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消费怎么看

2023-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人情消费怎么看

小城镇人情消费被人情“绑架”的消费

编者按

中国人非常注重人情。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情。有些时候,有了人情,不易办的事变得容易办;没有人情,能办的事也不太好办。因此,能否有效地建立人情、沟通人情、润滑人情、经营人情,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据有关调查显示,时下人情消费已成为很多家庭的一项重要支出,特别是在小城镇,有些地方人情消费竟占到居民年收入的五成。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添丁增岁、升学拜师、看病求医、乔迁新居等,各种由头的“人情礼”数不胜数。很多人感觉送礼变成了沉重负担,但又无法也无力摆脱。礼尚往来原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无可厚非的人之常情,但变了味的人情消费,带给人们的除了经济负担,还有无尽的烦恼和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人情消费蕴含多少虚荣与功利

2014年过罢春节,在县城某中学当老师的何天明,盘算了一下春节期间送出去的红包,除了孝敬长辈、打发晚辈花掉1800元――这是每年春节的“规定动作”,其余不相干的红包居然高达3500元――给教育局某副局长的孙子和校长的孩子各1000元,给几个副校长的孩子各500元。年前县里“八项规定”抓得紧,给领导拜年送红包显然不合适,妻子给他出点子:给孩子压岁钱!这个点子的确好,几位领导家的孩子收到红包兴高采烈,领导也眉开眼笑,何天明却暗自心疼,3500元,顶他一个半月的收入啊!妻子却安慰他:“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年前,何天明得到确切信息:学校教导处主任再过七八个月就要退休了,校领导正物色合适的替代人选。何天明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从教20年来几乎年年当班主任,40岁了还是一名普通老师。而跟他同年进校的同学,如今都当副校长了,还有比他晚来的同事都有当上校长助理的。有人点拨他:别只顾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他回家跟妻子一说,妻子当即决定:斥资5000元,作为专项人情消费资金,鼓励他抓住这次机会积极争取。何天明这才收起知识分子的清高,给相关领导逐家上门发红包。如今,何天明正眼巴巴地盼着投资能有回报。

除了像何天明这样的“主动投资”,还有被动进行的人情消费。

春天是办喜事的高峰期。2014年春节一过,机关老科长老陈便陆续收到请柬,有同事结婚的,有同学家孩子结婚的,有亲戚家孙子做满月的,也有朋友过生日的。3月份还没过完,老陈就收到了4张“红色罚单”,其中一张是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某局局长老王家送来的。老陈是个爱面子的人,自己年过五十,只熬了个科长,所以对那些比自己混得好的同学,他少有来往,怕有巴结之嫌。没想到这几年没联系的局长同学竟然把请柬发到了他头上!看来人家没有嫌弃自己嘛,老陈感动之余决定不仅要亲自前往道喜,还要送个大红包,以显示自己“混得并不差”。他找老婆想申请500元“专项经费”,老婆眼一瞪:“送这么多干吗?不就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同学嘛!人家做了局长,又没给你什么关照,有必要送这么大的礼吗?”老陈软硬兼施还是要到了500元。可到了婚礼现场,碰到老同学们,大家相互打探送多少礼金,老陈这才知道自己送得最少。其中有个同学说,这家酒店是全市最高档的,人家又是局长,送礼不能寒酸,最少也得千儿八百。老陈一阵脸红,赶紧在原来500元的基础上又加了300元,凑了个800元的红包。

有送礼的,自然也就有收礼的,而有些人想尽办法收礼的原因,又是因为送礼送得不堪重负,孙成胜黄月玲夫妇就是一例。两人为了收礼,专门策划了一个“珍珠婚纪念”活动,策划的灵感来自郭冬临、牛莉表演的春晚小品《人到礼到》。看小品时黄月玲眼前一亮,对丈夫说:“再过几个月就到咱们结婚30周年纪念日了,要不咱们办个珍珠婚纪念活动,请亲朋好友聚一聚?”孙成胜有些犹豫:“不好吧?人家该说咱们是为了收礼了。”黄月玲说:“收礼怎么啦?我就是觉得咱们这些年只顾送礼了,从来没机会收礼,难道收一次不行吗?”

确实,黄月玲和丈夫这些年没少往外送礼,亲戚、朋友、同事谁家有喜宴,都得去,而他们只有一个儿子,早几年出国留学,如今已取得美国绿卡,一直只交女朋友不结婚,因此,他们也就一直没理由收礼。两人时常觉得窝囊,又有苦难言,总不能因为你儿子不结婚就不参加别人家的喜宴吧?但总这样吃亏下去也不行啊!两人一咬牙,决定给自己办个“珍珠婚纪念”,说白了,就是找个由头请一次客,把送出去的礼金收一点回来。

如今,人们交际圈子越来越大,需要维系的亲情、友情、乡情、同事情等人情范围也在扩大,人情消费不断膨胀。很多人或因面子相互攀比,消费额节节攀升;或因某种功利目的将人情消费当成投资;或因补偿心理,想尽一切办法制造收礼的机会„„特别是在圈子相对较小的小城镇,人情消费已经变成严重畸形的人情“债”,让很多人不堪重负,有苦难言。

人情消费泛滥成灾危害重重

各种名目的人情消费不仅带给人们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让人际交往复杂化,平添许多不该有的矛盾。更不容忽视的是,变味的人情消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纯洁度,增添了人情交往中的不健康因素,造成精神污染,败坏社会风气,直至滋生腐败。

肖晓是一名“90后”县报记者。他成长在贫困山区,家里供他上完大学已经不容易。当同学们在大城市放飞自己的理想时,肖晓选择了回家乡,应聘到县城党报当了一名记者。肖晓非常勤奋,每天奔波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一个月发稿40篇以上,经常一天写稿两三篇。报社实行按劳付酬,肖晓每月的收入有3000多元,这在一个工资水平偏低的小县城,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算是高收入了。肖晓踌躇满志地规划自己的初步目标――大干几年,存点钱在县城交个两居室的首付,把乡下的爸妈接到城里享福。他算了一笔账,除去租房、吃饭及必要的日常开支,每月至少能存2000元,这样,三年后就可以挣到首付的钱。可他没想到的是,他忘了算一笔重要的开销,那就是人情消费。

拿到工资的第一个月,肖晓将计划内的开支费用提出来,又留了几百元机动资金,其余的存进了银行。可到月中的时候,他提出来的钱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原因是送了两个礼――同事结婚、表叔做寿,又看了一个病人――副总编的老娘住院。同事结婚不能不去,大家都去凑个热闹自己哪能孤立?再说了,人家结婚你要是不去,将来自己结婚谁来捧场啊。表叔做寿也得去,离那么近,不回去拜寿人家要说闲话的。至于领导的老娘住院,很多同事都去看了,他一个刚到单位的新人,还指望着人家提携呢,不去行吗?再说了,这些人情往来可以加强联系增进感情,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这是报社一位热心大姐教他的。他觉得有道理。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单枪匹马只能事倍功半。为了应付接下来的生活,他不得不从银行又取了1000元出来。

还有一笔人情消费也让肖晓感到很无奈:每次回家,父母总是嘱咐他多买点礼物送给乡里乡亲。给隔壁的张爹爹带两瓶酒,给前屋的伯母捎些补品,给后屋王姐的闺女买条围巾„„父母对他说:“你是城里人了,给乡亲们带点礼物是应该的,我们脸上也有光。”

如今三年过去了,肖晓的存款只有不到3万元,而房价却在不断上涨。肖晓有些沮丧,照这样下去,他根本不可能在县城安家„„

人情消费带来的经济负担让人不堪重负,它引发的矛盾也足以让原本和谐的家庭关系产生裂痕甚至瓦解。

张庆和方丽本是相亲相爱的一对小夫妻,开有一家副食店,张庆负责进货、送货,方丽负责守店,小两口配合默契,很少红脸,最近却因为人情往来方面的事闹起了离婚。事情是这样的:张庆的弟弟带了女朋友上门,按照惯例该封个500元的见面礼,可方丽却执意只包了200元。张庆不依:“你妹妹带男朋友来时咱给的是500元,为什么我弟来就只给200元呢?”方丽说:“他要是能认定这个姑娘就是你弟媳妇,我一定给500元,一分都不会少!”张庆一听来气了:“我弟带女朋友上门,你居然说这样不吉利的话!”方丽理直气壮:“他几个月前带回来一个,我不是给了500元吗?现在又换一个,我又得给500元。他要是下次再换一个,我还得再给,这样下去谁给得起啊?”张庆更气了:“你这说的什么话啊?难道他是存心换女朋友的吗?你话说得也太刻薄了!”方丽毫不示弱:“是我刻薄还是你们家有三心二意的传统啊?”两人你来我往,从动嘴到动手,最后闹上了法庭要离婚。

比起送礼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引发的各种矛盾,更加不容小觑的是变质的人情消费带给社会的“精神污染”。

乡镇公务员小张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给老师送礼,先是教师节和春节送,后来发现别的家长连端午节、中秋节都送,她也跟风,于是一年四次给老师送礼,比给父母送得q还勤。送礼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比如安排个好座位,多开点小灶。原先是送烟酒等礼品,后来变成了送购物卡,最后干脆送红包。一开始小张给老师送礼还避着儿子,怕影响孩子。后来听儿子说,班上某同学考试名次倒退了,但因为家长给老师送了礼,排座位时还是换了个好位置。原来儿子早就知道这些,她也就不再藏着掖着,有时送礼还从儿子那儿打听一些老师的相关信息。

去年,小张被学校教导处叫到了学校。原来,上三年级的儿子在学校打架,才8岁的孩子向同伴下狠手,边打边叫嚣:“打你也白打,反正我妈给老师送过礼的,老师不会把我怎么样!”小小年纪居然认为送礼可以摆平一切!小张这才警醒,送礼之风竟然给儿子造成了如此恶劣的影响!

据调查,请客送礼之风已在青少年中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危害。一些孩子模仿大人摆生日宴,邀请同学好友参加,甚至还有孩子偷父母的钱请同学吃饭。

送礼之风不但让人情消费完全变味,更让人际交往变得势利、功利,而在这种势利和功利的背后,则隐藏着各类腐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要树立健康的人情消费观

中国是礼仪之邦,适当的人情往来无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当“关系学”盛行、“面子论”风靡,礼数变成了钱数,礼仪只剩下礼物,人情消费也就完全变质了。特别是在熟人圈子相对密集的小城镇,人情消费风气尤盛。民间有种说法,宁肯欠人钱,不可欠人礼。欠礼就是欠情,钱好还,情难还。所以,明知累,还得碍于面子跟风攀比,好多人陷入人情消费这个“打不破、躲不掉、花不起”的怪圈而无法自拔,既是受害者,也是参与者,自觉不自觉地助长着人情消费这股歪风的蔓延。

去年夏天,某县文化站刘站长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当天,刘站长欢天喜地地买来糖果发给同事,让大家分享他的喜悦。可同事们拿到糖果后的反应让他大感意外――他们纷纷给他送红包!刘站长无奈地说:“我本不想办酒席的,太麻烦,可同事们不约而同地硬要塞给我‘礼钱’,磨不开面子我只好收了,当然酒席也就不能不办了,只是感觉怪怪的,像是被‘人情’绑架了。”

泛滥的人情消费,让收礼者和送礼者都不堪其扰。作为送礼者,礼物的轻重,是否符合送礼者的身份,是否符合收礼者的喜好,凑份子该凑多少合适,等等,都是让人纠结的问题。而对于收礼者来说,明明不该收的礼,收也不是拒也不是,更是左右为难。

“其实,理性来看,礼是情的媒介。重情轻礼,才应是社会所倡导的。”社会学专家郑沪生表示,随着随礼金额、档次的不断攀升,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那份情谊却会变得越来越疏远。

要走出人情消费的怪圈,需要从我做起,树立健康的“人情观”,不随波逐流。时评员史泽娜认为,要从每个小我做起,量力而行,合理安排、支出人情消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麻烦。花店女老板卫宁就是这样一名先行者。她动员未婚夫陈少杰用浪漫的“素婚”向铺张的传统婚礼挑战,勇敢地走出了人情消费的怪圈。卫宁原来也打算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毕竟婚礼是女人一生中最闪亮的时刻,怎么隆重都不为过。可她见识过太多奢华婚礼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也目睹过有的闺蜜“劳民伤财”办婚礼的全过程,于是果断决定:取消大张旗鼓的仪式,办一场属于两个人的朴素婚礼。“酒席不办了,那我们送出去的礼金不是收不回来了?”未婚夫陈少杰不解。“能收回多少礼金啊?辛辛苦苦操办下来,礼金全给酒店和婚庆公司还不够,别人也得陪我们折腾。再说了,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它不需要盛大的仪式,需要的是彼此之间的爱情和经营爱情的智慧!”卫宁耐心说服未婚夫后,两个人开始了甜蜜浪漫的丽江之旅,并在途中发微博,向网友们宣告他们的幸福,赢得了很多朋友的真诚祝福!

刹住人情歪风,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倡导,换一种清新的方式表情达意。比如,薄信一封、清茶一壶、鲜花一束,既节约又不失礼节,还能更多地重视情感、关注心灵。小楠、小红、小珍、小敏四个人,上高中时住一个宿舍,大学毕业后凑巧又一起回到县城,成了亲如姐妹的闺蜜。各自找到男朋友谈婚论嫁时,为了避免为人情所累,同时不想让纯真的友谊被世俗的东西玷污,老大小楠提出,结婚时大家相互免礼,只在一起聚一聚庆祝一下。她的提议得到姐妹们的响应。老大小楠第一个结婚,由她做东,在一家既简朴又雅致的茶餐厅请姐妹们聚了聚。到小红、小珍、小敏结婚时,都沿袭老大的做法,轻松愉快地召集聚会。以后,谁家有了喜事,都沿袭这个传统,既联系了感情,又没啥负担,经济上精神上都很轻松。如今,四姐妹从豆蔻年华跨进中年门槛,彼此间的友情依然纯真、美好,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浓郁。

端正人情观,树立文明新风,更需要全社会的正确引导。人情消费泛滥之风不是一两天刮起来的,当然也不会戛然而止,要想遏制它,需要全社会努力。重庆市社科院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孙元明认为,扭转这一现象,要重视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宣传教育,比如以健康的风气和价值观引导民众移风易俗,跳出人际交往怪圈,树立好的精气神和人文精神,通过长期努力,改变地区的文明状况。首先,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要求国家公务人员从自身做起,坚决反对送礼、抵制送礼,让送礼者无处可送。同时,健全监督管理新机制,针对一些借人情消费敛财的腐败现象,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加强监察力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其次,各类媒体要营造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合理消费及遇事简办的益处,对大操大办的恶习进行曝光,让人与人之间真诚交流,重情不重礼成为新风尚、新潮流。最后,还要加强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引导人们以健康的形式开展社交活动,自觉摒弃旧习俗,让人情消费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编辑:冯士军〕

第2篇:公务员面试真题:关于网络消费投诉,你怎么看?

公务员面试真题:关于网络消费投诉,你怎么看?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支付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网络消费投诉也日益增多,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网上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与银行之间的支付接口进行的即时支付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直接把资金从用户的银行卡中转账到网站账户中,汇款马上到账,节省了交易的开销,更简化了交易程序,节省了彼此的时间。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消费的投诉增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系统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信用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前提之一。但从我国目前的信用制度现状看,社会整体信用制度不够健全,严重影响到市场主体对电子商务安全性的认知程度的提升;同时,基础通信设施不发达、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制约,网上支付体系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

首先,要在全社会形成“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观念,尤其是在网络社会中,更要讲究信用,否则,虚拟社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其次,技术上要提升网上支付的便捷性、科学性、合理性,网上支付技术标准、认证中心和支付网关要逐步建立,建设基础通信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再次,加强网上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快约束机制建设,加强网络消费的监管力度和打击力度,净化网络消费环境,提升大家的消费水平。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个良好的网上支付信息平台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网上购物,网上支付会越来越多的走进大家的生活,网上消费的满意指数也会不断的提升。

第3篇:职务消费和人情消费

职务消费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人情消费

人情消费,即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中的感情投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情消费也不断升格。因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添丁增岁、评先选优、升学拜师、招工参军、看病求医、乔迁新居等各种由头引起的五花八门的人情礼数难以胜数。

第4篇:中小学生人情消费该不该?

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感情的交流是必要的,请客送礼只是表达情感的一种物质方式。尤其作为中小学生,该不该为了沟通感情而进行物质消费呢?

我认为,人情应该存在,但消费就不应该了。

古人云:“礼轻情意重”,“人情”讲的是“情”,而不是“礼”。我认为,对待校园人情的态度应适可而止。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祝福才是可取的,真正的朋友不会在乎有没有礼物。在同学生日时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就是很好的感情交流方式。如果要送礼物,我觉得自己动手制作的贺卡、小礼物更有意义。

中学生自己没有收入,互送物质礼物只会增加父母负担,增加家庭经济压力。要学会体谅父母,合理支配大人给的每一分钱,这样也有助于你们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作为学生互相送礼物,也可能养成相互攀比的坏习惯。如果以礼品的多少去衡量友谊的深浅,以礼金的厚薄来决定关系的远近,就会出现追求虚荣、不量力而行的消费行为,甚至会出现饿肚子攒钱买礼物的不理智行为。天天想着谁过生日,买什么礼物,也是一种心理负担,毕竟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同学们,友谊是纯洁的,请不要掺杂上其它的东西。君子之交淡如水,请珍惜这份纯洁的友情,它将是你一生的财富!

17中初二6班王明泉

第5篇:怀化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人情消费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个村民小组60户,3月份有42户以各种名义置办了酒席,另18户正在筹备,这是辽宁省中部某县纪委调研发现的;一个山区农民家庭年收入仅2万元,2013年人情随礼竟多达9600元。(5月19日《人民日报》) 古语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借助适度的礼节往来,在彼此间传递感恩、敬重等情感诉求。但面对水涨船高的礼钱,情感互动的本意被不断异化。逢年过节,在外打拼的游子被可预知的礼金开销拦住了回家的脚步;朋友结婚,人们装红包时预先算计“回报率”,一旦对方没有“加倍偿还”便心存芥蒂。《中国青年报》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每年的人情消费在1000元-6000元之间,有两成左右超过了6000元;53.2%的受访者感觉人情消费负担重。

事实上,人情是人情,消费是消费,两者本不搭界,“人情消费”这样的组合已透着尴尬。而其原由,大致有三方面。一者,物价的上涨,从客观上推动了礼金数额的增长;二者,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人们更加认同送礼这种简便的情感表达方式;三者,礼金在社会互动中的符号意义愈加明显,攀比炫耀心态让人们被绑架。

刹住人情歪风,树立文明新风,既需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需要摆正消费心态,更需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首先,礼尚往来并非都建立在金钱物质之上。“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都阐述了人情交往中重礼仪、轻礼品,重情感、轻情面的人生哲理,值得提倡。其次,每个人都应该过一过“面子关”,去一去“攀比心”。生活水平提高,绝不是可以铺张浪费、摆阔斗富的理由。在必要的人情交往上,应理智对待,量力而行,千万不能为了爱面子、随大流,打肿脸充胖子,更不能利用职权,挥霍公款,请客送礼。再次,学会换种方式表达情意。真正的礼尚往来是生活的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只要用心,亲朋好友之间总能找到既不落俗套、又节约实惠的方式。至于单位之间、上下级之间,更是需要以诚相待,以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成绩换取信任与支持。

当然,人情消费泛滥之风难以戛然而止,移风易俗需要一个过程。每个人都应当从我做起,切断人情消费链条,跳出人情消费怪圈,走出健康人情交往新路,为形成文明俭朴的社会新风做出贡献。

第6篇:2013年天津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人情消费

http://tj.offcn.com/

2013年天津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人情消费

【背景链接】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熟人好办事,哪怕是混个脸熟在有求于人时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金钱来维持自己浩大的面子工程。但在这过程中,人情消费透支自己的腰包,成为一种负担的现实却让人们颇感苦恼。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人每年在人情消费上花费1000元—6000元之间(64.4%),但超过6000元的也占到近两成(19.1%)。53.2%的受访者感觉人情消费负担重。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本是一种美好的传统文化,《礼记》云:“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借助人情消费,传达出感恩、敬重、沟通、和谐。可是,当人情消费成了奢侈消费,就变成了一种人情“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滋生了不良动机和腐败,更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污染。 其危害具体来说:

首先,大大加重了村民的负担。礼金从数年前的30元、50元,涨到现在的数百元、上千元,礼金涨幅显然大大超出了村民收入增长水平,让不少村民戴上了礼尚往来的枷锁。

其次,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浪费。中公随着礼金攀升,招待酒席的标准也水涨船高。大吃大喝往往还伴随不少“剩宴”,这与我国国情和村民的收入水平都极不相称。

最后,礼金攀升还使正常的人情交往世俗化,亲友乡邻间矛盾增多。宴请和往来本是交流感情的机会,而礼金的掺和却扭曲了不少亲情友情——礼金给送少了、对方喜事办得太多了,难免会有人觉得“吃了亏”。于是有些“吃了亏”的村民挖空心思、翻新花样操办喜事。村民的负担不断加重,矛盾更成了解不开的结。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指出,遏制人情消费一是要进一步严肃党风政纪,狠刹“腐败式”人情往来。党政部门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切实减少请吃、拜访等活动,率先垂范。进一步完善公务人员婚丧嫁娶规模申报等规章制度,加大对相关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并向社会公布,起到警示作用。

二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培育一些类似红白理事会的社会组织,增强“自组织”对群众人情消费的约束和教化。明确红白喜事可以操办,什么不能办,大家要定个规矩;礼金的标准要定个上限。这样的规矩让大家都省钱、省事、省心,不难操作,也会赢得村民的支持。

三是要有效遏制“人情消费”的不断上涨,就应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倡导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订立相关守则公约等。以健康的风气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引领,

http://tj.offcn.com/

让人们从人情消费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积极营造清新的社会新风尚,让人情消费回归理性、让免礼节费的人情节俭成为新时尚。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