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招聘复习资料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历史教师招聘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备考复习方法

一、构建历史知识网络

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考生已经掌握了许多历史知识,但这些知识很可能是支离破碎的,因此要以科学、直观、简明的网络结构展现单元知识要点及内在联系,便于考生整体把握了知识脉络,强化复习效果。

二、突破要点

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剖析教材重点、难点内容,并对所剖析的要点辅之典型例证。

例如: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A、"八七"会议 B、长征的胜利结束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遵义会议

转折点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对原来方向起决定作用的事件或时间。土地革命的转折点很多;南昌起义是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共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双方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转折点。做此类习题,首先要再现有关知识,然后归类综合分析,提取与题目相符合的成分,组成正确答案。这样,融理论讲解与典型例题分析于一体,可以帮助考生轻松化解教材重难点内容,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提高与升华。

三、透析热点考题

荟萃全国各地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以精要的语言对试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中全面透析命题规律,并辅之举一反三,以易错问题为载体,分析错解原因,归纳错误类型,纠正思维误区,从而达到防错于未然的效果;以典型题目为基点,由点到面,在归纳中提高,在点评中升华,有效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活学活用、触类旁通。

四、提升单元知识和能力

为适应新课标"方法、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与要求,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功能,选择鲜活史料,精心设计优质题目,题型体现考试新动向,梯度渐进,兼容性强,融"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为学生备考提供最好的操练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专题归类,分项训练

打破教材章节顺序及跨度,按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成专题条块编写,如分成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史、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几个专题进行训练。

总之,各方面安排科学合理,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不仅能提高考生的复习效率和应试成绩,更能促进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2篇:湖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指导:高中历史易错、易混淆知识点二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易错点

1、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2、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3、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4、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

5、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6、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易混点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第3篇:教师招聘:历史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策略之备课篇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面试分值在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重。面试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各位考生能否“逆袭”成功。历史学科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形式以试讲为主,今天就和大家谈谈面试试讲的备课技巧。

试讲备课有四“备”:一备课改理念、二备教材、三备学生、四备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要始终坚持把新课改理念作为自己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在教学目标方面,不能仅注重史实的传授,还要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思维,掌握历史学习的正确方法;在教学内容上,不能一味地以考纲为“纲”,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科技的发展相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激发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完备的历史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历史课的前提和基础,高分试讲必定是建立在对教材有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以人教版历史教材为例,基本上包括四大部分:导语、主体知识、辅读和探究。导语不仅可以直接用做课堂导入,同时导语中出现的名人名言、材料及图片等也可以在讲授新课时作为材料呈现出来。主体知识是教材的核心部分,承载了绝大部分的历史信息,在备课时需要从中提取出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那么我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快速准确的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呢?我们可以借助子目的小标题。每个小标题都对应着一个知识点,通过对知识点的定位,能够形成一堂课的主体框架,再从正文部分提取细节知识充实内容。辅读包括教材中的图片、图表、资料袋、历史纵横等,可以对知识点的讲解起着辅助作用,吸引学生的兴趣或者深化学生的理解。探究是指教材中的动脑筋、练一练、学思之窗和探究学习总结等,这些问题基本上指向的是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是学生学完一堂课

应该掌握的知识,也是我们在教师招聘试讲时应该呈现的,各位考生在备课中能够关注到这些,对一课大方向的把握就不会出现偏差。

历史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备课时一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二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三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四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试讲中我们可以采用的通用类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此外还有“历史味”十足的史料教学法和讲读法。在备考中首先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然后根据试讲内容做出取舍。

以上就是所谓的“四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教师招聘面试备考资料,请查看面试技巧频道。

第4篇: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进行备课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师必须有一种"用"教材、"用"史实的观念,即依据教材内容所呈现的历史现象,发掘内涵,设计问题。

例如,初中历史《洋务运动》一课,关于洋务派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最先兴办军用工业,其中引用了李鸿章的一段话"查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通过对这段话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洋务派为什么最先创办军用工业?所创办的军用工业资金都来自哪些方面?

2、洋务派为什么要从"自强"转向"求富"兴办民用工业?

3、这样兴办民用工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这样,可以加深教学内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评价洋务运动提供一个方面的依据。

这样,充分发挥兴趣与提问方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精当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从中获取知识、经验、方法。也只有巧妙地提问,方能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找到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创建真正高效的课堂。

二、课堂教学设计联系前后知识

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是因为他本身所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这个特点使它不能像其他学科知识那样的复制。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悖,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知识的前后联系,使每部分历史知识的学习都能够与中外史相结合,探求现实问题的历史渊源,进行历史反思,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路。

三、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

不止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课堂上要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对于初高中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情感特征,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有针对性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如学习美国《1787年宪法》时,我先给出一幅奥巴马神情沮丧地抽烟的图片,问道:"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两百多年前奥巴马的前生,为何他如此寂寞沮丧"学生大笑回答:"两百多年前的黑人与妇女、印第安人一样没有得到《1787年宪法》保证的政治权力,不能与白人有平等地位。"接着显示一幅奥巴马当总统后风流倜傥的照片,问道:"现在的奥巴马又会如此的有型?难道他只是传说?"学生看到照片后狂笑说:"奥巴马是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学生运用时事热点知识回答历史问题,激起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比较充分地体现了美国人民的政治智慧,从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要点。 因此,我们在10分钟所要体现出来的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对课堂的把握和设计是精准的,这就需要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历史学科的特性与学生思想性的统一。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教师考试网

第5篇: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新 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大面积的在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工作,从各省至地方都在考虑教学创新问题。当然,作为历史课程也不能例外。这形势下,对于教师招 聘考试来说,除了笔试当中教学设计的应用,在面试中也越来越重视设计历史课堂的兴趣性与创新性。即使是考试中的10分钟的说课或试讲也要体现课堂的设计性 和创新性。因此,中公讲师郭英楠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下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进行备课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师必须有一种“用”教材、“用”史实的观念,即依据教材内容所呈现的历史现象,发掘内涵,设计问题。

例 如,初中历史《洋务运动》一课,关于洋务派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最先兴办军用工业,其中引用了李鸿章的一段话“查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 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通过对这段话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洋务派为什么最先创办军用工业?所创办的军用工业资金都来自哪些方 面?

2、洋务派为什么要从“自强”转向“求富”兴办民用工业?

3、这样兴办民用工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这样,可以加深教学内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 力,增强学生对于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评价洋务运动提供一个方面的依据。

这 样,充分发挥兴趣与提问方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精当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从中获取知识、经验、 方法。也只有巧妙地提问,方能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找到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从而创建真正高效的课堂。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第6篇:2018江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教师:易错题搜集-高中

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针对考生的基本学科知识进行考查,试卷结构一般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现将高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易错选择题整理如下,以便考生参考复习。

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

A.神权政治 B.分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即诸侯国君五十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即周武王姬姓的占了四十人。由此可知,材料的主旨即家族势力的影响巨大。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B项属于对分封制的片面理解,西周时期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正确答案选C。

2.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④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与史实不符合,任何改革都会损害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都会遭到他们的反对,所以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故答案选择A项。

3.《十二铜表法》规定:罗马公民的成年儿子在广场、元老院或军营享有“人”的公权和私权,在家里他仅是“物”,任性的父亲可以将他像牛一样随心所欲转让或毁灭。这说明当时的罗马法( )。

A.父权至上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至上 D.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材料中“任性的父亲可以将他像牛一样随心所欲转让或毁灭”说明罗马法对于父亲权力进行了至高无上的规定,故A项正确;材料中明显不是法律面

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父权至上,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信息,故D项错误。

4.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 )。

A.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B.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 C.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D.理性是启蒙时代核心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启蒙运动不会一直会延续,也有结束的时候,不能选B。本题不是强调理性的问题,不能选D。而是在强调人尚未“启蒙了”而只是仍在启蒙之中,即意在说明人的主体地位其实并未真正确立,本题答案就是A。人的社会价值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得到认可,不能选C。

5.20世纪30年代,美国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苏联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两大水利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苏两大水利工程得以建立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内拥有大量剩余物资 B.国家投资进行工程建设 C.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D.计划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美国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苏联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进行经济建设的表现,故B项正确;国内拥有大量剩余物资与苏联当时的情况不符,排除A项;C项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状况不符,排除;美国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排除D项。

上一篇:转正单位鉴定意见下一篇:静脉输液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