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素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所制作的瓷器在世界都享有盛名, 它生产瓷器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五代时期, 由此可见, 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历史已经超过千年了。景德镇瓷器不仅品种多样, 造型独特, 而且装饰性非常强, 人们用“白如玉, 明如镜, 薄如纸, 声如罄”十二个字来概括它的优点。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点, 景德镇瓷器才能在世界占据最高地位。景德镇最为著名的种类是青花瓷、玲珑瓷, 以及粉彩瓷和颜色釉, 这也是历经千年, 一直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四大传统名瓷。

在笔者看来, 当前陶瓷艺术进入到一个争芳斗艳的新时期, 中国的陶瓷艺术也应该突破创新, 不但要继承传统的东西, 还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即我国的陶瓷艺术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这是中国陶瓷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关键因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 历史发展中的联系不能被分割, 传统是现在的基础和根源, 所以只有充分认识传统才能对现在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没有对传统陶瓷艺术的继承就无法创作出赋予时代气息的陶瓷作品。因此, 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传统与现在的关系[1]。

一、陶瓷文化中的艺术表现极其文化内涵

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独特之处, 陶瓷捏塑艺术也符合这一点。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是陶瓷捏塑艺术的根源, 它需要借助于泥土这一基本语言来反映深刻的思想内涵。它的朴素与纯真, 无不体现出东方艺术中独特的美学追求。陶瓷捏塑艺术属于文化形态的一种, 它的产生于发展都清晰地反映出它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差异。

1、形态造设的可塑性, 妙不可言

首先, 针对陶瓷捏塑艺术的造型和功能来说, 它的最独特表现是能够完美展现对物质材料的充分利用和对自然美的不懈追求, 在创作陶瓷捏塑作品过程中, 每一道工序和环节都体现出对材料纹饰、光泽以及硬度的最大开发和利用。陶瓷捏塑艺术的表现手法大胆夸张, 充分显示出自己的特点。陶泥是陶瓷泥塑中最主要制作材料, 质地柔软, 既不像金属材料那样坚硬, 不像木质材料体现于边角处的锋利, 更不像石质材料那样有很强的重量感, 它的可塑性和稳定性都非常强。制作陶瓷作品时, 无论哪一种创作手段, 都鲜明地反映出创作者的意志与关注的情趣, 同时, 泥土的品质也得到了很好地展现。除此之外, 陶瓷捏塑艺术带有很重的“泥巴味”, 也就是说在作品的表面很难发现被雕琢、加工的痕迹, 使人感到自然、活泼, 这些都是其他制作材料多不具备的特性[2]。

2、设计技法的艺术性, 惟妙惟肖

中国传统美学讲求“致虚守静”, 气质、意念为虚, 实在的形体为实, 虚实相结合, 形象地显示传统的含蓄美和独特的中国文化特征。陶瓷泥塑作品体积一般不大, 造型简洁, 有整体感, 讲求小中见大, 因此观赏者能从中感受到庞大的气势。由于作品大小的限制, 艺术家的往往采用浪漫、夸张的表现手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塑造对象的特征。举例来说, 晋代的对坐书吏俑就是陶瓷捏塑作品中的代表作。这幅作品塑造了两个书吏形象, 一个手握毛笔, 正在书写, 另一个双手捧书, 似在高声吟诵。这两个人物形象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 下半身均被简化处理, 同时格外突出服饰和上身。这样, 上身与服饰就会抓住欣赏者的眼光, 而人物头饰更是经典耐看, 整体造型简洁自然, 使人不觉称奇[3]。

3、视觉表现的生活性, 耐人寻味

传统的陶瓷捏塑艺术无论是在造型方面, 还是装饰方面, 都更多地体现了创作者的想象力, 而塑造对象的自然属性是否符合科学性却被放到了次重要的位置, 作品主要依靠“心”的想象来代替“视觉”上的不足, 所以作品形象全部被概念化处理, 有的大胆夸张, 有的高度概括, 还有的独辟蹊径。凡是合情合理的东西, 都是富于美感的东西, 这种主题意识非常可贵。从捏塑艺术的存在角度来分析, 它表现出与现实相符合的特征, 这叫做“原发性”, 具体来讲, 艺术作品的造型与内容没有过多的修饰, 也很少采用精雕细琢的手段, 而是从内之外散发出质朴而清新的特征,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与内涵[4]。

二、我国陶瓷艺术文化魅力留给我们的思考

陶瓷艺术不应该墨守成规, 而是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适当创新。关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 有很多实现途径, 在笔者看来, 最好的途径是把符合当前时代特色的装饰风格和造型与传统的创作手段、艺术处理方式以及手工技艺有效结合起来, 进而将时代精神与传统的审美观念结合起来。谈到民族风格问题, 就不得不说林风眠, 因为他对陶瓷艺术进行了关键性的革新。林风眠之所以对艺术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主要原因是他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艺术创作的特征以及精髓, 而是将其优秀的成分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5]。

当前很多艺术家, 由于过于追求艺术语言, 而使自己在表达上陷入了一定的危机, 出现了精神的欠缺。可喜的是, 很多艺术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灵魂, 并希望回归到先前的状态, 于是他们不断地思考、尝试, 不断地摸索、碰撞, 在实践中克服固定思维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我国的当代艺术也需要站在理性的角度思索新时期的文化形态问题, 这一理性属于人文性的关照, 它也将会帮助我们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用我们有限的力量来塑造无限的精神文明。这一理性将会改变我们思维的方式和实践中的行为, 使我们不断努力, 对文化进行不懈的追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交叉存在、互相影响, 互相依存的文化审美格局, 中国陶瓷艺术发展需要立足于当前的审美格局, 不断吸收和利用古今中外多种艺术形式, 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陶瓷文化精神。另外, 为了使陶瓷艺术的民族精神以及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出来, 陶瓷艺术创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从当前来看, 我国的陶瓷艺术只有扎根于能够提供丰厚营养的传统文化之中, 才能够不断提高陶瓷艺术创作者的创新能力, 使陶瓷艺术富于创造力。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 吸收其中先进的成分, 使我国的陶瓷艺术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陶瓷艺术是美术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在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大量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 成为艺术领域中的佼佼者。对此, 本文从我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的体现为论述的主线, 通过对我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展现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旨在为鉴赏我国陶瓷艺术的艺术文化价值内涵做些有益的研究尝试。

关键词:陶瓷文化,艺术魅力,表现形式,景德镇

参考文献

[1] 陈雨前等.陶瓷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的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 , 2010年04期.

[2] 戴勇红等.现代陶艺有理由走进公共环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02期.

[3] 冯绍华.陶瓷造型设计中的线[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年03期.

[4] 李雨晨.浅谈陶瓷文化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J].沧桑, 2011年02期.

[5] 傅建文.浅谈陶瓷文化中的中国民俗[J].陶瓷研究, 2011年02期.

上一篇:DNA条形码技术的概况及其在大型海藻中的应用下一篇:人事代理制度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