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市民职业技术培训供需现状与解决对策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常州市的城镇化进程中, 新市民群体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调查数据基本信息

为了深入了解常州市新市民特点、对职业技术培训的了解程度、对培训费用的承受能力等信息, 更好地发挥政府、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在新市民职业技术培训中的作用, 促进新市民的长远发展, 2015 年8—9 月, 课题组在常州市对不同领域工作的新市民采取了随机调查, 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搜集有关信息。共发出问卷550 份, 回收有效问卷482 份, 回收率为87.63%。

二、新市民职业技术培训的需求情况

通过对近五百份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我们发现, 近50%的新市民愿意参加职业技术培训, 但却有59%的新市民表示没有接受过培训, 新市民职业技术培训的供需矛盾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一) 新市民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据调查, 新市民对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内容更有兴趣, 可见新市民对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期盼。

(二) 培训经费来源

(三) 新市民对授课方式的需求

调查数据表明, 30%的新市民喜欢由本单位老师面对面授课, 28%的新市民青睐于现场培训和广播, 电脑等远程教育, 也有少量的人愿意自学抑或选择多方式结合的培训方式。

(四) 新市民对培训费用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 相关培训费用也成为影响新市民参与培训的重要外在因素。有59%的新市民希望得到免费的培训, 31%的新市民则支持个人与政府各承担一半的费用, 不足10%的新市民表示接受自己承担全部费用。新市民的收入相对较低, 对培训费用的承受能力有限。

三、新市民职业技术培训的供给分析

(一) 培训时长供给情况

(二) 参加培训途径

(三) 对培训的了解程度

(四) 新市民的培训费用来源要求

四、新市民职业技术培训供需困境分析

(一) 宣传力度不够, 新市民对其关注度不高

经调查, 一些中小型的培训机构开展了新市民的职业技术培训课程, 而在已经开班的课堂中, 还会出现“坐不满”的现象。

(二) 政府对培训机构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 培训机构内部协调欠佳, 培训效果不明显

(四) 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常州市许多职业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上与新市民的实际需求不相吻合, 培训的内容和实际工作需要有很大的差距, 且只注重理论教学, 缺乏技能型的指导。

(五) 培训机构的培训模式不灵活, 方式单一

五、完善常州市职业技术培训的对策

在如今的社会上, 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 所以职业技术培训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结合前文所列举的新市民需求与培训机构供给情况及存在问题, 本文着重从政府、培训机构以及新市民三个角度出发, 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一) 政府方面

1.加大宣传力度, 调动新市民积极性

政府可以利用多种宣传渠道, 如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 及时准确地公布相关新市民技术培训的政策信息, 提高新市民对职业技术培训的认识, 调动广大新市民的积极性。

2.健全完善新市民职业教育体系, 加大资金投入

新市民职业技术培训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政府作为整个培训过程的监管者, 责任重大。

3.加强社会各部门间合作, 制定优惠与激励政策

新市民技术培训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首先需要政府全面的统筹工作, 以政府政策为基础, 再延伸到社会各相关部门。

(二) 培训机构方面

1.结合新市民需求, 明确定位培训机构

培训内容只有符合新市民的需求, 才会有市场。

2.完善培训机构内部设置, 注重实质性发展

如今社会, 很多培训机构外表华丽, 内部构造与设置却很空洞, 达不到培训的真正目的, 根本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3.改善师资队伍, 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一个好的培训机构, 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师资力量。

4.尽量减少自费项目, 灵活控制培训时间

新市民大都收入不高, 承担不了较昂贵的培训费用。

(三) 新市民方面

作为经济转型期的新市民该如何适应新环境, 如何积极参与培训。这就要求新市民要做到提高主观能动性, 积极响应号召参加培训。

摘要:在常州市新市民群体不断壮大并且对职业技术培训的需求与日俱增的背景下, 常州市新市民职业技术培训需求大于常州市职业技术培训市场的规模、新市民较低的收入难于满足培训市场高昂的培训费用。此外还存在培训市场提供的培训项目与新市民的现实需要相脱节、政府对培训市场的扶持与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新市民, 政府, 培训机构, 职业技术培训, 供需情况

参考文献

[1] 濮玲.淮安市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D].2012 (12)

上一篇: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几点看法下一篇:浅谈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