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填充墙施工方案

2022-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秀的方案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安排,包括实施细节、步骤等,也许你已经写过不少方案,但你真的懂得方案撰写的精髓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砌体填充墙施工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砌体填充墙施工方案

框架填充墙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施工技术探讨

[摘 要] 现代房屋建筑以框架结构类建筑居多,除钢筋混凝土柱梁板外,即是起间隔作用的填充墙砌体,砼小型空心砌块的应用满足了当今倡导的节约社会资源,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本文从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做法入手,详细介绍了该类型砌体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以供同类型工程施工参考。

[关键词] 填充墙;砌块砌体;控制措施

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带动了建筑业等基础行业的蓬勃发展,各地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出现。作为框架结构类建筑必需的填充墙砌块也逐渐取代原有的实心粘土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砼小型空心砌块(以下简称砌块)作为一种新型墙体材料,自身强度高,重量轻,且节能、节土、利废,能满足建筑构造需要,适用于多层及高层住宅中的填充围护结构墙体,已成为多层建筑体系中优质低廉的主导墙体材料。该材料配套施工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工效,降低了工程成本,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建筑业在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上一个典型体现。

2 施工技术特点

2.1 与传统的粘土砖相比,砌块具有型号多,组砌方法灵活的性能,能降低块材损耗及工程成本,同时也增强了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及其结构刚度。

2.2 施工速度快,较一般砌体施工提高工效20%,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流水作业能有效地缩短施工工期。

2.3 砌体平整度较高,有效减少抹灰面裂缝,能够确保砌体的施工质量;减轻了结构自重,有着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框架结构类型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外填充墙体砌筑工程。

4 工艺原理

框架填充墙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是由砼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芯柱等组成的。砼小型空心砌块原材料取材广泛(水泥,砂石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节约能源。其砌块块型可随意变化,可单独或组合搭配使用,并且利用砌块本身热阻较小的特点,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根据结构构造要求在墙段适当位置留设芯柱,芯柱能显著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及其延性。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施工工艺流程

检验轴线及标高→立皮数杆→选砌块、摆砌块→盘角砌外墙→砌内墙→砌二步架外墙→砌内墙(砌筑过程中留槎、下拉结网片、安装砼过梁)→检查验收。

5.2 操作要点

5.2.1 砌体施工前,应将基础面或楼层结构面按标高找平,依据建筑平面墙体施工图放出第一皮砌块的轴线,砌体边线和洞口线。

5.2.2 应在楼梯四角或楼梯间转角处设立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宜超过15m。

5.2.3 根据砌块排列图及弹线位置进行试摆,不得错摆,注意内外墙交接处的搭接及其处理方法。

5.2.4 上下皮砌块应对孔、错缝搭接,个别情况当无法对孔砌筑时可错孔砌筑,普通砼小型砌块的搭接按长度不应小于120m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此灰缝中设置点焊网片(Ф4)或拉接筋,网片必须放置在砌块的小肋上,两端距该垂直灰缝不得小于300mm。但竖向通缝仍不得超过两皮砼小型砌块。

5.2.5 填充墙和柱、钢筋砼墙连接处200mm宽的范围内,应采用实心砼砌块砌筑,并与封底多排孔砌块咬合。

5.2.6 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砌筑砂浆必须搅拌均匀,随拌随用,并应在其技术性能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不大于2.5h),使用完毕,也可采用掺外加剂等措施延长使用时间,其掺量应经试验确定。砂浆稠度宜为80-90mm,分层度不大于10mm,砂浆拌合物的容量不应小于1900kg/m?。

5.2.7 在楼(地)面砌筑第一皮小砌块时,在芯柱部位应用开口砌块(或U型砌块)砌出操作孔,必须清除芯柱孔洞内的杂物及削掉孔内凸出的砂浆,用水冲洗干净,校正钢筋位置并绑扎或焊接固定后方可灌注砼。

5.2.8 砌完一个楼层高度后,应连续浇灌芯柱砼。浇灌时应分层振捣且捣固密实。浇灌砼前,先注入适量的水泥浆;严禁浇灌满一个楼层后再捣实。其砼为普通砼,其坍落度宜为200mm,砼的容量不应小于2400kg/m?。

6 质量控制措施

6.1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品种、等级、规格、标号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出厂后有具时效的质量证明书,并且经过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6.2 对砌筑砂浆的品种、强度及构造柱(芯柱)、过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与施工的要求,其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6.3 砌筑时,要提前将砌块喷水湿润,砌筑时还应适当湿水,严禁干砌块上墙,避免砂浆水分被砌块过快吸干,降低砂浆的强度。

6.4 砌筑时一边砌筑一边勾缝补缝,使灰浆饱满,重点做好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墙之间的接缝处理,砌块砌完后应静置一段时间(15d左右),待结构变形稳定后再将框架梁底与砌块之间的缝隙填实,再对所有的灰缝进行二次勾缝。

6.5 墙内设有暗线,暗管,砌墙时确保预留线槽位置的正确,严禁在已砌好的墙体上乱凿槽凿孔,在构造柱与墙体相连部位,在构造柱支模板过程中,不准在砖墙上开孔下设加固管,用套管、对拉螺栓及垫板进行模板的固定施工,以保证墙体无洞眼保证整体性良好。

6.6 芯柱钢筋应与基础梁中预埋钢筋连接,上下楼层的钢筋在楼面上应有不小于40d长度的搭接。模板应支设牢固,砼浇筑密实。

6.7 在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认真做好自检,发现超偏差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随砌随将舌头灰刮掉,最后砌完一步架的时候,用扫帚将墙面清扫,做到“三清六好一保证”。

7 安全环保措施

7.1 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接受安全与技术交底,掌握工艺标准及操作知识。

7.2 砌块砌筑时,应注意脚手架的搭设及其临边防护的设置,必须设置脚手眼时应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要求。砌筑墙体时应搭设脚手架,不能用砖垛代替脚手架。

7.3 搅拌机处应设置污水沉淀池,搅拌产生的污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污管网。

7.4 砌筑完成要将落地灰,剩余碎砖头及时清理干净,运至垃圾堆场,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8 结语

砌块砌体施工是一项施工技术并不复杂但又十分注重细节的建筑施工过程,砌体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后道工序墙面粉刷的施工,更关系到主体结构验收和工程评优创杯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当今全社会普遍关注建筑工程质量的今天,只有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配备良好素质的熟练工人和现代化设备,才能将包括砌体工程的建筑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3-2002.

[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建筑技术规程. JGJ/T14-2004.

[4] 于振东.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质量控制 [J]山西建筑.2008.(13).

作者:王叶峰

第2篇:不同连接方式下新型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摘要:试验设计了4榀足尺框架结构,其中1榀为空框架,3榀为带新型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填充墙,带填充墙框架试件分为刚性连接试件和柔性连接试件2种。对各试件在恒定竖向力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了框架在不同连接形式下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强度退化、耗能能力。结果表明:柔性连接试件抗震性能介于空框架和刚性连接试件之间,框架梁和填充墙采用拉结筋连接试件的抗震性能相对于未设置拉结筋试件有所改善,但提高幅度有限。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拟静力试验;柔性连接;刚性连接;抗震性能

0 引 言

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在中国建筑结构中应用广泛。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过去大量应用的粘土实心砖已逐渐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墙体材料[1],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等。世界上几次大地震调查数据表明,填充墙与框架之间相互作用复杂。在中国以往对框架填充墙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中,墙体大都采用传统粘土砖墙或混凝土墙[26],本文中的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相较于其他砌块具有施工方便以及保温、隔热、防火、防渗性能好等优点,但其与框架结构不同连接方式下的抗震性能一直鲜有研究。

填充墙通常被当作非结构构件来设计,不考虑其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7]。为了减小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不利影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均建议填充墙与框架应脱开或采用柔性连接。为此,本文对新型横孔空心砌块填充墙与框架结构采用不同连接形式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针对此种横孔连锁砌体提出填充墙与框架柱、梁采用拉结筋连接,其中框架梁的拉结筋锚固在顶皮砌块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带中,增强框架与填充墙的协同工作,减小填充墙对框架的不利影响,改善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1 试验概况

1.1 试件设计与制作

为了研究新型砌体填充墙与框架不同连接形式下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2种不同连接方式。试验设计试件采用足尺模型以剔除尺寸效应,制作了1榀空框架和3榀带填充墙框架,其中1榀为刚性连接,2榀为柔性连接。试件设计情况如表1所示。填充墙墙体材料采用新型横孔空心砌块,主砌块尺寸为290 mm×190 mm×200 mm,辅砌块尺寸为145 mm×190 mm×200 mm,砌块块型如图1所示。框架柱设计轴压比为0.23,实际施加的轴压力为300 kN。试件KK尺寸及配筋情况如图2所示,各试件示意如图3所示。柔性连接构造方式如图4所示。

1.2 材料力学性能

框架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水泥、砂、石子、水的配合比为1∶1.56∶3.16∶0.52,采用425号水泥;填充墙中设置水平钢筋混凝土带,采用C20细石混凝土现浇,水泥、砂、石子、水的配合比为1∶2.01∶3.27∶0.54,采用425号水泥,并配置26通长拉结筋;砌块强度等级为MU3.5,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5。梁、柱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纵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按有关试验标准在浇筑试件的同时制作试块,养护条件同墙体试件,并对试件所用材料进行材性试验,实测结果见表2。

1.3 试验加载与量测方案

1.3.1 加载装置

试验采用MTS加载系统,通过推拉力为1 000 kN的电液伺服作动器端部钢板与4根钢杆对框架施加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动器荷载的作用线通过框架梁的形心,其中水平作动器一端固定于反力墙,另一端通过钢杆、螺栓及钢板与框架梁连接。2台液压千斤顶通过反力梁对框架柱施加竖向荷载至预定轴力,并在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反力梁固定于可允许千斤顶和框架共同沿水平方向作微小移动的柔性钢拉杆上。试验加载装置如图5所示。

1.3.2 加载制度

按照《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 101—96)有关规定设计加载方案,采用力位移混合加载,试验加载制度如图6所示。加载方案具体程序为:

(1)试验进行前,在2个框架柱上施加竖向荷载300 kN(图5),然后施以1/4预估开裂位移进行预加载,反复2次,检查试件安装是否精准,竖向荷载加载装置是否可靠,应变和位移测量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固定仪器装置是否稳固等。

(2)试件屈服前,采用力控制并分级加载,每级荷载循环1次直至试件屈服,随后改用位移控制,以试件屈服位移的倍数为级差进行加载,每级位移加载循环3次。随着变形的增加,试件的水平荷载下

降至极限荷载的85%,加载停止。

1.3.3 量测方案

位移计1#,2#,3#分别对框架梁中心轴高度、框架柱一半高度处及柱根部的水平位移进行测量(图7),为观测地梁可能发生的水平位移,在地梁水平方向安装4#位移计。应变片布置在梁、柱端部关键受力区域的纵筋和箍筋上。通过控制器和数据采集仪自动收集试验过程中所有的荷载、位移和应变信号。在试件开裂后,每加载或卸载1次,都采用裂缝放大镜仔细观察墙体的裂缝发展情况,并记录下来,以了解试件的损伤情况。

2 试验现象及分析

2.1 试件主要破坏过程

2.1.1 试件KK

当水平荷载为20 kN时,在柱根部出现第1条弯曲裂缝,梁端部也相继出现弯曲裂缝。梁、柱端部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不断产生新的裂缝,且逐渐向梁、柱中部过渡。旧裂缝随着荷载增大不断发展,在梁、柱端部侧面逐渐形成贯通。当水平荷载为80 kN时,梁端纵筋和柱根部纵筋相继进入屈服状态。此后进入位移加载,每级位移加载循环3次。在位移幅值为60 mm时,柱根部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纵筋外露,混凝土压碎,形成塑性铰。在位移幅值为90 mm时,梁、柱端部混凝土压碎剥落严重,纵筋裸露,此时试件的水平承载力小于极限荷载的85%,加载停止。试件最终破坏情况如图8(a)所示。

2.1.2 试件GQK

当水平荷载为30 kN时,填充墙灰缝处出现裂缝,柱根部出现1条弯曲裂缝,随后在梁端部出现弯曲裂缝。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填充墙裂缝不断发展,梁、柱端出现多条新裂缝。当水平荷载为70 kN时,墙体形成阶梯形裂缝,填充墙顶部出现水平荷载,梁、柱不断产生新的裂缝。当水平荷载为80 kN时,填充墙裂缝不断发展、变宽,顶部砌块发生脱落,梁、柱端部裂缝逐渐在侧面形成贯通裂缝,梁端纵筋和柱根部纵筋相继进入屈服状态。此后进入位移加载,每级位移加载循环3次。在位移幅值为40 mm时,填充墙破坏严重,柱根部混凝土压碎,保护层剥落,形成塑性铰,填充墙顶端一皮砌块剥落严重。在位移幅值为60 mm时,梁、柱端部混凝土压碎剥落严重,纵筋裸露,此时试件的水平承载力小于极限荷载的85%,加载停止。试件最终破坏情况如图8(b)所示。

2.1.3 试件RQK1

当水平荷载为20 kN时,填充墙出现裂缝,柱根部出现弯曲裂缝。当水平荷载为40 kN时,填充墙出现阶梯形裂缝。填充墙裂缝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而不断发展,同时在柱端侧面出现裂缝。当水平荷载为80 kN时,柱纵筋进入屈服状态。此后进入位移加载,每级位移加载循环3次。在位移幅值为60 mm时,填充墙局部发生破碎。在位移幅值为80 mm时,梁、柱端部混凝土剥落,此时试件的水平承载力小于极限荷载的85%,加载停止。试件最终破坏情况如图8(c)所示。

2.1.4 试件RQK2

当水平荷载为20 kN时,填充墙出现裂缝,柱根部出现弯曲裂缝。当水平荷载为40 kN时,填充墙出现阶梯形裂缝。填充墙裂缝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而不断发展,同时在柱端侧面也出现裂缝。当水平荷载为100 kN时,柱纵筋进入屈服状态。此后进入位移加载,每级位移加载循环3次。在位移幅值为60 mm时,填充墙局部发生破碎。在位移幅值为90 mm时,梁、柱端部混凝土剥落,填充墙下部砌块出现梯形破坏,此时试件的水平承载力小于极限荷载的85%,加载停止。试件最终破坏情况如图8(d)所示。

2.2 滞回曲线

各试件的荷载位移(Pδ)滞回曲线如图9所示。由各试件的滞回曲线可以得出:

2.2.1 试件KK

试件KK开裂前滞回环面积极小,卸载后变形可恢复,试件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试件开裂后滞回环呈梭形,耗能能力增大;试件屈服后曲线呈现弓形,耗能能力增大,滞回环表现出少许的“捏缩”现象,试件处于弹塑性工作阶段;达到峰值荷载前滞回环出现明显的“捏缩”现象,曲线呈现梭形,耗能能力进一步增大;达到峰值荷载后滞回环呈现倒S形,卸载的残余变形较大,耗能能力降低,峰值荷载后承载力下降较为平缓。

2.2.2 试件GQK

试件GQK开裂前的现象同试件KK,位移较小,试件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试件开裂后滞回环呈梭形,耗能能力增大;随着荷载的增大,填充墙开裂严重,位移快速增大,滞回环出现明显的“捏缩”现象,曲线呈现倒S形,卸载的残余变形很大,耗能能力下降较快,峰值荷载后承载力下降较为迅速。

2.2.3 试件RQK1和试件RQK2

试件RQK1和试件RQK2屈服之前滞回曲线与耗能能力类似于试件KK;试件屈服后,进行位移循环加载,此时的滞回环出现少许的“捏缩”现象,曲线呈现倒S形,试件耗能能力变大,试件处于弹塑性阶段;试件的承载力逐渐增至极限荷载,滞回环出现明显的“捏缩”现象,卸载的残余变形较大,耗能能力降低,曲线呈现倒S形,峰值荷载下降较试件GQK平缓。

2.3 骨架曲线

根据《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中的规定,试件的骨架曲线取各加载级第1循环的峰点所连成的包络线,如图10所示。试件GQK在位移幅值为60 mm的第3次循环时,荷载下降到极限荷载的85%

以下,加载停止。骨架曲线上各主要加载阶段的特征荷载和特征位移如表3所示。

由图10和表3得出以下结论:

别为试件极限荷载和极限位移,极限荷载定义为峰值荷载的85%;μ为位移延性系数。 (1)相对于空框架KK,刚性连接试件的开裂荷载有了提高,开裂位移较小,在填充墙开裂后,位移迅速增大,柔性连接试件的开裂荷载提高幅度较小。

(2)相对于空框架KK,填充墙的存在提高了结构的峰值荷载,其中刚性连接试件GQK提高幅度最大,是试件KK的1.40倍,柔性连接试件RQK1和试件RQK2次之,均是试件KK的1.24倍。

(3)相对于空框架KK,刚性连接试件GQK破坏时的位移明显减小,柔性连接试件RQK1破坏时的位移较刚性连接大,是因为框架与填充墙预留缝减小了相互之间的顶推作用,试件RQK2破坏时的位移与空框架KK接近,但由于框架梁和填充墙之间有拉结筋的作用,极限荷载有所提高,极限位移相对于试件RQK1增大,接近于试件KK。

2.4 位移延性

位移延性系数μ为试件的极限位移δu与屈服位移δy之比。实际位移延性系数考虑试件的滞回曲线并非完全对称后按式(1)计算,即

μ=|+δu|+|-δu||+δy|+|-δy|

(1)

根据表3可知:

(1)试件KK的位移延性系数μ为3.81,刚性连接试件GQK的位移延性系数为3.25,刚性连接整体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较空框架有所降低,但幅度较小,因为填充墙严重开裂后,位移迅速增大,变形趋于空框架。

(2)柔性连接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在3.76~3.99之间,其中试件RQK1由于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设置预留缝,延性有所改善,而试件RQK2在框架梁和填充墙之间设置拉结筋,延性较空框架略低。柔性连接试件延性均高于刚性连接试件。

2.5 刚度退化

试件刚度采用滞回环峰值点的割线刚度K来表示,并取正反向平均值。各试件的割线刚度随位移的退化曲线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知:

(1)随着位移的增加,刚性连接试件GQK刚度在经历加载初期的波动后退化速率较柔性连接快,空框架KK刚度退化速率最慢,且各试件刚度退化速率逐渐减小。各试件之间的刚度差异随着位移的增大逐渐减小,最终趋于接近,表明此时主要由框架对刚度做出贡献,填充墙基本退出工作。

(2)带填充墙试件较空框架试件刚度有明显改善,刚性连接试件GQK的初始刚度是空框架KK的2.82倍,柔性连接试件RQK1和试件RQK2的初始刚度较试件GQK有所减弱,是空框架KK初始刚度的2.62倍~2.74倍,其中由于试件RQK2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采用拉结筋连接,初始刚度较试件RQK1略高。

2.6 强度退化

在反复加载过程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填充墙框架在某一级位移幅值下峰值荷载出现降低的现象称为强度退化[3]。根据《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试件强度退化系数λn应按式(2)计算,即

λn=PnPn-1

(2)

式中:Pn为某一级位移幅值下第n次循环的峰值荷载;Pn-1为某一级位移幅值下第n-1次循环的峰值荷载。

各试件在某一级位移幅值下的强度退化系数如图12所示。在位移幅值为90 mm的第1次循环中,承载力下降至极限荷载的85%以下,加载停止。由图12可知:刚性连接试件GQK在一定的位移幅值下第2,3次循环衰减幅度大于其他试件,空框架试件KK的衰减幅度最小,其次是柔性连接试件,试件RQK1和试件RQK2第3次循环衰减幅度远小于第2次循环衰减幅度。这表明填充墙逐渐退出工作后,由于柔性连接框架与填充墙之间设置了预留缝并采用拉结筋进行有效拉结,减小了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不利影响。

2.7 耗能能力

各试件累积耗能曲线如图13所示,累积耗能E为试件在不同位移幅值时3次循环的耗能之和,其中柔性连接试件RQK2在位移幅值为90 mm时第1次循环承载力下降至极限荷载的85%以下,加载停止,因此这里未计入。由图13可知:

(1)随着位移的增加,试件的累积耗能不断增大,且增速加快。带填充墙的试件耗能大于空框架,在位移幅值60 mm时,刚性连接试件GQK的累积耗能是空框架KK的1.73倍,柔性连接试件是空框架KK的1.31倍~1.57倍。

(2)在不同的受力阶段,各试件耗能能力不同。在位移幅值60 mm的循环后,试件GQK耗能能力较差,达到试验终止条件,而试件RQK1和试件RQK2仍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此时填充墙退出工作,框架成为耗能主体。这说明柔性连接耗能能力要优于刚性连接。

3 结 语

(1)填充墙的存在提高了框架的承载能力,刚性连接提高幅度最大,柔性连接次之。

(2)填充墙框架结构采用柔性连接相对于刚性连接具有良好的延性,对于柔性连接,框架梁与填充墙采用拉结筋连接试件RQK2延性较未采用连接试件RQK1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

(3)填充墙对框架刚度有明显的贡献,试件RQK2初始刚度较试件RQK1略高。随着荷载增大,柔性连接试件刚度退化较刚性连接试件慢。

(4)柔性连接试件在一定的位移幅值循环加载下衰减幅度介于刚性连接试件和空框架之间,其中试件RQK2在多次循环后衰减幅度逐渐减小,相对于试件RQK1有所改善。

(5)柔性连接试件的耗能能力要优于刚性连接试件。

(6)柔性连接试件抗震性能介于空框架和刚性连接试件之间,其中框架梁和填充墙采用拉结筋连接试件抗震性能相对于未设置拉结筋试件有所改善,但提高幅度有限。对于柔性连接的构造措施需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郭阳照,周 云,朱 勇,等.框架填充墙抗震性能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36(6):113.

GUO Yangzhao,ZHOU Yun,ZHU Yong,et al.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the Studies Concern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Infill Frame Structures[J].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2012,36(6):113.

[2]童岳生,钱国芳.砖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能的试验研究[J].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1982,14(2):113.

TONG Yuesheng,QIAN Guofang.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Infilled Wall RC Frame Under Horizontal Loads[J].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1982,14(2):113.

[3]黄群贤,郭子雄,朱雁茹,等.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RC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33(2):110118.

HUANG Qunxian,GUO Zixiong,ZHU Yanru,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RC Frames Infilled with Concrete Hollow Blocks[J].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2012,33(2):110118.

[4]黄 靓,易宏伟,王 辉,等.带节能砌体填充墙的RC框架抗震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1):1520.

HUANG Liang,YI Hongwei,WANG Hui,et al.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eismic of RC Frames with Energy Conservation Masonry Infill Walls[J].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14,41(1):1520.

[5]孙跃东,肖建庄,周德源,等.再生轻质砌块填充墙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5):124131.

SUN Yuedong,XIAO Jianzhuang,ZHOU Deyuan,et al.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eismic Behavior of Recycled Concrete Frame Filled with Recycled Light Weight Masonry Block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5,25(5):124131.

[6]唐兴荣,杨 亮,刘利花,等.不同构造措施的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33(10):7583.

TANG Xingrong,YANG Liang,LIU Lihua,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Masonry Infilled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 Constructional Measures[J].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2012,33(10):7583.

[7]KAUSHIK H B,RAI D C,JAIN S K.Code Approaches to Seismic Design of Masonryinfilled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A Stateoftheart Review[J].Earthquake Spectra,2006,22(4):961983.

作者:吴方伯 李大禹 欧阳靖 蒋文 周绪红

第3篇:填充墙砌体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明日星城 C 区一期工程 C-1~4# 楼建筑结构施工图纸; 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3、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JGJ137-2001; 4﹑PK1 型承重多孔砖及 KM1 型非承重空心砖砌体,苏 J9201;

5、 《建筑物抗震构造柱详图》苏 G9202;

6、 《建筑结构常用节点图集》苏 G01-2003。

二﹑工程概况

明日星城 C 区一期工程 C-1~4#楼由苏州润禾房地产有限公司投 资兴建,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图纸设计,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承建。该工程建筑面积为 22033.66m²。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 为六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建筑结构等级为二级,结构 使用年限为 50 年。 本工程为异型柱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本工程± 0.000 米相当于黄海高程 3.000 米;本工程车库层结构地面标高为 -0.35M,层高为 2.5M,标准层层高为 2.9M,建筑总高度为 25.400M。 本工程填充墙砌体正负零以下部分采用 MU10 标准砖,M5 水泥砂 浆进行砌筑;主体东西山墙采用 MU10 多孔砖,M5 混合砂浆砌筑;其 余部分采用 MU5 空心砖,M5 混合砂浆进行砌筑。

三、施工准备

第4篇:填充墙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推荐)

砌体结构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本工程的建筑物层数为九层,总高度为36.1m,最大跨度7.1m;框架结构,本工程砌体结构工程块料按图纸设计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二、编制依据

1、东莞市大岭山供销社中兴综合楼设计图纸;

2、《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统一标准》;GB 50300-200

1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

2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L06J125;

5、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图集、施工验收规范,工程检验及评定标准。

三、施工准备

物料提升机、砂浆搅拌机、切割机、小车、马凳、灰斗、架板、靠尺、线坠、锤子、大铲、瓦刀、水壶、抹子、笤帚、工程线、水平尺;

四、砌体工程施工要求

本工程每层砌体工程量较多,且部分单面墙体较长层高较高,因此圈梁、构造柱很多,墙边混凝土门垛较多。针对甲方对工程质量要求高的实际情况,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1、砌筑材料进场后,必须经复试合格,进场时要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产品龄期应超过28天,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为A5.0。

2、堆放场地应平坦,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

3、砌筑前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砂浆配合比,施工中严格按照配合比集中拌制砂浆,并做砂浆试块强度试验。

4、砌筑前,先画好排砖图,必须根据砌块尺寸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和水平灰缝的

1

厚度计算砌块砌筑皮数和排数,以保证砌体的尺寸;砌块排列应按设计要求,从各结构层面开始排列。洞口部位尽量用整砖。

5、砌筑前必须先放出轴线和边线,对基层清理干净,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拉结筋安装完毕。甲方,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砌筑。

6、依据施工图纸放出墙体的轴线、控制线、500标高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砌筑皮数线、拉接筋位置、长度,并经验收合格。

五、质量要求

(一)保证项目

1、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砂浆品种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小于fm,k(fm,k试块标准养护抗压强度,下同);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不小于0.75fm,ko。

3、砌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加气混凝土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不小于80%。

4、垂直度≤3mm,平整度≤5mm,灰缝平直度≤8mm;

5、轴线偏移≤5mm,外墙窗洞口偏差≤10mm,砌体标高≤+20 mm

6、外墙灰缝饱满度≥95%,内墙90%;

7、砌块砖运输过程中,严禁乱堆乱倒,落地灰及砖头及时处理利用,确保工完场地清;

8、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其他临时间断处留槎做法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二)基本项目

1、 砌体上下错缝;窗间墙及墙面无通缝。

2、预埋拉结筋的数量、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

3、构造柱留置位置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应清理干净。

4、墙组砌正确,竖缝通顺,刮缝深度适宜、一致,楞角整齐,墙面清洁美观。

2

六、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砌体基础处理→砌筑导墙壁→第一步砌体及勾缝→第二步砌体及勾缝→斜砌及勾缝→现场清扫

七、施工操作工艺

1、砌块排列时,必须根据砌块尺寸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和水平缝的厚度计算砌块砌筑皮数和排数,以保证砌体的尺寸;砌块排列应按实际要求,从各结构层面开始排列。

2、必须做好砌筑前的湿水工作。砌块应提前一天浇水,直到砌块表面充分湿润,呈现水影为止,以避免砂浆中水分在砂浆硬化前被砌体吸收,砂浆缺水将影响强度和粘度。雨季则应适当控制浇水量,必要时采取防雨,排水措施,以免砌体吸水饱和过湿,砌筑后砂浆中的水分增加,降低砂浆强度。

3、砌体要防止通缝现象,上下皮砌体要错缝砌筑,搭接长度按规范执行;砂浆饱和度要达到规范要求。水平灰缝不大于15㎜垂直缝不大于20㎜。

4、砌块所采用的砂浆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

5、砌筑一定面积的砌体后,应随时进行砌体勾缝工作。

6、严格控制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7、对设计规定或施工所需要的孔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留孔洞和穿墙等均应按设计要求砌筑,不得事后凿墙。墙体抗震拉结筋的位置,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8、分别在建筑物室外大角矩形柱上弹出固定轴线,用红油漆作好标准,用经纬仪逐层上引,每层放完线后,必须检查轴线是否闭合,闭合后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9、每层墙高均以±0.000为固定标准点,用钢尺上引,在每层混凝土柱上测出地面以上+0.5标高,并弹出墨线作为门窗安装、地面和室内装饰的依据。

10、砌筑门窗口时,若先立门窗框,则砌砖应离开门窗框边3mm左右。若后塞门窗框,则应按弹好的位置砌筑(一般线宽比门窗实际尺寸大10-20mm)。

11、在砖墙中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在砌筑前应先将构造柱的位置弹出,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联结处,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

3

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cm,砖墙与构造柱之间应沿墙高每50cm设置2Ф6mm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0m。

12、预留施工洞口两侧砌成马牙槎并安放水平拉结筋,上口设置过粱,高度不大于1.4M。

八、施工注意事项

1、在砌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校核墙体的轴线和边线,当挂线过长,应检查是否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以防轴线产生位移。

2、砌筑排砖时,必须将立缝排匀,砌完一步高架子,每隔2m间距,应在墙棱角处用托线板吊直划线,二步架往上继续吊直弹粉线,由底线往上所有2/3砖的长度应使一致;上层分窗口位置时必须同下层窗口保持垂直,以免墙面出现游丁走缝。

3、立皮数杆要保持标高一致,盘角时要均匀掌握灰缝,砌筑时小线要拉紧,不得一层线松,一层线紧,以防水平灰缝出现大小不匀。

4、构造柱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要分层进行,振动棒不得直接碰冲墙体,以免造成砖墙鼓胀。如在振捣时发现砖墙已经鼓胀变形,应随时拆除重砌。

5、砌筑墙时,应注意溢出墙面的灰渍(舌头灰)应随时刮尽,刮平顺;半头砖应分散使用。

6、构造柱处砌筑应注意使构造柱砖墙砌成马牙槎,设置好拉结筋,应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当齿深120mm时,上口一皮应按先进60mm后,再上一皮进120mm,以保证混凝土浇灌时上角密实;构造柱内的落地灰、砖渣杂物应清理干净,防止夹渣,以免影响构造柱的整体性。

7、砌块砖上楼前必须专人湿隔夜水,施工现场配备油桶随时对砌块进行补充湿水。

8、根据墙体长度、高度及门窗洞口尺寸及破花的要求进行预排,独缝按不小于1/3砖进行错缝排列,小于1/2砖,特别是外墙及其门窗洞口处非整砖一定用配块砌筑;预留孔洞槽沟,过梁等处一律用标准砖(配块砖)做,斜砌部分起止处用预制异形块砌筑。

9、施工前楼面的混凝土灰巴必须铲除,并用水冲洗干净;砌块上墙前浇水充分,特别是迎灰面;砌筑灰浆倒于灰槽中,灰槽装灰前用水湿润,用完后冲洗干净;严格按配比调配砂浆,砂浆陈放时间不得大于4小时。

10、为了保证导墙的质量及施工工效,导墙提前一天砌墙施工,其砂浆标高宜提

4

高一级,导墙的平整度不低于10,导墙下找平层大于20的用C10细石混凝土铺垫。

11、施工时必须挂线砌筑,水平灰缝铺灰长度不宜大于三块砖,独缝用灌浆法施工,斜砖部分必须顶紧砌严,每层层砖砌完后用?15的塑料管勾缝。

12、每步脚手砌体高度不宜超过1.8m,24h后砌筑第二步脚手,并按要求设置木砖,每步脚手完工检查合格后,进行勾缝及墙面清扫。

13、施工脚手架由专人搭设,上脚手架前必须检查脚手架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性能,对有安全隐患或操作不便的及时通知人进行整改,脚手板上堆放砌块砖不得超过二层。

14、门洞尺寸宽按图上尺寸+20㎜,高按图上尺寸+10㎜;门洞处第一块木砖安在第二块砌块上,第二块木砖安在第五块砌块上,东立面曲线阳台栏杆对应部位,每三块砌块用配块砌筑(栏杆预埋件处)。

15、构造柱等二次浇灌构件必须振捣密实,特别是外墙上的构件。

九、成品保护

1、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砂浆污染墙、柱表面;在临时出入洞或料架周围,应用草垫、木板或塑料薄膜覆盖。

2、墙体拉结钢筋、抗震组合柱钢筋、各种预埋件、暖卫管线、电气管线,均应注意防护,不得随意碰撞、拆改或损坏。安装暖卫、电气设备和管线时,也不得随意拆打,剔凿墙体。

3、搭拆脚手架时不要碰坏已砌墙体和门窗口角。

4、落地砂浆及时清除,以免与地面粘接,影响下道工序施工。

5、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砌筑砂浆强度达到50%以上时,方可拆除。

十、施工注意事项

(一)、

弹线和挂线:先在结构面上弹好墙中、墙边线,弹边线时尺寸按轴线量出来95mm,可使190宽墙体位居轴中梁中,再在大于200的柱面上弹出墙边垂线。大于2米墙砌筑时应挂线,且每皮拉线。

(二)、

排脚:即板(梁面)砌第一皮砖或一共二皮实砌砖,排脚的进出线要按墨线实排,不必留有空隙,挂线时才有空隙(一般取1.5mm)。遇丢搓处均

5

须事先排好,遇构柱时应先退后进,大砖三进三出。

(三)、

砌筑:任何墙体不得当天砌到顶,拉结筋都得拉直摆平,沙浆铺敷长度不得大于0.75m,外墙实行原浆勾缝,构造柱与墙体连接时同样每隔500放拉结筋,入墙强度大于1000,预制过梁梁底同样得铺设沙浆,不得清摆。临时间断处得加放拉结筋外露500以上,间距根数按常规。

(四)、

材料:按常规送检各种材料,按试验室级配比配制各种设计要求的各级沙浆,砖块提前浇水湿润,断砖分散使用且用在受力较小处,用在门窗头角上的细石砼砼木落砖标号必须大于100#,二次结构的构造柱等均得做级配(C20)并按实配制及做好混凝土试块。

十一、安全措施

1、脚手架应经检查后方能使用。砌筑时不准随意拆改和移动脚手架,安全防护栏杆不得随意挪动拆除。

2、在砌砖时,操作人员应面向里把碎砖打在室内,严禁把砖头,砖渣抛向室外。挂线用的坠砖,应绑扎牢固,以免坠落伤人。

3、操作人员应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时应挂好安全网 。

第5篇:填充墙砌体裂缝 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裂缝

原因分析:

(1)填充墙框架梁底的水平裂缝,主要是操作不当造成的。如砌块的砌筑高度有偏差,引起高度误差;或砌块刚好嵌进去而上面没有灰缝;或砌到梁底时的水平灰缝过大;或碰到顶上一块不是整块砌块就用黏土砖塞砌;因砌块填充墙一次砌到梁底,加之水平灰缝干缩与沉缩,砌块的干缩下沉,造成框架梁底产生水平裂缝; (2)产生阶梯形裂缝的原因:

1)砌块使用时没有达到 28d 龄期,收缩值偏大; 2)砌块顶端不带砂浆,有的竖缝中的砂浆不饱满。

3)砌块几何尺寸有误差,加上操作者素质差,砌筑竖缝宽度不一、水平缝厚薄不匀,在干缩和收缩的作用下,产生阶梯形裂缝或沿砌块周边裂缝; (3)门窗顶头的斜裂缝,因为在窗洞口处容易导致各种应力集中,在孔洞转角部位应力迹线呈斜向,孔洞角外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 (4)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竖直裂缝,由于砌块排列不当、墙交叉处没有咬槎,竖缝过宽、水平灰缝过窄,或纵墙与横墙的收缩方向不同,开凿沟槽的振动、封嵌不实、收缩不同等,均会引起竖向裂缝。

防治措施:

(1)原有裂缝的处理:铲除框架梁底水平裂缝上下各 100mm 宽的抹灰层或装饰层,扫刷干净,冲洗晾干。凡有斜砖松动或灰浆不饱满,必须拆除后重砌。用聚合物砂浆抹灰,埋贴玻璃纤维网格布,压实刮平; (2)阶梯形裂缝、门窗顶头的斜裂缝及竖向裂缝的处理:

1)裂缝宽度小于 0.5mm 时,铲除裂缝处的空鼓脱壳的装饰层,扫刷冲洗干净、晾干,采用聚合物砂浆修补,涂刷范围沿裂缝周边扩大 300mm; 2)裂缝宽度在 0.5~3.0mm 之间时,清扫干净缝内浮灰杂物,用与墙面颜色相同的嵌缝材料嵌填; 3)当墙体裂缝较严重,最大裂缝宽度大于 5mm 时,应查明裂缝原因,制

订处理方案,经有关方认可后,按方案要求加固处理。

(二)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裂缝

原因分析:

(1)柱边、板边的竖向裂缝:因为砌筑时的砌块含水量大,干燥收缩值达 0.5~0.6mm/m,则墙长 3m 的横向收缩值达 1.5mm 左右,即产生竖向裂缝。离板边的竖向裂缝大部分是穿线管的槽没有补好,或塑料管胀缩产生裂缝; (2)框架梁底的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性能没有掌握好,如吸水性强,导湿性和解湿性差; (3)门窗孔上口的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低;钢筋混凝土过梁两头搁置长度不足,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局部承压力不够而被剪裂;过梁安装两头搁置不平、不实等,造成裂缝。

防治措施:

(1)待干燥收缩基本完成时,将已经开裂的缝隙中脱壳的砂浆刮除,扫刷干净,喷水湿润,隔天用聚合物砂浆嵌填缝隙,并用聚合物砂浆沿缝隙埋贴一层宽度为 200mm 的玻璃纤维网格布; (2)门窗孔上口的斜裂缝的处理方法:如门窗过梁长度不足,需要更换合格的过梁,搁置长度不少于 200mm;如因过梁安装不标准,须拆除后重新安装,确保搁置处平整密实;如过梁底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不足,应拆除后更换合格加气混凝土砌块; (三)悬臂梁上的填充墙裂缝

原因分析:

有的建筑常在外墙设悬臂梁,再用填充墙封闭,以扩大使用面积。但多数填充墙产生斜裂缝。斜裂缝的最大宽度为 0.8~1.0mm,影响外观,造成渗漏; 防治措施:

(1)若悬臂梁下挠已经稳定,填充墙裂缝不再扩大,可采用灌浆法封闭缝隙; (2)若悬臂梁继续下挠,填充墙裂缝还在扩大,则必须请设计单位等共同研究加固方案。

(如图 57、图 58、图 59、图 60)

图 57:加气砼砌块与其它砖混砌较多 图 58:墙体顶砌砂浆密实规范 图 59:墙体顶部处理不正确 图 60:砌体与结构交接处挂网

第6篇:地震作用下竖向不均匀砌体填充墙对结构...

地震作用下的砌体填充墙设计

摘要:框架结构中砌体填充墙对于整个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的影响不可忽略。在工程设计中,对框架填充墙的受力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详细分析了各种受力条件下填充墙对框架的影响,并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框架、填充墙

1、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震害分析

1.1填充墙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

在5•12汶川地震中,大量框架和剪力墙结构虽未出现主体结构破坏,但是填充墙破坏严重。填充墙的砌块和砂浆抗拉强度都不高,其界面的粘结强度也较低,加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使得砌体墙在地震作用下很容易开裂,严重时还会出现错位甚至倒塌。灾区现场观察到的填充墙震害包括以下几种:1) 斜向或交叉斜向剪切裂缝,2) 水平或竖向墙体-框架界面裂缝,3) 填充墙局部砌块脱落,4) 填充墙倒塌,同时由于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变形为剪切型,因此框架下部填充墙破坏大于框架上部。

1.2当前结构抗震设计、计算中对填充墙的考虑

1.2.1、目前在结构设计中,计算地震作用时,按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1.3条(以下简称抗震规范),只考虑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而没有考虑建筑填充墙体砌体材料的物理性能,也没有量化填充墙在结构中实际的刚度作用。填充墙对对结构的影响,只是在结构计算软件(如PKPM软件)中,通过调整地震周期折减系数的方式定性考虑。设计者按各自经验在0~1之间取值,随意性比较大。

1.2.2、抗震规范第3.4章中,对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规范划分了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三种类型,并作了相应规定。即除规定按弹塑性变形分析,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增大系数。对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以上三种类型只是对竖向受力构件变化提出了应对措施,但对由于填充墙刚度的变化对竖向结构的影响未予以考虑。

32 1.2.3、我们在进行结构计算时,都是基于有限元法理论,把结构整体拆开,分解成若个单元,然后再将这些单元按一定的条件集合成整体。这些单元都是结构受力构件,填充墙作为维护(或分隔)构件均没由考虑填充墙的因素,现行结构计算程序也是依据此理论(如PKPM软件)编制的。

1.3填充墙影响结构的刚度变化,造成填充墙的破坏

无论填充墙采用的是砌块砌体墙等何种材料,填充墙在构造上与框架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的时候,或多或少地改变了整个框架体系的抗侧向作用的能力。同时,由于填充墙的加入,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扭转,使一个本来均匀规整的框架结构刚度中心偏移,从而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偏移。大多数框架结构的主体结构震害一般较轻,主要破坏发生在围护结构和填充墙,因此,除了加强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拉结措施外,还应考虑底层填充墙与结构构件在同一水准下的抗震设计。

1.4填充墙造成框架柱的附加作用,使框架结构出现“柱铰”现象。同一结构层内,由于填充墙的分布方式不同,使得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也发生变化,造成同一层内框架柱的水平受力不同而出现“柱铰”破坏现象。

1.5结构层间刚度的不均匀、结构布置过于复杂而造成的破坏。不同结构层内,填充墙的数量或布置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上下层的填充墙的不连续,或由于结构布置过于复杂,形成错层结构布置,可能导致相邻层间的刚度突变,这对结构的抗震十分不利。

1.6开洞的填充墙可能对框架柱造成“短柱”效应。 填充墙的布置使得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减少,形成“短柱”,在水平力作用下,容易提前发生塑性铰破坏。

2、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抗震规范构造规定

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2.5,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3.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 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mm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体的长度,

6、7度时宜全长贯通,

8、9度时应全长贯通。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 33 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3、设计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本人认为应重新认识填充墙在结构抗震中的影响和作用,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充分利用填充墙刚度对抗震结构,特别是对框架柱的有利因素,提高框架柱的安全性,保证结构的安全。为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3.1、加强抗震概念设计. 3.1.

1、加强结构概念设计。结构工程师应积极和建筑师沟通、协调,不仅要考虑结构受力构件的布置,同时也应重视填充墙的布置,在平面上尽量对称,刚度均衡,在竖向,也尽量保持连续,减少对抗震不利的布置。

3.1.2、设置柱构造翼墙:由于使用功能需要,造成竖向填充墙不连续时,特别对填充墙取消较多时,在按规范设计计算的基础上,应适当设置构造翼墙,来弥补填充墙不足形成的刚度薄弱问题。提高柱的刚度,保证框架柱的安全,这和框架梁由于翼缘板的作用而提高了梁的刚度一样。 3.

2、结合当地施工水平,做好细部结构设计

3.2.1、柱轴压比控制:框架底层柱应≤0.5以下,保证足够的安全储备; 3.2.

2、柱上下端加密箍宜比计算配箍量提高20%或提高一级,且采用搭接焊接,提高框架柱的延性;

3.2.3、节点配筋:当梁宽为200时,受力筋不宜超过2根;250时,受力筋不宜超过3根;超过时,宜按双排配置;或调整构件尺寸,避免在节点处混凝土浇筑时振捣困难、甚至无法振捣的情况,以实现强节点的目标;

3.2.4、钢筋强度选配:梁、柱尽量选HRB400强度钢筋,以尽量减少钢筋过密现象,方便施工,保证质量。 3.

3、严格建筑物的管理和使用

3.3.1、建筑物使用单位或个人应严格按设计使用说明书使用,禁止擅自改变原有建筑平面布置。

3.3.2、特别对于住宅楼,政府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精装修交房,控制商品房二次装修的内容,明确规定装修时不得破坏原有结构,也不得拆除或改动原有填充墙,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不致削弱。

4、结语

34 鉴于现阶段地震预报的困难,应当大力加强防灾设计工作,毕竟防灾胜于救灾。加强对抗震结构体系的研究,充分研究填充墙在结构抗震中的作用,在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概念设计在构造措施方面加以补充,以提高受力柱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如设置构造翼墙等。重视细部节点构造的设计,特别要结合当地的施工水平,设计实用有效的构造做法,既便于施工,又能改善结构性能。另外加强房屋的使用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这样,通过技术和管理的综合手段,最终实现房屋结构安全可靠的目的。

2009年05月

参考文献:

[1] 王亚勇,对汶川大地震建筑震害的思考[J],福建勘察设计,2008(3) [2]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5

第7篇: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本工程墙体采用小型砌块墙系、小型砌块与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砌成。小型空心砌块强度MU7.5,混合砂浆为M5.小型空心混凝土砌块,具有规格小,重量轻;砌筑不用吊装机具,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和施工成本等优点。

材料准备

1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主规格一般为390mm×190mm×190mm。规格、质量强度等级应符合有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2 水泥

采用32.5 级普通硅酸水泥或矿渣硅盐水泥,要求新鲜无结块。 3 砂

用中砂,含泥量小于5%。 4 其他材料

石灰膏、粉煤灰和磨细生石灰等,石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少于7d。

施工机具

1 机械设备

砂浆搅拌机、筛砂机、淋灰机以及塔式起重机、井字架、卷扬机等。 2 主要工具

瓦刀、小撬棍、木锤、线坠、灰槽、手推胶轮车以及砌块夹具等。 3 作业条件

(1) 对进场的砌块型号、规格、数量和堆放位置、次序等已进行检查、验收,能满足施工要求。砌块应按不同规格和强度等级整齐堆放。堆垛上应设标志。堆放场应平整,并做好排水。

(2)所需机具设备已准备就绪,并已安装就位。

(3)根据施工图要求制定施工方案,绘好砌块排列图,选定砌块吊装路线、吊装次序和组砌方法。

(4)砌块基层已经清扫干净,并在基层上弹出纵横墙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及其他尺寸线。如使用中型空心砌块时,在基层上画好第一层砌块分块线。

(5)立好皮数杆,复核基层标高。根据砌块尺寸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和排数,以保证砌体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6)砌块表面的污物、泥土及孔洞底部的毛边均清除干净。

工艺流程

第1节 小型砌块

(1) 小型砌块的施工程序是:找平→放线→立皮数杆→排列砌块→拉线→砌筑→勾缝。

(2) 砌筑前应在基础面或楼面上定出各层的轴线位置和标高,并用1:2 水泥砂浆或C15 级细石混凝土找平。

(3) 砌筑前应按砌块尺寸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和排数。砌筑一般采用“披灰挤浆”,先用瓦刀在砌块底面的周肋上满披灰浆,铺灰长度不应小于2~3m,再在待砌块端头披头灰,然后双手搬运砌块,进行挤浆砌筑。

(4) 砌筑应尺量采用主规格砌块,用反砌法(底面朝上0 砌筑,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向一侧进行。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梁交错搭接。上下皮砌块要求对孔、错缝搭砌个别不能对孔时,允许错孔砌筑,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如无法保证搭接长度,应在灰缝中设置构造筋或加网片拉结。

(5) 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严实。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直灰缝不低于60%,不得用水冲浆灌缝。水平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应为8~12mm。

(6) 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一般按一步脚手架高度控制)。如必须留槎应设ф4mm 钢筋网片拉结。

(7) 预制梁、板安装应坐浆垫平。墙上预留孔洞、管道、沟槽和预埋件,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不得在砌好的墙体上凿洞。

(8) 如需移动已砌好的砌块,应清除原有砂浆,重铺新砂浆砌筑。

(9) 在墙体下列部位,空心砌块应用混凝土填实:底层室内地面以下砌体;楼板支承处如无圈梁时,板下一皮砌块;次梁支承处(宽不小于400mm,高不小于190mm)等。

(11) 砌块每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5m 或一步脚手架高度;每砌完一楼层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和标高。在允许范围内的轴线及标高的偏差,应在楼板面上予以纠正。

(12) 圈梁浇筑应先在底一皮混凝土砌块上用C10 混凝土封底,然后再砌墙工作底模,并在砌块竖缝中预留孔洞穿入螺栓及夹具,固定圈梁模板,绑钢筋,浇筑混凝土,拆模后立即用混凝土嵌填孔洞。

(13) 钢门、窗安装前,先将弯成Y 或U 形的钢筋埋入混凝土砌块墙体的灰缝中,每个门、窗洞的一侧设置二只,安装门窗时用电焊固定。木门窗安装,事先在K3 混凝土小砌块190mm×190mm×190mm 内预埋浸沥青的木砖,四周用C15 细石混凝土填实,砌筑时将K3 砌块侧砌在门窗洞的两侧,一般门洞用六块木砖,每个窗洞四块木砖。

(14) 在砌筑过程中,应采用“原浆随砌随上缝法”,先勾水平缝,后勾向缝。灰缝与砌块面要平整密实,不得出现丢缝、瞎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以避免墙面渗水和开裂,以利于墙面粉刷和装饰。

质量标准 第2节 主控项目

1 砌块的型号、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 砂浆的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强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少于f m,k; 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不小于0.75m,k。

3 转角处砌块必须同时砌筑,交接处不能同时砌筑时必须留斜槎。

第3节 一般项目

1 墙面应垂直平整,组砌方法应正确。

2 砌块表面方正完整,无损坏开裂现象;灰缝饱满,无松动脱落现象。

第4节 允许偏差项目

中型和小型砌块墙体尺寸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分别见表206-

1、表206-2。

表206-1 中型砌块砌体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206-2 空心小型砌块砌体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成品保护

1 砌块运输和堆放时,应轻吊轻放,中型密实砌块堆放高度不得超过3m,空心小型砌块不得超过1.6m,堆垛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通道。

2 砌块和楼板吊装就位时,避免冲击已完墙体。

3 水电和室内设备安装时,应注意保护墙体,不得随意凿洞。

4 雨天施工应有防雨措施,不得使用湿砌块。雨后施工时,应复核墙体的垂度。

安全和环境

1 吊装砌块夹具应经试验检查,应安全、灵活、可靠,方可使用。

2 砌块在楼面卸下堆放时,严禁倾卸及撞击楼板。在楼板上堆放砌块,宜分散堆放,不得超过楼板的设计允许承载能力。

3 砌块安装时,不得站在墙上指挥和操作,不准随意在墙上设置受力支撑或拉缆绳等。

4 操作过程中,对稳定性较差的窗间墙、独立柱等部分,应适当加设临时支撑。

5 当楼层砌到标高时,应即吊装楼盖,使墙体保持稳定。未安装楼板的墙体,在大风天时,宜加设适当临时支撑,保证其稳定性。

6 工人操作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采用内脚手施工时,在二层楼面以上,应在房屋外四周设安全绳网,并随施工高度逐层提升,屋面工程未完不得拆除。

注意事项

1 砌块墙砌筑前,应绘好砌块排列图,选好吊装机具和吊装路线,确定吊装程序,编制工艺卡,这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避免施工混乱的重要环节。

2 砌块的堆放应按吊装或砌筑顺序,分型号、规格垂直整齐堆放,并布置在起重设备的回转半径范围内,堆放数量应保证在半个楼层以上配套使用,以减少二次搬运,提高工效,避免停工待料。砌体中的芯柱是用以加强砌块建筑的整体与整体性和结构延性,增强砌体刚度,抵抗水平荷载和地震力的重要措施,必须按设计位置设置,在孔中插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不得遗漏,不能马虎,应严格保证芯柱的混凝土质量,同时做好隐蔽验收的检查记录。

3 墙体内应尺量不设脚眼,如必须设置时,可用190mm×190mm×190mm 砌块,利用其孔洞作为脚手眼,砌体完工后,应用C15 混凝土将脚手眼填实。

4 对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灰缝的均匀程序等,应随时检查并校正所发现的偏差。在砌完每一层楼后,应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和标高。在允许范围内的轴线以及标高的偏差,可在楼板面上予以校正。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1 材料(水泥、中小型砌块、砂、石灰膏、外加剂等)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

2 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3 砌筑砂浆试块报告单。 4 隐检记录。

5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6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7 其他需提供技术资料。

第8篇:填充墙钉网抹灰改进施工工艺

填充墙两端及顶部与主体框架相连部位,在抹灰后出现的细微裂缝,长期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建筑领域称之为“质量通病”。

一、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填充墙体砌筑时,墙体端部砌体竖向灰缝中砌筑砂浆填嵌不密实、不饱满;

(2)下部填充墙砌筑完成后,顶部斜砌砖施工开始时间偏早,下部墙体沉降还没趋于稳定;

(3)顶部斜砌砖施工时,砂浆未填满、斜砌砖未挤紧梁底;

(4)墙顶未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填实;

(5)墙面抹灰工作开始时间相对偏早,墙体变形还没趋于稳定;

(6)不同材料基体的吸水率和收缩性不一样;

(7)所钉抗裂钢丝网只是固定抹灰层,防止抹灰层脱落,没有起到应有的抗裂作用。

二、钉网抹灰一般施工流程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施工手册》和《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中均有提到,填充墙抹灰时,为防止在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出现裂缝,应在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加钉抗裂钢丝网,抗裂网片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0mm.但是都没有对抗裂网片的铺钉位置,做详细的说明。在施工时,结合施工规范和标准图集,可推断钢丝网在墙面抹灰前,就应该铺钉到位。因为在对墙体进行抹灰的过程中,按照规范要求需要加设钢丝网,而图集做法只显示抹灰砂浆的比例、抹灰的遍数及每层抹灰砂浆的厚度。同时在《建筑施工手册》中,曾明确把铺设金属网列为抹灰前的基层处理。因此,通常情况下,在墙体砌筑完成后,钉网、抹灰的整个施工过程如下。

首先,对混凝土墙、柱、梁及填充墙砌体表面进行毛化处理,然后,在墙体两端及顶部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加钉抗裂钢丝网,宽度不小于200 mm,缝隙两侧覆盖宽度均不小于100 mm,最后,对墙面进行分层抹灰。

三钉网抹灰改进施工工艺

通过对裂缝出现的原因及墙面抹灰的方法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在墙面抹灰施工过程中,抗裂钢丝网的铺定位置欠妥。若在抹灰过程中,适当调整一下钢丝网的铺钉位置,就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配置的钢筋一样,尽可能将其配在受拉位置,便能更充分地发挥钢丝网的抗拉作用,所钉钢丝网的防裂效果会更好。调整后的施工做法如下。

(1)墙体砌筑完成后,首先对需抹灰的混凝土墙、柱、梁及砌体表面进行清理、修补,然后进行毛化处理,即用掺建筑胶素水泥浆甩毛或将混凝土表面凿毛50%以上,以使抹灰层与光滑平整的混凝土墙面、柱面、梁面及砌体表面间能形成可靠连接。

(2)在混凝土墙面、柱面、梁面接缝部位两侧各150 mm范围内,抹第一层灰,厚度约10 mm,可称之为“拉毛灰”,抹灰应保证平整、顺直、密实、不空鼓,使填充墙在砌筑时出现的瞎缝能再次被抹灰砂浆填充、弥补;同时对于因墙体沉降、变形等出现在墙顶的水平缝隙,能再次被抹灰砂浆填充;不但缩小了已出现裂缝的宽度,而且又降低了裂缝的深度,减少该部位再次出现裂缝的概率。

(3)在缝隙处加钉抗裂网片,宽度尺寸及搭接长度必须符合图纸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及有关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规定的要求。平面位置缝隙处网片易于铺钉平整,阴角部位90°网片应尽可能铺钉到位。在抹灰时,要保证抹灰砂浆通过钢丝网眼均匀被填塞,并与第一层抹灰形成可靠连接,以使所钉抗裂钢丝网基本处于抹灰层的中部,这样所钉钢丝网的抗拉作用不仅能得到较好的发挥,而且钢丝网两侧又能被抹灰砂浆所包围,形成了良好的保护层,使钢丝网的耐久性得以提高。

(4)进行第二层及面层抹灰。

四、采用改进工序后墙面防裂能力分析

以室内墙面抹灰为例(外墙面同内墙面),对调整后的内墙面防裂能力进行分析。

当室内墙面抹灰完成后,抹灰层表面与室内空气长时间接触,受大气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等影响,抹灰砂浆在凝结硬化时,表面产生收缩,出现细微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的深度会进一步加深,宽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当裂缝深度达到中间钢丝网的位置时,钢丝网便能把抹灰层收缩产生的拉力均匀地分布开,不仅阻止了抹灰层裂缝的进一步延伸,而且也阻止了裂缝宽度的增加,从而起到了抗裂的作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抗裂钢丝网。若钢丝网钉于砌体表面,只有当裂缝穿透整个抹灰层时,抗裂钢丝网才能起到抗拉作用。而此时裂缝的深度已经贯穿整个抹灰层,所钉抗裂钢丝网没有达到预期的防裂效果,也就成为了“名不符实”抗裂钢丝网了。

上一篇:七年级英语期末测试题下一篇:大型宗亲联谊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