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计是通过视觉语言的方式, 使设想、计划、规划得以传达的过程, 是设计师有计划的技术性创作。由于受到来自不同环境以及其他条件的制约与限制, 设计活动的过程, 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是一个发现问题, 并从独特、合理的角度加以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思维是设计的“灵魂”所在, 只有不断地创新, 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并使其得以合理地解决, 才能创造出更为新颖的, 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产品。

一、创新的内涵与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创新的内涵

创新, 指在解决问题时, 不盲目相信权威, 不盲目从众, 不思维封闭, 能够打破思维定势, 敢于突破常规界限, 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得到一个全新的、符合使用者需要的成果。在这里, 有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 即创新就是创造前人没有的新东西, 这就把“创新”与“发明”、“创造”等同起来, 将“创新”的概念狭义化了。其实, 创新不仅仅可以是创造一个从前没有过的新东西, 同样也可以是在现有事物、理论、体制等框架下, 通过独特的观察方式发现常人所没有发现的新问题, 并将这些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得出新结果的过程[1]。

2、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在改革开放40余年的实践探索中, 我国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就意味着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灵活、复杂, 不再是单一的供给决定需求。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 市场的发展方向由过去的卖方 (供给方) 市场导向型逐渐转向买方 (需求方) 市场导向型, 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也由过去的实用经济型逐渐转向多元情感型, 因此, 现代产品的设计或服务的质量能否通过创新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需求, 成为一个国家, 企业或个人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创新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2]。

二、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类具有意识与思维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创新能力的核心关键在于培养创新思维。下文将针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与方法[3]。

1、知识的积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与基础

创新的起点就在于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 但要想练就一双“发现”问题的敏锐目光, 就需要我们平日对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积累、思考、归纳与总结, 然后形成自己特有的经验储存于我们的大脑之中, 当遇到新的问题时, 我们会及时地调用那些曾经被我们存储的记忆, 并形成自己特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以知识的积累作为前提与基础, 只有当我们对知识做好了“量”的积累, 才能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灵感的闪现从而达到“质”的飞跃。

2、发散、收敛、逆向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发散、收敛、逆向思维的学习都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但由于创新本身是一种复杂、多元思维的整合, 所以在解决某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时不能只用单一的思维过程去完成, 而应采用发散与收敛思维相结合, 正向与逆向思维相互补的多维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

1) 发散思维, 指针对一个问题而采用不同方式的维度进行思考, 不受原有的经验和传统观念的约束, 采用联想的方式形成新设想的一种探索型设计思维方式。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流畅性。观念能够自由发挥, 不受约束。二、变通性。在思维过程中能够克服传统经验的束缚, 使用新的方向思维来想问题。三, 独特性。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得出更加新颖的想法。由于发散思维可以从广泛的方面发散, 从不同的方面开拓, 因此, 在进行思维构思初始阶段, 发散思维往往能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

2) 收敛思维, 指将各种信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保持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 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 最终得出较为规范的结论。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是一种互补的思维方式, 前者在于能够想出更多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而后者在于能够将自己所整合在一起的信息朝着一个方向进行思考, 针对相关的问题, 提出最适合的解决办法。收敛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 封闭性。收敛思维能够将零散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从中选取最合适的答案。二、连续性。收敛思维的思考过程环环相接。三、求实性。收敛思维所设想的方法在决定时能够按照实用的标准来进行。

3) 逆向思维, 指对一些司空见惯的观点, 通过改变思路, 从问题的反面为切入点进行探索, 使思维能够朝原有想法的对立面的方向进行发展的思维方式。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 批判性。逆向思维是对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正向思维的一种挑战与反叛, 它不仅能够破除以往僵化的认识模式, 还可以克服传统的思维定式。二、新颖性。逆向思维往往能够从事物的对立面出发, 得到出人意料的结果,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4]。

三、扩展创新思维的方法及在设计过程中的运用

我们在追求创新和变化时, 要想打破守成的暮气, 增添新的求变活力, 需要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本能, 一种习惯。这里将介绍以下几种有助于扩展创新思维的方法[5]。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 即通过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群体决策中, 和传统的讨论会议相比, 该思维能够摆脱束缚的环境, 不会受到很多的限制。例如:传统会议中, 许多决策结果往往会因为多数人的一致意见而遭到忽略, 对于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随意的评判, 因此一些有着个人见解的人不愿意进行表态。而在头脑风暴法组织的会议中, 主张独立思考, 不允许私下交谈, 以免干扰别人思维;不强调个人的成绩, 以小组的整体利益为重;禁止批评和评论, 也不要自谦;提倡自由发言, 畅所欲言, 任意思考, 通过话题的联想产生共振和连锁反应, 从而诱发更多的创意及灵感。正如古语所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每个人在对问题思考时都有着不同的思路和角度, 在解决问题时, 要想获得良好的解决办法, 需要将每个人的观点整合起来, 互相补充, 选取最优[6]。

2、5W+1H分析法

“5W+1H”分析法通常也称“六何”分析法。该方法在进行思考时, 主要从对象、原因、地点、时间、人员、手段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具体形式见下表:

以环保水杯的设计为例。美国佛罗里达每年夏天都会接待大量的世界各国游客, 他们在这里游泳, 做日光浴, 望着蔚蓝的大海, 躺在金色的沙滩上, 尽情享受。但在这旅游业繁荣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处置饮料垃圾。因此, 一个按照“5W+1H”分析法进行创新的想法随之产生。设计师根据5W+1H的设问提示, 找出了“游客”、“高温”、“饮料包装”、“污染的沙滩”等关键词, 于是, 提出了用冰杯取代现有纸制和塑料软管包装饮料的绝妙创意, 令人头疼的环保问题迎刃而解。

3、属性列举法、缺点列举法与希望列举法

属性列举法, 指分析出某一问题的属性, 并将所得到问题的属性一一列举, 制成相关的表格。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将物品和事物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三个属性。各个属性都包含有不同的内容。例如名字属性主要包含部件的局部、名称和材料、动词属性主要包括物件的方式、动作和功能。形容词属性主要包括物品的状态、性质。要想得出新的产品, 构想的提出需要将新特征与其他特征进行组合。缺点与希望列举法也与上述方法同理。

以伞的设计为例, 首先, 按照雨伞的各属性归类。名词属性有伞把, 伞架、伞尖、伞面等;动词属性有折叠、手举、打开、闭合等;形容性属性有圆柱形的 (伞把) , 曲形的 (伞把) 、直的 (伞架) 等。其次, 对特征进行变换, 例如为了方便携带, 选取软的充气管式伞架代替以往铁的、硬的伞架;为了扩大视野, 可将伞面由不透明材质改为透明材质。此外, 还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时尚元素, 例如能够发光、能够带有香味等,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功能改良, 更具特色的伞了。

四、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时需注意的问题

1、尊重个性差异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 在面对客观事实时,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与行为选择。在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为: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 如对色彩的情感偏好、设计风格的不同见解等, 都将影响着设计师对设计语言的选用。设计贵在创新, 只有尊重个性差异, 才能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才能有勇气去打破旧规则, 重新认识和感知一个全新的世界[7]。

2、认识创新与标准化的辩证关系

创新是对规则的一种改变, 而标准化是对规则的一种保持, 虽然看似矛盾, 但其实创新与标准化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 创新在设计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是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要想扎实的开展标准化工作, 需要将创新有效的推进。另一方面, 创新的成果要想在实践获得到认可, 就需要在标准化工作中得到检验, 这样才能使创新不断地完善与严谨。因此,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正确的认识创新和标准化之间的关系, 不断促进设计领域的发展与提高。

3、把握发展方向, 树立全局观念

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改变而变化, 事物的变化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萌芽期、发展期、顶峰期、衰败期与灭亡期五个阶段。从设计领域来说, 萌芽期即为某产品的初始创新构想期, 由于处在事物新老交替的斗争过程中, 往往受到人们的质疑与批评。此时, 设计者应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虚心接纳善意的批评, 对产品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估, 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当产品的发展处于高速上升阶段时, 设计者应注意到顶峰期所伴随的衰败期, 并发挥全局观、大局观意识, 通过及时地改革与调整, 不断的完善与创新, 只有这样, 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创新思维在设计过程中发挥着绝无仅有的重要的作用, 而设计师是创新思维的直接实施者, 每一件创新产品的开发构想都是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 现代设计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长久不衰, 就必须使设计者培养创新思维, 树立全局观念, 在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知识与文化素养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设计出既美观实用, 又环保舒适的设计产品, 在设计领域的不断创新中造福人类。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对于各种设计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如何设计出更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为每个设计公司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之下, 设计师应认清社会发展形式, 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通过转变设计观念与思维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设计出更加合理、经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设计产品。基于此, 本文将以创新思维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为切入点, 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设计,消费者,市场经济,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于浩.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6 (4) :157-160.

[2] 李春昌.有关思维的基本知识和概念[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27 (30) :17.

[3] 聂莉娜.思政教育话语的思维模式[J].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7 (02) :62-65.

[4] 马莉.创新思维模式及学术论文规范化[J].兰州学刊, 2011, (10) :214-216.

[5] 3COME.让头脑卷起风暴[DB/OL].http://reader8.cn/qushi/20091102/2268.html, 2009-11-02.

[6] x171401343.创新的方法[DB/OL].https://wenku.baidu.com/7534dd89848.html, 2011-03-06.

[7] 张家龙.论述创新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7) :402.

上一篇:高位结扎+分段剥离结合间断缝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体会下一篇:探究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