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2022-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高职高专《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总体思路

摘要:《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高职高专工科专业的必修课,当前《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内容与体系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革思路。

关键词:教学改革;工程力学:高职高专工科类

作者简介:李艳芳(1968- ),女,重庆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工程力学及其教学;蔡久评(1961- ),男,江西新建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自动控制。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2008年省级立项资助课题“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工程力学》的立体教学与实践”(项目编号:JXJG-08-13-8)部分研究成果。

高职高专工科类《工程力学》是由高等本科教育体系中相对独立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程组合而成的,是工科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它的先导课程是《机械制图》、《物理学》和《高等数学》,它的后继课程则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等课程。《工程力学》课程在本科教育中都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是,在高职高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总体课时有限,《大学物理》课程通常被取消,《高等数学》课程也存在着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不深、教学目标不到位等现象。难于满足《工程力学》对《高等数学》知识面的要求,再加上高职高专的学生总体素质不高、基础较差等因素,使《工程力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很不理想,不仅学生掌握不了应有的知识,也常常使教师感到棘手和困惑。近年来,我们结合《工程力学》的教学实践,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认真研究,为此,我们成立了《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专项研究课题组,申报了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一一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工程力学》的立体教学与实践,并获准专题立项。下面我们拟从高职高专教学的现状、教学改革的尝试、总体思路和方案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一、《工程力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高专《工程力学》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矛盾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力学的新知识不断涌现,新的技术领域、新的工程技术对力学理论知识的需求越来越深。社会对工科类人才的力学知识和技能也越来越高;而在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中。分配给《工程力学》课程的课时却越来越少。使得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方面。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高专的生源参差不齐,学生总体基础和素质要差一些:一是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进取心不强;二是沟通表达的能力比较欠缺:三是应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限。第二方面。《工程力学》受重视的程度大大降低,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工程力学》是一门基础课程,部分决策者认为其实用性不强,对掌握专业技术帮助不大,所以常常压缩《工程力学》的教学时间,而教学时间的不足又直接给学生造成了该课程重要性不大的误解,因此。学生往往在《工程力学》上投入的精力较少,影响了对《工程力学》的学习。第三方面,课程内容陈旧。教学内容过多过繁。教学方法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课堂气氛沉闷。不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加上力学知识本身的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增加了学生接受和消化力学知识的困难。第四方面。实验条件缺乏和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客观地审视高职高专《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不仅是本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成绩不佳。还影响到了后续课程的学习。另外,《工程力学》课程的缩减,也使得教学实践中与前导课程如《工程制图》、《高等数学》的教学很难安排得当,反过来又影响到《工程力学》的教学。因而《工程力学》教学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职高专《工程力学》的教学研究,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我校正经历着从单一型办学向综合型大学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尤其是基础课程的设计和改革是必要的。高职高专《工程力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新形势下既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也没有现成的教材和评估手段适合高职高专《工程力学》教学,做好高职高专《工程力学》课程立体教学研究与实践是新时期的一项紧迫课题。

二、教学改革的尝试和启示

教学改革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课题,教师如何将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素质相结合,让学生的求知精神、创新意识、学习态度及思维方法等在教学中得到培养,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新课题。近三年来,我们根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方面总体素质较差的现状,在高职高专机械类《工程力学》教学的课程内容及体系结构、研究制作相适宜的多媒体课件、选定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行培养和教育。同时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内容结构,制定教学大纲,其原则是:1 重组体系;2 更新内容;3 降低难度,注重运用。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授课目的以及师生互动的需要,对授课内容组合随时进行更新,选定教学方法及手段,启发、引导、运用师生沟通的交互式教学方法:采用适宜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在网上提供CAI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基本要求、教学日历与答疑系统等多种学习媒体。

(三)教材的研究与实践。要求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有助于学习和记忆;建立实验教学力学体系,发挥实验教学在学生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四)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求知欲强了,师生互动参与就能更加积极主动。

(五)教学评估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改革课程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用更新、更好的考核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高职高专《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总的原则是:以教育部2006年11月16日下达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秉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终生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该意见明确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根据该《意见》的精神,我们对《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重新确定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实验大纲,确定教学手段和方法。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制订课程考试内容和考核方法。

四、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改革教学内容

工程力学教学内容要与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相适应,不要去不切实际地提高。作为基础理论课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出发点。做到“必须”就是符合专科人才培养的规格的要求,做到“够用”就是要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我们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去向。确定专业课教材的内容,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教学中减少不必要的的数学推导和数理论证。《工程力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应重点突出“应用型”这一特点,从专业特点、教学需要、知识结构优化等角度和工程实际应用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删减。并且淡化对基本定理的理论推导。把重点放在能够理解基本定理与应用基本定理。加强基本定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删减教学内容是删去陈旧、减少重复。再进行重组,保证其内容的衔接。这样可以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逻辑性,从而达到减少学时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工程力学》教学内容分为静力学、材料力学和动力学三个板块。其中的静力学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讲解之前进行任务引入,解决任务的方法,相关知识点介绍,最后进行知识拓展。第一部分刚体静力分析基础:分为静力学的基础和物体的受力分析。第二部分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分为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平行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和空间力系及重心。第三部分摩擦问题:滑动摩擦;动摩擦简介和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材料力学部分,打破传统的按变形基本类型划分章节体系的思想,将原来教材内容分为拉伸与压缩、扭转、剪切与挤压、弯曲变形、压杆稳定六个章节。调整为内力、应力、强度、刚度四个部分教学。第一部分基本变形与组合变形的内力:分为轴向拉压内力;剪切内力;扭转内力;弯曲内力;组合变形时的内力。第二部分杆件基本变形时的应力分析:分为轴向拉压应力:剪切变形时横截面的应力;圆轴扭转变形时横截面的切应力;梁的应力。第三部分杆件的强度设计:分为拉压杆强度计算;圆轴扭转的强度计算;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第四部分的杆件刚度计算:分为拉(压)杆的刚度设计;受扭圆轴的刚度设计:梁的刚度设计和提高杆类构件承载能力的方法,第四部分的压杆稳定性:分为稳定性设计:压杆的临界力和临界应力和工程结构压杆失稳的破坏事件。这样可以对于拉伸与压缩、扭转、剪切与挤压、弯曲变形、组合变形进行内比教学,能够着重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熟练掌握用强度。刚度、稳定性校核公式解决各类不同问题的方法。动力学部分为:质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和刚体的合成运动;动能定理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在大学物理里已经讲过。可以少讲或不讲。

(二)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直以来,《工程力学》课程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讲得多和细,很少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独立思维空间,很难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我们抓住《工程力学》课程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工程实例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用动画将力学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就可以轻易地化解教学难点、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屏幕将烦琐冗长的板书内容快速投影出来。有利于提高课堂节奏和教学效率。例如,“约束与约束反力”、“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空间力的投影和力矩计算”及“刚体的平面运动”等知识单元,均有课堂板书量大、抽象概念多、需要的图形和图片数量多等特点,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而利用恰当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消化学习内容,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学科,工程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地运用于各行各业的工程技术之中,它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我们在教学及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克服为理论而理论的学科化倾向,将工程实例如发射卫星时需要研究弹道运动;机器零件传递运动时,需要研究零件的强度、刚度和振动;挖掘机设计时需要研究原动机的运动如何转换为铲斗的曲线运动;大型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研究压杆的稳定性、地震引起的振动,等等。用动画效果帮助学生解决力学模型建立等问题、并通过屏幕快捷地投影代替烦琐的板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节奏。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目的。而且多媒体还有不可替代的连贯性优势,在推证力学原理和讲解习题过程方面,其优势更明显。我们还自编教学指导书,要求学生课前自学,课后复习,并做好读书笔记。课堂上教师随机安排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概括、总结,并根据课堂讨论情况及时纠正,及时解答学生自学中产生的错误概念和疑难问题,然后对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授。同时,指导学生适量做一些有代表性的课外作业和力学大作业,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此外,还可通过典型例题及工程实例边讲边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与主动性。这样做的效果良好。

(三)改革实验教学

实验化教学提出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操作的实验。我们认为,在理论讲解之前的实验应采取演示的形式。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为主。在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再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或验证实验,在实验中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发现新问题,锻炼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对于一些理论性强,公式繁琐,参数概念容易混淆的章节,按照实验化教学遵循“实验——理论——再实验”的规律教学,效果较佳。例如圆轴扭转的性质及横截面上切应力的计算中,若直接讲理论,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剪切角和扭转角,从而对这个知识点失去兴趣,则接下来的实验也是应付而已。而先做实验,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再讲理论学生就容易接受。接着的实验才能起到作用。实验教学的目的,除配合相应的理论教学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

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例如材料力学性能测定实验,可首先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录像,让学生熟悉相关仪器设备及实验步骤。然后再去机进行操作。我们通过万能实验机的自动描绘仪,让学生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有关强度和变形方面的特性:即从弹性阶段到屈服阶段再到强化阶段,最后到缩颈断裂阶段。把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计算机描绘出来。学生在通过实验得到了第一手感性材料后,再经教师讲授和启发,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对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进一步掌握。另外。我们强化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验考核不合格者,则总评成绩不及格。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我们认为,仅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能力水平的惯例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加于改革,建立适宜的动态考核机制。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题型。合理安排考试题耳的难易程度。试题难度分为难、较难、较易和易四个等级。四个等级在A、B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为2:3:3:2。在考核中达到四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即“综合运用”,就是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能用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来计算、绘图和分析比较复杂的工程应用问题:“简单运用”就是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本课程规定的少量知识点来计算、绘图和分析一般应用问题:“领会”就是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问的区别和联系,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识记”就是能够识别和记忆课程中定义、定理、定律、表达式、公式、原则、重要结论、方法、步骤、特征特点等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在考核形式上,应改革以“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一次性考试做法,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而对学生平时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检查、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以及阶段性测验等多种形式,不必仅仅局限于“做试卷”。改变以一次性考试为学习全过程定论的考核形式,有利于课程逐个阶段目标的实现,更能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考查学生在每个阶段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全方位、多角度、较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我们采取了平时成绩(包括学生上课考勤及认真态度、回答提问情况、完成作业情况、阶段性测验、实验成绩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试内容应包括概念、原理、思考题、计算题和实验内容,考试题型为填空、选择、简答题和运用计算,题量可适度,但覆盖面要广,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且要有一定比例(如20%)的难题,以消除学生自满心理,激发其进取意识。如此。可实现学生学习知识与学生能力相统一。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统一。考试内容、形式和成绩评定相统一。

五、教学改革体会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应根据各专业对力学课程教学的要求不相同。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我们经过几年来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获得了一些初步体会,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首先,我们认为对于高职高专各专业的学生,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结构进行科学删减、重新整合,解决好与大学物理相关课程中有关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重复问题:同时适当提高教学起点,减少教学课时。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和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再次。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工程实例,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此外,还要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以顺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高职高专《工程力学》的课程改革既要符合高职高专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保证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职业技能,又要根据力学课程教学涉及面广,各专业对力学课程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逐步完善。我们从高职高专《工程力学》课程定位、教改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自身的实践。全面阐述了《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实践,从教改的效果看,是基本成功的。只要真正把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就可以闯出一条具有学校和课程特色的教改之路。《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改实践。为传统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教改实例,对于其他传统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李艳芳 蔡久评 潘伊晖等

第2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总体设计思路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市场营销人才。但从学生就业和企业反馈信息来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和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程体系滞后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联系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实际情况,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体系设计

一、改革的背景

(1)理论背景。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还指出:“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的灵魂,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灵魂;课程建设的重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2)社会背景。社会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从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均开设有市场营销专业,然而,根据我们对国内多所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由于人们对该学科的理解不同,或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该专业课程设置差异较大。尤其是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一般院校的区别不太明显,不符合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我们于2012年3月~2013年6月分别对西安人人乐超市有限公司、西安圣贝牙科医院、陕汽集团汉德车桥有限公司、湖北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西飞公司、西安银桥乳业、西安众天食品有限公司、西安阎良甜瓜基地、阎良区建材市场等多家周边大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调研。在与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交谈中,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现在80后、90后学生的基本素质问题;普遍认为现在的毕业生最缺乏的就是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缺乏奉獻精神,认为别人应该给他付出的多,一味地索取,缺乏感恩的心;另外,还特别提到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很差的问题,企业要求学生能拟订合同、业务函等商务文件、撰写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起草工作规范及管理文件,但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表现欠缺。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对市场营销学发展趋势和内容体系分析基础上,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应重视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艺双馨的市场营销人才。(3)学院背景。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直属陕西省教育厅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院位于中国著名航空城——西安市阎良区,处于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学院继承了厂校合一、产教结合的办学传统,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办学路子,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的“工学四合”模式,初步形成了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模式。(4)专业背景。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申报开设市场营销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六年来共有近300名毕业生,就职于陕西乃至全国的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岗位。该专业于2011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专业,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目前,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具有一定的积淀和发展基础,师资队伍结构相对合理、素质较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学校的办学定位特别是学科发展一直向理工科倾斜,导致经管类专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不属于学院示范建设的重点专业,但十几年来,围绕着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建设,以改革教学内容为主线,带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尤其注重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的改革,把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纳入教学改革范围;注重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我们也一直在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重课程内容大而全,轻课程内容专而精。市场营销作为应用型经济学科,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涉及的知识面颇广。但我们过去在设置专业课程前没有对社会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照搬普通本科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沿用了培养学科型人才的“三段式”结构,即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的模式构建课程体系。这种“三段式”课程体系结构,使每一门课程课时都较少,使教师讲课时都力争在相对较少的课时内照顾到本学科的完整性,而事实却事与愿违。同时学生也感到忙于应付,哪方面的知识都学的不深不透,而且缺乏针对性。事实证明,套用这种“三段式”结构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中心的本科压缩型,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学科型思想的束缚,对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十分不利。(2)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往往强调概念、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够重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传授、轻亲身体验的偏向,致使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学生学习靠死记硬背,缺乏创新和思考,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致使学生高分低能。(3)重专业知识、轻素质教育。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和弱化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导致相当一批高职学生缺乏完整、系统的科技和人文素养,缺乏创造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由于人文素质课程缺乏、文化情操陶冶不够,高职学生缺乏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缺乏对外来文化的鉴别能力。(4)重校内模拟教学,轻企业真实演练。目前在各高职院校真正具备“双师”资格的专业课程教师极度匮乏,而且现有的实训条件也不容乐观,设施落后,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了弥补学校实验、实训条件的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也不同程度的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以此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但从长期运作的结果看,校外实习基地仅起实习场所而已。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商业秘密也日益增多,大多单位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认为接受学生实习是一种负担,怕泄露商业秘密。结果到实习岗位去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工作。显然这种动口不动手的实习是难以达到实习效果的。

三、改革思路

图1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体系

1.构建基于市场、销售、客服等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体系。通过与西安市人人乐超市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西安盈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白象食品企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具体工作过程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将营销经理助理、销售经理助理、客户经理助理等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融入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体系(如图1和图2)。

图2 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发展方向示意图

2.进行核心课程建设。按照“教产结合,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进行《市场营销实务》、《网络营销》、《推销技巧》、《企业管理》等核心课程的建设。按照各生产加工和商贸流通企业对市场、销售、客服等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整體设计和单元设计。将《市场营销实务》建成精品资源共享课,并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标准,对《网络营销》院级精品课程进行改造。以《市场营销实务》课程为例,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以市场营销工作岗位的不同项目为依据,通过对市场机会分析、营销战略选择、营销策略制定三大项目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过程,可以掌握市场营销各环节的基本决策方法,能制订市场营销总体活动方案,并能把先修课程市场调研和分析方法与专业应用相结合,同时, 具有信息收集能力、市场机会识别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达到营销经理助理资格的基本要求。

3.特色教材建设。与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市人人乐超市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西安盈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白象食品企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一起,编写满足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培养需要,反映职业岗位标准、操作规范,实现课堂教学和工作情境教学相结合的特色教材,包括《市场营销实务》、《网络营销》、《推销技巧》、《企业管理》等。

4.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按照“教产结合、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实施项目教学,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突出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与人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做人、做事。针对教学项目,制定项目完成标准,通过学生完成的项目结果进行评价。以工作技能、工作素质的训练和提升为目的,并辅助采用过程评价、态度评价等综合考核评价手段。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营销经理助理、销售经理助理、客户经理助理等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取得证书后,可以替代校内相关课程考试成绩。针对顶岗实习和校外实训与实践课程,实行校企共同管理、双重考核的方式。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工作课程的“3343”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作者:韩春梅

第3篇:“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的总体思路

王欣欣在2011年“经济形势专家交流会”第8次月会上发言:

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几次改革分别是,1993年国务院通过关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4、2005年的外汇体制改革,1997、2002、2007年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及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展望“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的总体思路如下。

最迫切的是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原因在于现有的金融体制是顺周期运转,由此导致贷款顺周期、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影子银行监管困难、信用评估机构公信力备受质疑等问题。

与此同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是重要的改革方向。

在金融监管方面,市场将逐步建立起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市场建设也是未来五年金融改革的重点领域,包括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

此外,金融改革阵地还将延伸至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等。

第4篇:第四节 语文教学整体设计的总体思路

第四节 高屋建瓴揽全局:整体设计的总体思路

一、由点到面扣标题

标题是眼睛,它可以是文章内容的概括、主题的暗示、线索的提挈,结构的浓缩,问题的寄托。

(1)分解标题,如《一次大型泥石流》、《过万重山漫想》 (2)抽换标题。这种新颖的设计,刺激着学生必须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整体把握。

(3)拟设标题。教师可以限定角度,发动学生给主标题加副标题,或者把原标题作副标题,再重拟正标题并给合全文申诉理由。还可以给课文各部分拟小标题,或词或短语,形式不拘,要求合理,这种设计不仅是理解能力训练,也是概括、表达能力的训练。 (4)评议标题: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标题的意思、作用或优劣作出评价。如《为了忘却的纪念》。

二、顺藤摸瓜理线索

线索是组织材料的脉络和纽带,往往与情节发展、人物感情、创作意图等因素有关,抓住线索,就能串起材料的“珍珠”。 (1)功能性线索。如贯穿情节的“风雪”,展开结构的“漫想”,寄托感情的“纪念”,暗示主题的“大火”,连缀材料的“黄鹂”。线索提挈了情节,情节展示了人物,三者串成一线连成一体,学生可较快把握全局。 (2)类型化线索,即习见的单线、双线、明线、暗线之类。篇幅较长的叙事类文章,若抓住明暗线来设计教学,往往能达到纲举目张,木动叶摇的效果。如《药》。

三、切中肯挈抓联系

任何事物存在于系统之中,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联系是普遍的,体现在课文中,人、事、物、理之间的各种联系犹如“枝茎肯挈”。

(1)抓住事物间的相关性联系进行设计。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和郑屠户怎样对待金老父女的,鲁提辖怎样对付郑屠户的,郑屠户是怎样对待鲁提辖的。把上述情况联系起来,人物之间的联系拎清了,人物形象就一目了然。

(2)抓住事物的因果联系来设计。或由因推果,或因果溯因。 (3)抓住事物间或事物内部的并列性联系来设计,如《故都的秋》,老院禅意、落叶知秋、秋虫残声、秋雨闲人、故都秋果。 (4)根据课文内容的层进关系来设计。

无论抓住哪种联系来编制教案,都必须根据课文实际,“依乎天理”,“因其自然”。

四、多向比较察演变

世间万物、流动不居,反映到文学作品中的人与事,也在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 ,课文叙写的内容,就是人事的变化史、发展史。设计时要研究这些演变的原因、条件、过程、结果。 (1)纵比。所谓“纵比”,即比较课文前后的内容,找出变化,摸清规律,悟出道理,获得收益。如《一碗阳春面》《最后一课》《林黛玉进贾府》。

(2)横比。新旧知识勾连,课内课外比较。横比可比共同的人生道理,《一碗阳春面》和《一个新生的故事》;共同的描写对象;共同的人物形象;也可比相关的思想观点、相关的结构形式。这种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瞻前顾后,整体感强;多方对比,学生印象深刻;内外勾连,信息容量较大。

五、片言举要展思路

1.关键句可做教学突破口。有的维系结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有的统率材料《琐忆》《呐喊自序》,有的照应标题,《绿》,有的标志线索,有的点化人物《祝福》《药》人物“口头禅”,有的蕴涵精义,如《风景谈》,有的维系感情《项脊轩志》《兰亭集序》,有的总结全文,如《咬文嚼字》。

2.依靠关键句领起全篇教学。如《呐喊自序》“我在年青时候也曾做过许多梦„„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记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由来。”找出“梦的历程”。 3.抓住关键句来设计大局。如《西湖的绿》,抓住“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句子设计。

六、攻其一处破重点。

只有那些既是文章精华,又能落实教学目标的地带,才能成为教学攻坚的重点。

1.扣课文内容来设计,如《明湖居听书》侧面烘托和直接描写;《幼学记事》的语言幽默的途径;《林黛玉进贾府》的出场描写;《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外交语言艺术,《咬文嚼字》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我与地坛》追寻自我救赎之路;“教材无非是例子”,应看重的是学生学语文的方法,培养他们用语文的能力。

2.扣课文语言风格来设计

3.以教授读解方法为设计重点。通过一篇文章的阅读,教给学生阅读一类文章的方法。游记类散文,大致可以析为三方面:旅行踪迹、人事景物、识见情旨,如《汨罗行》《雨中登泰山》《内蒙访古》《雄关赋》

七、另辟蹊径善转换

1.教学切入点的转换。如《西湖的绿》的中间开花,《绿》《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首尾归中,《咬文嚼字》《宽容序言》的倒卷珠帘。

2.以传统观念的转换来指导备课,如批判、质疑、纠正、补充等教学环节的设置。

3.在教学方法及手段上转换。如改编、表演、报告、竞赛、评点代替教师讲读;如教学剧本或小说可发动学生改编、表演“课本剧”,编导就是对课文的分析;承担角色,就是要领悟台词,理解人物形象;表演和评议,则是理解的深化。

4.价值观念上的转变。有些选文,说教味甚浓;有些选文,太应景循时;有些选文,又失之过时陈旧;有些选文,编者习惯于“左视眼"误读,对多数以“阶级论”观点,给作者或课文人物定性的说法,(如地主阶级、剥削阶级、小资产阶级、宗教观念、世界观局限等),要学生深入课文,尊重自己的感觉,读出自己的见解。

当然,所有的转换都要从可行原则、效益原则、教育原则出发。

八、总揽提要巧概括

教师读解课文的思维之网既能散得开,又能收得拢,“钻得进”是潜心涵泳,悉心体味,“跳得出”是摄取精髓,为我所用。《荷花淀》用一个“美”概括,《一碗阳春面》从“事”“情”“理”的高度上驾驭全局,《庖丁解牛》“技”与“道”,《邹忌讽齐王纳谏》抓住“三”字。

九、听君新翻杨柳枝

对整篇课文作全新的解读,这种解读建立在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之上,建立在教师是一个独立的言说者的基础之上,如《荷塘月色》看作是作者一个美丽而短暂的轮回之美。

第5篇: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长治学院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科学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强化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型院校。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质量工程,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校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等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建设要求、具体目标与建设思路

(一)专业建设

建设要求:根据学校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注重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并不断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和特色;进一步加强新上本科专业的建设,紧紧围绕农、工、理、管等学科领域进行专业布点,积极加强学科专业间的交叉与融合,大力培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关的专业生长点。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管理,整体提高专业水平,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专业申报、建设、评估与退出机制。

具体目标:每年择优遴选3-5个优秀专业作为学校特色专业,从学校特色专业中择优遴选1-2个作为学校品牌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五年内争取有3-5个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学校成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建设思路:专业建设实行负责人制度,将专业按合格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三个层次进行建设。依照分类指导、强化特色、突出能力的建设原则,从现有专业中,遴选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专业或具有一定办学基础、未来若干年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交叉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使之在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特色,达到或接近省内先进水平,成为代表学校优势的学科和专业; 每年开展一次本科专业评估,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效果。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以带动全校各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课程建设

建设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整体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原则,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研究,加强教材的选用与建设。加强优秀教学资源建设,继续完善教学资源平台,完善教学资源建设的规章制度,提高教学资源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将学科新知识、新成就、新技术和教学改革成果及时引入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使学校课程建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从而推进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具体目标:每年遴选20-30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每年遴选8-10门校级精品课程,五年内建设成20-30门省级精品课程,争取国家级精品课程有突破。力争每年出版自编教材8-10部,五年内达到40部以上,其中省级规划教材10部以上。

建设思路: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不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和优化,构建模块化课程群,整合课程体系;加强基础课程建设,优先建设量大面广的基础课程;建立校、院两级的课程建设制度,以师资队伍、教材、课件及实验条件建设为主要内容,实现课程建设品牌化、创新教育特色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课程建设按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三个层次进行,并通过开展课程评估,遴选一批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课程采用立项重点资助、到期验收的形式进行,为建设精品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切实加强大学英语、计算机和“两课”等重点课程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继续加强公共选修课程建设,在增加公共选修课程数量的同时,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选课的满意度。

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加强教材质量评价,提高优秀教材选用率;开展国外原版教材的引进试点工作。着重抓好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教材建设,重点加强我校特色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材编写与修订工作。

(三)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1.实践教学建设

建设要求:根据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需要,切实加强我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整合实验教学资源,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和实习条件;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

具体目标:每年重点遴选建设1-2个特色鲜明、开放共享、较为先进的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五年内争取建成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8个,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3个。

建设思路: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代化,提高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突出实验内容和运行机制的创新,80%以上的实验应具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的设计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在实验体系的构建、实验室开放与管理、实验教学人员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应具有示范性。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为实现“一优三强”(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要坚持以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注意分层分类施教,强化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教学,实现校企联合,着力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增强长线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具体目标:每个学院至少要建立1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五年内学校将支持100个左右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学校每年择优建设1-2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五年内建成10个左右的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争取建成2-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力争实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零的突破。

建设思路:

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学校通过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邀请企事业单位参与人才培养,与有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创新实践教学基地,为大学生开展实践训练创造更多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以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各专业教研室要到相关行业调研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需求,积极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行业领导来校指导,努力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突出校内专业教学和企业实训、文化熏陶的有机结合。

教务处、科研处和学生处等单位,要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调机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学校每年设立20个左右的大学生创新试验项目或创新课题,资助在校本科生开展各种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积极开展专业技能、计算机技能、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电子设计、创业设计等各类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兴趣。

(四)高水平教师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

建设要求:以教师的能力建设为主,建设责任心强和敬业精神强的教学团队,既要有德艺双馨的教学名师、各级学科带头人,还要有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在科研与教学上都表现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构建一支以高级职称教师为骨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特色鲜明,能支撑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的教师队伍,使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以专业为单位进一步推进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培训,开发和建设高质量的双语课程,原则上每个专业要开设2-3门双语课程。

具体目标:每年资助20-50名中青年教师外出培训;每年学校评选3-5名校教学名师和10名左右优秀学术骨干教师,争取五年内遴选校级教学名师15-20名,选拔省级教学名师4-6名。每年择优建设1-2个教学团队,五年建成5-8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3个省级教学团队,每个团队至少有2名教师能胜任双语教学;每年择优建设3-5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争取1-2门双语课程入选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建设思路: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好、整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作用。大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通过为教授和副教授的主讲课程进行辅导、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它高等学校教师交流经验、担任班主任工作等形式,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继续推进教学名师工程,以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为示范和导向,开展校、院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奖的评选,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建立健全双语教学激励机制,采取双语教学教师优先参加培训、优先参加学术交流、教学工作量1.5倍计算等措施,调动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外国语学院的教师资源,开发双语课程,通过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培训,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建设要求:根据“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推进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促进各教学单位发挥优势,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建立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定期采集和统计校院两级教学基本数据,分析教学基本状态的变化趋势,并逐步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数据予以公布。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社会和企业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建立与完善各项教学质量标准,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具体目标:形成包括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目标系统、教学质量标准系统、信息收集系统和反馈调控系统的一个完整闭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全程监控。

建设思路:一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二级教学院(部)教学评估、本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和实验室评估等评估指标体系,积极组织各项校内教学评估工作,健全校内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二是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监控方法与机制。制定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标准,将信息与网络技术引入教学质量控制环节, 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动态监控。三是坚持已有的教学例会、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听课、学生信息员、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等教学监控制度。强化教学质量过程控制,进一步加强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与保障,实现全过程的质量调控与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学校成立“安徽科技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决定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全面指导该项工程实施。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院长负责、教务处牵头、教学院(部)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二)质量工程由学校拔专款进行建设。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三)学校把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作为各部门、单位工作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部门、单位要强化教学质量的“一把手责任”,要根据本部门、单位的实际并结合我院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具体措施,扎实推进质量工程。

各教学院(部)、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施质量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细化实施方案,积极选报项目,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我校质量工程扎实、稳步、高效推进,达到预期目标。

安徽科技学院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日

第6篇:郑州商城整体保护整治的总体思路

遗址将现环形绿化带

清华大学商城遗址保护项目组人员介绍说,他们是2003年3月受郑州市文化局委托做的这个方案。

商城遗址的分布呈断断续续状态,现存的有紫荆山公园、东城墙、东南城角、南城墙、西南城角、三角公园等几段。西城墙和北城墙地面之上的遗存较少。清华大学的设计为了显示整个城墙的轮廓,规划在城墙地下遗存的地段用设置绿化带和步行道的形式来显现。如果按照这一规划,郑州未来将形成一个沿商朝城墙而围成的环形绿化带。

在商城遗址的保护区划分上,在地上有商城城墙遗存的地段,核心保护区是按照城墙两侧各20米来划分的。在地下有商城遗存的地段,核心保护区的范围按照70米的宽度划定。在核心保护区内,不允许建设任何建筑,现存的建筑也将分步拆除。在城墙墙体的保护方面,要拆除现有城墙顶部的步道,除经过专门设计与处理的局部地段外,现有城墙地面严禁登临行走。除目前已形成的城墙缺口,严禁在城墙位置新开缺口,或新建车行道路。对于城墙墙体的水土流失问题,该规划说,要伐树植草,严密固土,对部分悬空城基培土加固,统一预制钢筋水泥土方格网。

按照该规划,在环商城城垣遗址附近将建历史文化步行道,并在环城步道附近展示商城历史文化遗存。

保护建设夕阳楼公园

在商城城墙西南角建设夕阳楼公园,在保护城墙的前提下,设计专门的登临城墙顶部的步道,在顺城街的西侧建设夕阳楼诗词碑记,建设书院街北侧以社区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园林。

商城三角地公园以商城保护为核心,在公园内塑造商城标志,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中心商业区公共绿地。因为大型体育设施对商城遗址的保护不利,项目组成员还在规划中建议搬迁市体育馆,在体育馆处建设沿商代城墙遗址保护带的绿化带,通过绿化景观设计手段显现出商城城墙的范围和形态,比如可以采用铺设步行道的方式标示城墙的位置,或者用绿化带围出城墙的区域。

在保护商城遗址的同时,还要对明清古建筑群进行保护,对历史遗迹进行整合。扩建城隍庙西侧用地,修建文庙已损毁建筑,恢复文庙原来的形状。

在紫荆山公园内的城墙段,也要进行整治,按照这一规划,要搬迁黄委会招待所及公园家属住宅,扩大紫荆山公园用地,还要拆迁黄河博物馆周边围墙和建筑,届时可从紫荆山公园直接进入黄河博物馆。

第一面孔建登城电梯高空观景

商城博物苑第一套方案,在功能划分上,可以分为5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通过开放空间设计沿商城城垣遗址历史文化散步道的商城文化展示区。这一展示区是沿商城遗址城垣内侧,成带状分布,将商王列柱广场、东南城角城垣纪念广场和商城主入口广场有机地串联到一起。展示区采用考古探坑的方格网状规划结构,朝着城墙逐步下沉的形式出现。在商城博物苑和远近期规划中的商城博物馆(在这一地段的城墙两侧各规划有一个博物馆)之间还设置步行道,这是商城博物苑的第二个功能区。第三个部分是商城博物苑和文庙之间规划的一条沿东大街的文化展示和文化产业带,在这一地带,一条轴线把近期规划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和一些商业设施串在一起。第四部分商城南城垣和熊儿河之间,在这一地带,规划设置一条跨越南城垣的观景天桥,将商城博物苑中的商王列柱广场和沿熊儿河的文化设施沟通起来。商城博物苑的第五个部分为商城东南城角的观景平台,通过沿滨河绿化带和正对窖藏坑展示厅的商城东南角入口,并通过登城电梯和悬索观景平台进入商城内部。

在商城博物苑的规划中,设置了完善的步行道系统,规划在塔湾路和城东路之间的东大街区段,实现纯步行化的绿阴大道。在深挖处理的深槽两侧还规划了停车场。沿商城内侧的历史文化散步道是这一地区的另一条主干道,另外还有一些步行次干道把商城博物苑的每个部分联系在一起。

第二面孔修地下庭院仰望城墙

第二个方案和第一个方案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二个方案中采用了地下绿化庭院。规划中引入了考古中探方的概念,先期进行整体考古发掘,将有价值的文化遗址进行原地保护,形成以遗址为中心的地下绿化庭院。庭院的标高以历史地层为依据,以商、秦汉、隋唐、元明清这四个郑州的历史发展阶段为标志挖掘成不同标高的地坑院群。院落之间的地下空间成为博物苑的展览空间,游人在观展的同时,可领略庭院中古代遗址的风貌,也可通过一定的视廊仰望城墙。

在这次规划中,设计的博物馆分为核心展区、开放展区、下沉室外展区和商城文化研究中心四个部分。核心展区位于博物馆建筑群的中心位置,为四方锥台造型,主体建筑高9米,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7500平方米。开放展示区沿东大街呈带状分布,由半开敞的架空柱廊及其围合的庭院组成。下沉室外展厅位于中心建筑的东侧,呈阶梯形平面布局。商城文化研究中心位于塔湾路的西侧,可以安排商城文物、考古的相关机构入驻。 郑州商城整体保护整治的总体思路:

1.通过拆迁实现环商城城垣遗址绿化带的初步形成。

2.以环商城城垣遗址的历史文化散步道为主干引导和组织环商城遗存的保护展示。 3.沿商城城垣遗址形成商城博物苑、商城保护公园、商城夕阳楼公园等三处节点和扩大绿化开放空间,以及位于商城三角地公园和汉地公园的次要节点。

4.将环商城遗址绿化带建设与金水河、熊儿河滨河绿化环境整治结合。 商城保护及分片规划:

1.商城三角地公园及其周边环境整治:以城墙保护公园———三角地公园为核心,塑造商城标志,建设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中心商业区公共绿带。保护片区占地面积19.4公顷。 2.商城夕阳楼公园:以古建筑遗址夕阳楼为主题,结合商城西南城角保护展示目的的城市小型市民休闲公园。保护片区占地面积11.9公顷。

3.书院街旧城改造片区:以保护商城周边城市空间环境为目的,建设特色的中低层居住片区,塑造书院街成为生活气息浓厚的特色街道。保护片区面积12.6公顷。

4.商城南城墙外围环境整治区以创造商城历史环境意象为目的,局部性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建设沿商城南城墙的开放景观带,建立商城与熊儿河的空间视觉联系以及城墙遗址与现代生活的缓冲空间。保护整治片区占地面积25.5公顷。

5.商城博物苑:以商城历史文化展示为核心,建设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旅游休闲公园和沿商城城墙大型的城市开放空间,并成为商城城墙的重点保护展示区。商城博物苑是联系明清古建筑群(城隍庙、文庙)与商代城垣遗址的重要节点。保护规划片区面积23.1公顷。 6.商城东城墙及其外围环境整治区:以商城城墙展示和城市特色开放空间创造为目的,建设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城市绿带。片区规划占地面积10.6公顷。

7.明清古建筑环境整治区:以明清古建筑群保护和恢复为核心,建设具有人文特色的旅游休闲观光区,提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契机,保护整治片区占地面积23.2公顷。

8.汉城墙及其周边环境整治区:以汉城墙保护展示为目的,建设沿汉城墙的绿化保护带。保护片区占地面积12公顷。

9.商城宫殿区遗址:是商城大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将建成为具有展示、宣传、娱乐、休闲等功能的宫殿遗址保护区。宫殿占地面积34.9公顷。

10.商城保护公园:以商城遗址保护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滨水公园,公园同时应强化商城城墙遗址的标志性,是商城城墙北段的重要节点。规划公园扩建后占地面积29.1公顷。 11.金水河滨河绿地及周边:建设综合纪念性和市民性的省委广场以及展现现代城市形象的行政办公建筑群,塑造河南形象。占地面积34.9公顷。 12.杜岭街历史文化步行道:将利用现状道路与现状永久性建筑之间的用地,建设历史文化步行道,在窑藏坑出土原址建设城市绿地。

朱自煊(清华大学教授):郑州市的布局和发展有两个轴线,一个是历史的轴,一个是空间的轴。作为历史轴,最早的就是商城,21世纪又发展到东面,所以这个轴实际上能够说明郑州发展的历史轨迹。从空间看,郑州的南面是嵩山余脉,北面是黄河,我们祖先就是在这个地方开始营造3600年前商代的国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郑州商城是最早的一个,也是迄今为止还真正在地面上保留有城墙、且规模很大的一个古城,这对研究夏商及上古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郑州商城周长约7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面积及规模都很大。考虑到这是在3600年前,这么大的规模在全世界也少有,经过发掘考查,发现还有外郭城、排水设施、宫殿遗址等,城内也出土了大量青铜器。

城墙整体的保护思路是对商城城垣形成一个绿化带,在绿化带内形成一条历史文化的散步道,同时还要把商城的城垣跟金水河、熊耳河整治结合起来,把在商城内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如文庙、城隍庙、清真寺以及二七广场等建筑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体现不同时代、特色完整的郑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通过对商城城垣的保护和整治,展现郑州历史文化的内涵,让它真正成为既有古又有今,既有它的文化内涵,又能与今天的城市发展需求结合,真正体现出名城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王景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教授级高工):城市发展中如何保护好文物?应在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城市发展的原则中确立保护第一的原则。同时要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实际工作中应有长远的保护规划。现在保护的有些地方特别窄,划宽点儿行不行?商城的保护要突出历史,以城墙的展示为主。展示的原则不是回归自然,而是要提示历史,提示商城。保护就是好好利用,消极保护的本身就是死保不用,但消极保护是积极保护的前提。文物保护法讲“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我赞成积极保护的做法,同时也要在实践中提高积极保护的意识。但现在很多地方恰是打着积极保护的口号,做的是破坏的事情,这里面有的是我们设计不当,有的是开发过多。因此,我们在谈积极保护的时候,要注意弘扬它的有利因素,克服它的消极因素。

宋新潮(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郑州商城是从商代早期开始在这里建都,一直到现在为止。实际上这是一个相互叠压和相互沿用的城市发展史的教科书,这里充斥着现代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尖锐而突出的矛盾,因此,做好商城的保护规划,是时不我待的任务。商城的保护规划必须依据国务院批准的郑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结合郑州商城50年来的考古工作和保护的需要,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第二要加强商城的科学展示。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怎样把商城发现的众多遗址点整合起来,建设一个全面展示商城历史的藏馆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三要进一步做好商城范围内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这是编制规划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这样才可以避免城市建设项目实施的盲目性。

朱凤瀚(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教授):在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中,第一任务是保护商城。我们现在工作做的还不够,还没有把保护和展示郑州商城遗址,作为我们整个规划的中心。如何在规划方案中展示郑州商城考古发掘的成果,我觉得在国外遗址保护中一般很少有人造的东西,而要进行展示性的保护。第二是加大投入进行考古发掘,搞清楚商城外城墙是怎样一个走向,墓葬区在哪里,这对于我们了解商城整体部局有很大好处。国外珍惜每一个遗址,珍惜每一个发掘出来的文物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学术上需要文物,经济开发、文化建设也需要文物工作,我希望在经费上加强一下考古钻探发掘。

陈旭(郑州大学教授):20世纪50年代考古发现的郑州商城,曾经被认为是仲丁之隞都。其实,这座城址并非隞都,而应是汤都亳;小双桥遗址才是隞都故址。我们研究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商汤亳都保护是重点,与此相联系的隞都遗址的保护也应加以重视。

小双桥遗址是1989年发现的,经调查,遗址的面积约144万平方米,与都邑遗址的规模相称。1995年后,在该遗址连续作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发现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重要遗存有宫殿建筑基址、祭祀遗存以及青铜器、玉器、象牙器、金箔和原始瓷器等,在部分陶器上,还发现有朱书文字。

小双桥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北郊,距市区40余里,地处索须河南岸的台地上。遗址的西北10余里是荥阳故城,荥泽古城在遗址东北4里,遗址北面约10余里是邙山和黄河。其地理位置处于黄河南岸邙山地区,在荥泽西南。

小双桥遗址的发现,不仅解决了隞都的问题,由此有力地证明郑州商城不是隞都,而是亳都,因此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

李培松(国家文物局文保司考古处处长):郑州商城的规划保护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郑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第二,郑州商城作为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划;第三,商都博物苑、紫荆山公园等具体地点的规划。商城是作为一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整体,因此保护必须突出以本体保护为主的原则,把郑州商城城垣作为重点。同时,郑州商城的保护规划,要力求形成一个郑州商代城垣的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的方案。依据《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的要求,在做好规划编制的同时,加强城市建设的管理,避免盲目建设。

孙英民(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州商城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发掘到今天,人们对商城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政府对此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它对郑州整个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至关重要。郑州市提出对老城区的建设方针是把保护放在改造的前面,在做好老城区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这个指导思想非常好。当务之急是商城周边环境的整治,现在就需要拿出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包括商城东南角的拆迁预留,再拿一个详细规划,把这些东西分层次做一做,同时把明清的建筑、需要恢复的建筑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结合起来,这样就形成文物保护与展示区域。要特别注意郑州商城的周边以及特别重要的遗迹,比如小双桥遗址等,它和我们郑州商城有着非常密切的年代上的联系,我们应该把它纳入视野,避免遭到破坏。又如新郑郑韩故城,从郑国到韩国,一直到秦汉的大型官营制陶作坊,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展示起来,普通的老百姓肯定会欣喜若狂,但是如果不管,可能以后会慢慢消失。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河南“有说头没看头”,就是因为我们今天没有给予文物保护与展示应有的重视。要保护好郑州商城就必须宣传好,要建设一个集中展示郑州商城的博物馆或展厅。否则,好多问题说不清,老百姓看不明白。党中央提出三贴近问题,就是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要让更多的群众看到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杨焕成(原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省专家组组长、研究员):郑州市委、市政府抓住郑州商城遗址这一优势和品牌做文章,值得赞赏。做好商城的保护和利用,应着重保护文物的原真性,不但是保护文物的本体,还要保护环境的原有风貌。在具体实施中,因为商代的建筑样式还处于研究阶段,因此,必须加大对商代社会经济及发展脉络研究的力度,同时,要加大环境整治的力度,凡是影响城墙安全的违章建筑和影响文物全貌的建筑都应拆迁。另外,一些高大乔木植物的根系也会影响城墙安全。商城宫殿区处在闹市区,对研究商代历史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保护难度也非常大。所以,我希望市政府能下决心把商城宫殿区所在的这十几亩地征过来,好好地加以保护和利用。

田银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郑州商城的重要性已为大家所公认,因此,商城保护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要保护它的重要文物价值。所以在商城保护规划中就要突出商城原真体的保护与展示。第二点是要发挥它的当代效益,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第三,要突出保护整体性,这样有利于郑州商城整体印象的建立。第四点,要注重营造文物保护的良好社会环境,它对商城核心区的保护展示有重要的作用。

戴逢(广州市政协副主席、规划专家):郑州商城是迄今发现的最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掘,大量文物古迹的发掘与确定全面提升了郑州市的文化品位。这跟广州南越公署遗址有点相似,广州的南越公署有几条街的规模,范围相当广,为了保护、控制,广州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决心搬迁儿童乐园。为了使郑州商城的观赏性得到提升,在商城保护的核心区,对改造地段、保留地段以及相临地段也要提出保护或协调性指导,要符合控制文物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要特别注意突出商城整体的保护风格,要追求商代的文化品位,要用原汁原味的商代风格与遗址相衬。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对商代建筑及商代建筑的符号作深入研究。

李民(中国殷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郑州大学教授、博导):关于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安阳殷墟遗址保护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殷墟博物苑确有成功的?胤剑泊嬖谝欢ㄎ侍猓冉贤怀龅木褪潜A粝吕吹脑诽佟>俑隼樱?127坑没有完全发掘出来,妇好墓也搬了家,不少人看了之后都有想法。郑州商城保护规划必须尽量多保存一点原真的东西,一个是城垣,一个是宫殿区,我觉的这两点是原真的。人文景观要有,但必须突出原真的东西,这有利于以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之所以申报成功就是因为它突出了原真的东西。安阳之所以未获成功就是因为它保持原真的东西太少。郑州商城要汲取这方面的教训,起码要让人信服,这就是商代早期的大都城。在已发现的宫殿遗址中竟然有三层的宫殿遗址,我觉得能不能把它推到地面以下进行展示,建一个展览馆。让人一看就感到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宫殿遗址,专家能看,一般人也能参观。罗马古城的大墙上有一个大地图,显示着罗马帝国遗迹,让人一看就知道罗马帝国有很大范围,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觉得郑州商城也可以做一个大地图,展示的是商代早期的地图,让人感到郑州商城有如此重要地位,这对文物保护十分有益。

许顺湛(原河南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研讨会上,提出将郑州列入中国八大古都,大家都同意,主要是因为郑州有一个商都,如果只有一些城墙就不行,商城保护和规划不好,八大古都的称号难以成立。国内外学术界对郑州商城特别重视。我想提的是对郑州商城的保护,外郭城也是郑州商城的一部分,也应该考虑。外城原来推测有16平方公里,经实际钻探估测,可能是13余平方公里。我建议搞商城保护规划时要顾及外郭城,那怕粗略一点。同时应注意做好宫殿遗址的保护展示,还要在宫殿、宫城、排水道、管道、水池这些城墙内部设施的保护上下点工夫,以加大郑州商城遗址重要地位的宣传。

杨育彬(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州商城的保护规划,必须把商城城墙和宫殿等其他遗迹纳入保护规划,与郑州的自然景观如金水河、熊耳河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要把郑州市保护下来的古建筑,如城隍庙、文庙联系起来,把遗迹、绿地、人行步道、博物馆展示联系在一起,让郑州市民能够形象地领略到商代郑州的概况,这必将大大提高郑州的文化底蕴。遗址保护进行原真性保护和展示非常必要,要尽量少一些雕塑等人工景观,如郑州商城宫殿的展示。举个例子:省中医研究院的地底下,就有一座比较大的宫殿遗址,当时编号是15号宫殿,它的地下具有整排整排的石柱础。另外,必须深入研究商城的宫殿区、水池、排水管、城墙剖面等,看看应该如何集中展示。要对外城墙的走向进行深入研究,在适当地方立标志碑。最后希望通过这个保护规划把郑州商城保护规划好。将3000多年前的商代古都保护好留给子孙。

姜建设(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主任、教授、博导):郑州商城作为国宝单位,这个品牌必须打造。从长远看,本着对后人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必须这样做。我认为打“中华第一都”这个品牌在考古界、历史界都没问题,但在郑州市民中这种认可度到底有多高,恐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中原地区的历史积淀非常丰厚,我们就是要打商城这张牌。我建议搞一个大地图,告诉郑州市民商城是什么?然后大家才能重视,形成一个较为明显的商城识别系统。对一些发掘出来的重要遗迹要就地保护。这样做所产生的震撼力是放在博物馆展柜内所远不能比的。有了这些就地保护的遗址,郑州3600年古都的形象才能丰满起来,才能让普通百姓也认可。

虞绍涛(河南省建设厅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郑州商城应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好。郑州商城保护的主体是城,因此要对郑州商城的文物埋藏情况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对重要的遗址点要进行重点规划保护。同时,要充分挖掘商城遗址保护的内涵,使之丰富充实起来,进行量化分析。目前来讲,商城保护的核心应是城墙,一切规划保护都要以烘托城墙为目标,城墙是商城目前最明显的标志,也是凸显它作为商朝都城的重要遗迹。因此,我们要围绕城墙来做文章,切不可喧宾夺主。

陈玉章(郑州市规划院总工程师):我认为商城保护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郑州商城的保护要整体考虑,任何单个遗址点和遗迹的保护都必须放到整体中去考虑,去规划,比如商都博物苑。第二,商城的保护应该突出展示和利用,不应局限于保护。郑州有3600年的城建史,展示商城就是展示郑州3600年的城建史。从紫荆山公园到宫殿区,再到书院街、火车站,这里是展示郑州市文脉的一条轴线,在这条轴线上可以分成几个历史地段,东北角宫殿区紧靠紫荆山。宫殿区有三大内容,一是宫殿遗址,一是大型供水系统,再一个是宫城城墙遗址。商城分三个城墙,分别是宫城城墙、内城城墙和外郭城城墙,在内城和外郭城之间是手工业区和墓葬区。内城周围出土了一百多件青铜器。另外还有文庙、城隍庙、开元寺、夕阳楼旧址等,这里是郑州市的文化中心。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该突出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如城市格局和风貌,民居、宫殿,工业区等,要体现出商城的原有特色和风貌,尤其要突出表现郑州商城的青铜文化,商城遗址出土的商代酒器、陶铁、礼器等都是具有商文化特色的文化符号。

王磐岩(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副院长):郑州商城的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商城遗址和文化遗迹的保护必须考虑弹性的因素,因为目前商城的考古发掘还在进行,还有许多未知因素。这样文物和历史文化都被激活了,再把人的活动纳入进来,对于商城的展示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对现代城市品位的提升,改变城市生态也将起到很好的作用。第二就是要在保护规划中把金水河、熊耳河两河联带起来考虑,呈动态的发展,由远及近,意义非常重要。第三点是展示节点的控制,这样的控制将大大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城市用地是有限的,如何在有效的保护下,既要突出遗址主体又要保证用地的合理性,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第四点是规划要能体现关于城市风貌的控制,从保护和利用的角度、从空间上进一步强化文物古迹的可展示性。商城规划与文物保护要同期进行,现在对文物的钻探和考察比较少,要进一步加强。

陈同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我们做了将近10年的大遗址保护,深切体会到如果这些大遗址保护工作不和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结合,那么它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是有限的。郑州商代保护应当有三套规划,第一个是郑州商城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个是郑州商城历史文物保护区的详细规划,规划方案除商城遗址外,还应有明清古建筑和二七革命纪念地等,这些内容应该是郑州的城市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第三个规划应是具体的,如商城博物苑的规划,规划目标应当是商城历史文化内涵的充分发掘和展示。对遗址公园的设计我认为应该由下而上、由内而外。我们要注重遗存的整体性,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墙的内容,它还应有一些遗址,如宫殿遗址、手工业区、祭祀区等遗址遗迹。还要注重遗址的完整性。

白云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州商城的保护要有两个基础,首先是文物遗址的保护,其次是文物遗址的规划。郑州商城的特点有几个方面,一是规模大。和郑州商城年代相当的还有一个偃师商城,它要比郑州商城小得多。另外,作为都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都是带有城垣和宫殿建筑的都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郑州商城与早期其他都城相比,其内涵非常丰富。大量的青铜器窖藏,也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铸铜遗址、制骨等手工业作坊遗址,宫殿遗址,大型的排水设施,这些其他地方都没有。因此,商城遗址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第二就是我们在规划郑州商城保护方案的时候,应对商城的历史渊源有所表述,郑州商城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文化上的渊源可能来自大河村遗址,城垣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的新寨夏城遗址,要把城市的历史渊源表现出来。第三个是古代都城的保护与展示。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展示的关系。保护和展示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总体上如何作好保护和展示的结合。事实求是地讲,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但是又不能为了展示进行破坏。第二我们要进行原真性的展示,展示的目的是将历史知识告诉民众,如果仅仅是考古遗迹现象原汁原味的展示,可能大部分市民看不懂或不理解,因此要配合必要的展示手段,图像也好模型也好,对其进行简明的阐释。第三个层次就是规划中多节点的结合问题,我想强调的是集中展示和多点分散展示的结合。只有这样,我们的展示才是全面的、灵活多样的。

邓述平(同济大学教授):随着城市的发展,拆迁越来越多,文物古迹的保存越来越重要。如何做才能呈现商城文化的内容,我很同意建设遗址绿化带的思路。西安古城城墙保护下来了,但环境还是比较糟的。在商城遗址周围留出比较多的绿地,会更好的体现保护区。对商城遗址的保护要让人通过一些实体直接感受,能够产生联想,哪怕是局部再现。我们可以搞一些生产用具的展示,把城里的街道用什么方式展示出来。商城遗址的东面要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以便于管理。这个地区的改造因为在市中心,人流交通都很拥挤,它跟周围用地的关系,要有一个考虑。此外,四周的道路停车要有一个合理规划,商城展示与周边环境的风貌也要和谐一致。

第7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

村官/三支一扶考试复习资料 更多考试资料欢迎详询QQ:907208006 OR exam163 QQ:962468996 Y2012村官/三支一扶考试复习系统电子书.exe系列之农村政策专项 欢迎详询. QQ:907208006 or exam163 QQ:96246899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支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突出工业拉动、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着力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创新型农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创新型农业,就是要把发展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优势产业创新能力,统筹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创新能力,科技支撑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培育建设好创新型农业、创新型农村、创新型农民。

重点要在“五个一”上寻求突破

第一,创新思维方式,在“一转多变”上寻求突破。“一转”就是要转变工作思维方式,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多予”上下功夫;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统筹上做文章;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在工业化上找出路,形成一套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力的工作路数。“多变”,就是要按照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单一农业向复合高效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封闭型农业向开放型农业转变。一是“粮变肉”。大力发展畜牧业。二是“小变大”。通过发展合作经济、推进土地流转和专业化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整合成大规模、大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少变多”。通过大力推进粮、牧、多、特、加、劳全面发展,实现由“一元”增收向“多元”增收转变。四是“粗变精”。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五是“农变工”。通过加大对农民创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由农民向市民、向工人的转变。

第二,创新工作方式,在“一策多法”上寻求突破。“一策”,就是坚决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两个重中之重”的战略决策。“多法”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采取传统创新的办法、巧用科学的办法、实际实效的办法、统筹协调的办法、政策保护的办法,千方百计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在农业内部挖潜上下功夫。要把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把资源转化为效益;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重大科研成果和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在农业外部拓展上下功夫。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多途径地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在开放联合上下功夫。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会展经济和订单农业,加快与发达省份、地区和国家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推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四是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各地要切实落实好国家各项扶持“三农”政策,深入研究制定加大“三农”扶持力度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办法。通过政策扶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创新经营方式,在“一化多能”上寻求突破。“一化”就是大力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多能”,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把破解“三农”难题的多功能金钥匙。它能够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不断解决农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最终使我国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要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集中扶持发展一批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成长性、对农户和整个行业有较强带动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

第四,创新组织方式,在“一统多筹”上寻求突破。“一统”就是通过组织创新,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力度,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多筹”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优势和主动性,合力兴农。各级各部门都要整合本系统的资源要素,集中投向“三农”,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整合金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财政投入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形成农村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二是整合城乡资源,实现兴农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发展机制,进一步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改变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的状况。三是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三农”发展的科技创新、投入、管理和奖励机制。四是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千方百计构建适应我省现状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五是整合卫生资源,着力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尽快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

第五,创新保护方式,在“一保多安”上寻求突破。“一保”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多安”就是要通过对农民利益的保护,达到安民、安收、安企和安定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整合社会保障资源,探索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二是要切实改变农民工就业环境。要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确保工资足额发放;要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加强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三是要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要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真正建立起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四是要高度重视实施农业保险。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分保和再保险机制、公共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机制,通过制定农业保险减免税政策和设立农业保险风险基金等扶持手段,促进农业保险事业发展。

要具体抓好六项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动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主要体现在十五个方面。即“三个高于”、“三个终结”、“三个强化”、“三个加大”和“三个加快”。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农业税、农业特

产税和牧业税,使农业“三税”划上历史句号;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大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奖励补助力度,加大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支持力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加快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和农民培训步伐,加快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国家这些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同时,我省也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总的原则是: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并且还要不断加大力度。要加强各部门、各方面资金协调和整合力度,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集中投入新农村相关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发展实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用农业产业化统领农业农村经济,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管理农业,切实提高农村经济整体实力。

1.是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为了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政府抓粮的积极性,继续提高粮食直补资金规模,确保及时兑付;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粮食主产县奖励补助力度,要把这些资金用好、落实好,尤其是要重点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

2.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把突出抓好龙头企业项目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大力采取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向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投入等办法,加快对原有项目改造升级,对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对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加大扶持,使之尽快提高经济效益。

3.是大力发展高效精品畜牧业。要继续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特别要充分认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4.是大力发展高效园艺特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要把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作为主攻方向。

三、强化支撑保障功能,增强综合发展能力。

积极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努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素质,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1.是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

2.是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3.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方式,提高县乡财政自我保障能力。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公共财政原则,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比重。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选择部分乡村进行化解债务试点。

4.是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在保证资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

5.是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6.是继续探索多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此外,要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搞好征地制度改革,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务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发展合力。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重大任务,共同责任,必须形成合力,协同动作,齐抓共管。组织有关单位和企业帮扶农村,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市带县、城帮乡”活动,促进城市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六、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为全面推开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要在加大国家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广泛参与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建设能力。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放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依靠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2012村官/三支一扶考试复习系统电子书.exe系列之农村政策专项 欢迎详询. QQ:907208006 or exam163 QQ:962468996

第8篇:城管综合执法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按照县委、政府和本局的要求,城管综合执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改善市民工作生活环境为重点,以群众拥护满意为标准,以大力开展执法活动的主线,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标本兼治,致力于逐步建立县城规划建设管理长效机制,以城市品位的提升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黎平。实现上述目标,在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狠抓落实,知难而进,乘势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好城管工作,就一定能管理好城市,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加大宣传力度,借舆论造势提高市民的城管意识和文明意识。

下半年要把做好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进一步抓实抓牢,把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作为做好城管工作的前提和城市长效管理的出发点,逐步加大宣传力度,广造社会舆论氛围。一是组织队员上街开展城管执法义务宣传咨询活动,向社会各界发放调查问卷、城管职责简介以及《贵州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城管法规摘要,加深群众对城管工作的认 1

识和了解。二是在县城规划区内主要路段悬挂宣传条幅,用车辆巡回宣传,在县电视台播发城管综合整治等方面的新闻报道,有效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在县城全面营造人人关心城市环境,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三是以城区学校为载体,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宣传《卫生管理条例》《交通安全法》,培养学生遵守的自觉性。四是深入各单位、市民门店、家庭征求意见,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及时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从而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二)深化内部改革,加强队伍组织建设,不断探索新机制

我队要在“一级政府,两级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队伍内部改革,为城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1、加强执法队伍的培训,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大队要把学习培训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求大队每月15日和每月最后一天必须组织队员进行2个学时的学习培训。主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城市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贵州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以及县委、政府和局大队的工作要求,通过学习培训,增强队伍整体素质。

2、改革更新列入推行工作实绩与奖惩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3、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包干责任制。

要对大队的工作任务逐项分解细化,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工作目标。年终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惩,对完不成工作目标,出现过重大失误的,要求局领导对其人员取消或降低福利和奖励。

(三)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从严治队,牢固树立城管队伍的良好形象

良好的队伍形象,是城管综合执法工作的关键,要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总体功能,在广泛宣传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执法队伍。我们必须在队伍建设、队伍管理方面狠下功夫,从多方面入手,使执法队伍在执法、服务中健康成长,争取达到作风硬、方法活、服务好、效率高四个标准。

(四)把握时机,精心安排,全面出击,积极开展各项执法业务,逐步改变县城面貌

在市容市貌管理方面,严格按照贵州省《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在占道经营和临街建筑物上乱贴、乱画、乱挂妨碍城市容貌,乱堆、乱放、乱泼、乱倒影响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违章行为予以依法查处。其重点要以“严管街”、大市场、大酒店车行、车站门口以点带面全面治理。

1、在治理平街要分三段治理,一是以综贸市场门口以陈氏卤肉为重点;二是广场周围夜市治理;三是保健站门口到水果市场门口占道经营治理。

2、治理开泰路和大市场周围主次干道占道经营,大市场内治理由政府牵头,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

3、治理车站门口和大酒店一带摩托车行占道经营。 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方面,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对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非法挖掘、破坏城市道路、妨碍交通秩序等违章违法行为予以查处,确保城市道路畅通。

在户外广告宣传管理方面,依照《户外宣传管理办法》,严格审批程序,一切户外宣传、促销活动需在不妨碍城市容貌和交通秩序的条件下举行,加大户外宣传管理费的征收力度,尽量减少占用城市道路举办活动的各类商业行为。

在集贸市场管理方面,严格依照国务院《集贸市场管理办法》,在加强现有的县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综合市场、开泰路、大市场、水果市场、夜市烧烤市场等专业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减少以路为市的占道经营行为,采取规范一批,取缔一批,入店一批等整治措施,严厉打击违反《集贸市场管理办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占道经营行为,确保城市专业市场和城市道路的高效利用。

总结回顾前段时间的工作是取得一定成绩,但问题存在不少:

一是管理体制依然不顺,存在职能交叉问题、部门协调

困难。

二是领导难以明确,队伍管理乱,导致少数队员存在懒散、软、浮的执法态度。

三是宣传管理不到位,存在顾头不顾尾,街道店面基本不巡查。

四是经费困难,返还不实行,导致“摩的”不管、广告、擦皮鞋等管理费基本不收。

以上这些问题,希望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

2010年11月18日

第9篇: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授课材料之八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

主讲人:邓红蒂 薛永森

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

2005年9月

一、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国土资发[2004]1 33号文件:开展实施评价,是为了全面分析规划实施效果,促进有关地方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同时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改进规划工作的对策建议,作为编制规划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国办发[2005]32号文件:

做好现行规划实施评价工作是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基础与前提,是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规划修编依法有序推进的重要措施。

◆评价目的

1、检查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规划重在实施,通过调查分析规划目标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效果,分析存在问题,评价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

2、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

通过对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及重点项目落实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规划的有关政策,促进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更有效的实施。

3、为规划修编和规划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规划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强的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规划决策的条件与背景、甚至决策目标都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检查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制度的发展的适应性,明确规划是否需要修编以及修编的理由。

4、改进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

规划实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规划。规划实施评价以实践为平台,总结规划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规划管理的决策水平,创新规划实施的保障手段,促进规划制度环境的良性发展。

◆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评价必须建立在真实、及时、可靠的数据基础之上;评价应该遵守客观规律,科学反映现实;评价应充分反映已掌握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力求全面;评价结论要与论证过程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2、历史性原则

任何规划都是在特定时间、空间环境下做出的针对未来的决策,因而总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作为一种事后评价,应当以历史的、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充分考虑规划编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3、建设性原则

实施评价对既定的规划做出的评判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评价应围绕改进规划、促进规划实施、使规划切实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展开,重点是提出改进规划的对策建议。

4、参与性原则

规划实施是涉及诸多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系统工程,规划评价应该坚持多部门、多方面参与。同时通过参与性评价,加强各方对规划的认识,促进规划的实施。

5、成本划算原则

规划实施评价在评价的方法、内容上,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条件有所取舍。

◆评价方法

1、对比评价法

也称指标评价法。是选择特定的指标,通过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对比,定量反映规划实施的进展或规划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2、多指标综合评估法

此种方法是把规划实施可能产生影响的各方面指标组成一个集合。当集合中大部分指标系统性都朝着某个方向发生变化,说明是规划实施带来的影响。多指标集合评价法是一种模糊评价,一般相对地反映规划实施影响的方向与程度。

3、因素评价法

指在明确规划目标与措施关系的前提下,开展的因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检验规划目标与措施的对应关系、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分析影响规划实施的各种因素,找出规划实施进展快慢的原因。

4、空间分析法

土地规划包含大量空间决策,通过空间位置的相邻分析、网络流量分析、基于空间单元上的指标评价等方法,了解土地利用在数量、布局、结构的空间变化和发展趋势。

5、参与式评估

一般为定性分析的方法。指有关部门和公众参与规划实施评价的各种方法,有专家咨询、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较多用于规划目标的回顾和时效性评价。

◆主要任务

1、调查、分析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

调查行政区域内各类用地现状,摸清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得到开展分析、评价研究的土地利用基础资料。在上述调查和收集相关社会经济环境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要分析规划实施期间各类土地在规模、结构、布局上的变化及影响原因。

2、评价现行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

分析规划目标、主要用地指标(耕地保有量、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基本农田等)的实现程度,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情况,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情况等;评价规划实施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土地利用率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分析判断规划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在实现程度上是否一致。

3、评价现行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

分析评价规划实施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指出措施本身及其实施中的不足和问题。不仅要评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还应评价其他部门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

4、评价规划的社会影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规划产生的社会影响应集中在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是否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各利益主体的福利最大化原则,规划内容是否充分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观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意愿,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了解程度等方面。

5、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是否进行规划修编,并说明理由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判断现行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是否适应,明确提出是否有必要进行规划修编,并详细说明规划需要或不需要修编的理由。

6、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和不足,提出改进规划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评价,认真总结成效和不足,及时抓住规划执行中的变化因素,针对问题,适时调整规划方针、 目标和政策措施,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以提高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水平,使规划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围绕“四查清、四对照”,做好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调查评价

规划实施期间各类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现势状况是评价工作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是规划实施评价的重点任务,是严格核定土地利用基期数据的基础。在评价工作中,各地要结合实际,根据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获取依法、合规的第一手评价资料。

2、收集与土地利用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资料,对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因此,在分析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变化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人口发展、国家发展战略、产业与区域政策等对土地利用活动的作用,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趋势对规划实施已经产生的和即将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来明确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二)围绕规划目标,评价规划指标的实现程度,深入分析主要规划指标实现差异的原因,并分析集约和节约用地状况

1、 回顾现行规划的规划目标和任务

2、对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在数量规模的实现程度以及布局结构上的变化进行分析

3、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实现与目标差异原因分析

4、下位规划对上位规划的落实情况

5、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综合评价规划目标的实现状况,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

◆做好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的对照检查 通过对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或二三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人口等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建设用地总量扩大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衔接,是否控制在合理增长幅度以内;对比人口城镇化水平、部门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产业结构等的变化与城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情况,分析评价各类建设用地扩大是否合理。要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整改的目标和措施。 ◆要做好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和规划确定的节约用地挖潜目标的对照检查

要在分析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类型和分布特点、土地使用效益,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村用地、工业用地的经济效益、集约水平以及各类用地的集约利用变化趋势,对照国家、行业和地方用地标准和节约集约研究结果,测算规划期间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的现实潜力,来进一步说明现状土地利用方式的集约或粗放情况,规划目标在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效率上的实现程度,以及今后调整目标时的挖潜方向和重点。

◆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检查

要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等基础上,查清行政辖区内1997—2004年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增减变化,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构成、分布和质量状况,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和措施进行对比,检查分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各项保扩措施是否严格落实,影响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对违反有关规定、政策和规划造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三)围绕规划措施,评价各项措施执行效果,分析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原因和经验

1、回顾现行规划的主要措施

2、规划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规划实施措施制定和规划目标的对应关系;

(2)规划实施措施履行主体的职责范围;

(3)各项规划措施的实施效果,可行性和存在问题; (4)相关的建设性意见。 ◆ 主要措施内容

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查、计划管理、规划审批、相关规划审核与协调、耕地占补、基本农田划定与检查、土地利用和行业用地标准核定

园区治理整合、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整顿、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与土地违法数量和查处情况

规划调整和修改次数、涉及的面积以及分析情况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施和影响因素分析 与规划相关的各类政策实施情况分析

根据“四查清、四对照”的有关要求,在查清行政辖区内各类建设违法用地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土地利用计划下达的农用地和耕地转用指标与实际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数量,分析超计划用地情况及其原因;对违法用地要对照有关处理规定,分析查处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要提出整改的目标和措施。

◆对全国计划管理评价分析案例

计划主要内容和任务:建立了中央、省(市)县的三级计划指标管理体系.通过计划,逐级下达各级政府农用地转用量、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控制目标,达到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控制的目的.

计划的执行效果:从执行情况看,计划管理有效遏制了耕地减少尤其是建设占有耕地的势头,并通过计划管理制度.使国家及时掌握了全国耕地变化情况,为各种政策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持.

计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①计划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计划目标与实际实现相背离的现象普遍存在 ②计划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很难保证信息源客观性和真实性: ③有些地方计划与规划相脱节,计划管理游离于规划控制之外; ④计划管理的指标设置过于粗略,实际控制效果受到影响

计划措施的改进与完善措施:2004年12月.根据28号文件精神,出台了新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突出强调了分类管理的原则,把衣用地转冈计划指标细分为城镇村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和能源、交通、 水利等独立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指标,并规定二类指标间不能混用,分类下达: 对于计划管理内容性质,也作了E别性规定,强调了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指令性和土地开发整理指标的指导性,并把耕地保有量指标与耕地保护责任考核挂钩。此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法;》:地位得到充分提升:各级土地利用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各级人大批准执行。

(四)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评价

一个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实施措施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主体民意,在规划实施评价中,应该客观判断规划目标、政策是否与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有所吻合,规划实施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有关土地供应、重要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的合理节约利用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区域差异缩小、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生物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等各个方面;社会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如何,公众对于规划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的意愿和有关建议。 (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规划是否必要修编并说明理由

应分析规划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于规划实施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判断规划是否仍然适应形势的需要,为规划修编提供依据。

要结合评价结论,针对规划本身分类提出具体建议,即切实分析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改进规划措施,加强管理可以实现的,哪些是可以通过规划局部调整能够解决的,哪些是需要通过修编规划需要解决的。

(六)对规划进行总体评判,总结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和不足,提出新一轮规划修编的方向、重点和保障措施建议

1、规划总体评价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对规划实施状况作出客观评价

2、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和不足

3、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规划指导思想、理念、目标、体系建设、编制方法手段、程序、实施保障措施、相关政策建议等方面提出新一轮规划修编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重点

◆ 规划实施评价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背景,评价范围,组织和实施,工作内容和成果 ◆ 规划编制的回顾规划编制背景,指导思想和方针,目标与任务,实施措施

◆ 规划目标和任务实现程度分析对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差异原因分析等令 规划实施措施落实情况分析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措施本身不足和实施过程中 问题的分析令 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分析规划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效益分析,公众对规划的认知与接受程度

◆ 规划实施坪价的主要结论和相关建议

实施总体成效,存在问题,是否需要修编及其理由,对策与建议

上一篇:设备技术员工作总结下一篇:社区禁毒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