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儿童文学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Diaryofa6thGradeNinja是由马库斯·爱默生(MarcusEmerson)、萨尔·亨特(SalHunter)和诺亚·蔡尔德(NoahChild)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以日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成为一名忍者的人生。本文选取作品的前半部分进行翻译。

第一篇:儿童文学论文

论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

【摘 要】昔日曾被人们认为是“小儿科”的儿童文学,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存在于人类文化之林,并拥有众多的读者,吸引着下至幼儿,上至八旬老人,这是儿童文学独特的儿童情趣的魅力所在。儿童文学中特有的审美情趣是儿童的生命,儿童世界所固有的,是成人所追求、所向往的。儿童文学的儿童情趣是通往美好童年的七彩桥。

【关键词】儿童情趣 儿童文学 魅力

一、儿童文学的意义

曾经被人们认为上不了台面的“小儿科”的儿童文学,如今拥有了许多的儿童与成人读者。据统计资料显示,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80%的课文是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儿童文学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一)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具有与其他文学相同的特点,而且它的语言规范适合儿童,以儿童为本位,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特点,儿童乐于接受。因此,学生语言的积累、知识的习得、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培养、思维的发展以及各种能力的训练都有赖于儿童文学。

(二)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能帮助教师保持孩提时代的传统,成为具有缪斯心性的人,更好地理解儿童接近儿童,成为儿童心灵上的朋友,还能激发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创收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儿童文学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说它是人类文化中一块珍贵的瑰宝,一点也不为过。众多的读者围绕它身边,对它如痴如醉,它的法宝就是与生俱来的儿童情趣。

二、儿童文学的魅力

儿童情趣是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它是儿童生活中所固有的。儿童文学艺术形象的创造始终浸渍了儿童特有的天真、稚朴、欢乐的情感与意趣。

(一)天真

儿童好比刚刚绽开的花朵,尤其是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时期,犹如一颗晶莹透亮的露珠,又宛如是纯净、明洁的蓝天,正伸出那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手。在这广袤而复杂的花花世界面前,他们的世界就是人间的一片乐地,总是显得那么的稚嫩、纯真和美好,那么令人神往。这种儿童生命固有的神奇品性,成了儿童文学作品中天真气质的客观来源,而表现儿童生命、儿童世界的天真之美,也成了儿童文学作家毕生的追求。

例如,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尔的童话集《青蛙和蛤蟆是朋友》讲述了性情开朗、性格外向的青蛙和性情忧郁、性格内向的蛤蟆之间纯洁、动人的友情故事。在其中的《寄给蛤蟆的信》一篇中,蛤蟆因为从来未收到过来信而感到难过。青蛙得知后,立即回到家给蛤蟆写了一封信,并请蜗牛把信送到蛤蟆家,然后又去蛤蟆家一起等信。当信迟迟没有送来的时候,青蛙又忍不住提前将实情告诉了蛤蟆。直到第四天,行动迟缓的蜗牛才终于把信送到了蛤蟆家。作品中洋溢着纯真的友爱之情,令人感到快乐与温暖;一个天真热心的青蛙形象也跃然纸上。

又如徐鲁的儿童诗:

夏 日 雨 景

雷公公开着夏天的洒水车,/轰隆隆地从天空驶过/洗亮了田野上所有的小溪,/还有老橡树上的每片绿叶。/蒲公英伸出金色的小巴掌,/一万颗露珠儿在花蕾上闪烁;/蘑菇们也从泥土下醒来了,/白色的小帽儿上顶着草叶。/野樱树抖着满晶亮的水花,/仿佛金色的花瓣被风吹落。

诗以儿童的口吻娓娓地讲述着夏日的雨景,用儿童特有的天真之语揣度大自然的神秘,其活泼而抒情的诗性话语,带给我们愉快的心情。

(二)稚朴

稚朴与天真一样,是儿童文学天然拥有的审美情趣。它不是成人世界里的做作与幼稚,而是儿童特有的心理,是儿童生活中的情态与形态的真实表露。这种稚气而拙朴的情气深深打动着各类读者。请看日本作家小春久一郎的童话故事《虎助的尾巴》:

“嗯哼,哦哼!我穿着新裤子呐!”

老虎虎助想夸耀自己的裤子,就到袋鼠小路家去了。“嗯哼,哦哼!瞧瞧我的裤子。”

他挺起胸,“啪啪”地敲打凸出的肚子。

“唔——”小路哼了一声,围着虎助转了一圈,不,又转了一圈。

“不,不得了!虎助,你美丽的尾巴没有啦!”

“岂、岂有此理!”虎助用手摸摸屁股:“呀,真的!对啦,是我慌慌张张忘在家里啦!”

他急急忙忙回去了。

“桌子上没有,衣柜抽屉里也没有。麻烦啦,这多不好意思,不能到外边走啦!”

跟在后面的小路,也担心地问:“虎助,再没有别处可找了呢?”

“没有了,我伤心透啦,因为我不能再出去玩了。让我钻到床上,去做尾巴的梦吧。”虎助想睡觉,脱下裤子。忽然,小路叫起来:“有啦,有啦!虎助,你的尾巴在裤子里边哪!”

文中的小老虎虎助,活脱脱就是一个粗心而又可爱的儿童化身。

(三)欢乐

儿童是快乐的天使,追求快乐是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快乐”,儿童文学也成了快乐的文学。《哈利·波特》一书的作者罗琳女士的一席话颇为耐人寻味:“儿童读物不是教科书,其目的不是要教会孩子们什么特定事物。这不是文学的特性。人们确定能从文学中得到一些东西,但可能只是教你如何开怀大笑,而并非每次都像打你一个耳光一样让你吸取教训。孩子们肯定能从《哈利·波特》里学到一些东西,但我害怕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看了两三章就掩卷沉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东西呀’”。别林斯基也曾呼唤儿童文学应给孩子以欢娱,“给他们快乐,而不是沉闷;给他们故事,而不是说教。”

例如任溶溶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作品用夸张的手法营构出充满幽默感的喜剧效果,在热闹欢愉和快乐的氛围中蕴藉着鲜明的教育性。又如木子的童话《长腿七和短腿八》,作者巧妙地运用夸张和变形手法,设置了长腿七和短腿八这样两个浑身喜剧味的人物形象,使人感受到一种极不协调的滑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再看看谢武彰的《矮矮的鸭子》:

一排鸭子, 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 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 太阳晒晒,伸长脖子, 吃吃青菜。

一排鸭了, 个子矮矮,走起路来, 屁股歪歪。

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排形态可掬、动作滑稽的鸭子们形象,孩子们边念边学鸭子的动作,那一定会充满笑声与欢乐。

作者:钟景红

第二篇: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摘 要:作为中国人来说,通过语文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于汉语文化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该通过语文的教学来加强学生对于汉语的进一步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儿童文学作品的地位逐渐升高,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在推崇通过儿童文学加强对儿童语文能力的培养,但是,怎样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儿童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來几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地位

一、能提高小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儿童文学作品在内容表达上比较浅显,并且,在语言的选择和故事情节的设计上也非常的形象、生动,所以,有别于其他的文学表现形式,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的运用上是非常有讲究的,不仅要能够有丰富准确的语言,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标准,吸引学生学习,引人入胜。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让小学生能够掌握到文学语言的魅力,不断地体会和总结,让他们在以后的情感表达上也能有所提升。学生通过对文学的学习,能够不断地学习到相应的语文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总结,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对于以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现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

儿童文学作品还对内容上有很高的要求,语言的表达还有故事情节的设定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故事内容的设定应该能够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物在故事中的心理活动和形象,为他们以后的思想品德的设定也有一定的帮助。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作品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思考文学故事中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接受故事给他们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还有道德标准的树立,并且,一些文学作品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停地对故事充满幻想,才能让自己的学习不断提升,思想进步。

总之,让儿童文化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然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内容,并且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王金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5).

编辑 王团兰

作者:王艳丽

第三篇:儿童文学翻译总结

摘要:Diary of a 6th Grade Ninja 是由马库斯·爱默生( Marcus Emerson)、萨尔·亨特( Sal Hunter)和诺亚·蔡尔德(Noah Child)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以日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成为一名忍者的人生。本文选取作品的前半部分进行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研究儿童文学作品译文的翻译特点,并针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力求译文准确、流畅自然,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特点;翻译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儿童的教育及其发展。儿童文学的出现是为了让儿童能够欣赏和接受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培养儿童全面发展。本文选取部分文章进行翻译,重点研究了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儿童文学翻译

(一)儿童文学及其翻译的特点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它在拥有文学的特性的同时还具有属于自身的特点。通常来说,儿童文学具有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故事性及知识性等特点。儿童文学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便是它的教育性和知识性。此外,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和它的形象性、趣味性和故事性也有密切关系。对年少的孩童而言,他们更容易、更愿意接受形象生动和趣味十足的事物。

儿童文学翻译对于文学翻译而言也是特别的。它既要遵循文学翻译的规律,也要兼顾自身的文体特征。因此,译者既要注重保持译文语言的童趣又要将原文中的文化特色传递给另一文化的儿童读者。译者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运用一些符合儿童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的词语和语气。语言上要流畅,通俗易懂。语体上要富有童趣。

(二)儿童文学翻译的难点

儿童文学在文学中的特殊性决定了译者在做翻译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难题。首先,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是儿童,而作者却是成人。因此译者在做翻译时需要在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将其用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其次,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权衡。在一些选词上,译者要尽量选择简单、易懂且具有吸引力的词语,以引起读者的情趣。在构句上,要尽可能使用简单句、短句。而在语体上,儿童文学翻译较适宜采用偏口语化的形式,使译文能够朗朗上口,增加读者的可读性,使读者易于理解原文。

三、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

(一)翻译策略概述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译者在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时会考虑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即异化与归化。异化策略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向原文作者靠拢,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保留异国风味。而归化策略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向译文接受者靠拢,尽可能地使用目的语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语言、文学、文化特征,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语言、文学和文化规范。

综合来看,这两种翻译策略为译者的翻译工作指明了翻译方向,译者可以根据需要来选用这两种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是译者在做翻译时选择的一种倾向性,他可能会因为译文的充分性而选择项原文作者靠拢,也可能因为译文更好的可接受性选择项译文读者靠拢。并且译者在译作中会因不同需求而交織运用异化策略与归化策略。

(二)具体翻译方法及分析

上述两大翻译策略各自包含了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如直译、音译、意译及改译等等。此次翻译实践,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两种翻译策略均有所涉及,且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选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

1.直译

直译是异化策略的一种,它是指译者在翻译中保留原文内容和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如:

例1原文:I was the last in the room just before the bell rang.

译文:马上要打铃了,我是最后进入教室的人。

例1属于直译的用法,但是译文并没有完全不动地翻译原文。因为两种语言形式的差异,尽管是直译也允许适当的变化或转换,尤指语序的转换,这样能够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句法规范,使译文流畅易懂。原文是典型的英文句式,“just before”表示“就在……之前”,表示时间的状语放在句尾。而在汉语中,时间状语一般会放在句首。因此译者调整了译文的语序:时间在前,内容在后。

2.意译

意译是归化策略的一种,它是指译者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在词汇意义及修辞的处理上采用转义的手法,使译文较为流畅地道地还原原文本意。如:

例3原文:If joining a ninja clan will help you get on your feet,then by golly,that’s what I’ll do.

译文:如果加入忍者部落能够帮你站稳脚跟,那么确实,这就是我要做的。

例4原文:Many of the ninjas were pulling their masks back over their faces.Their eyes looked angry.

译文:许多忍者将面具从他们的脸上拿下来。他们的眼睛里满是怒火。

在例3中,根据上下文可知原文中“get on your feet”是指加入忍者部落能够帮蔡斯站起来的意思。这里的“站起来”很显然不是字面的站起来的意思。它是指加入部落这件事能够帮蔡斯在学校能够拥有立足之地。由此译者将其翻译成“站稳脚跟”,清楚准确得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也使得译文较为地道,易于读者理解。

例4的原文划线句子想要表达的是那些忍者很生气的意思,但原作者并没有直白地说,而是用眼睛的愤怒来表达。生动形象地将读者代入了情景,展现了忍者的愤怒。然而若直接将其译成“他们的眼睛看着很生气”就完全破坏了原文的美感,且让人觉得语言生硬干涩。因此在理解了原作的用意和意义的基础上,译者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译成“他们的眼睛里满是怒火。”既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义,也保证了译文的生动形象。

综上分析可知,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意图。为了保留原文的异域风味,译者会选择异化策略,采用直译的方法。为了确保译文的流畅性与可接受性,译者会选择归化策略,采用意译的方法。无论选择何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原则上都要遵循儿童文学的翻译规范。

四、结语

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是孩子,这样特殊的读者使得儿童文学的翻译看似简单,实非易事。译者在做翻译时要尽可能地再现原文,还要注重译文的语言、语体及文化上的诸多问题。这对译者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本文仅以Diary of a 6th Grade Ninja的部分译文为例,分析儿童文学所具有的特点,探索儿童文学翻译的实践与理论分析,希望能够为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出一份力,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晶.谈儿童文学文本特点及翻译策略[D].山西大学,2013.

[2]邓红顺.儿童文学翻译策略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2):36-41

[3]董文静.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王娟.儿童文学翻译的异化与归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06):33-36

[6]袁毅.浅谈儿童文学的翻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04):73-75

作者:赵昕 赵雪

第四篇:在儿童与儿童文学之间铺设最美的道路

我用一周的时间阅读了中国海洋大学朱自强教授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这是一本能够让我静心思考的书,如此的阅读体验,并不常有。之所以能够静心思考,是因为这本书唤起了我内心深处久违的亲切与感动。

回想教研之路,笔者曾有缘向朱自强教授当面请教,也承蒙朱教授指点,深感受益良多。在这本书中,朱教授从学者的视角,针对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方法,在理论上进行了自觉、深人的思考与建构,并在实践层面作了系统性的总结。朱自强教授始终把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这种思考、建构与总结正是他本人对此最直接的关照和探索。

兒童文学教学确实是博大而精深的。笔者虽然从事了十一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现在也沉浸于小学语文教研事业,但常常会对儿童文学教学反复思量,心存敬畏。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对儿童文学教学有太多的未知,所以越发想要博观约取,而后厚积薄发;更是因为自己长久以来对儿童文学无比的热爱。唯有知之深,方能爱之切,如果没有对儿童文学深刻的理解,儿童文学的教学也就如同无源之水难成汪洋,无本之木难成森林。

朱自强教授在这本书中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研究应该具体化为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研究和说明文教学法研究,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研究,应该尽快进人一个方法论的阶段。他认为,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理论建构工作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就其视野所及,尚没有建构这一理论的专著,其整体性、普遍性的教学方法研究尚属首次。

我也曾尝试从全新的视角走进儿童文学,对儿童文学教学进行方法论的研究。儿童文学教学方法论会很自然地引导读者从儿童文学、儿童教育、语文教育研究中理性地认识儿童文学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反思自己以前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对文字的品读、内容的体味,少有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和对儿童文学理论的洞察及思考。没有站在理论的高度,便谈不上对方法的探究,所以,思想就显得不够厚重与深邃,意蕴也难表现得丰富而多元。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则正是儿童文学教学的基石所在。儿童文学类的作品并不会因为其所直面的对象是儿童就会显得浅薄或者稚拙,不少作品包含哲学性的表达,富丽而单纯,灵动而深刻,既可以映照现实,又可以慰藉人生。

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的实践性使我思考如何重视实践与经验的生成,因为无论是何种理论,最终都要归于实践。唯有实践,理论才能得到实质上的确证与延续性的发展,让儿童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中自主发展与自然成长,这才是儿童本位的真实表现,也正是笔者想要创设的教育情境。

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体现了小学语文教育和儿童文学之间存在的双向影响,这种影响是互动的。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语文教育是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路径与方式。尤其是自儿童文学作品大量进人中小学语文教材以来,语文教师成了“儿童文学的推广担当”。儿童的成长,不能让阅读缺席,而推动儿童阅读,教师要有能力做“点灯人”和“指路者”,这就决定了儿童文学教学必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正如朱自强教授所说:“我设计、提出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当然是要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即为了让‘孩子取得最高水平的语文能力’。”他还强调,“探究、建构这些比较具体的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想使儿童文学的阅读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高效”。的确如此,儿童文学是儿童成长的精神家园,对儿童文学教学进行深人研究,在儿童与儿童文学之间铺设最美的道路,是儿童文学作家、理论研究者和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的责任与担当。尤其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这一群体,他们是儿童文学传播的最直接的推动者。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与提高理论水平,为儿童文学阅读推广助力,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使命。

儿童文学是对儿童的文学启蒙,儿童在启蒙时期所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种种内容,都会成为其未来生命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遗憾与美好,忧伤与快乐,都会让儿童感受到最质朴、纯真的情感,让他们的心灵与情感更加饱满丰盈。在儿童文学这片斑斓的天空里,语文教师要努力为儿童插上有力的翅膀,让他们自由自在地飞翔。

作者:孙世梅

第五篇:儿童文学翻译刍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儿童文学它的出现是为了使儿童认识并接受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并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本文将选择要翻译的文章,重点放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的要点以及相关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兒童文学;翻译;策略]

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是非常不平衡的,儿童文学翻译接连出现,但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很少。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已经在国际上展开,但在中国仍缺乏对此领域的深入研究。中国有近3亿儿童读物,但市场上他们面对的是低质量的儿童文学翻译。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与儿童文学翻译有关的研究还有很大关系,通过不断加强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了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的发展。

1儿童文学翻译的特征分析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特殊领域,具有自己的特色。通常,儿童文学具有教育、图像、兴趣、故事和知识的特征。儿童文学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教育和知识产权。此外,儿童文学的成功与形象、兴趣和故事息息相关。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生动有趣的事情更容易,也更愿意被他们接受。儿童文学翻译也特别适用于文学翻译,不仅需要遵循文学翻译法则,而且还必须考虑其自身的风格特征。因此,翻译人员不仅应注意保持目标语言的童趣性,而且还应将原始文本的文化特征传达给其他文化的儿童读者。翻译人员必须站在孩子的鞋子里,并使用适合孩子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的单词和语言形式,语言应流利且易于理解,样式应当充满童趣。

2儿童文学翻译的要点分析

儿童文学在文学中的特殊性是译者不可避免的问题。首先,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作者是成年人。因此,在翻译时还应该考虑如何以可接受的方式向儿童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在翻译儿童文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很多细节。在某些单词选择中,翻译人员需要选择简单易于理解且引人入胜的单词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构造句子时,请使用尽可能简短的句子。在样式方面,儿童文学翻译更适合采用口语形式,使翻译脱颖而出,增加读者的可读性,并使原文更易于读者理解。

3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分析

3.1异化和规划策略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翻译者在翻译外国儿童文学时会考虑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就是异化和归化。异化策略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接触原始作者,尽可能保留原始语言和文化特征,并保留外国风味。归化策略意味着翻译人员会在翻译过程中尝试到达目标接收者,并充分利用目标语言阅读器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特征,以便翻译符合语言要求。目标语言的文学和文化规范。将这两种翻译策略放在一起可以指明翻译人员的翻译方向,翻译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这两种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是翻译人员在翻译时选择的侧重点。由于翻译的相关性,可以选择更接近原始作者,也可以选择更好的受众,因为翻译的可接受性更高。另外,翻译人员根据需要将外国和本地化策略混入翻译中。首先是直译的翻译方法。首先,直译一种异化策略,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始内容和原始形式的翻译方法。

例如:I was the last in the Room just before the bell rang.译文的翻译成为:马上要打铃了,我是最后进如教室的。这个例子就属于直译的用法,但是译文并没有完全不动地翻译原文。因为两种语言形式的差异,尽管是直译也允许适当的变化或转换,尤指语序的转换,这样能够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句法规范,使译文流畅易懂。原文是典型的英文句式,“just before”表示“就在.....之”前表示时间的状语放在句尾。而在汉语中,时间状语一般会放在句首。因此译者调整了译文的语序:时间在前,内容在后。其次,就是意译的翻译方法。意译是归化策略的一种,它是指译者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在词汇意义及修辞的处理上采用转义的手法,使译文较为流畅地还原原文本意。例如:原文: If joining a ninja clan will help you get on your feet, then by golly, that’s what I'll do.译文:如果加入忍者部落能够帮你站稳脚跟,那么确实,这就是我要做的。译成“站稳脚跟”,清楚准确得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也使得译文较为地道,易于读者理解。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翻译者的意图。为了保留原始文本的韵味,翻译人员选择了一种异化策略,并采用了一种直译的方法。为了确保翻译的流畅性和可接受性,翻译人员还会选择一种归化策略来加强儿童的理解和接收能力。原则上,无论选择哪种翻译策略和方法,都必须遵守儿童文学翻译的规则。

3.2注意翻译的文化问题

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交流活动,讨论儿童文学翻译的文化问题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翻译本质的理解。中西文化有共同点和个性化。就儿童文学而言,利用儿童文学的各种体裁来娱乐和教育儿童,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是由故事情节和描述驱动的,不应对语言施加太大压力。另一方面,儿童仍处于学习母语的阶段,欧化的语言和模棱两可的语言元素很容易影响到儿童,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没有帮助。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思维仍不成熟,意志力相对较弱,文化因素太多导致阅读,兴趣和自信心丧失。考虑到儿童文学的性质和读者的特点,儿童文学的翻译必须是透明的翻译,并且翻译人员必须以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然而,翻译毕竟是一种文化交流,必须适当维护儿童文学的文化元素,但语言必须简单易懂且不会引起误解,并且可以在需要时进行补充。

4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翻译人员应尽可能复制原始文本,并注意语言和语言。分析儿童文学的特点,探索儿童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理论分析,为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实践理论研究,熟悉儿童文学并获得见识。

参考文献

[1]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06):35-38.

[2]谭云飞.浅谈儿童文学翻译[J].林区教学,2009,000(002):40-41.

[3]郑晓莉.浅谈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J].考试与评价,2016,000(010):67.

[4]彭腾瑶.接受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华章,2012,000(013):104-104.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田甜

上一篇:pbl教学论文下一篇:专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