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增长理论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

摘要: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现代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使用最多的一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认为GDP增长了,就是经济发展了。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忽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很有可能出现经济的零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的增长为基础,但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国民经济迅猛增长。但是我们走的是一条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的经济增长的道路,这种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拟以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将理论分析与具体分析相结合,立足我国的现实状况,在占有大量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有利于我国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对策,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研究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 第一部分,基本范畴与理论。主要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等相关概念予以理论界定。 第二部分,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描述,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同时分析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的因素的分析。对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做了详尽的分析。 第三部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背景。主要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和探索过程作了细致的分析,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作出了新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 第四部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这一部分主要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对外贸易结构改革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 研究的创新点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基本范畴与理论

一、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 经济增长

(二) 经济发展

(三)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二、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

(一) 经济增长方式

(二) 经济发展方式

三、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章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

一、 马克思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描述

二、 马克思对社会运行条件的描述

(一) 个别资本再生产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关系

(二) 两种基本前提或两种构成原理

(三)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四)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五)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平衡条件会转变成失常的条件

三、 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

(一) 劳动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来源

(二) 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 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四) 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四、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意义

(一) 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实践意义

(二) 马克思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意义

(三) 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论述对我国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背景

一、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提出和探索

(一)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经济增长方式(1952 年-1978 年)

(二)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阶段的经济增长方式(1978 年-1992年)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构建阶段的经济增长方式(1992-2002)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的经济增长方式(2002 年至今)

二、 我国现阶段经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界定

(一) 经济增长阶段的衡量标准

(二)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定位

三、 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

(二)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 能耗水平下降与能源高消耗并存

(四) 高排放和高污染严重

(五) 资源循环率低

四、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一) 传统粗放型发展观念制约

(二)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般规律制约

(三) 人力资源和科技支撑薄弱

(四) 经济体制制约

第四章 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一、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二、 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

(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三) 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三、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 调整三大产业结构

(二) 调整区域经济结构

四、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一)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 加速科技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 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

五、 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六、 加快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三)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四)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七、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一)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建设

(二)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推广

(三) 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培育现代农业建设主体

(四) 深化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五)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

八、 加速对外贸易结构转变

(一) 要继续扩大引进外资规模,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

(二) 促进我国从世界加工组装基地转变为世界制造基地

(三) 要增强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四) 发挥企业自身的主动作用,树立国际竞争意识,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参考文献

上一篇: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论文提纲下一篇:CT泌尿系统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