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考生涯演讲稿

2023-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演讲稿分为多种写作方式,有的是以会议为中心写作,有的是以事情发生为中心写作。在众多的演讲场合中,该怎么写出适合场景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我的自考生涯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我的自考生涯演讲稿

自考演讲稿--我的自考生涯

自考演讲稿--我的自考生涯 自考演讲稿--我的自考生涯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还有后面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xxx,今年xx岁。来自xx市阳店镇中心学校。我演讲的内容是:我在1999年取得自考文凭后,创作并发表在《xxx日报》上反映我自学路上酸甜苦辣的文学作品。题目是:《我的自学生涯》。”>

说我笨,但我曾在讲课时,原创:http:// 能离开课本讲完整节教学内容;说我灵,但我在自学路上就苦熬了十二个年头,才拿到大专文凭。这其中有苦、有乐、有得、有失......

早在八七年xx市西工区自学辅导站办起,我就乘上了自学考试这艘航船。其间从xx到三门峡,再从三门峡

到灵宝,换了三个辅导站;从硬塑皮到过塑皮,再从过塑皮到磁卡,换了三种准考证。每一次报名对我的自学恒心都是一种延续,每一次考试对我的自学能力都是一种考验。几多拼搏,几多彷徨,几度发奋,几度消沉。因而,自学考试的不及格,已被同事们当作笑料传说。我也曾想一门一门都过完,了结一桩心事,免得同事们偶尔问起学历时,难以启齿,但一连几次都难如愿。女儿出生到现在,伴随我自学航行,成长了十一年,如今上到了五年级,总是拿她的考试成绩同我的自学考试成绩相比,既是责问,又是讽刺,但更是激励。所以,我把自学考试当作放羊拾柴火──捎带,一旦考试不及格,也不气馁,仍然坚持自学不罢休,反正是学一点知识,长一点见识。

记得八七年后半年,从xx参加自学辅导归途中,因电气化铁路将开通,取消了我们村的火车站,我们只能从阳店下车。但因是夜晚乘车,误把五原站

当成了阳店站,而错下了车,当辩明站名时,火车已经开动了。我们一行四人,只好在黑夜中沿着铁道线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往回赶。漫天的群星迎送着我们,不时的有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当时我就想,自学考试大概也就这么艰辛吧?谁坚持到底,谁就乘车到站了,谁半途而废谁就在艰难跋涉。今晚我们一行四人,不知道谁能先拿到文凭,又是谁前功尽弃呢?说来也怪,当晚的其他三人现在都如错下车一样,放弃了自学考试,另谋“学”道。

八九年的上半年,我报考了《外国文学》。厚厚的一本书,看了好几遍,笔记做了好几本,满想着很有把握,可是临考前三天因有急事,去了陕西宝鸡一趟,考试头天就连夜乘车直往三门峡赶,当天早上六时多在红旗旅社找到了同事,拿上捎来的书,就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八时进了考场,因一夜的旅途疲劳,一看到考题,那些希里古怪的外国名字,就立时让我头脑发热,虽说所记

的忘得不是一干二净,倒是十有八九。草草答了几道题,就没了药料,于是大大方方地交了卷,在监考老师和考生们的目送下,提前离开了考场。这次考试可想而知不及格。

后来,我有时一年能过三门,再后来是两年平均过一门,再往后熬,恐怕要拿个跨世纪文凭了。

于是我选准科目《社会公共关系学》,根据自己理解思维、分析能力不断增强,记忆力不断减退,以及工作繁忙的特点,实行眼、耳、口、脑、手“全频道”接收,“立体式”渗透的方法,强化自学。我总是在早上

三、四点钟起床,喝怀咖啡提提神,戴上“康德”醒醒脑,然后才看书、笔记、背概念。从家中到工作单位有四十分钟的路程,一乘上车我就戴上耳机,打开录音机,听事先录制好的答案内容。我更感到得力的是我能一边学,一边利用《社会公共关系学》的理论处理单位的日常事务,特别是依靠协调功能和艺术,密切工作关系,解

决矛盾,化解纠纷,减少内耗,创造“人和”氛围,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理论与实践一联系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原创:http://

终于,在我四十岁生日之前,一本大专文凭证书拿到了手。这是血与汗的结晶,这是拼与搏的硕果,这是自学航船的抛锚起锚。同事们为我喝彩,亲人们为我高兴,我当然更加兴奋。然而,文凭只能是知识水平的象征,并不代表着一个人实际能力和素质,因此,我的自学航船将再继续起航,还要在知识海洋中遨游,从而不断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做一名学者型、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自考演讲稿--我的自考生涯

第2篇:我的自考生涯演讲稿

演讲的内容是:我在1999年取得自考文凭后,创作并发表在《XXX日报》上反映我自学路上酸甜苦辣的文学作品。题目是:《我的自学生涯》。”

说我笨,但我曾在讲课时,能离开课本讲完整节教学内容;说我灵,但我在自学路上就苦熬了十二个年头,才拿到大专文凭。这其中有苦、有乐、有得、有失......早在八七年XX市西工区自学辅导站办起,我就乘上了自学考试这艘航船。其间从XX到三门峡,再从三门峡到灵宝,换了三个辅导站;从硬塑皮到过塑皮,再从过塑皮到磁卡,换了三种准考证。每一次报名对我的自学恒心都是一种延续,每一次考试对我的自学能力都是一种考验。几多拼搏,几多彷徨,几度发奋,几度消沉。因而,自学考试的不及格,已被同事们当作笑料传说。我也曾想一门一门都过完,了结一桩心事,免得同事们偶尔问起学历时,难以启齿,但一连几次都难如愿。女儿出生到现在,伴随我自学航行,成长了十一年,如今上到了五年级,总是拿她的考试成绩同我的自学考试成绩相比,既是责问,又是讽刺,但更是激励。

所以,

我把自学考试当作放羊拾柴火

──捎带,一旦考试不及格,也不气馁,仍然坚持自学不罢休,反正是学一点知识,长一点见识。

记得八七年后半年,从XX参加自学辅导归途中,因电气化铁路将开通,取消了我们村的火车站,我们只能从阳店下车。但因是夜晚乘车,误把五原站当成了阳店站,而错下了车,当辩明站名时,火车已经开动了。我们一行四人,只好在黑夜中沿着铁道线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往回赶。漫天的群星迎送着我们,不时的有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当时我就想,自学考试大概也就这么艰辛吧?谁坚持到底,谁就乘车到站了,谁半途而废谁就在艰难跋涉。今晚我们一行四人,不知道谁能先拿到文凭,又是谁前功尽弃呢?说来也怪,当晚的其他三人现在都如错下车一样,放弃了自学考试,另谋“学”道。

八九年的上半年,我报考了《外国文学》。厚厚的一本书,看了好几遍,笔记做了好几本,满想着很有把握,可是临考前三天因有急事,去了陕西宝鸡一趟,考试头天就连夜乘车直往三门峡赶,当天早上六时多在红旗旅社找到了同事,拿上捎来的书,就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八时进了考场,因一夜的旅途疲劳,一看到考题,那些希里古怪的外国名字,就立时让我头(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338.com查看)脑发热,虽说所记的忘得不是一干二净,倒是十有八九。草草答了几道题,就没了药料,于是大大方方地交了卷,在监考老师和考生们的目送下,提前离开了考场。这次考试可想而知不及格。

后来,我有时一年能过三门,再后来是两年平均过一门,再往后熬,恐怕要拿个跨世纪文凭了。

于是我选准科目《社会公共关系学》,根据自己理解思维、分析能力不断增强,记忆力不断减退,以及工作繁忙的特点,实行眼、耳、口、脑、手“全频道”接收,“立体式”渗透的方法,强化自学。我总是在早上

三、四点钟起床,喝怀咖啡提提神,戴上“康德”醒醒脑,然后才看书、笔记、背概念。从家中到工作单位有四十分钟的路程,一乘上车我就戴上耳机,打开录音机,听事先录制好的答案内容。我更感到得力的是我能一边学,一边利用《社会公共关系学》的理论处理单位的日常事务,特别是依靠协调功能和艺术,密切工作关系,解决矛盾,

化解纠纷,

减少内耗,创造“人和”氛围,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理论与实践一联系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终于,在我四十岁生日之前,一本大专文凭证书拿到了手。这是血与汗的结晶,这是拼与搏的硕果,这是自学航船的抛锚起锚。同事们为我喝彩,亲人们为我高兴,我当然更加兴奋。然而,文凭只能是知识水平的象征,并不代表着一个人实际能力和素质,因此,我的自学航船将再继续起航,还要在知识海洋中遨游,从而不断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做一名学者型、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3篇:我的自考生涯

从2009年的10月份开始了我的自考生涯,直到12年的10月份,我的自考科目全部考完,只剩下13年四月份的论文答辩了。这一路走来,真是艰辛啊,现在看看那些考完的课程,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我报考的是南京财经大学的会计系,理论是13门,加上计算机实践是14门,其中为了让审计,高级财务会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这三门课程平均分达到70分,我考了两遍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有就是线性代数了,我考了三遍啊,苦逼的哇,第一遍我没看书,第二遍我看了前三章,第三遍我全看了,但是题目做的不够,所以最终以67分结尾,还好,过了。接下来就是英语的事情了,我第一次考了60分,后来听说不到70分没有学士学位,所以我又考了一次,考完之后才知道原来可以用四级抵的,唉,就是我多考了一次,不过成绩蛮好的,考了73分。下面我就可以写论文了,顺带提一句论文要达到良好才能拿到学士学位哦,所以,大家好好努力啦。我总结了一下,考自考一定要做题,书本只是参考,题目才是王道啊,弱势想要考高分,当然就是两手抓了。理论性的科目该背就得背,只有背多了,理解多了,你才能融会贯通,就算在考试中遇到没见过的题目也不用怕,自己去理解,我的金融理论当时就是这样的,我背了10套卷子,结果考试的只考了一个名词解释,关键这个名词我还忘记了,这时候就只能自己理解了,最后我考了73分,可能是比较背吧,只考了一个5分的名词解释。所以,背多了,还是有用的。各位打算报自考的孩纸们,我的这个只是个参考哦,各位加油啊 。

第4篇:自考心得:我的自考学习方法

“宝剑锋从磨砺出”,高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辛苦付出,最终使我用四年考完三十门课程,其中专科平均75分,本科平均70分。

结合这四年的学习心得,我总结出一套方法,现与同我一样奋斗在自考路上的“战友们”共同分享。

一、阅读大纲、统揽全局

我每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总是先通读大纲。这样可以高屋建瓴、统领全局,能准确掌握教材的体系和理解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下一步分配时间和安排学习计划作好铺垫。

二、认真精读、突出重点

有了第一步对教材的初步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已了然于胸。下一步就要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研读教材了。每精读完一章,就要做对应章节的练习题,以检测掌握的程度。作错的题目一定要及时弄清弄懂,并在教材相应的位置用醒目的标记划出,以便日后复习。在精读和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发掘重点内容。一般来说,教材的重点是多层次的,既有全书之重点,也有每个单元之重点,还有每个章节甚至每个问题的重点。同时对于每个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甚至每个问题的重点词和句也不能忽视。只要抓住了每个层次的重点并着重学习、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就能收到以点带面,全面掌握的最佳效果。

三、发现疑问、重点突破

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此时不要胆怯,反而要迎难而上,把这些疑难问题集中起来,或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知识,一举歼灭之。这样带着问题去学习,目的性强,精神易集中,有利于加深理解,更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图表、瓦解疑难

当遇到有的教材内容繁多且不成条理时,我会利用图表来理清头绪,从而使知识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制作图表时我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由大到小、层层分解、逐步深入的原则,把每一层次的重点根据其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等构成知识网络图。知识网络图可大可小、可详可略,完全根据个人复习的情况来灵活掌握。在自学中利用图表,提纲挈领,既有利于化繁为简、重点深入,还有利于瓦解疑难、全面把握,对圆满完成自学任务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五、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这是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在自学的过程中,要想真正掌握新的理论知识,既不能死记硬背,也不能依赖现成的“标准答案”,关键在于知识的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把新的理论知识分析清楚、理解透彻、掌握牢固。在“活学”的同时,还要学会“活用”,即有意识地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工作或生活中加以利用。

六、分析真题、把握趋势

精读完教材后,我会马上收集近三年的真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原因有二:其

一、找出教材的重点章节和易考知识点,以便在下一轮复习时特别注意;其

二、掌握考试题型和命题趋势,以便更好地分配时间和调整复习计划。这样

不但可以避免做无用功,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七、模拟训练、营造环境

进入复习备考阶段后,在全面学习教材并进行重点复习的同时,我还专门抽出时间进行模拟训练。训练进行,这样做是为了营造一种考试氛围,上考场时能达到最佳状态。在模拟训练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内容:注意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同时总结答题规律;注意审题,避免文不对题;注意把做错的题目集中起来,此乃薄弱环节,一定要结合教材弄清弄懂并加强记忆,以免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第5篇:我的自考经历与感想

——杭州方维教育学员刘光辉

自考是一次关乎人生命运的重大抉择,我选择自考也是经历了艰难曲折,我想从一下几个方面介绍;什么事自考,自考和统招本科之比较,我的经历,自考后的考研,自考对工作和以后的发展的影响:

(一)什么是自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贯彻宪法鼓励自学成才的有关规定,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制度;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学位英语的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参加研究生考试,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待遇与高考统招生相同。

(二) 关于自考和统招本科教育的比较

(1)对象。普高本科生源相对较好,尤其是名牌高校的生源更是如此。自考生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毕业生素质。名牌的高校的毕业生总体素质十分好!这点必须承认!而一般高校的毕业生总体素质也真的只是一般,与自考毕业生的总体素质相差不大。毕竟自考毕业率不是很高,能够按时毕业的(本科4年)不会太差。

(3)学习内容。自考生学习内容比较单一,一般以考为学。而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很多是带有思辩性质(针对文科来说)或者实验性质(针对理工科来说)的,自考生在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上不如普通高校尤其是名牌高校的本科生来的更有广度和深度。当然自考生也有个优点,如果能够真正地专心自考教材,自考毕业生的基本功是会比较扎实的。

(4)考试难易。有些名牌高校的校内考试难度很大,但是就总体来说普通高校的校内考试难度一般,应该说是不如自考的考试难度的。但是由于考试是唯一检验自考生学习效果的依据,对于自考生有较严格的考试要求是应该的。自考的生命就在于考试的严格性,因此透题、作弊之流是最最为我反感的。其实平心而论,自考的考试难度也是有限的。

(三) 关于自考后的考研问题

自考生考研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在此我想提醒各位自考毕业生不要将攻读硕士研究生作为一种终极目标来做,很多人认为读了硕士就可以改变所谓的出身,可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很多时候这种想法只是一相情愿的。

1

我本人也是自考毕业后考上的硕士研究生,于2003年考进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学位生)、2004年考进上海财经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生)。在此我要感谢自考给我带来的扎实基础,我在英语、数学二门大部头上所花费的时间都是相当的少的,把重点都放在了以前没学过的逻辑上。考研的经历也是相当顺利的,我在考研上花费的时间很少,加起来没有超过三个月,初试成绩也都过了录取分数线20多分,复试成绩都上了80多分(100分制),如今我已经通过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论文答辩,等待毕业典礼。

通过二年多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个人感觉在某些方面得到了不少的提高,这也是自考所得不到的东西。一是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二是大学资源的共享(包括教授、同学、物资),三是对学科理解的深度得到了加强,并更多的习惯用批评和比较的眼光的看事物。这也算是我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一些感受。

对于自考生考研,我还有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可以供大家参考:

(1)选择学校十分重要,社会影响、地理位置、学术观点、学风、同学资源都可能会影响到各位同学的将来,因此需要谨慎考虑。个人倾向学风严谨、务实的大学,比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流。如果你在上海,我还向你推荐上海财经大学,这是一所十分务实的大学,在此攻读硕士研究生会使您受益非浅。(上海财经大学,国内财经类院校排名第一,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3,管理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10)

(2)选择专业。选择专业并非仅依靠个人兴趣。必须综合考虑就业和职业规划的问题。个人倾向于选择专业学位,专业与工作紧密结合,更符合自考毕业生的特点。

(3)是否脱产。这个要看个人考研的具体目的了,如果是想继续读博或者做研究的,则应选择脱产。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以至用的,那在职(集中授课或周末授课)的学习方式也未尝不可。当然一月入学的学历学位生项目很多都是只能脱产学习的,在考虑脱产学习前各位同学一定要考虑仔细,应该将每一笔机会成本都算得明明白白。当然本人是在职读的。

(4)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部分高校对自学考试毕业生是有歧视的,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是不会招收自考毕业生去读MBA的。当然北大光华MBA的复试淘汰率本来就高达50%,在笔试入围后都是佼佼者的情况下,即使拥有很好工作经验的名校本科生都不能被录取时,我也想不出理由为什么要留些位置给自考毕业生,除非你的工作业绩实在是超级的辉煌。

(四) 我的自考经历和通过自考的经验

初中毕业后进了一所中专念书,学的是计算机。当初选择读中专的理由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了“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初中阶段学习懒懒散散,且家人对自己的约束几乎接近于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胸无大志”。因为专业比较热门,同学考进时的分数一般多数过了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当然鄙人的分数也过高中线了),中专也专门开设了高中课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也多少给自己打了些基础。

中专三年级开始实习了,也算半个人踏上社会了,干的是体力活,工作很辛苦,也很累。从那时起我开始对生活不满和担忧起来了,到不是排斥干体力工作,毕竟感觉自己不合适从事重体力劳动,也不希望自己就这么一辈子浑浑噩噩的过去了。那时的我开始寻找“自救之 2

路”了:一开始想到的便是就读成人高校,感觉这个文凭没什么用,就放弃了这条路。接下来想到的就是去考普通高校,但是受到了家人的竭力反对。

就在迷茫的时候,得知了自学考试,一开始对自学考试的认可度也并非很高,但是听人说会计学自学考试只要一年半便可以拿到大专毕业证书的时候兴趣一下高涨起来了。(那是1996年的夏季,上海的自考实行一年二考,每次开考4门,一个会计学大专13门课,三次便可考完12门,另外可通过上海市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申请1门课程的免考。)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自考生涯,9月报名考试,我为了能够一年半如约毕业,报考了四科:高数、大语、政经和哲学。万事开头难,在实习之余靠自学要一口气过这四门公共课,说实话我也没什么把握。我这人希望把自己往绝路上逼,我和周围的朋友都说这四门课肯定一次都能过。人么都爱面子,我也不想食言,每天晚上放工小恬片刻便开始了挑灯夜战,直到考前几天。工夫不负有心人,12月考试成绩放榜,我的四课成绩都顺利过关,分数都在70分左右。

人有了信心有就好办事,1996年10月——1999年10月,我在工作之余刻苦自学,一共参加了7次26个课程的自学考试,考试平均成绩76分,学位论文良,先后获得了会计学的专科和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的考试,这是我唯一的一门考2遍才过的科目,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我只是匆匆用了1个晚上的时间看了一看考试大纲和一些重点内容,平时从来没有看过这门课的内容,出了考场感觉悬而又悬,结果出来了,果然不出所料——57分。后来不敢马虎,考试前还是恭恭敬敬地看了一个多星期的书,结果正好相反75分。真是一分努力一分回报。

总的来说,我的自考经历还算是比较顺利和轻松的,通过自考我个人感觉提升最大的是自学能力,现在我看什么书(哪怕是比较高深的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理论),也基本上可以做到不用旁人指点便可领略其中内容的

七、八分,这也可以说是我自考过程中获得的最大收益。通过自考,我对会计学乃至于整个经济、管理学科的体系都有了一个独到的理解和认识,感觉学过的东西数年甚至十年都不会忘记。 对于自考的经验,我个人有些体会,仅供参考。

(1)要培养自学能力,竟然自己弄懂概念、知识点,建立自己认识的学科体系,不要过分依赖辅导班或其他人。

(2)对于每一门课都要恭恭敬敬,尤其是英语、数学这样的公共课,对于学会计的,会计、财务管理这样的基础课尤为重要,对于学法律的则是法理、刑法、民法,对于学计算机的则是计算机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对待学科的基础课要特别的重视和关照。

(3)不要死记硬背。这是学习中最忌讳的事情。我在整个会计学自考过程中,通过背诵而过的科目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的。任何一门课,不仅仅是数学,哪怕是合同法、诉讼法,都有其学科独到的理论体系,除了一些公理性的内容,其他的理论和知识点都可以通过演绎和归纳得到。如果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不强,可以拉长时间,反复理解、去领会,这要比死记硬背强上一百倍。因此这样学到的东西,你可以记住五年、十年甚至终身。

3

(4)全盘学习,重点突出。针对学习一门课来说,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此外除了重视学科内的理论联系外还要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5)重视考前复习。这虽然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对通过考试一定有用,我的对外经济管理考试第1次考试成绩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毕竟只用一个晚上的时间突击就冲击到了57分(阅卷稍微一松,可能便及格了)这足以证明考前复习的重要性。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考前复习的边际效用比较大。

(五)关于自考生的工作和个人发展

自考生受到歧视在这个社会是普遍现象,虽然我个人也认为这不太公平,别的不说,自考毕业生相比其他成人教育(包括网络教育,虽然发的是普通高校学位)的平均质量要好很多。如何去应对这样的严峻社会形势,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1)勤奋、努力工作。这是自考生的一个优势,在学习中如此,在工作中更要加以体现。

(2)增强自己工作的“理论分量”。在工作时尽量能够理论联系,选择合适的理论方法与工具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可能的话应多加发表与工作有关的论文。

(3)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要随地跳槽,造成职业发展的无序甚至于倒退。就如玩RPG游戏一样,选定角色后要一路坚定地走下去,随着经验值的上升,你的身价自然而然的会有所提升。

(4)尽量不要去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对自考生的歧视相当严重,这也是我的个人亲身体会。当然韩信都可以接受跨下之辱,何况我辈了呢。

(5)同样不要指望去做公务员,对自学考试毕业生的歧视始于国家机构。

(6)有机会的要去读硕士研究生,而且要去名校(至少是当地的名校),这是对你人生的一大投资。此外要常年参加与职业训练与学习,包括参加职称考试、资格考试、职业继续教育,不使自己在专业领域里落后。

最后鄙人希望整个社会都能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学考试,给予自考毕业生更多的、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对于自考生来说则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郎自大。

第6篇:我的读书生涯

翠屏棠外 孙庆

小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再加之身体孱弱,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泡在父亲的“藏书”里。说是藏书,其实只有几十本,我现在能确凿记得的是有《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说岳全传》四套古典章回小说和《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等几本医书。

父亲是学医的,他希望我能继承他的衣钵。在一堆我爱看的小说中间夹杂了几本医书。殊不知,那时的我看那几本小说也是囫囵吞枣看看情节而已,而且卖弄的成分居多。有一次,我和一个父亲单位的老头儿比赛背《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我居然比他背的多,心里颇为自得。只是,父亲希望我读书对医学感兴趣的愿望落空了。不过,那时的粗略阅读倒是对我在初中时学习语文大有帮助。也许是身体原因吧,童年常被同龄人欺负的原因吧,也许是受到豪杰英雄的侠义故事的感染吧,“喝烈酒,骑劣马,仗利剑,走天涯,快意恩仇”成了我儿时最大的梦想。

但我没能成为侠客,在母亲的眼泪中,在父亲的呵斥中,我开始了初中学习生活。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我也读书,但全部是教科书。说来好笑,我现在已全然记不起在初中时读过哪些书了。解题、背书成了我初中读书的全部。许是当时用功吧初中时学习成绩还好。但,那时的“读书”是为读书而读书,是极其艰辛的,没有任何享受和幸福可言。现在时时记得的竟然还是儿时的那些闲书。

进入不需再为成绩忧虑的学府之后,我又开始看书。因为考试及格太容易了,但要想自己的见地高人一筹却不太容易。《少年维特之烦恼》让我失眠,可夏绿蒂一直没有出现;《巴黎圣母院》让我激愤,可我不是长相丑陋的弃儿,我也不能去敲钟;《复活》让我虔诚,可我没有玛丝洛娃要拯救,我也没有庄园可遣散。一边蹉跎,一边迷惘,我走过了从少年到青年的岁月,而读书竟是那一段岁月最动人的画卷。

走上讲坛,我蓦然发现,好在我过去的三年还看了书。有记忆的,印象模糊的一股脑糅杂在脑袋中,有时清晰,有时混沌。面对渴求知识的眼睛、狡黠挑战的眼睛、愚钝不堪的眼睛我有点手足无措。在书中去寻找答案,我找到了魏书生和《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找到了李镇西和《做最好的语文老师》;我找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和《给新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边读,一边实践,我才觉得我在讲台上站的心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在面对一双双不同的眼睛时,我不再惶恐,不再忐忑,做一个跋涉的人,做一个读书的人,做一个还有机会不断修订自己和改进工作的人。

当然,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工作。临近不惑之年的我愈发觉得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对社会、家庭、生活最大的贡献。而做快乐的自己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读书人读书的益处就在于能够完善自己的精神领域,理性看待自己的物质世界,从而做到圆融通达,快乐自在。而非有人所说“智慧愈高,痛苦愈深”。最近,我喜欢读罗素的片段散文,如他所说:“凡是心灵关照整个世界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就和世界一样伟大,在摆脱了被环境所奴役的命运后便体验到一种深沉的快乐! ”这可能就是读书人的幸运吧!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