后耕地等别评定因素应在土地平整工程、灌排工程、道路工程中至少各选1个因素,其余因素选取可参照项目规划设计内容再针对性选择。3.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不能超过建设区面积的6%。4.整治后有效土层厚度超过80 cm的,只按照80 cm计算土层厚度的增加值及修正系数。同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上限值设为2.5%。5.实施土层增厚的范围面积达到评价单元的70%~100%,修正系数不打折,达到50%~70%,修正系数乘以0.9,达到30%~50%,修正系数乘以0.8。6.水田综合修正系数大于0.25的,按0.25计算,旱地综合修正系数大于0.35的,按0.35计算。

1.6 耕地质量评定

根据现场调查、踏勘、测定、记载的数据,结合修正因素分级记分规则,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建设后评价单元的利用等指数。

Yi=yi×[1+(A+B+C)/3];

A=A1+A2+A3+A4;

B=B1+B2;

C=C1+C2;

国家级利用等指数[1]= Yi×0.745 0+180.012。

式中:Yi表示第i个单元整治后市级利用等指数;yi表示第i个单元整治前市级利用等指数;A表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修正系数;B表示项目区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修正系数;C表示项目区田间道路工程综合修正系数。

按照面积加权法计算建设区内耕地平均等指数,再按照国家统一的等别划分标准确定评价单元及建设区耕地利用等别。

2 应用实例

2.1 示范区概况

内陆开发区农村发展耕地保护示范区为重庆市潼南县柏梓镇和长寿区海棠镇,均处于城市发展新区。选取柏梓镇中渡村和海棠镇庄严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进行技术示范。柏梓镇中渡村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为浅丘宽谷,土壤为遂宁组母质发育成的红棕色紫泥土,紧邻琼江,水资源较为丰富,农业基础较好,属琼江沿岸绿叶蔬菜生产片区;海棠镇庄严村属粮油基地。

2.2 示范结果

通过竣工资料以及专家验收情况,采取现场调查、踏勘、土壤测试等方法获取修正因素增量值,通过测算得到示范区内耕地质量等别(表2)。由表2可见,示范区涉及的工程能解决土地利用限制因子。从测算结果(图2)可见,2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耕地质量等别普提1个等别,实施土地平整区域提升2等。由此可见,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地平整工程措施、系统修建灌排沟渠、蓄水设施和田间道路,完善了区内农田水利和道路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机械化水平,改善了耕作条件,使耕地产出达到高产稳产。因此,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耕地质量的提高情况,并能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

3 讨论

从修正测算体系可见,修正因素既符合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参数,又衔接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性特点,修正评定体系反映了当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情况。修正评定因素涉及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系统和田间道路系统,涵盖了高标准建设工程因子,由此可通过修正评定体系映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由此可见,修正评定体系符合国家评定框架,是切实可行的。

本研究的基于农用地分等体系的耕地质量评价思路更适合内陆开发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点,评定方法符合要求,评定过程简洁方便,评定结果符合实际,能体现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耕地质量的实际等别,更有利于耕地数量质量占补平衡。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选取整治后耕地质量修正因素符合内陆开发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通过修正体系测算能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至少提高1个等别。并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示范区内农田基础设施完全具备,能在干旱和洪涝年期都能达到立地条件下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薛 剑,郧文聚. 制度创新:关键一环——关于“四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落地生根”的思考[J]. 中国土地,2013(1):48-50.

[2] 郧文聚,程 锋,王洪波. 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N]. 国土资源报,2010-08-31(5).

[3]彭茹燕,张晓沛. 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4):238-244.

[4]边振兴,于 淼,王秋兵. 基于土地开发整理修订农用地分等结果的一种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32-236.

[5]刘文智,陈亚恒,李新旺,等. 基于产能的耕地整理数量质量潜力测算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227-231.

[6]陈 茜. 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数量和质量提升潜力评价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7]张凤荣,安萍莉,王军艳,等. 耕地分等中的土壤质量指标体系与分等方法[J]. 资源科学,2002,24(2):71-75.

[8]赵 蕾,谭荣建.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定方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266-4270.

[9]吕 军,鲁成树,朱传民,等.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研究——以安徽省广德县为例[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4(3):49-54.

[10]王瑷玲,胡继连,刘文鹏,等. 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和经济潜力评价比较研究——以莱芜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2):269-274, 288.

[11]国土资源部.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重庆卷) [M]. 台湾:大地出版社,2010.

[12]邱维理,王 娟,郭文祥. 农用地质量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农用地分等规程解读[J]. 中国发展,2012,12(4):54-57.

[13]TD/T 1033—20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S].

[14]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EB/OL]. (2012-07-01)[2014-07-23]. http://wenku.baidu.com/view/a3a7b2d476eeaeeadlf33064.html.吴强泽,袁永明. 渔用投饲机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458-461.

作者:刘燕红 张孝成 彭正涛 陈朝晖

第2篇:关于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天津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取得了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概况,在总结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主要做法的基础上,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

Thin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ianjin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Zhao Hui

(TianJin Land Reclamation&Expropriation Affairs Centre TianJin 300221)

Key words: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land consolidation

1引言

《高標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中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指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2012年3月29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再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2 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概况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分配天津市“十二五”期间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规模224万亩,国土资源部下达天津市2012年60万亩、2013年4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整治任务,全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度天津市共完成59个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面积约67万亩,圆满完成年度任务。2013年度设立了53个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面积约52万亩,均完成项目设计工作,项目实施稳步推进。

3 主要做法

3.1 完善制度建设

为适应土地整治工作形势需要,在国家以及天津市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转发市国土房管局拟定的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国土房管局下发《关于印发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方案及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调查技术方案的通知》、《关于规范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实施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天津市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办法文件,进一步就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工作方案、基础调查技术标准、实施管理以及规划设计和验收环节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制度依据。

3.2 加强组织保障

为切实保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天津市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以确保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各区县分别设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区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国土、财政、农业、水务、项目辖区内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着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3.3 强化公众参与

一是在项目申报阶段,充分征求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意见,并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字盖章的土地整治项目征求意见书为项目立项的要件之一。二是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规划设计方案应充分征求意见,确保项目规划设计符合当地实际。三是在项目实施阶段,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开展农民自行开发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平整、水土保持等单项工程可由项目所在地村民承担。四是项目建设全程,由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以及村民代表实行多方监督,村民意见为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五是项目建成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户作为管护承担单位和管护责任人,进行日常管护工作,确保后期管护工作落实到位。

3.4 严格制度执行

为保证项目实施的规范运行,严格按照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要求,执行项目“五制”,即法人责任制、公告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防护林网等单项工程,凡是需要招投标的,一律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建设过程中,一是聘请专业监理单位和项目区农民对工程实施全程监理;二是强化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工程造价有预算,材料进场有检验,关键部位有鉴证,工程进展有日志,确保建设工程各个环节规范运行。

4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思考

4.1 资金缺乏动力不足

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普遍缺乏资金,只有少数项目可以争取到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其余项目均为自筹资金项目。由于缺乏资金支持造成各区县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性不高,推动工作阻力较大。且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拨付程序繁琐,拨付进度与工程进度不匹配,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4.2 从业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近几年隨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天津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均设立了土地整治专门机构,但人员存在着缺乏系统性在岗培训,对土地整治行业了解不精的问题。依据相关规定,土地整治专门机构承担着全市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审查、竣工预验收等技术性工作,对人员土地整治专业技术知识要求较高,从业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4.3 参建单位水平参差不齐

从目前工作上看,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涉及的招投标代理机构、勘测、规划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监管,仅对于规划设计单位需要具备天津土地学会颁发的土地规划乙级以上证书,其他各类参建单位均未进行准入管理,对其完成的质量成果更是缺乏有效评价,从而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成果质量。

5.有关建议

5.1 理顺资金渠道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对新增费的使用范围、预算管理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渠道不畅通,从财政部门申请专项资金比较困难。建议国家出台具体新增费使用程序规定,明确新增费由各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门机构安排项目和管理,增加地方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扩大新增费的支出使用范围,使用新增费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新增耕地也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5.2 进一步健全文件标准

为了适应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需求,国家先后出台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标准》以及《规划设计编制规范》等一系列文件标准,建议在此基础上,尽快出台土地整治行业的工程招投标、监理方面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标准,规范和指导土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5.3 加强土地整治专业队伍建设

结合不断出台的标准、规范,建议广泛开展针对土地整治基层管理人员和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水平和业务能力;积极与部土地整治中心、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加强与其他省市的沟通交流,学习好做法、新观念,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团队合作意识强的服务队伍,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5.4开展对参建单位的考核评价

建议一方面借鉴其他行业部门的经验,建立土地整治行业资质管理体系,出台对招投标代理机构、勘测、规划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的考核评价办法,形成参见单位准入退出机制;另一方面借鉴其他省市做法,成立专门的土地整治协会,负责机构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监管,优化土地整治行业队伍,确保土地整治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55号.2012.3.27

[2]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2012.4.6

[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1033-2012)2012.6.20

[4] 李少帅,郧文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资源与产业,2012,14(3):189-193.

作者简介:赵卉(1983-),女,山西河津人,硕士,工程师,从事土地整治和耕地保护。

作者:赵卉

第3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 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耕地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此,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基本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全局规划、基础设施维护机制、质量控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维护机制

我国为农业大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用地紧缩,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实现对农田的综合治理。

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农田基础设施维护机制

维护基础设施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关键。当前,我国农田基础设施没有得到相应的维护,农业生产者只重视农业生产活动,不重视公共农田灌溉等设施,导致基础设施缺乏管理,设备维护不到位。而且,多数基础设施处于室外,季节变化对设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缩短了设施的使用寿命,限制了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一般情况下,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由当地村委会管理和维护,但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没有建立维护机制,导致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不够深入[1]。各地方政府对高标准农田项目的争取积极性较高,对建设的过程较为重视,却忽略了建后的管护工作,一些破损的路、沟、渠等未能得到专业维修,也缺乏专业的管理,“重建轻管”的现象较为普遍。

1.2 农田机械化作业条件受到限制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程中,机械化作业、自动化作业是农田建设的重要目标,但农村田间道路问题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生产,机械化设备无法被广泛用于田间。农机设备体积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田间小路的损坏,且土路容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土地泥泞不利于农机设备的使用。虽然当地政府展开了田间道路的维护管理,但依然存在两方面问题。1)基本农田缺乏全局整体规划。集中连片的农田没有被全局规划设计,土地置换调整存在问题,导致农业机械化设备无法发挥作用。2)田间道路缺少维护。雨雪天气后,大雨冲刷了田间土路,导致道路崎岖不平,车辆难以进入,无法保障农机设备的运输。如果不及时修护道路,将会导致路基受损,甚至影响道路的正常应用。

1.3 建设规模大,资金无法得到保障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但这项工作规模巨大,无论是人力还是资金,都要集中调动。当前,国家农业部门不断增加对农业建设的财政拨款,财政部门、水利部门与农业部门一同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但基于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建设,资金无法集中应用,各部门缺乏妥善的沟通机制,项目之间联系难以区分,导致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资金利用方面不够合理,部分资金存在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比如相似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被重复开发,或项目规划、审批与实施需得到多方协同,资金审批流程烦琐,资金分散管理,不利于农业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

1.4 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过程,项目建设涉及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方面的内容。但当前仍有相关部门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经验不足,存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理解不够深入,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学习、研究不够,对新政策摸不准、吃不透等问题,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新措施,导致在高标准农田拟建项目中更改项目选址;在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时,不能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多次修改初步设计,影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实施进度。机构改革后,原来多个部门负责实施农田建设项目监督管理职责整合到农业农村部,人员编制大量缩减,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未能形成系统完备、分工明确、层次清晰、上下銜接的人才队伍体系,导致工作推进滞后。

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效对策

2.1 全局规划,建立农田管护机制

2.1.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农村农业部在近日印发《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应坚持“规划先行”,遵循“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建设”的建设原则,明确农田建设区域布局,优先扶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将这两个区域建设为高标准农田。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应遵循全局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土地环境、气候环境,按照集中连片的农田发展规划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田间机械化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前期要广泛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充分尊重当地的生产生活习惯,进行科学选点,确保规划工程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实用可行。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能,促进多部门共同协作,合理划分权责,做好基本农田的综合管理。相关工作建议有以下3点。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政府职能部门直接领导,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2)建立问责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对潜在问题进行预警。3)基于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做好分内工作,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改革力度,将项目的审批权力下放给基层部门,使项目审批流程得到简化,鼓励基层单位做好该项工作。

2.1.2 全面质量管理与PDCA循环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4)、《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 2148—2012)、《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NY/T 2949—2016)等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投资大、施工任务重、工期短、技术要求高,应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要求、施工水平好、信誉较好的施工单位进行科学、规范、系统的项目建设和管理;应严格执行公示公告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结算审核制;应完善建设管理模式,解决管理力量不足问题,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施工环节等监管;应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大工程质量抽出抽测力度,保质保量保安全,顺利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早见成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考虑融入全面质量管理措施,注重全员参与质量控制,以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稳定发展。使用PDCA循环软件程序,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顺序开展农田建设工作,为农田建设质量控制提供4个重要环节。1)P阶段。主要是制定工作计划,按照工程实际情况设置计划目标,满足农业生产需求。2)D阶段。落实计划,达到预期建设成效。3)C阶段。对方案的成果验收。4)A阶段。当成果验收不佳时,归纳总结原因,将其作为下一轮PDCA工作的重要参考。

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控制需要得到足够的资金保证。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项目的投入力度,为项目争取更多资金,可通过请示上级部门拨付土地出让金或将项目管理投资费用作为重点,合理规划投资成本等方式。同时,可综合开发水利项目,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资源支持,鼓励社会团体投身于建设活动[2]。

2.2 创新农田基础设施维护机制

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农业生产者开始对农业公共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因此,相关部门应创新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维护机制,加大对农机设备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力度。1)引导农业生产者树立对基础设施的爱护意识,促使生产者在使用的同时做好维护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关注细节问题,做好基础设施的保养与维护。这样的维护效果远高于管理效果。2)完善建后管护制度。重视建后工作力度较为薄弱的管护环节,实现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项目建成后要办理移交手续,签订后期管护合同,确立责任人与责任单位,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固定资产不流失。确立基础设施与农田维护周期,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对恶意损坏基础设施、破坏田地的人予以严惩。通过科学完善的农田管护制度,提升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农田保护意识,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顺利进行。3)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保护部分,定期修理或更换设施零部件,对设施进行保养,尽可能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3]。

2.3 统筹推进耕地質量管理

根据区域内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和质量现状,突出粮食主产区和主要农作物优势产区,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针对耕地质量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在质量管理上要采取“改、培、保、控”等措施,“改”就是以科学措施改良土壤;“培”是要培肥地力;“保”是推广保护性耕作,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控”是控施化肥农药,减少不合理投入数量,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控制农膜残留。以上措施要覆盖90%以上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确保建成后耕地质量等级有所提升。

2.4 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管理队伍素质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着成熟的管理办法与程序,与其相配套的从实施方案到招投标、从施工监理到财务、从项目检查到竣工验收的政策与规范十分全面,相关部门也出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明确了农田建设的国家级标准,填补了业务空白。但是,仍有部分项目单位在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时无从下手。因此,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应积极参与相关培训,了解通则中提出的要求,提升自我工作能力,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知识。国家农业农村部要按照新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要求,加快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农田建设管理新体制,整合配齐农田建设管理业务技术骨干力量,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耕地质量等级》以及《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等有关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高素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人才队伍。

3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城镇化进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劳动力数量下降,有必要在农村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我国各地区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可通过建立农田管护机制、创新农田基础设施维护机制、加强质量控制,提升管理队伍素质等方面促进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而推进我国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9(23):45.

[2] 韩道宽,张仲伍.黄土高原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山西省浮山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5):181-182,185.

[3] 谭敏.长三角经济区“三位一体”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与建设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7.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陈燕红

第4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监理规划

临漳县称勾集镇称东村等十五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监 理 规 划

河北中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七月二十日

1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二、监理范围、内容 ...................................... ……………..1

三、监理依据、机构、岗位职责及程序 ....................... ….3

1、监理依据 .......................................................................... 3

2、监理机构 .......................................... …………………...4

3、各级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4

4、质量监理程序 .................................................................. 5

四、工程质量要求 ................................................................ 5

1、田间道路........................................................................... 5

2、建筑材料的审查 .................................... ………………..6

五、施工安全 ........................................................................ 6

1、安全监理的原则 .............................................................. 6

2、监理人员安全守则 ...........................................................7

3、安全员的岗位职责 .......................................................... 8

六、监理工作制度 ................................................................ 9

1、工地会议制度 .................................................................. 9

2、监理记录及档案管理办法 .............................................. 11

七、保修期监理 .................................................................... 13

1、工程保修期的起算、终止和延长的依据和程序 .......... 13

2、保修期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 13

2

一、工程概况:

1.1建设单位:临漳县土地整理服务中心

1.2工程名称:临漳县称勾集镇称东村等十五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1.3工程地点:称勾集镇称东村、集后李村、黄村、薛庄村、北杨庄村、南寨村、小呼村、呼西村、东寨村、舒刘村、常红村、常中村、常西村、西刘村、郭小屯村等十五个村

1.4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1382.5234h㎡,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1347.2184h㎡,站总面积的97.45%。

1.5工程内容:道路工程、其他工程(标志牌1座) 1.6工程投资:1391.7306万元

1.7施工单位:邯郸市第一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河北兴途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河北远实建筑安装有限公司、邯郸市亦翔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利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晟传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康企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河北达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北越祥建筑有限公司、河南开宇建筑有限公司、邯郸市嘉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邯郸市丰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大汉建设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监理单位: 河北中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1.9开工日期:2016年7月20日 1.10计划竣工日期:2016年10月20日

二、监理范围、内容

3 根据本工程项目委托监理合同及有关法规,本公司主要进行本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及信息管理,内容如下:

1、质量管理

1.1 制定质量监理程序。

1.2 确定本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1.3 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1.4 审核施工单位的资质及质量保证体系。 1.5 审核材料、成品、半成品及设备的质量。

1.6 检查施工质量,参加重要部位及工序的隐检,检查分部工程质量,并进行工程的签证及竣工预检。 1.7 主持、审核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2、投资管理

2.1 制定投资控制监理程序 2.2 审核工程概预算

2.3 发现投资不合理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节约项目投资。 2.4 验收工程数量、质量、签署工程付款凭证。

3、进度管理

3.1 制定进度控制监理程序 3.2 协助业主审核承建方开工报告 3.3 进度控制

3.3.1 审核批准承建单位提交的施工进度计划及年、季、月的实施 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4 3.3.2 严格控制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序,关键分部工程控制工期的实施。

3.3.3 督促、检查承建单位严格执行工程承包合同。

3.3.4 定期检查承建单位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是否相符,提出施工进度计划修改意见,以保证按期完工。

3.3.5 协调各承建单位之间的施工安排,尽可能减少相互干扰,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3.6 控制材料、物资按计划供应,以保证施工计划的实施。 3.3.7 定期向业主提交工程进度报告,组织召开进度协调会议,解决进度控制中的重大问题,签发会议纪要。

4、信息管理

4.1 负责本工程项目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保存。 4.2 建立工地会议制度,整理各类会议资料。

4.3 督促施工、材料及设备供应单位及时整理并提供工程技术、经济资料。

三、监理依据、机构、岗位职责及程序

1、监理依据

1.1 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定的工程监理合同及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交的监理委托书。

1.2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的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1.3 工程设计文件(图纸、技术说明、会审纪要、变更设计等)。 1.4 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工程技术标准及施工验收5 规范。

1.5 上级政府颁发的有关政策和规定。

2、监理机构

根据本工程规模、特点,我公司拟派2名工程监理人员组成项目监理部,监理机构采用直线职能式组织,由总监全面负责本工程的监理工作,现场配备监理工程师1名,具体负责现场农田水利、电力、道路、土地平整等监理工作。

3、各级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3.1 总监理工程师岗位职责 3.1.1 全面负责本工程的监理工作。 3.1.2 组建监理机构,任免监理人员。

3.1.3 编写本工程监理规划、监理程序、监理制度,指导现场监理 工作。

3.1.4 审核现场监理工程师的报告、文件。 3.1.5 发布有关监理指令。

3.1.6 不定期与业主联系,汇报监理工作情况。 3.2 现场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3.2.1 负责现场的旁站监理工作。

3.2.2 审查承建单位主要管理人员、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工艺、重要施工方案等。

3.2.3 核实工程所需材料的采购情况,检查进场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审查成品、半成品及设备的质量。

3.2.4 检查承建单位的施工机械、设备、检查其质量保证体系。

6 3.2.5 检查承建单位分部工程施工,对施工质量、工程量进行确认或拒绝。

3.2.6 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缺陷下达现场指示。

3.2.7 搞好信息管理,包括监理日记、现场记录、档案资料管理。

4、质量监理程序

为全面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避免和减少返工浪费,特制定本监理程序。

4.1 按程序进行监理,是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要求各级监理人员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严格按照监理程序进行工程监理。

4.2 所有各项工程的施工监理程序均按“准备—施工—自检—监理检查—合格签证”顺序进行。

4.3 上道工序完成并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工程报验单并附质量检验自评表,报监理工程师复验并签字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4 不合格的工序,未经补救或返工合格前,绝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并拒绝认证其施工工程质量。

4.5 监理接到施工单位检验工程通知后,尽快会同施工单位质检人员到现场检验,检验时间最晚不迟于24小时。

四、工程质量要求

1、田间道路工程

严格按招标文件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1033-2012)、7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规定的建设标准进行施工。

1.1、监理控制要点:道路压实度及平整度。

1.2田间道路的开挖宽度和深度达到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的规定,然后整修碾压。铺设均匀,碾压。平整度不大于1cm,纵横断面厚度误差±2cm。铺设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洒水后待表面稍干时,才可碾压,严格控制碾压速度。平整度±5cm,厚度±10%。纵断±2cm,横断±0.5cm。

1.3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排水沟及路槽,压路机碾压路槽;田间路采用自卸车配合人工铺摊白灰,拌合机拌和三七灰土垫层,刮平机整平,振动压路机压实,洒水养护7天;商混站罐车供应混凝土到现场人工配合铺摊,震动梁配合插入式振动器震捣。

2、建筑材料的审查

2.1混凝土采用有资质的商混站供应。

2.2其它各种材料生石灰、沥青等要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要求送有关部门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于本工程。

五、施工安全

1、安全监理的原则

1.1、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2、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1.

3、以国家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工程建设强制性标8 准及承包合同为依据,监督承包单位全面实施项目合同约定的安全目标。

1.4、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属于管理工作范畴,在实施安全监理时,根据《安全条例》要求,须遵守“该审的审、该查的查、该管的管、该报的报”的工作原则。

1.5、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人、机、料、环、法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安全监理,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

1.6、安全生产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安全监理应实行过程监管,采用“事前预控,事中监督,事后总结”的工作方法。

1.7、“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监理人员发现现场存在不安全因素或安全事故隐患时,应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不整改的不准继续施工。

2、监理人员安全守则

2.1、进入施工现场工作的监理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树立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2.2、认真学习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掌握安全监理工作要点,严格履行安全监理责任。 2.

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挂胸卡、戴安全帽,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2.4、严禁赤脚、穿拖鞋、高跟鞋、背心进入施工现场,不准穿硬底或带顶易滑的鞋登高。

9 2.5、凡遇高处作业不得停留或穿行。

2.6、现场巡视、跟踪检查过程中,进入暗处工作或夜间工作须带手电筒或照明工具。

2.7、攀高作业或在高处旁站监理应由防护措施和个人保护用品。 2.

8、重视现场安全防火,不在禁烟区内吸烟,不乱扔烟头或明火,不在办公室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2.9、严禁办公室内使用电炉,外出或下班时应切断所有用电设备的电源。

2.10、凡患有恐高症、眩晕、严重贫血症、高血压、心胀病等人员不宜从事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发生疾病,及时就医,不应勉强进入施工现场工作。

3、安全员的岗位职责

3.1、审核施工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以及电工、焊工、架子工、及指挥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

3.2、督促施工承包单位做好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监理应参与技术交底并记录交底情况。

3.3、督促检查施工承包单位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培训工作和安全生产费用计划落实情况。

3.4、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文件,建立岗位责任制,进行安全监理工作交底。

3.5、检查施工承包单位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运作及专项安全生产10 管理人员的到刚和工作情况。

3.6、监督施工承包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经审查同意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制止违规作业。

3.7、检查施工承包单位施工机械、安全设施的合格证、检测、验收、准用手续,对手续不完备的不准投入使用。

3.8、督促施工承包单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自查工作(班组检查、项目部检查、公司检查)。

3.9、在定期召开的监理会议上,将安全生产列入会议主要内容之一,评述现场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制定预防措施,使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3.10、对高危作业,易发生安全事故源和薄弱环节等作为安全监理工作重点,宜采取旁站监理、跟踪检查和平行检验等手段,加大监督力度。

优化人机环境,实现安全生产管理。

六、监理工作制度

1、工地会议制度 1.1 工地会议的目的

工地会议是监理工程师对合同工程进行全面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检查、督促承建单位执行工程承包合同的情况,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促进各方认真履行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1.2 工地会议分类和参加人员

11 工地会议分第一次工地会议和施工过程中的例行工地会议两种(后者称为工地例会),两种工地会议均要求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参加,还可邀请其它有关人员参加。

工地会议由总监或总监代表主持,也可由甲方召开,并于会前将会议时间、地点通知有关人员。 1.3 第一次工地会议内容

1.3.1 甲、监、乙三方参加会议,监、承双方介绍各自组织机构,主要人员及其职责。

1.3.2 监理单位介绍监理工作程序,监理工作方法及对承建单位的要求等有关问题。

介绍监理机构设置和监理人员名单、职务、岗位及其职责。 介绍监理工作程序

介绍各种监理表格样本,主要有工程报验单,监理工程师通知,自检评定表等。

1.3.3 由承建单位详细介绍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总进度计划和质量保证体系,并提交如下资料:

—承建单位机构设置和主要人员名单、职务及职责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进度计划及计划

—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及检验使用仪器设备情况 —施工准备情况 —施工设备及设施情况

12 1.3.4 协商确定工程中有关例行工地会议及其他事宜。 1.4 工地例会

1.4.1 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时间由各方商定。 1.4.2 检查前次工地会议决定的落实情况。

1.4.3 承建单位报告本周进度,工程质量和合同规定有关要求的情况。

1.4.4 分析研究有关管理、变更、技术方面问题,通报投资完成情况。

1.4.5 承建单位提交下周工程实施计划,包括上周未完成计划或质量要求的调整计划和措施。

1.4.6 如需召开例行工地会议以外的会议,由监理单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通知有关人员。 1.5 其它

1.5.1 每次工地会议均要求进行记录或录音,重要事情要形成工地会议纪要,与会各方代表签字后即产生合同效力,并连同会议记录一并存档。

2、监理记录及档案管理办法

监理记录及档案管理是对合同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对工作进行正确评价,处理各种合同纠纷和索赔的依据,对监理记录应妥善整理、编册和存档。

2.1 会议纪要要求:会议纪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2.1.1 会议地点及时间

13 2.1.2 出席者姓名、职务及单位

2.1.3 会议中发言的姓名及其发言主要内容

2.1.4 问题讲述的主要内容,分歧点以及问题解决的程度(情况)。 2.1.5 最终形成的决议 2.1.6 上次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 2.1.7 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 2.2 工地现场记录

现场监理人员必须每天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工地上所发生的情况,以供查阅,现场监理人员在现场遇到工程施工中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而对承建单位所发出书面指令监理工程师通知,应尽快报上一级领导,以征得其确认或修改指令。

2.2.1 现场监理人员对所辖工程范围内的机械、劳力的配备和使用应做详细记录;承建单位现场人员和设备的配备是否同计划所列的一样;工程进度和质量是否因某级职员或某种设备不足而受到影响,其程序如何;是否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专用施工设备,承建单位有无替代方案。

2.2.2 记录承建单位每天的工作范围、完成的工程量、工作时间及出现的技术问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进行处理,效果如何?能否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等。

2.2.3 对工程施工中每道工序完成后的情况作简单描述,此工序是否已被认可,对缺陷的补救或变更情况作详细记录,特别注意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

14 2.2.4 记录现场材料供应和储备情况,每一批材料的到达时间、来源、数量、质量、储存方式和材料的抽样检查情况。

2.2.5 参与必须在现场的试验,应有现场监理人员记录,并分类保存,定期汇总存档。 2.2.6 气象水文记录 2.3 试验记录

对各项复试结果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必要的数据分析。

七、保修期监理

1、工程保修期的起算、终止和延长的依据和程序

1.1、监理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和施工合同约定,在工程移交证书中注明保修期的起算日期。

1.2、若保修期满后仍存在施工期的施工质量缺陷未修复或有施工合同约定的其他事项时,监理机构应在征得发包人同意后,做出相关工程项目保修期延长的决定。

1.3、保修期或保修延长期满,承包人提出保修期终止申请后,监理机构在检查承包人已经按照施工合同约定完成全部其应完成的工作,且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办理工程项目保修期终止事宜。

2、保修期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2.1、监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按计划完成尾工项目,协助发包人验收尾工项目,并为此办理付款签证。

2.2、督促承包人对已完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施工质量缺陷进行修复。在承包人未能执行监理机构的指示或未能在合理时间内完成修复15 工作时,监理机构可建议发包人雇佣他人完成质量缺陷修复工作,并协助发包人处理由此所发生的费用。

若质量缺陷是由发包人或运行管理单位的使用或管理不周造成,监理机构应受理承包人因修复该质量缺陷而提出的追加费用付款申请。

2.3、协助业主检查验收尾工项目,督促承包人按施工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内容向发包人移交整编好的工程资料。 2.

4、签发工程项目保修责任终止证书。 2.5、签发完工/最终付款证书。

2.6、保修期间现场监理机构应适时予以调整,除保留必要的人员和设施外,其他人员和设施可撤离,或将设施移交发包人。

16

第5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纪念第二十二个全国土地日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 徐绍史

今天是第二十二个全国土地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万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粮。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地实则粮丰,粮足则天下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保障发展、保护资源”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

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又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衣食之源、立命之本。18亿亩耕地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不可逾越的红线。其中,15.6亿亩基本农田作为耕地的精华,几乎承担着全部粮食生产任务,是保障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的安全底线。我国用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归根结底是由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了18亿亩耕地以及15.6亿亩基本农田。

2001年以来,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不仅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还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亿多亩,经整治的农田平均亩产提高10%—20%,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30多亿斤,为国家粮食“八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甚至脆弱平衡的态势,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的大国,要加快“三化”同步推进的步伐,立足本国耕地资源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发展之要。这决定了坚守18亿亩耕地“生命线”,不仅要坚决守住数量,更要着力建设好质量。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重点逐渐转向耕地质量建设,建成了一批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仅“十一五”期间就建成1.6亿亩,2011年建成了6000万亩,今年将再建成1亿亩。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过程中,一些地方按照现代农业规模生产的要求,归并零散地块并且鼓励农田向种田能手和农业企业集中,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土地整治不仅使农业综合生产成本普遍降低了5%—15%,还优化了土地利用布局,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整治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成为保发展、守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平台,成为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

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对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提出“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的目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就是要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通过土地整治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

- 1 -

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的优质基本农田,为粮食持续增产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同时,建立基本农田集中投入和全域整治新机制,继续实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重点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建设,新建5000处万亩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当前,2012年全国新建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计划已下达,还需要加快编制地方各级规划、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将建设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程、项目和地块,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综合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形成建设合力。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整治的经济激励机制,加大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使用分配制度,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经济补贴等手段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以土地整治工程为平台,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做到整治前农民自愿,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机制,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探索实行“以补代投、以补促建、先建后补”的整治模式,鼓励农民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土地整治中的权属管理,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要充分听取群众意愿,科学编制权属调整方案,做到权属明晰、确权到位,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让土地整治成为真正的民生工程。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和管护优质耕地并使之得到永久保护、永续利用,是以土地管理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我们不仅要留给子孙后代足够数量的土地,更要留给子孙后代质量好、产能高的耕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愿这项民心事业在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下,为我国粮食持续稳定增长保驾护航,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发展动力。

- 2 -

第6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招标公告

招标项目编号:

HXZB-2015-53203

建设规模:该项目建设规模为4559.4995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4271.7883公顷,项目范围内工程含农田水利工程、农田道路工程、电力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工程等。

建设工期:不超过30日历天。

工程质量:合格,达到规划设计要求。

招标范围:巨鹿县观寨乡等四乡镇小寨村等四十一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工程施工、设备材料采购等共分为29个标段,其中1-

26、28标段为农田水利、道路、防护与生态保护工程,27标段为更新机井及配套安装调试工程,29标段为输配电工程施工及设备材料采购,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

.投标报名及招标文件的获取

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2015年11月17日至2015年11月23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上午9:00至11:3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下同) 巨鹿县阎疃镇等三个乡镇郝鲁村等二十三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招标公告

隆尧县东良乡、北楼乡、山口镇、隆尧镇、大张庄乡5个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勘测、设计招标公告

第7篇:国土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实行)》

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2011年9月,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规范》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则是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规范》要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五方面:一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比重;三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五是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整理重点县。地形坡度大于25度的区域、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行洪河道以及河流、湖泊、水库水面等区域则禁止建设。

第8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预算编制说明(推荐)

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设计预算书

一、预算编制说明

1.项目概况

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为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项目区建设规模为660.99公顷。整理后预计新增耕地面积为0.54公顷,新增耕地率为0.08%。

本项目预算总投资为1441.18万元,每公顷土地投资2.18万元(每亩投资1453元)。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拨款1441.18万元。

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441.18万元,亩均投资1453元。其中:工程施工费1220.39万元,占总投资的84.68%,分别为土地平整0.10万元,占总投资的0.01%;灌溉与排水工程953.42万元,占总投资的66.16%;田间道路工程266.87万元,占总投资的18.52%。设备购置费为1.33万元,占总投资的0.09%。其它费用177.48万元,占总投资的12.31%,分别为前期工作费71.75万元,占总投资的4.98%,工程监理费25.77万元,占总投资的1.79%,竣工验收费44.23万元,占总投资的3.07%,业主管理费35.72万元,占总投资的2.48%。不可预见费41.98万元,占总投资的2.91%。

2.预算编制依据 (1)预算编制依据

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

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 ④《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12]151号)

2 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预算定额》(2011.12) (2)费用构成 ①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是土地开发整理必不可少的工程,本项目对项目区的新增耕地翻耕。其工程费用纳入投资估算范围内。

②灌溉与排水工程

本项目的灌溉与排水工程主要包括:砌筑方塘、农桥、维修水渠、建水闸。其工程费用纳入投资估算范围内。

③田间道路工程

在不影响总体规划设施的前提下,尽量利用村级道路作为田间道进行修整,其工程费用纳入投资估算范围内。

④其它各类费用

本项目的其它各类费用是指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不可预见费。

(3)取费标准及计算方法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项目预算由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其它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拆迁补偿费)和不可预见费组成,在计算中,以元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两位计。

a)工程施工费

工程施工费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 1)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

3 ①直接工程费

直接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组成。 人工费定额:依据《土地开发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有关要求,经计算,人工单价分别按甲类工51.04元/工日、乙类工38.84元/工日计取。

材料费定额:材料消耗量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计取,材料价格依据《工程造价信息》(2012年7月)以及当地市场价格或已完成的建设项目中的材料预算价格。

施工用电为当地提供的农电价:水按水泵台班费用加水资源费计算

施工机械使用费定额: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预算定额》标准计取。

②措施费

包括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施工辅助费和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该费用本项目不涉及)。

依据《土地开发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临时设施费取费标准以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为基数,费率见下表。

冬雨季施工增加费:按直接工程费的百分率计算,本次设计取1.1%。

夜间施工增加费:仅指混凝土工程、农用井工程中需连续作业工程部分。取费按照直接工程费的百分率计算,其中安装工程为0.5%,建筑工程为0.2%。

施工辅助费:取费按照直接工程费的百分率计算,其中安装工程

4 为1.0%,建筑工程为0.7%。

2)间接费

依据《土地开发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根据工程类别不同,其取费基数和费率见下表。 3)利润

利润是指按规定应计入工程造价的利润。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规定,费率取3%。 4)税金

税金是指按国家规定应计入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依据《土地开发项目整理预算编制暂行规定》规定,项目区位于县城以外, 故费率取3.22%。

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3.22% b)设备购置费

指土地开发项目规划设计中设计的设备所发生的费用。主要购置首部枢纽工程的全部设备及管材、配套管件等。按规定,运杂费率采用设备原价的6%,采购及保管费按设备原价及运杂费之和的0.7%计算。 c)其它费用

其它费用由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和业主管理费组成。 1)前期工作费

前期工作费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土地清查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项目勘测费、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项目招标费。各项取费费率详见下表。

5 2)工程监理费

工程监理费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分档定额计费方式计算,本项目采用22万元-56万元内插计算。 3)竣工验收费

竣工验收费包括工程复核费、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费、整理后土地重估与登记费和标识设定费。具体费率详见下表。 4)业主管理费

业主管理费以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拆迁补偿费和竣工验收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本项目业主管理费=27万元+2.2%(计费基数-1000万元)。

d)不可预见费

不可预见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设计变更及不可预见因素的变化而增加的费用。不可预见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和其他费用之和的3%计算。 3.主要工程内容与工程量 (1)土地平整工程 翻耕荒草地0.54公顷; (2)农田水利工程

a) A区共维修干渠3条,斗渠7条,农渠63条;维修方塘1个。B区共维修干渠1条,斗渠1条,农渠85条。

b)项目区内共布设过路涵3处;田间路和灌溉支渠连接处修建农桥,共计11座。灌溉干渠2上布设节制闸1个,灌溉干渠3上布设节制闸1个、进水闸1个,灌溉斗渠8上布设分水闸1个、节制闸2个。

6 (3)道路工程

根据项目区既有道路布局,本着节约耕地、方便通行的原则,补修项目区已有田间路14条,总长11721m。所有田间路均设计为:路基宽5m,路面宽4m。补修田间路首先将路旁排水沟清淤土铺平、夯实,再铺碎石20cm,上铺砂砾石20cm。 (4)其他工程

在项目区靠近公路旁,新建标志牌2座。 4.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 (1)单位功能投资分析 a)单位面积投资

项目总投资

1441.18 项目单位投资= ─────── = ─── =2.18万元/公顷=1453元/亩

建设规模

660.99 b)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

项目总投资

1441.18 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 ─────── = ─── =2668.85万元/公顷

新增耕地总面积

0.54

=177.92万元/亩

(2)静态评价指标 1.静态投资回收期

项目总投资额

1441.181 静态投资回收期= ───────── = ─── = 6年

项目年新增净产值

253.04 2.静态投资收益率

项目年新增净产值

253.04 静态投资收益率= ───────── = ─── *100% = 17.56%

项目总投资额

1441.18 5.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预算书中的项目分月用款计划表依据于项目施工计划表编制。如果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计划发生变化的,该项目分月用款计划应相应随之改变。

7

第9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申报需准备的材料目录(乡镇)

1、乡镇上报立项的请示;

2、项目申报申请表;

3、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出具的权属证明;

4、村民代表大会会议纪要;

5、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出具的承诺函;

6、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地形图、影像图暂不提供);

7、项目现场现状照片(不少于12张)、(项目区影像光盘暂不提供);

8、县农委、农业局、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投资情况证明(包括每亩投资额);

9、上述申报材料一式三份。

上一篇:整改措施及工作成效下一篇:参观731遗址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