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成果思想汇报

2022-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汇报的核心在于让党组织了解个人的真实思想状态,其要点在于对自身真实思想的表达,这样才能让党组织更全面的了解一个人,从而针对性的进行帮助。一个人在进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困惑,甚至会走一些弯路,产生一些错误的思想,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思想汇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培训成果思想汇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培训成果思想汇报

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国际比较: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

[摘要]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等其他教育类型之间学习成果和资历学分的互认、转换和衔接,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文章比较了国际上几个比较典型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资历级别、能力标准和学分体系,并基于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策略建议:一是协调多方参与,构建特色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二是发挥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作用,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教育现代化;三是接轨国际职业教育,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四是立足成效为本,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框架。

[关键词]资历框架 职业教育 级别标准 学分体系 成效为本

[作者简介]谢青松(1978- ),男,四川乐至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重庆 40005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3’职业教育大数据生态圈构建与实践探索”(课题编号:182094)和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一带一路’战略下东盟终身教育资历参照框架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研究”(课题编号:2017-GX-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工业化和数字化时代全球各国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重要教育类型。为实现与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衔接,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吸引力、认可度和满意度,满足各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各国纷纷建立了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单一类型资历框架纳入该国国家资历框架体系,以保证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成果公平、公正、透明地与各种类型的正规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成果进行学分互认和资历转换。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拥有高职专科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近万所,每年有近千万职业教育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资本的投入推动了我国学校后职业培训的持续繁荣。学校后的成人学习者通过再次学习和培训获得职业技能以实现职业晋升和生涯发展,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至今没有建立起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成果无法客观、公正地得到企事业单位的认可,也无法与其他类型的教育进行成果衔接和互换,导致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社会地位的贬值和异化,影响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本文拟通过国际比较研究,探索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国际发展现状,以及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组织架构、能力标准和学分体系,旨在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一、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源起与发展

资历框架是指根据特定学习水平和能力标准的要求,构建的一个连续被认可的资历阶梯,旨在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和学习之间的衔接和沟通,认可人们通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认可人们在职场中、生活中和闲暇时所获得的经验、成果和业绩,从而为全社会成员提供个性化的、灵活弹性的终身学习阶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建立资历框架的国家或地区的数量已达到159个,在某些区域,资历框架已经进入成熟发展和实施运作阶段。例如,根据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中心的统计,截至2017年,欧洲39个国家已经建立了43个资历框架,其中36个资历框架已经进入运作阶段;此外,东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太平洋区域、加勒比区域、海湾区域等地区的126个国家已经发展到资历框架区域互认的阶段,推动了人才和劳动力资源的跨国流动和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

资历框架的建设往往要经历四种模式阶段:单一类型的资历框架、地方资历框架、国家资历框架和区域资历框架。单一类型的资历框架是指同一类型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如高等教育资历框架、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等。资历框架的发展趋势往往包括两个走向:一是从单一类型资历框架向一体化国家资历框架发展;二是从国家资历框架向与其他国家资历框架对接发展。国际上现有的159个国家或地区的资历体系中,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重要的构成类型,甚至是很多国家资历框架建立的基础和起点,因此,要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化和现代化,应该优先考虑和探索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建立,并以此推动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和实施。

近年来,建立资历框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经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将“制定国家资历框架”列为国家“十三五”改革发展议题。2016年7月,教育部在《“一带一路”建设教育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中国教育资历框架开发”。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强调“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资历框架的意识也已深入到职业教育领域,如教育部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研制国家资历框架”;2019年1月,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从2019年起,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探索实施试点工作,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可见,资历框架的建设理念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尽快建设和实施资历框架已经达成广泛共识。

但是,我国对建立和实施资历框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上,张伟远、黄健、姜大源等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资历框架或职业教育资历框架的建设进行了思考;实践上,国家开放大学、广东、重庆等进行了资历框架建设探索,但涉及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建设和广泛实施运作还遥遥无期,根本原因仍然是经验的缺失和实践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进行比较研究,从纵横立体和拿来主义的视角考察国际先进做法,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二、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比较

1.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资历级别。资历级别是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成果的量化评价,是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中基于学习成果的阶梯划分,相当于资历框架的组织架构。资历级别的划分往往基于对某一资历级别学习成果的具体描述,以及该级别预期学习成果的特征和所处语境的详细阐释,为审查特定的学习成果和评估标准提供支持,以便开发特定的学习模块和单元,并对某一级别进行适当的学分分配。本部分以欧洲资历框架的资历级别为参考基准,对比分析了土耳其、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德国和柬埔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不同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级别的划分不同,但都是按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难易程度和复杂性由低到高进行阶梯式排列,而大部分国家的资历框架第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资历,最高级都是最高层次的资历。在第一级和最高级资历中间划分的资历级别数量,是根据本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而定的。例如,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分为九级,即第一级初中、第二级职业高中、第三级一级文凭、第四级二级文凭、第五级三级文凭、第六级四级文凭、第七级专业人士、第八级硕士(应用型)、第九级博士(应用型)。而菲律宾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只有五级,即一级国家证书、二级国家证书、三级国家证书、四级国家证书和第五级文凭。此外,虽然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等级级别不同,但都是以学习成效为标准,与本国其他教育类型相互衔接和对应。由于欧洲资历框架与东盟资历参照框架、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资历框架等区域资历框架的关键指标是衔接的,因此,各个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成果可以与欧洲资历框架的等级级别进行衔接,从而为上述国家人力资源彼此之间的跨国跨区域自由流动和资历互认奠定基础。

2.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通用能力标准。在划分了资历框架级别的基础上,为保证各种学习成果的可比性和转换性,需要建立资历框架中每一级别的通用标准。资历级别标准最常见的是从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表述。资历级别越高,对学习者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也越高,每一级别的资历都有详细的通用标准说明。资历框架通用能力标准的建立,为教育和培训机构开设的不同资历等级课程的审核以及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所获得的学习成果的认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指南。本部分比较了土耳其、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德国和柬埔寨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通用能力标准维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对于资历框架级别标准维度的描述,不同国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不同国家的通用能力标准维度数量也各有差异,可以推测出各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和描述也各有特色。例如,德国的标准维度有两个:一个是专业能力,另一个是个人能力。专业能力又包括知识和技能两个子维度,而个人能力则包括社会能力和自我能力两个子维度,其中,知识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技能指工具和系统技能、判断力;社会能力指团队或领导技能、参与和沟通;自我能力指自主、责任、反思和学习能力。尽管各国标准维度的名称和描述不同,但其核心指标却是一致的,都是以知识、技能和能力为核心关键点,为每个级别的标准和能力要求提供参考,从而与本国教育体系中的其他教育类型以及与区域内其他资历框架进行对接和互换。例如,2008年发布了欧洲资历框架,基于该框架的思想理念,德国的国家资历框架协调委员会和工作组在2009年2月提出了德国资历框架草案,主要目标是使德国各级各类教育能相互衔接和彼此贯通。德国资历框架矩阵与欧洲资历框架一致,包括八个等级,其能力标准维度也基于欧洲资历框架,提供对学习成效的分类描述,核心内涵与欧洲资历框架通用标准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的具体指标一致。

3.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学分体系。学分通常是指对课程或单元学习量的描述。为了进行各类学习成果的量的计算,在资历框架中需要确定统一的学分标准。国际上资历框架中最常用的学分计算方法是1个学分等于10个学时,学时包括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时间、自主学习时间、完成作业和考试的时间等。以大学全日制学生学习一年是120个学分也就是1200个学时为基准,非全日制的课程都以这一指标进行换算。有了统一的学分和学时的计算,才能進行标准化的资历学分积累和转换。本部分比较了马尔代夫、保加利亚、爱尔兰、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学分体系,见9页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下的资历或证书都是基于学习量的学分来评定的,1个学分一般等于10小时的学习量,学习量的获得来自各类学习活动,如上课、辅导、讲座、实践操作、实验、测验、信息检索、实地调查等。要获得不同的资历证书,需要获得不同的学分。学习者可以根据资历等级学分要求大致预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资格。由于可以通过学分和学习量进行学习成果的量化计算,不仅方便了对学习者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成果进行积累、认证和转换,也使得学习者进行跨国或跨区域的资历互认成为可能。

三、讨论与建议

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建立与实施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为各类学习者特别是学校后的成人和在职学习者提供了个人发展的二次机会,给予了学习者再次成才、升华的可能,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价值,更能够真正实现人的本真和价值。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促使利益相关者探索资历框架建设,但从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比较可以看出,各个资历框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如何在共性中寻求平衡,在差异中找到本国本地区的切入点,是必须,也是方向。基于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比较,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如下建议:

1.协调多方参与,构建特色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建立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模板和照搬的样本,必须根据本国国情规划和设计建设,并确定实施路径(见10页图)。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建设应该首先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入手,做好前期需求分析和调研论证。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建设与实施需要顶层设计,应从国家立法和管理层面入手,制定具有本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级别指标和能力标准,对资历进行官方注册,建立良好的内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学分体系,及时提供信息指南并纳入对过往学习成果的认证。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建立与实施需要众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会与个人等都应深度参与其中,方能保证资历框架的可行性。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认证的核心是成效为本,只有以成效而不是过程与投入来计算资历,才能保证资历互认的透明与公平。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在不同行业有不同体现,因此还需要建立与资历框架对应的行业能力标准。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属于国家资历框架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与本国各级各类教育资历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并与区域和国际资历框架进行对接。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是动态发展的,需要进行周期性评估与复核,并进行及时修正和完善。

2.发挥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作用,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教育现代化。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5个目标与提高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教育质量有关,其中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更明确提出了“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生学习的机会”。针对联合国的2030年教育发展蓝图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提出了“教育现代化2035”的构想,强调要办好公平优质教育,通过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育对象覆盖面广,包括学习者学校前和学校后的全过程教育,为学习者自我能力彰显和自我价值实现提供了可能,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能,是世界各国教育决策者的优先选择和聚焦要点。要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认可度,资历框架是核心,发挥着桥梁和支点的作用。资历框架可以增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相关性和灵活性,使学习者随时可学、随处可学、想学就学,在不同场景、不同场所获得的学习成果都能得到认证;资历框架可以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透明度,为不同形式下获得的学分进行积累、认证和转换提供了可能,与不同教育类型的资历进行对接提供了标尺。此外,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对资历的跨境认证,使劳动者和学习者的流动有了积极意义,让世界人才得以流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高资历的透明度、对比性和可转换性是职业教育与培训、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3.接轨国际职业教育,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从国际上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先行经验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与培训是独立而完整的教育类型,在等级上包括从初级证书到高级证书,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在学历上可以拓展到硕士和博士。这种教育的完整性提升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社会教育地位,消除了“低层次”和“蓝领型”教育类型的长期误解,不仅有利于学习者的正确自我认知,也有利于职业教育与培训在社会上的公平认证,以及与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衔接与互认。我国虽然是职业教育大国,但由于职业教育主要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也往往以民办教育为主,而后者更趋向于坚持传统的大学办学思维,导致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不高、教育类型发展的“断头”,教育提供者和受教育者容易产生错误的价值判断。因此,有必要分步分阶段地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类型体系,将学历层次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到硕士和博士层次。此外,我国现有职业教育体系主要以正规职业教育为主,但随着市场化和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培训行业兴盛,各类社会培训成为重要的后职业教育形式。遗憾的是,我国社会培训往往被列入“非正规”“非正式”的教育类型,更多的被标注“营利性”和“非标准”标签,发放的培训证书或资格证书也无法与正规职业教育进行对接。这一方面与国际社会脱节,因为国际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全称往往是“职业教育与培训”(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而有别于国内对“培训”的忽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优势,难以满足全民学习的多样性和广泛性需求,阻碍了全民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因此,我国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应充分考虑和纳入社会培训,在官方提法中应正式采纳“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称谓,强调社会培训的作用和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应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打通正规职业教育和非正规培训之间的通道,实现正规职业教育、非正规社会培训和各类非正式职业学习之间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构建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4.立足成效为本,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框架。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资历等级的定义、划分和量化的基础是学习成效,这也是资历框架建设和后期运作的基础和关键。学习成效是判断和评价资历的唯一标准,通过学习成效和学习成果来判断学习者应该获得的资格证书,比以往以学习时间、学习投入、学习内容等为标准更为科学,这也是联合国“教育2030行动框架”推进的重要原则。但是,成效为本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质量,没有质量保证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没有质量保证也无法使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资历与其他类型的教育进行公平的认证和衔接,也会影响到基于资历框架的跨国人力流动。为保证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国际上往往会发布与资历框架配套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体系,而质量保证体系不仅在本国实施,也是跨区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参考框架。例如,欧盟在2003年建立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共同质量保证框架》,提出了质量保证的共同原则、指导方针和使用工具;2008年,欧盟发布了欧洲资历框架,为契合资历框架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要求,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共同质量保证框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旨在进一步改进与提升欧盟各成员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東盟于2012年联合制定和发布了《东亚峰会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框架》,覆盖东亚18个国家,提供了一整套质量保证的原则、指引和工具,目的在于促进和监测东亚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的改进,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了解,推动区域内和跨区域的教育和培训发展。基于国际经验,我国应该建立以学习成效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并同时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机制和认证体系,从而真正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社会满意度。

四、结论

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体系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基于成效为本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为建立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畅通不同类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之间的转换通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建设涉及立法管理、成效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过往学习认证、利益相关者参与等多个方面,因此,针对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建设还需要开展后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黄健,刘雅婷,江丽,等.资历框架的设计与运行:香港的经验启示及建议[J].开放教育研究,2017(6).

[2]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应有大视野:建立国家资格框架[J].现代人才,2014(1).

[3]谢青松.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转型和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8(8).

[4]张伟远,谢青松.资历框架的级别和标准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7(2).

[5]CEDEFOP.Global inventory of regional and 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 2017_Volume I:Thematic chapters[EB/OL].(2017-11-20)[2018-12-12].http://www.cedefop.europa.eu/files/2221_en.pdf.

[6]European Commission. Descriptors defining levels in the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EQF)[EB/OL].(2008-04-

23)[2019-02-21]https://ec.europa.eu/ploteus/en/content/descripto

rs-page.

[7]SHARE.ASEAN Qualifications Reference Framework and 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EB/OL].(2015-10-18)[2019-

02-20].http://share-asean.eu/wp-content/uploads/2015/10/AQRF-

NQF-State-of-Play-Report.pdf.

作者:谢青松

第2篇:最新理论成果 重大战略思想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党中央对开展这项活动高度重视,决定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自上而下分批展开。当前,试点工作已经开始,正在扎实推进。开展这项活动,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解放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这一系列理论成果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把它们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和阶段性成果的内在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要论述,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明确而科学的评价,深刻地揭示出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观点,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科教兴国等重大战略,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正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党的十七大报告既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又深刻阐述了每一个方面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涵,进一步揭示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我们的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以及发展布局、发展战略、发展道路的认识,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表明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艰辛探索,凝聚了新中国近6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一经提出,很快得到全党全社会广泛认同,日益显示出巨大指导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从沿海到内地,从塞外到江南,从城市到乡村,举国上下处处涌动着科学发展的春潮,展现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如此“神奇”,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深刻发展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顺应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科学发展观正是为了解决新问题提出来的,它针对我国发展过

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思路,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在当代中国,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党不断思考和研究这一事业所包含的各方面的目标、任务,逐步形成和完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党的十五大、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深化了对总体布局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因此,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自觉性和坚定性

高度重视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来说,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最关键的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谋划发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才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从多方面作出不懈努力。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刻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二是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三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既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又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四是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社会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自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做到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含糊地去改,努力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成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人民网网友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留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来自于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同时也是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可挖掘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远远没有穷尽。

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说一千道一万,必须建立起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现,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坚持科学发展观,符民意、顺民心,必将引领中国这辆和谐号列车又好又快地昂首前行,造福华夏世世代代。

深度阅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相关链接

《求是》评论员:《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求是》2007年第24期。

第3篇:筑牢思想基础 共享医改成果

摘 要:阜南县中医院创建于1998年,已发展成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城乡居民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系阜南县第二医共体龙头单位,阜南县骨干医疗单位。多年来,该院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不仅能缓解医院紧张的医患关系,还是对病患人文关怀的至高要求。只有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对病患人性化的关怀,力求做到服务人性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关键词:思想基础;工作实践;思考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是做好新时期企业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实质就应该是通过这项工作促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提升人的觉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潜能和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思想观念上,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加强,更要有改进和创新的意识。在工作思路上,对职工思想热点、难点进行全面把控,在思想教育上实现由滞后向超前转变,从“消防队”向“先遣队”转换,把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医疗机构管理的全过程。在工作方法上,对内,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深入一线,通过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和了解思想动态;对外,引导职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患者难处,真心誠意地帮助患者解决病痛。二是抓结合,丰富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深化医改结合起来。通过更新价值取向,明确目标任务,使广大职工认清自己的职责,增强与单位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医德医风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结合开展行风评议、组织职业道德讲座等活动,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三是抓队伍,提高开展工作的能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既要靠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更要靠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力量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积极鼓励政工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更新理论知识,丰富管理经验,使之真正成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工作骨干。

二、围绕医共体改革、医疗服务重点工作,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医疗服务,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病人为中心,促进医疗服务紧张、有序、高效地开展运转。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疗服务工作需紧密地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促进,切不可偏废一方。

为此,该院以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为切入点,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尝试、参与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使得辖区居民“不生病、少生病,生病后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让老百姓“看病不难、花钱不多”,进而实现了大部分病人不出县工作的目标。积极践行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高度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不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几率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实施医疗服务城乡一体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医共体改革新路子,初步形成城乡共体、上下共建、各方共赢的局面。

从而加强了全院职工正确认识医患关系紧张、职业风险高等问题,在围绕医疗服务工作,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一是加强廉洁行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二是营造全院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氛围。努力为医务人员提供发展平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加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建设,增强医院凝聚力;三是引领每个职工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拼搏进取的精神。

三、丰富活动形式,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影响

在当前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多元化的情况下,员工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方面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一些波动,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多种载体,用科学的观念去武装全体员工,培养职工高尚的情操,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勤奋敬业、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服务意识、法制意识为医院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回顾历史,该院艰难生存到现如今医疗机构的一颗明星,医院工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这也充分反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阜南县中医院积极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两优一先”典型事迹专题节目《榜样》,召开党建暨党风廉政述责述廉会议,传达县卫计委“讲看齐、见行动”动员等活动。牢记县委书记崔黎对该院党风廉政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抓住主体责任的“牛鼻子”、坚守纪律规矩的“硬杠杠”、找准依规与以德治党的“结合点”、坚持选人用人的“好作风”。

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职工广泛参与并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增强职工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学习老党员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开展座谈交流,学习弘扬榜样精神,坚定党员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党员们纷纷表示,要对照先进典型查找差距,结合工作实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无私奉献,努力为医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堅持创新,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以创新医院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医院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是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而医院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补充。医院文化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通过明确医院精神、塑造医院形象、创造优良环境等工作连接起来,使职工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弘扬“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医院精神。崇高的医院精神能够增强全院医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发挥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形成“医院共同体”。积极开展我院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交流活动,营造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医院文化,发挥医院精神的积极作用,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教育引导职工形成理念认同和价值共识。

自2015年国家实施医共体改革以来,该院紧紧围绕“大病县内治、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县域医共体,由县医院牵头,发挥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和村卫生室的健康管理功能。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新农合医保基金按人头预算包干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之间的共同利益链,重新构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三级网。以居民健康为中心,控制和减少疾病发生,积极应对老龄化、慢性病上升、医疗费用增长带来的挑战,初步实现了“强县、活乡、稳村”的基层医改目标。使阜南县基层医改成为“标杆”,县域医共体改革为中国基层医改的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本着求实、服务、提高、创新的精神,坚持用科学的方法论;在医院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把医院建设成为精神风貌健康向上、医德医风高尚优良、干部队伍勤政廉洁,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学术思想严谨活跃,人际关系团结和谐,文化氛围浓厚高雅,院容环境整洁优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窗口。同时,我们也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探索,探索出更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推动医院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崔立果.浅谈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5,(22):361.

[2]沈杏华.新形势下做好医院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01):74-75.

作者:郜学芳

第4篇:党校培训成果汇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第五组即12电商班组的组长樊树根,下面由我代表我组队我们组这一个月的党校培训来的成果进行汇报。

党校培训一个来月的时间,他不长,我们还没来得及更加深入的学习我党的政策思想,还没来得及做更多的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但他也不短,在四次讲座、三次小组讨论、一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有了更加系统、完整的了解;对十八大精神以及挡在现在形势所做的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当代大学生面对21世纪应承担的复兴民族重担的责任和应该全面提高自我和综合素质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我们获得不仅仅是在知识体系的完善,我觉得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心灵上的净化,信仰上的升华。党校培训就是我们心灵上的一段旅行,我们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综合素质更进一步提高,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体系的学习上升为自己的信仰,深深植入自己心底,我们懂得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分析解决问题,处理事情。

我们组对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深信不疑,在学习中深入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组员学习经历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活动用实践检验真理再到理论总结的过程。鼓励组员认真学习各位教授的讲座内用心写心得体会的同时要敢于开放自己的思想,鼓励组员在小组讨论上畅所欲言,激烈讨论,当然更加重要的还是实践,我们积极组织参与了到“前进小学”支教活动,然后书写支教心得体会。

1:小组讨论内容荣展示。

2:支教活动展示。

支教心得体会

天气很好,虽然没有太阳,却也算和煦的一天。我们坐上240,在终点站梅岭脚下车,到达了“前进小学”,正式开始了今天的支教活动。站在校门口,看见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还有足球场上奋力追逐的小身影,仿佛他们欢快自由的情绪也感染了我们。

热情尽责的老师把我们带到多媒体教室,又给同学们一个个安排好座位,然后欢迎我们开始今天的讲课。因我们选取的主题为“画卷中国”,主要介绍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所以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见到一些奇异的美景时,便忍不住发出感叹,热烈议论起来。在讲完课的小游戏环节中,孩子们非常地积极。当问及一位小朋友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时,他大声答道:“火星,银河”,我们都笑起来——孩子的心灵是多么单纯美好。

临走时,和这些孩子拍完照,我们一时感慨万千。这次的支教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一个辛勤园丁的艰辛和不易。孩子们的人生就像一张白纸,作为老师,指引他们在人生画卷上添上绚丽的色彩,不仅要认真传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用心教导他们。我们得到更深的一点认识便是教育对于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教育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党领导人民大力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大对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如此,祖国才能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3:精品班会——我们的诗朗诵

结束语:

虽然党校培训已经结束啦,但是我们追逐党,拥护党,热爱党,学习党的心没有变;我们学习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提高自己党性修养,思想觉悟的心灵旅行不会停止。

谢谢大家

第5篇:党校培训成果应用情况汇报

5月13日,我参加了省行党校2010年第二期提高班的培训,学习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分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以及《阳光心态塑造》、《管理者全方位沟通与教练技巧》和《企业经理执行力有效提升》的课程,并参加了由“灌能咨询管理公司”组织的破冰活动与拓展训练,感觉比以前形式更新颖.实用性更强了。互动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学员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提高了授课质量;教材的选用更加切合实际,从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入手,通过改善积极阳光的心态,提高沟通与教练技巧水平,进而使人的执行力得以大幅提升,使我们参训学员受益匪浅。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聊城分行综合管理部下辖文档、工会、人力资源和后勤保障四个团队,为充分发挥各团队的职能作用,为我行经营管理与业务发展服好务,首先组织本部员工进行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讨论,使大家在讨论中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然后依照各团队、各岗位的特点,本着为一线服务、排忧、解难的原则,制订出各自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的方案和措施,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工会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无形作用,极大地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忱,挖掘出员工的潜能与智慧,提升员工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水平,为我行经营管理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满意的服务和可靠的保障。

方案制订出来,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否则便是纸上谈兵.废纸一张。如何才能把主动服务落到实处,光是统一认识还不够,还要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与工作能力。通过先行塑造员工知足、感恩、达观的阳光心态,使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努力改变自己来适应新形势、新岗位、新工作的要求,尽情感受工作的乐趣、体验自我价值实现时获得满足的快乐。

众所周知,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一个团队来说也如此。我们首先从互动双赢的角度,让员工明白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职业化要求是什么?本职工作要求是什么?如何去做才能满足上述要求?从而取得员工的认同。在积极做好团队内外协调的基础上,注重细节,鼓励创新,使团队的执行力在循序渐进中得以提升。

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如果想顺利达成目标,就必须与其他团队或个人进行沟通,让大家全面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我们在使每位员工对自己的行为风格及其优缺点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发展、咨询三个步骤,使其较系统地掌握策略性沟通系统模式的七种类型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学会聪明的沟通。进而通过营造支持性的气氛,与被沟通者建立友好关系和获得相互间的信任,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者对方的意见和感受,更能引导对方接受新的观点。

通过近五个月的实践,在第

二、第三季度的绩效考核中,无论是从行领导还是市行部室或支行、分理处的层面,对综合管理部工作进程维度的考评成绩都越来越好。现在的综合管理部,员工热情高涨,人人发奋进取,个个勇于争先,呈现出良好浓厚的工作氛围。下一步我们将在建立和谐的内外部关系.提高工作的精细度和前瞻性上狠下功夫,把综合管理部建设成为团结协作.纪律严明.工作主动.执行力强的团队,为我行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6篇:省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成果汇报

余干二中邬克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经过层层推荐和选拔成为省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感到非常的荣幸,在此我要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信任。培训的时间是6月1日至6月9日,因为正值中考复习比较紧张之际,参加培训的学员很多都是初三毕业班的老师,所以,后来学习时间压缩了二天。在这短暂的几天培训中,我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喜悦、心灵撞击、反思的过程。这次培训学习将使我终生难忘。下面就让我把这次培训学习给在座的领导和老师们作个汇报,与我一起分享这次培训学习的成果。

一、这次培训的内容很丰富先后聆听了赖大仁教授的《做个好老师》、刘炳昇教师的《初中物理新课程实验研究》、李淑华老师的《现代教学新概念》、黄恕伯老师的《初中物理新课程主要教学问题研究》、刘振亚老师的《初中物理新课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熊韬老师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评价与考核》、冯贤福老师的《中学物理优秀教学案例分析》、万晓丹老师的《初中物理新课件制作问题与研讨》、黄晓标老师的《关于初中物理新教材研究的几点思考》、赖肖冰老师的《中学物理教学研究方案设计与案例研讨》等几十位教授、专家们的讲座,受益匪浅,必将对我今后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新的教学理念是这次学习的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由注重学生的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 1

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由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的“统一模式”向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转变。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和专家,学生乃至家长同共构建新课程的设计者,不再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学习的“教练员”,而是一个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教学策略的变化,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的发展。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态。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上加工完成的。因此,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评价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当天有许多学员提到,不是每堂课都能达成学生的三维目标。教授专家们回答得很好,我们不求一节课就能达成学生的三维目标,可以通过多节课来达成,或者一个学期规划达成。

三、做个好老师

赖大仁教授从做个好医生引伸到做个好老师必须有:①高尚职业道德。②高超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③很强的敬业精神。

赖大仁教授还从以下几方面与我们作了详细阐述,如何做个好老师。

(一)师德高尚

A、为人师表良好的品德,能起到良好示范作用,成为学生的榜样,人们常说的“大师”含义就是有大学问、大品德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如果把学生的灵魂扭曲了,那这个老师真是伤天害理,不配做老师。作为一个好老师教师的良心底线也是很重要的。

B、关爱学生教师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健康发展上去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真的体会到你的关怀和温暖。

C、敬业精神教师要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要有为教师职业贡献毕生精力的精神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敬业的老师。

(二)师能

师能是指教师的能力,细分起来有以下几点:

A、专业素养学历和专业素养不能等同,学历高,不一定专业素养就高。专业素养中一个最优秀的品质是要有终身学习能力。

B、教师技能有好的学历和专业素养,不一定是好的老师,还必须要有好的教师技能。

C、研究能力,教师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它和认知能力、教学能力一样,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

育质量的保证。

(三)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

A、以人为本,教育首先是培养人,培养健全的人,这是重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人培养成有材的人。

B、为谁而教,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是为了不教。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学,学的效果才会好,才会树立学生的信心。再次是老师应该有赖心地去教。

三、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是心灵与专家的对话,通过心灵的撞击,拼发出火花,使心灵得到一次更高层次的净化,潜移默化地溶入到我们的教育事业中,使我们的教育获得质的飞跃。学习是永远的春天,是人生的原动力,是一种责任,一种能力,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完善充实自身,滴点积累。通过知识的积累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教学本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通过知识的积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性人材,使整个人类生气蓬勃,不断进步,走向文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是我个人培训学习的一点点感悟和体会,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把我培训学习的内容考贝过去,慢慢地与教授专家进行心灵的对话。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来听我的汇报。谢谢!

第7篇:创新性培训成果

集安市腰营学校宫国丽

一、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被培养起来。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教学中,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一步步地朗读品味教材,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同时利用电教、插图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进入作品角色,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地去拥抱语文。

下面我就结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8课《永生的眼睛》的教学设计探讨一下: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识记和朗读的方式,了解掌握文中的重点词义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感悟,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按照课文前的“连接语”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

3.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调查表如下:姓名年龄职业学历

①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

②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

③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

A.觉得了不起

B.认为出风头

C.无所谓

④您会捐献角膜吗?

⑤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哪些了解?

教学程序:

(一)、配乐谈话激趣引读

1.师: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看到光明的可能。

2.(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湛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最美的诗章也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慨,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备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想到了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像她想象的一样用三天宝贵的时问,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升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海伦·凯勒没有实现的梦想我却圆了,因为我接受了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手术,接受了一位名叫温迪小女孩的馈赠,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你可知道什么也看不见有多么痛苦吗?曾经的恶梦已经离去,可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3.师: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的人的呼声。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呈现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永生的眼睛)

(设计意图:配乐朗读,展现琳达痛失慈母后的悲痛情绪,从而调动学生情感,促使其“移情”考虑问题。逝者己去,作为女儿此时最应做的莫过于让母亲静静离去,而一位警官的突然造访,却使得事情的发展显得扑朔迷离。故事讲到这儿,戛然而止,要求学生去读文本,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也为“父亲同意角膜捐赠,我反对角膜捐赠“的冲突做好了铺垫。)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你预习过课文吗?你预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下面考一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吗?

2、考一考:自读课文,独立完成表格。(小纸条)(课件)谁捐献什么?“我”的态度

(三)、合作交流多元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互相质疑。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分角色替每个人物说明他自己的观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盲人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而正是这种爱心,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人物对话。(你觉得谁的话最感人?读一读。感动了自己,就读出你的感情,也让听的人受感动。)

5.还有什么地方也令你深深地感动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最后两节。

6.重点研读:

(1)“骄傲”一词,文中几处用到这个词,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

(2)出示句子: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①“这一刻”是哪一刻?

②那么,琳达的父亲留下的是什么?

③联系上文温迪说的话,以及下文琳达的动作神态,你能读出“骄傲”的情感吗?你能表现出“骄傲”的神情吗?

7.师加以引导: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帮助学生体会到爱心是永生的,从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

8.学生谈过后,师小结:这几句话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想法。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要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找到恰当的教学切入口是组织好通篇教学的关节点,更是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索引和文眼”。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紧抓我对“捐赠器官”一事的态度为线索,前一环节充分渲染我的反对态度,本环节展现“我遵从父亲遗愿”捐赠角膜,这样就制造出最大的心理冲突,此时将我的态度作一前后比较,引导学生质疑,“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梳理出本课研究的主问题“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这样学生的探究就展开了。)

(四)、想象评议,深化感受

1、学到这儿,同学们,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出示琳达的背景资料)师生交流,引导出:

父亲--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母亲--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爱父母、爱孩子、也爱他人。

温迪--懂事,多才多艺,为他人着想。

2、同学们,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结尾内容--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两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的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3、透过那闪烁着骄傲光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父亲曾经说过(带学生读)"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这不仅是琳达的母亲、父亲做到了,就连琳达的女儿也做到了,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永放光彩。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齐读)

4、你们说这仅仅是永生的眼睛吗?(学生答--不!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有助于世界。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呀!)孩子们,再来读读课题,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深刻。――齐读(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再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多少需要得到这样的眼角膜呀!

(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多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

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5、因为他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死后像琳达一家人一样捐献自己的器官,你们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你们看,他就是这样的人。

(课件--英国赫尔市女孩凯蒂·斯蒂芬森从12岁时起,就报名加入了志愿死后捐献器官者的行列。所以当她19岁突患肺炎去世后,悲痛的母亲艾琳根据女儿的遗愿,含泪将她的肝脏、肾脏等器官捐献了出去。凯蒂去世后,她的捐赠器官救4名患者的性命。

四川新闻网记者获悉,四川达县籍民工刘代相曾在深圳打工八年。由于在深圳工作期间表现出色,受同事嫉妒于2月14日遭同事伤害致死。考虑到哥哥对深圳有着深厚感情,刘代相弟弟刘代鹏最终说服家人同意将哥哥有用器官如心脏、肾脏、肝脏及眼角膜等捐献出来,帮助他人。

6、多少年后,老师相信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主动捐献自己的器官,我们再来用心地朗读一次父亲的话。(播放爱的奉献)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命的感悟一定会更深、更透彻,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吧!让我们人与人之间因真情而温暖吧!让他人因有我们的存在而骄傲吧!

(五)、延伸情感实践拓展

1.链接相关资料:

①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②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赠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③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左右的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温迪一家是伟大无私的,她的外公和她虽然永远离开了人世,再也看不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了,但他们的眼角膜却给他人带去了光明,带走了黑暗。让我们一起读课题──永生的眼睛。现在你明白课文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题目了吗?

3.对搜集和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编写《捐献者之歌》报。给小伙伴写一封倡议书。

三、教学设计价值:

这篇教学设计从情景到质疑,到延伸拓展,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同时本课在四次质疑问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这个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旨在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提高合作精神。“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联系课内外知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器官捐献的行为也会有个正确的认识与评价。

第8篇:科研成果提炼培训

关注细节,提炼优质科研成果

引言:

我们学校2010-2011学年的科研工作以绝对的优势胜出,被评为科研工作优秀学校,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这一年里老师们写了大量的文章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老师都很会写,但我们每次收集起来的文章也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细节性的问题,所以,今天在这儿就将我的一些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分四个板块:

1、常见的科研成果形式;

2、各类成果的概念界定及基本写法;

3、科研成果主体文本之外的一些基本要素;

4、不可忽视的细节。

一、常见的科研成果形式:

我们经常都在写东西,或许我们并没有把它们定位为科研成果,但其实它们也就是科研成果,如教育日志、教育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教育论文„„这些都是科研成果,遇到上级科研成果评选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些都可以参评。

但并不是我们随手写写都可以评到奖,不同的文章形式有不同的规范化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在此对各类成果形式的概念及基本写法做简单的介绍。

二、各类成果的概念及基本写法

(一)教育日志

教育日志说得白一点就是针对教育教学工作写日记。日志和日记的区别是日记可以写生活中的感受、想法,日志带工作性质,要求客观。教育日志就是要客观真实地记录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所反思的内容,是教师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自由写作。日志的主体部分是教师对观察的记录和白描。为了我们日后好查阅,我们在日志中包含一些基本的信息,如事件时间、地点、参与者以及其他看起来可能对研究是重要的事。

(二)教育反思

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记录教育事实基础上进行一些思考和评判。一般要求篇幅不一定要好长。

以上三种形式我们以前也在写,很好理解,一般也没有专门的评比。但这些东西可以作为我们科研的过程性或成果性资料,我们也应该重视这些材料的收集。

1

今天重点讲讲以下几个经常参评的成果形式:

(三)教育叙事

关于教育叙事,我记得以前杨燕给大家讲过,但我在这儿还是再次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教改实验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故事。

教育叙事不是为了检验某种教育理念,也不是为了建构某种教育理论,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为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育叙事一般不需要总结和点评,基本特征是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告诉教育“为什么”,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怎么做”,不直接告诉读者什么教育道理,而是给读者讲一个教育故事,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去理解,让读者从这个教育故事中了解、体验、感受、顿悟教育“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让读者有所感”。要能够使人“有所感”,就需要以情感人,需要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事件具有相对完整性;要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情节具有曲折性;要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等,细节描写要生动。因此写教育叙事可以在忠实于生活的真实的基础上,借助于文学作品的写作方法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包括情节的修补、细节的加工、合理的想象等。

优秀的教育叙事应该具备真实性、体验性和故事性等特点。

1.题材鲜活、有趣,具有真实性。选择叙事题材是撰写教育叙事的第一步,是撰写教育叙事的基础。首先,所选题材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其次,所选题材必须是有趣的,而不是平淡的。一次激烈的冲突,一个意外的发现,一次轰动的演讲,一个感人的瞬间,一次突然的转变,一个深刻的回忆,等等,都是人们喜爱的、能够引起人们好奇心的教育叙事的题材。

2.情节曲折、跌宕,具有生动性。所谓情节,就是指故事的变化和经过,通常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者说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情节不难,有生动的情节不易。情节要生动,就需要情节曲折,就需要情节具有矛盾冲突。冲突越宏大、越激烈、越深刻、越不可调和,与这种矛盾冲突相关的故事也就越可读、越动听、越感人。

2

3.主题鲜明、深刻,具有启发性。教育叙事不能直接讲教育道理、教育理论、教育观点等,否则,就不是教育叙事,而是教育案例或者是教育论文;也就是说,教育叙事要求叙事者掌握、领会相关的教育理论,然后把这些教育理论巧妙地隐藏在教育叙事之中,而读者正是通过阅读这样的教育叙事领会了其中的教育理论。“主题”就是教育叙事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就是教育叙事所包含的内容的核心。教育叙事所叙的教育现象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作用。例如,你觉得彭艳艳这个人是个坏人,你不必直接表明你的观点,而是选择一个典型的真实的事件,生动形象地进行描写,让人一看就深深地被故事所吸引,并且深刻地感悟到彭艳艳这个人确实太坏了。

(四)教育案例

案例其实就是举例子,什么情况下需要举例子?我们想要说明某个问题,为了让别人更明白,我们往往需要举出实际的事件来进行“例证”。那么教育案例自然就应该是我们为了说明某个教育问题时,列举一些教育方面的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让我们的观点表达得有理有据。因此 教育案例应该是选择一个或者数个具有问题性、典型性、生动性的教育教学的实例进行理性分析,挖掘内涵,总结经验,归纳推理,从而点拨教育,以理服人的文章。

因此教育案例自始至终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举出真实典型的实例,并对实例进行深刻的分析。

写教育案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案例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题,要突出一个主题,也就是说,我们举例子是为了说明问题,那么我们一篇案例首先一个有一个主题,我在某个教育问题上我有我的观点,为了说明我的观点,我举一些事例来进行分析。因此“问题或疑难情境”是案例的一个基本要素。

2.其次案例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叙述实例必须忠于事实,对事情的描述要简单明了,可以以白描的形式真实再现事例,教育案例的教育意义是从实例中挖掘出来的,读者听从于作者的解释、解读。如果教育实例本身经过的艺术加工,甚至虚构,理性分析也就会失去事实依据,那么,从中提炼出来的教育道理就有可能不真实,不可靠。

3.案例是典型性的事件。作为案例的事件需要进行恰当地取舍,让案例具有

3

一定的典型性,看得出作者要反映、探讨什么问题,要能够从这个事件的解决当中说明、诠释类似事件,要能够给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体会,让案例具有指导价值、创新价值和参考作用。

比如你要说彭艳艳是坏蛋,首先,你必须得围绕“彭艳艳这个人确实很坏”这个主题来说,其次是要列举出能反映彭艳艳坏的典型的真实的事例,最后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归纳推理,以理服人地说明彭艳艳确实是名符其实的坏蛋,让别人看了对彭艳艳这个人的坏处有新的清晰的认识。

案例的写作几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但从案例所包含的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大致都会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标题。案例总是有标题的,总是要借助标题反映事件的主题或形貌的。有些教师不给案例定标题,或者标题就叫“案例”,这就使标题要发挥的提供信息、反映主题的重要作用淡化甚至消失殆尽了。好的标题能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信息,或把握事件要说明的是什么。

引言。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有一两段话也就可以了。主要描述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题。在案例中之所以有“引言”,一来是有些案例篇幅较长,事件以及主题都需详尽阅读和分析后才能把握,引言可以使读者对案例的事件和主题大致有些了解;二来是案例的叙述都相对较为详细,引言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背景。案例中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的,是依托一定的背景的。在案例的叙述中,对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案例中问题解决方法得当与否的分析、评判离不开背景,是因为完整地把握事件的原委离不开背景。背景的叙述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间接背景和直接背景。所谓间接背景是与事件相关但关联程度并不直接的背景,所谓直接背景是直接导引事件发生与事件联系至为密切的背景。一些教师善于描述事件,但常有意无意地忽略背景的描述,因为他们注意的焦点主要在问题的发生与解决上。实际上,背景的描述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不同背景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并且案例写就以后,读者在分析案例时,也需要参照背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评论。在直接背景与间接背景的描述上,一般间接背景在前,略写;而直接背景在后,详写。

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

4

题来展开的。在论述中,需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展示问题。在案例撰写的初期阶段,可以较为鲜明地提出问题,让读者直接获得有关问题发生的各种信息;而随着案例撰写的深入,则逐渐需要将问题与其他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通过读者的分析再确定问题的所在。尤其是用于教师培训中的案例,要能够给被培训教师一种问题的现场感,就更需要错综复杂情景的真实再现。

通过对一些事件的描述,揭示出案例当中的问题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我”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弄清问题的症结,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打算。

问题的解决。问题发现以后,解决问题就成了重要的一环。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的描述,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会涉及到问题解决初步成效的描述。这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案例的主体,切忌把问题解决简单化、表面化。案例这种文体之所以与其他文体不同,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对事实记叙的详细、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细致描述。当然,在教育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把这样的问题形成案例时,虽然真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未出现,但可以把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和打算罗列出来,以供读者参考、评论。

反思与讨论。教育教学的案例,是由工作生活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自己完成的,撰写案例的过程,也就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是梳理自己相关经验和教训的过程。因而,系统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提升教育智慧、形成自己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特艺术等都至关重要。反思与讨论主要涉及到的问题有: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问题解决中还发生存在哪些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进一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问题解决中有哪些体会、启示等。

反思与讨论并不见得要面面俱到,选择重要的方面或印象深刻的方面加以思考也就可以了。

附录。并不是每个案例都有“附录”部分,是否安排“附录”,要视案例的具体情形而定。“附录”中的内容,是对正文中的主题有补充说明作用的材料,若放在正文中,会因篇幅过长等问题影响正文的叙述。例如,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案例中,可选取一节典型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或者是选取某位学生的作业

5

置于文后作为附录。

比如,你要写说明彭艳艳是坏蛋的案例,标题不能叫“案例”或“彭艳艳的案例”,而是应该叫:“揭开彭艳艳伪善的面纱”等等。

标题定好了,你还应该对提出“彭艳艳是个坏人”这个观点的做一个简单的引述,总不能直接就是“她是坏蛋”吧?这就是要写引言,引出问题。

然后,得简单介绍一下当前人们对彭艳艳这个人是怎么认识的:普遍认为彭艳艳这个人还不算太坏,这就是介绍背景了。

接着,你就提出你发现的问题,举出具体的事例说明你的实践,你的发现。这些事例的描述可以是实录式的,也可以是概括性的描述。但必须要注意的就是真实。总不能滥编排彭艳艳吧?

接下来,对你前面描述的种种进行分析,提出对彭艳艳这个坏蛋的认识及对付她的办法。这就是问题的解决了。

最后,反思一下自己在认识和对付彭艳艳这个坏蛋的过程有些什么经验和教训。这就是反思和讨论。

如果觉得前面的描述还不足以说明彭艳艳的坏,还可以附上能体现彭艳艳坏的某个场景描述或事件等等。这就是附录了。

不见得每篇案例各组成部分的题目都按上述几部分确定(当然,也并不排除这种形式排列方式),只要在案例相关内容的叙述上,考虑到以上几方面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加以组合就可以了。

(五)教学课例

教学课例我们平常几乎没有说过,但我这儿必须要提一下,因为我们老师们以前交来的案例往往更像是课例。案例自始至终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的,而课例展现的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实际场景,虽然其中也包含着问题,但问题可能是多元的,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的,并且实际情景的叙述、师生对话的描述等常是列举式的,没有象案例那样经过细致加工。两者在文体的结构上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案例的表达形式一般表现为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课例的表达形式一般表现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说得直白点就是,案例是为了说明某个问题举一些教学场景来进行分析,这些场景不是一节完整的课,可能只是从某堂课中截取的能说明我的问题的一个片

6

段,这些场景可能来自不同的课堂。课例则是对一堂课或一类课进行分析,这些课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但反映的问题可能多方面的,而不是某个特定的问题。案例是围绕一个问题列举各个不同的课堂来深入分析这一个问题。课例是依据特定的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分析这堂课。

课例有着形形色色不同的变式。下面的变式只是其中几种。

1、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境细致描述+专题教学反思

这种形式在介绍教学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详尽场景加以叙述,再现课堂教学全过程,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且就教学中发现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门思考和讨论。

2、教学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

这种形式首先对教学设计作简要说明,然后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实际素材进行加工,呈现出教学的总体进程,最后再对教学做总体性的反思。

3、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

这种形式与前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在教学实录中拮取一些代表性的片断,在呈现这些片断的基础上,着重对其中蕴涵的问题进行反思。它既不同于第一种形式原汁原味地再现教学整个过程和场景,也不同于第二种形式将实录素材作剔弊理纷地处理,是择其要者展开分析。

(六)教学论文

论文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学过怎么写。在这儿,只是要提示大家几点: 写论文的正文部分时要注意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如果内容多,可加小标题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全篇幅的绝大部分。写好论文正文要有材料、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推理、最终形成观点,也就是说,都应该按照逻辑思维规律来安排组织结构。这样就能顺理成章。

我们一线教师写论文要多用实在的事例,以事实说话。不要只做空洞的理论分析。因为做理论分析我们是说不过专家的,只有举实例我们才有优势。不管怎样一篇文章,我们都需要大量的理论积累和教育教学实例积累,这就要求我们要特别注意平时的收集。

论文的结论是整个研究的结晶,是论证得到的结果,即对本论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概括而得出的结论,审视整个课题的答案。写结论时,措词要

7

严谨,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简明具体,使读者看到作者的独到见解。不得使用“大概”。“可能”之类含混不清的字眼。不能得出明确结论时,要说明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科研成果主体文本之外的一些基本要素:

(一)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窗户,它应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好的文章题目能大体反映出作者研究的方向、成果、内容、意义。它最基本的要求是醒目、能鲜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题,以便引起读者关注,能够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要阐述什么。要简洁,一般来说不超过20个字,注意不能用艺术加工过的文学语言,更不得用口号式的标题,还要避免使用符号和特殊术语,应该使用一般常用的通俗化的词语,以使本学科专家或同行一看便知,而且外学科的人员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众也能理解,这才有利于交流与传播。

(二)内容提要,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摘要,就是准确而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能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帮助读者确定其有无阅读价值。

摘要一般不作评价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文字要求精炼、明白,用字严格推敲。以二三百字为宜,不要过长。一般较短的论文(三千字以下)可不写摘要。

(三)关键词,摘要后面应该有关键词,也就是你文章标题中的核心词,和一级标题中的中心词。应该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词,是文眼所在,一般3-5个,每个之间空一格。

(四)参考文献。 作者在文章写作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这样做反映作者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表示作者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也反映了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程度,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评价论文的水平和结论的可信度。应该注意的是,凡列入参考文献,作者都应详细阅读过,不能列入未曾阅读的文献。

四、不可忽视的细节 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8

必须署名,且是真实的姓名。

工作单位应该全,参加全国评比应该注明作者单位所属省市县;参加省级评比应该注明市县。直接写“北街小学”是不行的。

另外文章的排版应该有讲究,一级标题应该加粗,应该给文档插入页码等等。 

第9篇:高中校长网络培训研修成果-

精神+常规+细节+过程就能创造成绩

寿宁二中 王开明

近几年来,寿宁二中不仅在办学条件上不断改善,而且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教学综合楼的建成;第二操场的建设;学校大门的建设;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均达到140人以上;2010至2011两年中考综合比率居县农村中学第一……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感触颇深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学校发展离开不精神引领;第二方面,就是操作层面,如何做好常规的问题。

一、学校发展离开不精神引领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只有精神作为支柱,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业绩。同样,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引领,我总感觉到,我认为对一个群体来讲,精神引领是一面无形的旗帜,为此,我们学校打造了“学生乐学、教师巧教、班子实干”的二中精神,学校这两三年来的发展,最根本就是靠这块,而且我认为精神、文化,不止简单就是搞几份板报,应该深入到每个教职工的头脑中,一个学校的精神,不是随意突然想了就叫学校精神,应该在学校发展构造当中,来不断提炼、打造出来。

1.不断的引领,争取不断的成功。

教育教学工作往往会给教师带来浮躁的心情,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传统教育面临挑战,学校管理更显得苍白无力,我们都深知“因材施教”和“润物无声”的道理,但现实使我们无能为力,但不管是

1 《教育法》还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毕竟是法,我们唯有改变自己去适应形势环境。其实,教育是良心工作,办好一方教育,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是一所学校的使命,这就要求每位教职工凭着良心、爱心、真心、善心、责任心来从事好自己的工作。每当跟老师交流的时候,我就谈到我们应理直气壮地说:从事教育是件大事、好事,是积德行善的事,我们所创造的价值是无形的,是不可用物质来衡量的。佛教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把学生培养成长、成熟、成才,可以说不知造了几级浮屠,做到这样,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想不开,还有什么怨言。我们唯有更加尽忠于我们的事业,无私奉献,我讲我们自己在座的老师,也为人父母,自己的孩子读书的话,也得选学校,选老师,选班主任,如果哪个老师作业三天没有批改,课堂不管理孩子的话,说不定到校长那里打小报告,我们现在站在讲台上,作为一名老师,下面这些孩子,这些学生,他们也有父母,他们的父母也是望子成龙,最起码把老师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要动不动就讲爱岗敬业,往往越讲,自己都感觉到不好意思,后来跟老师们交流,其他不要讲,也不要讲爱岗敬业,也不要讲一些高调,最起码我们作为一位老师,就凭着良心,课要不要好好备,作业要不要好好改等一些工作做好,实际上就是爱岗敬业,把这些工作做好就是优秀教师。 我们要务实,但不能浮躁……目前,老师们该做的事情还是在做,没有出现一些浮躁的心情。因此,学校面对存在的问题,在精神上应进行不断引领,

2怎么引领各个层面的管理者

2 每位教职工都是管理者,他们跟校长的管理是一样的,范围是一样的。我认为管理不仅要管,更重要在于理,要做到先理后管,多理少管,边理边管,绝不能只管不理,理就是梳理、引导,在遵循教育规律前提下,理顺管与理的关系,注重沟通、理解、包容。只有沟通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包容,要有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的胸襟,任何一次工作、一件事情、一个单位,只有分工不同,谁都重要,要做到各尽其职,各尽其责,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分工又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人文化。

二、如何来做好常规------抓细节、抓过程

教育教学工作精髓不在于创新,而在于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做到精致、极致,就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而在管理策略上,我认为应该在三个字上面下工夫:常规方面抓好,在细节方面从严,在过程方面求实。现在我们先进理念确实太多太多,关键我认为,就是要把这些许多新的理念,哪怕找一个先进的理念,能够化为上升到一种信念,才能真正有用,否则的话都是空洞的理念,现在我们理念确实太多太多,关键是要把这个理念让教职工上升为信念,在行动当中才有效,否则的话,我觉得最先进的理念都是空洞的。而且我感觉到现在的教育要回归到常规,如果常规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素质教育。

(一)坚持德育管理过程的精细化狠抓学生的常规管理

一所办学成功的学校应该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狠抓学生的常规管理。我校一贯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习惯的培养相结

3 合,强调对学生进行“严、细、实、恒”的管理,这不仅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的连年提高,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行们的肯定与赞誉,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在“严、细、实、恒”的管理特色中,“细”是十分重要的一条,精密细致才能做好工作,取得成效。

我们首先狠抓各项常规形成良好习惯:从学生入校教育到伏桌静,包括每天早晨的早读、课间操、午休、眼保健操、每天的卫生出勤情况、文明守纪情况、校会、班会、爱护公物情况、黑板报到周末的大扫除等,既有班级的考核,也有对学生干部工作的考核。细化了具体要求。

1、细化时间:早晨查各班教室及包干区的卫生情况,课间操时查课间操的出勤,查爱护公物情况,查多媒体灯及日光灯、电风扇的关闭情况,眼保健操时查眼保健操的质量,教室的保洁,学生的个人卫生如穿戴、发式等,下午放学时间再次检查各班的卫生情况,周末要查大扫除的情况等。

2、细化要求:卫生方面:楼梯必扫,扶手必擦,然后再洒水再拖地。平面每天擦,立面无须每天擦,但一周要擦两至三次。教室里面地面保持干净,桌椅排放整齐,横平竖直,朝南的玻璃一定要擦干净,窗槽及黑板下沿要清理干静。教室四周的瓷砖要擦干净,教室前面的工具箱及所有开关线盒要擦干净。每班安排的保洁员必须认真负责,巡视并清理班级卫生死角,保持讲台干净整洁。大扫除后清完桌子里面的垃圾及挂在桌旁的垃圾袋,学生方可离校。再比如:宿舍的

4 管理:宿舍无蜘蛛网存在,洗漱用品和水瓶摆放整齐,床下无脏臭鞋袜,鞋子摆成一条线,被子叠成方块,宿舍垃圾每天都要清理,负责清理垃圾的同学一定要将垃圾扔进垃圾箱,不可到处乱扔等。年段长、班主任要督促、关心住校生的生活,并参与到宿舍管理行列中。还有学生的个人卫生方面:包括学生的发型服饰、仪容仪表等。

3、细化责任:所谓“细化责任”就是把岗位职责一步步细化,直到操作层面不能细化为止。换句话说,细化责任就是根据岗位职责提出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常规管理的细化要求专人检查、记录、反馈等,并且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交替进行,反复抓、抓反复。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每天有4人组成值勤小组,在早晨、中午和下午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段站立在学校门口维持秩序,这样便于全面了解和监控学生常规情况,狠抓管理的实效性。学生每天组成文明督导队在早晨、中午两时间段立正在学校大门两侧对师生进行问候。让大家从中感受到温馨,感受到文明,这样无形中在传递着文明的信息和交流。

以人为本,重视习惯,细化管理,就可以让学生在文明的沃土里茁壮成长。这种常规管理确实可以做到为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确保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落实教师的常规工作

抓好常规,是开展学校管理工作一个前提,抓好常规就是指常规管理要讲究规范性和科学性,只有管理行为科学而规范,管理规律才能扎实而有效。

备课活动上:我校要求教研备课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

5 详细做好备课活动记录。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对每一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行明确,讨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手段,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讲评、统一备课,及时反馈备课中没有预料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统一修改方案。

教案检查上:把教案检查与培养教师结合起来,要求教龄在10年以内的教师一律写详案,以手写教案为主,严格按照教案中所有项目书写,授课前写明日期,授课完毕后要写教后记,其主要内容包括:

1、记成功做法,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

2、记失败之处,以便在适当时机进行弥补,并在以后教学中改进。

3、记教学灵感。

4、记学生问题,便于以后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5、记学生见解,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6、记再教设计,可以扬长避短,使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提倡用色笔对教案进行批注或修改,要根据本班学生学情,教案中要有分层作业要求。

作业检查上:作业方面要求作业的布置要精选,要体现分层;作业量要适度,一般在20—30分钟/学科;作业的批改要符合规范,要有等第、日期、次数,若有错误,要写订正,订正的作业也要批改,注意不要漏改。教辅用书上的作业可有选择性布置并批改,练习卷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对于教辅用书上的作业和练习卷批改时注意避免不问对错只打钩,也不能以讲代批或对答案;教务处和教研组也要定期不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本或对学生进行调查。

青年教师培养上:要求每个教师一个学期至少在组内开一次课,教龄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一学年开一次校级以上的公开课。在听课方

6 面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听校内本学科的课至少10节,中层以上至少听20节;听课记录要写被听课教师、学科、日期、课题和评价,听课记录不得以上课教师的简案代替。

在教研环节上:学校教研工作能以创建学习型备课组为核心。成立了创建学习型备课组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备课组制定创建学习型备课组工作计划, 各备课组要共同承担研究课题,各个教研组备课组制订本组的教研制度和自主管理制度,学校按照学习型备课组要求和本组的教学质量进行评比。

总之,我校在常规管理上从宏观着眼,从细节入手。做到每一条常规细化,每一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

诚然,我们今天倡导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在教学管理中坚持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提高绩效,而绝不是把人当做机器去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求真务实、追求效率的管理。而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有义务率先垂范,做全体师生精神上的倡导者和引路人;做常规工作上的严管员,抓好常规,抓严细节,抓实过程。真正把学校管理引领到精细化管理的层面上,创作出更卓越的成绩。

参考文献:

李兵:《学校精细化管理》 谢佩玲:《学校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 沈颖:《学校管理要关注细节》 石玚、李雯、王绪池:《学校管理的规范与创新》

上一篇:宝洁产品市场定位下一篇:电子商务平台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