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骨科护理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观察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1月,选104例骨科术后患者,研究组(52例),风险管理模式,对照组(52例),常规管理,比较两组凝血指标,生活质量。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凝血指标改善(P<0.05),生活质量提高(P<0.05)。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险管理骨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险管理骨科护理论文 篇1:

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0~2011年间收治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风险管理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后,94例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能够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管理

医院风险管理是指患者、医护人员对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因此风险管理既是护理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1]。我院骨科自2010~2011年间将风险管理应用在骨科护理管理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将相关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2010~2011年间收治的94例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48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2.6±2.7)岁。

1.2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1.2.1服务意识差: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对待患者的态度较为冷漠,言行举止较为粗鲁,和患者间没有有效的沟通,因此容易引发护患矛盾,为护患纠纷埋下了隐患。

1.2.2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低:骨科某些护理人员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对于常规的骨科护理操作掌握不够,由于操作不慎造成患者的病情加重、并发症发生以及康复缓慢都是护理风险的潜在因素。

1.2.3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某些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骨科护理人员无法按照相关的制度规定来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和护理行为的监管力度不够。

1.3護理对策: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如下风险管理护理措施:

1.3.1转变护理观念:引导护理人员积极转变护理服务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将患者看作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只看到疾病看不到患者,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的全方位的护理[2]。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应转变服务态度,以热情、亲切的态度去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便得到患者的理解和肯定,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作者:周昭

风险管理骨科护理论文 篇2:

观察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1月,选104例骨科术后患者,研究组(52例),风险管理模式,对照组(52例),常规管理,比较两组凝血指标,生活质量。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凝血指标改善(P<0.05),生活质量提高(P<0.05)。结论:风险管理模式,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预防和改善压疮的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模式;压疮护理;骨科术后;凝血指标;生活质量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持续缺血,缺氧和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溃疡和坏死。皮肤压疮是康复治疗和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本研究观察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1、一般资料

1.1基本资料

2020年1月-2021年11月,选104例骨科术后患者,41-82岁,研究组(52例),年龄(58.23±11.37)岁,男:女=30:22,对照组(52例),年龄(59.38±12.14)岁,男:女=28:24,两组基本资料可以(P>0.05),签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研究组:根据病人的不同风险程度,制订预警及风险评估计划。按照计划实施不同的风险管理。对于低风险的病人,护士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压疮的原因和如何预防,确保皮肤干燥,并随时观察病人压迫部位的皮肤。对于高危患者,首先要保证皮肤干燥清洁,及时更换衣物,帮助患者翻身,用海绵垫和布分散受压部位的皮肤压力,控制输液温度,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适当调整身体位置。帮助病人翻身,低风险依照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时间不低于2小时,中风险患者应该高于低风险患者,高风险患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每半小时或者1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潮湿等不利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引导长期卧床病人家属每天进行全方位关节锻炼,保持关节活动及肌肉紧张,促进四肢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

对照组:经常帮助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3观察指标

比較两组凝血指标,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SPSS20.0 分析,计量(`x±s), t检验,计数率(%),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2.1 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比较对照组,研究组凝血指标水平降低(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优(P<0.05),见表2。

3.讨论

压疮主要发生在骨隆突处,通常是由于医疗或其他设备原因引起的局部皮肤或软组织损伤,表现为皮肤完整或水泡、开放性溃疡等,可伴有疼痛。软组织对应力和剪切力的承受能力受环境、营养状况、其他基本疾病和软组织条件的影响。压疮在卧床病人中更常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压疮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压疮并发症。

本次研究,比较对照组,研究组凝血指标改善(P<0.05),生活质量提高(P<0.05)。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以减少压疮的发生率。针对低风险的以预防为主,预防以健康教育等为主,针对高风险的以干预为主,干预主要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皮肤受压的情况,已达到护理的目的。

综上,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预警压疮发生,通过针对性措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和改善压疮的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少芳. 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对骨科术后压疮的预防效果及患者舒适度体验[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1):5.

[2] 王海娇, 张明名, 王硕,等. 重症监护室压疮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 2019, 16(5):4.

[3] 刘新, 陈红, 陈红,等. 家庭参与型远程护理模式在急诊患者出院后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6):742-747.

[4] 黄兰萍. 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13):3.

作者:张旭艳

风险管理骨科护理论文 篇3:

加强骨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摘要:医院针对加强骨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会提高医院患者的康复信心和康复速度,增进医患之间的关系,加快病情康复的速度。我院针对12年的骨科创伤患者和15年的创伤患者进行了对照和比较,发现15年我院应用了风险管理之后满意度大大提升。由此而得出结论:创伤骨科护理工作中非常有必要实行风险管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医生和患者之间对生命的负责。本文通过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和方法,为我国的医护行业做贡献。

关键字:骨科护理 风险管理 思路 重要性

一.骨科护理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骨科患者一般病情复杂而且病程长,因为,众所周知,伤筋动骨一百天,说明骨伤的恢复程度是很缓慢的,而且在恢复期间还有诸多的注意事项,这就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医学水平提出了高要求,为了提高患病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就要进行护理管理,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什么是风险管理呢?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就是在医患之间或者治疗期间的一些不可控和可控的因素,风险管理就要将这些可控和不可控的因素降低到最小,让患者得到最安心地治疗,让患者的家放心。风险管理要对患者、护理人员、药物、设备、护理技术、护理制度、护理程序等等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管理,让医院提高服务,减少经濟损失。经过这几年的研究调查发现,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的质量,增强患者对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工作的满意度。

二.骨科护理中实行风险管理的方法。

医院进行风险管理,就要从心理健康教育、患者的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等这方面着手。

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医院对内部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护理学知识的精通,另一方面还可以增长他们的护理知识,对以前的护理知识进行巩固和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也是在不断进步和更新,有许多新知识等待着他们去学习,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护理技能,增长和巩固护理知识,培养他们的日常协作技能和应急能力,而且医院要奖罚分明,进行一定的奖惩制度,在每一段时期的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的考核,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内部竞争性,有了压力才有动力,这样才能激励出一批高、精、尖的人才,为医院服务。一方面,骨科病人恢复流程长,病情复杂,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需要医护人员有很大的耐心。医院要制定监督制度,派一批专门人员监督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一定要将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要求医护人员及时改正。

2.2改善住院环境。

环境对患者的心情和康复程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良好舒适的环境让人赏心悦目,也有利于患者的日常作息和心情,医院的环境良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患者的入住,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骨科患者住院流程长,都需要住院,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医院要对各大病房进行布置,合理摆放各种仪器设备和药品,一切都是为了方便患者,在楼道和过道等要贴上安全警示牌和警示语,把危险品尽量安排在安全的处所,对于损坏的仪器设备要要定期检查并更新。

2.3创新服务理念。

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奉行“主动、热情、及时、周到、负责”的服务理念。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时要积极给予温情的关怀和周到的服务,一方面能够得到患者家属的信任,还可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要以家人的身份和心态对待患者,患者本身在经历身体病痛的煎熬,需要安慰,医护人员要在其位而谋其政,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医护职业,就要做到尽本分,用自己的热情感化患者,在护理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可以在患者出院是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患者不满意的地方要进改正,本着谦虚的态度。

2.4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在面对患者家属和患者时,医护人员要本着服务和热情为人着想的态度,积极和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对于病情的下一步治疗有着促进作用。医护人员的沟通可以帮助患者拜托对病情的盲目、焦虑和紧张的态度,拉近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距离。护理人员是患者病情的第一了解人和负责人,有责任告诉患者平时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常识,还有病情的治疗手法、康复方法、预防复发手段等等,消除患者和家属的不安情绪。

2.5做好护理风险效果评价

风险效果的评价就是医院内部要对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找到导致风险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医院内部可以实行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对医院表现好的员工提出表扬和奖励,对失职的员工提出惩罚,引以为戒,这样才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公平性,提高竞争,在竞争中完善自我,激起医护人员的工作使命感,提高工作效率。

小结:引起医护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存在着可控因素,可存在着不可控因素,对于医院来说就要将一系列的因素降到最低,提高自身工作素养来应对不可控因素。骨科患者的患病时间长,对护理工作质量要求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医护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患者的病情、医院的环境、仪器的性能等等,所以要应对风险因素,就要从这些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双管齐下进行解决,将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周晓玲;郑雪梅;李民霞.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探索及效果研究(A).全国门急诊护理[5]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

[2]王向云.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110.

作者:池智利 孙丽琴

上一篇:国际环保合作探析论文下一篇:酒店创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