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贫困生工作计划

2022-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我们都需要提前去做好计划,以免在新的征程中困惑与迷茫,是时候为自己拟写一份新的计划了,你知道如何写好吗?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资助贫困生工作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资助贫困生工作计划

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探讨

摘 要: 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又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学生进入独立学院,独立学院贫困生群体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资助工作已成为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健全机制、经济资助、心理引导、岗位提供等方面进行探讨,积极构建资助体系,使贫困生群体能够健康、和谐地成长。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贫困生 资助

2008年3月6日,教育部发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指出:“本办法所称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一般而言,贫困大学生是指高等院校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其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当地政府规定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群体。各地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全国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1]目前,对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在经济指标方面基本上是将标准定为学生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00元,而特困生则是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元。这个全国统一的标准从1999年实施近十年来还没有进行过调整。[2]

一、独立学院贫困生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全国在普通高等院校内设立的独立学院应运而生。近十年来,独立学院得到了飞速发展,有的逐渐从母体剥离出来,拥有独立的校园和管理模式。

2007年教育事业统计,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186.6万人,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3.4%;其中,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165.7万人,占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88.7%。

据教育部一项统计,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悬殊等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已高达4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独立学院与普通高校的情况相同,生源结构正在逐年发生变化,贫困生人数日益增多。[3]

独立学院与公办普通高校相比,其收费较高,学费大多在人均10000—18000元/年,住宿费大多在1200—1800元/年。所以,就读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好,消费水平整体偏高。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又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学生也相继进入了独立学院。随之,独立学院贫困生群体也逐渐凸显,成为独立学院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全程跟踪服务。

1.实行学院领导负责制,逐级分配。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行政负责制,下设贫困生管理办公室负责各项工作实施,指导学生工作部门(尤其是辅导员教师)开展具体工作,统一思想、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齐心协力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理可依。依据公办普通高校相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管理规定》、《勤工助学管理规定》等,在各项规定、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下合理开展资助工作。

3.建立贫困学生档案,跟踪服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高校为学生服务的具体体现。从入学起,独立学院就应切实了解每位贫困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统一认定,核实情况属实后为每位贫困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记录在校期间学校资助贫困生的相关内容,以及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每年复核一次,认真了解学生家庭有无重大变故,经济情况有无影响,受资助后在学习、生活、各项活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等。

(二)国家助学贷款,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

1.积极奔走,为贫困学生顺利获得贷款提供有利条件。学校积极与贷款银行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和办理助学贷款时银行有关要求、手续事宜,并耐心向贫困学生及家长传达,做好桥梁作用。必要时,还可邀请银行专业工作人员入校进行现场讲解和指导,为贫困生及家长提供切实有益的帮助。

2.开通绿色通道,在银行放款前即圆贫困生的大学梦。新生入学报到当日,开通“贫困生专用绿色通道”,即当日通过申请后可不必立即交纳学费及住宿费,先让学生入学,再申请助学贷款。银行放款前,贫困生可同其他学生一样开始正常的大学学习生活。

3.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确保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独立学院的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这就要求学校应从科学文化、品行、处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学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尤其对于贫困生,侧重于其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感谢国家及学校为其提供的宝贵条件,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将来回报国家及社会。

(三)拓宽渠道,提供助学岗位。

1.发掘学校自身助学岗位。学校首先应以身作则,在校园内发掘助学岗位,供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工作以获得一定收入弥补生活费用。比如:清扫教室卫生,清理食堂餐具,整理图书等工作。同时,发掘一切适合于学生工作的临时工岗位,让困难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除了传统形式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助学岗位外,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还可以开设更多有益于贫困生“增知受益”的脑力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健康服务等工作中,既能使学生得到实惠报酬,又能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其知识储备量。

2.寻找与企业的合作机会,提供助学岗位。不少贫困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许多校外兼职工作,派发传单、家庭教师、餐饮服务等诸多社会岗位逐渐成为贫困生获得经济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对于缺乏社会和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盲目地投入社会工作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如果能通过学校外联组织,与社会正规企业联系、沟通,为贫困生寻找到适合其参加助学工作的正规岗位,对于学生是非常有益的。这不仅能解决校内助学岗位紧缺的现状,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实际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机会,使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了解社会,从而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个人基础。

3.尽可能吸收社会、企业、个人资金,为助学工作添砖加瓦。对贫困生的资助,仅靠国家的经济和政策支持是远远不够的,独立学院必须积极开通各种渠道广泛筹集和吸纳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资金,将社会资本引入到独立学院的助学体系中,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助缓解独立学院贫困生学习、生活压力。[4]

(四)心理指导,人为关怀,使贫困生“思想脱贫”。

由于多数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平时出手阔绰、不加节制,这种消费反差加重了贫困生的思想负担,容易使贫困生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压力。加之多数贫困生来自边远山区,农村家庭偏多,从小受到的教育也相对落后,与繁华都市中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相比,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及处事方法上均存在很大差异,不仅未能缓解其经济上产生的心理压力,反而加重了自卑、焦虑、不安、攀比的不良心理情绪。所以,学校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生的同时,更不容忽视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他们通过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摆脱经济贫困的窘境。学校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国家、学校、社会的温暖,健康地成长为栋梁之才。

1.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贫困生沟通,切实了解其实际困难。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在日常走访和思政教育工作中,应格外关注贫困生群体,通过多方面听取、谈话、鼓励等多种方式了解贫困生的心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为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鼓励贫困生参加到集体活动中,与广大学生融为一体,消除其孤僻、抑郁的潜在因素。鼓励贫困生摆脱心理负担,用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2.提供交流平台,发挥榜样作用。学校可以定期邀请通过自身艰难拼搏、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为贫困生作励志报告,或者直接从学生中寻找自强不息的生动人物,为贫困生提供与他们交流的机会,通过活生生的例子让贫困生从内心真正自强起来。

3.搭建展示舞台,建立自信心。多数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除了正常的教育外,很难掌握舞蹈、美术、声乐等个人专长。加之其自卑心理作祟,因而在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中很难找到贫困生的身影,他们往往都是台下的观众,被同学忽视的弱势群体。因此,学校在开展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时,应注重增加一些全员参与的项目,为贫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比如,在心理素质拓展游戏中,有针对性地选拔一些平时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参与,其中包含一部分的贫困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和游戏中,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心,改善他们的不良心理。

总之,对建立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研究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希望在国家、学校和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能从根本上为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和心理困难,以保证其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庆林,简碧园.从高等教育的双重性看独立学院的贫困生.消费导刊,2008,(12).

[2]李林,周震.独立学院贫困生工作现状及助困体系研究.文教资料,2007,(18).

[3]杨智勇,杨宏.独立学院助学体系的推动力.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4]陈磊,林永年,曾新蓉,郎云霞等.对独立学院贫困生扶助体系构建的思考.消费导刊,2009,(4).

作者:田其濡

第2篇:大数据时代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摘 要:大数据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力量。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积极主动地适应大数据带来的变革,科学合理地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当前,各高校可以从构建贫困生动态数据库、构建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构建贫困生的个性化指导体系等方面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高校在大数据时代灵活地运用网络信息工具,主动挖掘、整合并利用贫困生数据,明确资助对象,提高资助工作效率,解决更多贫困生学习生活等问题已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的标准

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贫困生认定标准是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主要依据的是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参考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生源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学生就读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等来开展。多数高校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自我描述和师生的民主评议等对贫困生进行认定。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和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高校中经常会出现真正的贫困生“漏报”、假冒的贫困生“谎报”的现象,加大了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度。

(二)缺乏对贫困生的心理引导与教育

贫困生是高校校园内的特殊群体,他们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面临心理上的困惑。而目前高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重经济资助,缺心理引导。如自卑心理,这是高校贫困生中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由于外界各种环境对贫困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影响,再加上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再如依赖心理,部分贫困生由于长期得到国家、社会及学校的无偿资助而产生了“等、要、靠”的依赖心理,甚至他们将“贫困”视为一种资本,不愿积极主动地去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是消极坐等。更有甚者,他们将自己的贫困归罪于社会的不公,认为自己得到资助是天经地义的,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各高校亟须以经济资助为契机,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引导与教育。

(三)缺乏对贫困生的持续跟踪管理

为了能够保障贫困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赢得生存的本领,当前社会各界力量都在积极支持和参与贫困生资助工作。这种资助多是无偿性资助,然而这种无偿性资助却忽视了贫困生回报社会的责任。有的贫困生没有珍惜继续求学的机会,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有的贫困生则肆意挥霍所得到的资助金,任意浪费社会资源;有的贫困生则在利益驱使下缺乏诚信意识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因此,无偿性资助虽然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但由于高校缺乏对贫困生受助后的持续跟踪管理,没有建立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不利于贫困生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不利于他们个人今后的事业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对策

随着大数据时代变革力量的逐渐显现,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大数据的价值,但是人们对大数据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犹如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只认识到了大数据的一部分[1]。大数据为高校更好地解决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因此,高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数据技术来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建立信息化动态贫困生数据库,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达到资助与育人的目的,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一)完善贫困生认定体系,构建贫困生动态数据库

1.完善贫困生认定体系。科学地认定贫困生是高校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前提。高校有必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可量化的贫困生认定体系,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一是辅导员、班主任在新生入学后就递交贫困证明和申请贷款的同学进行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查档、电话核实等形式进行摸底,对于弄虚作假的学生要给予严肃处理,并进行国家联网诚信记录。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贫困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消费情况、所在家庭消费情况以及不同学生所在地区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结合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和师生的民主评议,综合判断学生的实际困难程度,进而对提出申请的学生进行全面认定。

2.建立规范的动态贫困生档案。如何利用数据技术建立贫困生档案,这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重要前提。据了解,很多高校的贫困生数据库基本上是每学年由学生提出申请、班级评议、学院审核、学校审批后,由学校资助中心工作人员整理而成,整个学年甚至于几年的资助工作均根据此静态数据库来开展。然而,部分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在不同时期可能会有所不同,如遭遇突发事件、遭受自然灾害等,高校如果不能及时掌握这些数据,就不能科学、合理地分配各种资助金。因此,高校建立贫困生动态数据库必须紧密结合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变化情况,在动态更新原有贫困生的经济状况的同时,及时增加“新”贫困生,便于高校更全面、更客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助工作。此外,要建立贫困生资助的追究制度,对于弄虚作假的学生要给予严肃处理。

(二)强化育人功能,构建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

发展性资助理念,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这一终极目标下,具体切实地解决资助对象的发展可能与资助对象的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的内在矛盾,培养和谐发展的人[2]。发展性资助要尊重贫困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为贫困生服务,助贫困生成才”的原则,促进每一位贫困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敢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和自立自强的进取精神。

1.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优秀贫困生的引领示范作用。高校可以建立优秀贫困生自立自强活动长效机制,每年开展一次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对优秀的贫困生给予物质奖励和大力宣传。举办优秀贫困生事迹报告会,一方面,可以鼓励贫困生能够摆脱精神贫困,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来,立志成才;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和培育大学生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精神,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优秀贫困生的先进事迹,并积极向他们学习。

2.成立贫困生社团,为贫困生提供情感交流、促进学业的平台。高校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扶持贫困生社团组织,如成立自强社,为贫困生提供一个发挥特长、展现自我的舞台。自强社可以开展暑期义务支教、志愿服务、爱心募捐等活动,既能给贫困生以情感上的“归属”和“寄托”,又有助于贫困生互相帮助,携手并进,共同面对困难,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3.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部分贫困生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 因此,高校可以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如教师请贫困生参与感恩教育类课题;在感恩节等节日里说一句感谢的话,写一封感谢信,做一件让人感动的事;邀请一些从贫困家庭走出来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等,增强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将个人感恩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实现资助工作的育人目标。

4.加强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靠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密切配合。因此,高校可以建立一套包括贫困生自省——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师生共同监督——学院考核在内的贫困生诚信教育体制。一方面,高校可通过讲座、座谈会、诚信征文等方式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贫困生把诚信原则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另一方面,建立网络预警机制,设立公共邮箱、举报电话,学生可以随时检举、揭发恶意欠费、肆意浪费等不诚信行为,一经查实要给予通报批评,记入其诚信档案,并取消其评优评奖和获得资助的资格。高校只有建立严格的诚信教育体制,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杜绝各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三)强化大数据意识,构建对贫困生的个性化指导体系

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如果科学利用大数据技术,都可以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数据的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只能看到冰山一角,而绝大部分则隐藏在表面之下,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进行挖掘[3]。因此,高校从事资助工作的教师如何运用科学的信息化手段收集、分析和利用大量的贫困生数据,进而利用分析结果合理地指导贫困生资助工作,这是值得长远考虑的。

1.深入挖掘贫困生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等都可以用数据记录并保存下来,如课程选择、网络消费、校园卡使用情况等。高校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贫困生的需求,以便个性化地服务于其成长成才,通过整合、挖掘和分析贫困生的相关数据,进而分析他们的行为。这就要考虑如何在大量的信息数据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如何科学地存储筛选后的贫困生信息数据。

2.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由于大数据具有量大、速度快和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注意分析贫困生的不同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如有的高校通过分析贫困生校园卡消费和充值记录等信息,及时掌握其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进而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勤工俭学、发放补助等,更好地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3.促进贫困生身心发展。高校教师要积极引导贫困生塑造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方面,教师要主动接近贫困生,深入宿舍、班级及时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状况,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逐渐得到他们的认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博客、QQ等网络个人空间,定期开展网上谈心交流活动,以获得更多、更直观的信息数据,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促进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大数据:大价值、大机遇、大变革[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9.

[2] 桂富强.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理念及管理体系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7.

[3] 赵映川.大数据时代院校研究的发展与突破[J].高校教育管理,2014,(1):123.

[责任编辑 仲 琪]

作者:王东红

第3篇:试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策略

摘 要: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内容之一,要实现2020年脱贫工作目标,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精准化地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具有突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期间,还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有效体现精准化内涵,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资助工作的高效开展。基于此,本文着重结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概述及此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细化探究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现状以及改进策略,为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者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一定参考,使资助育人工作更加精准,提升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效果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

一、前言

高校贫困生在高校众多学生群体中属于一个特殊群体,涉及深远的社会背景。国家为了帮助高校贫困生减轻生活压力,顺利完成学业,逐步提升资助水平,并逐步建立起集学费补偿、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形式于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更加全方位地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不仅有助于提升资助育人综合成效,还有助于推进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然而,当前很多高校针对贫困生开展的精准资助工作,在贫困认定方式上存在不合理问题,容易滋生隐性贫困和虚假贫困问题,并且精准资助工作过于看重经济及物质资助,忽略了心理贫困和能力贫困等方面的资助,影响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效果。因此,有必要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概述

高校贫困生,指的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即学生家庭及本人在能力范围内筹集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其在校学习及生活所需基本费用的在校学生。依据贫困程度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一般困难、困难、特别困难。贫困生身份的界定,需要利用创新的界定模型和量化标准实现,以保证界定科学性。对高校贫困生开展精准化的资助工作,主要是使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并且有需要获得相应资助的学生获得必要资助。充分做好精准化资助工作,有助于推进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并在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公正地教育和管理学生。

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现状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持续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并不断出台多种重要措施,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加大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在逐步推进并实施各项资助政策与措施过程中,高校贫困生有了顺利入学的基本政策保障,并使其在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前提下安心的完成学业,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相关政策在落实过程中,高校贫困生资助精准化工作却频繁出现虚假贫困和隐形贫困问题,能力贫困和心理贫困等也日渐成为精准化资助工作的绊脚石,严重影响着高校贫困生精准化资助的前进步伐,不利于落实精准化资助育人工作。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实施期间,管理人员开展的资助育人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困难,而高校贫困生对于现行精准化资助工作也存在不满意点,这些问题都影响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的开展,需要深入探究工作现状中的不足,着重分析出现相关问题的原因。

(一)贫困认定方式不合理,容易滋生虚假贫困和隐性贫困问题

1.贫困认定标准缺乏科学性

要保证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高效开展,就要具有规范化、科学化与合理化的贫困生认定标准,这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是否体现着公正性和公平性问题。而目前我国高校针对贫困生开展的精准化资助工作,对于贫困生的准确化认定仍然缺乏完善的认定体系。实际操作中对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困难认定,如果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困难性特征,像烈士子女、父母病残、单亲家庭、农村低保、孤儿等情况,这种界定标准比较明显,所以认定较为简单,认定结果也不会有所争议。而对于那些属于一般困难家庭的学生,或者接近于困难家庭的学生,在实际认定中存在较大困难。当前我国高校对存在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学生进行贫困生认定,主要途径就是生源地认定,而不同地区具有不平衡的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另外教育部当前还没有针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制定较为具体、明确、可行性高的量化指标,导致不同地区对于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存在很大差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认定难度,进而对资助育人最终效果产生影响。

2.贫困认定依据缺乏真实性

高校要充分落实资助工作精准化,一个关键性前提就是对贫困资助对象实现客观、真实的认定。但是目前高校受到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等多项资源不足等限制,所开展的精准化资助工作很难。高校长期以来所开展的贫困生认定工作相关依据,一直都比较看重描述,忽视认定依据的量化指标制定,也就是主要依靠申请学生自身开展的自我描述,以及贫困审核认定一方由情感认知进行的贫困生评判。同时,当前在贫困生认定工作当中,广泛以申请者自身所在生源地相关村委会、街道办事处等基层部门为其开具的贫困证明为依据,这种贫困证明在开具期间,生源地一些工作人员通常会受到人情等主观因素影响,造成贫困证明缺乏真实事实依据,进而容易引发助而不困情况,这种虚假贫困以及隐性贫困均对精准化资助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二)过于看重物质资助,不够关注能力贫困和心理贫困

1.看重物质忽视教育

当前我国高校对贫困生所制定的资助模式,比较看重对贫困生在生活物质条件上的改善,不够关注这些贫困生内在心理需求,相比家庭经济并不那么困难的学生,这些家庭经济存在困难现状的学生往往有低调做人心理,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交际中很容易形成焦虑以及自卑等消极心理,不利于积极、乐观性格的养成。虽然高校为贫困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资助,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解决了温饱问题,使其不必背负那么大的生活压力来完成学业,但是这种单一的物质资助会对贫困生自信心产生影响,使其內心出现被瞧不起或者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和畏惧感,这种来自心理层面的内在压力,会导致贫困生出现一定负面情绪,例如多疑、敏感等,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焦虑、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表现出心理贫困。

3.无偿资助容易滋生惰性心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贫困生进行的资助都属于无偿资助,会直接将相关物质资助发放至被评为贫困生的学生手中。物质与经济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贫困生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但是因为大多高校没有及时针对这些资助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对其长远发展缺乏深度考量,导致学生逐步弱化了其回馈感恩意识,在能力培养工作有所欠缺状态下,很容易使受到无偿资助的贫困生产生不劳而获等惰性心理,长此以往容易使其出现能力贫困问题。

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策略

(一)做好贫困生资助精准化宣传工作

为了有效提升高校贫困生的精准资助工作效果,需要高校辅导员充分发挥其在资助育人工作当中的排头兵作用,积极学习各种党与政府颁布的新资助政策,按照高校贫困生相关资助育人精准化要求和工作条例,加强对学生进行精准化宣传,促使学生了解更多资助育人有关的信息资源,提升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透明化和公正化程度。同时,高校辅导员需要在精准资助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贫困学生实际家庭情况与生活学习条件进行实时了解,以精准化标准开展贫困定位工作。同时,要对学生内在思想状态加强关注和了解,基于贫困生个性化需求,实现精准化满足。高校开展并落实贫困生资助精准化工作,一个必要前提就是对党和政府制定的贫困生资助政策进行深入学习和全面了解,因此辅导员需要精准掌握高校学生资助项目,对项目内容要熟悉,在此基础上保证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可以获得公平公正的精准化资助。另外,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精准化资助工作期间,必须严格遵守贫困生资助有关纪律要求,按照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相关实施条例开展具体化工作,保证所有资助项目的开展都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之下,并在实施条例要求框架之内。最后,高校辅导员还要对贫困生内在心理状况实现动态了解和密切关注,积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基础的心理沟通方式和技巧,利用手机APP、QQ、微信、微博等网络化平台主动学习并深刻理解国家最新的资助育人政策。在对贫困生资助精准化相关政策宣传工作开展期间,辅导员可以积极地利用互联网工具,构建新媒体平台来发布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针对资助精准化相关宣传工作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同时注意在其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内容,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多元化的组织精准化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全面推动并有效落实高校贫困生资助精准化宣传工作。

(二)对贫困生做好精准认定工作

为了有效提升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效果,还要充分做好精准识别工作,对贫困生进行科学的认定,确保资助对象准确。目前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实践期间,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对资助精准化认定工作展开研究,并积极探索精准认定科学化、合理化标准,比如通过核查校园一卡通、银行卡等消费记录,对贫困生精准化认定工作构建辅助分析模型。另外,可以通过辅导员对学生的引导以及班委对贫困生的监督,还有学生互评等多级联动方法对贫困生进行核实认定,进一步保证贫困生认定具有较高准确性。在相关研究中,还有一些高校资助精准化工作开展人员通过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以及多种理论交叉应用法等开展贫困生精准认定,努力提升资助工作实践效果。

(三)创新资助育人方法,落实精准实施

精准实施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的必要环节,也是关键路径。高校精准化资助工作者需要创新个性化、多元化资助育人方法和方式,重点关注资助对象个人内在需求,精准化地落实资助育人过程,提升资助工作精准化综合成效。在我国高校不断创新精准化资助工作方法期间,一些高校开始在相关工作中渗透发展性资助理念。在实际精准化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要求高校健全的构建集奖、贷、补、勤、缓于一体的信息化资助工作平台,使学生关注到不仅要重视个人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参加到勤工助学活动中,同时辅助实施一些必要生活补助,通过奖、补、勤相结合的形式,缓解贫困生现实生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同时,高校经准确资助工作者需要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地进行助学贷款办理活动,为贫困生开辟绿色通道让其缓交学费,通过缓、贷相结合形式对资助对象提供必要帮助,解决经济难题。高校在开展精准化资助工作期间,还要对资助形式内涵进行深刻挖掘,实施经济性资助的同时,关注落实发展性资助。

(四)建立资助评价体系,提升资助精准化效果

高校对贫困生开展精准化资助工作期间,科学建立资助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升资助效能,使资助工作最大程度地接近预期结果。高校要在精准化资助工作开展期间,关注精准效能,对资助工作成效性进行全面考察,并在更深层次上展现资助育人价值,同时对精准化资助工作进行直接评价。为了精准资助效能,建立资助评价体系,需要科学地设定精准资助目标,做好资助管理工作。在对精准化资助工作进行目标设定并加强管理期间,不仅要重视资助成效的评价,还要关注资助政策实施期间体现出来的公平性、规范性和公正性等,确保精准化资助工作既可以帮助贫困生及其家庭改善经济困难问题,又可以帮助贫困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高校对贫困生开展的精准化资助工作,需要将育人当作资助手段,最终实现精准化资助目的,立足国家层面制定战略化的资助目标,同时对资助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并将细化目标落实到个人、高校以及各级政府机构身上,最终按照目标完成情况实现考评,同步配合一定奖惩制度,构建综合性的资助效能考评体系。此考评体系可更加充分、科学地体现资助工作内在育人价值,对高校精准化资助工作进行精准化效能评价,促进精准化资助工作的效能提升。

五、结束语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是体现教育公平,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为了有效推进资助工作精准化发展,需要高校及相关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当前对高校贫困生开展的精准化资助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針对性地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进,针对贫困生精准化资助工作加强宣传教育,科学地开展贫困认定工作,创新资助育人方法,构建资助评价体系,强化精准化资助工作队伍建设,为贫困生资助工作精准化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才智颖.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1):145-145.

〔2〕洪柳.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历史、问题与精准化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005):103-103.

〔3〕展伟.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中的精准育人转向[J].江苏高教,2018(06):86-86.

〔4〕吴海燕.高校学生精准資助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71-71.

〔5〕肖凤翔,俸晓玲.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宗旨、原则和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0(03):117-117.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作者:高翠萍

第4篇:资助贫困生工作计划

清凉小学

资助贫困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现决定在全体学校干部中开展对学困生“结对子、送温暖”活动,为贫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而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学困生自己的努力,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扶助对象

1、遵纪守法,品行优良

2、诚实谦逊,好学上进

3、经济困难,并迫切需要资助的

三、扶助方式

1、由全体教职工与学困生结对帮扶,每人扶助一名贫困生;

2、具体活动由校党支部组织进行,扶助名单由班级统一安排;

四、扶助内容

1、思想上解惑

鉴于贫困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患病,无经济来源;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甚至是孤儿。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2、生活上资助

学困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要适当的资助,每学期开学都要给贫困生购买学习用品、换季衣物及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

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而贫困生要在真正改变现状,提高成绩,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党员要发挥“先锋岗”作用,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五、扶助要求

1、扶助工作自愿进行。热忱欢迎并提倡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2、扶助工作应保持持续性、稳定性;

3、由年级各班联合推荐学困生名单,对照帮扶条件认真审核无误后,上报党支部;

4、扶助工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扶与被帮扶者要互相自愿,共同做好帮扶解困工作。

第5篇:学校资助贫困生工作计划

虽然国家经济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中,可是还是有很多的贫困家庭存在着供不起学生上学的情况,这些都是存在的客观事实。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顺利的结束自己的课程,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学业有成,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业,这是一个极为有功德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好这一工作。根据上级部门资助特殊困难学生的具体要求,我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深入细致地做好资助贫困生各项工作,计划如下:

一、 我校特殊困难学生多,资助贫困生工作比较重,必须高度重视,而且由于学校的调整,我班得到“两免一补”学生比以前有所减少,同时要对原来享受困难补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调整,要在原来基础上全面掌握情况,做好被调整的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 我校成立资助贫困生领导专班,组长陈复刚;副组长崔发明;刘传良;成员杜修建、各班班主任。以加强对资助贫困生工作的具体指导;资助贫困生领导专班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资助特殊困难学生具体要求的学习和理解,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把握贫困生的界定标准。

三、 根据我所有权学生的家庭分布的特殊情况,要求各班及时准确摸清班内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支出的状况,以便更好地展开工作。 根据学校资助特殊困难学生具体要求,我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细致地开展了资助贫困生的各项工作。

一、全校进行公示。我班受“两免一补”形式资助的人员名单和资助依据,以及资助标准。

第6篇:贫困生资助工作简介

机械学院贫困生资助简介

我校迎新工作已经结束,贫困生工作也已经初步完成,我院很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机械学院贫困生资助情况简介如下:

高等学校助学金是国家为了激励在校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解决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与国家奖学金有一定的区别,国家奖学金是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家庭经济是否困难没有关系;而国家励志奖学金是针对成绩优异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是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家庭经济困难的所有全日制在校学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力度、资助比例在逐年增多,国家奖学金的标准为8 000元/人,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标准为5 000元/人,而国家助学金标准在每生每年1 000~3 000元范围内确定,可分为2~3档。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比例分别为3%、5%、36%。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意见,提出贫困生申请条件如下:①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③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④勤奋学习,积极上进;⑤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我院根据实际情况也制定了许多补助及助学金贷款政策,保证了贫困生资助工作顺利完成,使每位贫困生都得到了相应的补助,保证了新生的顺利入学。

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涉及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备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身的关注。同时,因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接触相对疏松,了解相对浅显,导致很难完整、准确地把握学生家庭的经济状

况。再加上学生个体差异性非常明显,也很难用统

一、固定的标准来准确界定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我院试图研究和把握助学金评定的规律性,从而科学、规范地评定助学金,使国家关注贫困学生的这一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在我院按照学生人数一定比例评定和发放国家和校内助学金是国家、社会和学校关注贫困学生,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实际困难的具体举措,是促进社会和谐、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资助比例逐渐扩大,数额也大幅提高,是目前解决我院贫困学生经济困难的主要途径。

目前正是各高校开学的高峰期,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我院对贫困生进行了路费补助等资助。我院还针对大学新生开通了“绿色通道”,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入学时暂时无力支付学费的,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先办理入学手续,缓交学费、住宿费等费用。今年我院新生入学实现了从家门到大学校门的“无缝连接”,进入大学后,贫困生还可通过以下政策获取资助。

1.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学生或其合法监护人,向家庭所在地等农村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无需担保或抵押的助学贷款。即使已报到入学,贫困生仍可返回生源地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申请。

2.学校奖学金:我院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会设立一些奖学金,我院设立有三好学生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分为学习成绩优秀奖、科技发明奖和科技论文奖。奖励标准为300元至8000元。

3、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是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各学校每年为贫困生预留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每月获取一定报酬解决生活费等问题。对部分生活费无法解决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前预发一个月勤工助学报酬。

4、社会资助:目前我院设立有不同的助学项目,资助办法及标准较为完善。在校学生可通过社会资助获得更多资助机会。

总之,我院对在校贫困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资助,最大限度保证了贫困生顺利入学。在贫困生补助方面,我院将会更加努力致力于政策制定与实施,我坚信,明年贫困生资助工作将会做的更好。

第7篇:小学贫困生资助工作总结

周陈小学贫困生资助工作

汇报材料

周陈小学在校学生440人,其中寄宿学生251人。2010年,全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在区教科体局、当地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们严格执行《关于加强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相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相关工作要求,求真求实,探索创新,使该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持续深入推进,使80名贫困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资助而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党和国家惠农惠学之政得到了衷心拥戴。现将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统筹安排

青年乡位于召陵区东南部,属农业乡镇,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的生活条件相差很大,贫困学生依然存在。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巩固“普九”成果的重要惠民之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学校,更应把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2010年秋,按照上级要求,为了公平、公正地高效开展该项工作,我们成立了全乡中小学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村干部和学校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落实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调查、评审、公示、报批、发放、监管,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机构健全、组织严密,确保了国家对学生资助的资金按政策按时、足额、准确地发放到位。

二、广泛宣传,全面摸排

为使国家资助贫困生政策家喻户晓,学校通过张贴标语,校务公示栏公示及学校集会等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全方位了解国家的惠家惠学政策,熟悉贫困生资助八项工作程序,即指标下达、个人申请、信息采集、审核评定、名单公示、资料上报、资金发放、网上公开,从而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贫困资助、关心贫困学生的良好氛围。在这次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助对象重新认定工作中,学校通过全校学生集会,讲清要求,为了防止有贫困寄宿生漏报,要求所有寄宿生人人参与申报,分班落实。周末学生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贫困程度量化评估表带回家,与家长共同对自己家庭贫困程度进行自评,并提供造成贫困原因的相关证明材料,周日返校时与自评表一同上交班主任,由各班主任统一上报学校。

三、强化责任,四级会审。

在资助评审工作开展中,由学校校长、村干部和班主任组成评审小组,先由各村书记召开村民委员会,对本村寄宿生的自评表逐人进行审核,并量化评分。然后,评审小组集中逐人审核,确认该生家庭贫困状况,评分无误后三方签字盖章。对有争议的贫困家庭,由学校与村组干部到学生家中实地核查。评审结束后,评审小组依据区下达的指标数,按量化得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拟定受助学生名单,严把公示公告关,在各村村务公示栏和校务公示栏张贴公示一周,设立咨询举报电话。在评审中,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做好评审会议记录,严把个人申请关、资助条件关、信息录入关、审核签字关,凡评审人员一一

签字,对评审的结果予以负责认同。评审工作的层层审核,层层把关,阳光下的公开公正公平透明运作,加之具有广泛代表性、权威性评审人员的求真负责态度,使整过资助工作的核心关键环节落到了实处,有效地防范了投诉、上访事件的发生。

四、强化监管,感恩成长。

为使资助款项无截留无挪用情况发生,学校把好资金管理关,做到专款专用,给受助学生建立个人专用账户,并指导学生周月计划消费额度。要求班主任协管到位,叮嘱监护人接管到位,节源长流,保证学生安心生活学习。为使资助工作规范严密,促进资助工作健康开展,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拟定资助系列材料建档目录,按文件、基本情况申报表、评审公示、资助表卡册、总结等分门别类,科学建档,规范装订,专柜存放,实行专人管理。同时,我们引导受助学生牢记党恩,学会感恩,并把感恩的心转化成学习成长的动力,是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在资助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求各处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资助学生的谈心、自强自立、感恩奉献等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爱和感恩不仅要存在心里,而且要说出来,更重要地是落实在行动上,自尊自强自立,健康成长,才是最好地感党恩,在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有能力感恩中不断成长。

六、资助金发放情况:

2010年秋:资助80人,金额:30000元。

总之,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由于我校所辖服务范围相对较大,贫困人口尚多,需要救助的贫困学生也较多。资助名额的相对有限,贫困学生标准的不易界定,实施时间的急促,少数群众见利相争,给资助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影响,今后我们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更加求真求实的工作态度把贫困生资助工作做细做实。

青年乡周陈小学 2010年12月

第8篇:小学贫困生资助工作总结

赵庄小学贫困生资助工作

总结材料

赵庄小学在校学生328人。2015年,全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在区中心校、村委的直接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们严格执行《关于加强贫困生补助相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相关工作要求,求真求实,探索创新,使该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持续深入推进,使5名贫困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资助而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党和国家惠农惠学之政得到了衷心拥戴。现将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统筹安排

2015年秋,按照上级要求,为了公平、公正地高效开展该项工作,我们成立了赵庄小学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村干部和学校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落实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调查、评审、公示、报批、发放、监管,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机构健全、组织严密,确保了国家对学生资助的资金按政策按时、足额、准确地发放到位。

二、广泛宣传,全面摸排

为使国家资助贫困生政策家喻户晓,学校通过张贴标语,校务公示栏公示及学校集会等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全方位了解国家的惠家惠学政策,熟悉贫困生资助八项工作程序,即指标下达、个人申请、信息采集、审核评定、名单公示、资料上报、资金发放、网上公开,从而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贫困资助、关心贫困学

生的良好氛围。在这次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助对象重新认定工作中,学校通过全校学生集会,讲清要求,为了防止有贫困寄宿生漏报,要求所有寄宿生人人参与申报,分班落实。周末学生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贫困程度量化评估表带回家,与家长共同对自己家庭贫困程度进行自评,并提供造成贫困原因的相关证明材料,周日返校时与自评表一同上交班主任,由各班主任统一上报学校。

三、强化责任,四级会审。

在资助评审工作开展中,由学校校长、村干部和班主任组成评审小组,并量化评分。然后,评审小组集中逐人审核,确认该生家庭贫困状况,评分无误后三方签字盖章。对有争议的贫困家庭,由学校与村组干部到学生家中实地核查。评审结束后,评审小组依据区下达的指标数,按量化得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拟定受助学生名单,严把公示公告关,在各村村务公示栏和校务公示栏张贴公示一周,设立咨询举报电话。在评审中,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做好评审会议记录,严把个人申请关、资助条件关、信息录入关、审核签字关,凡评审人员一一签字,对评审的结果予以负责认同。评审工作的层层审核,层层把关,阳光下的公开公正公平透明运作,加之具有广泛代表性、权威性评审人员的求真负责态度,使整过资助工作的核心关键环节落到了实处,有效地防范了投诉、上访事件的发生。

四、强化监管,感恩成长。

为使资助款项无截留无挪用情况发生,学校把好资金管理关,做到专款专用,给受助学生建立个人专用账户,并指导学生周月计划

消费额度。要求班主任协管到位,叮嘱监护人接管到位,节源长流,保证学生安心生活学习。为使资助工作规范严密,促进资助工作健康开展,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拟定资助系列材料建档目录,按文件、基本情况申报表、评审公示、资助表卡册、总结等分门别类,科学建档,规范装订,专柜存放,实行专人管理。同时,我们引导受助学生牢记党恩,学会感恩,并把感恩的心转化成学习成长的动力,是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在资助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求各处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资助学生的谈心、自强自立、感恩奉献等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爱和感恩不仅要存在心里,而且要说出来,更重要地是落实在行动上,自尊自强自立,健康成长,才是最好地感党恩,在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有能力感恩中不断成长。

六、资助金发放情况:

2015年秋:资助5人,金额:1000元,合计5000元。 总之,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由于我校所辖服务范围相对较大,贫困人口尚多,需要救助的贫困学生也较多。资助名额的相对有限,贫困学生标准的不易界定,实施时间的急促,少数群众见利相争,给资助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影响,今后我们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更加求真求实的工作态度把贫困生资助工作做细做实。

赵庄小学

2015年11月

第9篇:学校资助贫困生工作制度

庄河三十中资助贫困生工作制度

为保证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促进义务教育发展,根据《大连市资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的通知,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学校在校长领导下,由专人负责资助贫困生工作,成立由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贫困生的初审和申请,研究拟定受资助学生名单和资助形式。

二、资助对象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资助资金的使用原则和救助条件

用于老、弱、病、残子女救助,用于特困户子女救助。享受资助资金的学生的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好学。

2、确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未入学、辍学或即将辍学的学生。

3、下列情况,品学兼优的学生优生资助:

(1)烈士子女、残疾学生。

(2)父母一方死亡,离异的单亲贫困家庭子女。

(3)低保或特困家庭子女。

(4)因受灾、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子女等。

四、资助申报审批程序

1、贫困生每学期核定一次。申请资助的学生一般于学年开学初,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并向学校提交由所在街道居委会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

2、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排序,提出贫困生资助名单和资助形式,在学校和所在村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后,学校将资助名单,公示情况上报上级资助小组审核确定。

3、学校通知受助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登记表》。

五、资助资金实行专帐,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免杂费、免费提供教材的资金全部发给贫困学生本人。

六、受资助学生名单、资助项目和金额应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公布,建立档案,并报上级部门备案。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资助资金用于最急需的贫困生。对于出现问题的严肃查处。

2007年9月1日

上一篇:描写雪景的优美句子下一篇:国际新闻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