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学院工作计划

2022-03-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创新创业学院工作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创新创业学院工作计划

义乌市成立创业学院 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9月28日下午,由义乌市人社局和义乌市工商学院合作建设的公益创业服务平台——义乌市创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创业学院聘请含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苗青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郭振荣等在内的12位的不同领域专业人士,为首批创业导师,提供个性创业指导,确定青岩刘、工商学院创业学院等6家单位,为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以面向全市、全程免费的方式,构建从起步成长到成熟落地的创业创新人才培育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它的建立将有以下积极意义。一是服务主体以政府为主到市场发力。创业学院是一个由市场体系的发展催生出的市场化、专业化的新型创业“孵化器”,是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协调的产物,进一步健全了我市“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创业服务模式,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服务内涵从政策支持到综合服务。创业学院成立后,将面向全社会,为广大创业者提供集创业知识教育、创业实践指导、创业项目孵化等一体的开放式创业服务,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接受创业教育培训的条件,进一步释放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进一步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未来三十年,中国要构建探索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新体制。重构教育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如何把创业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中,培养国民的创新创业精神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全民创业、终身创业、全球创业,因为我们的创业教育要培养的不仅仅是企业家,而是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创业者。这批创业者将开拓未来辽阔的创业世界,这是创业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纵横交错的创业教育体系,从时间轴上打造终身体系,从空间轴上打造全民体系,是世界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也是一项整体性的改革,不是简单地修修补补就能完成的。构建全民创业教育体系必须全社会动员起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第二篇:“互联网+”创新创业计划书-创意组(商学院)

XXXX(项目名称)

创业计划书

项目组别:

创意组

项目类型:

项目负责人:

院系名称:

商学院XXX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提出,新兴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与联系更加紧密。并且随着使用移动端的人数的增加,手机APP的发展势头日益高涨。当下衣食住行都能够在手机上实现。比如旅游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享受,所以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大学生在出行者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如果能把握这部分人群的消费,那么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今出行有高德百度,买票有美团糯米,订房订机票有携程途牛.这些软件在各自领域有自己的特色。但有没有想过 ,旅游本应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在这之前却要往返于各个网站APP之间,很久都找不到一个很合适的方案。对于大多数人是这样,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更是麻烦。。所以,有没有可能把这些需要考虑的问题通通集中在一起的APP,并且全方位进行解答。我们这款APP就能做到,不单单是几种功能的融合,我们注重全方位服务。交通方面:不单单是导航地图或是与交通

部门建立合作获取优惠票价,我们还有自己的三线交通设备,附带专职司机带给用户极致出行速度。导游服务:我们有专职导游,通过APP进行预约,如果不愿意随行导游我们也提供在线实时导游。出行保障方面:我们有私人医生时刻保障您的出行,避免小伤痛影响出游体验。我们也有私人助理为客户量身安排行程。保证完美的体验。拍照技术不足拍不出唯美的旅行照片也没关系,APP有完美的团队为客户美化照片。保证客户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我们注重于为客户的服务,注重品牌建设。在未来,我们将会不止注重于对大学生的服务,还将着重发展各个群体的旅游需求。届时,旅游者获得了廉价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投资者拥有了稳定的收入,品牌拥有者创新了旅游市场,构建了三方共同赢利的创业模式。

目录

1项目描述 ......................................................... 2

1.1项目背景 ................................................... 2 1.2 项目介绍 ................................................... 2 2 项目研究与实施的基础条件3项目优势............................... 3 3项目优势 ......................................................... 3

3.1新颖性 ..................................................... 4 3.2先进性 ..................................................... 4 3.3独特性 ..................................................... 4 3.3竞争优势 ................................................... 4 4项目实施方案 ..................................................... 5 5预期成果 ......................................................... 6 6经费预算 ......................................................... 7

XXX创业计划

1

XXX创业计划

1项目描述

1.1项目背景

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加新兴产业的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且当今大学生易接受新事物,旅游动机十分强烈。然而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一个未被完全开发的市场,所以开发出一款针对于大学生旅游的互联网产品必定会掀起大学生旅游的热潮,激发其潜在的

经济效益。

1.2 项目介绍

本产品是一款旅游服务类型的软件,主要服务对象为西安在校大学生。随着大学生旅游趋势日益上升,主要针对大学生服务的产品却不是很多,并且服务项目单一。我们所做的是以大学生的生活,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消费能力设计出来符合大学生的旅游产品。我们的产品将比市面上已有的一些大学生旅游平台服务更全面,不仅仅把重点放置于优惠门票,景点介绍等等最基础的方面。更要将服务放置第一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大学生提供旅游线路,团队导游,气象预报,自助游、班级团队游、个性化定制等服务,我们的服务以求为顾客带来最完美的体验,建立口碑。 西安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其本身及其周边的旅游业十分发达。并且西安也是个高校林立的城市,其大学生数量多达80万人。据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80.8%的人对旅游兴趣浓烈,14.2%的人回答可有可无,只有5%的人表示反对,可见旅游已是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而我们的产品以O2O模式为杠杆,以广大高校为支点,撬动整个大学旅游细分市场,代替旅行社成为担负收集信息、传递信息、综合利用信息来组合旅游产品并直接向大学生旅游消费者推介和销售旅游服务的网上平台。

2

XXX创业计划

2 项目研究与实施的基础条件

旅游资源:作为一个地区大学生旅游项目的平台,所在地区旅游资源必不可少。西安,十三朝古都,以西安为中心的旅游资源现已有105处,其中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主题的占77处。在旅游资源方面,西安可谓是得天独厚。

消费群体的数量:西安普通高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在校生人数多

达80万。

可行性:我国大学生除了有法定的节假日外,还有传统的寒暑假,大约有172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7%;此外,教育部门还为大学生提供许多社会实践和自我学习时间。因此,大学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旅游,并且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以往由于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旅游企业可获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受重视。现今,由于家庭的经济支持增加、参加勤工俭学、各种奖学金支持等原因,大学生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大学生已经初具出游的经济条件。据新华网报道,旅游消费已是

大学生消费的热点

XXX创业计划

3.1新颖性 3.2先进性 3.3独特性 3.3竞争优势

4

XXX创业计划

4项目实施方案

XXX创业计划

5预期成果

6

XXX创业计划

6经费预算

第三篇: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过程性考核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过程性考核,加强教学环节把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过程性考核方案如下:

一、实施时间和适用范围

自2019-2020学年起,全校本科、专科所有专业课程均实施过程性考核。

二、课程考核要求

1.建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学生平时学习考核评价制度,学生修读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每学期成绩=过程性考核40%+期末成绩60%。

2.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力度,积极开展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考核形式和内容

1.过程考核:

(1)日常考勤(5%):日常考勤5次。学生出勤次数,迟到、早退和旷课的情况;

(2)课堂表现(5%):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

(3)随堂测试情况(20%):随堂测试2次,各占10%。学生随堂测试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

(4)期中考核情况(10%):期中考核1次。考核内容为商业模式画布的完成。考核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

2.期末考核:

(1)创业计划书与项目路演(40%):由学生自行组队,原则上8-10人/组。考核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是否掌握了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撰写创业计划书和项目路演中。

(2)课程体会(20%):由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考核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四、相关说明

本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细则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实际情况,考核形式(课堂作业形式)、考核要求、评分标准与评分权重应在第一次课程开始时向学生公布,教师应按照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细则与教学内容布置考核内容,督促学生按时参与考核,并客观、准确、公正地评定成绩,登记成绩。课程结束后,教师按过程性考核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计算学生修读该课程总成绩,按时提交成绩。

第四篇:常州工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保证我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总 则

1.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2.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遵循“注重过程、兴趣驱动、突出重点、鼓励创新”的原则,按照“自主选题、自由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创业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第二条项目申报

3.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申请者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

4.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项目。有未结题项目的学生不得申请主持新项目。四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宜作为主持人申报新项目。

5. 每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团队人数一般控制在5人以内。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生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创新团队申报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合作项目。

6.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和项目负责人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每个项目可以有1~2名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限指导2项(含未结题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研究生学历,鼓励优秀企业家或行业专家担任创业实践导师。指导教师负责全过程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或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项目实践所需要的工作场地和实验设备,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7. 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项目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提交至项目申请人所在二级学院(直属学部)。二级学院(直属学部)对项目进行初审,择优推荐参加校级项目遴选。学校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终审,评选校级立项项目,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遴选结果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第三条项目过程管理

8. 创新训练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一般不超过2年。

9.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时间过半时需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由二级学院(直属学部)负责组织实施。中期检查主要是对项目的工作进度、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中期成果等给出恰当的评价,提出项目进一步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如发现项目申报或实施过程中有弄虚作假或工作无明显进展的现象,应提出警告或及时终止项目运行的建议。中期检查时项目组应向二级学院(直属学部)提交项目中期进度报告,提供阶段性的实践活动原始记录。中期检查相关资料应存于项目档案,并及时交教务处备案。

10. 项目进行过程中,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项目实施内容、计划、成员或中止项目实施,项目主持人、指导老师须提交书面申请,阐明具体原因,对更改项目内容、更换项目成员、提前或推迟项目进度等作出详细描述,经项目申请二级学院主管领导签署意见、报教务处批准后方可变更或终止。

11. 凡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执行不力,工作无明显进展,无故延期又无具体改进措施或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学校将终止项目研究。

12.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旦终止,项目主持人及其成员2年内不能再次申请项目,项目指导教师2年内不允许指导新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3. 项目实施过程中,二级学院(直属学部)应通过各种形式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14. 学校对各二级学院(直属学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行整体评价,对评价较好的二级学院(直属学部),下一适当增加项目指标;对评价较差的二级学院(直属学部),下一适当减少项目指标。

第四条 项目结题验收

15. 项目完成后,项目主持人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验收题申请书》,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设计说明书、专利、产品实物)等相关支撑材料,提出结题验收申请,由学校组织统一验收。

16. 学校组织专家组,对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对所有项目进行公示、公布验收结果,并将验收结果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成果精粹(每个项目3000字左右)报省教育厅和教育部。

第五条项目经费管理

17. 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和项目实际需要,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经费配套,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18. 学校对项目经费一次核定,分两次拨付。立项后拨付经费总额的50%,中期检查合格后拨付经费的50%,项目负责人应做到节约开支,专款专用。

19. 项目经费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不得截留和挪用,不得提取管理费,保证专款专用。学生在预算框架下自主使用。报销单必须由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签字方可到计划财务处报销。

20.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购买项目所需要的图书资料费、实验材料费、调研费、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费等必要开支,不得用于支出劳务费等人员经费。

21.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资助学生以项目为基础申请的专利,专利知识产权归学校和学生共有。

22. 如项目负责人将经费挪作他用,或项目负责人无故延期又无具体改进措施致使项目无法按预期完成,学校有权责令项目负责人停止使用项目经费,并视情节轻重冻结未用经费、追缴已拨经费或对项目责任人予以处罚。

第六条 管理机构及职责

23. 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总体规划、制订相关政策措施。

24. 教务处负责建设国家、省和学校三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完善学分制和学籍管理制度。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负责全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遴选推荐、过程检查、结题验收、资料上报、材料归档以及日常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

25. 科研、产业、学工、团委、物资、财务等职能部门负责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提供项目来源、训练设施、实践条件、孵化环境、项目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26. 各二级学院(直属学部)负责落实本部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发、学生遴选、指导教师聘用、实践条件的准备、过程指导与管理等具体实施工作。

第七条 相关管理制度

27.《常州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试行)》(常工政教[2011]4号)。

28.《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办法(试行)》(院教[2008]37号)。

29.《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实施办法(试行)》(院教[2011]36号)。

第八条附 则

30.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学校其他有关文件与此文件规定不一致的地方,以本文件的规定为准。

31.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职业学院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大对本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充分激发全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加快将我院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15〕16号)和《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黑教高〔2015〕48号)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适用的大学生范围,是指七台河职业学院在读的在校生(五年制与三年制)、毕业五年内的七台河职业学院毕业生。

第二章 构建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

第三条 学院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各系部要按照《七台河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将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充抵为专业实习学时,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参加校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和文体比赛等情况折算为学分。 第四条 学院实行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多元化学籍管理制度,各系部按照相应规定允许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在校学生,可根据需要申请在校创业和休学创业。实施弹性学制,

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学生的修读年限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可不受限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在读大学生经学院评估后最多可保留学籍八年休学创业。优先支持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第五条 学院从创新创业教育专项中拿出一定比例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用于鼓励各系部推荐的取得初创成果的大学生或创业团队。 通过校友支持、企业赞助、个人捐款等多种渠道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过审查可获得一定额度的创业风险补偿基金贷款支持。

第三章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第六条 结合国家和我省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学院建立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紧密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菜单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通识教育,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开展实训教育,针对创业学生提供孵化环境和扶持保。在全院范围内普遍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第七条 各系部要结合实际情况开设“创新创业型”和“实践应用型”课程,设置不低于4学分的创新创业学分。

第八条 组织专家学者,编写能够反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最新经验、具有较强针对性、可读性和实用性的校本教材

第九条 各系部要进一步改革教育方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项目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加快开发微课堂建设,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社会大课堂,把教学延伸到车间、商铺、田野。

第十条 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利用慕课、视频公开课等手段推出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实现资源共享。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注重对学生发明创造、实习实训、实践经历、动手能力的考察,破除“重理论轻实践”的积弊。

第十一条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践的引领作用,加强市场分析判断能力和把握市场需求导向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第十二条 各系部要着力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模式,强化论文的创新性和实践内容,把撰写社会调查、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等作为论文选项。

第十三条 各系部要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人数及实际教学科研需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配齐配强专职教师,并在职称评聘、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

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制定兼职教师标准,建立创新创业兼职导师库。

第十四条 各系部每年至少要按照国家、省的相关部门的要求组织教师参加两轮次课程轮训,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定期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将基于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第四章 搭建高质量创新创业平台

第十五条 各系部要依托现已建设好的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鼓励成绩优良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或学生团队,在老师的辅导帮助下开展创业项目的策划,经学生自主申报,学校考核,选择那些目标明确,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优秀项目,优先为本院大学生的创业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资金支持、专业技术指导和企业孵化服务。

第十六条 各系部所有教研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开放情况纳入相关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

第十七条 鼓励社会力量搭建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各系部要积极协调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园、企业等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

第五章 推进学生众创空间建设

第十八条 各系部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教育活动,并将省情和相关政策纳入活动中。

第十九条 各系部要支持在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沙龙、创客空间,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举办或支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为大学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提供舞台、搭建平台,通过大赛推动成果转化、产教结合、自主学习、教学相长,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第二十条 以学院为主体,整合社会、企业创业培训资源,配备专业和企业兼职师资,为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大学生免费提供专业培训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系部可根据本实施细则,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由七台河职业学院教务处会同相关部门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六篇:学科竞赛获奖总结2012-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学科竞赛获奖总结

全国首届大学生数学竞赛暨北京市第二十届大学生数学竞赛:

二等奖:王鹏、薛晓飞 三等奖:郭蒙、李冠男、赵玉冰

201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特等奖: 工09-1林婉嫕 一等奖: 建09-1陆远方 一等奖: 暖08-2刘延丰 一等奖: 暖09-2李

冉 二等奖: 建05-1李静瑜 二等奖: 建09-1张禹茜 二等奖:测09-2 王晓岩 三等奖: 建08-2 刘温馨 三等奖: 规07-1 袁静琪 三等奖: 建05-1朱 墨 三等奖: 建05-1周莞婷 三等奖: 规09-1 韩建屋 三等奖: 规09-1 李 浩 三等奖:测09-2 赵 洁 三等奖:地08-1 苏永荣

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技能与实践大赛北方赛区:

一等奖:电07-1班田旭、贾毅明

1

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学生设计竞赛:

第四名:城规05级钱睿、寇维、解宏涛、田耕晨

第六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

二等奖(北京赛区):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

首都高校第五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井下救灾机械手 一等奖 机09-3沈鹤群,马瑞,刘子辰 快速开窗器 一等奖 机09-3等李可嘉,王泽华,秦梦甜 多功能扩张器 二等奖 机06-2刘洪,王雅文,郭奕佳,涂辉煌,

丁新越

减速下降器 二等奖 机07-1肖振,李颖达,李冰,赵悦 高处逃生装置 二等奖 机09-3何振龙,华岩,张亮 逃生索 二等奖 水07-2裴子嬴,徐梦溪,刘冬雨,蔡玉,

王磊

霹雳灭火救援车 二等奖 水07-2郑莎莎,管龙,王澍,朱明昊,

王艺铭

逃生窗 二等奖 机06-1马旭,张磊,孟繁璋,尤晶晶,

杜鑫

地铁复轨器 三等奖 机06-1武兆,梁勇,李先锋,杨森 紧急逃生破门装置 三等奖 机07-1张湛,刘佳宾,陈立业,王旭,

张辉

井下救援多功能机械臂 三等奖 水08 刘跃宾,张伟航,金可鑫,夏露露,

陈伟

2

第六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作品:北建供热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 金奖

经管学院 闫伟男、赵攀、曹鑫浩

作品:子午线混凝土外加剂股份有限公司 银奖

土木学院经管学院 徐末

一、廖炜、纪楠、张珺玮、姜德建、张丽颖、于杰

作品:北京建新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 铜奖

经管学院 卢阳、闫敏、杨皓岚、马倩、马静雯、邵辰、顾广宇 作品:北京健桥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计划书 铜奖

土木学院 石晓菊、朱猛、张秋梅、李东芳、刘杨 作品:源生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 铜奖

土木学院 张金刚、杨再帅、曹雨璠、万举、焦腾、李豪特、张海波 作品:精凯建筑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 铜奖

土木学院 李凯歌、徐腾飞、孙雪、杜渊、闫博、杜振振、王佳宁 作品:北京宏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铜奖

土木学院经管学院 李腾、刘旭、程雅坤、周佳、张伟

首届“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选拔赛:

二等奖:理学院 马海鹰 三等奖:卞晓宁、刘超、李勇亮 优秀奖:王宸、陈炜

“大金空调杯”第四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

大赛二等奖:暖07级 杨艳、张堃、陈京波 创新设计优秀奖:暖07级 杨艳、张堃、陈京波

3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大赛:

作品:北京大型商场集中式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调研报告 三等奖

暖07-2皮特等

首届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 一等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一队 三等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二队 优秀论文二等奖:研究生 黄天勇

首届 “中国未来城市设计大赛”:

作品:都市方舟 二等奖 建筑学院09级研究生 王文

2010年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优秀作业奖: 建筑学院:一年级设计课题:“九宫格·围·加·雕·减”

参赛学生:贾园 王超逸

二年级设计课题:“路径·空间·游乐园”

参赛学生:李硕

三年级设计课题:“北京翠微山房私人博物馆群设计”

参赛学生: 苏维、邬极、张源、许彤

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评优

作品:水边訨座 三等奖 建筑学院 规07-1 白璐、吕雪炀、宋蕾、田家兴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二等奖:机09-3沈鹤群、马瑞、刘子辰

4

第五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北京市住宅装修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一等奖

管06-1史雯天、李昊

作品:首都立交桥耐久性问题现状调研与对策分析 一等奖

土06-3曹悠悠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北京市住宅装修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三等奖

管06-1史雯天、李昊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

作品:北京建新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创业 一等奖

经管学院 卢阳、闫敏、杨皓岚、马倩、马静雯、邵辰、顾广宇 作品: 子午线混凝土外加剂股份有限公司 一等奖

土木学院经管学院 徐末

一、廖炜、纪楠、张珺玮、姜德建、张丽颖、 于杰

作品: 北建供热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 二等奖

经管学院 闫伟男、赵攀、曹鑫浩

作品: 北京宏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土木学院经管学院 李腾、刘旭、程雅坤、周佳、张伟 作品: 精凯建筑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等奖

土木学院 李凯歌、徐腾飞、孙 雪、杜渊、闫博、杜振振、王佳宁 作品: 北京绿源(Urban Park)空间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三等奖

土木学院文法学院 刘聪、袁佳希、鲁瀚翔、张泽宸、张昊雯、李晓琳 作品: 源生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三等奖

土木学院 张金刚、杨再帅、曹雨璠、万举、焦腾、李豪特、张海波 作品: Real-Try桥梁加固股份有限公司 三等奖

土木学院 赵晓霞、郭家旭、王聿书、柳皓、李陆珅、蔡悦、黑雪晗

5

作品: 北京健桥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三等奖

土木学院 石晓菊、朱猛、张秋梅、李东芳、刘杨 作品: 北京陆源有限责任公司快速开窗器商业应用企划书 三等奖

经管学院环能学院 赵婧、国中华、盛晚晴、张烁、尚歆

风睿工作室 优秀奖 机电学院 卞文静 人力连续清雪工具的商业运作 优秀奖 电信学院 尚进、孙晟浩 “心灵之桥”伴读综合服务项目 优秀奖 电信学院 韩夏

静学室 优秀奖 机电学院 郭超杰

好男好女训练基地 优秀奖 电信学院 高启航

学友半自助旅行社 优秀奖 环能学院 刘鑫、王博远、周宇

节能改造技术咨询公司 优秀奖 经管学院 尚蕊、贾梦、齐岩

“哥本哈根”低碳饮食馆 优秀奖 环能学院(大兴)杨一帆

“绿色车轮”公司创业计划 优秀奖 文法学院 任毅、张宠、聂学森 爱宠家园 优秀奖 经管学院 相志远、张健、文超、

刘龙、屈汉腾

第九届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结构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作品:荷舞飞扬 一等奖

土木学院建筑学院 封玉堃、陈歌、兰喆、张源、邬极、王聿书 作品:联通无极限 二等奖

土木学院建筑学院 郭家旭、冯昕玥、姜德建、潘翔、王禄、费宾宾 作品:牵 二等奖

土木学院建筑学院 孙雪、徐腾飞、赵亮、王玄羽、吴娇娇 作品:无极 三等奖

土木学院建筑学院经管学院 韩筱、李治镓、荀磊、丁子龙、杨皞、马倩 作品:旗舰 三等奖

土木学院 李博、张仔康、席梦新、杨楠、肖洋、刘伯文 作品:海蓝之星 三等奖

土木学院 韩彬、朱猛、石晓菊、张东、黄亚萍、颉薇

6

作品:追梦 三等奖

土木学院 张羽、曹赫、刘冉、付婷、晋良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建筑学院系馆设计大赛

三等奖 建研09-1 刘钰 三等奖 建06-1 刘浩言 王亚祎

优秀奖 建研09-1 建09-1 王璐 陆远方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之“可持续发展·我们”设计工作营竞赛

优胜奖 建筑学院 规07-1 吕雪炀 建07-1 张 龙 建08-1 王哲则

建08-2 徐素素 规08-1 王天一

优秀奖 建筑学院 规07-1 王玄羽 规06-1 李 妍 建07-1史鑫晨

规07-1 赵 添 建研10-3 王洁新

优秀奖 建筑学院 规07-1 邓 龙 规07-1 程 楠 建08-1 史展如

建08-1王益茵

优秀奖 建筑学院 规07-1 马 效 规07-1 郑 岩 建08-1 刘雪琪

建08-1 赵 汐 建研10-3黎慧 优秀奖 建筑学院 建研10-3 张文亮 建研10-2 张汉庭 优秀奖 机电学院 机09-3何振龙 张 亮

机09-2何旭国 郝培杰

机08-2张亚凯

工业09-1雷 萍

首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鼓励奖 建08-2 洛雨佳

建07-2 于淼曦

7

第六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

优秀奖 规05-1 钱睿、寇维、解宏涛、田耕晨

2010全国新人杯青年学生竞赛

优秀奖 工07-1 郭京卉 鼓励奖 工08-1 梁熠哲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第四届读书节“e读体验”辩论赛

冠军 建071 牛宇卿

建072 姜泓

建081 李硕

建082 王宇曈 马雪嫣

建092 孙培真

第四届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纸尚衣妆”服装服饰大赛

一等奖 建07-2 规07-1 刘艺萌、马效、邓珂琳 二等奖 规08-1 许言、章文靓、任宏伟 二等奖 建08-2 杨诗卉,华蓉,徐素素,杨皞 三等奖 建07-2规07-1 刘艺萌、马效、邓珂琳 三等奖 规09-1 王煦立,李晨卉,张秋扬,姜楠 三等奖 工07-1 吴钰婕、郭京卉、汪佳卉、顾迪卿、

郑雪霏、冷一楠、李嘉园、韩宇

最佳奖 工08-1 张晓萌、杨天晓、丁洁、陈阳 最佳奖 工09-1 王主、王松

最佳奖 建08-2 刘温馨、王宇曈、安聪 最佳奖 建06-2 郝东、张恬、李雪、王奇峰 最佳奖 规08-1 石琳、张思维、刘冰玉

8

最佳奖 工08-1 关迪、申屠惠婷、李欣、谷雪、刘静亚 最佳奖 建09-2 李如婷、吴晓萌、曹亦潇、李思佳、

康英璇、张欣桐、孙培真

优秀奖 建07-2 规07-1 刘艺萌、马效、邓珂琳 优秀奖 测绘学院 闫煦、刘淼、王恬璐、王琛茜 优秀奖 文法学院 石晶、马荣华、孙彤、李文超、

李娜、刘铭、郭丽丽、安静

优秀奖 工09-1 薛丹阳、杨茜、王迪、陆欣宜、刘婷婷、王主 优秀奖 工07-1 张贝贝、杜超

首届北京市大学生动漫设计竞赛

漫画插画类铜奖 建08-2 华蓉

第二届北京高校测绘实践技能大赛

导线测量第一名 测072 宋红霞

测071 闫凯、黄猛、高福

水准测量第一名 测072 赵振海、赵方华、张奇、张弛

综合项目二等奖 测072 赵振海、赵方华、张奇、张弛、高轶榕

测071 张洋、马新建、秦立华

综合项目一等奖 测072 张森岗、沈鑫磊、靳超、杜英龙 综合项目特等奖 测072 宋红霞

测071 闫凯、黄猛、高福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GIS软件大赛

特等奖 地081 王宇轩、刘淼

一等奖 地081 王琛茜、王硕(男)、王硕(女) 二等奖 地071 郭健、刘畅、杨旻

地081 王恬璐、苏永荣

三等奖 地071 刘迪、舒畅、李文鹏、燕丹晨、翟亿晨、于祥、于水

9

地081 白天艺、王晶晶、周鹏、彭云路

首届北京高校定向联赛

测071 马新建 北京交通大学站高校男子组第六名

北京大学站高校男子组第三名

高校男子组总成绩第三名 测072 张 奇 传媒大学站第三名、

测072 高轶榕 总成绩第五名、交大站二等奖、邀请赛三等奖 测072 杨 瀚 传媒大学站第三名

地081 王琛茜 传媒大学高校女子组第六名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测072 杜英龙、宋飞翔、付昕乐 北京赛区一等奖

全国物理竞赛三等奖

测081 高 跃

地081 王恬璐、苏永荣

第二届北京高校定向联赛

地081 闫 煦 高校女子组第四名

第二届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

一种测定地下水中氟含量的新方法:数码成像比色法 一等奖 杨一帆、刘京新、王杰 制备阿司匹林铜的新方法:电化学法 三等奖 李琳、王一雯、纪超男

再生水用于热电厂循环冷却水的腐蚀影响因素研究 三等奖 程骏雅、尚歆、刘利 对比变色法验证熵增加原理 优秀奖 黄比君、卞伟、李嵩

远洋之帆大学生社会实践奖

阳台和屋顶有机蔬菜循环种植项目

10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常州市城镇化进程中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调研 垃圾热当量烧结合处理项目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绿之韵”团队—怀柔区潮白河流域环境污染及治理现状调查 首都城市桥梁建筑生态环境设计理念的演变规律调研与研究 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调查与研究

北京市二环内胡同自行车出行环境调查与分析研究报告

2010年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

一等奖 土091许允志 土097陈昊祥 土092侯舒乐 土092秦志源 材091陈安亮

土097魏小琨二等奖 土092赵晓晨

土094宋启明 环091黄舒怡 环091洪志强 材091郭 丹 土095武庆祥 电092贾彦京 自091邓 强

水092刘京新 动力091王伟

三等奖 土091付海强 土091张麦加 环091刘 蕊 土092戴荣成 土092李佳睿

土093罗晓东 机094陶 炼 计092梁玉存

土094卢 光 暖093师 展

动力091卢阳 土096郑妙婷 土092任志行

水092王 杰 暖092张秋月 土097葛振义

2010年第十八届首都高校大学生毽绳比赛

跳 绳 男子30秒速度单摇 第三名 高 阳

男子30秒速度单摇 第五名 魏 星

女子30秒速度单摇 第二名 刘舒佳

女子30秒速度单摇 第三名 牛志鸿

男子30秒速度双摇 第三名 王 贺

11

土093张文龙 材092丁鲁波 土092陈媛媛

土096李云浩 环091姜 赫

机094艾贵川 环091贾学秀 土091吴昆仑 土094郭彬彬

男子30秒速度双摇 第七名 景翊轩

女子30秒速度双摇 第八名 商凡茜

男子3分钟耐力单摇 第四名 魏 星

女子3分钟耐力单摇 第一名 牛志鸿

女子3分钟耐力单摇 第二名 刘鹏燕 30秒混双单摇跳绳 第一名 刘舒佳、王贺

男子4×30秒单双摇接力 第一名 高阳、张骏腾、王贺、景翊轩

女子4×30秒单双摇接力 第一名 刘舒佳、牛志鸿、任博涵、赵春竹男子4×45秒双绳交互摇接力跳绳 第四名 高阳、张骏腾、王杰、武庆祥 女子4×45秒双绳交互摇接力跳绳 第二名 商凡茜、靳迪、崔胜男、刘姿 3分钟集体长绳 第六名 武庆祥、秦海航、高阳、张骏腾、王杰、刘波、

王艺斌、任博涵、商凡茜、靳迪、崔胜男、肖敏

踢毽 1分钟男子个人单脚踢毽 第二名 王艺斌 1分钟男子个人单脚踢毽 第六名 王 杰 1分钟女子个人单脚踢毽 第一名 邓月苗 1分钟女子个人单脚踢毽 第二名 姚 瑶 1分钟男子个人双脚盘踢 第四名 王艺斌 1分钟男子个人双脚盘踢 第八名 武庆祥 1分钟女子个人双脚盘踢 第二名 姚 瑶 1分钟男子个人双腿磕踢 第六名 王 杰 1分钟男子个人双腿磕踢 第八名 王艺斌 1分钟女子个人双腿磕踢 第二名 崔胜男 1分30秒男子盘、磕、跳踢 第三名 马 成 1分30秒男子盘、磕、跳踢 第五名 王艺斌 1分30秒女子盘、磕、跳踢 第二名 崔胜男 1分30秒女子盘、磕、跳踢 第五名 陈雅洁

3分钟三人(混合)集体计数踢毽 第五名 陈雅洁、刘爽、马成 3分钟三人(混合)集体计数踢毽 第八名 陈艳红、刘淼、王杰

12

北京市第三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二等奖 马达流量计 任若曦、邓月苗、宋子凡

流量计 赵 宁、张雪丹、杨 旭 三等奖 太阳能电池 李祺轩、王 琦、张 超

太阳能电池基本性能测试及应用 马顺程、宋阳、李雷

流量计研究 彭方麒、邓强

新型饮水机

王宸、刘超、刘奇昂

上一篇:初中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创新少年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