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改实践模式探索

2022-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为了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需要构建创新型的国家,所以对于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的发展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不断的提升。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很多高端的民族品牌产品创意艺术设计人才,所以,艺术设计与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针对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之后的发展,如何改革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模式非常关键。

一、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方向的探析

(一)调整专业课程

在很多的高校当中,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对于该项课程的开设,多集中在平面设计方面以及服装设计方面。尽管,专业方向有着一些差异性,但本质上会有些相似,学生都需要从素描以及结构等知识开始学起[1]。即便是不同专业的一些细节方面,也与传统教学没有较大的差异性。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包括建筑行业、咨询行业、时尚行业、汽车行业以及文化行业等众多各方面。这便导致了之前的传统课程体系不能对社会的发展进行满足。所以,院校需要结合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当前的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室内的软装饰越来越重视;服装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品牌的策划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所以,对于课程的安排,要帮助学生向多元化以及综合性进行发展。

(二)产学研相互结合

与其他的学科进行比较,艺术设计专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艺术设计本身便是一门艺术和一门文化,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为了确保产品得到不断的更新,不但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艺术方面进行相应的探究,学习更多的艺术以及文化知识。此外,对于学生的培养,还要与企业能够进行联合,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如果只有理论没有实践设计经验,那么学生的学习和之后的职业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如果只有艺术作品,没有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也没有及时更新理论知识,设计的产品很快便会被社会淘汰。只有将产学研三者之间进行相互结合,同时与艺术方面、文化方面、管理方面、产品方面等不同的内容进行融合,才能将之前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解决[2]。但是这便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由于艺术设计与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民族品牌产品创意性以及创造力的培养,这也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只有好的民族品牌产品创意才能将设计水平进行提升,获取更多的市场空间。并且,在相关的授课当中,对于学生的民族品牌产品创意思维锻炼,要进行侧重锻炼,以便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得到相对的提升。同时,还要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对个性进行展示。

当前的信息传播渠道非常广泛,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非常便捷,这也为专业学术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也使学生的民族品牌产品创意思维空间得到了扩展。同时,对于学生的培养要充分的意识到交流是双向性的,因此除了聘请企业人员、外来专家以外,还要让教师走出校门学习,积累更多的艺术设计经验。

二、在全新的环境下,提升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

(一)提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艺术设计专业每一年都有非常多的学生会走向社会进行工作,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便是就业困难。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因素便是学生刚走出校园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设计经验,不能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学校要将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进行转变,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联合,使学生在学校期间便能走进企业进行实习和锻炼,这样不但能够对学生的设计经验进行丰富,还能巩固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企业当中设计丰富的老员工也可以到学校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这样的授课模式,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突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使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得到了发挥,获取更多的实践设计经验,有益于之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设计系统

民族品牌产品创意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更是设计的核心和设计的灵魂。但是,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也是艺术设计的难点,因为民族品牌产品创意并不是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能够传授给学生的,更不是学生本身拥有的,是学生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和灵感。简单来说,民族品牌产品创意并不是学生通过想象就会产生的,所以对于课程的设计,教师需要和产品研发流程进行结合。当前,一些院校依然应用以往的授课模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之后再模拟设计效果,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授课方式,会对产品的使用性进行忽略。所以,对于教学的改革就是需要先设置好目标,并围绕该项目目标进行授课,利用这样的教学设计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强化学习,然后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能够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因材施教。

(三)市场实验模式

当前,90后消费群体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群体对于时尚、流行以及功能的追求非常强烈。因此,学校的教学工作要与市场当前的发展形势进行结合,构建市场实验模式,只有将授课与市场进行相应的结合,才能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设计出满足消费者条件的产品。此外,对于该项教学模式的使用,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学生不但会对绘画进行学习,还可以学习一些哲学知识和更多的文学知识。

基于社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要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1)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新理念等不断涌现,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注重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行业新知识和新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实践中。(2)注重打造专业特色。结合院校自身的发展定位,积极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增强和经济以及社会的结合,打造专业特色,培养特色人才,进而更好的适应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的优化是重点,要加大基础投入力度,结合人才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三、结束语

总之,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有更多的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人才作为支撑。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以及模式,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对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推动,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下,培养出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也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在职业院校中加入双向文化导入可以增强学生实践基础,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流误会,实现职业院校坚持以“实用为主”的大方向以及突出语言实践,学以致用,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让学生不仅要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还要肩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使命。

本文通过对不同版本的职业院校教材中关于中西方文化导入部分的分析,研究了如何将中西方文化以实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自觉地学习,并且做到真正地将文化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提高文化导入在当今高职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用全方面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职业院校课程中的双向文化导入通过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职业院校课程中双向文化的导入提供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课程设计及实施方面的参考。

摘要:民族品牌产品创意可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好的民族品牌产品创意可以说是广告等公司的发展命脉,可以为企业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本文针对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改实践模式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艺术设计,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 谢瑞乐.民族品牌产品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改实践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6(07):249.

[2] 彭婷.高校艺术设计教改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2):120.

[3] 刘宝垚.品牌产品文化在箱包行业的体现与发展[J].智库时代,2017(06):253+255.

[4] 邓隽.商品陈列、服务水平和产品知识对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8(48):58-59.

[5] 陶倩.打造“生态文明校园品牌”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18(45):93+95.

上一篇: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办公室工作浅析下一篇:室内给排水工程质量控制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