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交流分享

2023-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师读书交流分享

教师读书分享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分享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读书分享首先是愉快体验的分享。下面我就简单介绍几本我读过的书,把我的愉快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少年时代,我喜欢读冰心的诗与散文,充满了爱的温馨,这也使得我牢记:要把美好诉诸笔端。

青年时代,我喜欢读杂志《名人传记》,它使我明白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在那段艰苦的求学生涯中,很多名人的奋斗故事让我获得了莫大的精神鼓舞。

工作后,我喜欢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那时候学校给老师们每人买了一本,我刚上班,没赶上,就边读边抄。读了又读,常读常新。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给教师的建议》是一部涉及面广而又操作性强的著作,经常拿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看看自己在实践中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行为因为理解偏差而留下了什么遗憾。

女作家林海音在《窃读记》中记述她的国文先生对他们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现在我对自己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很多的时候,我们初次接触一些书,似懂非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仿佛就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开窍了:真是像某某书里说的那样啊,禁不住“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在这里提一位曾经被我误解过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现在再看满大街的幼儿园都在说自己有蒙氏班。当时我听别人说蒙氏研究的是缺陷儿童,后来才推广到正常孩子,年轻时,对此不屑一顾。后来有了孩子,就觉得蒙氏教育与我国孔子的思想在“因材施教”上是比较一致的,而且操作性很强。再看今年的中高考改革正在从关注“冷冰冰的分”向关注“活生生的人”转变,觉得我国的教育真的是从扫盲走向基础进而走向了创新,未来的年轻人一定是像詹天佑所愿“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进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另外,我还得说一说咱们行知的读书活动给我带来的愉快感受,首先是阳光书道实现了我们很多人的童年梦想,让我们返老还童。其次是蒸蒸日上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活动让我经常想起这句话:我们已经上路,梦想还会远吗?

最后,我希望自己和大家都能够一个“四有教师”:每天有所读,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欣喜。谢谢大家的倾听!

第2篇:教师读书分享会活动方案

时间:2011年3月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一、活动宗旨

活动旨在引导教师通过读书以补充和丰富必要的理论基础,促进内在和谐与成长,养成主动读书、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开阔视野、感悟思想、增广见识、砥砺意志、升华情操,切实提高综合素质。

二、阅读范围

围绕专业学习,内容主要涉及四个层面的著作。

一是心灵成长类的著作,调整自身的情商模式、沟通模式,调整自身对人事物的视野角度,如:遇见未知的自己;新家庭塑造人;内在探索;启动心的力量;

二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类著作,做好职业定位,促进幸福人生。如: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化成长;完整的成长;过犹不及;与幼儿教师对话;孩子是天我是云;爬上豆蔓看自己;

三是教育专业性研究类的书籍,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提升专业素养,积累理论知识。如: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如何说孩子才肯听;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三、活动形式

1、个人自主阅读和集中交流相结合。

2、3月24日各位教师用PPT分享阅读成果

第3篇:教师读书分享会发言稿

篇一:

书中有句话,如果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的愿景,那么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就是实现这个愿景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读书分享会发言稿。共读共写带来共同语言,共同语言带来行动一致。共读共写能解决行为不一致背后的凝聚力问题。共读共写能让我们更团结。共产党一向如此,集中力量办大事。

所谓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都是指利益取向。“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目标经常被政治家挂在嘴边。思想问题永远是首要问题,思想工作做好了,思想统一了,凝聚力就有了,事就好办了。共读共写其实就是共同体成员吸收相同的经典文化,建构相近的思想价值体系的过程。平时的聊天、开会、共同经历也能统一思想,建立相同的价值观,但是局限性太小,兼容性不强。要形成更广大范围的共同体和价值认同,就要选择那些具有普世价值的语言,唯有向上向善的民族文化经典才含有这样的营养功效。所以唯有社会成员共读共写,边吸收边消化,互相理解、融合才能实现凝心聚力的社会效应。最终实现如民族、国家等大级别的共同体的利益和意志。

什么是共同语言?比如说:看过同一部电影,听过同一首音乐,认识同一个人,身为同一件事的当事人,即共同的经历带来共同的语言,如发小们就算很长时间没见也不会生疏,因为他们有童年的共同生活经历,他们会沉浸在美好的共同回忆中享受亲密完整的人际关系。

但是这些语言,都不足以把更多的人凝聚在一起。但共同读过一本书就不一样了,那会带来读者思想基础上的统一,而且这个不难实现,无论经济状况如何、成长环境怎样,只要读的书一样,价值观类似,那么他们就能随时无障碍的沟通,就能团结更多的人做大事,实现更高层次的利益。

对于新教育,我认为,他是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改革资本。没有教师对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执着和坚持,那些美好的愿景都会幻化为泡沫。()思想决定高度。其实,每一次教育改革受到的阻力都在教师里,因为“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教师是所有理念最终的落实者,发言稿《教师读书分享会发言稿》。正所谓,“教育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我们肩上的成长的担子很重呀。虽然外界对我们的要求会随着社会民主化的推进而越来越明确、严格,但“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我觉醒才是我们最好的出路,其实大家从站在更高层次审视学生的学习问题一样,自觉和兴趣最重要,能力不足可以用责任心弥补,对于成功来说,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具有决定性作用。

篇二: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哪?性别、性格和阅历都有,但我认为最本质的差别在于思想差别,如态度、价值观。这种差别虽然造就了百花齐放的精彩,但若差别过大就会造成个体行为上的分散和敌对,造成群体凝聚力的虚弱,执行力也大打折扣。只有思想一直,才能让我们更团结、亲密无间。

我经常看《新闻联播》,这个节目很正统,经常听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句话被政治家们挂在嘴边,这段时间我才焕然大悟,思想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对国家如此,对各种层次的集体和个人更如此。

新教育的口号就是这本书的名字“过一种幸福完整地教育生活”,第一次出现在管城区是在上年教师节的庆典上,就赫然印在舞台下方的台壁上。其实这句抽象的广告或者说口号的背后站着的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这种具体可行的行动,也就是我们学校正在推进的晨诵午读暮省、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以及现在我们进行的教师共读和一会即将开始的博客沙龙,共读共写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形成相互之间的共同语言,进而带来亲密无间的团结一致,那么我们就可以凝心聚力做大事。

什么是共同语言?我们一般的理解就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其实,共同语言的意义在于思想价值观的近似。现在谈恋爱都讲究有没有共同语言,更何况一个个群体内部的成员之间呢?我每天下午第一节会和学生共读《没头脑和不高兴》,当我和学生一起穿透文字想故事更深处挺近时,我们能看到许多让我都吃惊的风景,我们沉浸在这美好之中,在共同挖掘中,我们比照着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富含营养的故事情节,我和学生把各自的生活也扒拉了一遍,这两个文学形象是那么的生动、丰满,我们在他们身上更深入地反思、认识了自己。只是我和学生共同的思想成长经历,也成就了我们之间拥有了一些共同语言和相似的价值观。

共读,不是教师给、学生接。教师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关于这次读书交流会,我真没想到会开得这么隆重而务实,形式化的东西没能成为主流。以下是精彩瞬间:

写博客的终极目标不是成为作家,而是“以写代做”,做的精彩,活动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当把自己心中的感发凝结成文字固定下来的时候,你会敝帚自珍,因为那些汉字是从你的心里流淌出来的东西,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运动让人的身体舒展,写博让人的心灵舒畅。 《教师读书分享会发言稿》

第4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分享阅读中的快乐与分享

本学期我班开展〈〈分享阅读〉〉的课程,虽然我和孩子们都是第一次接触分享阅读这门课程,分享阅读是一个让孩子感受阅读、享受阅读的过程,其目的不是在阅读中学到多少知识点,而是初步学会阅读,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现在谈谈半学期来实施的一些过程和体会。

一、营造优美的意境和轻松的活动氛围

如《末末和土土喜欢做的事》活动中,开头以听音乐做律动,创设了活动背景,让幼儿在上课时,不但在听觉上,在视觉上也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首先从封面上来看,阅读封面很重要的,因为从封面可以了解到故事的内容,比如:这本书封面是有两个小朋友,她和好朋友在玩什么?让幼儿自由猜测哪个是土土,哪个是末末。读本中的主要是让幼儿初步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意并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增强自我认同感和感受同伴情谊。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日常生活中“我喜欢”或“我们都喜欢、、、、、、”展开词汇、句式学习和游戏活动中培养。此外读本才用了两条线索并行再合一的写作手法,不仅清晰有序,而且突出了友谊的温暖,让幼儿体会到和同伴一起做喜欢的事的愉悦感。

二、发现读本特点,挖掘教育资源

每个读本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它明显体现的特点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简单---重复---简单----再重复”,它更多的遵循了“相似性”原理的类比思维,深受幼儿喜欢。有的读本以故事情节为主线,这是分享阅读的优点之一。如《淘气的小猫》这个故事通过表演-----游戏------制作等活动来帮助幼儿阅读。孩子学习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孩子在活动中交流的机会多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结合游戏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幼儿要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升华。如:《虫虫虫虫爬》结合肢体动做,让幼儿在游戏中阅读,通过“虫虫虫虫爬” 游戏,让幼儿认识了身体的不同部位。通过开展“分享阅读”活动,我发现幼儿最感兴趣的就是大书猜测部分,我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猜,猜书名、遮挡猜图、看图后猜等等,自从有了这个“猜“的方法,孩子们的想象力更丰富、思维更广泛了。即使猜错也无所谓,有些胆小的孩子在这时也敢来表现自己,使她们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猜测可以让孩子更富于表达表现、对自己的猜测更为自信,猜测也让老师探视到孩子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总之,分享阅读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通过分享阅读活动,幼儿会快乐的读书,并喜欢和班上其他的小朋友共同分享,使幼儿成了快乐的读书人。

第5篇: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读书分享活动

文章发布时间:2013-12-13

为了响应学院构建学习型校园的号召,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业务能力,2013年12月11日下午3点,我院家庭委员会在行业技术学院综合楼402教室,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畅谈读后感”读书分享活动。

举办再次读书分享活动,旨在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让每一位师生都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在读书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知识的洗礼,分享读书的成果。通过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朱宁波编著)这本书的阅读和学习,家人们不仅按时上交读书心得,并选出代表在读书会上向大家汇报读后的感悟。比赛中,每个人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章节的讲述、引申、举例和感悟,让我们对这本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经过激烈的角逐,本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读书分享活动共产生四个奖项。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

本次读书活动,达到了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目的,全体教工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了视野,更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我们相信,我校全体教师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能践行所学的知识,尽心尽力地服务于学生,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让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家庭委员会

第6篇:教师读书分享《我交给你一个孩子》发言稿

洒下一片阳光

——读《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感

近日我读了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我感动于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眷爱。作为母亲,揣着一颗殷切的心,带着对教师无比的信任,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的信任,将她的“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交给了学校,交给了教育。她直言不讳地追问教师:“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他会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狡诈?”“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我一再读着这些语言,犹如读着一个母亲的心,灵魂在她的追问下感到无比震撼。母亲交给我们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一件物品,我们用什么在若干年后还她一个优秀的青年?我们用什么把一个个“欢欣诚实而又颖悟的”孩子“变得正直忠信”?我想,唯有爱心,父母爱子之心;唯有语言,动情动心之语言;唯有法,成就方圆之法规,能“激励、唤醒、鼓舞”生命之方法。

我想,唯有爱心,父母爱子之心;唯有语言,动情动心之语言;唯有法,成就方圆之法规,能“激励、唤醒、鼓舞”生命之方法。

心,即爱心。教师应该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无私地关爱自己的学生。在母亲眼中,孩子是一朵花,每一朵花都是美丽的。 心,即平常心。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将自己的精神状态维持在一个透明干净的位置。

话,要说之以情。此处的“情”也是一种爱心。人是感情动物,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要以情为重。也就是说,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要“以心换心”“以情移情”。

话,要言之以理。 如果我们能把话说得恰倒好处,说得不温不火,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讲到他心灵震撼,自然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法,即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主并不排斥法制,平等也不拒绝管制,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有纪律加以约束,用制度加以限制。

法,即方法。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都是个性化的,都是与“具体的人”的特点、个性相匹配、相适宜的。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关注与研究学生的“不同点”“特殊性”。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过的愉快,也能让他们过的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让他们开心;我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庆幸命运赐给了我这个职业。所以,我会经受住社会和自身的各种考验,明确师德规范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修养,增加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树立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进行道德行为选择,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西建中英文学校

文婷静 2017年5月

上一篇:党政办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安全评价结论编写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