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传播基础理论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研究 ——基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考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党和政府的传播能力。新媒体传播能力是政府传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已进入突发事件的多发期。突发事件作为特殊的社会运动过程,从本质上讲是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越来越严重,所产生的破坏力和冲击力对政府治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媒体传播条件下,突发事件产生的环境和应对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政民互动模式以及政府新媒体管理策略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衍生了系列社会问题。突发事件多发生在地方层级,肩负社会秩序保障责任的地方政府,已经成为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的直接责任主体,其应对突发事件的新媒体传播能力直接影响到突发事件的走向和结果。因应突发事件,加强和再造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政府新媒体传播是政府组织基于自身职责和功能,通过不同媒介尤其是新媒体平台,与社会公众进行的信息互动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互动性,体现着传播行为和政府职能行为双重属性。构建基于突发事件的地方政府新媒体信息生产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信息扩散能力以及信息修复能力,已成当务之急。应该看到,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的新媒体传播能力,其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传播新技术的传播技巧与方式,是通过整合各种平台和资源而实现内容创新、平台创新等所产生的一种传播影响力,也是地方政府的一种“软实力”。本文聚焦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的再造研究,以突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以政府为应对主体,依据“突发事件—政府传播—新媒体”的逻辑,整合运用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营销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资源,紧扣我国地方政府的制度框架、组织结构、资源禀赋、运作过程等方面的现实条件,揭示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传播模式。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案例,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反思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所暴露的传播能力薄弱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探索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的结构及要素,并为政府部门优化应对突发事件的传播方案、提升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提供对策与建议。作为近年来发生的一件典型的突发事件,“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因其突发性、敏感性、伤亡人数多、涉及面广等因素,使其成为具有国内国际影响的突发事件。“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传播中,上海市政府利用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媒体实力相对强等优势,初步整合了各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突发事件传播中信息发布、政策指示、问责处理等信息的发布。但在新媒体传播实践中,存在信息发布不及时、议程设置能力与舆论引导力不强、对公众的参与重视不够、互动力度不够、话语风格僵硬以及新媒体联动效应弱等现实问题,涉及新媒体内容生产、平台建设和地方资源整合等层面。突发事件传播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建设与再造要素的考量因素和依据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国内外对传播能力及其内容构成要素的相关研究;二是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代表的我国突发事件及其传播的现实特点;三是地方政府及地方区域的社会环境、经济与文化水平等实际特征。参考国际经验,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的新媒体传播能力建设与再造的要素包括:内容传播力、平台传播力、地方政府资源整合力和传播效果影响力四个要素。因此,突发事件传播与沟通中,再造和增强地方政府的新媒体传播能力,需要从这些要素和路径入手。具体而言,包括创新新媒体传播内容,增强内容传播力;运用新技术整合传播手段,强化平台传播力;整合地方政府资源,增强信息整合能力以及优化突发事件传播流程,提升传播效果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新媒体与公众关系互动的长效机制。突发事件传播与沟通中,再造和增强地方政府的新媒体传播能力,其宗旨和价值取向是打造整体治理型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维护政府与公众之间良好关系,塑造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的新形象。本研究共分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研究价值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主要是结合研究论题,对突发事件、地方政府、传播能力等核心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构建起本研究的概念体系。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为案例分析部分。首先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度分析了作为典型地方突发事件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分析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与沟通的主要议题与方式。在此基础上,针对突发事件和新媒体传播的语境与社会现实,研究了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第五章主要是在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重点论述了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的两种取向,即整体取向(整体性治理政府)和协同取向(公共服务型政府)。同时,针对突发事件的特征与传播特点、突出新媒体的传播语境和地方政府的区域特征,对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的要素进行分析,进一步考察突发事件传播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建设与再造的要素构成,即内容传播力、平台传播力、声誉传播力和地方资源整合力。第六章首先是对国外地方政府突发事件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进行研究。在总结国外地方政府突发事件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的特点和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的路径选择。本章还探索了建构地方政府、新媒体与公众之间互动的长效机制等问题,研究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理论的新发展。

关键词:突发事件;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路径选择

学科专业:传播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地方政府传播的相关研究及其评述

二、“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相关研究及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一、学术价值

二、现实意义

第二章 核心概念的梳理与界定

第一节 突发事件

一、突发事件(Emergency)的含义

二、突发事件的特征与分类

第二节 传播能力

一、传播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含义

二、传播能力的构成

第三节 地方政府

一、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的含义

二、地方政府的职能

第三章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案例选择与资料采集

一、案例选取与回顾

二、资料采集

第二节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分析

一、议题内容分布

二、代表性微博文本分析

三、代表性微信文本分析

四、党报文本及其与微博、微信文本的比较

五、都市报文本及其与微信、微博文本的比较

第三节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分析

一、公众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关注

二、政府对公众关注的回应

三、公众对政府发布信息的回应

第四章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新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第一节 政府新媒体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力不足

一、突发事件中新媒体信息发布滞后

二、议题设置能力与舆论引导力薄弱

三、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单一,话语风格僵硬

第二节 政府新媒体传播互动不足与回应不力

一、政府新媒体传播重发布而轻互动

二、政府新媒体传播中对公众的参与缺乏重视

第三节 政府新媒体传播过程中辟谣能力与知识传播能力低

一、政府新媒体传播过程中辟谣力度弱

二、政府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公共安全知识普及缺失

第四节 政府新媒体传播过程中“联动”效应差且服务意识不够

一、政府新媒体传播过程的“联动”效应差

二、政府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服务意识不够

第五章 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的取向与要素研究

第一节 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的两种取向

一、整合取向:建立整体性治理政府

二、协同取向: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第二节 信息公开: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的基础

一、“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的信息公开状况

二、突发事件传播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第三节 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的要素

一、新媒体内容传播力

二、新媒体平台传播力

三、新媒体传播效果影响力

四、地方资源整合力

第六章 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的国际经验与本土路径

第一节 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建设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代表性突发事件中政府的新媒体传播分析

二、国外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与经验

第二节 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新媒体传播能力再造的本土路径

一、夯实新媒体传播内容,增强内容传播力

二、运用新技术整合传播手段,强化平台传播力

三、优化突发事件传播流程,提升传播效果影响力

第三节 增强地方政府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与互动能力

一、增强地方政府的资源与信息整合能力

二、建构地方政府、新媒体与公众之间的长效互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上一篇:安全措施提高电力运行论文提纲下一篇:声乐演唱与心理素质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