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后调查研究

2022-05-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学生就业后调查研究

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2012年7月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离开校园步入职场,成为求职的主力军,因此探讨90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并做好相应的就业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就业心理 教育对策

课 题:2014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课程编号:BJSZ2014YB53。

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他们与时俱进、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个性突出,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独特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心理。科学分析“90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并做好相应的辅导工作,是实现提高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方面。

一、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有如下几个典型表现。

1.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时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受世界经济结构变革和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加之就业总量的增加,导致“90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90后”的大学生表现出对未来就业的焦虑。不少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忧虑重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甚至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2.从众心理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而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社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从众”(conformity),亦译作遵从或相符等等。从众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随大流现象”。“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他们更希望找一份稳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工作,从这份工作中他们可以获得安全感、尊重感和自我实现感等。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传统就业“铁饭碗”思想又开始复燃,有些大学生还没有弄清自己的能力、专业和目标便盲目选择去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应聘,导致这些单位竞争激烈,而一些民营企业则无人问津。

3.自卑心理

自卑是自我评价过低、自愧无能从而丧失信心,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人格缺陷。自卑的人总认为自己外貌、个性、品质、能力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标准,从而丧失实现自我的信心。“90 后”都是在父母老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很少经受挫折,所以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就会束手无策,经受几次挫折便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使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充分的展示。

二、90后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

1.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最新的心理学脑部研究报告表明,善于处理情绪并能觉察别人情绪的人,即能用理性控制冲动的人,在社会上较易获得成功发展。2014年我国毕业生规模达727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28万,“90后”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如此复杂的就业形势下,只有积极乐观,善于提高自己的人,才能在求职中脱颖而出。因此,高等学校要通过模拟面试、心理训练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学生学会多维度思考问题,全面正确地认识困难和危机。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就业形势日益紧张的今天,90后大学毕业生要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多学习新知识,不断将学到的知识加以深化应用,增强自身本领和社会适应能力,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高等学校要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发展的意识,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今天的热门不一定是明天的热门。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在就业过程中保持自信,坚信自己的选择,不随波逐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尤其是自身的特点去选择职业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3.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90后”的大学生大多都是被宠惯了的独生子女,成长的道路也基本都是一帆风顺的,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经验。他们大学毕业后独立面对就业过程的各种问题时就会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就业过程中受挫时,他们容易意志消沉,自卑怯懦。“人格之道,当治于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健康人格的根基。所以高等学校要在提高“90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下功夫,运用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心理活动、心理游戏、素质拓展、知识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90后”大学生才能自如地应付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真正实现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周方遒.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作者:张德兰 杨希

第2篇: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

[摘 要] 文章以“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以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导致“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推动大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作者简介] 张磊,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讲师,硕士,河南 新乡,453003

[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模式的转变,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意识形态,使得“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变化。调查研究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可以为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政策的实施及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参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其树立更为科学的就业价值观,有效提高社会人才的利用率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90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取向选择现状及原因

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使得各行业间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由于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不断累积,因而造成当前“90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所以他们在就业选择上就变得更加趋于务实。主要表现在更多毕业生不再盲目选择“跟随”考研,而是遵循“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就业后再根据需要选择创业或是考研,这也是“90后”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的一大进步。

“90后”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中薪资报酬等传统因素虽仍然处于主要地位,但有所下降,相对应的是个人兴趣、提高自身能力等时尚因素的逐步提升,但就业地域选择的城市化、就近化,求稳或不愿担风险的取向仍然普遍存在,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淡化。另外,虽然大约十分之一的“90后”毕业生表示有自主创业的愿望,但最后真正选择自主创业的寥寥无几。这除了学生自身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外,国家政策支持不够,社会舆论导向力度不够,以及高校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宣传和教育不到位,成为导致“90后”大学生极少选择自主创业的外部因素。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二、“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趋势

(一)职业选择务实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更重视经济利益。首先,在就业区域选择上以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为首选,希望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而西部基层单位却很少有人问津。其次,在职业选择上“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三资企业等能够带来权力、地位和更多经济利益的“理想”职位。

(二)追求职业稳定性

“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中对稳定的追求是重要因素之一。表现在就业上就是各级各类公务员考试持续高烧不退,特别是国家机关公务员报考者数量逐年增加,热门职位的竞争更是达到白热化,千里挑一的竞争率屡见不鲜。另外,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因其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福利待遇也倍受毕业生关注。

(三)倾向地域就近性

相当一部分“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就近就业。他们遵循着“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很少选择到外地工作。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更要想尽一切办法回家乡就业,基本不考虑异地就业。这种现象主要因为我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而带来的传统思想所导致,还有希望依托家乡的人脉资源,利于以后发展的现实考虑等。

(四)职业选择心理矛盾性

“90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既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带有市场经济和新的各种思潮的痕迹。他们在职业选择上采取“双重标准”,从而引发了在择业标准和择业行为上的矛盾心理,以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念上的自主化倾向。这也是我国社会转型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反映和体现。

(五)缺乏个体创业性

许多大学生缺乏创业的决心和勇气,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创业时受到许多资源瓶颈因素制约,导致大学生创业变得异常困难,使得他们创业积极性不高。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人员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而最终能真正选择自主创业的仅有1%。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理应成为创业的主力军,因此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仍有待增强。

(六)职业目标选择理想化

“90后”大学生在选择职业上还受到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这一过时观念的影响,不考虑大学扩招后就业市场发生的巨大变化,一味追求不切实际的“理想”工作,而忽视工作岗位的适用性和现实性。

三、“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多样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国家政策、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个体心理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国家政策因素

一是国家通过“双向选择、自主创业”政策的实施,使大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择业和就业压力,“高不成,低不就”成为很多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二是高等教育不断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阶段发展,在更多人得到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培养质量却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一些自身知识结构欠缺的大学生被推向社会后,很难用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指导自己择业就业。

(二)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们改变了以往那种长期不变的择业观念。市场经济除了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以外,也使大学生认识到在就业中可以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更新的择业方式完成就业。其次,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思想的解放,激发了他们的开拓精神,表现在就业取向上就是更倾向于多元化和个性化。最后,网络时代带来的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新时代的大学生日渐丰富多元的职业理想。考公务员进入国家机构、考研深造、进入各类企业打工、或者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选择,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

(三)校园环境因素

大学生通过学校教育逐步实现自身的社会化。高校作为大学生正确就业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场所,除了完成科学文化知识的教授以外,也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育。高校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变化,更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施加影响,使其更符合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但是,目前部分高校不重视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无法形成正确就业价值观的原因。

(四)个体因素

大学生个体是就业价值观形成的决定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一些学生职业认知存在偏差。他们忽视对某些职业的现状认知,又不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只是一味追求所谓“热门职业”,结果造成更为残酷的职业竞争,供求严重失衡。其次,部分学生功利性价值取向问题严重。表现在就业上就是只考虑个体经济效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对社会价值的实现不够重视。最后,个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在就业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转变固有观念,通过不断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努力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来主动适应社会对职业的更高要求。

四、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与社会整体价值观、家庭职业价值观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多元化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依据,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内部原因,也有国际社会发展的外部原因,同时还受到家庭职业观念的影响。

(一)社会整体价值观对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

就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整个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中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就业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始终要求我们要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去长抓不懈。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念影响到他们的职业选择,而职业价值观需要社会整体价值观来引导。日益突出的青年就业问题,不仅限制了青年自身的发展,还造成了家庭以及社会的各类矛盾问题,最终制约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培养广大青年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才能帮助当代青年塑造良好的就业观,进而促进青年自身的发展、社会稳定和进步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二)家庭职业价值观对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最基础、最初级的场所。每个人在出生后都会最早接受家长的一些教育,都会对家长的价值观有一定认同,这会对日后整个人生观的树立有一定影响。所以,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非常重要。

对于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评价和选择职业时对某些具体职业价值尺度的重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首先,家庭经济水平和文化程度的差异致使家庭经济困难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更加注重子女就业的务实性。其次,“独生子女”大学生缺乏集体生活体验,这种家庭结构使学生在就业时更注重对地域的选择,因为他们还要尽赡养长辈的义务,因此不会选择离家太远的地方工作。最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当前许多家庭与学校、社会缺乏必要的联系,无法与社会、学校相关的就业价值观教育相配合,从而使得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出现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断层。

总之,家庭背景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确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了显著的差异。我们应当客观分析其中的利弊因素,充分调动积极因素,有效抑制消极因素,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

五、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一)强化自身综合素质,转变就业固有观念

只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90后”毕业生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得有利位置。除了在课堂上学好文化知识以外,还要通过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不断积累社会知识;要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团体组织的关于职业规划教育的报告会,以更全面的完成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定位;勇于创业,在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兴趣、特长、增强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从基层做起,积累丰富经验,扎实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做好家庭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父母传统的求稳定、保终身的就业观念,对“90后”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有直接影响,同时还会将他们的某些特长、才能扼杀在摇篮中。因此,父母应转变观念,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同时,父母应积极引导孩子树立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社会、用人单位要给予毕业生宽容、理解与支持

“90后”大学生整体上是好的,社会和用人单位要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定的历练平台和时间,通过了解和采纳他们的想法和思路,不断调动新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变被动接收为主动融入。

(四)高校要做好职业教育,探索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高校要通过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理想、认知和素养教育以及择业心理教育,完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革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端正“90后”毕业生就业观念,探索建立一整套能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

首先,通过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科学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自主创业。同时,要给学生们更多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建立适应专业特色的产学研实践基地,利用实习机会加深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另外,学校还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发布各类就业信息,结合校内专业招聘会,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

总之,“90后”毕业生在就业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他们在关注薪资报酬的同时,更注重个人的事业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但社会奉献意识和责任感逐渐淡化。因此,整个社会要共同努力,帮助“90后”毕业生去除就业中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更有利社会发展的就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林海.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主体角色与落实[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8).

[2]常青.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论析[J]. 就业指导,2012,(4).

[3]叶进,孟晓莉. 浅议全球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6).

[4]石志成,乔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0).

[5]赵海燕.大学生就业取向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作者:张磊 吴利丹

第3篇: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研究

摘要: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巨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已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在该时期受到金融危机、高校扩招、劳动人口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仍很严峻。通过对后危机时代就业机遇的分析,提出培养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问题,对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

作者简介:徐欣国(1978-),男,山东莱芜人,长沙理工大学师资处,讲师;唐超文(1973-),男,湖南岳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038)的研究成果。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较大影响。根据对教育部网站及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各年度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1]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见图1),2007~2013年间,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2013年将达到历史新高699万人,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在2008年达到最低点85.5%,虽然2009年上升了1.1%,但仍低于2007年的0.9%,从2010年起大幅提升达到并超过金融危机前就业率。该数据反映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程度,标志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已随全球经济复苏迈入后危机时代,且整体形势趋于稳定,但受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持续攀升等因素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仍存在诸多困难。[2,3]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扭转就业困难的态势,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4]给广大大学毕业生提供了诸多就业机遇,产生了一定效果。但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前机遇意识不强,准备不充分,定位不明确,加之学校安排的就业指导课未能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效果不理想,使得部分大学毕业生并没能在就业过程中抓住机遇顺利就业。因此,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机遇意识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机遇意识的概念及培养意义

机遇,即契机、时机或机会,通常被理解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5]机遇意识是指个人把握和处理蕴含机遇的信息的能力。机遇有如下特点:一是意外性。机遇不因个人的需求而随时出现,只受环境和事件的变化而出现与消失,机遇的出现会让人们有意外感,只有有准备的人,才不会因为意外而让机遇流逝。二是瞬逝性。机遇的存在一般是短期的、瞬时的、稍纵即逝的,只有目光敏锐、勇敢果断者才能获得它。三是平等性。机遇的出现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能否抓住它,主要看每个人对机遇的把握能力。四是相对性。有时看似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只要合理利用,也可以成为机遇。

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机遇意识,将有助于科学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好求职前的准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就业政策和相关信息的关注度及信息的把握能力;有助于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果断抓住、利用就业机遇;有助于学生客观看待就业问题,在困境中寻求突破。

二、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现状

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和就业机遇意识现状,笔者在湖南某高校对大一至大四,来自工、理、文、管各学科(专业)的365位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4.79%的大学生认为机遇对大学生就业来说非常重要,90.14%的大学生认为机遇是可以把握的,84.38%的大学生认为就业机遇意识是可以通过培养来获得提高的,77.81%的大学生有意愿提高自己的就业机遇意识。

但是从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培养的角度分析发现,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关注度方面有34.4%的大学生完全不关注这些政策,超过50%的大学生只是偶尔了解一下;56.16%的大学生仅是应付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根本起不到指导就业的效果;63.01%的大学生不重视就业指导课;42.47%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主动性不强,对就业机遇的把握能力差;26.85.%的大学毕业生存在“等、靠、要”现象。在大学生就业相关信息的关注度方面,基本体现了大一至大三逐渐降低,大四突然提高的规律性。说明广大大学生就业前对就业缺少足够的重视与准备、缺乏寻找机遇的主动性,缺少把握机遇的判断力。

三、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机遇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大措施,201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从五个方面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举措,随后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及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具体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从系列文件政策中不难发现所蕴含的大学生就业机遇。

1.中西部及农村基层就业空间大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做好各类项目之间的政策衔接。明确规定: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机关工作的,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试用期满后级别工资高定1至2档;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从政策上显示了国家对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中西部基层工作的重视,国家给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和中西部基层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良好的就业基础。

2.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多

“创业是就业之源。大学生是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创业群体”,[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大学生,给予定额税费减免。二是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毕业生在创业地可按规定申请小贷,符合条件的,中央财政据实贴息。三是税费减免政策,从事个体经营的大学生,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培训补贴,毕业学年大学生(即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参加创业培训,可给予培训补贴。五是落户政策,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办理)。此外,各地政府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集中提供创业培训和实训,创业指导、融资、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3.职业培训、见习助推就业能力

2009年在人社部实施“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后,团中央确立了建立5000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目标,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见习机会;2012年人社部下发《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各级职能部门和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这些政策和举措,无疑会为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技能、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机会。

4.升学机会增多

近年来,升学成为毕业生特别是本科毕业生重要的毕业去向选择,是知识储备、学历提升、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将达到53.9万人,比2012年增加2.1万人,其中专业硕士21.7万人,到2015年左右,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比例将达1︰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万。这意味着当前时期将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可以选择升学来延缓就业,提升就业的能力和质量。

除了以上国家政策中所蕴含的就业机遇外,大学毕业生还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探索就业机遇,在科学规划、明确定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效捕捉并利用这些就业机遇,[7]实现顺利、高质量就业。

四、就业指导促进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准确把握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和思维开放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需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要与就业指导课相结合

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在就业指导课中开展,在具体的政策解读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这些政策信息的处理能力,要使学生能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从自身的需求和能力出发,既有效运用这些政策的优势,又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当然,这需要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配备合适的师资力量,积极开展就业促进政策的学习和研究。

目前国内大部分本科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大体分为四个部分,[8]贯彻在四个年级开展,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的责权利。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实行大课教学,加之很多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就业观念尚不成熟,对待课程学习的重视度不高,所以学生的接受效果较差,对学生在就业中的机遇意识的引导和培养缺失,致使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不佳。

2.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要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及早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大学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全面了解自己,增强职业竞争力,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3.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要与就业期望值的调整相结合

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坚守自己的就业标准,往往错过了就业机会,导致就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大部分就业指导教师往往仅靠说教的方式动员学生及早签约,没有使学生从根本上接受期望值调整的内心需求。广大就业指导教师应该从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出发,引导学生在机遇面前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从而使学生在紧紧抓住各种就业机遇、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又能使自己从期望上基本满足。

4.大学生就业机遇意识的培养要与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相结合

大学生对将来的职业发展存在迷茫,一方面是缺少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是对社会及职业的认知模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等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大量信息的吸收和处理,促使学生更早的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促使学生从这些信息中寻找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支持自己的职业发展。

当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遇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和提高的,需要从低年级、各类课程学习和相关指导工作中去积累与培养。同时,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就业指导教师也需要加强引导和提醒,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有利信息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刘莹.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10(20):38-39.

[3]李卓燃.后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2):47-48.

[4]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文件汇编[EB/OL].[2012-04-11].[2013-05-20]. http://www.newjobs.com.cn/zhuanti/zchb.html.

[5]林乘东.论增强机遇意识[N].解放军报,2010-03-22(2).

[6]人社部:五大举措支持大学生创业 提供一条龙服务[EB/OL].[2013-05-28].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5/28/c_124771753.htm.

[7]蒙冲,马正.大学毕业生如何抓住就业机遇[J].职业技术,2008,

(4):84-85.

[8]刘芳.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11):141-142.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徐欣国?唐超文

第4篇:90后大学生就业观调查

欢迎参加本次答题,就业问题与大家息息相关,希望大家百忙中抽空做一下~

1.您的年级是?(单选题)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大五

2.您的性别是?(单选题)

A.男生

B.女生

3.您清楚的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吗(单选题)

A.很清楚

B.不太清楚

C.很不清楚

D.无所谓

4.您的专业归类?(单选题)

A.理科

B.文科

C.农科

D.艺术

E.医科

5.你对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期望是否与本专业相关(单选题)

A.希望专业对口,但不强求

B.专业不重要,有工作即可

C.选职业关键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

D.非本专业不从事

6.您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排序题)

A.专业对口

B.工资福利

C.地域

D.行业

E.实现人生价值

7.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应聘者哪些条件?(排序题)

A.专业成绩

B.综合能力

C.学校名气

更多问卷模板上问卷网

D.社会经验

8.您认为对您就业的不利因素是?(多选题)

A.解决问题的能力

B.沟通协调能力

C.承受压力能力

D.相关工作实习经验

E.相关专业证书

9.大学期间是否参加过与理想职业相关的实习或兼职?(单选题)

A.常有

B.偶尔

C.没有

10.若要选择企业,会对怎样的企业比较感兴趣?(排序题)

A.政府企业

B.国有企业

C.私营企业

D.外企或合资企业

11.您的就业倾向于?(单选题)

A.个人兴趣爱哈好

B.听从家庭或他人安排

C.收入稳定性

12.面对未来就业,您感觉到(单选题)

A.压力较轻

B.压力山大

13.您认为解决就业问题最关键的是(单选题)

A.调整个人心态,降低职业标准

B.学校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C.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

D.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14在学校除专业课的学习外,您认为学校最应该开展何种教学(单选题)

A.实践平台

B.就业面试技巧培训

C.人际交往能力培训

D.其他_________

更多问卷模板上问卷网

第5篇: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规划问卷调查(修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

就业规划问卷调查

性别_____________专业 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你好,我们是工商1001毛概调研小组成员,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专

业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规划情况,您将真实想法告诉我们,我们将尊重您的看法并为您保密。下列问题如无特殊注明,均是单选题,请您在您选择的选项的字母上打钩。我们诚恳地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谢谢您的合作。

1.您选择工商管理系的主要依据是?

A.兴趣所在B.就业前景好C.父母朋友推荐D.被调剂

2.下列选项中可以描述您现在大学生活状态的是:

A.轻松B.平平淡淡C.有一定压力D.压力很大E.其他3.您希望通过何种途径接受大学生就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多选)

A.专门人士的针对性辅导B.自己摸索C.与高年级同学交流

D.与父母交流E.开设有关讲座或培训课程F.其它

4.您认为下列哪些考试对您将来就业最有帮助?

A.注册会计师B.证券及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书C.雅思/托福

D.计算机等级考试E.其他

5.针对从事的工作与专业是否相符即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您的看法是?

A.一定要专业对口B.不一定要对口但关联性要强一点

C.不强求专业对口D.不需要与所学专业相符或相关

6.毕业后理想发展地区是?

A.大城市B.中小城市C.乡村D.出国

7.您认为影响就业的因素按影响大小排列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学习成绩B.专业知识C.社交能力

D.大学期间所获得的的证书、奖状、荣誉等E.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

8.有人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的知识就像大杂烩,多而不精,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位,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你的配合与参与,谢谢!

第6篇:关于80 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卷调查报告

师范学院语教092班

王晓波 17号 卢芳38号 吕逸琛 2号 徐晓 46号 范晓芹 6号

内容摘要:

我们是8090后的大学生 ,面对时下的就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针对此我们调查组对一部分8090后大学生展开调查。根据调查报告显示8090后学生因自身心理状况、家庭教育等的不同,而对就业产生不同看法。虽然时下就业困难,但他们依然乐观,对未来有信心。

关键字:就业压力乐观稳定现实综合素质

一 调查说明

(1)调查时间:2010年8月25日至2010年8月27日

(2)调查地点:

(3)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4)调查对象:60名80后和90后的在校大学生

(5)调查内容:80后和90后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6)调查目的:了解80后和90后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提出更健康的就业心理建议,利于就业。

二调查分析

(1) 调查数据说明:我们总共发放了100份问卷调查在问卷网,其中收到有效答卷共600份,有效率为75%,其中90后的在校大学生40名,80后的在校大学生20名,在男女比例方面,男生23人,女生37人

(2) 调查结果分析:8090后的大学生是未来时代的社会先锋,其对社会对创业观的看法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据调查,8090后大学生由于其心理、性别等的不同,对于就业也有不同之处。

1.对就业表示比较乐观的态度

据调查表显示,8090后大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学历91.2%被调查人员为本专科,9.8%的人是本科以上的学历,而且91.8%被调查人员是共青团员,因此被调查者本身就具有良好素质。面对时下恶劣的社会就业 ,他们并没有绝望,只有1%的人认为就业前景极差,99%的被调查人员都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乐观的态度。。其中,认为很差的原因,72.5%被调查人员觉得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15%被调查人员认为师资力量不够壮大。

2 喜欢比较稳定的工作

由于8090后大学生大多数是一生风调雨顺,很少经历大的磨难,大多都是父母手中的宝。生活在一个比较幸福的年代,大多数的人都比较依赖于父母,对于要自己白手起家奋斗拼搏,这种观念还不是很多见。有67%的被调查人员选择就业应聘。而就业应聘中的人有41.6%的人数选择了政府部门,36.67%选择事业单位,很少的人比较喜欢去企业单位。

这些人大多是看重“铁饭碗”,他们一般都是一些比较性格平和,喜欢稳定的人。另一方便也可以看出,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地加大,还有近年来所遇到的金融危机,更多的人的工作有着太大的波动,工作压力也

在渐渐加大,更多的人喜欢上了能拿稳定工资的工作。所以今近年来为什么全国百万大军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公务员的录用率越来越低也不难解释了。

3.向往品质生活

同时,这些人都是比较理智的,在月薪要求方面,65%被调查人员选择在2000

——5000,有31%的人在5000以上。但同时只有3.33%人在1000——2000,这可以看出8090后的大学生对薪酬有一定的要求,体现了他们有对所谓“品质生活”的向往。而且从要求试用时间同时可以看出8090后大学身其理智之心,78.33%的人要求时间在1——3个月,这说明8090后大学生也并都是非养尊处优,不难看出,至少他们已经明白进入社会就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保护你,能做得只有自己加倍的努力,万一觉得某份工作不适合自己,还可以有随时再选择的机会,这又体现出8090后比较乐观的心态。

4 考虑现实比较清楚

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19.7%的被调查人员选择了竞争激烈经济发达大城市;

23%选择竞争压力较大的大中小城市;50.8%选择竞争压力小但有发展潜力的小城镇;4.9%选择其他地区;只有1.6%选择去西部边远地区。在很多的眼里,8090后有一颗天不怕地不怕的心,俗话说得好“初生牛犊不怕虎”。可如今,正如一首歌唱得那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出生在85年以前的80后可算是真正体会到了大城市带给人的诱惑,精神上的空虚,物质上的不满足。

有多少的80后成了房奴,有多少的80后为了房子成为了婚姻的牺牲品,有多

少的80后为了在大城市里生活下去,在不断的拼搏,可这在精神上有多了多少压力。看过了现实中,这么多的例子,现如今8090后的在校大学生可就真正现实了很多,理智了很多,成熟了很多。 5 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上进心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对自己工作现状不满之时有88.33%的人选择跳槽,同时85%以上的人会为

自己的升职而不断努力,同时他们有半数的人选择工作后继续进修,只有5%的人不会继续。这说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在不断的奋斗。

6. 自我价值的认识有所欠缺

面对社会现实大学生放弃自我价值追寻,纷纷选择高薪待遇,他们认为读大学

是为了找好工作,但真正要找一份有兴趣有钱途的工作很难。

7.做好准备努力就业

在调查数据中显示,有74%的被调查人员会再毕业之前会做各种准备,不断

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有95%的人认为现在局面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很难,所以,有66.67%的人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而6。67%的人选择就行深造。她们也同时认为要想成功就业,解决问题途径更多的是靠注重各人综合能力的培养,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三.现状描述和问题提出

(1) 就业方式比较的单一

调查分析现实,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就业应聘的方式,这就说明一个岗位会

有更过的人来竞争,饭碗只有一个,只有通过“优胜劣汰”来选择,会有一大批的人面临着淘汰,淘汰者又自继续应聘,好的岗位只有那么几个,就仅仅只看中人人都看中的那个岗位,就业机会就会变小了,就业难度也会加大了。这样通常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好的岗位人满为患,相对待遇不太得岗位却无人问津。

(2).“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日趋流行

就业观念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

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后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人的首选。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大学生高达67.2%。这一方面表示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生之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会产生一种盲目就业的现象,这种就业的效率不高,稳定性也不高,失业率也会加大,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又回到毕业找工作的起点。

(3) 过于渴望品质生活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8090后的在校大学生对毕业以后月薪的要求在2000

元到5000元之间,这是一个理想的数字,很少的人会接受月薪在1000到2000之间。这样会导致一个现象,已经失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会更难就业,在某些大学生的眼里,1000元到2000元的工资,是农民的工资待遇,大学生明显要比农民工要高一个档次,对于这样的工资待遇无法接受,宁愿待业在家,也不愿意接受这样低待遇的工作。

四 结论和建议

(1) 调整就业心态

1、调整心态,放底架子,虚心学习,在能力没达到时到自己的期望值稍微降低

些,更务实些。

2主要是平衡眼高手低的心态,要学会适应社会。

3大学生应提高敬业精神和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专业知识,在校学习期间应认

真对待自己的专业课程,提高个人专业素养与技能,端正择业的心态调整以及注重职业道德。

4、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做一个新时代的“四有公民”。

5、应对社会要懂得把握机会,要充分结合自身条件。

6、同时政府应增加就业岗位(包括公益性岗位);促使各类企业吸纳大学毕业

生就业。通过创业教育、政策扶持和项目指导,激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用人单位要为大学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家长和社会各方面要帮助大学毕业生合理确定就业期望。

7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就业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王莉娟 《女大学生就业新机遇》

徐飞《女大生就业问题初探讨》

赵霞《女大学生就业弱势原因与强势关怀》

王晓波组长卢芳数据分析与整理徐晓收集资料吕逸琛收集资料范晓芹 收集资料

2010/9/14

第7篇:90后大学生就业问题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仍为全社会关注并焦虑的问题。然而,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情况是劳动力市场并没有过去饱和,很多企业存在招工难的现象。社会真的不需要高层次劳动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大学生本应该是人力资源市场最受欢迎的高层次人才,却多年被就业难困扰。造成这种失衡的原因是什么?理顺失衡关系的难点在哪里?“90后”正式登陆职场,他们的就业诉求是什么?会给人力资源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

青年劳动力供给下降,大学生就业难在“质量低”

记者: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多年成为全社会关注并焦虑的问题。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各高校和各地政府均千方百计提供各种服务。但是就业情况关键要看用人市场的总体需求状况。那么,当前大学毕业生所面对的整个劳动力市场具有怎样的特点?

曾湘泉:大学生就业难多年来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当前的问题则要表现的更为复杂和突出。总体而言,经济增长,就业市场岗位需求不断增长,由于24岁以下的青年劳动力的供给下降,劳动力市场出现普遍的招工难,即招收青年工人难的现象。这说明整个就业市场找工作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问题在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看起来则有不同。由于大学扩招,其供给总量很大,而相应的符合大学生期望的岗位需求则没有太大增长。大学生找一个一般性的工作应当说并非难事,问题在于这个岗位工资低、工作不稳定,甚至没有社会保障等。这即我们提出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突出的表现为就业质量低。

提高中国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一方面要关注需求方,比如,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关注就业岗位开发等,另外一方面,则要更多的关注大学生供给方面的问题,也即大学和大学生都要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大学要加大改革力度,调整办学方向,加强实际技能训练,真正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则应该转变观念,从最基本的工作能力锻炼做起。就业质量低与企业有关系,但也与大学生个人价值创造能力低有关。这包括硬技能和软技能。比如,工作态度、责任心、吃苦耐劳等都较为缺乏。大学扩招导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预期人力资本回报下降已经成为事实,但即使如此,从长远来看,大学生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其终生收入回报仍然会较之非大学生高。

丁大建: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大致从2003年开始,同期,也出现了“民工荒”。这种并存的状况基本上持续到目前。这和劳动力的总供给有关系。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几十年,劳动力的总供给增速在下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

结果比较来看,10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加约一个亿,而同期,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口增加了7000多万。这说明新增劳动力大部分是高学历者。

教育发展迅速是好事,但短期的高速增长,会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产生过大影响,市场反应慢,劳动力市场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市场本身有个自然生态,用人单位什么岗位用大学生什么岗位不需要用大学生是有定势的。具有高等学历的劳动力突然大量供给,市场的供需双方都反应不过来,就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时期,很多单位在招录大学生时条件变得非常苛刻,只招一两个人要在全国的高校“广撒网”,招录过程要“一面”“二面”“三面”……各种测试一轮接一轮,既浪费了众多学生的精力,也大大提升了企业招聘成本。这是市场需求方的不恰当反应,加大了市场就业的摩擦性,放大了就业难。

90后登陆职场 大学生就业难在“满意度”

目前来看,对大学生就业不利的因素仍然存在,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传统的以来料加工制造为主体的经济发展吸纳不了太多大学生;同时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剧烈。也有有利的方面,劳动力总供给在下降,经济发展稳定,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稳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也在逐步调整自己的预期。总体来看,大学生就业状况必然逐步缓解。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是总的趋势。

“逃离北上广”,大学生就业追求性价比

记者:根据调查所显示的,多数行业的就业竞争压力在环比下降,是不是意味着2012年大学生就业状况会较以往有所缓解?去年曾经出现了“逃离北上广”的风潮,许多年轻人将就业和发展的目标转到中西部城市和二线城市,但是2011年第四季度一线城市的CIER(反映劳动市场供求匹配紧张程度的指标)指数下降幅度大于其他城市,东部地区的CIER指数下降幅度大于西部地区。怎么看这个现象?

曾湘泉:从调查显示来看,确实2011年第四季度一线城市的CIER指数下降幅度大于其他城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大城市工作更好找。首先,产业转移是一个趋势,产业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虽然一线城市还有很多公司在招人,但就业质量,比如工资待遇等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与二三线城市工作差距不大。这导致他在招人,但是很难招得到人,其用工需求无法实现。现在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已经很高,对于求职者来讲,这并不是性价比高的工作。

第二,从去年到今年,一线城市的户籍管理在加强,北京、上海应届毕业时户籍指标都在压缩。学生留在大城市没有户口,进一步加剧了就业质量低的问题。所以未来大部分大学生会继续往二三线城市去就业。

丁大建:前几天媒体报道,韩国也有类似情况,其首都圈人口40年来首次出现净流出。我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也开始在家门口就业,不再将涌入大城市作为首选。大学毕业生的选择也在变化。

市场化就业选择总是追求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如果选择中小城市工作的性价比越来越高,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放弃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求职。这几年,在我们学校确是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离开北京去外地就业。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第8篇:90后大学生就业观

"90后"大学生就业观呈现新特点

历经了市场经济发展、就业模式转变、WTO加入、金融风暴洗礼等社会经济变迁,"90后"大学生的个上印刻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解放、积极上进、求真务实、敢说敢干、独立负责,同时他们自我意识强,受新事物能力强,功利心也强。这些独特的"90后"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就业的看法。

就业观是一个人对就业的认知和态度,它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就业方面的具体体现,指导着一个人的求职行为,对求职成功具有导向作用,指引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那么,"90后"大学生的业观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呢?

职业兴趣多元化,择业方式多样化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意识形态,在不断冲击着"90后"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从而出现"90后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多元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方式的多样化上。

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生的"90后"大学生,他们处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良好的社会经济件和家庭成长环境使得他们有条件去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从而成为多才多艺的"90后"新青年,所以,他们不定根据自己的专业找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这种多元化的职业兴趣和多样化的择业方式体现我国社会的进步。

工作性质趋党政,就业意向重稳定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90后"大学生衣食无忧的家庭中长大,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他们的生理需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能带来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和自我实现感。因此,"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工作相对稳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成为"90后"大学生比较看重的职业。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企业的容纳能力减弱,出现了人才过的情况,工作开始出现不稳定因素。而公务员职业具有的稳定性强、福利高、制度正规、社会地位高、退休保障健全等优势促使许多"90后"大学生向政府部门靠拢。政府高薪、体面、舒适的工作,迎合了"90后"大学的就业观。

求职渠道靠网络,社会网络首当先

"90后"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网络对他们的求职行为和就业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90后大学生更善于运用网络求职,获取就业信息,如微博、QQ群、飞信、博客、人人网、校园网、邮件等,通人与人的信息传递及时了解就业信息,高效便捷。

还有一种网络称为"社会网络",指社会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通过社会网络们获得了使用关系的机会。在各种求职渠道中,"90后"大学生最看重社会关系网络,因为他们亲身感受了社会济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和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激烈性,他们感到通过家人、朋友等社会关系网络求工作更易在激烈的竞争中求职成功。

就业理想更理性,就业目标更务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90后"大学生的就业理想和就业目标越来越理性和务实。他们能够理性地待社会现象,并根据自身实际客观地调整就业理想。他们注重薪酬福利,注重假期休闲,注重工作生活平衡注重发展机会,趋向于给自己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工作,就业心态也更加务实。他们的理性就业观如盏明灯,正确指引着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使他们在纷繁复杂,充满变幻,充满挑战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坚定自信、从容和充实。

(来源:中国教育报)

第9篇: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当我们大学毕业后,有人工作,有人继续上学,而这就是拉开差距的正真原因。

其实,当我们走出大学的那一刻,我们在社会上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雄厚的社会关系,但是这些其实都并不可怕,因为钱,我们可以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来换取,经验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去总结,阅历可以一步一步的去累积,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的去编织,最可怕的是没有梦想,没有思路。

说句实话,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除非是把自己的科目学的非常的精通,如茹不是,那你就不要幻想 会得到什么好的工作,当然除了有社会的人之外,因此,在我认为,大学生毕业之后有这样两个原则:

一:自力更生,自己创业。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当老板的梦,这是人人都有不同否认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选择里创业,大部分人都因为自己没有钱,没有权,没有人脉等,都对创业忘步止叹。

大学生毕业后最保守的就业方式是按照自己所学的技能与知识,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安稳工作。但是,如今社会的就业率减少,想要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时很难的。这就要求我们动用自己的脑子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仕途。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不少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总是奢望马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理想中的工作。然而,很多的好的工作不是等来的,你必须要选择一份工作,作为历练的基础。踏入社会这座大学的新起点,无疑是你的第一份工作,也许你找到了一份好一点的工作。那么从这里出发,好好的沉淀自己,从这份工作中吸取到好的营养,极少成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航行,就有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

可以这样说,人的命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梦就会真,爱拼才会赢。最近和一些朋友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常常流露出很多的畏难情绪。抱怨之言不断,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没有什么适合自己做的事情,自我设限,把困难 1

放大,把失败放在前面。其实,每个人的未来肯定不是现在的样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它,它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回馈你。好的心态是一切行动的力量和根源,也是一个人产生使命和责任的根源。

面对困难甚至是灾难时,乐观的人永远想到的事自己拥有的,而不是只想着自己失去的东西,而消极悲观。

如果因为害怕危险也不去做事情,那么当真正的危险来临时,你将一下子被打败。大胆冒险,哪怕失败都是你成功经验的积累,这种经验越多,你未来的路越走就越顺利。

付出与收获总是会在一定程度上等值,付出爱的人会收获更多的关怀。富有爱心的人,能让别人和自己同时享受快乐。双方互惠,施以双赢。

有时候,事情在你手里出了差错,你怪不得别人,记住是你自己的问题,你要从你自己身上找原因。

心态积极的,你就不怕困难,就会努力找方法,不找理由,这样你成功的机会就大大增加。消极的心态若不及时转换积极的心态,那么它将会是你随波逐流,日复一日的消沉下去,你不得不与之抗争。在你这样消沉/挣扎的过程中,你已耗掉了大部分的精力,而无暇做事。记住,消极态度会耗掉你90%的精力。

一个人不能随意的控制外界环境,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再来看待外在环境,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明朗起来。积极的心态会帮助我们成功,如果你是消极的你看到的只是悲观失望、黑暗的一面。这样的心态会让你成为思维定势,恐提退缩,最终丧失的机会,长此以往,再无成功的希望。

改变别人很难,我只能改变自己,影响他人,内在世界控制外在世界,每个人的心态只能由自己来决定,我们能做的,就是用乐观的心态来影响周围的人。

人生85%的快乐由人际关系决定的,反15%的快乐来自个人的成就。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你要学会微笑,你对别人微笑,表明你喜欢和接纳对方,而对方也会同样对待你。

遭遇挫折时,不要悲观绝望,轻换心态,换个角度看待挫折。把挫折当作是考验,当作积累人生经验的资本,乐观面对它,你会发现,你面前的路更宽敞了。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为你打开一扇窗。一个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事。失败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所以不要因为失败而否定自己。

找工作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大学花了不菲的学费。父母多年辛苦盼着你自立,而毕业后找工作应有这样的心态。

做好就业准备。

大学

一、二年级是准备阶段,把自己从高中的紧张还原轻松状态,广泛学习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正真的就业准备从大三开始,要做好一下几件事情:

第一、搞清楚毕业后找工作的主要方向。

第二、增加通用技能,如英语水平、电脑操作。

第三、积极实践经验。

比如你到新东方来,即使管理一个月的教室也算是工作经验,至少你知道了工作是怎么回事,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干的好。我会给你一封推荐信,对将来找工作一定有好处。

中国是一个整体上缺少准信的社会,诚信系统的维持靠人与人之间熟悉之后的相互信赖,企业老板之间的相互推荐将变成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有了推荐信,未来的工作大门自然向你打开,大学

三、四年的寒暑假,一定要实习,准备好与人打交道的心态。

所谓的职业与就业的区别是,就业是可以让自己活下去的临时工作,它不一定和你的未来发展方向相关,而职业是你选择干一辈子的行业,就业为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职业再次基础上更加强大。

上一篇: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下一篇:谈谈对反腐倡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