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2023-03-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设计

摘要:本文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开设的现状,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需求,根据作者长期科研与教学的经验、基于特别设计的VFP部件库最小系统软件设计了该课程实验课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建设

1“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现状

该课程目前的开设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老师感到难教,学生普遍只死记若干概念,缺少学习热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了却没有建设实际管理系统的能力;管理类专业学生不具备参与管理信息系统从规划设计到实施运营全过程的能力。

目前在社会上,先进的企业与单位已经普遍建设与应用着各种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已超出日常事务管理的范围,逐步转向经营管理的控制和决策过程。即使相对落后的企业与单位也都意识到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在不同程度上应用计算机技术于管理工作中。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在快速深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关注的热点已经不是简单的MIS的结构与开发方法,而是原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展及如何在原来众多系统之上构建上层新系统、关注管理决策的精细化、人性化与准确化。这些要求我们的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有更清晰地认识与更准确的把握,都要求对目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所变革。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所涉及内容太多,层次相差太大,不同行业的应用与系统彼此存在差异,使得教师把握这门课程的内容与要求不容易,学生学习自然更加感到困难。

以上问题的产生与实践环节设计有很大关系,人们的认识一般都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规律,由于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的经验,尤其是管理的经验,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普遍感到抽象,难以联系实际主动地学习,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改进实验教学内容,争取让学生身入其景,进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做”实现真正的明白。

2对“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要求

不同学校开设“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情况差异很大。许多条件好的学校有专门的ERP实验室,可以开设关于ERP系统的实验。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对于企业而言是比较高级的MIS应用系统。但是,ERP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许多都只停留在人力资源、销售管理、物流管理等少数子系统的应用上,全面投入使用的成功经验不多。ERP的全面应用要求实现企业业务重组,在我国实施过程不够理想,另外,目前ERP系统还面临扩展困难的问题,使得ERP的前途更加让人担心。ERP系统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及商业与事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关联也较少。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关于ERP的教学固然不可少,但是如果只限于ERP的教学显然是不够的。由于ERP系统内容多、子系统间关系紧密,学生无法独立进行完整的ERP系统设计的实验,目前开展的实验多为ERP认识性的实验,有些实验要求学生按照一定流程去操作,这对于学习企业管理过程是有意义的;有些实验要求学生在系统中扮演某个角色进行操作,例如扮演销售员、计划员等,也能激发学生某种学习兴趣。但是这些内容是其他管理类课程的内容,并不是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再由于学生对于企业具体业务流程完全不了解、没有一点感性经验,完成实验的难度很大,对于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而言实验效果并不理想。

有些学校利用网络实验室,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开设关于网页设计的实验。网页设计是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内容,但也不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主体内容。

有些学校采取案例教学法,以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个系统设计的实验为全部目标。这种安排过于偏重理工、偏重软件开发,由于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不够强,使得在程序设计方面耗费过多精力,忽视了WEB-MIS、ERP、DSS 等新内容,也不能为全面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服务,无法让学生全面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能。

许多学校在“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中还表现出重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忽视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倾向。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应当对“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应当提出如下要求。

1) 课程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课程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例如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与功能、一般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与一般设计方法、某些典型系统的特点与关键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维护知识等。

2) 实地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并具体实现是重要的,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仅仅是看看管理信息的模样、使用一下现成的系统是不够的,只有亲手做一个出来,才能真正弄明白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质。但是,决不能将之变成代码设计课程,不能让学生将精力全部陷进程序设计的泥潭里去。

3) 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各种行业,内容多,关系复杂,其课程实验要抓住其核心与公共的部分,要围绕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这一主题展开。

4) 实验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主题鲜明,易于实现,要在有限学时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实验内容。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利用所设计的部件库最小系统、Rose及ERP实验室提出如下实验方案。

3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设计

我们为该课程准备了10组实验,每组实验上机学时数为2学时,要求学生必须预先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可以根据学生先期学习情况与学生基础情况灵活组织。

1) 实验一:利用部件库最小系统建立的工资管理系统。

实验目的:学习利用部件库最小系统基于VFP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让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了解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建立项目、建立数据表、设计与建立菜单、连编系统的方法。学习打印格式文件建立与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分析工资管理系统的需求。设计与建立工资系统的数据库与数据表。根据不同需要建立数据维护、查询与打印工资表程序模块。建立打印格式文件并在程序中调用。正确设计菜单,完成系统连编。运行系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构成,了解自己所建系统所实现的功能。

2) 实验二:具有多表操作及使用代码、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等特性的系统的设计。

实验目的:掌握利用部件库最小系统建立具有多表操作、能够使用代码、具有数据完整性控制与安全性控制等特性的系统设计的方法。深入理解进行数据参照完整性与域完整性控制、在管理中使用代码、向用户提供具有安全性保护、控制文本、图形等特殊字段的显示界面、计算派生数据的值并自动录入等的意义,认识这些内容是许多管理信息系统所要求的基本性能。了解关于上述问题的简单易操作的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在不同调用中使用代码表,建立至少1个代码表并在程序中应用、保证录入数据只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能存入、根据登录人的权限提供视图与功能、自动计算并录入派生数据的值、在使用部件时控制备注字段与图形字段显示空间。观察部件库中各个部件的界面与功能和性能特点,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常见界面的设计需求及对性能的一般要求。

如果在数据库课程中已经进行了以上实验,可以不再开设上述两个实验。

3) 实验三:Rose使用入门。

实验目的:学习UML模型的内容、意义,学习利用Rose绘制UML模型图的方法,重点掌握用例图、类图、时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组件图、部署图的画法及其意义。

实验内容:结合党务管理系统实例绘制用例图、类图、时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组件图、部署图。弄清每种图的意义。了解每种图的设计界面、具有的图形元素及其意义。

4) 实验四:利用Rose完成一个实际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实验目的:深入掌握利用UML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实验内容:通过对一个具有自适应性工资管理系统设计的分析,了解其结构与模块构成,包括所涉及的数据的结构;了解有关模块的功能,分析设计各模块的原因与需求;利用Rose绘制用例图、类图,根据对各部门工资员操作要求绘制时序图,绘制工资计算过程的活动图。提倡对原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通过分析与绘图,深入需求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传统结构化设计方法,弄清需求分析一般步骤及面向结构与面向对象的两种分析方法。

5) 实验五:代码表的设计与具有数据转换功能的应用系统的设计。

实验目的:深入了解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使用代码的意义与代码表设计方法,了解进行数据转换的意义,学习导入、导出(包括以HTML或XML格式导出)的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在实验二的操作基础上改变数据表的结构,讨论如学生表中的学号、社会人员身份证号、多种商品表的商品代码等编制方法与意义,建立简单的三种以上代码表,利用部件进行数据输入、输出、查询、统计等操作,了解代码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意义与常见设计需求。利用部件设计字典表,建立具有中英变换及其他逻辑异构结构系统数据变换功能的应用系统,实现不同文件结构与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的导入与导出。

6) 实验六:建立具有自适应性工资管理系统。

实验目的:根据需求分析的内容并利用部件库建立一个具有自适应性工资管理系统。

实验内容:根据需求分析中有关类图,在VFP环境下建立工资表、退休职工工资表、工资历史库、有关代码表、有关政策数据计算表(基本工资、职务工资、退休工资、劳保、福利、计税、公积金等计算表),利用部件搭建全系统。要求能对不同人员控制操作权限、能按各政策表计算或核对工资数据、能审核实发工资,能完成当前转历史操作,能对历史库进行查询,并按简单线性模型绘制工资构成曲线并进行预测分析。

7) 实验七:具有业务工作流系统的实现。

实验目的:了解工作流的意义,学习工作流系统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利用部件设计一个简单的办公收发文系统,通过设计与实现了解目录树控件部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实现记录级与字段级的权限控制,了解什么是工作流及具有工作流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要求首先建立收发文数据库与工作流表,利用部件建立收文、发文、阅文、撰稿、审核、签发、归档、转办、回复等模块及工作流任务安排程序,设计根据工作流安排定义目录树并控制工作过程的系统。

8) 实验八:ERP模拟系统演练。

实验目的:了解ERP系统构成及其基本原理与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实验内容:利用ERP模拟系统了解系统初始化、进销存、应收应付账款、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的构成与基本操作。通过实验了解一般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详细了解进销存系统的初始化、进销存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进销存系统的期末业务处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初始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业务处理等内容。

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使用部件实际搭建单机版的ERP系统原型,更深入地了解ERP系统的构成及其原理。

9) 实验九:管理信息系统测试与维护。

实验目的:学习管理信息系统测试方法。

实验内容:教师提供不完全的仓库管理、商店管理、学生科管理、酒店管理等系统,学生通过对系统的简单介绍,并实际运行系统,分析系统结构,首先利用黑盒法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测试并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对某些问题教师提供具体程序,要求学生绘制判定树与判定表,或采用白盒法找出需要修改的内容,加以更正处理。

10) 实验十:电子商务系统模拟。

实验目的:利用电子商务教学模拟系统。

实验目的:分析、理解电子商务系统的一般体系、结构、流程。

实验内容:了解B2C(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系统)、B2B(企业与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C2C(消费者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系统)基本构成。对一个开展B2C电子零售的网络商店的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系统分析,模拟B2B电子交易、B2C电子交易、C2C网上交易等交易操作过程,深入了解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数据流程和相关处理过程。

4结束语

我们按照以上设计组织了二届教学,涉及普招正规本科与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均取得满意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加强,对该课程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掌握加深。本设计任务量较重,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做好实验准备;课后认真总结,如果未能在课上完成全部任务,应当继续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实验任务。

参考文献

[1] 程学先等.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朝乐门等. 浅谈高校ERP实验课程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06,(3).

[3] 程学先等. 认识部件的第一次实验:利用部件库建立一个基于单机的管理系统[EB].科学网程学先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273.2007.7

[4] 程学先等. 认识部件实验二:数据完整性控制及其他特性的实现[EB]. 科学网程学先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295.2007.7

作者简介

程学先,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

E-mail:ch.x.xian@263.net

Tel:027-88016121

作者:程学先 程传慧

第2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课程体系的设计

摘要:本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及课程体系的构成进行了探讨,根据我校十年创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的经验,提出具有医学信息学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并对该专业的发展及学生的培养方向提出新的构想。

关键词:高等教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设计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1998年正式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设立了管理学学科门类,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下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根据同时颁发的新旧专业对照表,原来的信息学、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与这一新的专业对应,这是“科技信息,专业名称近二十年来的第一次变革史”。

随着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以及医院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1997年我校开办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连续招生了4届专科层次学生。2001年,我校在国家教育部新本科专业目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下开始招收“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方向本科层次的学生。十年发展历程中,我们就如何办好有医学特色的新专业,在其课程建设特别是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由于医学院校开办这一专业普遍比较晚,如何借鉴原来5个专业的学科背景和特点,结合医学信息学发展的过程,系统地设置适合医院信息化建设人才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办好本专业的基础。这个基础的状况如何,既影响到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又影响到学科、专业的发展。

1 专业发展背景及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前身之一是科技信息专业,再往前是科技情报专业。这一专业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过程

我国科技情报教育始于1958年。当时,中国科技情报所创办了科技情报大学,1959年并入中国科技大学后,改称情报学系。1978年,武汉大学创办了科技情报专业,之后吉林工业大学、北京大学、西安电讯工程学院、南京大学等一批院校相继建立了不同特色的情报专业。1984年,武汉大学成立图书情报学院,设立情报科学系,并开始招收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到1992年,全国共有30多个本科教学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90年代初,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提出与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将依赖于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各有关院校及时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1992年9月,国家科委的一次会议作出决定,把“科技情报”更名为“科技信息”,这在全国引起广泛的反响。1993年,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科技情报”调整为“科技信息”。我国情报学教育以改名为契机,向以信息管理为轴心的方向延伸和发展,开始了新的变革。

教育部于1998年7月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将原来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五个专业合而为一,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90年代初那次改革不同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置不仅明确了情报学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而且根据信息管理内涵广泛的特点,与其他学科和专业进行了大范围的整合,目前这种整合与重构仍在继续。趋势表明,这种整合应体现专业内在的规律性与本质特征,高效地配置专业资源,顺应社会对复合型信息人才的需求,从而使情报学专业教育在一个全新的视野和起点上重新塑造自身,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信息组织与管理人才。

1,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发展概况

自1985年白求恩医科大学率先成立医学情报系(本科)以来,我国的医学专业信息教育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开办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多,截至2004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设立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情况是:2000年以前批准的院校有4个,分别是吉林大学(原白求恩医科大学)(1985)、中国医科大学(1986)、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1986)、中南大学(原湖南医科大学)(1987);2000年至2004年底,教育部批准的院校有29个。由上述可见,仅仅4年时间,开办医学信息专业的院校从2000年以前的4所迅速增加到2004年的29所,加上其他相关专业,实际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已经超过40所。可见医学信息学教育发展态势十分迅猛。

1,3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适应的行业领域以及能够胜任的专业工作,是一种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培养目标,反映了专业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作用,适应了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总体需求。在这一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结合我校的性质、专业特点、师资状况和毕业生的就业状态,我校确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系统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熟练运用中外文工具和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管理和医学知识以及较强的适应性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能够在各类医学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医学信息处理、分析、咨询、开发的医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2 课程体系的架构思路

课程体系是一个随着社会与学科的变迁而需要不断进行研究的复杂系统,其核心是专业的具体课程设计。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教什么”和“学什么”这一永恒的主题,对于一个面向医学信息管理的新办专业,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1课程设计的基本观点分析

(1)学科及专业取向的观点。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相对应的研究领域,本科阶段的课程设计应该反映本学科及专业的基本知识取向。但由于学科的分类及界定方法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分类会带来不同的体系,而且学科下知识的门类在不断增加,能纳入课程体系的课程又十分有限,因而如何适当地选择课程及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一个需要慎重研究的问题。

(2)学生取向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学生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主张实行综合化教育,反对知识分科,以学科间综合的方法来传授各科知识,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考虑学习的内容,在课程选择与时间的安排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但这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执行。

(3)社会取向的观点。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最终应为社会服务,因而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必须经过对社会的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这种

观点主张按照社会存在的需要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塑造,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

综上所述,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既要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尽可能满足本科生较宽范围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需要。

2,2课程体系的构成

根据以上设想,参考其他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同时吸收十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医学特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分为数学知识模块、计算机知识模块、医学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等5个部分,教学环节可分为4个阶段(图1)。

第一阶段,理工科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包括数理基础、外语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工科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等5个方面。

第二阶段,管理类和医学类基础课。主要以管理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习为主,包括管理学基础、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学、正常人体学、疾病学基础、药理学、诊断学、临床医学概论等。

第三阶段,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这是体现专业特点、培养专业素质所必需的课程。

第四阶段,专业方向选修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同时也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考虑学生今后各方面的发展,设立几组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

2,3具体课程模块的设置

根据前面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上应当具有自身的特征。

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数学和外语基础,具有熟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开发知识,具有系统的信息管理专业知识,具有管理学科的背景知识和较宽的人文知识。

能力结构:对医学信息的快速准确采集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医学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维护和评价的能力;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汉语的写作表达能力;组织管理协调、公共关系、社会调查及医学信息产品的营销能力。

素质结构: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系统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科研和创造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责任感。

要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依靠在学生四年的修读时间里,通过不同课程的教学来培养他们。下面对几个课程模块的设置作出说明。

(1)数学知识模块。人的素质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所具有的悟性潜能,数学教育恰能起到启发人的悟性、挖掘人的潜能的作用。

开设数学课程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二是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三是为今后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一些数学方法。具体来说,包括基础数学课和与专业相关的数学课。

其中,基础数学课的设置可以包括:高等数学(150H)、线性代数(30H)、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0H)。与专业相关的数学课包括:离散数学(70H)。

(2)计算机知识模块。人们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准计算机专业”,同样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也是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及应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参照《工科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南》的有关内容,设置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类。

计算机必修类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导论(36H)、PASCAL语言(72H)、c语言程序设计(72H)、微机原理(含汇编)(80H)、高级软件设计(70H)、操作系统(70H)、数据结构与算法(70H)、数据库原理与应用(70H)、计算机网络与通信(70H)、软件工程(50H)。计算机选修类课程包括:计算机工程与技术(36H)、网页与多媒体技术(36H)、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36H)。

(3)医学知识模块。医学知识模块是医学院校开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课程,该模块知识设置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医学信息处理的能力。医学知识模块类课程包括:正常人体学(70H)、疾病学基础(70H)、药理学(30H)、诊断学(50H)、临床医学概论(120H)。

(4)专业知识(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是开展专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必须设置的最低限度的主干课。这些课程及其相关课程承担着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专业的特点。它们与学科的联系最紧密,专业知识含量大,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原则是:依托专业特点,服务培养目标,紧跟学科发展。根据新专业目录的有关规定,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演变过程的实际情况,采取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方法是稳妥之举。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50H)、医院管理学(90H)、病案管理学(40H)、医学信息学(50H)、医学统计学(70H)、医学图像处理(40H)、医院信息系统(70H)。

(5)实践教学模块。根据专业的理论教学模块,把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539H)、医院实习(16周)、现场实训(8周)和毕业设计(8周)四个环节,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

学生在学校实验室内接受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实验课是实践教学第一环;到医院进行医院信息管理实习,了解熟悉医院信息化环境和要求,掌握医院管理运作流程和医院信息管理具体实施是实践教学第二环;而现场实训,在产学研教学基地,随工程技术人员到各医院承担医院信息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的具体任务,这样的现场训练是实践教学第三环;第四环就是毕业设计,学生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设计,程序能正常运行并通过论文答辩,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这四个不同环节的实践教学形成相互渗透、循环上升的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核心课程及其相关课程的构成如图2所示。

3 结论

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从本科生专业、硕士以及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办学体系,正进入快速、健康、全面发展的阶段。

医学院校开办医学信息学教育基本上在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下设置不同的课程以体现不同的专业方向,其课程设置大致上可归纳为3类:一类以图书情报学为主,开办的学校为原来已开设“医学情报”专业的重点医学院校;另一类以计算机和医院信息管理为主;还有一类则介于两者之间。

因特网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信息环境,给知识和信息的组织与利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因此,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核心能力是熟练地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去获取、分析、组织、评价、开发、管理和提供知识与信息。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力度,不断改革和完善,使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加合理,以培养出适合医学信息学发展和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作者:冯天亮 周克元 尚文刚 吴应江

第3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设计

摘要:计算机类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构建面向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提升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实现本专业学生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的一种思路和基本框架。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课程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的专业[1]。由于其具有涉及学科领域广、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动态性。在该专业中计算机类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和技能、支撑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其在课程设置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构建适时、科学、合理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体系是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由于不同学校该专业的办学背景不同,教学侧重点差别大,导致课程体系不尽相同,因此给出一个该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统一”体系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本文旨在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提出地方本科院校该专业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的一种思路,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加入到相关的研究的队伍中来。

1计算机类课程的重要地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决定了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特征,即以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科学为支持,管理与技术并重,培养以应用为目标,管理、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技术型管理人才。这一方向和目标要求在教学中以计算机作为工具,注重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树立“技术进步促进管理理念的发展,管理理念通过技术实现”的思想[2],让学生获得信息化管理与决策的专业技能。

课程是教学的根本,课程设置状况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人才培养的方向决定了课程体系的结构[3]。虽然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主要有工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导向3种模式[1],课程体系方面有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院校,课程重点在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院校,课程重点在于情报学、信息学等基础课程;以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为代表的财经类院校,课程重点在于经济管理知识,侧重企业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方面的教育三大类[4]。这些模式虽各有自身特点和优势,但无论何种模式与课程体系其共同特点都是计算机类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计算机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分界明显,不能充分体现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与及本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特色需要。地方本科院校不能照搬任何一种模式,必须结合当地社会需要,结合实际提出一种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思想,构建一套符合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体系。

2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与要求

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要以科学性、专业性与广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稳定性和动态性为原则[5],课程设置坚持“基础为先,重在主干,突出特色”的导向。从该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在充分考虑教学规律、学生知识结构、学生成长和能力提高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本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1)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2)体现本专业的特点和特色;(3)体现信息化时代教育的风貌和要求;(4)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发的知识基础。

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决定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无论何时,教学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培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在数据建模的基础上完成信息分析、服务于管理决策、实现管理创新的中坚力量[6]。围绕这一目标,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是社会人才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推导知识模块,在由知识模块决定开设课程,构建一个面向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3计算机类课程体系的设计

3.1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可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硬件知识、系统工程知识、系统开发、设计知识、系统集成、应用和维护知识和信息化管理知识七大模块,分类于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底层是上一层的基础,上一层是对底层知识的应用。

(1) 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具有熟练利用计算机从事文档、办公及通讯工作的能力。

(2) 计算机软件、硬件知识模块。使学生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的硬件体系基本结构和发展趋势,能自主学习常用软件的使用,会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组装和维护,具有对实用软件和硬件维护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系统工程知识模块。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懂得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用此引导学生加深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4) 系统开发、设计知识模块。这一知识模块是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数据处理基本方法,至少会用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小型系统的开发设计,并将所学管理融合到系统开发与设计过程中。

(5) 系统集成、应用和维护知识模块。在对信息系统有全面认识和开发设计经验的基础上,能将小型系统集成起来,并加以应用,同时能系统进行整体的维护。

(6) 信息化管理知识模块。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会借助计算机或相关工具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并能把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动向和发展趋势。

3.2专业方向设置

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要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社会的竞争能力,仅有知识面广是不够的,必须培养学生在具备广博知识面的同时还能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使学生具备某一方向的专业能力。为此,在第4学年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分专业方向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将本专业的学生分为信息管理方向和信息系统方向来进行培养,开设不同侧重的课程。前者注重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培养,后者重在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需求。专业方向的设置使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3知识模块与课程设置

根据课程设置思路和原则,将课程分为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计算机技能类课程、技术与管理融合类课程、信息管理类课程五大类型。知识模块所对应的课程群,课程所属类型和专业方向如表1所示。

3.4课程开设建议

第1学年: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基础知识,具有能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管理工作的能力。针对这一目标,可在本学年第1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系统概论课程。第2学期开设常用工具软件使用和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第2学年: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与存储、信息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本学年可在第1学期开设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2学期开设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存储与检索。

第3学年: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简单信息系统开发、设计、调试与维护的能力。本学年可在第1学期开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第2学期开设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综合型实验课)。

第4学年: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两个方向的发展趋势和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能有效进行信息组织与管理,并能解决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使用中常见问题的能力。本学年主要以选修课为主,分两个方向(信息管理方向、信息系统方向)进行选修。信息系统方向可开设计算机应用新技术、IT项目管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Web 数据库开发技术、软件系统开发实践等;信息管理方向可开设信息分析与预测、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管理原理与技术、电子商务应用案例等。

4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的需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计算机技术由于其发展变化快,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能只进行简单的知识累加和课程增加,而应该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并准确把握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实时构建面向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学颖,黄淑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3):378-381.

[2] 张基温.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05(8):48-52.

[3] 查先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探索:基于科技信息专业背景的实证分析[J]. 情报学报, 2003,4(22):507-512.

[4] 翟丹妮,黄卫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6(10):41-43.

[5] 张劲松.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 情报杂志,2008(11):102-106.

[6] 蔡淑琴,张子刚,张金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4):25-29.

The Design on Computer Class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LV Yong-lin,SHI Wei

(Department of Econom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675000, China)

Key wo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computer class curriculum; course system

(编辑:白杰)

作者:吕永林 师 薇

第4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一、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课程的有关知识,提高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能力,并将所学的内容在实践中加以提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动手进行设计,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选题

学生根据前期课内实验时自己所确定的相关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自行选择题目或自己独立开发软件。

三、任务

本课程设计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应用程序运行调试维护三个阶段进行。基本要求为:

1、认真查阅资料

2、遵守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3、按时上机,认真运行或调试程序

4、认真书写报告

报告书写格式(见附录):

1、课程设计封皮

2、课程设计说明

3、课程设计成绩

4、正文

5、参考文献

四、进程

1)选定设计课题,下达设计任务(课外时间)

由学生自己选题,但学生选题需通过指导教师批准。课题应在设计周之前提前公布,并尽量早些,以便学生有充分的设计准备时间。

指导教师在公布课程设计课题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名称、设计任务、技术指标和要求、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2)教师讲解

a.介绍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安排、考核方法、注意事项

b.讲授必要的课题背景和相关知识、原理。着重帮助学生明确任务,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3)学生查询资料,进行分析、设计并完成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应包括的内容:系统分析:子系统划分、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关键算法。系统设计:功能结构设计、I/O设计、代码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网络环境。撰写设计总结报告。

4)学生运行或编制程序

学生运行并研究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者完成自己开发的信息系统的程序代码的编制和调试工作。

5)验收并简单考查

学生在运行使用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或编制完新的程序后,由指导老师进行检查,通过相关测试后,进行成绩评定。

审查设计报告是否规范,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正确、可行,否则要求调整或整改。教师记录学生的相应成绩。

五、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法

课程设计采用课程设计报告和课程设计综合评定成绩,以课程设计报告为主,参考对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程序的熟悉程度或自己编写程度的水平。

2、成绩评定

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

1)未完成设计任务,没达到设计要求则成绩为“不及格”。

2)基本完成设计任务,并撰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则成绩为“及格”。

3)学生能够认真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程序运行或调试通过,并且撰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则成绩为“中”。

4)学生能够认真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程序运行或调试通过,功能完善,操作灵活,界面美观,并且撰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则成绩为“良好”。

5)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在实现设计题目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评定成绩时根据其难度和完成情况给与适当加分,如界面效果,系统操作的方便性、灵活性、创新性等,如果设计非常完善则成绩为“优秀”。

第5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要求

在参考题目中自主选择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也可自拟题目,完成以下内容:

1)完成系统功能的代码开发(ACCESS 2003开发环境);

2)完成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内容和要求:

系统应用背景概述:根据选择的课题,描述应用单位的规模和组织结构、现有信息化应用状况等相关背景信息,绘制组织结构图。

需求分析:描述应用单位对系统的需求,希望解决的问题和功能需求。 根据内容绘制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可选)

数据库设计:绘制ER图

系统功能描述:对程序的主要功能界面截图并进行介绍。 系统测试:输入具体数据将运行结果截图。

设计总结。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可以另选题目: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3.酒店管理系统

4.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5.超市进销存系统

6.企业生产管理系统

7.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

8.仓库管理系统

9.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10.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11.旅行社管理系统

12.办公自动化系统

13.财务管理系统

可以在7.1-7.5 每天5:30到机房做系统,也可以在其他地点,只要不耽误上缴报告,最晚7月15日上交成果。

最终报告形式:

1 电子版(报告书+源代码实现的系统) 发 187267654@qq.com邮箱 2 纸质版交博B507,如果没人在办公室,交到博A 3楼 铁皮信箱中

如果有疑问,联系QQ:187267654

第6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框架:

第1章 概述

1.1 系统开发背景

1.2 系统开发目的和意义

1.3 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1.4 系统开发环境概述

第2章 系统分析

2.1可行性分析

2.1.1 管理可行性

2.1.2 技术可行性

2.1.3 经济可行性

2.2 组织结构分析

2.3 管理功能分析

2.4 业务流程分析

2.5 数据流程分析

第3章系统设计

3.1 总体设计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3 主要功能模块详细描述

3.4 系统流程设计

3.5 数据存储设计

3.5.1 概念模型设计

3.5.2 逻辑模型设计

3.5.3 物理模型设计

3.5.4 代码设计

3.6 界面设计

3.7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第4章 结 语

参考文献

第7篇: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小结

开发小结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信息管理系统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了解到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在21世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它的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掌握了如何利用网站实现管理,分工,提高效率,还制作了工作和研究过程流程图。

所以,我们制定了校园订餐系统运营的方案计划:(1)建立为浦江学院学生与教职员工提供网络订餐服务网站。(2)为因学习或工作耽误就餐时间的师生提供“门到门”服务。(3)本网站也提供学生生日,聚餐等活动的预订服务。(4)整合校内“门到门”服务经营者,加强与他们的合作,提供和稳定的订单,做到互助共赢。(5)宣传校内以及商家的特色菜品,能更好的扩大对校园的影响力。确定了系统数据流程图如下:

本次校园订餐系统包括两大模块:第一部分是管理模块,这模块中又可以分成用户账号管理模块和餐厅信息管理模块,第二部分是员工模块,这个部分可以分为客户账号管理模块和订餐情况管理模块。

为了使客户的订单准确无误被送达,提高效率,我们还设计了客户信息表,主要是保存客户的相关信息,包括客户账号,密码,姓名,地址等,如下所示:

由于管理员在网络订餐管理系统中起着统筹协调,管理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也绘制了管理员流程图如下: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使我再专业知识和动手实践方面都得了到很好的提升,在此,要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课设的成功,少不了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的热心帮助,以及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大力配合。没有大家的默契,也收获不了今日的成功,在课设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努力查找资料,仔细检查,认真核对,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艰辛,在此,谢谢所有人的努力和帮助,才使实验能够得以顺利地完成。

第8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学习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可以自己选择)开发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课程设计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课题,也可以从社会调查过程中得到一个实际的项目。自选题目必须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3、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设计报告用A4纸打印,字迹清楚,页面整洁,并装订成册。

4、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上机检查。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

四、课程设计的考查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情况40%、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30%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30%)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90分、良≥80分、中≥70分、及格≥60分和不及格<60分)

五、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是报告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地点,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可行性分析 (2)系统分析部分

1)业务流程图

2)数据流程图

3)功能分析图

4)数据字典

5)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

6)管理信息系统流程设想图(新系统模型) (3)系统设计部分

1)功能结构图设计

2)新系统信息处理流程设计

3)输出设计(主要指打印输出设计)

4)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

5)输入设计(主要指数据录入设计)

6)代码设计(职工证号和部门代号等)

7)程序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部分

1)程序框图

2)源程序

3)模拟运行数据

4)打印报表

5)系统使用说明书 (5)附录或参考资料

六、选题及要求

见任务书

(详细设计过程,见教师提供的设计案例指导书)

第9篇:VB课程设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要………………………………………………………………………5 前

言………………………………………………………………………6 第一章 为什么要开发一个学生档案管理系统……………………………7 1.1 在教育中用计算机管理学生档案的意义.………………………7 1.2为将来学校上网做好准备……………………..…………………7 1.3 学生档案的设计分析……………………………………………7 第二章 编程环境的选择.…………………………………………………9 2.1开发工具的介绍.…………………………………………………9 2.3关系型数据库……………………………………………………11 2.4 数据库的概念……………………………………………………12 2.5新建一个数据库.…………………………………………………12 第三章 需求分析………….………………………………………………14 3.1 可行性研究………………………………………………………14 3.2 需求分析…………………………………………………………15 第四章 系统总体规划..……………………………………………………17 4.1软件模块结构设计………………………………………………17 4.2数据库设计...……………………………………………………18 第五章 系统具体实………………………………………………………19 5.1 主界面………………………………………………………………19 5.2数据库的实现…………………………………………………………21 5.3 ACCESS与VB的连接………………………………………………22 第六章 测试 …………………………………………………………………24 6.1程序运行界面 如下图………………………………………………24 6.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界面………………………………………………26

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6.3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显示界面…………………………………………26 6.4系统管理功能…………………………………………………………27 6.5班级系统………………………………………………………………30 6.6 档案管理……………………………..………………………………32 6.7课程管理………………………………………………………………33 6.8成绩管理………………………………………………………………34 结束语…………………………………………………………………………36 致

谢……………………………………………………………………….37 参考文献………………………………………………………………………38

摘 要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 MICROSOFT公司的 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关键字:控件、窗体、域。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学生的信息管理也变得日益繁重和复杂。如果想要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以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对学校内部进行改革和加强学校管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方法,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实例,对基于Visual Basic 6.0和SQL 2000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文章首先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6.0和SQL

2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2000,然后对学生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中进行了数据库的设计,在详细设计中讨论了系统的实现方法和编码。之后对系统测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功能模块的测试中把登录服务器模块的测试和其他功能模块的测试分开进行,介绍了一种实用的测试方法。最后是介绍系统的总体测试和系统发布。 本文所论述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实现初中、高中和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生信息管理系统;Visual Basic 6.0;SQL 2000 ;C/S模式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student

Based on C/S model

Abstrac: 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the student’s quantity increasingly increaseses, the student’s status management also becomes increasingly heavy and complicated. If wan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status management and adap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business, we must to reform the inner school and enhance the school management. So ask for the management method of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eatablish the student’s status management system is imperative. This text analysis and study the student’s statu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based on Visual Basic 6.0 and SQL 2000 across an example of student’s status management imformation system.Firstly,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tools Visual Basic 6.0 and SQL 2000 .Then it carried through the need analysis, general design and detailed design for the student’s student status information system.It designed the database in the general design and discussed the realize methord and coding of the system in the detailed design. Then it analysised and dicussed to the system test.It classified the test of registering server mold and the test of other founction mold in the function mold test and introduced a practical test method.Finally it introduced the total test and release of the system. The student’s student status management this text discussing have important meaning to realize the student’s student status manage of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Keywords: Students status management system;Visual Basic 6.0;SQL 2000;C/S model

目 录 前言 1 1 系统开发环境及其工具介绍 2

3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 系统简介 2 1.1.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2 1.1.4 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 1.2 系统开发工具及开发环境概述 3 1.2.1 Visual Basic 6.0 的介绍 3 1.2.2 ADO数据访问技术 3 1.2.3 Microsoft SQL Server简介 8

2 需求分析 11 2.1 系统需求 11 2.1.1 编写目的 11 2.1.2 背景及范围 11 2.2 任务概要 11 2.2.1 目标 11 2.2.2 运行环境 11 2.2.3 条件与限制 11 3 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12

3.1 系统分析 12 3.1.1 系统功能的分析 12 3.1.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2

3.2 数据库设计 13 3.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13 3.2.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3 3.2.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5

4 详细设计 18 4.1 学生管理系统主窗体的创建 18 4.1.1 创建工程项目——Student_MIS 18 4.1.2 创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主窗体 18

4.1.3 创建主窗体的菜单 20 4.1.4 创建公用模块 20 4.2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的创建 21 4.2.1 用户登录窗体的创建 21 4.2.2 添加用户窗体的创建 23 4.2.3 修改用户密码窗体的创建 24 4.3 学籍管理模块的创建 25

4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4.3.1 添加学籍信息窗体的创建 25 4.3.2 修改学籍信息窗体的创建 27 4.3.3 查询学籍信息窗体的创建 29 4.4 班级管理模块的创建 30 4.4.1 添加班级信息窗体的创建 30 4.4.2 修改班级信息窗体的创建 32 4.5 课程设置模块的创建 32 4.5.1 添加课程信息窗体的创建 32 4.5.2 修改课程信息窗体的创建 33 4.5.3 设置年级课程窗体的创建 34 4.6 成绩管理模块的创建 35 4.6.1 添加成绩信息窗体的创建 36 4.6.2 修改成绩信息窗体的创建 37 4.6.3 查询成绩信息窗体的创建 37

5 运行与测试 39 5.1 登录服务器模块测试 39 5.2 其他模块的测试 39 5.3 帮助文档的设计 39 5.4 系统测试和打包发行 40

结束语 41 参考文献 42 致谢 43 附录 44

前言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它变得越来越普及。MIS是一门新的学科,它跨越了若干个领域,比如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1]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起初应用于最基础的工作,如打印报表、计算工资、人事管理等,进而发展到企业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单项业务管理,这属于电子数据处理(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系统。当建立了企业数据库,有了计算机网络从而达到数据共享后,从系统观点出发,实施全局规划和设计信息系统时,就达到管理信息系统的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系统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人们更加强调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支持企业高层

5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领导的决策这一功能,更侧重于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综合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其他人工智能工具能否直接面向决策者,这是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的任务。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有少数企业开始MIS的局部应用。“六五”期间,选择一些大型企业进行MIS的开发试点,其中首都钢铁公司、北京第一棉纺厂、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宁江机床厂等取得了经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性的计算机应用热潮中,许多企业纷纷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单项应用入手,尝试建立MIS。许多企业,如北京内燃机厂、北京电视机厂、沈阳鼓风机厂、天津渤海无线电厂的MIS初具规模,建立了覆盖全厂的计算机网络。“八五”期间,企业逐步走向市场,MIS建设的目标和需求日益明确。一些企业的系统,如北京第一机床厂、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与企业中其他系统集成,形成了CIMS。目前,我国MIS已经有了相当的普及率,几乎覆盖了各个行业及各个部门。

在学校,尤其是在各大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是相当重要,而且也是相当麻烦的,它是学校管理中最基本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而长期以来,学校管理都是依赖人工来进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信息,其工作量是相当相当巨大的。这样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由于人工管理存在着大量的不可预知性,造成学生信息管理的一些不规范,使得信息

管理陷入“事倍功半”的地步。

开发本系统就是为了解决学校在管理中的一些不规范,使学生信息的管理向着规范化、简

单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2] 根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流程和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的实际要求,本系统需要实现以下

功能:

(1) 学生基本信息的录入,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所在班级、所学课程和成绩等;

(2) 要求在系统中能够对学生信息精心灵活的浏览和查询; (3) 要求在系统中能够对班级信息进行输入、查询和修改等; (4) 要求能够对学校基本课程信息录入、修改和设置等; (5) 要求能够对学生成绩信息进行输入、修改和查询等; (6) 本系统可以提供给管理员或者学生本人使用。对学生类用

6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6.3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显示界面

如图

7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6.4系统管理功能

如图

8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6.5班级系统

.

6.5.1 班级添加

9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6.6 档案管理

1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6.6.1 档案添加

6.6.2 档案查询

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6.7课程管理

6.7.1课程设置

12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6.7.2 课程添加

13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四、设计结果分析

(1)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显示界面

14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5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6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2)结果分析

1、第一步能很好的运行,初始密码就是用户名,只有密码正确才会进入系统。

2、点击在用户界面可以加入新的用户和删除以前的用户,也可以对密码进行修改。

3、在班级管理系统中各个功能都可以实现,可以显示当前系统中所有的班级信息。

4、课程设计一栏中可以添加系统中已经存储的课程和手动的输入课程,可以对课程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

5、成绩管理功能可以正常的运行,每一个功能都是单独的实现,不会产生混淆。

6、学籍管理是比较难的一部分,在运行了几次才让各个功能更能很好的实现,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信息存到数据库中。而且可以对其中的数据镜像相应的操作

17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五、个人小结

虽然Vb课结束了,但是自己感觉好像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可能是上机的时间比较少吧,还有就是对待这么课的心态不同和老师要求的不严的缘故。

通过写完这个学生管理系统,感到收获很多,不动手就不知道自己的在哪里不懂,在这次作业的完成中遇到了许多自己无法调试的错误,只能请教已经学过了的同学,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的缺乏。虽然最后自己把所有的功能都按照预期的编好了,也可以很好的运行,但是其中也有许多的不足,对图像的不理解和不会很好的使用是自己的程序让人感到很呆板,这是需要改进的一大部分。

跟着老师学习了一个学期,自己感觉到学会一些简单的程序编写,至少认识了vb的作用性,这次的大作业,我只能把每一功能当做一个小的程序来编写,不会很好的联系所用的功能,在编写较长的运算时,不能够写好,只能对着书本一个的一个算法尝试,不能脱离课本,有时看着课本也不知道怎么写。

当自己写到难的时候,有点想放弃,感觉太难了,就把自己的程序给别人修改,加工。对其中的控件和文件的概念不是很熟

18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悉,还有就是数据库,以前没有接触,虽然老师在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是一步一步的在课堂上讲解的,但是自己操作时,有时不知道在哪个地方编辑。

编完这个程序最大的收获就是将自己不同的和学到的知识重新的联系起来了,又重新的复习了所学的内容,对不同的算法有了新的了解。常用控件和系统对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利用数据库来存储信息,对上课不知道的多文档界面,在试着编写的过程中有了较大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一个学期并没有浪费,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做完这个学生管理系统,感到有种成就感,虽然不是很完美,至少自己能够让这个系统完整的运行,其中不足之处,就只好留在自

19

上一篇:初中生毕业鉴定下一篇:贫困户帮扶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