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都市型农业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思考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明确目标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 需要改变介绍形势、宣传政策的教学形式, 应结合学生实际, 以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实践认同为脉络, 依据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规律开展课程教学。

(1) 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运用新型教学手段, 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主观上对时事政治的兴趣, 让学生客观上具备独立、正确、理性分析时事政治事件的能力。

(2) 鉴于师资队伍组成多元化, 还需要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深入理论研究, 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支撑力和教学水平, 将教学的严肃性、规范性, 与网络上生动鲜活的案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影像结合起来开展教学,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 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围绕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及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上, 在参照教育部每学期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基础上,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 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 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挖掘与农村、农业、农民相关联, 与都市型农科专业特色素材, 完善红色文化 (政治素质) 与农业文化 (学科特色) 相结合, 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通过专题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区分学科专业特色, 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分别安排教师, 围绕“学生收获”改革教学内容和体系, 突出针对性, 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 坚定“四个自信”。

3 科学设置授课内容

3个环节分别是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模式设计, 即:课前布置教学内容, 让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课中通过测试、调查等, 运用新技术实现课堂互动,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课后布置思考题, 通过撰写报告等掌握对理论学习的接纳和运用程度。教学过程中, 引用农学特色的典型案例和学生身边评选出来的青春榜样, 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基本理论的现实感、认同感, 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懂、真信。

4 深化教学方式改革

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规律, 结合师资队伍的特点, 深化教学方式改革, 开展专题教学的系统性研究。

(1) 融合学生特点, 开展专题教学, 在区分学生专业特色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特点, 精心设计专题, 开展精准教学,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找准大学生价值认同的理论根据, 深入探讨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理。

(2) 结合专业特色, 找准切入点, 深化符合都市型农业院校专业特点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研究,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有教材的有机结合, 实现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优化组合, 构建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内容。

(3) 契合教学目标, 注重实践教学, 积极打造具有专业特色、契合教学目标的实践教学。筛选实践载体, 开展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把国家、社会和个人3个层面统一起来, 使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得到了深化、实化。

5 拓展全程考核

结合“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特点, 重点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掌握水平, 考核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了解情况。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考核方式, 应该摒弃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模式,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 灵活运用开卷、闭卷、开闭卷结合、答辩、撰写专题报告、提交专题论文、调研报告、学术论文以及多种方式结合等考核方式。改变考核成绩的构成, 加大学习过程、到课率、平时表现得分率, 应该实行考核方式多样化, 让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端正学习态度, 遵守学习纪律, 以有利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摘要: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通过对都市型农业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定位的思考, 从5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都市型农业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分析下一篇:供给侧改革驱动下的广州外贸发展可行性分析——基于广州外贸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