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近代四川县级教育行政变革研究(1901-1949)

摘要:本文以四川县级教育行政变革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清末新政到中华民国时期即1901-1949年,划分为清末新政时期、防区制时期以及川政统一时期三个时期分别展开,以各个时期内教育行政机构的更迭、机构职能发展、辅助教育行政组织(团体)以及教育行政人员为主体铺陈。四川县级教育行政变革主要受到教育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两大因素影响。教育行政因教育事业发展而为完善组织机构,扩大职能。遇到政治体制改革时,教育行政机构就面临被裁并,职能的实现依附于地方行政官员。待政治体制稳定后,为促进教育发展,教育行政机构组织及职能又得到扩充及发展。在教育事业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之下,教育行政从初步建立,逐步走向规范化。清末新政时期,四川因大力兴学,学务剧增,1902年在省设置学务处,在地方设置学务局,管理地方教育事务。随后,在清政府的统一之下,学务局更名为劝学所,随地方教育事务的发展,教育行政职能得到初步发展。民国初期,直至1935年之前,四川处于防区制时期,军阀混战,教育发展缓慢,教育行政发展亦缓慢。在此时期,四川教育行政机构名称先由劝学所自主更名为教育公所,而后又复为劝学所,直至1925年,教育行政为与新教育发展匹配,劝学所被教育局所代替。在防区军阀的压制下,教育行政的一些职能却不能实现。川政统一后,加之抗日战争的爆发,四川成为政治统治的中心及民族复兴的基地,这一时期,教育行政受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较大,教育局被裁并,后因教育的发展,四川又逐步恢复教育局设置,形成教育局和教育科并存的局面。教育行政职能,在这一时期受到政治行政统一的影响,失去其独立性,但在制度化的政治体制下,逐渐走向规范。

关键词:县级教育行政机构;县级教育行政职能;教育行政长官

学科专业:教育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清末新政四川县级教育行政的初步形成(1901-1911)

第一节 县级教育行政机构初建

一、学务局的诞生

二、定制为劝学所

第二节 教育行政辅助组织——教育会

一、四川教育总会成立

二、四川各县教育会成立

三、辅助教育行政之行为

第三节 教育行政机构职能探索

一、劝学

二、兴学

三、视学

四、改良私塾

五、经费来源与分配

第四节 县级教育督导群体——视学员

一、视学员之任免

二、视学员群体构成

三、视学员与地方官之关系

四、视学员与士绅之关系

第二章 防区制时期四川县级教育行政的缓慢发展(1912-1934)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变革

一、改为教育公所

二、恢复劝学所

三、定型为教育局

第二节 教育会的持续发展

一、教育会的继续发展

二、教育会接受改组

第三节 教育行政机构职能概况

一、视学

二、管理

三、核转呈报中级学校事宜

四、临时事项

五、经费来源与分配

第四节 县教育局长群体

一、教育局长之选任

二、县教育行政长官群体构成

第三章 川政统一后四川县级教育行政的逐渐规范(1935-1949)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更易

一、裁局并科

二、分出教育科

三、局科并存

第二节 教育行政辅助团体

一、教育会

二、国民教育研究会

第三节 教育行政职能逐步规范

一、执行教育计划

二、管理小学教育事务

三、视导

四、经费管理

第四节 县教育科长群体

一、教育科长之选任

二、教育科长群体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职学生职业技能论文提纲下一篇:中介市场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