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值班安排

2022-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学值班安排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安排

摘 要: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导致诚信教育的有效性程度不高。传统诚信伦理的现代嬗变、解决诚信教育相对性难题,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进程中安排由大学生诚信制度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管理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教育 制度安排 必要性 制度体系

以道德规范形式存在的诚信和大学生诚信教育采取的是规劝的形式,在“应当”层面上影响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养成,其作用究竟如何发挥全凭大学生的自觉性。伦理制度在肯定大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通过“必须”的命令形式“逼迫”大学生养成诚信的行为习惯,保障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顺利实施。因此,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即在遵循正义的制度伦理基础上安排相应的伦理制度,它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诚信制度,二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管理制度。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安排的必要性

1.传统诚信伦理现代嬗变的必然要求

诚信的具体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伦理关系和价值观念发生骤变,作为意识形态的诚信伦理在断裂与溯源中嬗变为现代诚信。传统与现代之划分,强调的是现代社会较传统社会有“质”的飞跃。梅茵曾说过,身份关系与契约关系分别标识了前现代性社会与现代性社会的基本特质,随着前现代性社会向现代性社会的转变,身份关系也相应地向契约关系转变。①如果说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那么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益扩大,现代社会则是陌生人社会。如果说传统社会是等级社会,那么现代社会则是一个人人摆脱了等级身份的社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是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诚信的具体内涵随着这一转变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诚信主要体现为以个人为维度建立的诚信关系。现代诚信不仅包括个人诚信,而且包括以组织为维度建立的诚信关系,如政府、企业等各类组织的诚信。传统诚信主要是人的诚信,指向人的德性。现代诚信不仅指向人的德性,更大程度上为契约诚信,指向规则的合道德性。它不仅是道德范畴,而且是法律范畴。传统诚信是人们自发的行为,现代诚信仅仅依靠道德的理想不足以维持,它是建立在伦理制度基础上的,是人们自觉的行为。

目前,学校诚信教育内容滞后,实行的仍是传统意义上的德性教育,把诚信的实现寄希望于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同时,诚信教育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针对大学生的管理制度颇多,但对诚信教育者的诚信优劣情况,没有专门的机构和制度加以区分。从而导致大学生诚信水平不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不能够有效发挥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诚信美德这一重要手段的作用。为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应做相应的调整:由传统德性伦理意义上的诚信调整为以契约伦理为主,契约伦理和德性伦理相统一的现代诚信伦理。因此,有必要安排相应的伦理制度,尤其是健全诚信教育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2.解决诚信教育相对性难题的必然选择

传统的诚信教育是单纯的思想道德教育,较之制度来说具有相对性,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制度与伦理的关系是形与实的关系。制度是物化与外显化的伦理,伦理是制度的内核,不能割裂两者的关系。任何一种特定的制度都是一种物化的特定伦理,故伦理道德的缺失事实上与某种意义上的制度缺失分不开。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这一关系亦不能割裂。罗尔斯曾言:“离开制度来谈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完善,甚至对个人提出各种严格的道德要求,那只是充当一个牧师的角色。即使本人真诚相信和努力尊奉这些要求,充其量只是一个好牧师而已。”②离开制度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亦是如此。

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但是要使诚信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实际上是把教育成功的可能性寄托于学生本身的基本道德水平,依靠的是学生的自觉。大学生在面对是否诚信选择时会出现知行分离,知其不善而为之,这亦是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安排相应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从逻辑上分析,道德规范具有抽象性的特征,要落实到具体行动就需要有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作为中介,制度就可以充当这样的中介。因为制度不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合乎实际的现实性,还具有伦理教育作用。制度可以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对大学生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可以进一步量化、细化,从学习态度、责任、义务等方面都可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大学生的活动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对超出这一范围的活动进行惩罚的方式对某种行为倾向进行强化,并使这种行为转化为一种习惯行为,由习惯而自然。在此过程中道德也就被养成为人的无意识存在,从而内化于个体和群体的内心。从制度着手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可以避免空洞的道德说教,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实践诚信道德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3.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

市场经济以诚信为根本特征,现代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首要要求就是诚信。早在1892年,恩格斯就指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虽然传统的教科书里没有明确提出)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取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的确,这些狡猾手段在大市场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须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倫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劳动。”③亚当·斯密也说:“一个人如果常常和别人做生意上的往来,他就不期望从一件交易契约来图非分的利得,而宁可在各次交易中诚实守约,一个真正懂得自己利益所在的商人,宁可牺牲一点应得的权利,而不愿启人凝窦。在大部分人民都是商人的时候,他们总会让诚实和守时成为风尚。因此,诚实和守时是商业国的重要优点。”④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自主经济和竞争经济,更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活动都必须遵循诚信这一规律,集中体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及市场经济中的制度体系(尤其是法制)对人们行为的规制,我国《民法》、《经济法》、《合同法》等与市场经济有关的法律均以诚实守信为其根本原则,上升到文明的高度,即经济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契合。基于此,现代市场经济亦是制度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为其先导,完善的法律制度为其护航。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复杂的社会环境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受到了挑战,这使得伦理道德的约束力大大减弱,于是诚信本身的力量难以有效地实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和道德作为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并行,诚信有了法制保障,法制有了诚信意蕴。人们在合法的渠道里实现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果没有切实的法制保障,任何善良的诚信和公正诉求,只能流于形式和道德空谈。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已证明:社会的法律制度完备且得到很好执行,对不守信行为的威胁就越大,选择守信策略就越稳定。所以,安排完善的制度是促进市场经济社会诚信建设的必由之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只是培育可能合格的市场经济主体,若要把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在实现途径上有必要选择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安排这条路。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体系

1.大学生诚信制度

(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诚信档案制度旨在探索一套完整的诚信监督机制。每份档案中的诚信奖惩条款涵盖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考勤、纪律、作业、考试、借贷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学校可根据学生以上具体表现考核,学生毕业时以学校和学院同时签章的形式对该档案进行公证。采用诚信档案制度可以使在大学生中开展的诚信教育进入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树立诚信品质的教育目的。

(2)建立大学生信用制度。信用本来是道德层面上的规范,但是,一旦道德难以维持信用的时候,就需要把信用建立在制度之上。当前社会之所以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现象,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而失信者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不应得的收益。因此,制定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规则体系,建立相应的信用制度,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治,并对诚实守信者予以奖励,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高校,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进而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

(3)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对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安排,我国的现行政策是双向选择。每位大学生都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和切身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大学生择业时不惜伪造各种获奖证书、优秀的学习成绩单、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及虚假的学生干部头衔等。同时,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一些高校为追求高就业率以期增加竞争资本,对学生择业上的失信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包庇、隐瞒,助长了一些大学生欺骗用人单位的气焰。鉴于此,应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即学校向用人单位公开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奖惩情况、担任学生干部情况等。

(4)建立诚信激励机制。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感受到说实话比不说实话好,按要求做比不按要求做好。激励机制的设立应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因其行为选择而获得心理坦然和精神满足或心理不安和良心自责;学校对学生行为选择进行精神褒奖和物质奖励或道义批判和物质惩罚。大学生大部分是讲诚信的,对所有诚信学生进行奖励是不可能的,但必须进行精神荣誉奖励;对部分失信的学生必须进行惩罚,特别是道义上的批判。

2.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管理制度

(1)针对学生的诚信管理制度。高校的管理者和学生存在地位差别,相较于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学生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在参与管理制度方面,由于缺乏一定的权力而导致自身权利的匮乏,虽然可以参与制度的设计及评价,但权利事实上没有实现。因此,有必要消除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使管理制度走向诚信化的道路。学生管理制度的诚信化,首先要确立管理就是为学生服务和促学生发展的理念。其次,确实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制度的设计与评价中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年级设置相应的制度。

(2)教师诚信教育的管理制度。教师诚信教育的管理制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诚信的管理制度,也就是师德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相应的师德评价制度。二是诚信教育的教学及管理制度。学校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制定全面的具体的诚信教育目标,合理安排诚信教育的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将诚信教育纳入各部门各环节的活动中。切实发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诚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后勤管理制度的诚信教育作用,建立相关诚信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发掘各门课程的诚信教育功能,促使教师的诚信教育职责落到实处。

(3)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评价制度。在各种各样的评价之中,教育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是对教育活动及过程进行的质量和效果的判断。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评价应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方面,既是教育评价,又是道德评价。

大学生诚信教育评价制度的内容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接受诚信教育效果的评价制度。学生学习和践行诚信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诚信教育的效果。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亦是受教育的客体。对学生的知识素质,现在已经建立了系统的、科学的评价制度。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尤其是诚信素质,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评价制度,原因就在于对人的思想道德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存在着实际操作的困难。建立学生诚信教育效果的评价制度,具体操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以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制度,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老师、其他同学等其他人员的评价相结合。要综合各种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使之成为学生评优、入党、工作推荐的依据。如此便使得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诚信教育,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二是教师诚信状况、诚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评价制度。诚信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诚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强烈的示范性,其影响是全面、深刻、潜移默化的。教师作为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主体,要以身作则,做诚实守信的人。不难设想,教师不讲诚信,自然会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育效果,有必要建立教师诚信教育效果评价制度,把诚信作为学校对各部门的管理、对教师管理的考评标准。

注释:

①[英]梅茵著.沈景一译.古代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97.

②[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前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2.

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7-368.

④[英]坎南著.陈福生,陈振铧译.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44.

参考文献:

[1]钱广荣.中国传统道德的制度化特质及其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2]毛克平.诚信教育:高校德育的基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8).

[3]梁玉珍.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需要[J].药学教育,2006,(2).

[4]于永成.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的多维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5,(4).

[5]郭友寒.大学生诚信教育刍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作者:张 敏

第2篇:优化制度安排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局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其根源主要在于大学毕业生劳动力成本缺失、经济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失衡、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缺失、就业制度激励功能弱化。文章认为,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局的出路关键在优化制度的安排,即构建资本积累与劳动效益的平衡机制,创新产业政策,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强化就业制度激励功能。

[关键词]制度安排;制度失灵;大学生;就业

[

[作者简介]许秀群(1966-),女,广西德保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Optimization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Xu Xiuqun

(Department of Basic Subjects Teaching, Guangxi Electrical Pow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Nanning, Guangxi 530007)

Key words: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system failure;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制度失灵是指因制度设计不够合理、制度监管不力、制度保障力不强等原因导致制度效能弱化,未能达到制度的设定所要达到的或者应该达到的理想状态。面对我国当前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约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有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①党中央、国务院在2010年的两会上,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对此,众多代表、委员及专家学者各谏其言,他们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或因高校扩招所致,或因大学生就业理念偏颇,或高校教育结构失衡。究其原因,制度失灵才是引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关键所在,唯有优化制度安排方能破解大学生的就业困局。

一、制度失灵下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大学毕业生劳动力成本缺失

劳动力成本指的是劳动力所有者维持某一水平的劳动力所需要的费用。具体来说,一个人的劳动力成本就是让他拥有现存劳动力所花费和必须储备的费用。劳动力成本可以分为基本成本和增值成本。其中,增值成本是指劳动力所有者本身为了增强劳动能力而投入的教育训练费、学习与实习費。这些费用包括从幼儿园至大学的学费,为增强体能所花费的训练费,为向社会学习劳动技能和适应社会所花的费用,为了使自身的劳动力有更高的使用效率而花的选择费用等。②大学生劳动力成本缺失主要表现为求学的高成本与就业的低报酬即工资的不对等。根据麦克思《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8届“211”院校、非“211”院校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2549元、2030元和1647元,与2007届大学毕业生相比依次下降了14%、11%和5%。③中国社科院在《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指出,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甚至出现部分大学毕业生工资低于同龄农民工的现象。

(二)高校毕业生失业现象严重且权益缺乏保障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年下降,大学生失业现象严重一直备受关注。据有关数据显示,2001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80%以上,2002—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80%、75%、73%、72.6%,而2009年仅为68%。④与之不相称的是,我国现有的失业保障体系尚未包括大学生失业保障的内容,许多失业大学生生活缺乏基本保障,只能依靠父母接济。

(三)自主创业与基层就业积极性受挫

“大学生支援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等是近年来我国出台的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有力举措,但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效果不明显。根据麦克思《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调查,从大学生期待的就业城市来看,无论是那种类型院校或哪个地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而最不愿意去的就是区县类城市。⑤另外,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情况也很不乐观。国家统计局黑龙江省调查总队对500位黑龙江高校毕业生及学生家长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不足,只有9.2%的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64.8%对如何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的方法、途径,会遇到什么困难以及如何解决“只有一些”了解;对自主创业知识很了解的毕业生只占6.2%;根本不了解的占29%。《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的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亲友或者个人储蓄,占了82%以上,并且他们认为资金匮乏、市场推广难和企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可能导致自主创业失败的最主要因素。

二、制度失灵是引致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根本性因素

(一)资本积累机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导致大学毕业生劳动力成本缺失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资本积累指的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我国处于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的阶段,为了使国家的工业基础能够更快地建立起来,需要从农业中提取大量的资金用于工业基础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必须通过实行价格机制和补贴、福利制度等形式把劳动力的报酬确定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以保证劳动报酬总体上与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低报酬与劳动力的低成本相一致。此时,我国处于公有经济阶段,公有资本积累机制对确保经济在总体上良好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我国的非公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在比重上超过了公有经济,我国原来的公有积累机制已经被非公有的资本积累机制所取代,原来以依靠低工资实现资本积累的公有资本积累机制因失去存在的基础和合理性而理应随之调整。但是,我国在推进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解决好积累机制与低工资矛盾的问题,更有甚者还把低工资当作自身优势,使得低工资仍然在与之不适应的资本自我积累机制中延续,造成了劳动力成本在经济运行中长期缺失。大学毕业生作为我国劳动力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力成本缺失的问题也就因此而产生。甚至部分用人单位给出的工资远远低于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值底线,使得劳动力成本与劳动收益过度失衡,大学毕业生根本无法接受,只好选择“用脚投票”以期寻求更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至此,出现大学生待业或者暂时失业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经济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失衡

“挤占现象”即研究生挤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挤占专科生岗位,甚至大学生挤占农民工岗位是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突出问题。追根溯源,其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失衡,导致各产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大学生的就业需要相矛盾,甚至相背离。这主要是缘于20世纪末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但是投资的主要是就业密度低的行业,出口则主要以技术水平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这些产业主要吸纳的是教育层次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的剩余劳动力。作为知识型人才的大学生虽然供给充足但在其中却难以成规模、可持续地就业。此外,即使是在被认为吸收劳动力最强的第三产业,我国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而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业等可以提供大量高端就业岗位的现代服务业则发展滞后,比重太小,对高素质大学生吸纳能力不足。

(三)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缺失

我国《失业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8号)的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失业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才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显而易见,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因没有收入来源无法先行缴费1年而被“拒绝”在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之外,无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这对于众多因各种因素处于“待业”状态下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很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就业信心,出现就业焦虑、就业冷漠、就业幻想等,最终形成就业的恶性循环。

(四)就业制度激励功能弱化

这里所谈的就业配套制度主要是指大学生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制度。基层就业政策方面。一是基层就业政策激励性不强。其中,基层待遇差、政府对基层支持力度不够、基层人文环境差是影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国家统计局黑龙江省调查总队在对500位黑龙江高校毕业生及学生家长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待遇低是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基层发展机会少、基层文化生活单调,分别占23.8%和3.6%;而对于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57.8%的人选择“工资福利待遇”和“住房等生活安排”,10.8%的人选择工作环境。二是基层就业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多元管理部门协调机制。在“大学生支援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等一系列就业项目中,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涉及人事户政和劳动保障等众多部门,而这些部门又分属不同的管理归口,并且不同部门出台的规章不但缺乏统筹、配套,甚至有些还相互矛盾、相互牵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给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带来了不少困难和不便。自主创业政策方面。自主创业作为国家当前大力倡导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举措之一,在现实中效果不甚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创业门槛过高、资金不足、信息不全面、获取创业启动资金具体经办手续复杂且限制条件较多。

三、优化制度安排是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局的必然选择

(一)构建资本积累与劳动效益的平衡机制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基础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而言,就业岗位的供给并没有紧缺到让大学生就业如此困难的程度,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就在于我国没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本积累机制,劳动力成本与劳动效益严重失衡,导致大学生劳动力始终在低工资的状态下运行。鉴于此,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收入水平,就其根本而言,就是要建立资本积累与劳动收益的平衡机制。大学生劳动力成本的缺失是由资本积累过高引起的。也就说,企业追求高额利润引起资本收益分配不均衡是造成大学生低工资的症结所在。国家应当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来调节资本收益,使资本积累的多元化与劳动收益等调节相适应。与此同时,还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劳动力成本保护机制,如制定大学生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根据大学毕业生的学历、技能等情况,划定大学生最低工资,用人单位给付大学毕业生的报酬不得低于最低工资,力求确保大学生劳动收益与劳动力成本保持平衡。

(二)创新产业政策是扩大就业的调节剂

“各国发展的实践证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上是受周期变化的影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核心保障因素。”⑥陈淮、蔡昉等学者认为,中国应实施就业优先的战略,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姚裕群、李从国认为,我国必须把就业和经济增长二者并重,树立和真正落实“就业和经济增长并重”的战略。⑦笔者十分认同上述观点,并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产业政策的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如果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高,同样的经济增长率,就会创造更多的高端就业岗位。一般来说,第三产业产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市场增加就业岗位达85万个。⑧特别是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业等高端就业岗位的现代服务业对高素质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纳能力。为此,要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特别是对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强吸纳作用的行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之与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形成规模和结构合理,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大学生就业。二是建立促进吸纳就业的利益驱动补偿机制,把中小企业作为吸纳就业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可挖掘的潜力还很大。政府应建立利益驱动补偿机制,通过政策的激励和制度的引导,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优惠。例如,通过制定相关低息贷款、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政策使其在吸纳大学生中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形成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的良性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

(三)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后盾支撑

所谓的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主要是指为处于“准就业”阶段,即在“学校待业”与正式“上岗就业”之间的过渡阶段的缺乏生活保障的大学生的生活及相关费用支出而提供的一种保障金(称为“大学生就业保障金”)制度。该制度是在基于大学生失业现象越来越突出且大学生“游离”于现有失业保险制度的背景下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而设立的,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项保障制度。基于大学生与现有失业保险体制下受保人员的差异性,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应该有别于现有的社会失业保险制度,不仅仅是体现在受保人群的差异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功能上,即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对“失业”大学生应该具有生活保障功能和“造血功能”(即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就是說,大学生就业保障金不但可以用来支付其“准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费用,还可以用于其求职补贴、参加就业培训等方面的费用支出。鉴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较多、收入潜力大的实际,笔者建议,就业保障金可以采取与现行的社会失业保险相类似和银行信用贷款相结合的模式,即就业保障金的资金来源由国家财政、学校和个人共同分担。其中国家的财政拨款为主要来源,学校根据其经营性收入按比例缴纳,学生缴纳的资金参照助学贷款模式,由银行贷款提供,待学生工作稳定具有收入来源后逐步偿还。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大学生因过于依赖就业保障金而产生隐性就业,或有意延长就业等待时间,规定每位大学生享受就业保障金待遇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还必须完善就业保障基金监管办法,做到专款专用,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使基金的保障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大学生就业。

(四)强化就业制度激励功能是实现大学生多元化就业的推动力

1. 基层就业方面。本文认为,东部沿海和大城市之所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其原因在于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待遇好、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空间大。为此,要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和基层就业。首先,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中小城市的建设进程,努力缩小和消除中西部与东部、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中西部地区和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经济发展潜力,增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吸纳大学生的能力,使大学毕业生“下得去、上得来”,形成良性就业机制。其次,强化政企责任与加大政策支持相结合。强化责任主要是指强化中西部地区、基层地区的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将吸纳大学生就业纳入政府的重点工作和责任人的政绩考核内容,实行对地方的公共财政支持与吸纳大学生就业直接钩挂。对企业而言,通过与企业融资贷款挂钩、税费减免等方式引导和激励中西部地区及基层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再次,提高中西部和基层就业大学生的待遇及完善相关社会保障。一方面,要制定中西部和基层就业大学生最低工资标准,通过发放政府补贴、增加岗位津贴等方式,切实提高基层就业大学生待遇。另一方面,建立基层就业引导激励机制。通过为到中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住房安排、缴纳社会保险、解决户籍关系、减免学费、子女优待、探亲补贴等激励和补偿措施,减少和消除大学生到中西部和基层就业的顾虑。

2. 自主创业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调控功能,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和扶持来调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第一,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建议每年由政府拨出专款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由财政、教育和科技等相关部门对基金进行管理,并接受相应级别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同时,制定完善基金使用和管理办法,通过项目申报、逐级审批的方式,为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第二,以优化创业环境,深化政策支持为重点,完善大学生创业配套扶持政策。如提供小额贷款、减免(或降低)税收、给予房租和社会保险补贴等,减轻或消除大学生创业风险高、承受压力大、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顾虑。第三,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创业指导模式。由政府牵头,由高校和企业为对创业前的大学生提供创业知识、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指导培训,并通过企业与大学生结对子的方式,对其创业进行跟踪并为其创业过程中的困难提供帮助,减少创业阻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创业。

注释:

①宋善文,彭翠霞《社会公平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与对策》,载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100至104页。

②巫文强《经济运行的制度因素》,线装书局2007年2月第1版第165页。

③⑤麦克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④李庆九《大学生就业保障途径的探索》,载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135至136页。

⑥李守信《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5期第4至7页。

⑦姚裕群、李从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体系研究》,载于《东岳论丛》2009年第10期第27至33页。

⑧文书锋《280万,一个备受关注的数字》,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2005-04-12。

[参考文献]

[1]韩琳琳,徐澄.试论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建设[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6-88.

[2]李庆九.大学生就业保障途径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4):135-136.

[3]李增华,杨申宣.我国当前学生就业问题的制度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06,(8):78-82.

[4]马圳炜.“大学生就业难”破解新视角[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65-70.

[5]巫文强.经济运行的制度因素[M].线装书局,2007.

[6]席明,李红梅.我国社会变革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0-113.

[7]肖颖.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因素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7,(7):165-167.

[8]姚裕群,李从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体系研究[J].东岳论丛,2009,(10):27-33.

[9]张熙凤.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失衡与保障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0,(2):154-156.

[10]赵曼,杨海文等.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11]趙爽.我国低收入灵活就业弱势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12):8-11.

[12]赵星义.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之我见[J].改革与战略,2008,(4):29-31.

[13]周奎君.浅析社会保障与大学生创业的关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9):179-181.

[责任编辑:梁小楠]

作者:许秀群

第3篇:“大学生村官”:一种值得推广的制度安排

摘要: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促进城乡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河南省在实行“大学生村官”制度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是,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改革和尝试,一些相关的制度和配套机制还很难一时到位。因此,要建立科学稳定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就必须在选拔机制、后续保障机制、激励引导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制度;河南省;农村

文献标识码:A

1998年,安徽凤阳县开始引入大学生科技村官;从2001年开始,浙江省慈溪市公开招考慈溪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这些探索,为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真正把“大学生村官”纳入政府人才计划,并进行制度化安排的则始自于河南省。2001年河南省以鹤壁市为发端,开始了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尝试。到2006年底,全省已有7618名“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2006年7月,河南省专门下发文件,计划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省每个村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因此,这里笔者以河南为例,从制度层面对“大学生村官”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并对“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探索和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的重大意义和实践价值

“大学生村官”制度,从操作层面上讲,就是在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并派驻到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任职的一项制度安排。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1.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村官”是新农村的领路人,是新农村各种事业的组织管理者,也是新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和解决者。这就要求农村村官在处理农村事务的过程中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而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大多数农村村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制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那就是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当代大学生既知识丰富,又充满活力。“大学生村官”虽有在处理实际事务、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缺乏经验和方法的不利方面,但同时他们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路活跃、点子多。这与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互补效应。“大学生村官”的就任,有利于提高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

2.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但是,当前我国农村人才缺乏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我国人才流动的走势来看,受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向往城市成为农村的一种普遍社会心理。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劳动力,开始大量地向城市流动和转移,而农村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又不愿回去。由此出现了人才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农村几乎成为人才“洼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当前我国农村实用性人才匮乏,农民不仅缺技术,缺服务,而且也缺教育,缺引导。当代的大学生学有所长,他们一方面能够在技术、信息、教育、卫生等方面为农村发展提供最现实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广大农村寻求到发挥自己才干和智慧的舞台。但是完全靠市场驱动,农村似乎又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因此,通过实行“大学生村官”制度,搭建通向农村的人才桥梁,在为农村输入管理型人才的同时,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奇缺的问题,这不仅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新路,而且对缓解我国人才结构性矛盾,优化城乡人才配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有利于开辟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学生就业难逐渐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的不断递增,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递增,2007年的高校毕业人数已达到495万人。在未来数年内,每年高校毕业的学生将突破500万,每年将有25%左右应届毕业生不能就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选派的形式将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到农村担任村官,缓解大学生在城市的就业矛盾和压力,并逐步使选派“大学生村官”形成制度,无疑是开辟大学生就业渠道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我国共有72.3万个行政村,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广大农村将成为大学生就业一个新领域。

二、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是全国典型的人口和农业大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不仅农村干部队伍存在着“不适应”问题,而且农村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也比较缺乏。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相对过剩”,存在人才闲置现象。正是从这些问题和矛盾出发,近年来,河南省启动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并在制度安排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面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为了确保“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近几年来,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摆上战略高度,努力使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成为满足农村人才需求、扩大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并在拓宽选聘渠道、创新使用机制、完善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一是严格标准、规范程序,确保“大学生村官”的选任质量。为使“大学生村官”选得准、留得住,有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向大学生宣传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展示农村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强干事创业的诱惑力,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省市两级都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对“大学生村官”的选任做出严格的规定。在选拔环节,确定年龄35岁以下,热爱农村工作,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作风务实、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为选拔标准;要求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公示等一系列程序,最终确定被选拔的对象。在任用环节,坚持被选对象由乡镇党委研究任命、回本村任职。明确规定,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支部委员职务;预备党员和非中共党员,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或依法选举为村委会主任、副主任职务,有条件的一些地方还实施交叉任职。这些选拔和任职标准,既保证了“大学生村官”的质量,同时也成为激励“大学生村官”渴求上进的动力。

二是注重监督、严肃考评,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对于“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既不能等同于对一般农村干部的

管理,也不能等同于高等学校里的教育培养。重点是要加强目标管理、动态管理和跟踪监督等。因此,在管理体制上,省里制定了由省辖市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协调,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具体实施,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必须与有关单位签订聘用协议等一系列制度。在管理机制上,全省各地都先后建立了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定期述职制度、实绩考评制度和群众评议制度;同时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档次,坚持每年对“大学生村官”集中考核一次,考核情况装入本人档案,并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可根据工作需要优先提拔;对工作能力差、群众意见较大,考核不称职的,按聘用协议和有关规定办理解聘、免职手续或依法予以罢免,并取消相应待遇,不再列入“大学生村官”管理范围。

三是强化素质、重点帮扶,保证“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大学生村官”刚走出校门,虽书本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为此,省里专门出台了文件,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坚持采用集中培训与平时教育相结合,跟踪培养与重点帮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知识,农业生产技术,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一些地方还制定了“三帮一带”制度,即县区领导联系,县直委局领导帮扶,乡镇领导帮教,村支部书记帮带,通过开展政策指导,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解决他们在自富、带富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平顶山等地为了丰富“大学生村官”的阅历,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实际工作经验,还出台了“开展党员活动必让大学生村官参与、乡镇开展乡村干部培训必让大学生村官参加,乡镇召开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会议必让大学生村官参加,外出参观学习必让大学生村官跟随”等相关政策。

四是提高待遇、提供保障,稳定“大学生村官”队伍。能否解决好待遇问题,是“大学生村官”队伍能否稳定,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为此,河南省规定,凡是从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选聘的往届“大学生村官”,原所在单位各项待遇不变,同时享受所在村村干部的相应待遇;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由县以上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实行人事代理,经聘用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其岗位补贴,聘期内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的补贴原则上由市、县、乡财政统筹解决。为解除“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全省各地在制定政策中纷纷规定,“大学生村官”聘期满三年后,经组织考核表现优秀的,鼓励其继续在村内任职,待遇不变;不再继续任村干部的,是在职人员的回原单位工作,非在职人员自主择业。同时作出承诺,对工作两年后报考公务员的,可享受适当增加分数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报考研究生的,适当给予优惠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政绩突出、特别优秀的,可优先提拔担任乡(镇)领导职务,享受相应职级待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派大学生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毕竟是一项全新的改革和尝试,涉及到农村改革的若干深层次问题,必然要有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与之配套。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河南省也少量存在着“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不够,个别人思想不太稳定、甚至半途改道的现象。究其原因,关键是一些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不到位造成的。突出表现为:

一是尽管各地探索了自愿报名、公开考试、严格考察、择优录用等成功经验,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对专业的要求不够严格,尤其是对“土生土长”的因素没有真正考虑进去,导致个别“大学生村官”要么专业能力得不到施展,要么“水土不服”、人心思走。一些地方虽然规定“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也可通过法定程序任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但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自治的主体首先是“本村村民”,若“大学生村官”户籍不在本村,就很难实现“通过法定程序任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二是尽管全省各地在“大学生村官”待遇、出路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兑现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表现为:“大学生村官”收入待遇多为“补贴”性质,而且数量有限,与当前大学生收入期望值差距很大;在当前严格控制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问题难以落实下来;一些地方承诺的报考公务员优先、可提拔乡镇副职等,在《公务员法》和现行的干部管理制度下很难兑现。

三是一些地方只重视前期选拔,后期管理很难跟上。尽管在“大学生村官”管理上省、市两级都确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但一些地方经常性的专门联络机构依然没有建立起来,有些地方联络机构虽然建立,但发挥作用不力。由此导致了日常管理中缺乏必要的经验交流、心理沟通、考核激励等,使“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处于放任状态。同时,还有一些地方对帮扶措施落实不够,甚至存在“有苗不愁长”心理,特别是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不能有效帮扶,在项目资金、政策优惠等方面顾虑太多,难以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积极性。

四是部分乡镇在用人上实用主义思想严重,对“大学生村官”重视不够。以政绩论干部是我们的干部原则,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潜规则,使一些乡镇领导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在本届任期内的政绩。而“大学生村官”刚出校门,需要一段时间的熟悉和锻炼,与工作多年的老村干部相比,无论是在环境适应还是工作经验上都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由此,导致了个别地方“大学生村官”被闲置靠边,甚至存在被忽视、排挤的现象。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若干建议

目前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从理论推断、现实需要和实践发展的角度看,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将是今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一项必然选择。但是,当前我国对“大学生村官”问题还没有统一的制度设计,实践中只能参考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缺少制度化、科学化的刚性规定和操作依据。为此,以河南省已经取得的经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参考,对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建立健全科学的“大学生村官”选任制度

“大学生村官”的选任,最根本的就是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通过严肃、严格的选拔程序,杜绝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为人民选出真正优秀的大学生下基层服务,保证大学生参加选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中紧要的是要增强选拔过程的透明度,向民众公开选拔流程、经过及结果,要加强群众、媒体的监督,保障选拔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同时,选拔标准要合理化和科学化,不能带有歧视性要求。要在尊重大学生意愿、择优选拔的基础上,注

意选拔那些本乡本土的大学生和愿意回乡创业的大学生。要结合当地资源条件,选拔那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特别要把那些回乡创业初有成效,能力强、作风正的人作为村干部人选。要结合“大学生村官”虽有丰富的书本知识,但社会实践比较少的实际,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和培养。要设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联络机构,经常性地举办联谊活动、谈心活动、经验交流活动等。

2.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后续保障制度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不脱离生产,根据情况,可以给予适当补贴”,而“大学生村官”没有基本的生产基础。各级政府应努力在财力方面予以倾斜,按比例承担“大学生村官”工资福利,特别是对于村级集体收入少或空白的村,市、县(市)、乡财政要按一定的比例负担“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激励“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效益来提高收入水平,形成既有稳定的财政供给,又有灵活效益补贴的收入机制。

对于村民自治和乡镇机构改革形成的客观限制,通常情况下,可实行身份与岗位分离制度,即户口、单位管辖等在城里,工作岗位在农村,服务期满可自主决定去留,后续“大学生村官”不断有人再来,保证“才”源不断。对“大学生村官”需要或要求通过选举进入村委班子的,可探索诸如“荣誉村民”等机制,解决好选举身份问题。

要努力解决好承诺兑现问题。在赋予“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时,要考虑兑现的现实可能性。如,可以在提拔、晋级、进修、改用等方面予以优先;大学毕业生若报考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必须到基层服务一定年限,等等。鉴于当前公务员队伍的“凡进必考”原则,政府应尊重选择、敞开出口,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招考,可适当考虑为做过“村官”的大学生考试加分的优惠政策,但一般不给予转为公务员或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承诺。

3.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帮扶引导制度

“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创业又缺少资金。为此,可建立村干部帮带、乡镇领导帮教、县直局委帮扶和联系的“三帮一联”制度,如县、区领导每人联系一名“大学生村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对子,支持大学生创办致富项目;建立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书记帮带责任制,重点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法治观念和组织领导能力等。特别要重视对“大学生村官”创建项目的帮扶,政府部门在政策上要给予优惠,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上要给予扶持,帮助他们尽早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能人。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缺“官”的领导,缺的是“员”的服务。因此,应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知识丰富或一技之能,引导他们兼当农村急需的政策辅导员、信息解读员、技术“放样”员、资金融通员等。要明确服务对象,对口服务那些缺少技术、缺少信息的农户;明确服务内容,主要为老百姓提供政策法规、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让“大学生村官”充分把“才智”释放出来。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没经选举的“大学生村官”不能担任村委干部“实”职,只能任助理、团支书或文化干事等“虚”职,这类职务多为辅助性的。因此,应尽快让“大学生村官”担任“实”职,给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既要本着年轻化的原则,在村“两委”换届时,动员“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尽快进入决策层;又要建立村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多腾出些位子,为“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开辟绿色通道。

4.建立健全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监督制度

由于当前各地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时间都不长,理论、制度方面缺乏保障,对“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岗位中干得怎么样、群众满不满意等一些具体工作的评价还缺乏科学评估标准。因此,可尝试建立系统的“大学生村官”监督评价体系,以监督、规范、指导、评估“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实践工作。针对当前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分期评估,循序渐进。大学生融入到基层实践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在其工作的适应期、成熟期及其发展期进行相应的效绩评价。二是注重过程,加强监督。既要重视对政绩结果的结论性评价,更要重视日常工作过程的监督,对工作中存在的缺点或错误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三是综合评价,客观透明。每年度由上级党委、村级“两委”、当地群众共同对其进行考评,并公开考评结果、建立业绩档案。要通过综合评价保证结果的客观性。

要注重对考评结果的运用,保证奖罚分明、公正合理。要注意紧密联系评价的结果,对每位“大学生村官”实行“分类晋档,勤绩联酬”,实现业绩与待遇挂钩。要把激励、退出机制结合起来,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发展党员优先、选用支书优先、推荐“荣誉”优先等;对业绩不明显、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确认,予以淘汰退出。

责任编辑:浩 淼

作者:万银锋

第4篇:安排会议值班

一、安排会议值班

(一) 会议值班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1、会议值班工作的内容

(1) 值班电话记录

(2) 值班接待记录

(3) 值班日记

(4) 做好信息传递

1、 会议值班的意义

会议值班起着沟通上下、联系内外、协调左右的作用,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

(二)安排会议值班的工作程序

1、制定值班工作制度

(1)信息处理制度。

(2)岗位责任制度。

(3)交接班制度

2、明确值班工作任务

(1)在会议中协助搜集有关情况、文件和资料,传递各种信息

(2)要加强与会议无关人员出入会场的控制

(3)手边要有公司和各部门领导的联络方式,以便出了问题及时与之联络、请示

(4)要备有一份设备维修人员、车队调度人员和食宿等后勤服务部门主管人员的电话通讯录

(5)要坚守岗位,保证会议信息的畅通无阻

(6)必要时,要负责督导和协助专职会议服务人员为与会者做好各项具体的服务

(7)做好会议期间各项活动与各种矛盾的协调工作

(8)必要时,应建立主管领导带班制度

3、编制会议值班表

会议值班表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议值班时间期限和具体值班时间

(2)会议值班人员姓名

(3)会议值班的地点,并在会议须知上注明会议值班室的房间号

(4)会议值班负责人姓名或带班人姓名

(5)用简明的文字表明值班的工作内容

(6)表明人员缺勤的备用方案或替班人员的姓名

二、接待采访会议的新闻媒体

1、接待采访会议的新闻媒体的基本原则

(1)报道的内容必须与会议基本内容相吻合

(2)掌握会议信息的保密度,做到内外有别

(3)报道中的重要观点和提法,要经领导审定

(4)要准备得全面周到、主动积极

(5)在传递的方式和内容选择上应本着对象、效果、时效、费用的原则综合考虑

(6)在会议中,秘书要随时注意收集外界舆论和新闻媒体对会议的反映信息的报道

(7)在会议结束后,秘书要为召开媒体沟通会提供必须的信息资料

2、接待新闻媒体的工作内容

(1)由会议秘书撰写新闻报道稿件,经领导审阅后,向媒体发送

(2)在会议召开期间,邀请有关报社、电台、电视台派记者驻会随访,发表消息

(3)在会议结束时,召开记者报告会,由会议领导者直接介绍会议情况,并亲自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二)工作程序

1、媒体人员登记

2、为媒体人员提供简单的会议材料

3、安排拍照和新闻发布会等传统活动

4、安排媒体沟通会

(三)妥善处理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

(1)快速作出反应

(2)联合或聘请专业公关公司处理危机

(3)让负责人出面

(4)对未知的事实不要推测

(5)不要隐瞒事实真相

(6)为媒体采访敞开大门

(7)统一口径,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8)频繁沟通

(四)汇总新闻媒体的各种报道

三、做好会议的记录工作和简报工作

1、为会议记录做好准备工作(准备足够的记录工具)

2、会议记录的内容

(1)会议描述

(2)与会者姓名

(3)缺席者请假条

(4)宣读上次会议记录

(5)有会议记录中产生的问题

(6)通讯记录

(7)一般事务

(8)其他事务

(9)下次会议日期

(10)主席签名

3、会议记录的工作程序

会议记录的结构是:标题+正文+尾部

(1)标题。一种是会议名称+文种。另一种是文种

(2)正文。首部+主体+结尾

(3)尾部。右下方写明“主持人:(签字)”、“记录人:(签字)”

(二)做好会议的简报工作

1、会议简报的内容

会议简报要迅速反映会议的实际情况,交流会议的经验,沟通会议的信息。要反映出会议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见解、新趋势,更好地对会议起到指导和沟通作用

2、会议简报的工作程序

(1)会议简报的内容。

(2)会议简报的结构。

2、会议记录的要求

(1)速度要求

(2)真实性要求

1)准确

2)清楚

3)突出重点

(3)资料性要求

2、会议简报的要求

(1)真实准确

(2)短小精悍

(3)快是简报的质量体现

(4)生动活泼

四、收集信息的分类

(一)会议信息的分类

1、按照会议信息的作用划分

(1)与会者信息

(2)会议指导性、宣传性信息

(3)会议议题性信息

(4)会议主题内容信息

(5)记录性、结果性文件信息

(6)会议的程序性文件信息

(7)会议交流性文件信息

(8)会议参考性信息

(9)会议管理性信息

2、按照会议信息的保密性划分

(1)保密性会议信息

(2)内部性会议信息

(3)公开性会议信息

3、按照会议信息传递方式划分

(1)会议讲话信息

(2)会议书面信息

(3)会议声像信息

(二)收集会议信息的要求

1、齐全

2、及时

3、准确

4、有效

(1)责任到人

(2)履行登记

(3)严格保密

(4)明确范围

(5)有针对性

5、提供会议信息服务

(三)收集会议信息的工作程序

1、确定会议信息的搜集范围。

2、选择会议信息的搜集渠道。

3、确定搜集会议信息的方法

(1)召集开会

(2)提供书面材料

(3)个别约见

(4)会议结束时及时搜集

(5)个别催退

(6)按清退目录收集

(7)限时交退

(四)吃力会议信息的程序

五、会议信息的作用:

1、利用信息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

(1)利用信息,策划会议

(2)利用信息,把握到会情况

(3)利用信息,进行情况反馈

2、利用信息进行会议沟通

3、利用信息进行催办

4、利用信息为决策服务

5、利用信息为商务活动服务

6、利用会议信息进行宣传

六、反馈会议信息

(一)反馈会议信息的内容和要求

1、反馈会议信息的内容

(1)反馈会前信息

(2)反馈会中信息

(3)反馈会后传达落实的情况

2、反馈会议信息的要求

(1)会议的信息反馈要注意店面结合,正负反馈结合

(2)会议信息反馈的目的要明确

(3)充分重视会议的反馈信息沟通

(二)反馈会议信息的工作程序

1、布置会议信息收集工作

2、会议信息的搜集渠道的选择和建设

3、建立定期的会议信息反馈制度

4、做好会议信息的反馈汇报工作

5、抓好会议反馈信息的落实工作

(三)反馈方式与时机

1、会议信息的反馈时机

(1)在会议工作进展顺利时反馈

(2)在会议工作出现问题时反馈

(3)在会议工作吃处于停滞时反馈

2、选择信息的反馈形式(正面指导与建设性反馈)

3、会议信息的反馈方式

(1)口头反馈

(2)书面反馈

(3)会议反馈

第5篇:行政值班安排

湘潭市三中行政值班安排表

星期一:陈健、卢学农、颜艳

星期二:冯玉泉、肖齐辉、谢卡娜

星期三:周建军、陈建金、肖灿辉

星期四:黄湘平、彭元芳、刘灵敏

星期五:贺长文、谷清华、陈桂明

星期六:陈健、董文明、施俊

星期日:张建和、李向峰、刘春霞

注:划横线的为组长,负责本组考勤、当天早起床、早操、静校、晚自习(晚自习由组长

负责或安排本组成员)、晚就寝及学生就餐情况并在行政值班日志上登记值班情况。当天校级干部值班“五个一”情况由校级干部进行登记。

一、值班要求:

1、值班人员要切实加强对校内各重点部位的巡查,及时处理并上报各类突发事件,时

刻保持联络畅通。

2、值班人员必须切实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工作,负责通知下一班值班人员并亲自将

值班记录本移交至下一班值班人员(组长)。

3、值班时间:当天6:10——10:30。

4、静校时间:每天中午12:40-14:10(夏季)、12:30-13:40(冬季)

二、职责:

1、早上准时到岗,督促寄宿生早操、巡视校园各处,7:20开始巡查校门口,做好值

班的检查和督促(学生校服、校牌及出勤、文明礼仪情况)。

2、检查值班老师是否准时到岗和认真履行职责。

3、发现学生存在不足之处,应马上指出,并主动加以教育。

4、在早操期间巡视寄宿部的寝室或教室,对未做操(留在寄宿部寝室、教室或在做操

队伍之外)的学生询问原因,如发现有学生故意不下去,则在对其教育的基础上,随后反馈给相关班主任,并记录在《行政值班日志》上,由政教处进行处理。

5、中午12:30加强对教学楼各教室、寝室及校门口的巡查。

6、下午下班时对校园进行巡查,重点在校门口巡查,护送学生安全离开校园。

7、检查晚自习(尤其是晚1下课期间到各楼层走廊及教室巡查)和宿舍学生的管理工

作。待晚就寝学生安静后方能离开。

8、做好当天所有工作的详细记录,发现问题请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加以解决。

9、记录本:《行政值班日志》——传达室、《学生公寓晚间管理记录:班主任签到表》

——学生公寓

记录要求:必须要有签名、必须要用钢笔。

湘潭市三中

第6篇:春节期间值班安排

春节期间值班人员工作安排

春节将至,为了让大家过个欢乐、祥和、平安的新春佳节,将节日前的各项工作进行周密安排,认真做好各类防范工作,确保节日期间的安全。为此,特对春节期间的工作及假期安排如下:

一、 放假事宜

1、 春节期间,驾驶员、治安员、食堂工作人员、清洁员按平时作息时间正常

上班,并做好值班记录;

2、 窗口服务部门(财务部、市场部、成品库)放假时间为:2月2日-2月5日,共四天;

3、 其他部门可根据本部门工作安排延迟一天,2月2日-2月6日,共五天。

二、 清洁卫生及安全

1、

2月1日下班前,各个部门做好本部门的清洁卫生大扫除,并关闭各种电源、锁好抽屉及门窗;

2、

办公室人员协助人行部做好挂灯笼、贴对联等工作;

3、

大年三十晚,治安员须在指定区域燃放鞭炮,其余时间禁止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在公司内部及周边燃放鞭炮及烟花;

4、

所有人员需保持电话畅通,以便及时处理各项事务;

5、

治安室全面负责春节期间公司安全,遇紧急情况,需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

三、其他事项

2月2日(大年三十)晚,在公司食堂就餐人员于2月1日前报名到人事行政部,就餐费用共同平摊。

2011年1月26日

第7篇:节假日值班安排

新明小学暑假值班安排

2010年春季学期

值班时间:2010年7月4日至2010年8月31日

值班人员:杨达仁

联系电话:13737769679

值班要求:

1、 维护学校的稳定工作,关锁好校门,保护好学校的财物,晚上到学校值班;

2、 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来访来电做好记录工作;

3、 负责处理学校的突发事件,重大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联系处理。

附:黄伟誉联系电话:159770055753611069 黄洁云联系电话:1373777796

3久隆镇新明小学

2010年7月2日

新明小学清明节值班安排

2010年春季学期

值班时间:2010年4月3日至2010年4月5日

值班人员:杨达仁

联系电话:13737769679

值班要求:

4、 维护学校的稳定工作,关锁好校门,保护好学校的财物,晚上到学校值班;

5、 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来访来电做好记录工作;

6、 负责处理学校的突发事件,重大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联系处理。

附:黄伟誉联系电话:159770055753611069 黄洁云联系电话:1373777796

3久隆镇新明小学

2010年4月2日

新明小学五一劳动节值班安排

2010年春季学期

值班时间: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日

值班人员:杨达仁

联系电话:13737769679

值班要求:

7、 维护学校的稳定工作,关锁好校门,保护好学校的财物,晚上到学校值班;

8、 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来访来电做好记录工作;

9、 负责处理学校的突发事件,重大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联系处理。

附:黄伟誉联系电话:159770055753611069 黄洁云联系电话:1373777796

3久隆镇新明小学

2010年4月30日

2010年春季学期

值班时间:2010年6月14日至2010年6月16日

值班人员:杨达仁

联系电话:13737769679

值班要求:

10、 维护学校的稳定工作,关锁好校门,保护好学校的财物,晚上到学校值班;

11、 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来访来电做好记录工作;

12、 负责处理学校的突发事件,重大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联系处理。

附:黄伟誉联系电话:159770055753611069 黄洁云联系电话:1373777796

3久隆镇新明小学

2010年6月11日

2010年秋季学期

值班时间:2010年9月22日至2010年9月24日

值班人员:黄伟誉

联系电话:1597700557

5值班要求:

13、 维护学校的稳定工作,关锁好校门,保护好学校的财物,晚上到学校值班;

14、 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来访来电做好记录工作;

15、 负责处理学校的突发事件,重大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联系处理。

附章成娟联系电话:1319777366

2久隆镇新明小学

2010年9月21日

2010年秋季学期

值班时间:2010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7日

值班人员:黄伟誉

联系电话:1597700557

5值班要求:

16、 维护学校的稳定工作,关锁好校门,保护好学校的财物,晚上到学校值班;

17、 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来访来电做好记录工作;

18、 负责处理学校的突发事件,重大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联系处理。

附章成娟联系电话:13197773662

久隆镇新明小学

2010年9月21日

第8篇:教师值班安排表

灌云县小学生基地教师值班安排明细一览表 星期一:

吴金亮(组长):本组成员值班的督促,突发事件的处理,下午内务的检查。三餐到位。晚

活动纪律,夜晚的值班。

潘开波:学生到基地后的排队,宿舍入住的安排,水、电、空调。晚饭前的安全及晚活动的

纪律。三餐到位。周二的晨跑及晨跑前后的纪律、安全。

陈卫平:学生的编班,餐桌的安排,就餐纪律的培训,三餐前学生的带领及安排。晚活动前

的安全、带领及放映。三餐到位。

徐红梅、封士香:负责午饭后至下午第一节课前及下午课间的学生纪律、安全等 星期二:

卞正阳(组长):本组成员值班的督促,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午内务的检查。三餐到位。晚

活动的纪律,夜晚的值班。

茆爱军:周三晨跑及其前后的纪律、安全,三餐学生的带领及安排。晚活动的放映。 马建华:水、电、空调的开和关,三餐的纪律,晚活动前及晚活动时的学生纪律、安全。 杨艳、唐春梅、丁红霞:上、下午大课间及午饭后至下午上课前的学生纪律、安全等。 星期三:

冯景波(组长):本组成员值班的督促,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午内务的检查。三餐到位。晚

活动的纪律,夜晚的值班。

杨光春:周四晨跑及其前后的纪律、安全,三餐学生的带领及安排。晚活动的放映。 刘勤:水、电、空调的开和关,三餐的纪律,晚活动前及晚活动时的学生纪律、安全。 陈姝姝、蔡月玲、惠凡:上、下午大课间及午饭后至下午上课前的学生纪律、安全等。 星期四:

刘如东(组长):本组成员值班的督促,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午内务的检查。三餐到位。晚

活动的纪律,夜晚的值班。

丁思林:周五晨跑及其前后的纪律、安全,三餐学生的带领及安排。晚活动的放映。 江舜武:水、电、空调的开和关,三餐的纪律,晚活动前及晚活动时的学生纪律、安全。 孙卫红、宋开芹、邓玉艳:上、下午大课间及午饭后至下午上课前的学生纪律、安全等。 星期五:

王守佳(组长):本组成员值班的督促,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午内务的检查。午餐的纪律。

水、电、空调的开关。

杨卫军:上午活动结束至午饭前期间学生的纪律、安全,午饭前学生的带领及安排,结营式

前的学生集合、安排和结营式时的纪律。

彭维霞、朱晓芹、孙雪茹:负责上午课间及午饭后至结营式前和结营式后至学生上车前期间

的学生纪律、安全。

第9篇:春节保安值班安排的要求

1、 员工放假时间为:2014年1月26日至2月6日,共12天。回家过年的员工,务必将贵重物品及随身物品带走,否则后果自负。门卫值班人员初

一、初

二、初三,工资按三倍计算,其他按正常工作计算。

2、 值班保安要求每两小时要进生产车间巡查一次,并且打卡记录。打卡时间按卡上登记的时间为准,不得超过规定时间前后共20分钟,否则每次扣除10元。

3、 巡查要求:

(1) 春节期间,白天、晚上保安值班都在工厂大门处,不准睡觉,否则每次罚款10元,并要求写检讨书,累计三次,则以开除处理。

(2) 巡查生产区域必须每条通道都要巡检到位。

(3) 所有门窗都贴有封条,必须保持完好无损,直到工厂开工。如果发现损坏一条封条,每人罚款10元,最多每人罚款100元。

(4) 如有异常应该及时通知相关的管理人员。

(5) 留守员工原则上是不能带外人进入公司,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得到公司领导许可,同意后还要在门卫处登记即可。

(6) 所有留守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得大声喧哗,影响他人。按时回公司,保障自己人身财产安全。

(7) 年后开工每人奖励100元。

上一篇:活动宣传单下一篇:杨善洲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