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发展成果汇报

2022-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我们的工作中,无论是与上级进行沟通,还是与上游客户进行交流,汇报是必不可少的。汇报是否能简明扼要的抓住重点,关系到工作效率,也关系到个人晋升以及与客户合作的成败。那么,你懂得如何写好一个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科技企业发展成果汇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科技企业发展成果汇报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路径思考

摘 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目前部分高校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要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就要从推动教育发展、加速学术研究和科研改革以及提升高校对外合作能力等多个层面进行布局,进一步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弥补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不足[1]。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路径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直接对高校未来阶段学术研究及科研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为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基本目标,高校需要针对各类科技成果的应用特点,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工作,提升高校对多种不同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为后续阶段更好地推进科研及学术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价值及动力

传统意义上的科技成果转化普遍以研究项目的转化工作为主。在科研成果转化的概念界定上,能够发现,科技成果转换通常指技术形态的转换,如原理、发明及生产等过程,也指科技成果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形成新材料、新工艺及新产品的过程。通常包括“高校”“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等系统要素。其中高校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生产力机构,拥有至关重要的研发能力,应结合科技中介、社会企业的需求与信息,进行科技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而企业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方,能够结合市场发展的规模,确定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规模,可以通过财力和人力的支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最后是金融机构、中介和政府。这些都能为科技资源的配置、管理、组织提供支持,如科技体制、科技政策、人才物资等方面的调控。

通过理论研究发现,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和功能上,主要包括改善产业结构、打造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价值。譬如在核心竞争力打造上,高校科技成果轉换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升主导业务的竞争优势,使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抢夺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影响力的关键。与此同时,也能通过产品、管理、工艺等层面上的创新,改善组织,淘汰落后的设施,促进企业推出全新的商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产业结构优化上,高校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则能引起产业“更替”和“调整”,进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帮助我国区域产业在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中,更好地应对社会经济发展所提出的挑战。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发展实现技术普及的重要基础。高校作为手握教育资源、学术资源及科技资源的教育机构,科研实力不言而喻。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计239项,其中高校获奖率高达82.8%,总计获得19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及科学技术进步奖中,高校一等奖得奖率超过50%。

由此可知,高校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优势,提升高校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对于更好地完善国家科技产业结构及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对科学技术人才吸纳能力逐年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及学术资源的充分汇集,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及科技创新提供重要动力,从根本上实现教育与科技的循环发展,为未来阶段更好地深化科技发展助力教育体系建设夯实基础[2]。

二、新时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境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缺乏足够资源支持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持。从技术能力角度来说,高校科研能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机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其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获得足够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及商业资源支持。然而,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更多采用内部消化的基本模式,部分高校虽然与企业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对外拓展,但未能从根本上实现对外部资源的充分吸纳。久而久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势必下降。所以,优先解决资源匮乏问题,提升高校科技成果储备及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强化高校对各类资源应用、吸纳能力,方才是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原则。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使其不再受限于资源不足。

在资源支持层面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所需要的资源应是多层面、多方面的,不仅要在财力、物力上获得帮助,还需要在人力、政策上获得支持。虽然政府、中介及金融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支持作用,然而在作用彰显和发挥中,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此外,部分地区还未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或格局,金融机构、中介及政府难以形成合力,无法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提供资源性帮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只能从内部获取资源,或者面临资源获取不足的问题。

(二)高校科技拓展及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截至2020年,国家高校科技成果申报总量仍然呈现上升趋势,高校科技成果创新也达到新的高度。但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高校部分科技成果研究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部分高校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未能做好针对性的技术创新及技术拓展,使科技成果转化成本居高不下。受此影响,企业、商业机构及民间资本对科技成果的选择更倾向于低成本的技术应用,对高校高成本的科技成果缺乏实际关注度。技术创新与技术拓展上所存在的问题,容易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关注度低。企业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关注,致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难以获取社会层面上的支持。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在于,科技研发机制存在逻辑上的问题,即科技研发并没有以企业需求、社会需求为主,致使成果转化出现先研发、后找企业的现象。对此,要想切实解决此类问题,高校有必要先对接企业,后开展科技研发工作与成果转化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另外,部分高校在科研方面主要对理论基础领域进行研究,未能从社会化、商业化发展角度做好科研方案的改进,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性存疑,无法充分获得企业、商业机构及民间资本的信任。高校独特的教育属性,决定其必然以教育工作为载体推动科研工作。如何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化、商业化发展,做好科技创新及科技拓展成为新时期高校需要摆脱的发展困境。因此,要想切实破解此类问题,高校就需要转变传统以理论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格局,从社会化、商业化的角度,改进研究方案,增强科技研究的针对性。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时效性及有效性缺失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严重滞后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部分学者认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所以存在滞后性,与技术应用需求及科研方向存在必然联系[3]。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确需要考虑技术应用需求及研发方向,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用性及技术应用的可扩展性仍然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生影响。所以,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部分问题,不应单方面强调解决结构性问题,要从推动高校教育发展、深化高校对外科研合作、提升高校教育科研水平及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体系等多个层次做好问题分析,进一步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确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生足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而有效性则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用性”“针对性”。部分高校科技成果虽然拥有较高的创新型,然而难以契合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难以充分应用在产业“生产”“管理”“服务”等不同环节中,进而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要想切实解决此类问题,高校必须打造或搭建出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平台,通过“需求挖掘”“需求对接”的方式,提升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及成果转化的有效性。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平台,能够契合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升转化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程度。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与策略

科技成果主要指科研人员在科技研究课题或项目范围内,通过调查研究与实验观察等体力和脑力劳动所获得的、经过鉴定与评审确认、拥有实用价值与学术意义的“成果”。根据《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可以将科技成果划分为对科技发展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对生产建设有推动作用的应用成果,以及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帮助的软科学成果,通常指“决策方法”与“管理模式”。

(一)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源补给机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优先考虑对资源补给机制的优化,提升转化的实际有效性,帮助科研人员、教职人员摆脱资源匮乏的基本困境,提升高校多方面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其中,高校不仅要积极做好多层次科技成果转化布局。同时,也要面向未来阶段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做好基础的改革工作,使科技成果转化不再受教育因素的限制,而是能融入现有的教育发展环境。例如,部分高校对计算机科技成果转化,不应贸然推进对外发展合作,要通过校内应用试点及校内推广等措施,提高部分科技成果在新媒体及校园内曝光度,通过改善学生学习、教育环境,充分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发挥部分科技成果技术优势,基于内部消耗获取足够资源补给,以此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开展。当然在宏观层面上,相关政府部门应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制定相应的监督、协调及管理机制,确保政府、金融机构及中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供给功能和作用,确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功能得到顺利提升。

(二)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外合作对接

加强高校对外合作是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针对各类科技成果的适用范围做好对科技成果转化方向的选择,尽可能提升部分科技成果的受众范围,强化企业、商业资本及人民群众对部分科技成果的支持度。随着高校科技成果支持度的逐步提高,部分科技成果的有效利用率也将随之提升。此时,再推进对外合作,则可获得更好的科技成果转化优势。另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外合作,应选择具有一定技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的企业、机构作为主要合作伙伴,提升成果转化的社会知名度,使更多社会资源面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倾斜,从而进一步打破成果转化缺乏内在驱动力的窘境,为未来阶段高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创造积极条件。而在对外合作对接中,高校需要将对外合作对象从企业转移到产业,即通过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向区域產业发展,面向区域经济建设。通过区域产业发展,让科技成果转化逐渐从特定区域,转向跨区域合作,使高校附近所有的区域,都能享受到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实惠”。与此同时,也能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扩大资源获取维度提供支持,使各区域产业成为高校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三)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化、商业化发展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化及商业化应用做好科学布局,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等基础问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所以在基础阶段受阻,主要是因为其社会应用价值及商业应用价值不足,难以受到广泛关注。部分技术内容的发展、普及与应用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对此,高校应在充分掌握科技要点的同时,对部分科技成果进行优化,并面向市场经济发展进行推广,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对企业、民间资本的吸引能力,促使企业与民间资本将部分资源应用于高校科技研发及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随着企业及民间资本对高校科技成果关注度的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也将得到充分提高。此外,在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社会化与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深化“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的内在联系,使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面向市场”“面向产业”“面向企业”,与此同时也能够夯实政府、中介所拥有的资源供给、政策支持的基础。

(四)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的激励制度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不应单方面依赖外部资源的供给,要从内部发展及外部合作两个方面做好科学规划。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的激励制度,基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布局,提高成果转化的内部发展水平,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形成内部及外部协同发展的基本趋势。针对制度标准及激励内容的设置,高校应根据自身科研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需求进行选择,既要充分做好激励制度应用平衡,同时,也要利用激励制度的设立营造更有利的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环境,提高科研人员、一线教职人员参与的积极性,顺应时代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在激励制度的支持和影响下,高校科技科技拓展与创新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特别在创新层面上,科研人员能够在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下,明确创新方向,深化创新理念,让科技成果转化更有效、更全面、更切合社会发展实际,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能够及时获得各转化主体的支持与帮助,如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因为创新性的提升,必将吸引应用主体和支持主体的关注,从而为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优化提供“帮助”。

(五)建立独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平台

信息化时代自媒体发展极大提高了信息传输能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做好深层次改革。对此,高校应建立独立科技成果展示及合作平台,通过自媒体及新闻媒体宣传的方式,提高部分科技成果的社会关注度,使高校能充分掌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权。其中,高校需要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可行性进行评估,结合行业内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现状及企业需求,制定多套科技成果转化方案。利用线上沟通及线下交流等方式,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元化开展,打破传统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对高校的限制,使高校能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领域占据优势,切实强化成果转化的实效性,为后续阶段高校更好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做好铺垫。此外,在合作平台构建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构建出成果反馈机制,延长科研成果转化链条,将科研成果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和程度,充分反馈给科研人员,使其能够通过后续的研究和分析,弥补科研成果研发或转化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学技术普及应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须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提升多渠道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围绕如何推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做好系统化科技成果转化方案的制定,为高校未来阶段在更深层次实现对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奠定良好根基。

参考文献:

[1]王刚,等.国外科学城发展对光明科学城科技治理的启示[J].城市观察,2021(3):38-48.

[2]黄晗.财经院校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学理论,2013(15):307-308.

[3]赵婀娜.助力脱贫攻坚的“高校样本”[N].人民日报,2018-07-12(17).

(责任编辑:董维)

作者:张燕妮

第2篇: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件汇报(梅厂)

大碱厂镇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动员会议召开情况

全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动员大会后,镇党委立即召开了书记办公会议、党委扩大会议及企业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桐利书记、张勇区长的讲话,吃透精神,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二、领导机构成立情况

镇里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镇长、工业副书记和武装部长担任,企业服务中心、园区办、城建办、工商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副书记张春旺同志兼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三、方案制定、举措,工作责任落实情况。

(一) 方案。

通过区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结合碱厂实际,制定了《大碱厂镇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年五年全镇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二) 举措:

1、推进镇内现有中小企业转型。继续落实完善市、区级技改贴息及资金扶持政策,引导鼓励镇内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强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引进创新要素,对现

有镇内中小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一批中小企业转变为活力强、发展快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抓好项目引进,迅速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规模。把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今后全镇招商引资的重点,紧密围绕电子产品、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大力引进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到2015年,全镇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发展到50家,年销售收入总额达到5亿元以上,占全镇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家以上。

3、努力协调扶持资金

(1) 积极协调国家、市、区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十二五”时期,国家各级政府将拿出大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要全力包装好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本市和本区有关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资金,为企业搞好政策服务。

(2) 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大力吸引民间资本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积极引进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扩大政府对企业融资的担保范围,提高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鼓励有条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4、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要努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人才提供良好条件,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通过帮助解决安家、子女入学、家

属就业等实际问题,吸引领军人物、尖子人才和高层次技术型人员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使外来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要加强人才培训与交流,开展创业培训、企业成长培训、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及职工素质培训。要建立健全企业家激励机制,着力构筑栓心留人的环境,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优秀企业家带领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飞跃搭建平台。

5、全面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软硬环境建设,努力打造外部环境优美、治安环境良好、配套设施齐全的企业发展环境。加强服务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及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 落实责任

完善责任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指标。招商办牵头组织落实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进工作;企业服务中心牵头组织落实现有企业的提升改造以及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组织培育工作,保证各项指标任务的落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5年内每名处级领导干部要引进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包括注册企业)。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主动靠前,提供优质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建立镇村上下联动、镇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情况。

为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近日我镇通过召开镇、村、企业负责人会议,镇主要街道悬挂布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品等方式大力宣传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类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热情,在全镇大力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优良文化,努力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社会氛围,推动我镇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宣传活动中张贴标语150条,发放宣传材料400余份,实施方案40余份。

五、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工作开展情况

大碱厂镇共有内外资企业42家,涉及乐器、皮鞋、服装、纸制品、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等行业,我们认为可以申报的企业有6家,目前全镇已有腾达集团、仁和电子、康尔医疗、佛尔豪4家企业登陆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完成了网上登记注册,下一步准备进行入网认定。

六、存在的问题、困难、意见和建议

操作上的意见:

1、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导向性。具体表现在:科技创新计划经费总体较少,而且只是在近年才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倾斜。缺少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引导,除了相对宏观的引导,企业更需要具体的支持措施。

2、扶持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由于制定部门不同,制定时期不同,针对问题不同,政策上存在重复、矛盾、空白,一些政策流于文件形式,缺乏可操作性。优惠政策的享

受门槛高,需经过政府部门层层审批,企业很难享受切实的优惠。损伤着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步伐。

3、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目前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缺乏配套的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现有的直接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障碍重重。科技中小企业由于其技术开发活动的不确定性、长时效性,技术开发失败后回旋余地小,相较别的企业,投入资金更多,风险更大,故企业资金多用于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转,列入研发计划的资金不多,且多流于计划,得不到强有力的保障,创新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

2010年11月8日

第3篇: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王克文李起程

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钢构分公司

【摘 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和关键。我公司在桥梁提升方面的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关键词】科技创新转化科技成果

1. 确立科技创新在企业中主体地位

确立科技创新在企业中主体地位,这个问题很多企业和国家有关部门多次提出过,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学习、研发及创新之间的体系链条不完整,无法对科技创新进行有效地实施;科技创新在企业中的地位首先取决于企业的效益,为使得科技创新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实施,使科技成果尽快的应用到实际的企业生产中去,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一旦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就可以形成科技创新良性发展的态势。

在我公司战略目标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大力投入技术研究和有效的项目管理,经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我公司取得辉煌的成绩。获得冶金科学技术奖1项,奥运专项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1项,冶金行业优质工程2项,钢结构金奖(国家优质工程)14项,全国优秀焊接工程4项,企业工法7项,企业科技成果6项,申报并受理5项专利。以上奖项涉及到高层建筑、公路桥梁、工业厂房等钢结构专业。

纵观我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努力于科技创新,使得科技创新贯穿于每个项目或工程,作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地位的新概念化企业,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企业取的优异效益,增强实力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2.1公司资金支持

自主研发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能力的重中之重。三多年来,我公司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的投入,08年我公司共投入资金630万元,09年我公司共投入资金700万元,10年共投入资金905万元。

2.2完善管理机制

为使科技创新的研发更加专业更加规范,围绕公司所承接工程特点,通过大规模的技术调研,我公司建立起以技术质量部门为主的科技研发部门,完善科技创新的研发、管理、推广的机制。

在科技创新的研发过程中,技术质量部对内与公司各部门进行合作、分析了解公司一系列的弱点,积累所施各类工程的技术经验;对外吸取同行业公司可取经验,开拓行业视野,推动企业制订新的创新计划并组织落实。

我公司一方面越来越多地参国家钢结构协会高端技术的研发,如国家体育场开幕式工程上空特征设备项目(主火炬塔)空间多曲面异形螺旋钢管壳弯制组装工法,不但如期完成了国家重点工程,更像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科学技术能力,更填补了中国在同类项目上的技术空白;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对先进科技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如重型钢结构桥梁提升装置的研发,是中国钢结构桥梁吊装运输最先进的技术,此技术不但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更符合中国节能减排的理念,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深厚积累,如今我公司已经具有完整的科技创新组织机构及自主研发的能力。

2.3研发项目的确立

从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来看,一项新技术成功的转化必须得到商品市场的认可和金融市场的支持。正是这种多因素的特征,使成果转化的内涵和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加了科技创新研发项目的确立。科技创新往往是一项先进的技术的应用,科技创新的确立,取决于项目能否成功转化应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且得到市场的认可。

3. 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现在大多数的企业把科技创新、科技成果作为提高公司资质、增加公司业绩的一个凭证或者是单纯的以获奖为目的,同时也存在着失败的风险,这些因素严重的制约了科技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因此企业要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首先要做好科技成果的立项工作,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工艺,结合工程的性质,以及科技成

果的应用是否有广泛的市场来对科技成果进行立项;其次科技成果的运用,在科技成果立项研发阶段做好相关使用规则,并且做大可能的考虑到各方面的风险,使得科技成果能够稳定的转化到生产中去。

以我公司研发的重型桥梁提升装置为例,随着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交通规模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大跨度的高架桥和轨道交通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实际的使用中,因钢筋混凝土的局限性,使得钢结构桥梁在此行业中重要性越来越大。钢结构桥梁主要是在专门的钢结构制作基地内进行制作,施工面积小,大型吊装设备受场地面积和厂房高度限制,无法灵活操作、危险系数较高,且吊装费用高。为提高重型钢架构桥梁运输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精简重型钢结构桥梁吊装工序,我单位首次通过对提升装置与液压提升系统技术的研究,将提升装置结合液压提升系统引用到重型钢结构桥梁的吊装施工中。

此施工技术专门针对钢结构桥梁的特点进行研发,可以根据钢箱梁的截面和重量进行调整;并可重复利用,节约能源。我公司研发此技术后已将此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大兴线工程、轨道交通昌平线工程、广渠路工程并取得了巨大效益,轨道交通大兴线钢箱梁工程直接减少钢箱梁装车300t汽车吊租赁费27万元;轨道交通昌平线钢箱梁工程直接减少钢箱梁装车300t汽车吊租赁费51万元;广渠路钢箱梁工程直接减少钢箱梁倒运装车150t汽车吊租赁费30万元。

此项科技创新我公司成功的对其进行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成功的将科技创新转化到了实际的生产中去,并取得了巨大效益,且开创了重型桥梁提升技术新的一面。

4.做好科技成果的推广

成果推广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非常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成果推广的环境和氛围。当前科技成果的推广,一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机制进行科技成果的推广;一是对于共性技术和公益性技术成果的推广,在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推广。

目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和关键。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必须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第4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汇报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特点

1、农业成果转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近年来共完成农业科技成果6项,全部转化。其中:4户花卉企业共制定花卉质量技术企业标准6个:百合、玫瑰、康乃馨、非洲菊、惠兰、百合种球质量技术标准。同时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全部在江川推广运用,江川花卉产业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西兰花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成果的推广运用,全县花菜栽种面积已经进10万亩。“红色犁引种试验示范”成果的转化,带动了******优质梨的生产,现栽种面积达8000亩以上。

2、推广新品种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共引进花卉品种79个,其中蕙兰34个,康乃馨29个,百合9个。庆成公司成功选育了28个品种进行栽培。推广其他蔬菜、经济果木等新品种近二百多个。新品种的繁育、引进推广促进了江川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云南省仔猪生产基地县、云南省蔬菜生产基地县、云南省出口花卉示范园区。

3、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保证江川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认证共9项,有机食品认证2项,全县农业企业共申请专利11项。

4、科技进村入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侯家沟科技示范村建设”、“九溪六十亩科技信息示范村”建设等项目,切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一是建立机构,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二是抓好宣传发动,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三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四是抓好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措施到位率;五是培育科技示范 1

户和科技辅导员;六是建立了多部门联动机制和科技入户长效机制。

5、项目实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5年来共实施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14项。其中:国家级星火培训计划项目1项,省级农村科技星火燎原计划项目3项,市级科技项目7项。实施项目共引进省级科三费260万元,市级科三费35万元。省级生物创新项目3项经费28万元。县级试验示范项目13项,投入项目经费9万元。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江川农业、花卉、经济果木、水产、畜牧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有效保护、开发利用了******特色生物资源。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科技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以科技为先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规模发展、龙头带动、科技支撑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1、抓制度,强化科技工作环境。制定并实施相关产业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制定了《关于加速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意见》、《******科学技术进步办法(试行)》、《******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园区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招商引资奖励暂行规定》, 倾力为企业做好各种服务。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对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单位进行奖励,对取得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新产品、著名商标的农业企业进行5万元到10万以上的奖励。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设立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

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引导企业足额提取技术开发费用。

2、抓项目,加快农业技术更新。3年来,******科技局先后组织实施了“******花卉产业化开发示范与品牌商品开发”、“******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等国家级星火培训计划项目1项,省级农村科技星火燎原计划项目3项,市级、县级试验示范项目13项。项目实施引进花卉品种79个,成功选育了28个品种进行栽培,帮助4户花卉企业制定花卉质量技术企业标准6个,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在全县推广运用,使江川花卉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使江川成为云南省出口花卉示范园区;引进推广新品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其他蔬菜、经济果木等新品种200多个,促进了江川产业结构调整,蔬菜产值达32253万元,畜牧业产值35581万元,使******成为云南省仔猪生产基地县、云南省蔬菜生产基地县。

3、抓服务,完善科技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市、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以专业人员为龙头,专业技术服务站为依托,以村级能人为补充的三级技术服务网。他们充分发挥科技服务网络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培训,围绕花卉、蔬菜、大田作物种植和仔猪养殖,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无公害农业。完成无公害蔬菜认证7项,有机食品认证2项,绿色食品认证4项。

4、抓科普,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创建了科普富民示范村5个,科普兴农示范园、科普创效示范区域、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科普示范社区各

1个;科普“六个一”建设示范村12个;农民科技信息示范村1个。年培训新型农民1.3万人以上,占农村劳动力的 90%以上。农民技术协会13个,科技示范村21个,示范户4882户。

三、主要经验

1、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的支持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前提,5年来江川的农业科技工作,得到了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仅省市科技项目经费就达295万元。

2、狠抓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

3、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

4、新品种的开发、试验示范是农业科技可持续进步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措施。

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科技进步的目的。

三、今后农业科技主要工作

1、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要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农产品质量、深加工及包装贮运等方面的难题,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2、实施“种子种苗工程”。以种子种苗为核心,加大新品种引进开发力度,研究和推广标准化技术,建立与国际市场和国内大市场农产品质量要求相衔接的农业标准化体系,提高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3、实施“素质培养工程”。在加大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力度,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和服务能力的同时,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其掌握一定的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农

业实用新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促进农业科技的普及与推广,真正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实施“农业信息工程”。要以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强化农业信息服务。

四、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科技政策

2、努力改善县、乡科技部门工作条件

3、实施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4、整合现有科技设施和科技资源。

5、加大对县乡科技工作的投入和指导力度

6、加大对基层科技工作的宣传力度

第5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提 要 通过基础建设、典型示范、技术组装、农技培训和政府职能的综合,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八十年代以来,吉林省农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以全国1/25的耕地,为全国提供1/10的商品粮,1/5的专储粮和1/2的玉米出口量,粮食生产10年跨跃了3个台阶。吉林省的农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其决定因素是坚持不懈地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动力,大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科技进步。

1、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门类广、功能全、多层次、多成分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左右联系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全省已拥有县级推广站64个,实现了县县有站;乡级站919个,占全部乡镇的99.5%。二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成果推广的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例如,为了转化肉食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养鸡的重点乡成立了科技服务公司,对养鸡行业进行全过程服务,做到"七统一到户",即统一贷款到户、统一送雏到户、统一送料到户、统一培训到户、统一防疫到户、统一回收到户、统一结算到户。三是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大力宣传科技成果等四个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那里。四是从3个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其一以农业科技人员为核心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其二采取"四包一挂"的形式,即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赔尝实行责权利挂钩;其三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到农村去搞技术讲座,现场传播技术知识。

2、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

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993年,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在东部山区、西部农牧区、中部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11个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效果非常明显。几年来,11个园区共转化推广了67项科技成果,培训农民71500人次。二是到目前为止,重点建设了10个星火技术密集区。这些星火技术密集区已成为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作为全国最大产粮县之一的梨树县,自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以来,连续几年实施了以转化推广玉米丰产、耐密型玉米高产、工业应用的良种玉米栽培、米麦间作及长白杂交瘦肉型新猪种、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养猪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星火计划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全省建立了15个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在示范区的总体布局上,确定了四大生态区、7种区域类型模式和18个技术体系与技术经济体系,经过4年精心培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示范区内农民纯收入比辐射圈内的农民同期年平均增长60%;示范区内粮食每年每公顷增长1749公斤,比全省同期每公顷增产1050公斤,提高了60%以上。

3、精心进行技术组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技术组装重点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围绕粮食(玉米、水稻、大豆)、畜牧(牛、猪)、水产(中小水面)、优势特产资源和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攻关,使其形成规模效益的项目,并与全省大农业工程配套,与国家计划项目配套。例如,在农作物新品种方面,围绕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优势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耕作方法、病虫害防治)开展系列攻关,取得像玉米早熟丰产综合技术、玉米抗旱保苗技术、玉米大面积机械化综合高产技术、赤眼蜂、黑光灯防治玉米暝、水稻大棚盘育、水稻育苗床土调酸综合技术、盐碱地种稻技术和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了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耕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技术。二是合理组装,全力组织推广。把各单项技术组装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大力推广。从1990年开始,把65项组装配套技术列入省重点科技推广计划,选择基地为推广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计划采取滚动式,每年进行一次调整和补充。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良种普及率达到97%,推广面积超过7万公顷的农作物新品种近20个。盐碱地种稻以稻治涝、以稻治碱和旱改水配套技术的推广,使全省水田面积迅速扩大,由20万公顷增加到66万公顷,增产稻谷45亿公斤。创造出"吉林大米"名牌产品,不仅解决了本省人民吃细粮的问题,还内销到关内各省。

4、经常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受体和载体农技培训,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全省已建立省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1个,市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1个,县级培训中心29个。这些培训中心已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通过农技培训中心培训的农村干部和群众达360多万人(次)。二是开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和科技大王师团活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大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广绿色证书制度。全省已有6335人获得了"绿色证书",有6万人取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这些农民已经成为全省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成为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相当一部分绿色证书获得者被聘为科技副乡长。四是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 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先后围绕玉米、人参等十大星火系列开发计划编写了10部教材,制作了10部配套录象带。

5、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行政支撑的力度

5.1 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为了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总识。一是成立了吉林省科技与经济结合领导小组。二是建立了市(州)领导班子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积极选派科技副职。

5.2 制定优惠政策为了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科研、推广单位投身于农村科技事业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近几年先后制定印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放活科技单位科研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补充规定》、《关于推进我省农村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科研部门拨款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发送"吉林省科委科技成果推广奖励办法"的通知》、《关于稳定吉林省农业科技队伍促进科技进步若干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5.3 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吉林省在增加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投入上,一方面通过立法,增加投入,要求各级财政每年按一定的比例安排科技成果转化经费。另一方面,省政府有关部门每年还拨出科教兴农专项活动经费和重大科技成果推广专项活动经费,专项用于资助科教兴农成果转化推广活动。此外,全省各级政府每年还拿出350多万元的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奖励在科技兴农活动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

第6篇: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汇报

文以载道发展为本 以文兴企承责社会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每一个企业引以关注,河南颖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濮阳市筹备上市企业,完善既有优良文化,营造未来先进文化,孕育长远永续文化,已经成为我公司上下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企业文化的兴起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其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极大地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一个优秀的企业也必须靠与之相适应的优秀文化来引导和凝聚,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面对企业发展壮大,公司领导站在对企业、对职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立场上,用科学发展的视野审视企业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等等一系列关乎发展、关乎稳定、关乎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要求出发,以客户为本,择文化建设之路,以职工为本,施文化管理之策,以发展为本,谋文化强企之举。

2011年以来,公司高层共识,因时、因地、因势而为,打造出河南颖泰独有的企业文化,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企业文化在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企业品质形象上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本行业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道路。以企业发展为先导,以精神文 1

化为基石,反复论证,反复推敲,反复提炼,确立企业使命、企业核心价值观等6个文化理念。诠释了 “颖脱而出,泰达天下”的文化基调,明确 “呵护人类食粮,谱写绿色乐章”的神圣使命,深化 “努力进取,追求卓越,让每一颗种子健康成长”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以“发展”和“和谐”为轴点,形成了对内发展,对外承责的文化理念体系。彰显了民营企业求发展,担道义,讲奉献的价值趋向。主要做法如下:

1、内化心灵

2011年初,我公司在总结提炼以往成功经验和优秀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对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企业理念、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作风、公司司训、职业操守等做了详细的阐述,编写了企业文化讨论稿并下发进行研讨论证,最终定稿,并下发豫颖化[2011]045号红头文件,企业文化宣贯系列活动迅速展开。追崇企业文化见实效,有赖于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知、认同并付诸行动。鉴于此,我们把“内化心灵”作为企业文化宣贯的首要策略,在灌输、造势、交流、消化等四个方面狠抓具体落实。

灌输:自2011年12月1日到2012年2月底,充分运用教育灌输的手段,全员、全覆盖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培训,以车间、部、室为单位,由单位一把手主持,认真学习2次,讨论1次。在讨论中尤其要注意将员工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由办公室派员去收集。公司安排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对全体职工分批进行讲解,引领职工全面

了解、领会、熟知公司企业文化稿核心理念的真正内涵,切实提高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与此同时,凡新进职工都必须先行接受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宣导教育;造势:全面掀起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公司专设企业文化宣传栏,将企业文化动态像员工展示,进一步强化职工对企业核心理念的再认识,再提高。制定出具有公司个性特色的实施办法,将企业文化各项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交流:广泛深入地进行企业文化学习和落地的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自上而下,单位与单位之间、干部与职工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全面展开。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和借鉴外地、外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进而更深层次地强化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知;消化:我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做到在“化”上面下功夫,化到点滴事,化在细微处。旗臶鲜明地反对任何背离企业文化理念的习惯和做法,持之以恒地抓企业文化理念的宣导落实。企业逐步展现出新气象,更展示出河南颖泰文化的独特魅力。

2、实化行动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见于行,为确保企业文化能够“实化行动”,我们的做法是采用“四抓”:

第一抓入形:就是把比较抽象的理论理念变为员工喜闻乐见的形象模式。使企业文化延伸至身边人身边事,并赋予公司企业文化更加宽泛的艺术感召力;第二抓入规:就是将文化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着力抓文化理念与行为规范的相融合;第三抓入流:就是将文化理念所要求达到的标准渗透到各个工作流程;第四抓入微:就是将企业文化落实到每一

个工作细节。

3、长化习惯

实施企业文化管理,根本目的就是要引领全体职工从“心”的一致到“行”的统一。我们的做法是抓五个关键点:

沉淀:企业文化理念就是企业的宪政纲领,在探讨、提炼、提高中确立下来,必须走一条沉淀的过程;植根:企业文化能否化于习惯,制度规范是关键之一,是文化落地极其重要的基础;

4、外化形象

打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充分展示企业风采,发展自我,奉献社会是我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是检验我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优劣的落脚点,是评估我公司文化建设成败的根本点。因此,外化形象成为我们企业文化建设重要而突出的行动策略。重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传播跟进:形式多样,方式灵活,从舆论宣传抓起,把企业文化标语挂起来,企业口号喊起来,热力之歌唱起来,企业文化宣传专栏树起来,企业文化报道登出来,企业发展影像放出来等等;活动到位:我公司群团组织着力围绕企业文化宣贯针对性开展经常化、娱乐化、特色化的活动。紧跟企情举办职工运动会、文艺晚会、文化艺术节、才艺展示、歌唱演讲比赛、退休职工座谈会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将每年的十月十日定为公司的收费节,为单个岗位设立自己的节日,开创了我公司乃至我市的先河,并在2010年5月上旬开展了职工军事化潜能拓展训练活动,为我公司企业 4

文化建设开辟了新路子。开展了企业徽标征集活动,创立了《阳泉热力》企业报,开通了公司互联网站;融情深化:情感培养是企业文化能否内化于心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加强了本源教育和忠诚教育,教育和引导职工增强忠诚意识,忠诚于企业,忠诚于用户,以满足用户需要,更好地服务用户为根本;面貌改观: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外化形象这一方略的及时跟进。其中改善企容企貌,统一职工衣着装束先行一步。狠抓6S行为规范的执行到位,使得企业工作环境和形象氛围整体显著改观。

三、企业文化的引领

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拼搏铸就辉煌,用经济繁荣奉献社会是河南颖泰努力的发展方向。我们始终以振兴事业为己任,以推动企业永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全力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目标,把先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之中,推进企业阔步前进,取得了累累硕果。赢得了省住建厅、阳泉市委市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一致肯定,先后荣获山西省 “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 “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先进单位”、“阳泉市企业50强”等各类荣誉表彰百余项。

“十一五”期间,公司飞速发展,得益于有一个团结务实,勇于拼搏奋进的领导集体,有赖于公司能够坚持不断地努力去探寻现代管理方法,不失时机的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以至现在进行的文化管理的有效转型,在此过程 5

中,首先得以正本清源的是正确抉择和肩负起“及民于党和政府温暖,履企之服务社会职责”的企业使命,进而从根本上实现了公司核心价值观等一整套完整理念的落地生根,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和智力保障,有效推动了公司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经济实力成倍增长、职工收入翻番增长、热电联产工程建设业绩骄人、热源运行均衡平稳、装备水平日益提高、管理能力显著提高、供热服务全面提升、价格体系日渐理顺、项目引资成效显著、分户计量前景喜人、人才建设成绩斐然、发展环境和谐优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丰硕,为公司“十二五”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公司紧紧抓住我市大力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战略这一有利时机,继续以热力特色文化发展战略引领企业全面跨越发展。成功接收郊区供热、如期赢得北部新城供热制高点之后,再次迎来一个值得欣喜和自豪的盛举——桃北中路联合供热工程全线贯通、胜利竣工。这是我公司与阳煤集团在供热领域的首次开创性合作,更是我公司发展模式上的重大突破,不仅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的民本情怀,也构建起了热力公司与阳煤集团联合供热的中枢纽带和强强合作的桥梁,对我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热力属于公共服务行业,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在建设和发展中,始终把用户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服务价值高于产品价值”的价值理念。 6

今年,我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更加自觉,更加自信,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我们在供热受理、供热维修和供热收费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辟了多种服务渠道,配臵了多种系统设备,出台了一整套服务政策和操作方案,并在11月20日举办了“阳泉市热力公司2011——2012供热期缴费抽奖活动”,受到用户广泛参与和普遍肯定。今后,我们将继续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民生、促和谐的高度,坚持不懈地推动阳泉供热事业不断发展,坚定不移地按照“服务”和“关爱”文化方略,服务好广大用户,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为促进我市城乡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文化推进是一项入心入脑的工程,需要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并且需要对我们的文化不断的创新、挖掘、凝炼才能不断赋予文化以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还有待进一步改观,团队及参与意识还需增强,企业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还需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科学把握、合理确立和调整。为此,我们将更加自觉、更加自信地培育公司文化,打造河南颖泰新文化、拓展河南颖泰新文化,弘扬阳泉热力新文化,推动阳泉热力事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一、生活区拔草

二、歌唱比赛

三、拔河比赛、篮球比赛

四、做一流员工、创一流业绩

五、中层学习班一期(2011年8月23日—2011年12月27日)

中层学习班二期(2012年2月7日—2012年9月11日)

六、组织员工旅游

设计精美的企业文化宣传栏,办公楼、生产区企业文化宣传,基层一线职工统一着装奋

战的身影……如今,走进河南颖泰化工,处处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浓厚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一个“走”不远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自2010年启动以来,结合自身实际,扎扎实实的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广大干部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进一步提高,责任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对外形象和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也未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司所有的文件、合同、档案等办公用品统一印制公司LOGO、基本信息等,我们的资料,六给人家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为加强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带有公司LOGO,印制精美的宣传画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对外形象。

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为员工配臵图书及、娱乐活动用品,提高一线职工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企业文化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一个意识形态,今后我们的工作重心要向企业文化如何更好的指导生产经营,如何

打造展示我们河南颖泰文化的载体上,比如项目建设等,实现企业文化虚工实做的目的。

第7篇:关于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汇报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促进残疾人民生改善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黄冈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二五”以来,我市深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残疾人生活状况逐年改善,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占全市总人口**%的残疾人已经成为 推进“ 强兴”、扎实开展“四大行动”的积极力量。“十三五”时期,将全面贯彻落实“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的总要求,科学确立符合残疾人实际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一、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的基本成效

坚持弘扬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理念,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市政府连续7年都将残疾人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十件实事”之一,2015年起草《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今年3月第81次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残联工作,作出“在全市精准扶贫中广泛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的决定。切实保障残疾人政治权利,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有残疾人、残联工作者共21人,每年都将关系残疾人民生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作为重点办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纳入

了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各县(市、区)都制定了残疾人优惠待遇实施办法或细则。各级残工委及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将残疾人有关工作纳入本部门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并将本部门各项优惠政策相应地向残疾人倾斜。如:市民政局福彩基金的10%和市体育局体彩基金的5%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规定率先在全省得到落实;市地税局加大力度征收残保金,2015年全市共征收残保金突破2500万元大关,市直480万元,较上年度增长了12%;市扶贫办将残疾人精准扶贫纳入全市扶贫规划大局,精准建档立卡,确保精准脱贫“不落一名残疾人”;市广播电视台在新闻栏目开通手语同步直播;日报开辟“自强不息 同奔小康”专栏;市文广局向残疾人农家励志书屋捐赠图书;市委组织部以支部为单位与残疾人开展结对帮扶并纳入机关党建的重要内容; 省静远心理咨询中心设立了市残疾人心理咨询工作室。全市各地都结合实际,依托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对残疾人救助,建立健全了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救助、法律服务等网络体系,广泛开展了结对扶贫、节日慰问、组织募捐、无障碍改造、残疾人运动会、文化健身周等活动,使残疾人服务体系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关于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几点建议 全市残疾人生活状况相对于过去虽然有了较好地改善,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总体上仍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残疾人

是一个弱中之弱、苦中之苦、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的特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残疾人群体自身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落实好残疾人“两项补贴” 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的实施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李克强总理去年9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亲自部署“两项补贴”制度工作,建议尽快明确落实“两项补贴”制度各级财政需配套的资金比例,并自上而下将落实“两项补贴”制度列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二)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全省每年统一招收工作人员时,原则上要将招收总人数的1.5%以上名额专门用于招录残疾人。各级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率先招录残疾人,继而带动其他党政机关。各级党政机关中的非公务员岗位(科研、技术、后勤等),要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依法与残疾职工订立劳动合同,保障其合法权益。在政府公益性岗位录用残疾人过程中,取消“3年必须解聘”的限制。

(三)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城乡区域差距比较大,基层服务能力比较薄弱,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残疾人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仍明显不足,无障碍环境建设还很不够。为此,建议:一是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残疾人公共

服务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二是加强残疾人康复、托养和特殊教育等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三是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对各地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进行执法检查。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对基层残联建设给予保障:一是明确各级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设立独立的残联组织,开展残疾人工作;二是明确村(社区)都要成立残协组织,配备残疾人联络员,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施,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

(五)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参政议政范围。依法保障残疾人政治权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建议出台政策,明确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规定市州残联理事长原则上是市人大常委,县级残联理事长原则上是县级人大或政协常委,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必须是乡镇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上一篇:救助管理站的机构管理下一篇:教师岗位职责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