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2022-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工业经济发展思路集锦

“飞地工业”:引领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思路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飞地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先后在国内一些地方悄然兴起。“飞地工业”发展模式以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多方面的客观必然性和经济合理性,较好地适应了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不失为区域发展新型工业化可供选择的现实模式和有效路径。

[关键词]飞地工业;既有实践;理性价值;理论基础;推广路径

[

一、“飞地工业”的概念内涵之解读

“飞地”是一种人文地理概念,意指在某个国家境内有一块主权属于他国的领土。所谓“飞地工业”发展模式,是指借用“飞地”这一形象概念,在当前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开放化的进程中,将行政区划上隶属于甲地的某块土地划为乙地的“飞地”,把乙地新引项目放入“飞地”,通过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两地互利共赢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也指工业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充分发挥工业区域比较优势,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工业产业和输出工业项目,而由欠发达地区提供工业项目建设和发展用地,利税两地共享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飞地工业”的大致类型有3种:一是区域内有项目无地的“借巢下蛋型”。如同一区域内,尤其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城区,有的地方虽然有可以引入的工业项目,但是由于土地占有的不平衡性或者是由于城市规划定位的限制,没有土地空间放置工业项目,如要继续引入这些工业项目,只能由其他有土地且规划允许发展工业的城区或者是工业园区提供放置这些项目的“飞地”,或者称之为工业园内的“二级园区”即“园中园”。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确立以及招商引资的深入推进,城市规划的科学理性化、区域发展的协调有序化、经济建设与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化问题日益突出,这种“借巢下蛋型”工业发展战略将会愈加重要。二是区域内工业园区的“扩巢引凤型”。一方面,随着招商引资浪潮的不断向前推涌,现有工业园区原先圈定的发展范围及近饱和;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持续加大,发展软硬环境的持续优化,许多地方的项目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工业园区的吸纳和集聚功能初步实现。因此,这种及近饱和的现状与项目依然源源涌入的趋势已经成为工业园区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为此,有些工业园区开始在区域可调控的范围内,积极向外扩张,建设项目“飞地”,开辟新的空间,打造新的载体,扩大招商“引凤”的平台,客观上形成了“园外园”,形成了又一种“飞地工业”类型。三是区域间承接产业转移的“筑巢引凤型”。立足于产业移出方而言,则可以称之为跨区域“借巢下蛋型”。区域间工业化水平的较大差异使得产业的梯次转移成为现实,产业移出方将相对于本地区来讲已经过时落后的工业产业向外移出,而我国许多相对落后地区则客观上仍然需要引入这些产业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这一“出”一“入”的紧密衔接,则实现了产业的空间转移。此时,入地实际上成为出地的“飞地”,这种发生在产业转移中的“飞地工业”发展模式即构成了第三种“飞地工业”类型。

“飞地工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飞地关系双方的现实特征上:一是飞地关系双方土地的不平衡化占有;二是飞地关系双方空间的分离独立化存在;三是飞地关系双方产业的协作配套化集中;四是飞地关系双方生产要素的错位互补化组合;五是飞地关系双方合作的政府主导化推进。总之,区域发展中,现实的土地矛盾的消解需求、产业发展层次的提升需求和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需求,促成了诸多“飞地工业”模式的形成;而“飞地工业”战略的实施,又最终促成了项目与土地的有效结合及动态平衡的实现,促成了区域经济的有效合作与协调推进的实现,促成了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健康运行的实现。

二、“飞地工业”的既有实践之考察

我国最早发展 “飞地工业” 经济模式的是一些沿海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外资加工产业的逐步形成,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成为国外企业的海外“飞地”,开始了我国发展“飞地工业”的实践。近年来,“飞地工业”新模式由沿海经济特区逐步推向内陆城市,先后在国内江苏常州、福建福州、四川成都、辽宁辽西、海南海口等一些地方得到了初步发展,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此处仅举几例作一介绍。

工业城市常州是较早发展“飞地工业”经济模式,并尝到甜头的城市之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常州便开始发展 “飞地经济”,充分扬其乡镇企业发祥地所特有的资金、人才、技术、民企之长,力避“两头在外”(即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资源短缺之短,先后与国内三峡库区、陕西安康、苏北盐城及国外一些城市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建立起工业发展的市外“飞地”,如提供技术在经济不发达的三峡库区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合作项目,100多家企业发挥资金优势在盐城土地上投资办厂;同时,还积极为国外跨国大企业集团提供工业发展“飞地”,实现了供“飞地经济”双方的双赢格局,推动了常州工业经济的崛起腾飞。2004年实现了340万人创造1 000亿元GDP的骄人成绩,再次让世人瞩目“飞地工业”发展模式的巨大能量[1]。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福州,近年来也走上了发展“飞地工业”的路子。一开始把乡镇新上工业项目统统集中到一个工业区,而产值、税收归引资的乡镇所有,解决了土地供需矛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实践的日益推进和快速发展,福州市“飞地工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创新,不同地方形成了不同模式,各具特色的“飞地工业”主要可以归纳为4种代表性模式:一是永泰马洋模式,主要特点是贫困乡镇的扶贫异地开发和乡镇企业的集聚升级;二是连江模式,主要特点是经济强镇的联合开发和乡镇企业的集中发展,突出共建乡镇外引内联的平台;三是金山工业集中区模式,坚持“内部挖潜、盘活存量、高效集约、产业集聚、持续稳步发展”的路子,“飞地工业”升级发展到了跨县(市、区)的资源互补和集中连片开发;四是福州软件园模式,把“飞地工业”引入高科技园区,发挥相关县(市、区)优势,集中开发创办“飞地园区”。各种模式基本做法相似:一是建好 “飞地”载体工业集中(园)区,二是制定政策引导推动。目前,“飞地工业”模式已扩大到福州所有区县乡镇,为福州节约土地20余万亩,推进了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乐市两港工业集中区集中了7个乡镇(街道)的22个工业项目,以全市0.83%的土地创造了16.75%的经济总量[2]。

成都锦江区与金堂县共同在赵镇工业开发区建立了“锦江——金堂工业园”,在四川率先实施“飞地”战略,以特色产业为重点,以“飞地工业”为路径,依托锦江工业开发区集中布局工业,着力发展现代印务、烟草、生物制药等主导产业,形成了中国·成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等工业集中发展区。2005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亿元、同比增长55%,工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26.9%,地方财政收入7.68亿元、增长30%。金堂县则通过锦江——金堂城乡一体化项目推介,在中心城区的大型商场、超市设立农产品销售网点和摊位,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的渠道,为当地经济腾飞搭建起新的平台。“飞地”战略还促使锦江、金堂组成“联合招商舰队”,共同远赴深圳异地招商,成功引进了一批机械、食品医药、建工建材等符合“锦江——金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政策的相关企业,开辟了招商新途径,明显提高了招商成效[3]。成都温江区依托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这一工业产业载体,加快与东部台商聚集区东莞、昆山强强联合,构建“大飞地工业”,建成了台商西进的投资首选地和聚集区[4]。

辽西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葫芦岛和盘锦三个沿海城市和阜新、朝阳两个近海城市。辽宁省大力实施“飞地”战略,出台了《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规定在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内划定一定区域,建设工业“飞地”,阜新、朝阳可以在“飞地”里设置企业,“飞地”上缴省里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省财政给予100%的增量返还,其直接目的就是将阜新、朝阳两个近海城市拉向沿海城市,充分借助和利用好沿海优势,实现非靠海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此逐步实现沿海城市与近海城市的协调发展[5]。

海口发展“飞地工业”采取的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区开发、税源共享”模式,即市政府统一规划出一片土地、统一征地、统一报批土地变更手续,“飞地工业”集中区内部实行统一管理,各区的“飞地工业”园区由各区政府负责投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管理等工作,园区内项目产生的税收按一定的比例共享。各区政府也可以采取“飞地工业”的发展模式,调动各自乡镇和街道的积极性,对所属园区进行二次开发,从而促进区内经济的协调发展[6]。

三、“飞地工业”的理性价值之探寻

各地既有实践表明,“飞地工业”发展模式适应了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具有多方面的客观必然性和经济合理性。简单地加以归纳,“飞地工业”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即实践中能够得以发生的理性和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破解工业用地“瓶颈”。随着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土地的不平衡性现状已经日益凸显出来,一些地方已无土地可供,而有些地方有土地缺项目。实施“飞地工业”发展模式,则在客观上打破了现有行政区划界限,拓宽了工业项目布局空间,破解了土地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制约难题,也提升了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是有利于推进产业集约发展。不发展工业就没有出路,而工业不集中就没有效益。实施“飞地工业”发展模式,可以加快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和布局,变散点布局为特色集中布局,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为组团式、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工业经济各类资源最大化整合,生产要素最优化配置,优势产业最科学化衔接、最快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显现出聚集功能、规模效应和集约效益,力促形成极具特色的品牌工业经济。

三是有利于节约工业发展成本。发展“飞地工业”,共享共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一流的软件服务,可以大大降低工业投入成本,避免重复建设。据专家估算,福州实施“飞地工业”政策,集中建设工业项目,比单独选址建设工业项目,节约基础建设投资10%以上,而产业集聚效应使各产业链上的企业平均降低生产成本30%[7]。同时,“飞地工业”的节地率一般可达到30%—50%[2]。工业项目实行用地统一管理,还可以促进土地合理规划、高效利用与充分节约,充分保证许多好项目、大项目有地可用;也可以避免现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同一地区不同引商单位,为争先招引项目而不惜在土地上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有力地保护了国家所有的土地权益。同时,原来地段较好和价值较优越的旧厂房土地,通过盘活置换、“退二进三”,既能增加财政收入,又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全面科学实施。

四是有利于实现要素优势互补。生产要素的作用能否最大化发挥首先在于是否实现了最优化组合。“飞地”关系双方具有明显的要素互补性,作为项目方往往有着明显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作为项目引入方往往具有项目合作的充足信息、推进合作的良好渠道、促成合作的丰富经验,作为“飞地”提供方则往往具有充足合适的项目建设用地。如此众多的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有机组合与有效整合,其收效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五是有利于助推工业园区发展。园区发展靠项目,项目引进靠招商。“飞地工业”模式可以调动起各地招引工业项目的积极性,使得工业发展由原先只是开发区和土地大区的事情,变成各个城区、各个乡镇和街道的共同任务。因此,实施“飞地工业”,实质上是举全市(县)之力招商引资和发展园区,共同“用力”推进各类项目源源涌入工业园区,比起仅仅由工业园区自身建设自身发展,其发展活力将会明显增强,发展步伐将会明显提速,发展成效也将会明显呈现。

六是有利于加速承接产业转移。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快速提升,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实施产业大转移,“飞地工业”发展模式无疑为欠发达地区积极承接转移产业,既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更直接提供了一个大平台。不同地区城市间通过产业转移建立起的“飞地工业”纽带关系和友好关系,将会进一步加强与深化两地间的产业互动,形成产业转移的乘数效应。

七是有利于招商引资创新增效。“飞地工业”集中区为各地划定区域的毗连性与产业发展的链条化,内在地要求各地招商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由此可以催生招商规划对接、产业意向配套,联手组团、联合推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联合招商新模式,招商成功率和招商水平无疑将有效提升,也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构建起新的内在机制。

四、“飞地工业”的理论基础之简析

“飞地工业”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区域经济的3个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和梯度转移发展理论。

我国区域经济的现实起点——不平衡发展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是以赫希曼为代表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不同的经济部门或不同的产业的经济增长过程是不平衡的,并且存在关联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不平衡发展理论遵循了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规律,突出了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在总体上实现经济增长。这个理论出来以后,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采纳,并由此形成了新的区域发展理论[8]。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而基础很差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静态起点的非均衡性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从我国区域经济运行的最为显著的特征看,就是发展的非均衡性。“飞地工业”无论是区域内的两种类型还是跨区域的第三种类型,都首先表明一种信息——那就是发展现状的不平衡性和非均衡性地发展运行。换言之,正是这种不平衡性发展催生了“飞地工业”的出现。

我国区域经济的动态运行——本区域内的增长极理论与不同区域间的梯度转移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最早由佛朗索瓦·佩鲁提出,汉森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该理论从物理学的“磁极”概念引申而来,认为受力场的经济空间中存在着若干个中心或极,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各种离心力和向心力,每一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产生相互交汇的一定范围的“场” [8]。立足于区域经济语言话语背景,这个“中心”和“极”就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的经济集中区,这个“场”就是我们现在的某个经济区域单元。发挥生产要素相对集中的某一个增长核(极)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使得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极点聚集,即生产要素由区域边缘向区域中心流动或者是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称为极化效应;发挥增长核(极)的辐射力,使得生产要素存在一定的反向流动则是扩散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为建设工业园区、经济带、城市圈以及龙头企业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增长极理论主张通过政府的作用来集中投资,加快若干条件较好的区域或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周边地区或其他产业发展。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源于美国的跨国企业问题专家弗农等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生命循环论认为工业各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在发展中必须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4个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将由兴旺部门转为停滞部门,最后成为衰退部门;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区域经济学者将其引入区域经济学,创造了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根据该理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世界上每出现一种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都会随时间推移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传递,威尔伯等人形象地称之为“工业区位向下渗透”现象。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与梯度转移理论相类似的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雁行模式,他将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同的发展梯度,并冠之以第一、二、三、四批大雁等[8]。我国工业发展现实主要路径表明,其主要特点一是集中发展,二是梯度转移。总体上讲,除东南部少数发达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因此,对照上述两个区域经济理论分析,一方面,产业发展的要素集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远没有完成,极化机制、回流效应正在快速进行,而且在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提升区域城市化水平、形成区域创新体系及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已经发挥而且还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反,扩散机制、涓滴效应尚难以实际产生大的效能。另一方面,工业产业存在由沿海向内陆、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逐级传递的现实状况,时间上大致情形是80年代开放沿海地区、 90年代经济重心向中西部转移、21世纪初西部大开发。当前,鉴于全球化、信息化和结构调整进程的日益加快,强力促进了产业转移的速度和频度;加之,产业的梯度转移可以为处于低经济梯度的地区迅速提升经济梯度创造机会,这已被拉美和东亚国家以及我国的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历史经验所验证;而且,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生产要素和产品在国内的流动性更为突出,所以,对于国土面积大、经济梯度差别也大的我国而言,产业梯度转移作为推进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将大有可为。这些都为“飞地工业”模式的运行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

五、“飞地工业”战略的推广路径之省思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确立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发展目标。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总的来讲,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力度必须更大,步伐必须更快,水平和层次必须全面提升。从现有实践经验思考,发展“飞地工业”战略不失为区域发展可供选择的有效路径和较好模式。当务之急应当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好发展规划,启动“飞地工业”战略。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专题论证和完善3个层面的工业发展规划:一是市区工业向市级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集中规划。紧紧抓住当前工业园区和开发区提升水平的关键时期,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突出抓好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明确功能、细化分区,并明确为主城区的工业发展提供“飞地”载体。同时,原则上主城区内不再另辟土地建设大的工业项目,而应结合自身优势,着力发展商贸流通、旅游、物流、信息、金融等服务业,从而既保证市区工业项目的集中建设、集群发展和集约效应,促进市域工业发展核心集聚区的加速形成,又保证市区的科学开发、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发挥服务业条件相对优越的条件,促进城市服务业高地的膨胀隆起,实现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型工业化的良好格局。二是县域工业向县(市)属工业园区集中规划。县(市)分别确定1-2个县级直接管理的工业园区,作为全县(市、区)各乡镇引入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飞地”和吸纳集聚地,各乡镇以后引进的工业项目首先考虑进入县级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由工业园区统一安排用地、统一提供服务、统一落实政策、统一做好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工业建设低水平重复与资源利用浪费无序状况的发生,实现县域各类工业园区由多而乱到少而精的转变,由四处布点、遍地开花到产业链条化、上水平的转变,推动全市工业化的快速有力前进和全面整体提升。三是区域转移产业承接规划。产业转移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应以最快的速度抢抓美欧日韩等国家与上海、浙江、广东、苏南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浪潮,借助友好城市、友好城区等纽带积极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关系,加强沟通,密切交流,力求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最多、最直接的产业转移信息,以各级各类重点工业园区为空间平台,通过“筑巢引凤”和“借鸡下蛋”,努力建成发达国家与地区稳定的高度开放的工业发展“飞地”城市。

第二,构建配套机制,促动“飞地工业”战略。“飞地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配套制度的引导促进和内在支撑。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意见,努力构建起飞地工业快速发展的促动机制。一是政绩考核机制。积极借鉴已有做法,年初对不具备大力发展工业项目的主城区和工业基础较差的乡镇,仍然适度下达工业项目建设指标任务,引导其走“飞地工业”的新路子,年底对“飞地”型工业项目贡献的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记入项目引进方,列入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各方招引工业项目、参与新城区与市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成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二是税收分成机制。坚持互惠互利、成效双赢的原则,“飞地”项目税收可以前3年全部归项目引进方,以后按照按一定比例由项目引进方和项目接受方分成共享,以此激发“飞地”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推进机制。实施“飞地工业”战略,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重点是创造“飞地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规划工业项目区域合作发展方向,引导“飞地”双方充分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加强资源、产业、人才等的优势互补与全面合作。

第三,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飞地工业”战略。政府建立发展“飞地工业”战略领导小组,由1名分管市领导任组长,主抓飞地“工业”战略的具体落实工作。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努力形成政府强力引导、领导推动有力、上下合力落实的良好格局。定期和不定期研究工业产业转移与项目合作事宜,及时解决两地合作中遇到的具体重大问题,推进合作的顺利进行。责成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局、开发区等有关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发展“飞地”工业、承接产业转移主题,加强与发达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集团的联系与协商,提出合作建议,制订推进计划,衔接落实已经确定事项。大力推进两地其他部门对口交流,有效拓展合作渠道与合作领域。

[参考文献]

[1]刘丹.长春想尝“飞地经济”甜头[EB/OL]. 新文化报网,2005-07-29.

http://www.xwhb.net/html/ywnews/2005072909501032827.htm.

[2] 蔡小伟,赵鹏.福州发展“飞地工业”破解用地瓶颈[N].人民日报,2005-10-11(2).

[3] 发展“飞地工业”,破解用地瓶颈[EB/OL].成都经济信息网,2006-04-29.http://www.cdei.gov.cn/share/cdei_001.asp?ID=25742.

[4] 温江构“大飞地工业”建台资西进首选地[EB/OL].成都政府网,2006-05-11. http://www.chengdu.gov.cn/

[5]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N].辽宁日报,2006-03-21(1).

[6] 海口市“飞地工业”税源共享[EB/OL].海南新闻网,2005-08-26.http://data.acmr.com.cn.

[7] 陈煜.福州:打破区划限制促进产业集聚[N].经济日报,2005-10-11(1).

[8] 谢晓波.区域经济理论十大流派及其评价[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1-2):60-61.

作者:李昌昊

第2篇: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提高质量与扩大总量并举,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对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工作非常重要。面对宏观调控新形势,积极探索一条体现区域性、注重科学性、富有创造性的工业发展之路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经途径。为此,本文论述了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县域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实现县域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县域经济 新型工业化 形势和问题 思路

0 引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工业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加快工业发展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和腹地,相对独立,功能齐备的经济体系。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后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推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1 县域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资料表明,大部分工业基础较好的县,财政收入的80%来自工业,工业成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保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结合县的实际又快又好发展,还要解决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资源依赖型产业比较突出:二是龙头、支柱企业的规模和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三是产业链还不完整,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还没形成。四是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还要大幅度提高。环境保护方面的制约和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式势,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有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二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也能更多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三是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培育优势企业,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招商引资平台,有利于工业在一个较高和较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四是国家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 加快建設新型工业的思路

实现县域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指导思想,坚持走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兴工业,努力提升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1 扩张规模、培育支柱,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企业和产业。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培植一批骨干企业,是引领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践也证明重点大企业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有工业振兴靠骨干的意识,坚持择优扶强,培育优势重点企业。要按照规模经济的要求,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资产联系为纽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按照做大做强的原则,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推动手段,搞好现有企业整合和发展,实现规模扩倍、效益翻番,形成大企业集团

2.2 调整工业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县域经济中的各种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只有把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在最有前景的产业上,才能取得效益的最大化。经过努力大部分县已处步形成了支撑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大产业,但基本上还都是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还不强。已形成的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之间缺乏紧密联系,相互之间的优势难以互补,集群竞争优势难以显现。因此选准并主攻特色主导产业并形成产业链是县域工业化的关键。

2.3 加快工业园区和中小工业项目集聚区建设,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民营工业经济。工业园区和中小工业项目集聚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从工业化的发展趋势看,中小企业有恒久的存在价值,并且向着“小而专、小而精、小而高、小而强”的方向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一些经济强县就是依靠中小企业起步的。要根据资源特点和地域条件规划乡镇工业园。建设工业园区解决了工业项目集约用地,避免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克服了环境容量不足等工业发展与产业政策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将在县域内形成功能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块状经济区域,推动县域工业化向更高层发展。

2.4 立足于农业资源加快发展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工业,以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县域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立足于农业资源发展工业,是县域工业的自然选择,也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农牧产品加工业投资相对少、成本相对小、加工层次多、加工潜力大,是县域现实的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道路,应大有可为。要谋划更多的有规模、有品牌、能前延后伸拉长产业链的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工业项目。出台优惠和鼓励政策,降低项目准入门槛,推行承诺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广泛吸引外来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建设,改革了县乡财政体制,这些都可以为加快工业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还要结合实际研究财政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尤其在项目的前期投入和服务上要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

2.5 解决好建设新型工业的融资难问题,促进县域工业健康、持续发展。适时、充足的资本供给是制约县域工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疏通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县域工业发展中的资本短缺,一是在国有银行内部建立专门以县域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部门,进而探讨成立专业银行,进一步促进对县域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励各级政府协助建立面向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的商业化经营的投资基金。以专业基金贷款方式对县域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基金筹措可以县域民营企业的互组金、信用担保金、财政基金为主要来源。三是建立县域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缓解贷款担保难,以政府的积极介入为前提,以市场的有效运作来推动。四是采用股份制动员民间资本进行投资。支持、规范、引导、监督民间融资,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

2.6 加强企业管理,全力协调工业经济运行,大力发展工贸一体化外向型经济。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是县域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要一手抓企业管理,一手抓科技创新。完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手段,做好政策指导和信息引导,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县域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依靠科技,不断推出新产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鼓励企业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以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开发具有独特风格的先进实用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行业和产品。鼓励和扶植大企业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科技中心。是要大力扶植这些企业创造一批名牌产品,造就一批名牌企业,县域工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县域工业产品不仅要在国内竞争,还要紧盯国际市场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融入全球流通体系。发展外向型工业的意识要加强,步子要跟上,一是抓合资、外资企业搞出口产品,二是要下大力气抓科技创新创国际名牌产品,力争在短时间取得突破。

作者:温景会

第3篇:“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为指导。基本方针是: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电网建设,有序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带动装备工业技术进步,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体制改革。这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

一、关于提高能源效率

我国电力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比较,差距较大。拿发电来说,发达国家平均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为335克,我国2000年为392克,2005年是370克,2006年是366克。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要降到355克。如果按照2005年全年的发电量计算,供电煤耗每降低1克,全国每年可节约205万吨标煤。如果到2010年末实现供电煤耗比2005年降低15克的目标,全年就可节约4542万吨标煤。再进一步,如果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35克,按照2010年的电量来计算,全年可节约10598万吨标煤,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降耗目标就有了保证。

关于厂用电率,世界主要先进国家平均水平是4%,我们去年是5.87%,到“十一五”末要降到4.5%。如果厂用电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按照去年的全部电量计算,可节省标煤925万吨。如果按“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将厂用电率降到4.5%的目标,到2010年可节约1826万吨标煤。如果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按2010年的电量计算就可节约2493万吨标煤。

我国电网“九五”末期的线损是7.81%,“十五”末期降到了7.18%,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6%。到“十一五”末要力争降到7%,同2005年末相比,降低0.18个百分点。线损如果降低一个百分点,按去年年末的电量计算,可节约925万吨标煤,如果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全年可节约1333万吨标煤。

电力工业提高能源效率,就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发电及输电设备,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实施节能环保调度,加快淘汰能源利用效率低、发电煤耗高、污染排放重的小火电机组以及损耗高的老旧输配电设施,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在热冷负荷比较集中或者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因地制宜推广热电联产或者热电冷汽多联供技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十一五”期间还准备加大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力度,建设规模初步定为45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2000万千瓦,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包括IGCC、CFB,开工建设一些示范工程。

二、关于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电力生产高度依赖煤炭,按2005年末的统计,燃煤机组的比例占75%,发电量占82%。煤炭大量开采和燃烧,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地面沉陷,地下水系遭到破坏,酸雨危害的地理面积逐年扩大,温室气体和固体废料的大量排放等等。2005年全国排放的二氧化硫总量约2400万吨,其中,发电占1300万吨,超过了一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22.2亿吨。规划到2010年,燃煤电厂每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到2.7克,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安装脱硫装置的机组要达到3亿千瓦。每千瓦时烟尘排放量控制在1.2克,烟尘年排放总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废水排放的达标率要实现百分之百。拟采取的措施包括重点加强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鼓励火电厂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烟尘排放做到增产不增污,包括对新机组严格控制排放量,根据排放标准,采用高效率的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等。

三、关于加强电网建设

当前电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电网投资收益机制;网架结构不合理,电网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投入不足;二是电网建设体制缺乏自我约束和成本控制意识。因为电网是自然垄断的,目前改革滞后影响新的电价机制的形成。三是各区域电网的主网架相对薄弱,尚不能适应更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四是局部电网卡脖子的现象还存在,城市配电设施的负担比较重。五是电网调度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国电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推进“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线路走廊建设,包括北通道、中通道、南通道;建设坚强、可靠的区域电网;推进大区电网互联,适当控制交流同步电网的规模。再有,就是继续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形成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加强农村电力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电力保障。还有就是坚持二次系统和一次系统的协调发展。

四、关于有序开发水电

我国水电经济可开发容量为4亿千瓦,现有装机1.17亿千瓦,实际利用不到三分之一。目前在建的水电装机有8000多万千瓦,一批特大型水电站,如溪洛渡、向家坝、龙滩、小湾、锦屏一级、锦屏二级等正在建设之中。水电开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由过去的技术和资金制约转为移民和环保制约。关于移民问题,国务院今年出台了新的政策。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正确的方针是:既要高度重视移民和环境问题,又要切实加快水电建设,在权衡利弊时应本着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态度,不能顾此失彼,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解决好环保和移民问题的前提下,水电建设应该搞快一点,到“十一五”末期装机要达到1.9亿千瓦,即“十一五”期间新增装机7300万千瓦,包括一部分抽水蓄能电站,要重点做好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流域的开发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的环境保护,安排落实好移民工作。继续发挥国有大型流域公司在水电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投资水电开发。

五、关于优化发展煤电

煤电的发展需要综合平衡煤源、水源、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运输、环保等因素,实现煤电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水、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性。要推进大型、高效环保机组的建设,积极促进热电联产,利用低热值煤炭、煤层气、高炉气、余热余压发电,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十一五”期间,要推进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加大“上大压小”的力度,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二是优先安排靠近用电负荷中心的环保项目;三是建设坑口电站,包括褐煤、洗中煤、煤矸石项目,以及港口、路口等运输条件优越的电厂;四是鼓励建设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如60万千瓦及以上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五是火电项目要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用水政策及热电联产政策;六是建设有利于电网安全、多方向、分散接入电力系统的项目。以上是“十一五”期间应该优先安排和考虑的项目。

六、关于积极推进核电建设

世界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7%,整个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为442台。目前,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是68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3%。核电属于清洁能源,应积极推进建设。到“十一五”末期,规划装机要达到1000万千瓦。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存在的问题是技术路线不统一,现在有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的技术,也有我们自己的技术。核电自主化程度不高,主要的设备、大件还要靠国外进口。另外,体制机制改革也滞后。核电的发展应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采用先进技术,注重经济性和安全性,统一技术路线,实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工程的设计、设备制造本土化、批量化的目标。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建设的一件大事,预示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核电建设步伐将加快。

七、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

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目前具备规模化发电条件的主要是风能和生物质能,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产业体系和基础工作薄弱,其次是支持政策和措施落实难度比较大,第三是市场保证机制不完善。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国家是大力提倡和支持的。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容量到2010年将达到55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实行优惠的财政税收价格投资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和消费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风电,“十一五”期间,拟建成30个10万千瓦级的风电项目,在内蒙、河北、江苏、甘肃等地形成4个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场。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发电,支持秸秆发电和垃圾填埋发电,建设一批秸秆和林木生物质电站。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成熟,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成本太高。要结合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推进小型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应用;同时,在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并网式太阳能光伏和热发电示范工程。引导和培育太阳能发电市场,促进太阳能发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八、关于天然气发电

我国现有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1000多万千瓦。由于资源受到限制,今后一段时期,应以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为宜。当前突出的矛盾是价格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快国内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快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扩大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国际合作。这既有利于节约能源,又有利于增加供给。天然气发电要适度发展,天然气的使用要优先考虑城市民用燃气。

作者:赵小平

第4篇: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二O一一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镇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幸福三厂,打造宜居东城”的关键之年,是打好基础,建设强镇的关键之年,是强基之年,更是腾飞起步年。

2011年全镇工业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负重奋进,加快发展,按照“抓发展,调结构,保稳定,求突破,促提高”的工作思路,以打造“辅城经济”作为出发点,突出税源经济和规模经济建设,放亮优势,“畅”出精彩,努力将三厂建成海门城市东城区,开发区延伸区,规模企业集聚区,沿江开发实践区、科学发展先行区,争先创优示范区。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2011年全镇力争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05亿元,实现规模销售收入104亿元,实现规模利税10亿元,实现应税销售30亿元,工业入库税金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5亿元。市外民资4亿元,工业骨干企业培育数10家。

作为全市的工业强镇,工业线在树立“全面争一流,全部进先进”的目标基础上,力争名次全面前移,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等竞赛项目全部进入全市前三,工业经济保二争一。

(一)前瞻定位,科学发展,力促发展思路大开放

思路决定出路,三厂工业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借助开发区的扩容以及海门江海时代的到来,充分认识我镇的发展优势,对我镇今后的经济发展有一个清醒、科学的认识,准确定位。当前我镇的发展优势是:一区位优势。我镇是海门沿江开发的重要环节,是市经济开发区与临江新区联结点及及延伸的必然所在。二交通优势。主镇区在环城线之内,苏336线横贯而过,

1 即将开建的宁启铁路也在我镇境内。三良好的发展趋势。紧靠我镇的经济开发区集聚着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建成和人口的集聚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为我镇的迅速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就目前看,有意前来我镇投资兴业的项目已明显增多,我镇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周边迅猛的发展势头,都将为我镇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三厂的定位与发展应该要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以融入开发区为目标,强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着力于产业的提升;重点导向上要向发展三产商贸服务业倾斜,主动丰富并对接开发区产业建设,努力成为开发区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最终实现镇域经济与开发区融成一体。

因此,在思维上,我们不能仅将思维停留在镇级经济上,应站在全市的角度,站在沿江开发的宏观角度上去分析,与开发区和临江新区错位发展,和谐发展。

(二)狠抓龙头,突出重点,加速规模经济大扩容

“中兴兴,则三厂兴”已成为全镇工业的发展共识,同时这也成为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弊端,仅靠中兴装备一家龙头独舞,已很难单独地支撑起全镇的整体发展,只有群龙共舞才能发出更为绚彩的光芒。因此,我们要把培育和发展规模经济放在战略位置,一要支持现有基础条件好、规模扩张快、带动效应强的骨干企业,如海迪化工、大力神钢绳、新锦江印染等大公司,进一步壮大规模、提高水平,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入“中字头”、总部经济、跨国公司入驻,着力培育新的龙头,2010年力争有一家企业成功上市。二是继续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集群,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如恒荣机泵厂、西马特机器公司、维柏思特衬布等,打造多个国内的“单打冠军”,促使他们向第一集团靠拢。三是大力支持和扶持企业规模化发展,不断壮大全镇的规模企业规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规模经济第一强镇的目标。四是重点培育和发展税源经济,

2 尤其在对优势资源或稀缺资源的供应上,将向对全镇经济贡献大、创税能力强、利用现有资源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上。同时加大对新兴税源的引进和培植工作。

(三)铸强载体,突破瓶颈,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

目前,土地稀缺性矛盾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日渐凸现,招商引资面临“地荒”的严峻考验。如何用有限的“寸金地”谋求“无限”的发展?是各地普遍思考的问题。

一是采取“筑巢引凤”,利用现有的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规范;二是“腾笼换鸟”,对园区内入驻企业进行清仓摸底,对不能按期施工建设、竣工投产的企业,限期撤离,收回土地使用权,着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借梯上楼”,对现有的闲置土地进行摸底调查,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借鉴周边地区的做法,可以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采用转包、转让经营、租赁方式合理使用土地、开发土地,使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如果我们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做好盘活文章,那么就可把影响我镇经济发展的土地和资金瓶颈问题迎刃而解。

在项目建设上,一是多形式抓好重大项目引进,增强与知名企业的联系,重点吸引一批企业在我镇建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孵化器建设、采购中心;加强与省、市的对接,积极争取在我镇布局重大项目;积极抓住浙资、沪资北上的机会,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狠抓以企招商,围绕延伸产业链开展对外合作,做大一批项目;加强重点产业分析,围绕我镇重点产业中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策划包装重大项目,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较强的重大项目。二是切实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实施。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增强全镇工业发展后劲,加强协调服务,健全完善项目促进机制和工作体系,确保项目促建“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和协调,合力推进项目,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

(四)专业招商,个性服务,加快招商效果大提升

3 随着土地指标及银根的不断松缩以及各地省市级园区发展的日趋规范和壮大,乡镇一级招商引资的功能呈逐步弱化之势,乡镇招商引资出现了信息采集量小,项目无地可放,基础设施无钱建设,产业限制多,服务功能不完善等劣势,这也给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外来资本重点投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利用本地区位优势及特点,尤其应利用好东城优势和沿江优势,针对海门“腹地”产业具有向城区集聚,向沿江集聚的特点和愿望,效仿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打造“中小企业总部经济”及“飞地经济”,2011年三厂的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重特大项目上要有所突破。二是着力创新招商方式,提升引资效率。除参与各类型的招商会外,积极举办以行业为主题的专项招商会,转变招商思路,尝试“企业搭台,政府唱戏”的新型招商模式,即利用本地区优势企业,发挥其在行业中的作用,积极与行业协会联络,积极争取在本地开展行业性会议与活动,这对于招商引资必将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把招商引资与鼓励企业再投资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再投资,切实发展壮大本地的“草根经济”。 三是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效率。新成立的招商服务中心,要尽快进入角色,2011年要实践“走出去,请进来”之路,实行多层次、多层面招商,要善于对投资信息进行捕捉、收集、整理、归档,不放过任何一条有价值的线索,招商人员要有“三千三万”的工作精神,为投资商实行一条龙服务,做到只要投资者决定在三厂干,一切手续由招商服务中心办,只要项目开了工,全程服务到始终,企业入驻后,负责为企业申报、注册、统计等等。

(五)科技兴企,科学管理,促进产业结构大升级

在如今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不断升高,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2011年,我们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对技术落后、污染较重、能耗较高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产学研联合。尝试建立起全市首家镇级生产力促进中

4 心,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贴息和补助资金的导向作用,拉动更多社会资金和银行资金投向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多为企业申请和争取各项贴息和补助资金,从而切实推动全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精心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区域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推介会、博览会、展销会,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大力发展区域品牌,大力提升我镇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的知名度,逐步推进实现我镇工业向品牌经营型的转变。

同时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策激励的原则,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和完善企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帮助企业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素质。认真布置安排好十二五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推进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六)强化预警,优化环境,确保经济建设大和谐。

发展至上,稳定为先。作为百年老镇,三厂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目前全镇的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期,同时也是各类矛盾的高度爆发期,进一步加强监督,强化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2011年,我们要加强与重点企业及各部门单位的联系,理顺和完善工作网络,细化对辖区内的企业评估分析,并通过快速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重点企业运行情况,提高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011年也是重塑工业经济主柱地位的重要一年,因此在推进“工业强镇、环境立镇、形象树镇”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用硬环境筑巢,以软环境引凤,全镇要形成“关心工业、支持工业、服务工业、发展工业”的氛围。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切实做到“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工作重心下移,服务水平前移。着力营造服务发展新平台,为全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2010年11月30日

第5篇: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二O一一年十二五开篇之年,是我镇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打造实力三厂,彰显活力东城”的关键之年,是打好基础,建设强镇的关键之年,是强基之年,更是腾飞起步年。

2011年全镇工业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负重奋进,加快发展,按照“抓发展,保稳定,求突破,促提高”的工作思路,以打造辅城经济作为出发点,突出税源经济和规模经济建设,放亮优势,“畅”出精彩,努力将三厂建成海门城市东城区,开发园区延伸区,规模企业集聚区,沿江开发实践区、科学发展先行区,争先创优示范区。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2010年全镇实现规模工业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规模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规模利税亿元,同比增长%,

3、力争实现工业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工业用电量达到万度,合同利用外资超过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万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亿元。市外民资突破 亿元。完成专利数突破件。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位列全市前茅。

作为全市的工业强镇,工业线在树立“全面争一流,全部进先进”的目标基础上,力争名次全面前移,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等全部进入全市前三,并且在单项竞赛第一名的竞争中实现保一争三,即确保实现至少一项第一(科技创新),力争三项(工业经济、外向型经济)。

(一)前瞻定位,科学发展,力促发展思路大开放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工业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借助开发区的扩容和海门江海时代的到来,充分认识我镇的发展优势,对我镇今后的经济发展有一个清醒、科学的认识,准确定位。当前我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一是区位优势。我镇是海门沿江开发的重要环节,是市经济开发区与临江新区联结点及及延伸的必然所在。二是交通优势。主镇区在环城线之内,苏336线横贯而过,即将开建的宁启铁路也在我镇境内。三是良好的发展趋势。紧靠我镇的经济开发区集聚着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建成和人口的集聚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为我镇的迅速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就目前看,有意前来我镇投资兴业的项目已明显增多,我镇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周边迅猛的发展势头,都将为我镇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三厂的定位与发展应该要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以融入开发区为目标,强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着力于产业的提升;重点导向上要向发展三产商贸服务业倾斜,主动丰富并对接开发区产业建设,努力成为开发区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最终实现镇域经济与开发区融成一体。

因此,在思维上,我们不能仅将思维停留在镇级经济上,应站在全市的角度,站在沿江开发的宏观角度上去分析,与开发区和临江新区错位发展,和谐发展。

(二)狠抓龙头,突出重点,加速规模经济大扩容

“中兴兴,则三厂兴”已成为全镇工业发展的一大依靠,同时这也说明了我镇工业经济存在的弊端,仅靠中兴装备一家龙头独舞,已很难单独地支撑起全镇的整体发展,只有群龙共舞才能发出更为绚

彩的光芒。因此,我们要把培育和发展规模经济放在战略位置,一要支持现有基础条件好、规模扩张快、带动效应强的骨干企业,如海迪化工、大力神钢绳、新锦江印染等大公司,进一步壮大规模、提高水平,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入“中字头”、总部经济、跨国公司入驻,着力培育新的龙头,2010年力争有一家企业成功上市。二是继续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集群,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如恒荣机泵厂、西马特机器公司、维柏思特衬布等,打造多个国内的“单打冠军”,促使他们向第一集团靠拢。三是大力支持和扶持企业规模化发展,不断壮大全镇的规模企业规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规模经济第一强镇的目标。四是重点培育和发展税源经济,尤其在对优势资源或稀缺资源的供应上,将向对全镇经济贡献大、创税能力强、利用现有资源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上。同时加大对新兴税源的引进和培植工作。

(三)铸强载体,突破瓶颈,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

目前,土地稀缺性矛盾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日渐凸现,招商引资面临“地荒”的严峻考验。如何用有限的“寸金地”谋求“无限”的发展?是各地普遍思考的问题。

一是采取“筑巢引凤”,利用现有的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规范规范;二是“腾笼换鸟”,对园区内入驻企业进行清仓摸底,对不能按期施工建设、竣工投产的企业,限期撤离,收回土地使用权,着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借梯上屋”,对现有的闲置土地进行摸底调查,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借鉴周边地区的做法,可以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采用转包、转让经营、租赁方式合

理使用土地、开发土地,使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如果我们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做好盘活文章,那么就可把影响我镇经济发展的土地和资金瓶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同时在项目建设上,一是多形式抓好重大项目引进,增强与知名企业的联系,重点吸引一批企业在我镇建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孵化器建设、采购中心;加强与省、市的对接,积极争取在我镇布局重大项目;积极抓住浙资、沪资北上的机会,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狠抓以企招商,围绕延伸产业链开展对外合作,做大一批项目;加强重点产业分析,围绕我区重点产业中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策划包装重大项目,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较强的重大项目。二是切实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实施。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增强全镇工业发展后劲,加强协调服务,健全完善项目促进机制和工作体系,确保项目促建“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和协调,合力推进项目,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

(四)专业招商,个性服务,加快招商效果大提升

随着土地指标及银根的不断松缩以及各地省市级园区发展的日趋规范和壮大,乡镇一级招商引资的功能呈逐步弱化之势,乡镇招商引资出现了信息采集量小,项目无地可放,基础设施无钱建设,产业限制多,服务功能不完善等劣势,这也给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外来资本重点投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利用本地区位优势及特点,尤其应利用好东城优势和沿江优势,针对海门“腹地”产业具有向城区集聚,向沿江集聚的特点和愿望,逐步效仿城市经济发

展模式,开始打造“中小企业总部经济”及“飞地经济”,2011年三厂的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重特大项目上要有所突破。二是着力创新招商方式,提升引资效率。除参与各类型的招商会外,积极举办以行业为主题的专项招商会,转变招商思路,尝试“企业搭台,政府唱戏”的新型招商模式,即利用本地区优势企业,发挥其在行业中的作用,积极与行业协会联络,积极争取在本地开展行业性会议与活动,这对于招商引资必将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把招商引资与鼓励企业再投资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再投资,切实发展壮大本地的“草根经济”。 三是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效率。新成立的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对招商引资将实行一条龙服务,做到只要投资者决定在三厂镇干,一切手续由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办,只要项目开了工,全程服务到始终,企业入驻后,负责为企业申报、注册、统计等等。

(五)科技兴企,科学管理,促进产业结构大升级

在如今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不断升高,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2011年,我们要重点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对技术落后、污染较重、能耗较高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产学研联合。尝试建立起全市首家镇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贴息和补助资金的导向作用,拉动更多社会资金和银行资金投向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多为企业申请和争取各项贴息和补助资金,从而切实推动全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精心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区域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推介会、博览会、展销会,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大力发展区域

品牌,大力提升我镇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的知名度,逐步推进实现我镇工业向品牌经营型的转变。

同时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策激励的原则,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和完善企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帮助企业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素质。认真布置安排好十二五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推进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六)强化预警,优化环境,确保经济建设大和谐。

发展至上,稳定为先。作为百年老镇,三厂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由于全镇的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期,也是各类矛盾的高度爆发期,进一步加强监督,强化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2011年,我们要加强与重点企业及各部门单位的联系,理顺和完善工作网络,细化对辖区内的企业评估分析,并通过快速的信息回馈管道,及时了解重点企业运营情况,提高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011年也是重塑工业经济主柱地位的重要一年,因此推进“工业强镇、环境立镇、形象树镇”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用硬环境筑巢,以软环境引凤,全镇形成“关心工业、支持工业、服务工业、发展工业”的氛围。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切实做到“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工作重心下移,服务水平前移。着力营造服务发展新平台,为全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第6篇:工业发展总体思路

今年的工业工作,总的思路就是一个目标,三项措施。 一个目标:就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

三项措施:就是突破大项目,培植大企业;强化协调服务,提升发展速度;加强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确保发展质量。

一、突破大项目,培植大企业

今年要重点培植30家骨干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9家,其中景芝酒业和柠檬生化两家企业过20亿元。在去年6家企业进入潍坊市百强企业的基础上,力争达到8家,包括:景芝酒业、柠檬生化、鲁安药业、山水水泥、供电公司、奥宝化工、长安铁塔和惠康饲料。

1.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加快产业聚集。对市经济开发区和低碳产业园,实行“腾笼换鸟”和“零地招商”,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提高投资强度,着力引进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的项目和以天然气为原料或燃料的项目。对城南工业园,加紧制订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园区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进度,尽快形成良好的项目落地条件,引进落户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对民营经济园,分行业、分门类加强管理,促进企业资金、技术和资源合理配置,引

进一批产业链上下延伸的项目,加速产业聚集。比较大的项目都有园区,争取一个大项目一个园区,突出特色和亮点,建成扑热息痛工业园、柠檬酸工业园、散热器工业园、铁塔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形成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

2.力促新项目开工,培植新的增长点。今年已经确定投资过亿元的项目37个,总投资达到162亿元。关键是抓好新项目的开工建设。要求有关部门盯紧靠上,及时掌握项目信息,特别是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群策群力,迅速解决。已确定的18个分三批奠基动工的项目,抓紧筹备,确保按期动工。一期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33.7亿元。分别是:总投资15.7亿元的景芝酒业公司生态酿酒产业园项目二期工程、总投资5亿元的山东海邦科技公司液压总成机械制造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潍尔达钢管公司年产8万吨矿用液压精密钢管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鲁安药业有限公司4000吨DC级扑热息痛扩产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潍坊昌安金具公司新型输变电设备项目、总投资1.6亿元的外贸食品公司搬迁扩产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长安铁塔扩产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长彤生物科技公司生物制药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06亿元的信川机械公司年产2000台(套)安全节能包装机械项目、总投资0.6亿元的鲁派食品公司三期项目;二期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5.7亿元。分别是:总投资1.9亿元的潍坊凯沃机械公司柴油机项目、总投资2.29

亿元的潍坊合泰住建公司年产30万㎡节能集成建筑材料及1万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项目、总投资1.01亿元的黄河食品公司新建分厂项目、总投资0.5亿元的德成光大饲料加工项目;三期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13.65亿元。分别是:总投资10亿元的柠檬生化谷朊粉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博翔机械公司汽车零部件项目、总投资2.3亿元的电机一厂年产5万台新型节能电动机项目、总投资0.35亿元的中荣新能源科技甲醇汽(柴)油项目。

3.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聚集。成立行业或产业协会,带动集群发展。重点建设玻璃钢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业集群、铁塔产业集群、环保机械产业集群和灌装机械产业集群。

4.整合有效资源,拉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今年要力促企业尽快退城进园。主要包括:总投资2.3亿元的电机一厂年产5万台新型节能电动机项目、总投资1.6亿元的外贸食品公司搬迁扩产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长安铁塔扩产项目、供电公司东郊站以及通用机械、博莱特、安泰玻璃等企业的退城进园项目。

二、强化协调服务,提升发展速度

1、成立工业工作领导小组,理顺管理体制。对工业企业,不分隶属关系,由领导小组统一调度,对企业遇到的问题集中解决。对市级领导包靠的企业和项目,重点是抓好落实;没有包靠领导的企业和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

加快推进。

2、突出服务内容。一是协调好项目基础建设配套。重点协调好项目区建设土地指标、水、电、汽、燃气等基础配套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供应重点项目,既要保证重点项目建设,又要节约土地资源;供变电设施、电网建设优先保证三源铝业铝合金汽车板、柠檬生化谷朊粉、奥宝化工葡萄糖胺、恒安散热器节能环保工业园、潍尔达钢管等重点项目供应,力促220KV云湖输变电工程、110kV翠山站新建工程今年开工建设,争取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需要。二是加快项目手续办理。协调好相关单位,优化手续流程,加快立项、规划、土地、建设、环评、安评、能评、地震、人防等前期手续办理,打造良好的项目建设软环境。三是做好项目包装,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跑部进省,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快项目建设。

3、提高企业和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提高境界,树立标杆。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山东信川机械、鲁安药业、柠檬生化、恒安散热器、科灵空调等企业加快上市准备工作,争取率先突破。制定有关政策,充分调动镇、街道抓工业的积极性,具备条件的项目在当地落户,不具备条件的项目向低碳工业园聚集。

4、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和品牌建设,加快专利成果转化,争取新建潍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柠檬生化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景芝酒业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加强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确保发展质量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推广一批节能技术和装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执行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控“两高”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对标降耗”活动,使重点能耗企业能耗水平明显降低。实施一批节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健全节能减排督查和调度机制,确保刚性完成潍坊市政府下达的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不遗余力抓好安全生产,落实好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举办安全生产及用电安全培训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电力执法大检查,定期排查隐患,及时整改,严防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当前工业经济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确保首季开门红,为此,要抓好三点:一是做好指标分解落实。参考历史数据,结合各行业波动特点以及重点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按照总体不低于全年任务23%的进度,规划一季度任务指标,将工业主要指标按企业逐月分解,逐月落实,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实现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二是做好动态跟踪,及时调度。对企业实际完成指标情况跟上检查和监督,坚持月初安排,月中跟踪,月末调度,对影响工业运行的重点问题,及早发现,及时解决,保障顺利完成各月度任务,实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三是加强指导,提高质量。定期召开调度会,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帮助重点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各项指标间的平衡关系,提高数据质量。同时全面跟踪新投产项目进度,对符合入库条件的企业,督促办理入库手续,争取早入库早见效。

第7篇:2011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基本思路

汶上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0年12月12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经信系统以实践县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委会议精神为动力,坚持“高点定位、跨越发展”的总基调不动摇,按照新兴产业有发展、传统产业有提升、提增速扩总量的要求,加快实施产业兴县战略,以加大投入为抓手,以培育新兴产业为基础,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以骨干企业发展为突破,着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和经济要素调控配置,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稳健上升。

一、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指标平稳上升。今年1—11月份,全县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54.1亿元,位居全市第5位,同比增长10.7%,增幅居全市第4位,预计全年可完成工业增加值6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9亿元,位居全市第8位,增长25.6%,增幅位居全市第7位,预计全年可完成销售收入195亿元。实现利税24.8亿元,位居全市第6位,增长27%,增幅位居全市第8位,预计全年可完成利税27亿元。实现利润17.2亿元,位居全市第6位,增长26.5%,增幅位居全市第7位,预计全年可完成利润18.6亿元。全县工业指标呈现出“前高后平”的运行态势,预计我县能够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任务目标。到年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39.3%,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7%,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

1 的73.9%,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工业从业人员达到7.3万人,同比增加8380人。

(二)制造业支撑力增强。在今年煤炭产量下降并影响到工业利税下降较大的情况下,制造业支撑作用显现。今年1—11月份,全县制造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7.1%、30.7%和35.3%,分别高于资源类企业14.8%、39.2%和44.4%(煤炭企业利税、利润负增长)。其总量分别占全县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的91.9%、76.2%和80.2%。上缴税金6.14亿元,同比增长21.3%。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今年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其中金成机械今年将过5亿元,是我县工业发展历史上首个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制造业企业。预计到年底,纺织服装业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规模企业总数达65家,规模以下服装企业达到150余家。

(三)规模企业和骨干企业群体不断壮大。今年1—11月份,我县规模工业企业已达314户,新增30户,超额完成5户,新增户数居全市第5位。按照市政府年度考核标准,每超额完成1户规模工业企业加1分,该项指标可为市政府对我县考核增加5分。利税过千万元企业由去年的6户发展到今年的8户;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由去年的7户发展到10户。在老骨干企业金成公司、新风光电子公司、如意天容公司、精良海纬公司、新华印刷公司、爱丝制衣公司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又涌现出佛都LED、新力数控机床、康明斯发电机、祥远机械、英东毛巾、如意润发等一批成长性好的新的骨干企业。

(四)工业投入提质增速。今年1—11月份,全县共完成工业投入56.6亿元,同比增长43.6%,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2 其中制造业投入44.7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79%;高新技术产业投入10.3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18.34%。现有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9.4亿元,同比增长61.21%,已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3.5%提高到69.6%,高于工业投资增幅17.6个百分点。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其中金成机械工程配件加工能力由2.5万吨提高到4万吨,新风光电子风电变流器、佛都LED照明、如意天容喷织、精良公司制动盘、康明斯发电机组、英东毛巾、北汇玻璃二期、圣润纺织等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

(五)增长质量明显改善。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目前我县已经拥有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企业14个,年销售收入已达7.6亿元,利税8139万元,分别占规模工业企业的3.9%和3%。全县累计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新风光公司拥有全市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全县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3家,开发新产品16项,高新技术产值占比由去年的21.3%提高到26.8%,增幅位居全市第三位。全县企业共拥有专利技术158项,发明专利32项,新产品产销率达到93%。我县被列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示范基地,南站镇获得省级特色产业镇(纺织服装),完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个,精良海纬公司“精良”牌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

(六)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先后召开了5次各种方式和类型的政银企会议,为全县金融机构提供了135个项目和56个企业的信贷需求信息。完善重组了鼎信担保公司,创办了我县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金融平台建设有了实质推进。截止到11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已达12家(包括一家担保公司、一家小额

3 贷款公司、一家典当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74亿元,较年初增加19.4亿元,增长25.1%,增幅居全市第5位;各项贷款余额50.1亿元,较年初增加11.7亿元,增长30.6%,增幅居全市第4位;存贷比由年初的49.61%增加到51.77%,提高2.1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新增存贷比60.41%,增幅居全市第5位(特别是存贷比比2007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新运作的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今年累放资金已达8500万元。

(七)企业发展欲望明显增强。县委确定产业兴县战略以后,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金成公司、新风光电子公司进行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组织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到苏北等地考察学习,组织企业家到菏泽三县考察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全县骨干企业创业发展的积极性。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表明,全县前30家工业企业明年都有新的投资计划,特别是金成机械、新风光电子、如意天容、爱丝制衣、新华印刷、精良海纬、祥远机械、佛都LED、康明斯发电机、如意润发等企业制定了今后三年发展计划和明年投资计划,累计明年投资将达到18亿元。这是多年来企业未有过的共鸣。

(八)节能降耗扎实推进。“十一五”前四年,全县万元GDP能耗由1.48吨标准煤降到1.1894吨标准煤,累计降低19.6%,完成计划进度的85.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3.5吨标准煤降到2.55吨标准煤,累计降低27.1%,完成计划进度的118%。在今年召开的全市节能考核奖励大会上我县综合工作获得第一名。淘汰落后酒精生产线一条,关闭企业7家,淘汰落后机电设备96台套,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如意天容公司电机系统节能改选项目获国家财政部530万元无偿资金支

4 持。阳城煤矿等4户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达标活动扎实开展,累计节约标准煤2.6万吨;3户企业完成能源审计;15项节能改造工程加紧实施,完成节能技改投入3.2亿元,2个项目通过节能评估审查;推广使用太阳能集热系统1500平方米、高效节能灯具2.6万只。作为主办方,在市体育馆举办了“全市LED新光源走进千家万户”大型低碳产品推广活动,发放LED节能灯1万只。预计各项节能指标有望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

二、2011年工业经济思路、目标、措施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我县产业发展的关键年,更是实现工业经济提增速扩总量的突破年,做好2011年工业经济工作尤为重要。

(一)工作思路

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委会议精神,高扬“高点定位、跨越发展”的总基调,紧紧围绕产业兴县战略,实施招大引强,以转方式调结构、提增速扩总量为主攻方向,优先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品规模,突出骨干企业培育,努力抓好科技创新、企业管理、市场开拓、节能降耗和要素保障五大环节,培植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全县工业经济领先跨越。

(二)工作目标

1、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培育目标:

(1)明年重点培植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

(2)骨干企业培育目标(资源性企业不在统计范围内):培

5 育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两家(如意天容、金成机械),销售收入过3亿元企业4家(祥远机械、如意润发、北汇玻璃、利生面粉),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6家(佛都LED、精良海纬、众鑫机械、康明斯、华力机电、爱丝制衣)。

(3)工业大项目目标:突出抓好总投资32.3亿元的八大工业项目建设。金成扩能(1.5亿)、如意天容二期(1.4亿)、佛都LED外延片(6亿)、龙昊化纤20万锭气(涡)流纺(5亿)、新风光电子对外嫁接改造(2.5亿)、爱丝制衣服装研发中心(8000万)、精良海纬制动盘(6000万)、鲁南铸锻中心(14亿元)。

(4)重点培育14大类产品:LED照明系列产品、风电光电变流器、SVG(电网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工程机械五大配件(挖斗、斗杆、动臂、上车架、下车架)、轨道交通制动盘、数控铣床、精密丝杠、发电机组、工程专用车、小型挖掘机、铸钢件、色纺纱、半精纺纱、服装。

2、经济运行工作目标

(1)销售收入:确保目标计划260亿元,增长35%;跨越目标计划300亿元,增长53%。

(2)利税:确保目标计划36亿元,增长35%;跨越目标计划40亿元,增长48%。力争再增加5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佛都LED、康明斯、祥远机械、华力机电、富全铁矿),总数达到13户。

(3)利润:确保目标计划24亿元,增长32%;跨越目标计划30亿元,增长61%。

(4)工业和技改投资:确保目标分别为75亿元和45亿元,分别增长35%和32%;跨越目标分别为100亿元和65亿元,分

6 别增长78%和90%。

(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确保完成70亿元,增长35%,占比为26.6%;力争完成75亿元,增长45%,占比为28.8%。

(三)工作措施。

一是优先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对于我县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是未来若干年保持快速增长、膨胀型的产业。加快产业兴县要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把新兴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结合我县实际,一要延伸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以佛都LED为依托,多方争取资金,推动企业投资6亿元新上10台外延片生产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谋划衬底材料生产(蓝宝石、砷化镓等),力争通过2~3年的投入,打通LED产业链条,打响“劲美”照明品牌,形成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规模。二要做大电力电子控制节能产品。以新风光电子公司为依托,通过推动企业对外合作嫁接改造和自身投入,扩大高压变频器生产,实现风电、光电变流器、SVG等产品产业化,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三要差异化发展新兴产品。把高效动力电池作为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三德电子为依托,寻找合作机遇,引进电池生产企业,逐步形成新兴产品的特色优势。

二是大力度改造提升机械装备产业。产业兴县离不开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紧紧围绕传统产业,培育主导产品,壮大骨干企业,培育优势传统产业,培植现代产业体系,先从抓产品做起。一要加大工程配件配套能力。以金成机械为龙头,加大投入扩大产能。把每月400套中大型挖掘机五大件(挖斗、斗杆、动臂、上车架、下车架)的生产能力提高到明年的800套,向集约化、总成化方向发展,通过2~3年培育,形成国内重要的工程机械配

7 件生产基地。并通过较为强大的工程配件能力配套和对外合作嫁接改造,吸引主机生产厂落户汶上。二要以工程整机为重要产品支柱。以祥远机械、弘德机械为依托,把小型挖掘机和工程专用车作为提升我县机械装备制造业和支撑工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产品支柱,整合县内其他机械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协作发展配套“卫星厂”,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三要加快发展专用全机能数控车床。以新力数控为依托,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发展多功能专用型立式、卧式机床加工中心、数控专用机床、龙门镗铣床等产品,注重带动企业和产品向集群配套发展。推动丝杠公司扩大现有梯型丝杠和精密滚珠丝杠生产规模,并向加长和特长丝杠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引入机床整机生产线,创建自有机床品牌。四要扩大铸造能力。依托精良海纬、众鑫机械等企业,整合全县铸造加工能力,向大型铸造中心发展,形成与全县机械加工配套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把轨道交通制动盘和铸钢件作为重点产品,向高铁配套产品发展。五要推动发电机组向智能化、大型化发展。以康明斯、华力机电为依托,研发智能化(低噪音、远程遥控和遥测)发电机组,生产向大功率发展(1000KW以上),丰富发电机组产品线,扩大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同时,以新明远公司为依托,发展高速机车电子控制柜,向动车、高铁电子配套产品发展。

三是加快推动纺织服装向产业集群发展。纺织服装在我县已具有明显的特色。产业兴县、经济大发展需要有特色的产业,在这方面我们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上要有差异化。重点在特色上做文章,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一要做大纺织服装龙头企业。以如意天容为依托,扩大色纺纱、半精纺纱生

8 产规模,明年要达到22万锭,销售收入过10亿元;同时谋划新上年产500万件毛衫项目,拉长产品链,形成终端产品,到2013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以爱丝制衣为龙头,以日本工装、标志服装和外贸毛呢服装为主导产品,扩大现有工装生产规模,建设服装研发中心,借助与上海创侨公司的合作,新上西装生产线,逐步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装品牌发展。二要把服装作为全民创业的基础产业。服装产业具有投资少、进入快、市场需求旺盛等明显优势。要加强引导,把服装作为全民创业的首选产业。一方面支持全县人民群众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业,在工商注册登记、税收、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建立全县服装加工服务平台,让有规模的服装企业带动小服装厂,给予技术、设备、管理、订单等方面的支持,使之成为大服装企业的配套加工场所。三要加快提升纺织服装产业装备水平。强制淘汰一批落后纺纱、织布设备,更新改造传统加工设备,力争到2012年全县先进纺纱产能达到40万锭、无梭织机400台,大型服装企业全部淘汰现有服装生产加工设备。

四是加大工业投入力度。明年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好总投资32.3亿元的8个重点项目,要切实让企业做到真上、真投,确保投资到位。一要通过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投入。对企业的设备方面的投入要给予财政补贴支持,激发企业投资热情,用小资金撬动大投入。二要加大工业投入的考核。把工业投入作为新的考核指标列入全县绩效考核体系,加大权重,推动全县上下把投入作为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源泉,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大跨越的生命线。三要通过领导包保、跟踪督查督办确保项目投资到位。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企业、包项目责任制,完善包保考核机

9 制,重点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立项、环评、土地、融资等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四要推动骨干企业招大联强。引导企业加快对外合作步伐,重点帮助企业分析上下游客户群的扩张信息,把正常的生产配套和经营销售作为企业对外合作的重要信息来源,寻找合作机遇,增强合作的针对性。同时加强与世界500 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和央企等大企业集团合作。在对外合作上,舍得让人家控股,不求暂时利益,只求长远发展。

五是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创新能力是产业兴县的重要支撑,也是跨越发展的驱动器。一要围绕增强创新能力,切实抓好三个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从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中选择5家企业申报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金成机械、精良海纬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康明斯机电、新力数控争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转化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选择新风光电子、精良海纬、佛都LED、康明斯机电等企业的科技攻关难题项目,面向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招标,利用社会资源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难题。加强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围绕我县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等产业,建立机加工与热处理技术服务中心(依托精良海纬)和纺织服装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依托爱丝制衣),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信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技术服务。二要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切实抓好重点新产品研发。结合我县产业发展重点,明年优先扶持金成机械高空作业平台、新力数控精密级立式数控铣床、丝杠公司螺母主驱动滚珠丝杠、康明斯机电超低噪声超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如意天容高档毛衫等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三要切实抓好人才引进和培养。本着高点定位、抢先发

10 展的原则,围绕优先发展的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排出急需人才目录,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收集捕捉高端人才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引进政策,加快引进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行业创新领军人物,以创新人才支撑和引领产业跨越发展。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引进实用型技术、营销、管理和资本运作人才,给予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分层次、分行业选派全县骨干企业负责人北大、清华、浙大培训,开拓企业家视野,激发创业热情。县里承担培训费用,企业只负责交通、食宿费用。

六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在推进我县产业发展进程中,要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能耗、污染的关系,突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一要严格能评把好项目准入关。建立项目引进落地会商机制,新建项目全部纳入能评范围,对单位能耗超过国家标准的工业项目不予以落地建设。二要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继续对企业现有落后工业窑炉、老旧机电设备、配电系统进行强制改造,加快低效锅炉、电动机、风机、水泵、变压器等高耗电设备更新淘汰速度。三要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管理。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对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企业严格实行能源审计,夯实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基础,进一步完善节能统计、检测、考核体系。

七是完善工业发展机制。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要完善经济运行领导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工业发展调度会议,定期向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汇报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不定期召开企业发展现场办公会,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要抓好工业发展规划。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发展实际,高标准制定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以规划为总抓手,引

11 领产业和企业发展方向,确定35家企业成长计划,确定金成机械、新风光电子、佛都LED三个龙头企业的培育计划,推动企业科学制定三年、五年成长计划和龙头企业培育计划。三要创新经济运行通报制度。每季度在县电视台上实行一次工业排行榜公布,对骨干企业进行“五比”,即比总量规模、比增长速度、比工业投入、比入库税金、比员工工资。对乡镇进行“五比”,即比规模企业个数、比工业投入、比大项目个数、比工商业入库税金、比个体工商户数,推动乡镇集中精力发展工业。四要健全完善工业发展扶持政策。修订完善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加快金融业务发展的意见》,制定出台《鼓励全民创业和发展个体工业的意见》和《扶持特色产业经济和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八是优化外部环境。所有部门的涉企收费、罚款和检查行为,一律由县优化办严格备案、审查、审批。对不经允许、擅自进入企业收费、罚款和检查的单位和部门,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在县电视台《汶上新闻》中开辟工业经济发展专栏,及时报道企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合力扶工、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增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企业家中的比例。

第8篇:2013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范文模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围绕一个主题(结构调整),强化两个支撑(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打造三大平台(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园、产业集群),切实抓好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推进咸安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含年销售收入在500-XX万元之间的规模企业)预计实现产值240亿,增长20%;实现工业增加值66亿,增长20%。

三、工作重点

1、抓好三项制度。继续坚持 “三个例会”制:即建立工业经济形势分析调度月例会制、在谈项目跟踪洽谈半月例会制、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建项目周例会制。

2、加强工业调度。按照“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上台阶、四季度结硬仗”步骤及时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办场和重点规模企业,对重点企业、项目继续实行“月调度、季分析”的调度机制;每半年由区委、区政府主持召开一次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发展专题会议,解决重点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3、建设成长工程。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选择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有一定成长潜力、带动力较强的成长型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推动企业不断做强做大。2013年力争新增亿元企业10家以上,确保亿元企业达到50家以上,同时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0家。积极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巨宁、汇美达和华宁橡胶三家企业上市工作实现突破。

4、做强产业集群。2013年要确保苎麻纺织产业集群保持在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行列,并推动森工建材业向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行列进军。

5、做好资金申报。要积极为企业向上争取国家各种政策资金扶持,包括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产业集群发展资金、项目资金等。

6、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做好“签约项目督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并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我区资源优势及时更新项目库,争取将我区更多的工业项目纳入国家、省有关部门的项目库。

7、推进科技创新。组织产学研对接洽谈,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争创国家名牌、驰名商标,力争明年新增1个中国驰名商标。

8、服务园区建设。对咸安经济开发区内的投产企业,要继续成立专班、抽调专人帮助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对乡镇工业小区采取包片负责的方式帮助做好服务工作。要重点推进马桥纺织服装园,向阳湖镇机械配件工业小区、北洪建材工业小区,温泉办事处肖桥工业小区二期工程等工业小区建设力度。

9、做好企业服务。继续实行四大家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工业项目制度,同时经济局每个干部职工都要挂点服务企业,为企业搞好协调服务;组织2-3次银企座谈会,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与市经委和供电部门联系,确保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用电需求;继续为企业办理绿色通行证,保证企业原材料、产品运输畅通。

10、做好企业管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税收政策等相关政策的培训服务,帮助企业搞好统计培训;结合省经委的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重点培养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

11、抓好工业考核。继续实行工业经济发展考评制度,起到“以考核促发展”的良好效果,确保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对年初制订的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到位。

第9篇:推动工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工业思路

一、落实扶持政策,稳定经济运行,实现稳增长。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敖汉旗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十条措施》,旗财政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实施品牌战略、小升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科学引导转型升级,支持创新奖有所值,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争取自治区、赤峰市技改专项资金。为新增年用电2000万度的条件企业争取大用户直供电政策。

二是实施旗级领导包扶企业行动。根据全旗工业发展实际,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旗级领导“帮一促一”精准包扶活动,做到规上企业全覆盖。开展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专项行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持规模以上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品牌建设意识、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敖汉工匠。

四是积极利用市级助保贷平台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五是结合全旗工业发展实际,调研储备政策,做到该出台时及时出台到位。

二.突出项目建设,立足招商引资,实现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浦达拉沥青岩等一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二是围绕四个“百亿元”产业集中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工业项目,委托招商,专业招商。

三是立足做大现有龙头企业,把“以商招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渠道,突出抓好阜信源、久盛科技、万华铸件、宝塔油页岩下游产品深加工的招商,组织企业带着合作意向外出考察学习,精准招商。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股改上市。

三、加快园区建设,明确特色产业,实现企业集约集聚发展

一是尽快做好相关规划,明确园区整体布局、特色产业及发展目标,加快申报自治区级开发区。

二是清理整顿僵尸企业,为引进先进产能腾空间。 三是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扶持财税贡献大的制造业。

四、突出重点镇开发,明确功能定位,谋划省道210工业出海大通道。

在规划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重点开发城镇(新惠镇、四家子镇)发展工业的功能,发挥黄羊洼镇国有土地的优势,抓住赤峰市“转身向海”、“加快推动绿色草原与蓝色海洋携手发展”的机遇,发挥我旗距离锦州港最近的区位优势,谋划省道210工业出海大通道,发挥三点一线集中连片集聚效应,推进工业集约发展。

五、突出技术改造,盘活一批工业资源,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

除新惠镇、四家子镇两个重点开发城镇外,针对限制开发区限制类产品不许新建项目的实际,突出节能降耗、绿色发展,实施符合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盘活工业资源,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业。

六、实施工业消费品“三品”战略,突出供给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主导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步伐,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逐步迈上中高端水平。

三是依托我旗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小米之乡”、“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等优势,借助“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品牌影响力,推动更多工业企业加入国家级媒体品牌宣传。充分发挥旅游对塑造提升工业品牌的积极作用,在我旗主要旅游景点,加大平面及立体广告宣传力度,定期举行地工产品展销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旗工业产品品牌影响力。

七、落实“互联网+中国制造”,推动“两化”融合,突出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的主战场,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倍增剂”和“渗透性”,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上一篇:作业展览实施方案下一篇:小学语文古诗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