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实践与价值

2023-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开展“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整体服务已成为目前体现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护理工作的内涵也从过去对患者进行疾病护理,如今转变为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需求满足的护理,有了很大转变。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护士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技术至上”的医护管理模式的缺失,护理人员的职业成就感和忠诚度难以得到体现,在造成大量护理人员流失和倦态的同时也为护理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深远的影响[1]。作为医疗单位最基层、最直接领导者的护士长,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岗位的职责等情况,将护士分层次的结合起来,以实现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为出发点,全员、全过程、全面的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从而在护士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激励、评价,突出护理管理零缺陷[2],进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呈现双赢共益的局面。将该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间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360例住院患者和3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加强对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提供重要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院科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360例住院患者及32名护理人员分别进行调查分析。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9岁,平均(34.6±4.7)岁;文化程度:9人本科,15人大专,8人中专;职称:4名副主任护师,7名主管护师,护师10名,护士11名;住院患者年龄23~86岁,平均(57.4±3.1)岁,评价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患者及护理质量的变化。

1.2 实施方法

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患满意度为目的,对护理人员进行结构调整,按照职称、资历、能力不同制定各层次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护士长—责任护士—执行护士(护师)—助理护士(护士)的组织架构,明确并要求各级护士按其工作标准、服务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层级管理逐级负责制也要实施;在科室每周、每月进行讨论和回顾护理质量,及时分析、总结、整改和评价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各级护士职责:(1)护士长对科室整个护理工作进行负责管理,明确责任护士、执行护士、助理护士的工作任务、排班、护理质控等,按岗位不同实施工作绩效考核[3],使护护、医护、护患之间的关系得到平衡。(2)责任护士,负责制定护理计划,对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进行技能和业务水平指导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检查其护理措施、护理记录书写、医嘱落实等情况,参与护理会诊和查房。(3)执行护士,负责患者各项专科护理操作、心理和健康教育的实施,参与抢救和护理危重患者,辅助并指导助理护士正确书写护理记录和执行医嘱,参与查房和护理会诊。(4)协助执行护士完成各项护理任务的辅助护士要能独立完成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参与查房。

1.3 评价方法

护士满意度评价:自评和她评要根据护理工作范围设计《护士满意度评定表》进行[4],内容包括护士形象、病房管理、护理操作技术、文书书写、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知晓等6个方面25个项目进行评分,优为>9分,基本满意为7~9分,差为<7分。

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根据科室情况设计《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5],对36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形象、病房管理、业务水平、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5个方面20个项目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90为非常满意、80~90为满意、70~80为一般、60~70为不满意、<60为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满意度

经统计,护士的形象、护理操作技术、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文书书写、健康教育知晓等6个方面在实施分层管理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提升了(6.7±2.4)、(1.9±2.1)、(8.4±1.0)、(5.3±2.7)、(7.4±3.3)、(6.8±1.6),结果表明,分层管理实施后明确了自己层次的职责,与自己的岗位、护理内容、技术要求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各方面护理水平,更够更出色的完成护理任务,提高护理质量。

2.2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分层管理后患者在各方面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从实施前(70.6±3.7)提升到(91.7±1.5),达到95.7%满意度,护理纠纷下降到1.6%;结果表明,患者在实施分层管理后得到更细致、完善的护理,增加了护患交流,使患者在生理、精神、疾病需求上得到满足,也使护理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见表1。

3 讨论

3.1 分层管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分层管理将护士各层护理岗位、职责、技术要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6]。一方面,不仅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也进一步明确护士的责任,避免了以往护士相同工作中出现推诿、拈轻怕重、"等、靠、望"的现象,为每个护士提供了一个主动工作的空间,使其专业能力和个人价值得到认可[7];另一方面,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每一项工作都有护士负责并完成,责任护士每天都关注患者的情况,执行护士进行各项护理任务,辅助护士协助完成各项生活护理,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推诿,而且也增加了护士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能力,促进了护理队伍的团结。

3.2 分层管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水平的满意度

分层管理的实施使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更为细致、全面,对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及治疗、护理文书等更为规范、重视,不仅对自身的越权操作进行了有效预防[8],还使“以患者为中心”,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的转变和提高,增加其信任感和安全感,减少纠纷的发生,从而在最大限度激发各层级护理人员工作热情的同时使患者对护理质量水平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发展。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水平中的实践与价值。方法 对该科开始进行分层管理护士,360例住院患者及3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护士的形象、护理操作技术、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文书的书写、健康教育知晓等多方面在实施分层管理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各方面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升(P<0.05),护理质量从实施前(70.6±3.7)提升到(91.7±1.5),满意度达均到95.7%,在护理纠纷方面下降到1.6%。结论 实施分层管理不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水平的满意度,从而在最大限度激发各层级护理人员工作热情的同时,使患者对护理质量水平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发展。

关键词:分层管理,护士护理质量,价值实践

参考文献

[1] 宋丹玲.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3):54-55.

[2] 严斌泓,陆雪琴,汤似韫.优质护理服务中实行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19):329-330.

[3] 周红娣,盛芝仁,陈娅莉,等.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3(2):4-6.

[4] 王俊丽.护士分层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2,5(21):72-73.

[5] 郭惠娟,李幸伟,袁慧娜.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在优质服务示范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23):334-335.

[6] 靳爱红.护士分层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排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7):132-133.

[7] 张艳萍.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5):158-159.

[8] 李付兰.实施分层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40):336-337.

上一篇: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下一篇:论文写作技巧:计量单位和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