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音乐教案苏

2023-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音乐教案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八年级下音乐教案苏

八年级(下)音乐教案文档

第一单元草原放歌 第一课 时

一.教学内容:

1.歌曲《青藏高原》。 2.欣赏《拉萨谣》《清凉的泉水》。 二.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三角铁,小铃鼓等。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青藏高原》,有感情地演唱,体会歌曲的内在情感。能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为歌曲适当伴奏。并勇敢地参与即兴表演。 2通过欣赏乐曲《拉萨谣》,了解中国民族调式:五声调式以及乐曲所体现的音乐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青藏高原》

1.播放《青藏高原》的歌曲录音,请学生仔细聆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随录音哼唱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3.学生讨论:对刚才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

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注意歌曲的调号,反复记号,变化音记号以及变换拍子等等。 4.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提示注意变化音及变换拍子,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5.学生听录音学唱(或跟琴学唱)《青藏高原》,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6.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

一、第二乐段的音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7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到熟练演唱。 按照教材要求,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

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9.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那些演唱形式?(演唱形式可采用独唱、齐唱、领唱等,还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二)欣赏 1.《拉萨谣》由何训田作曲,朱哲琴演唱。五声宫调式,两段体,结构十分精练、简洁。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由第一乐句唤头合尾而来。第二乐段句幅溶缩,具有结尾饿性质,节奏变化大,多次重复同一乐句,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她的演唱追求藏歌的 “原职汁原味,”又凭借她的天独厚的嗓音条件,艺术地加以创造发挥,加上何训田时代而又民族化的配器,魅力四射,国内外听众都为其塑造的雪域高原的神音天斓所折服、惊叹。 A聆听《拉萨谣》,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忧伤、欢快等。并请学生哼唱乐曲主题。

B聆听马头琴独奏曲《清凉的泉水》,并在音色、表现手法、风格上与前者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首乐曲的内涵。

C通过欣赏这首乐曲,了解作曲家。 1.《拉萨谣》 A聆听录音,《拉萨谣》表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B《拉萨谣》的旋律有何特点(舒展、紧凑)?音色如何?(明亮、 暗淡)? C再次聆听录音,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评价:学生互评、师生共评。 学生转入下一内容学习:

播放马头琴独奏曲《清凉的泉水》的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

五.下课: 1.总结本课 2.礼仪歌曲播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欣赏:《天堂》《噶达梅林》、

3音乐活动:演唱演奏、配乐诗朗诵以草原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4听乐、吟诗赏画:了解音乐与姐妹艺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1.学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会歌曲中幽幽思乡之情。 2.通过欣赏《天堂》和《噶达梅林》,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表现手法以及风格特征。

3.借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

教学过程:

一、 学习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播放录音,请同学们体会歌曲意境,并与《青藏高原》相比较,说说二者表现的情绪有何不同?

(2)老师范唱,引导学生注意切分音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以及反复记号的运用。 (3)让学生跟琴唱谱,然后填上歌词唱熟歌曲。

(4)采取多种形式演唱这首歌曲,如领唱、对唱、齐唱等。

二、欣赏 (1)《天堂》

A简介腾格尔的生平、创作特征和艺术歌曲的概念等。 B播放录音,请同学描绘出歌曲的意境。

C再放录音,请同学细心聆听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烘托作用以及与歌词的完美融合,并说出来。

D请同学跟着录音哼唱主旋律并记熟。 (2)《清凉的泉水》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第一段辽阔、悠长;中段旋律跳荡欢快,情绪兴奋活跃;段落结尾出现骏马奔驰远去的形象;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表达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心声。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篇叙事歌,原有五百多段词,后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了四段,又由作曲家桑桐选择其中三段配上钢琴伴奏,并作了艺术处理。歌曲曲调深沉有力,为上下结构,单乐段,五声羽调式。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 A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到欢快的气氛。 B介绍中国民族管弦乐的特点、风格特征等。

C请同学将《清凉的泉水》与前几首欣赏曲目在风格、情绪上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D再听录音请学生设计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第二单元 丝路驼铃 课 题:丝路驼铃(1)

课 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年 级:初一年级 课 时:一课时 教 具:多媒体、钢琴、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目标:

1、对我国西北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主动联系相关学科,探 索“丝绸路上”的音乐文化。

2、能用明朗活泼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背唱《青春舞曲》,知道王洛宾的主要作品 和贡献;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梦驼铃》。

3、聆听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敦煌》、《打起手鼓唱起歌》和合奏《玛依拉》,感 受其音乐情绪和风格,体验“花儿”的艺术特征;分辨冬不拉等新疆少数民族乐器;

4、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用手鼓、铃鼓或自制的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等歌曲即 兴伴奏,试用演奏、舞蹈等形式表演。尝试创作、表演一段表现梦的音乐;试以《渭城曲》前两句即兴编唱,并相互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青春舞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学习用具。 二.欣赏歌曲《新疆好》:

1.导入:丝绸之路北道过玉门关,南道过阳关,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新疆, 提问;这里有哪些少数民族?又有哪些特产呢?

回答: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有香喷喷的羊肉串,美丽的壁毯,死角刺绣的小帽“朵帕”,哈密瓜,葡萄干,奶茶等。 提问:新疆还有哪些特产呢?下面我们欣赏一首歌曲《新疆好》。

2.欣赏歌曲。回答:新疆还有许多矿产资源。

三、欣赏歌曲《玛依拉》: 1.提问:新疆有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喜爱赛马摔交的是什么民族? 回答: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有位美丽的姑娘玛依拉,我们来听听她的歌。 2.听歌曲《玛依拉》的两段。

刚才,我们不仅聆听了玛依拉动听悦耳的歌声,还观看了优美欢快的新疆舞蹈。 3.提问歌曲的特点:

由几个音组成,结束在哪个音上? 七个音组成,大调式。呼唤的音调,回旋的旋律。节奏欢快跳跃。

四、聆听小合奏《玛依拉》: 1. 导入:哈萨克有句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

2. 简介: 《玛依拉》这首歌曲经过作曲家丁善德配上钢琴伴奏,也象长了翅膀一样飞遍祖国大江南北,已经成为女高音歌唱家喜爱的演唱曲目。你们谁会唱这首歌?

3. 请几个同学演唱。其他学生吹竖笛。 第一段请几个女同学唱,全体同学吹竖笛。 4. 我们刚才演唱演奏了歌曲《玛依拉》,下面我们欣赏根据《玛依拉》改编的器乐小合奏,听一听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 5. 欣赏。

6. 提问:乐曲用什么乐器主奏? 回答:冬不拉。(投影一组乐器,让学生辨认哪个是冬不拉。)

7.新疆乐器介绍:大家说出我国乐器分为几大类?教师简介新疆乐器。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音箱木制,有扁平和瓢形两种。琴杆细长,张两根弦。一般用于自弹自唱。 冬不拉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英俊、勇敢的哈萨克青年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当他向姑娘求婚时,调皮的姑娘却指着身旁的一棵青松说:“你如果能让青松开口替你求婚,我就嫁给你。”到了约定的日子,机智的青年拿了一把用松木制成的“冬不拉”琴,用手拨弹着琴身上的羊肠弦线,用婉转动听的琴声表达了心中真挚的爱情,终于打动了姑娘的心。从此,哈萨克就流传冬不拉这一乐器。

后来到了十三世纪时,据说有一天,当时的皇帝、成吉思汗正在大摆宴席招待宾客,突然传来消息,说他的爱子术赤得急病死了,左右的侍从们谁也不敢把这一噩耗告诉成吉思汗,但又怕事后遭到追究和责难,正在左右为难时,一位名叫克尔布哈的哈萨克冬不拉琴手自告奋勇去完成这一任务。他来到宴会上要求为大家奏一支冬不拉乐曲。悲切的乐声传达了死亡的消息,成吉思汗从乐曲中听出了是自己亲爱的儿子遭到了不幸而流下了辛酸的泪。嗣后,成吉思汗不但没有发怒,还下令重赏了这位民间艺人。 鹰骨笛:(塔吉克族)吹管乐器。管身为鹰骨制成,开六个按孔,吹奏方法与汉族的笛相似。 艾捷克:(唯吾尔族)拉弦乐器。音箱木制半球型,一面蒙羊皮。张四根弦,用马尾弓拉奏。 热瓦普:(唯吾尔族)弹拨乐器。音箱木制半球型,琴头有装饰用的弯角,张五根弦。演奏时将乐器横置右肩,用拨子弹奏。

手鼓:维吾尔族打击乐器。汉语称手鼓。木制圆形鼓框,直径约40厘米,一面蒙羊皮或蟒皮,框内置许多小铁环。演奏时两手执鼓边,左右手指交替击鼓面,或摇动鼓身振响铁环。 老师拿手鼓示范给学生看,拍打节奏。学生左右手拍左右腿。节奏是:左右左右左右右左右。 8.习题用连线表明右侧的乐器所属的民族 五.歌曲《青春舞曲》:

(1)请学生听一组全部由王洛宾收集整理的维吾尔族歌曲: 提问歌曲的曲名,作者。

1、《掀起你的盖头来》

2、〈啊拉木汗〉

3、〈半个月亮爬上来〉

4、〈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5、〈在那遥远的地方〉

(2)复习歌曲《青春舞曲》,钢琴伴奏。(投影歌曲的乐谱) a> 复习歌谱; b> 复习歌词; c> 完整地演唱全曲。 (3)提问歌曲的特点?

歌词以形象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唱出:小鸟飞去不回来,青春一去不复返。告诫年轻人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歌曲采用小调式,节奏密集,轻快而活泼,旋律上下起伏,流畅而优美,颇具有舞蹈性。 (

4)复习、表演《青春舞曲》(手鼓、竖笛伴奏、演唱、表演舞蹈) 请学生讲讲表演的方案。 分声乐组,舞蹈组,竖笛组练习歌曲,请音乐课代表组织。 学生表演。 (5)教师评价:

六.小结:

今天,我们延着丝绸之路欣赏了甘肃、新疆地区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了解了相关文化,感受到民族音乐无穷的魅力。丝绸路上还有极丰富的文化和动人的乐歌鼓舞,同学们如有兴趣,可在课后继续了解、探索。 教后记:

有的班级学生表演的很好,但大部分班级表演的不好。可以在表演前老师提示一下,在表演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尺度 第三单元《西南风情》 教学设计思路:

《西南风情》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琳琅满目,多姿多彩,但是在有限的一两节课内,不可能把西南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讲得面面俱到,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内容在备课时应该重新整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如本节课我以歌唱教学为重点,又以西南的歌、舞、乐的欣赏为辅,多方位多层次地让学生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和谐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2、通过欣赏,使学生多角度地感受绚丽多姿的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培养学生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歌曲的二声部合唱以及引导学生对歌曲做出不同的艺术处理。

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欣赏舞蹈《雀之灵》录像片段

(二)提问:你认识录像中的舞蹈家吗?她是哪个民族的?舞蹈的舞名是什么?哪个民族 的?白族和傣族都位于咱们国家哪个方位?

(三)导入课题《西南风情》

二、欣赏:

(一)简介侗族大歌。(略)

(二)欣赏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得好》

(三)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响特点,探讨歌曲表现的内容。

侗族的歌手们的声音高昂明亮,自然朴素;声部此起彼伏,造成了一幅很热闹的景象(歌曲表达了夏日来临、蝉声争鸣的欢跃气氛。)

三、歌曲教学《赶圩归来啊哩哩》

(一)欣赏汤灿演唱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片段

思考:

1、歌词有何特点?(衬词啊哩哩,大量使用彝族特有的衬词“啊哩哩”,使得歌曲的 民族特色更为鲜明而富有情趣。)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造成了怎样的效果?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 场景?(十六分音符的多次运用使得歌曲节奏密集,富有弹性;旋律高低起伏形 成对比,两者使得歌曲更为生动,活泼;生动地描绘了彝族人民赶圩归来时欢乐,幸福的心情。也体现了彝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歌唱的天性。)

( 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会使欣赏的过程变被动为主动,更好更多地感受音乐传递的各种信息。 )

(二)发声练习:

1、同学们你们说一说这首歌的哪一句最好听,而且最好唱?

2、生:啊哩哩。。。。。。

3、师:好吧,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先把这一句好好练练吧。。。。。。 歌曲的后两句:啊哩哩 啊哩哩 赶圩归来啊哩哩

4、教师分别给男女生做示范,并提出要求:

唱歌要有哈欠,多运用假声,声音位置要唱在上腭的上方,不能让声音掉下来

意图:发声练习是歌唱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如果单独找一条发声练习来练的话,学生可能会提不起兴趣,在音乐课堂中,应尽量把发声练习悄悄地编织到歌曲的某一句的教学中去,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枯燥的发声训练,同时又练熟了这个乐句,这样就可以较好地解决音乐课中技能与审美相矛盾的问题。

(三)、歌曲两个声部的教学

1、带领学生演唱第一第二句,完成一声部教学。加强2 6 5 6 54 2 2处的训练。

2、二声部教学:

(意图:A练习为第二声部的横向练习,易于掌握偏音“4”的音准。 B练习为加强两声部在合唱时音准的稳定所作的纵向对比练习。 如在最后合成时还是不够顺利的话,可以再进行A、B练习反复的训练。另依照各个学校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差异,也可以让教师代唱二声部,重点集中在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的效果。 )

3.思考:谈一谈二声部加入以后歌曲的音响效果有了怎样的变化?

(四)、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1、第一第二句的处理:

第一句2161 66 33 3·5 | 2161 66 33 3 |的

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强调“3”音。

第二句按强弱规律演唱

2、第三 第四句

对比:歌曲高潮处的每个“啊哩哩”处渐强, 并强调第三个字“哩”。 “赶圩归来啊哩哩”处作弱处理,最后在上扬的“6”音的“哩”做突强处理。 连音与断音:啊哩哩啊哩哩(连音) 赶圩归来啊哩哩 (断音),要求咬字清晰 富有颗粒性

3、速度的变化:第四段的第一二乐句作稍慢处理,后两句回原速。

4、完整演唱歌曲。

( 意图:这首歌唱同样的曲调要反复四次,不免显得单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用 不同的方式演唱,力求表现得更为动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也增加了学生对歌唱的兴趣。 )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接触了祖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一些音乐作品,但相对于浩瀚的西南音乐文化来说这还只是杯水车薪,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更深入地通过音乐去了解多彩的西南,感受那里特有的民族风情!(播放乐曲《渔歌》结束本课,使学生在离开教室的时候还能感受浓郁的西南音乐。 第四单元江河大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歌曲《黄河少年》,欣赏《黄河船夫曲》。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和《黄河少年》,表现出长江、黄河儿女的自豪感和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2.细心聆听并熟悉作品主旋律以及风格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学唱及欣赏歌曲:《黄河少年》《黄河船夫曲》

1.听录音。你能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吗?(教师可引导学生带问题去欣赏歌曲,以明确欣赏的目的,提高欣赏效果。)

2.采用聆听法或视唱法学唱歌曲。学生跟随录音学唱,或跟随教师弹奏的旋律学唱。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黄河音乐文字的介绍。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曲,全班集体演唱。教师启发学生用抒情、眷恋的情绪演唱歌曲。

(二)欣赏《黄河船夫曲》

1.播放录音熟悉作品;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及作品的含义、作品创作始末。 2.聆听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及听后感受。 3.介绍作品的创作由来、风格特征曲名来源,感受旋律中和弦色彩,乐曲的调性变化;分析乐曲结构及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这是一首质朴粗犷的单乐段的船工号子。歌曲采用一问一答一唱一和的形式,生动地表现勤劳的黄河船夫面对惊涛骇浪、急流险滩时特有的豁达、睿智的精神风貌。塑造了黄河船夫们大气磅礴、坚忍不拔的形象。旋律材料都很简单,着重表现劳动者的自信和果敢。 第二课 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欣赏《川江船夫号子》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演唱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黄河少年》,达到声音和谐统一。

2.通过欣赏,了解长江流域音乐的风格特征、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感受乐曲(歌曲)所描写的意境,并能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描述。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创编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黄河少年》要求音高准确,情绪把握正确,演唱时能达到声情并茂,注意声部和谐、统一。 再次欣赏《黄河船夫曲》

二、 新课:

1.播放录音,欣赏《川江船夫号子》分析作品的节奏、结构、风格特点以及装饰音的运用。 2.简介作曲家生平及代表作品。

3.请学生谈谈作品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川江”其水路险恶,水流湍急。这是一首由八首不同号子连缀而成的连套号子,音乐丰富多变。交流中注意哦音乐要素和情感的变化的感受,并尝试创设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示。

三、 欣赏对比《黄河船夫曲》与《川江船夫号子》 1.播放录音《川江船夫号》、《黄河船夫曲》。

2.请学生分别介绍乐曲的出处以及它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分析乐曲的结构、速度。用语言描述出乐曲所表现的场景。

3.请同学细心聆听,谈谈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内容。跟着录音哼唱主旋律并熟记。 4.启发学生聆听介绍,把几首乐曲进行对比比较,看看创作手法、风格有何不同?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乐曲的意境及乐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四、唱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简介作曲家生平和代表作品。播放录音,欣赏《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用语言描述出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2.跟录音哼唱,逐步熟悉歌曲。或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先学唱谱再进行歌词演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土楼回响曲》。《会唱歌饿中华鲟》。

音乐知识测验。 3.歌曲复习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音响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曲子,了解音乐的风格特征、主要代表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 2.通过音乐知识作品测验,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土楼回响曲》。《会唱歌饿中华鲟 》

1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创作特征。介绍乐曲所描述的故事内容。

2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奇异的音响效果,分析乐曲的结构、风格。细心聆听音乐,进行比较对比并用语言表达描述。 3.试着谈谈二十世纪前后的音乐风格有何不同?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喜欢哪一种?

(二)音乐知识测验: 通过音乐知识测验,使学生对我国地区音乐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音乐特征以及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代表作品的不同风格特征有一个较为宏观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一;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歌颂本国母亲河的歌曲。完成下列表格。见教材 活动二:

我国有些地区的民歌由12356五个音组成(或以五个音为骨干音),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五声调式。请分析下列歌曲,并填写下表: 附表二: 歌曲结束音

调式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61235 6

羽调式 黄河少年

23561 2

商调式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2356 1

宫调式 上去高山望平川

5612 5

徵调式 太阳出来喜洋洋

23561 2

商调式

(三)总结下课礼仪

1.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2. 礼仪歌曲《同一首歌》播放。学生在愉悦的音乐声中走出教 第五单元 亚非拉掠影 课题: 《樱花》

课型: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

2、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及探索音乐的愿望。

3、 感受都节调式的特点,能用中文、日文演唱歌曲《樱花》 教具 :多媒体、钢琴、音响等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樱花》 教学难点:都节调式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播放电影<<浪漫樱花>>片段,(里面有樱花飘落的美景,有动感的音乐和舞蹈。)(谁能告诉我刚才欣赏的这部电影的名字?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和张柏芝主演的浪漫樱花,画面很漂亮,落英缤纷,如诗如画,今天呢,老师就带领大家,乘着音乐的翅膀,去了解日本灿烂音乐与文化。)

2、引入樱花的介绍。

樱花是春季开花的有名观赏植物,日本的人民格外喜爱它,它又是日本的国花。《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本人民爱花、争先观赏花的一种愉悦的的情景。樱花花朵极其美丽,为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常用于园林观赏,盛开时节花繁艳丽,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极为壮观。每年春天花开时节,日本人民竞相观赏它的千姿百态 。生命就像这樱花般短暂,但并不是所有生命都有樱花般灿烂,我们应该像樱花一样笑着面对一切,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跳出最美的一支舞.这也是樱花做为日本国花的原因(日本人喜欢樱花的原因)

二、学唱《樱花》

欣赏完美丽的樱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做《樱花》

1、课件出示歌曲词谱,介绍歌曲。

其实大家刚才在欣赏图片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樱花》,可能有的同学光看图片,没顾上听音乐,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完整的欣赏一遍, 思考:(1)音乐带给你的感受,歌曲的情绪? (2)播放课件音乐,欣赏歌曲《樱花》,感受歌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典雅古朴、清新明朗、优美抒情,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

3、跟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谱。提醒学生哼唱时必须注意歌曲的情绪!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以级进为主还是以跳进为主(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并找出乐曲中完全相同的小节) (回答问题)

4、跟课件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5、观察歌曲所使用的音和句末所用的落音情况。 (3 4 6 7 1,落音在3)

6、简单介绍日本的民间“都节调式”。 其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词乐关系一字对一音为多。节奏平稳,旋律自然流畅,具有幽雅古朴、清新明朗的色彩和浓郁的日本风味。在此过程中简单介绍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五声调式,并对歌曲中出现的奇特落音跟我国的歌曲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这种奇特落音是日本音乐中的一个特色,也以此来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音乐的欲望!

7、欣赏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你的感受?感想是什么?(优美抒情)速度又应该?(中速。缓慢)?提醒学生:因为歌曲旋律抒情流畅,所以要运用连贯的气息来演唱。(两句换气)启发学生说说听后感受、感想。(提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级进式的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常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陶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

8.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尝试用日文演唱!

三、深入拓展

1、提问:在日本有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说出这是什么艺术形式呢?( 1)它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2)它和我国的京剧并称为“东方艺术的姐妹花”, (3)表演者基本都是男性。

2、观看歌舞伎表演的片断,说出表演的风格特点。

《藤娘》是纯粹的舞蹈剧,初夏柔风中紫藤花低垂,带着斗笠、藤花锦绣一身的藤树仙子宛如楚楚动人的少女,吐露情怀,其舞姿曼妙柔美,如诗如画。 作为一门具有400年历史的传统艺术,日本歌舞伎展现出的高度的形式美和高超的表演技巧征服了观众。歌舞伎的舞台布景非常讲究,既体现日本的花道艺术,又有旋转舞台和升降舞台,千变万化,再配以华丽的舞蹈演出,可谓豪华绚丽。男演员演出的“女形”,虚幻妖艳,给人以超脱现实的美感。特别是歌舞伎在表现形式上与中国京剧的异曲同工之妙让大多数中国观众感觉很亲切。 3.中国京剧艺术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粗犷威猛的男人,别称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

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

四、动起来

学习简单浪漫樱花动作,让学生动起来!(根据时间,做备选)

五、总结归纳

中国同日本的文化交流源源流长,如“遣唐使”“玄奘东渡”等等,日本很多都在摹仿中国文化如“服装”唐朝,汉字等等,却能唐朝不取太监、宋朝不取缠足、明朝不取八股、清朝不取鸦片。再想想日本的茶道、禅宗和歌舞伎,恰恰是这种兼收并蓄构成了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学习为了更好的借鉴。今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感受了日本的音乐风格和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多种渠道更多的了解世界优秀的音乐作品,尊重世界多元的文化,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 第六单元 欧美览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桑塔路琪亚》,

欣赏一组船歌、一组意大利音乐片段。 教学目标:

欣赏戴玉强演唱的《桑塔路琪亚》,体验其明亮柔美的音色与舞台表现力。 学唱《桑塔路琪亚》,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作品,并用歌声表现音乐的变化,尝试有感情地歌唱并能唱出船歌的特点。 3.在《我的太阳》、《四季-春》、《图兰多》等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感受意大利歌唱家、音乐家演绎或创作音乐的特点。

了解威尼斯船歌的起源,感受世界各个国家的船歌风格,体验它们摇曳荡漾的不 同特点.

教学重点:

较准确地唱出歌曲船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f的音准。

歌曲分析:

《桑塔路琪亚》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那不勒斯民歌,由科威特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歌曲为大调式,单二部曲式,结构规整对称,每段由两个乐句组成。A乐段旋律起伏跌宕,抒情舒展,营造了静谧的那不勒斯海滩夜景,B乐段激情澎湃,表达了热情洋溢的船夫呼唤游人的心声,形成全曲高潮。结尾处的“桑塔路琪亚”余味未尽,引人遐想。

学情分析:

歌曲中《桑塔路琪亚》出现了#f,学生不容易唱准。 2.歌曲中合唱部分有难度,学生不容易在一节课内解决。因此合唱部分在前一节课上进行有效地训练,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3.前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对《划船曲》的旋律仍有记忆,但不知道《划船曲》的体裁是船歌。他们也听过《我的太阳》、《四季-春》、《茉莉花》,但是没有把这些作品联想到一起。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歌曲《桑塔路琪亚》为主要教学内容,辅之以世界各国船歌的欣赏,旨在听觉上强化学生对船歌特点的掌握,并能用歌声表现出来。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音乐课上接触过《四季-春》、《茉莉花》,但尚未有把前后知识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和能力。经过教师轻轻地点拨与引导,他们不仅复习了旧知识,并且由这些旧知识串联在一起,生成了新的音乐知识体系。意大利音乐 作品片段欣赏,既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又激发他们学习意大利音乐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认真地思考。 实际上,美声唱法的学习以及二声部合唱不是一节课便能解决的,教师应加强平时每节音乐课及课外的声乐训练,方能锻炼出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与美好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学习船歌。

1.导入:播放印度尼西亚民歌《划船曲》。 学生讨论: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2.欣赏船歌片段: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船歌》、郭颂、胡小石、汪云才的《乌苏里船歌》。 学生思考:来自不同国家的船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出示课题:欧美揽胜

3.介绍威尼斯船歌的起源及特点。

(二)学唱歌曲《桑塔路琪亚》。

1.导入:介绍歌曲诞生地。 .欣赏那坡里的迷人景色。 2.播放与赏析戴玉强演唱的《桑塔路琪亚》。 谈谈你的感受。

一组同学谈谈歌曲的风格特点,另一组同学谈谈戴玉强的演唱风格和舞台表现力,每人说一个词或一句话。

教师引导:歌名“桑塔路琪亚”是什么意思?有谁能告诉我?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她是那坡里人民心中的女神,传说她世世代代守护着那里的人民,是守护神。让我们也用歌声表达对女神的赞美与热爱吧! 用“la ”音分段演唱歌曲旋律。(速度较慢,用降B大调,弹单手旋律)

解决#fa的音准仔细聆听钢琴 5#44∣(5 #4 4)的音准关系。 辨听5#44 与5 44∣的差别 ,唱一唱5#44∣ ②完整演唱A乐段旋律。(要求划拍)

③复习B乐段旋律。 分声部歌唱,注意#f的音准,高音区气息的正确运用。

④尝试二声部合唱,注意音准。 4.完整唱词。

5.音乐游戏:辨认音乐符号。请找到歌曲中哪些音乐符号飞到了这只音乐鸟的身上? 6.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找一找教师在歌唱时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音乐符号?

7.小组竞赛。 比一比,听一听,哪一组同学模仿得最好?最能用歌声表现出音乐符号的魅力?

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选出最佳歌唱小组,每位组员得到一颗星。

(三)欣赏一组意大利音乐,感受它们的风格特点。 1.欣赏由世界三大男高音联袂演唱的《我的太阳》。

学生

2.欣赏维瓦尔第《四季-春》片段。 3.欣赏普契尼《图兰多》。

(四)总结本课

第2篇:八年级下音乐教案 蓝天白云

第一单元 花季如歌

第1课 蓝天白云

助学内容:

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2、欣赏歌曲《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助学目标:

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唱出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情感

2、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感受现代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气息 助学重点:感受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音乐作品,并能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出新时代少

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助学难点:对音乐作品的评析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音乐:播放展现美丽风景(风轻云淡)的轻音乐

2、语言设境:我们送走了满载收获的2009年,迎来了崭新的充满希望的2010年。对于亲爱的同学们,也告别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步入了风华正茂的花季岁月。处处都洋溢着诗意和歌声,像蓝天和白云,沐浴着一片爱的阳光!

(二)揭示课题

—— 花季如歌 (投影)

(三)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1、听赏《蓝天白云》,感受歌曲情绪

2、说一说歌曲的情绪、节奏等→找出歌曲中重复和变化重复的地方,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教师归纳总结

3、再次听赏《蓝天白云》,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节奏练习:OΧ | ΧΧΧΧΧΧΧ | ΧΧΧΧO

5、跟琴填词演唱→视谱演唱,注意唱好弱起拍、切分以及句末休止处

6、歌曲处理: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唱(齐唱、领唱齐唱等),用欢乐的歌声唱出超越昨天的信心和对今天世界的热爱!

(四)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

1、听赏歌曲,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谈一谈感受

2、教师归纳,简介歌曲

3、再次听赏,并跟唱,体会歌曲浪漫热烈的情绪和富有动感的旋律

(五)听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说一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谈谈感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欣赏了三首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歌曲,我从同学们的歌声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超越昨天、珍惜今天、收获美好的明天!

第3篇:最新苏教版音乐教案(下)

第一单元 春来啦

教学内容

1.听:木琴独奏《小松树》

2.唱:《再见吧,冬天》、《小小雨点》、《小松树》

3.动:我的创编《大雨和小雨》

集体舞《小松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2.能熟练地演唱《再见吧,冬天》、《小小雨点》、《小松树》;能体验到三拍子和二拍子歌曲不同的节拍感;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认识并会书写简单的节奏谱。

3.能利用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并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初步领悟到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要素在塑造不同音乐形象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4.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得到增强,与伙伴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意识更为明确。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欣赏歌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2.能体验到三拍子和二拍子歌曲不同的节拍感,用不同的声音演唱不同的情绪的歌曲。 3.能领悟到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要素在塑造不同音乐形象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 《再见吧,冬天》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2、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3、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先学

( 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1、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3、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二、小组讨论 交流展示

( 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1、唱歌曲《堆雪人》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质疑拓展

(歌曲《再见吧,冬天》)

1、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指名请学生回答

3、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冬天》

4、学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反思。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再见吧,冬天》

2、唱《小小雨点》

3、节奏创编《小雨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再见吧,冬天》再次感受三拍子的

2、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能利用打击乐器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复习歌曲《再见吧,冬天》)

1、集体齐唱歌曲。

2、创编歌曲《快来吧,春天》(请学生说一句欢迎春天的话,然后把它用《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唱出来。

3、请2~3位学生进行表演。

二、小组讨论

交流展示

初步熟悉音乐,请学生听音乐说一说春天我们能看到一些什么?

1、桃花开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闭上眼睛听一听,仿佛看到了春天的„„

2、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音区弹奏《小小雨点》的旋律,并分别请学生讲一讲

3、指名请一些学生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用自己的动作表演这些事物,初步要求动作和音乐合适,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变化。

三、学唱歌曲

质疑拓展

歌曲《小小雨点》

1、听教师范唱(听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2、学生仔细聆听并回答

3、教师演唱,请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编几个简单的动作加以表演。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四、检测反馈

1、集体演唱《小小雨点》

2、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指名请学生演唱。

4、请学生给歌曲创编一些动作并加以表演

5、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6、完成课后练习“我的创造”。

五、小结反思

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独奏《小松树》

2.唱:歌曲《小松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习惯。

2、通过对木琴的了解与欣赏,使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运用于课堂实践中。

3、通过欣赏乐曲,打击乐器伴奏等得学习,引导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歌唱并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演唱表演的自信心及表演力。

4、在老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旋律,并通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五次变奏。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习惯,模唱乐曲的主旋律,并对木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难点:打击乐器为歌曲小松树伴奏并听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乐曲中得五次主题变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钢琴,木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自主先学

导入

【今天我们来上欣赏课,首先我先请同学们听一首非常熟悉的歌曲,大家边听边想它的曲名?】

1、直接听赏,师播放歌曲小松树,请生说出曲名。

2、同学回答非常好,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不同演奏形式的小松树,你们来听听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木琴)并感受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的)

二、小组讨论

交流展示

欣赏独奏《小松树》

1、初听乐曲:

【这是由木琴独奏的儿童乐曲小松树。提到木琴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嘛?我们来一起认识了解一下西洋打击乐器木琴。请看大屏幕。】

2、介绍主奏乐器:木琴

多媒体课件提供木琴相关资料和图片 木琴的组成?

现不想感受下木琴的音色特点?师弹小松树。 谁想来试一试?2-4人

学生听后回答木琴音色特点(清脆,柔美,悦耳)

【同学们用的这些词真好,木琴一般为独奏乐器,正是因为木琴具有清脆,悦耳音色,所以需要其他乐器来伴奏,方能衬托出木琴独特而具有魅力的音色。很多音乐家经常用它来演奏欢快活泼的儿歌,同学们记住了吗?】

3、分段欣赏 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已经完整的欣赏过一遍小松树,现在我们来分段的听一下,(1)第一乐段,引子部分:

首先,请同学们闭眼来听一听乐曲的第一乐段,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段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在那?何时?谁?)下展开想象,描出小鸟的鸣唱,布谷鸟,风吹过树林,小河流水等自由地节奏表现一副美丽的森林清晨景象。】 出示图形谱:鸟,河水,水滴,树叶等卡片。师生合作模仿听到声音。 (2)第二乐段,主题部分:出示主题谱例,旋律记忆

【同学们,你们创作的这些声音真棒!我们再来听听乐曲的第二乐段八!】 提问:第二乐段你都看到什么场景了?(„„)

同学们回答的真好,你们想不想也学习下这首歌曲啊?请看大屏幕出示的歌曲主旋律

三、学唱歌曲

质疑拓展

歌曲《小松树》

1、 教师导入

2、 初步熟悉旋律

(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音乐告诉老师小树在干什么)

教师结合速度、力度等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弹奏歌曲《小松树》的旋律,并请学生讲一讲。

3、 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把歌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

可以请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把《小松树》的旋律穿插在故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 教师范唱《小松树》

5、 出示歌词,跟老师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

6、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 反复练习

8、 集体演唱歌曲

9、 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一首歌曲。

11、指名请学生演唱

四、检测反馈

律动、集体舞《小松树》

分别请学生扮演小树,和小朋友加以表演。

五、课堂小结反思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第4篇:八年级下2单元苏教版作文:让谦让之花怒放

谦让是一滴清澈的山泉水,清新甘甜;谦让是一朵洁白的百合花,超凡脱俗;谦让是一颗璀璨的明星,闪闪发光。下面作文频道编辑带来了这篇八年级下2单元苏教版作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八年级下2单元苏教版作文:让谦让之花怒放

泱泱古国,悠悠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假如这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一座大花园,那么谦让便是这万花丛中的一朵百合,暗吐幽香,清丽脱俗。五千年来,谦让之花常开不败。 古有孔子的满招损,谦受益,今有增广贤文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谦让就像一条小溪,细水长流,永远是个说不完的话题,而谦让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

清朝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信上说家里人为了争三尺宅基地与邻居发生了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可张英阅信后却坦然一笑,写信道:潜力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于是家人变让出了三尺地,邻居看见后也主动互让,一场矛盾就化干戈为玉帛了。谦让是个蕴藏着无穷力量的宝物,往往能将生活中的纠纷请以解决了。瞧,谦让这朵花可不是徒有其表而已! 而不谦让引发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有两个公鸡分别叫花花和红红,有一天,花花和红红赶着去上学,在经过独木桥时,他们都想走快点,谁也不肯让谁,在桥上打了起来,最终都掉到河里淹死了。如果他们肯谦让一下,不过是走快一步或慢一步的问题,可是他们却没有谦让的意识,最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瞧,不谦让是朵黑心之花,散发着黑暗的气息。

无论是孔融让梨,还是蔺相如谦让廉颇,都是对谦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五千年来,沧海桑田间,变的是历史,不变的是谦让的灵魂。谦让之花之所以能灿烂怒放,经久不衰,是因为谦让表现出的是一种品德美,人性美,这种美使谦让在中国乃至世界遍地开花。

第5篇:六年级苏教版音乐下册教案(新)整理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2、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

2、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木鼓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二、新授:

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2、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3、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分析: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三、精讲精练: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复习巩固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六、板书设计: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滚核桃》 《非洲鼓魂》

2、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3、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

2、学生在欣赏《滚核桃》、《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二、新授:

1、欣赏:苏南吹打乐《非洲鼓魂》——这是一首粗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大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

2、要求:a,听完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b,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3、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三、精讲精练:

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2、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3、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4、分组进行歌表演。

5、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7、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8、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复习巩固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六、板书设计 听:《将军令》 《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巩固歌曲演唱

2、听: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鼓乐《滚核桃》

3、合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

2、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苏南吹打、粗吹、细吹、绛州鼓乐、威风锣鼓、非洲鼓。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 锣鼓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歌表演:《敲起我的小木鼓》 《伊唷勒啦》

二、新授:

1、听:《非洲鼓魂》——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信息。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2、再听:《滚核桃》(鼓乐)——集中了“花鼓戏”的精华,表现秋收时节,在黄土高原的晋南一带农民摘回核桃,置于房顶凉晒的场面。表演时演员们的击鼓运用了檫、挑、敲、碰等“花鼓戏”。击奏法变化多变,听来情趣盎然,饶有风味,将农民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要求:说说演奏者运用了哪些击鼓方式来表现“滚核桃”的形象的。想一想,你还能用鼓表现出什么情景?试着做一做。

3、听:《敲起我的小木鼓》——这是一首气势宏伟、振奋人心的歌曲。歌曲采用了有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插入说唱音乐中常用的数板,使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神韵,又展示出当代中国人激情彭拜的精神风貌。要求:听完全曲,老师带着学生学一学“老河留下千面鼓,面面鼓里有传说,年年岁岁打下去,日子越打 越红火”这一段,跟着录音唱一唱,体会歌曲那振奋人心的气势。

三、品味感受:

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2、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3、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4、分组进行歌表演。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

2、熟悉鼓乐《滚核桃》。

3、练习合唱《黄河留下威风鼓》。

六、板书设计 唱:巩固歌曲演唱听: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鼓乐《滚核桃》

合唱:《黄河留下威风鼓》

教学反思:通过学唱歌曲、听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学生边唱边动(跺脚、击鼓等)课堂气氛热烈。

第二单元 碧野金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唱:《小黄鹂鸟》

2、 听:《在那东山顶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

2、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小黄鹂鸟》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与舞蹈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

教学过程:

播放音乐《走进西藏》学生进教室入座。

1、了解西藏的名胜

2、了解藏民歌,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3、学唱歌曲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课件)它的情绪是欢快、喜悦、自豪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 (2)学唱歌谱 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c、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 师一句句教唱,着重教七拍长音。用手势来表示七拍及下滑音。 (用游戏比赛来解决难点) 师评:同学们唱的都很好,如果长音再唱的连贯、流畅些就更好了! (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

5、学习藏族舞蹈

1)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邀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集体学习踢踏舞基本动作。 2) 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衣服解下反穿当长袖 3) 学生分组练习,师巡回指导 4)听音乐学生集体踢踏舞表演

第二单元 碧野金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牧歌》 唱:《放牦牛的小卓玛》

教学目标:

1、通过《牧歌》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3、能用活泼、欢乐地情绪演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藏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牧歌》

二、演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1、生初听歌曲。

2、师: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议一议。

3、师: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让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我们听第二遍感受一下。

4、师小结:装饰音的独特用法加上特有的衬词使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同学们,你学过或听过的藏族歌曲,哪些也使用了类似的衬词和装饰音?

5、师小结:同学们,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恰恰是这些特有的衬词和装饰音。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

6、出示乐谱,学唱歌曲。 a、用“LU”发音,跟琴模唱旋律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了解“卓玛”是藏语美丽的意思,藏族人常把小女孩叫做“卓玛”。 c、跟范唱默唱自学,说说难点。 d、师带生逐一解决难点。 e、生完整跟琴唱。 f、男生唱,女生伴舞。(用上节课学过的藏族舞蹈动作。)

三、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蒙古族和藏族不同风格但都以放牧为主题的歌曲,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并相互交流。

第二单元 碧野金 山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听:《美丽的哈纳斯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交响音画《美丽的哈纳斯湖》及新疆歌舞,了解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

2、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

3、对交响音画这种器乐类型有初步的了解,对欣赏交响音乐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课堂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律动

1、学生在维吾尔族民歌《娃哈哈》的歌曲声中,跟教师一起跳新疆舞蹈。

2、师生一起演唱歌曲《娃哈哈》。

3、教师用手鼓为学生的演唱伴奏。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跳舞,一组拍手。

三、欣赏与感受

1、欣赏交响音画——《美丽的哈纳斯湖》 (1) 边听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边欣赏展现新疆风土人情的图片。 (2) 聆听《美丽的哈纳斯湖》的乐段及主题。 (3) 接着播放《美丽的哈纳斯湖》,学生静静地聆听,然后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教师点评并小结。 (4) 请同学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同时教师播放哈纳斯湖风光图片。 (5) 教师结合乐曲实例介绍交响音画。

2、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1) 学生欣赏乐曲,并随着歌曲拍手或做简单的动作。 (2) 简介歌曲,说说歌词的内容。“小巴郎”在维吾尔族语中指儿童,“亚克西”的意思是好样的,有表扬、夸奖的意思。 (3) 出示《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乐谱,学唱歌曲。 (4) 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并找一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用相同颜色的彩笔在乐谱上画出来。再学唱歌曲。 (5) 分组通过歌唱、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3、观看舞蹈《天山欢歌》 (1) 介绍新疆歌舞:新疆各民族的舞蹈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流传至今,传播的媒介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情感的肢体语言。在新疆,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歌声、舞姿去判断他的民族,判断他所生活的地域。新疆歌舞品种多样,个性鲜明,千百年来在族群中自然传承,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经历了风吹雨打,但它依然在民间顽强地生存着。(2) 请学生观看新疆歌舞代表作《天山欢歌》。

4、欣赏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 由教师演唱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请几位学生为教师伴舞,其他的学生围成圆圈拍手,感受新疆歌舞热情奔放的特点。

四、教师总结

新疆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各少数民族的歌舞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相信通过这节课,各位同学已经对新疆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新疆,关注民族音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听、表:《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牧歌》,《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能听辨不同的主题,并能用蒙古族舞蹈动作来表现乐曲。

教学重点难点:听辨主题,感受乐曲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钢琴、磁带

教学过程: 学生在蒙古族民歌《牧歌》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一、《牧歌》

1、生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速度等方面的变化,试着给乐曲分段。

2、生议一议并完成书上的表格

3、师小结: 乐曲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性格,写出了他们迎接解放时的欢欣心情。第一段以缓慢和安静的旋律描绘出辽阔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第二段的主题仍然采用第一段主题的素材,但加快了速度,使原来那段缓慢幽静的音乐,顷刻之间转为欢快热烈的载歌载舞的音流,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欢庆解放的喜悦心情。

4、出示主题旋律并视唱

5、学生学习一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师生边唱边舞。

6、师弹奏书上另一旋律片段,生听

7、复听乐曲,要求 ①听辨刚才老师弹奏的旋律在哪部分出现,举手示意; ②在听到主题旋律时加上蒙古族舞蹈动作。

8、再听乐曲 学生分成二组,随着第一部分的音乐,分别在强拍上吹奏re和la。

二、《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1、生听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师简介乐曲

3、熟悉两个主题,师弹奏生轻哼。

4、复听乐曲,听到不同主题用手势示意。

5、学习简单的集体舞动作。 师讲解两个主题不同的动作,生练一练。

6、再听乐曲,边听边跳集体舞。

三、小结下课

第三单元 弦之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谐虐曲》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2、唱:《我和小提琴》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我和小提琴》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魅力。

2、通过欣赏《谐虐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教学重点难点:唱准弱起节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谐虐曲》

2、要求:让学生跟着音乐轻声模唱。这种唱法的特点是:演唱开始时在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并且用这两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了奇特的效果。

3、再听:《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4、要求:说说歌曲中有哪些角色?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句?

5、再听,学生可轻声哼唱

6、学唱《我和小提琴》听范唱,歌曲中平稳的旋律使你感受到什么?歌曲中起伏较大的旋律表现出什么?

7、再听,学生可哼唱旋律,再唱歌谱

8、轻声学唱歌词,注意一音多字的演唱,听唱结合唱准歌曲。

9、分组巩固歌曲的演唱。

三、练习巩固: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歌词。

5、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

2、完成作业,在乐谱相似的地方画上记号。

六、板书设计:听:《谐虐曲》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唱:《我和小提琴》

第三单元 弦之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谐虐曲》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2、唱:《我和小提琴》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我的小提琴》,唱准弱拍,掌握八三拍、八六拍得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魅力。

2、通过欣赏《爱尔兰风笛》作品,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八三拍的韵律感,唱准弱起节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爱尔兰风笛》——是一种民族乐器的名称。是凯尔特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爱尔兰风笛的皮囊的另一端连着一根细管,这根细管是像笛子一样有出气孔的,双手通过控制那根细管上的气孔改变音高。

2、要求: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相关文化,再听赏曲例音响,交流听赏的感受,教师加以归纳总结,再补充听赏其他用爱尔兰风笛演奏的作品。

3、学唱:《我和小提琴》听范唱,感受歌曲运用附点节奏带来的情绪变化。

4、再听,学生哼唱旋律,再唱谱。

5、学唱歌词,分段练唱,注意唱准弱起节拍。

6、分三组进行表演唱。

三、巩固练唱:

1、唱一唱。再听歌曲《爱尔兰风笛》,学生轻声跟唱。再听歌曲《《我和小提琴》,感受旋律。

2、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3、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爱尔兰风笛》、《我和小提琴》等音乐。

2、完成作业,记住唱词并有表情演唱。

六、板书设计:听:《爱尔兰风笛》 唱:《我和小提琴》

动:采集与分享

第三单元 弦之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戏虐曲》 《水上音乐》

2、唱:《土拨鼠》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土拨鼠》,唱准弱拍,掌握八三拍、八六拍得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魅力。2欣赏《《戏谑曲》,感受西洋管弦乐队中弦乐、木管乐和铜管乐、打击乐家族中主要乐器的音色及表现特点,并能听辩主要乐器的音色,能用简单的乐器和着《水上音乐》伴奏。大致了解作曲家巴赫、亨德尔、贝多分、门德尔松生平及代表作。 教学重点难点:唱准弱起节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戏谑曲》——选自巴赫《管弦乐组曲》第二首第七曲。巴赫一生的作品浩如烟海,他本人比较喜欢这首《戏谑曲》。

2、初听,要求学生说出主奏乐器的名称。再听乐曲,要求学生说出弦乐器在哪一音区演奏,乐曲采用了怎样的速度。

3、《水上音乐》——又称《水乐》《船乐》,是一部管弦乐组曲,据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

4、要求:学生在老师提示下听赏乐曲,对不同的片段,作出不同的情绪反应,然后再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可跟着音乐踏步,感受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5、学唱:《土拨鼠》。听:学生一面熟悉歌曲,一面跟着音乐拍一拍。

6、再听,让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并说说共分几句

7、学生唱谱,师生接龙演唱歌曲旋律。

8、看谱,结合听觉印象,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分组练唱。

9、加上力度记号,如何来表现歌曲,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选择。

10、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评价。

三、巩固练唱:

1、唱一唱。再听歌曲《戏虐曲》 《水上音乐》,学生轻声跟唱。再听歌曲《土拨鼠》,感受旋律。

2、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3、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戏虐曲》、《水上音乐》、《土拨鼠》。

2、掌握并熟练节奏。

六、板书设计: 听:《戏虐曲》 《水上音乐》

唱:《土拨鼠》

第四单元 欢腾的边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北京喜讯到边塞》唱《苏木地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了解西南地区有趣的民族乐器

2、学唱《苏木地伟》掌握变换拍子与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等知识点,并能用歌声表达乐曲情感。 教学重点:学唱《苏木地伟》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的唱法。 教学准备:图、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介绍西南地区的部分民族乐器1.出示图片、介绍木叶木叶即树叶、天然乐器在西南很多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木叶的历史悠久,也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并为电影配乐,可吹出近三个八度的音域,在白族,傣族木叶还用于白剧,傣剧中,木叶的音色和小锁呐相似,近似人声,清脆明亮,具有山乡风味。可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表现力丰富。

2、 欣赏木叶独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边听边观看优美的云南风光。谈谈在我们身边,除了木叶以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发出悦耳的音乐声。

3、拓展谈谈西南地区还有哪些乐器:月琴、芦笙、巴乌、葫芦丝、口弦,分别听听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

二、学唱《苏木地伟》

1、听范唱,说说歌曲节奏有什么特点。(交换拍子)

2、再听歌曲,注意交换拍子的乐句。(熟悉乐曲旋律)

3、找出乐谱中出现了哪些装饰音,并练习。顿音:短促有力倚音:要唱得自然,圆润

4、模唱主歌部分的旋律,注重延长音的唱法。

5、副歌部分分声部练习,可用竖笛辅助教学。A、分声部用竖笛吹奏旋律B、填词唱,注意“歌”“唱”一字两音的唱法。C、双声部合作,可先用“LV”代替,再填词唱。

6、整曲练习,注意乐曲的情绪。

三、。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

1、观看一亮种少数民族的舞蹈片断。

2、学跳一两个简单的动作。

3、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圈,跟音乐边唱边跳。

第四单元 欢腾的边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北京喜讯到边塞》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教学目标:

1、熟悉《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北京喜讯到边塞》的主旋律,能通过参与打击乐演奏,感受乐曲中不同主题的情绪差别。

2、能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掌握顿音、休止符、延长音和倚音的唱法。 教学准备:打击乐器、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 节奏游戏

1、采用师生合作、手脚并用的方式做节奏练习。 A : 2/4 × 0 | × 0 |2/4 0 × ×| 0 × ×| B: 2/4 × - | × - |2/4 0× 0× | 0× ×0 |

2、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如圆舞板、铃鼓等

二、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1初听《什么结籽高又高》感受不同主题的情绪差别。2交流所搜集的有关瑶族的文化,由老师总结补充。3教师介绍乐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4分段欣赏前八小节:模仿长鼓节奏5整曲欣赏要求学生轻声哼唱主题一与主题二,再次感受乐曲情绪变化。

一、 竖笛练习1跟钢琴模唱旋律,熟悉乐谱。(注意“附点”与“后十六”节奏。)2学生自练前8小节,“SI”可用替换指法。3师生接龙学习9-12小节。如:556 164 交换角色练习。注意:后十六节奏可用“双吐”演奏。

5、作业:最后十二小节。

四、小结。

第四单元 欢腾的边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 《北京喜讯到边寨》唱《苏木地伟》《什么结籽高又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了解长号、小号、双簧管、小提琴等乐器的音色。

2、交流所解的傣家泼水节的文化,通过学习《快乐的泼水节》,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兴趣。 教学重点:学唱《苏木地伟》《什么结籽高又高》

教学难点:仔细聆听节奏,准确进入歌曲演唱,通过歌声表达泼水节喜庆的场面。 教学准备:了解泼水节相关知识,钢琴 电子琴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用电子琴弹奏乐曲的几个主题,请学生听辨音色,为整曲欣赏做准备。引子 : 长号主题一: 黑管领奏主题二: 弦乐主题三: 小号

2、初听乐曲,根据乐曲情绪为乐曲分段。

3、分段欣赏,并说出所听到的乐器名称。

4、再次感受歌曲情绪,加入打击乐自由伴奏,听完后为乐曲创编题目。

5、教师总结并揭题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

二、学唱《苏木地伟》《什么结籽高又高》

1、分享所了解的有关泼水节的知识

2、教师讲述关于泼水节的传说

3、学习歌曲A听范唱,感受歌曲的速度与情绪B再听范唱,边听边用手划旋律线。C跟钢琴模唱,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D聆听老师用钢琴弹奏前奏,练习如何准确进入。E整曲连唱,可适当加入动作表演

三、小结

第五单元 动感拉丁舞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美丽的塞林托》

2、唱:《拉库卡拉查》

3、动:完成旋律 教学目标:

1、在歌唱、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墨西哥民间乐曲,八六拍,具有摇曳之动感。并能演唱热情奔放的墨西哥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美丽的塞林托》——这首民间乐曲,八六拍,具有摇曳之动感,表现了明朗愉快的心情。切分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活泼、俏皮、幽默之感。旋律进行多为级进式,乐句间的连接均为大跳音程,热烈而奔放。

2、要求:听听、唱唱乐曲主旋律,体验乐曲的情绪,引导学生听出乐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借助歌词进一步了解器乐作品在塑造形象时常用的手法。

3、学唱歌曲:《卡拉库拉查》 听范唱,使学生感受歌曲情绪活跃、欢快。具有舞蹈之动感。

4、再听,学生可跟音乐律动,自由表演。

5、轻声哼唱旋律,在哼唱歌谱。

6、学唱歌词,注意反复跨越记号的运用。

7、分组练唱。

8、完成旋律。

三、练习巩固: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可分组练唱。

4、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完成旋律,反复练习。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美丽的塞林托》、拉库卡拉查》等音乐。

2、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六、板书设计:听:《美丽的塞林托》 唱:《拉库卡拉查》

动:完成旋律

第五单元 动感拉丁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安第斯排箫》 《钢鼓音乐》

2、唱:《鸟儿多美丽》 教学目标:

1、在歌唱、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试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乐曲听赏重点是聆听乐器音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安第斯排箫》——排箫是高原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演奏手法多样:有时用来演奏旋律,有时像低声吟唱,有时又像在模仿风声。

2、听:《钢鼓音乐》——钢鼓是一种具有独特音色的打击乐器,它由与西方音价相同的十二个音所构成。然后它与一般乐器不同的是,它并非以音价顺次排列,而是依据音响原理而排列。

3、要求:先听赏作品,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然后再了解乐器的历史及其风格。

4、学唱:《鸟儿多美丽》。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韵律感,并可进行律动表演。

5、再听,学生轻声哼唱旋律,唱歌曲两边。

6、学唱高声部,分组练唱,再唱低声部,分组练唱。

7、有条件的班级进行二声部合唱,结合录音范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8、设计多种表演方案,在交流中相互评价。

三、巩固练唱:

1、唱一唱。再听歌曲《安第斯排箫》、《钢鼓音乐》,学生轻声跟唱。再听歌曲《鸟儿多美丽》,感受旋律。

2、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3、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安第斯排箫》、《钢鼓音乐》、《鸟儿多美丽》等音乐。

2、完成作业,记住唱词并有表情演唱。

六、板书设计:听:《安第斯排箫》 《钢鼓音乐》

唱:《鸟儿多美丽》

第五单元 动感拉丁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感受拉丁舞》

2、唱:《第一天去上学》

教学目标:

1、在歌唱、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试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强拍弱位置演唱,一音多字,大跳音程的音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感受拉丁舞》探戈舞曲,《夏夜桑巴舞曲》欣赏。

2、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听,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再听,让学生找出难的乐句,或自己最喜欢的乐句进行练唱。

4、采用分句教 唱和整体教唱相结合的方式学唱歌曲,对歌曲中较难把握的节奏重点练唱。

5、分组进行练唱歌曲。

6、再引导学生通过视唱歌谱,学习分析旋律的构成,为我的创造练习中的创编旋律作铺垫和技法指导。

三、巩固练唱:

1、唱一唱。再听歌曲《感受拉丁舞》,学生轻声跟唱。再听歌曲《第一天去上学》,感受旋律。

2、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3、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感受拉丁舞》、《第一天去上学》。

2、掌握并熟练节奏。

六、板书设计:听:《感受拉丁舞》唱:《第一天去上学》

教学后记:通过欣赏、歌曲的学唱,让学生感受到外国音乐的独特魅力,了解到了什么是动感拉舞、探戈舞、夏夜桑巴舞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第六单元 溯流探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北风吹》

2、唱:《小白菜》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剧《北风吹》演唱河北民歌《小白菜》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特点。找出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等与民歌、戏曲等之间密切的联系。

2、了解外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优秀。

3、能在聆听、演奏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辩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风情,并有感情地演唱民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4、复习民歌的特点: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特点是用朴实洗炼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有多种体裁和形式,主要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调和多声部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学唱河北民歌《小白菜》。

2、听:先感知歌曲《小白菜》、《北风吹》《青羊传》的旋律特点,再找出歌剧作品中的相似旋律。

3、唱一唱。再听歌曲《北风吹》,学生轻声跟唱。再听歌曲《小白菜》,感受旋律的忧伤、凄凉的。

4、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三、精讲精练: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5、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北风吹》、河北民歌《小白菜》等音乐。

2、完成作业,在乐谱相似的地方画上记号。

六、板书设计:听:《北风吹》 唱:《小白菜》

第六单元 溯流探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向阳花》

2、唱:《李玉莲调》《夜歌》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剧钢琴独奏曲《向阳花》、苏北民歌《李玉莲调》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特点。找出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等与民歌、戏曲等之间密切的联系。

2、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俄罗斯民歌《夜歌》,了解外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优秀。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旋律的特点来判断是哪个地域的民歌,了解三种不同的变换拍子,以整体艇长发学唱歌曲让学生喝着旋律的流动体会那种思乡与离愁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歌曲《李玉莲调》的录音,让学生观察找出旋律的骨干音及进行特点。再听,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分组练唱。

2、听唱歌曲《夜歌》了解歌曲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拍子:四四拍、四五拍、四三拍。频繁的拍子变换,使歌曲更具摇曳、动荡的感觉。

3、老师带领学生朗诵歌词,然后以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让学生和着旋律的流动体会那种思乡与离愁。分组巩固练唱。

4、听《向阳花》——钢琴独奏 找出与歌曲《李玉莲调》相似的旋律,再听,启发学生发现与感受其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微妙变化。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三、巩固练唱:

1、唱一唱。再听歌曲《向阳花》,学生轻声跟唱。再听歌曲《李玉莲调》《夜歌》,感受旋律。

2、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3、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向阳花》《李玉莲调》《夜歌》等音乐。

2、完成作业,在乐谱相似的地方画上记号。

六、板书设计:听:《向阳花》唱:《李玉莲调》《夜歌》

第六单元 溯流探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小白菜》

2、唱:《青羊传》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剧小提琴协奏曲《小白菜》、《夜歌》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特点。找出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等与民歌、戏曲等之间密切的联系

3、民歌进行创作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弱起节奏、一音多字的演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从远古始终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音乐情景逐步展开的线索。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

2、在聆听主题时,学生可轻声哼唱,着重感受旋律富有起伏性的特点,感受乐句之间的衔接及语句的特点。

3、哼唱主题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委婉、清丽的特色,相像音乐旋律的变化与动人故事情节发展之间的联系。

4、学唱歌曲《苏格兰的蓝铃花》。听范唱:感受苏格兰民歌的清丽流畅,语气轻柔婉转,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5、再听,学生可轻声哼唱,重点练唱一音多字的演唱。

6、分组练唱,互相点评。

三、巩固练唱:

1、唱一唱。再听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轻声跟唱。再听歌曲《苏格兰的蓝铃花》,感受旋律。

2、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3、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苏格兰的蓝铃花》。

2、掌握并熟练节奏。

六、板书设计:听:《小白菜》

2、唱:《青羊传》

教学后记: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中外民歌,通过比较演唱,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了解,弘扬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

第七单元 彼岸新潮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白兰鸽》 听:《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了解黑人历史和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

2、歌曲演唱时能表现诙谐、乐观的情绪。 教学重点:歌曲中附点的演唱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欣赏

1、初听歌曲《密西西比河》,讨论:从这首黑人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2、请学生介绍有关美国黑人的知识。

3、教师介绍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及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

4、复听歌曲,让学生说说对歌曲的速度、音色、节奏、旋律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5、初听歌曲《捷瑞克之役》,无伴奏合唱中“静中有动,动中有序”的特点。

6、复听歌曲,从歌曲的节奏入手,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人们团结而紧张的情绪,体会歌曲强烈的动感、默契的声部配合以及强弱变化的处理效果。

三、歌曲教学

1、听范唱录音,从歌曲奔放、跳跃的旋律中体验歌曲诙谐、乐观的情绪。

2、听教师弹奏旋律,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

4、自学歌词并上台演唱,其他同学作出评价。

5、集体演唱。

6、介绍歌曲

7、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蓝色探戈》、《蓝色狂想曲》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蓝色探戈》、《蓝色狂想曲》,感受布鲁斯、爵士乐特有的韵律和节奏特色,了解蓝调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感受布鲁斯、爵士乐特有的韵律和节奏特色。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介绍“爵士乐”1.请学生讲解搜集的有关爵士乐的资料。

2、教师介绍“爵士乐”的起源以及相关的知识。

三、欣赏

(一)、《蓝色探戈》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探戈的文化知识。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

3、介绍乐曲

4、复听乐曲,感受探戈特有的节奏。

(二)、《蓝色狂想曲》

1、初听乐曲,听辨钢琴与管弦乐队配合的音响特色,感受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结合的效果。

2、引导学生看谱分析旋律,了解爵士音乐的旋律以及节奏的特征,了解降III级音、降VII级音在形成乐曲风格中所起的作用,并尝试比较著名黑人音调中的两句旋律,说一说它们有何不同。

3、复听乐曲,聆听演奏乐器的音色,了解爵士乐队经常使用的乐器。

四、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红河谷》

2、动: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感伤缠绵的情愫。

2、通过旋律组合练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旋律发展的规律,强化对节拍、力度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旋律组合

1、请学生分别演唱四句旋律。

2、请学生重新组合旋律。

3、加上拍号、力度记号唱一唱。

三、歌曲教学

1、导入新课

2、听范唱录音,感伤歌曲优美的旋律。

3、跟琴学唱歌谱,注意弱起乐句的强弱对比。

4、启发学生分析歌曲舒缓偏慢的速度、行进平缓的旋律走向、工整简单的乐段结构等特点,要求演唱时恰当地表现出歌曲感伤缠绵的情愫。

5、根据歌谱自学歌词。

6、请学生演唱,检验自学效果。

7、集体演唱。

8、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对歌曲做不同的强弱变化处理。

9、有感情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结束课业。

第八单元

歌声与微笑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梦幻之风》

2、唱:《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本单元的歌曲,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歌曲中的顿音记号,切分节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歌曲:《梦幻之风》,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快乐的气氛。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我们漫漫张大了。那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侯的样子吗?请你说说小时侯的一件趣事。

2、再听歌曲,这是一首欢快、活泼、高兴的。

3、学生轻声哼唱旋律,加上歌词学唱,分组练

4、加上跳音记号以后的效果,使歌曲更加活泼、欢快。

5、一起有表情地演唱

6、巩固演唱,男女生接口唱或独唱,想表演的可以加人动作进行表演。

7、听,歌中唱了些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

8、边说边和同学示范拍手游戏,让我们一边听一边做这个游戏吧。

9、学生们可选择小时侯玩的游戏选一个进行表演,分成两组,边玩边唱歌。

三、练习巩固: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可分组练唱。

4、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完成旋律,反复练习。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梦幻之风》、《歌声与微笑》等音乐。

2、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掌握歌曲中的顿音记号,切分节奏。

六、板书设计:听;《梦幻之风》唱:《歌声与微笑》 第八单元 歌声与微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让世界充满和平》

2、唱:《闪亮全世界》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唱准大跳音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教学磁带、乐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让世界充满和平》——这是一首叙事性强,旋律优美,对比鲜明,表达了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

2、学唱歌曲:《闪亮全世界》听范唱,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轻快、活泼。

3、再听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哼唱旋律,唱准大跳音程的音准。

4、分段学唱歌词,分组练唱。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学生展现青春光彩的美好愿望。

三、巩固练唱:

1、唱一唱。再听歌曲《闪亮全世界》,学生轻声跟唱。再听歌曲《闪亮全世界》,感受旋律。

2、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3、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闪亮全世界》、《歌声与微笑》等音乐。

2、完成作业,记住唱词并有表情演唱。

六、板书设计:听:《让世界充满和平》

2、唱:《闪亮全世界》

第八单元 歌声与微笑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梦幻之风》《让世界充满和平》

2、唱:《闪亮全世界》《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本单元的歌曲,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强拍弱位置演唱,一音多字,大跳音程的音准。 教具准备 唱出波音记号的效果,唱准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二、新授歌曲:

1、听:《梦幻之风初升的太阳》——草原上的人们渴望美好生活就像渴望出身初升的太阳一样,它歌颂自由、阳光,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

2、了解马头琴的知识。

3、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和平》

4、再听,学生轻唱第一声部歌曲,分组练唱,再唱第二声部歌曲。

5、有条件的班级二声部合起来,完整地演唱全曲

6、听唱:《歌声与微笑》让学生欣赏感受,通过画面,语言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心中产生幸福感,从而更好地领会歌曲的内涵。

三、巩固练唱:

1、唱一唱。再听歌曲《闪亮全世界》,学生轻声跟唱。再听歌曲《歌声与微笑》感受旋律。

2、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3、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歌曲听:《梦幻之风》《让世界充满和平》

2、唱:《闪亮全世界》《歌声与微笑》

六、板书设计:

听:《梦幻之风》《让世界充满和平》

2、唱:《闪亮全世界》《歌声与微笑》

第6篇:八年级上册《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苏教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苏教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

2、体会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学会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

教学重、难点:

夹叙夹议的写法和简洁而传神的描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怎样引导学生认识并思考“人与自然”问题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想: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共同研读文章内容,理清线索,揣摩语言,体会夹叙夹议的作用,然后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增强和谐意识。以问题情境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并能有所收获。

教学过程:

导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有很多期盼,同时也会有很多遗憾。就拿我来讲,从小到大我很羡慕别人家那高高兀立在半空的阳台,可以再上面晒被子,种一些盆栽。可是在我经历的三座房子里都缺少了高高的阳台,这一直是我的遗憾。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的文章也跟阳台有关,题目叫《明天不封阳台》。

(设计意图:以自身经历导入,营造亲切轻松的谈话氛围。“期盼”、“遗憾”也暗中点出本文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期盼以及文中所提到的“不和谐”现象的遗憾之情。)

一、阳台

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句子。

因为……,“我”决定明天要封阳台。

因为……,“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

预设:因为要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我”决定明天要封阳台。

因为不想惊扰可爱的鸽子,让儿子能有一个新“朋友”,感谢鸽子带给我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

(设计意图:第一遍读文章,让学生读懂“明天不封阳台”的前因后果。使用完成句子的方法让学生可操作的完成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的任务。)

二、鸽子&人类

1、再读课文,找出描写鸽子的句子,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

“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

“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

“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

“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

(设计意图:在封不封阳台的问题上很自然就会注意到“鸽子”的存在,顺势引导学生寻找描写语句,体会“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在这些语句中学生也可以读出鸽子的一些特征,例如:受伤的、可怜的、伟大的……

2、从文中人物的`哪些表现可以看出这只鸽子很幸运?

儿子:发现鸽子(灿若朝霞、惊喜、忧虑)

照顾鸽子(关注、爱怜)

“我”:发现鸽子(思考、感慨)

读懂鸽子(作出决定)

(设计意图:在认识鸽子的同时再引导学生读文中的两个人物,在面对这只鸽子时,不同的人物会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这也和人物自身的特点相关,预设可以读出孩子的天真善良,对弱小的同情,可以读出“我”的思考和感慨,由此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自主思考。)

三、思考

1、回顾课文,在“我”的思绪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人类 (远离) 自然

(创造)

物质文明 精神失落

(设计意图:“我”的思绪即代表作者的观点,这个问题的设计有意让学生能关注文中的议论语句。另一方面也能唤醒学生对“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能力。

2、选用文中的句子来倡导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和谐之歌》

让笼中的珍禽悠游山林

让惊恐的青蛙高歌田野

让精灵的翅膀抚慰天空

倾听大自然的哭诉

思考大自然的呐喊

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

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

(设计意图:再次选用文中的句子就是希望学生能读透文章,能使用正确的句子来表达也就表示学生明白了这些句子的意思。)

四、课后学习

1、选择一个动物,抓住某个特征进行描写。

2、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话题,将课上学习所得,加上自己的见解,整理成文。

【八年级上册《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苏教版】相关文章:

1.明天不封阳台的教案

2.《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

3.《明天不封阳台》教学教案

4.课文《明天不封阳台》优秀教案

5.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

6.《明天不封阳台》优秀教案

7.明天不封阳台课件

8.明天不封阳台的教学设计

9.《明天不封阳台》教学反思

上一篇:职级晋升个人谈话下一篇:户外自主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