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管理模式骨科护理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9月期间创伤骨科收治的77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临床护理效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OEC管理模式骨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OEC管理模式骨科护理论文 篇1:

OEC模式在55例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分析并探讨OEC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骨科护理人员110例,随机分为OEC管理组与常规管理组。OEC管理组按照OEC模式進行管理,常规管理组按照日常模式进行管理。观察两组员工护理工作质量,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OEC管理组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EC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OEC模式;骨科护理管理;临床应用

护理工作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是保证患者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是由海尔集团提出[1]的管理模式,其成功运作也给了护理工作一个良好的提示。现选取我院骨科护理人员110例,观察并分析OEC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护理工作人员110例,其中男31例,女79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3.45±6.67)岁。工龄最短为(1.3±0.2)年,最长为(28.7±1.9)年。现将110例护理工作人员随机分为OEC模式组与常规管理组,每组55例。两组人员的性别、年龄、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管理组按照日常管理方法进行相关管理,每日仅管理好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并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不进行特殊的工作分配。OEC模式组围绕OEC宗旨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具体操作如下:①提高护士长的工作质量。护士长是护理人员的领头人,在此过程中,要求护士长必须清晰、明确的熟知每一项护理工作与工作流程,能够合理的安排每一个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②细化工作任务。护理工作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工作任务,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防止工作细节的失误,要尽量将大的问题逐渐细化[2]。这样的做法有利于确保每一个任务都能够及时完成,同时不易忽略细节,造成失误。③提高工作技能。对护理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备一定的护理技能。优秀的护理技能是保证护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护理工作的根本。只有不断的提高工作技能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更好的服务于人民。④成立监管小组。科室工作的顺利完成,需要外力的督促与监管。而监管小组的成立主要是为了鞭策护理人员更好的工作,确保每一天、每一人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够顺利完成,降低风险发生[3]。

1.3 评价指标 ①考核护理工作质量:按照百分制的标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打分,优秀:80分及以上;及格:60分及以上;不及格:低于60分。②调查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工作质量 常规护理组优秀34例(61.82%),及格19例(34.54%),不及格2例(3.64%),OEC管理组优秀49例(89.09%),及格6例(10.91%),无不及格护理人员,OEC管理组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对常规护理组护理工作评分,十分满意17例,一般满意21例,不满意17例,满意率为69.09% ;对OEC管理组护理工作评分,十分满意28例,一般满意19例,不满意8例,满意率为85.45%; OEC管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护理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至关重要。护理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集合每个人的力量,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优势,让护理人员尽心尽责的完成工作,从而发挥巨大价值。与其它科室护理工作相比,骨科护理对护理工作质量有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且复杂,因此,如何进行护理管理,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工作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海尔公司提出的OEC模式正在逐渐的应用于护理管理的工作中。OEC管理模式的应用让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去执行任务,注重护理细节,提高了护理质量。OEC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把每一位护理人员系统而科学的组织了起来,更加合理的安排好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分工条例,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节约了医院资源。除此之外,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改善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从提高护士长的工作质量、细化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技能以及成立监管小组4个方面来探讨OEC模式的作用。结果表明,OEC模式可有效地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并提高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OEC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起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 谭帮春.OEC管理模式在ICU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7):238-239.

[2] 王海燕.护理查房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6):433.

[3] 成宝玲.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5):338-338.

作者:李小立 陶敏

OEC管理模式骨科护理论文 篇2: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 要】目的:分析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9月期间创伤骨科收治的77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16.3±4.27)d,疼痛缓解时间为(1.6±0.63)d,且并发症发生率为3.8%(3/77),而护理满意度为94.9%(73/77)。结论: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有效缓解疼痛,缩短住院时间,而且可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创伤骨科;护理管理

创伤骨科,与传统骨科相比,有所不同,其所收治的患者,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若未及时对症治疗,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加重病情,影响临床疗效[1]。大量研究显示,近些年,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改革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模式得到大范围推广,被广泛应用至临床[2]。在此,我科以77例患者为对象,探讨分析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创伤骨科2015年12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77例患者,男性有40例,女性有37例,最小21岁,最大85岁,平均(51.3±10.38)岁。其中,28例股骨骨折,21例足踝骨折,19例胫腓骨骨折,5例尺桡骨骨折,4例骨盆骨折。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有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针对本组患者,均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如下:(1)术前:手术是治疗创伤骨科患者的常用方式。为保证手术疗效,需加强术前护理。第一,适应性训练,一般情况下,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因此,在术前,护士应做好床上大小便训练工作,协助患者掌握大小便的技巧。第二,护士指导患者正确排痰与咳嗽,以防术后因痰液无法及时排出,引起呼吸困难,或者是肺部感染等症状。第三,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对症处理,例如,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舒张压与收缩压,确保其处于正常范围内。过敏患者,需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另外,术前60min,给予抗菌药,预防切口感染。(2)术中:创伤骨科手术一般时间较长,切口暴露时间长,不仅增加了出血量,而且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因此,在此过程中,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变化,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与此同时,护士积极配合主治医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感染。(3)术后:第一,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日向医生报告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护士鼓励患者咳痰,维持呼吸道与口腔清洁。第二,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方案。锻炼时,护士与家属需在旁协助,以防意外事件,如摔倒。第三,护士间隔1-2h,协助患者翻身1次,保持身体局部清洁,维持皮肤干燥状态,预防压疮。另外,护士叮嘱患者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多喝水,以防便秘。特别是排便困难的患者,给予腹部按摩,必要時,遵照医嘱,给予灌肠处理,消除便秘症状。第四,护士严格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保持室内干净卫生,根据患者喜好,布置病房,播放舒缓的音乐,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疼痛感。若疼痛难忍,可根据医嘱,给予镇痛药。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住院时间与疼痛缓解时间,同时,统计患者并发症情况,另外,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100分为总分,≥60分,表示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

2 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19d,平均(16.3±4.27)d,疼痛缓解时间为1-4d,平均(1.6±0.63)d。另外,77例患者中,3例出现并发症,1例压疮,2例感染,发生率为3.8%(3/77)。其中,77例患者,73例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4.9%(73/77)。

3 讨论

创伤骨科,相比普通骨科,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患者多为急诊入院,临床治疗及护理中,常伴有剧烈疼痛,特别是急性创伤所引发疾病的患者,实际治疗与护理中,疼痛感更强烈,严重时,可引起多种不良症状,如恶心呕吐、尿潴留、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甚至出现多种应激反应,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近些年,在各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创伤骨科患者数量有所增多,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因此,该病的诊治引起了临床医生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而大量研究显示,创伤骨科治疗期间,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保障临床疗效,而且可改善预后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护理满意度。

近些年,在医疗改革的推动下,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临床护理的作用日渐突出,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各大医院的关注与重视。护理干预(

nursing intervention),指基于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配合护理诊断,按照事先预订的方式,所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护士,根据护理诊断的特点、研究成果、患者功能恢复的潜力等,拟定护理干预方案。其中,干预的措施包括营造康复治疗环境、康复护理技术、家庭患者教育、心理支持等。护理干预,包括多种类型模式,包含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在强调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全面贯彻并落实护理责任制,进一步深化护理专业的内涵,以达到提高护理整体服务水平的目[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转变了传统护理管理的被动护理模式,而呈现出主动护理状态,主动了解患者的切实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增加患者配合度与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4]。本次研究,本组患者均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与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6.3±4.27)d、(1.6±0.63)d。

优质护理服务,无论是思想上,或者是医疗行为上,均为患者着想,将患者作为各项护理活动的中心与主体,紧紧围绕患者,开展护理工作,不仅要求控制服务成本,而且要做到简化工作流程,制定可行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5]。创伤骨科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提供有侧重点的护理服务,为手术疗效提供保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增加护理满意度。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8%(3/77),护理满意度为94.9%(73/77)。

综上,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效果明显,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章玮.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04):120-121.

[2] 张霞,李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1):178-180.

[3] 陈丽芳,翁留宁.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4):20-22.

[4] 李春容. 服务型管理在创伤骨科的护理应用[J]. 吉林医学,2012,33(34):7598-7599.

[5] 杨红梅,王静,梁瑛琳. OEC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973-974.

作者:郭慧霞 郑应芳 严燕

OEC管理模式骨科护理论文 篇3:

基于OEC模式的7S管理方法在改善病区环境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基于OEC模式的7s管理模式在持续可控有效的改善病区环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6月我科采用基于OEC模式的7s改善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一病区病房环境的管理方法作为实验组;同时,在我们骨科中心除我科以外的5个病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采用普通6S改善病房环境的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二病区,作为对照组;对比2021年1-6月份两个科室两组患者就提体验度和护理人员对工作环境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科室的患者的总体就医体验满意度评为(90.1±5.3)分,而实验组为(95.3±4.7分);对照组和实验组科室护理人员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分别为(90.3±1.2)和(95.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OEC模式的7s管理模式能持续改善病房环境,有效保持7S的效果,提升骨科病房护理质量,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7S;OEC日清管理法;病区环境

医院工作环境和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使其承受着非常大的工作压力,而医院环境的好坏、工作人员专业技术的高低,言行举止是否得体对护理质量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5S 管理理论起源于日本,为日本能够生产世界顶尖品质的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它指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包含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5 个要素,[3] 在原来5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2个要素,形成了“7S”[3] 。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OEC)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有特色的管理模式,由“目标系 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机制”3 个基本框架组成[4],将OEC日清管理法与7S结合起来对骨科病区环境进行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整洁、有序的就医环境,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素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1 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一病区编制床位36张,共有护士13人,平均年龄30. 32岁,硕士1人,本科8人,专科4人;工作年限: 1年~5年 9人, 6年~10年2人, 10年以上2人。科室日常护理工作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和APN排班模式。

1.1.2 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来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中心均按医院的6S执行的统一标准开展日常工作,本研究随机选取了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一病区为对照组科室,在该科室内收集对照组的资料。

1.1.2 方法

1.1.2.1 对照组按照医院统一的6S质量管理标准,对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一病区的病区环境进行管理,每月该科室的护士长及6S管理小组长收集病区的患者的就医体验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对工作环境满意度;

1.1.2.2 实验组的病区环境管理按OEC日清法模式下的7S管理方法来实施,具体如下:

1、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OEC及7S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并考核合格

2、成立科内7S管理小组,科室护士长为组长,1名职称为主管护师的高年资护士为副组长,与另一名主管护师老师组成科内7S管理质控小组

3、制定病区7S管理的日清制度,将7S管理内容纳入每日A-P-N工作流程,班班交接:(1)明确病区各区域的7S质量管理标准,构建标准化的区域管理模式;(2)明确检查制度,确定各班次6S管理的职责。(3)奖惩机制:日清反馈表上发现问题并记录,每月7S督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每季度7S评比的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考核评优的参考因素之一;(4)监督机制:管理质控小组不定时抽查病区环境的7S落实情况、督导日清反馈表的填写和使用情况;按季度组织病区环境整理比赛,根据制定的区域环境质量标准当场评分,结果纳入当月的绩效考核中。

4、在实施OEC管理模式时,首先需要明确各人的所属的病区环境的管理目标,通过对科室病区的区域特点及实际情况的分析,建立起工作目标同质化的管理体系,确保日常A-P-N班均熟悉各区域的环境质量标准。

1.1.3 观察指标 于实施OEC模式下7S管理病区环境,按照我院护理部的要求实施院内一级质控检查,收集2018年1-6月份两个科室每月患者的就医体验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对工作环境满意度三方面指标进行比较,各项评分以100分为满分;

(1)对两个科室的患者出院前通过同一的滿意度问卷星的调查的方式从病区环境、病区设备使用体验满意度、护理态度、护理水平、仪表仪容和应急能力三个方面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各项满分为100分,以≥95分为满意。

(2)对比两个科室2018年1-6月的护理质量,包括病房管理、病区设备维护、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护理安全等五项内容;

(3)采用护理人员对工作环境满意度量表对两个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对比结果,以≥95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021年1-6月份对照组和实验组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3.1 OEC 管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整洁、有序的就医环境,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2 OEC 管理模式可提升病区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3.3 将 OEC 管理模式中“日清管理”理念融入到病区环境管理等当中,使病区的环境能持续、有效的保持整洁、方便、有序,使医护人员工作中能够得到适宜的环境保障,提升医护人员工作的流畅性,从而提升医护工作的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艾花.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0):141 -142.

[2]聂云楚. 如何推进5S[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14.

[3]黄惠根.护理五常法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6.

[4] 杨芳, 杨艳, 贺琳晰. OEC管理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21, 28(1):4.

作者:董莎 张银平 陈珺 马欣欣 陶凤琴 张婷 沈端端

上一篇:市政生产督导检查方案下一篇:健康服务家庭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