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人才培训方案

2022-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领军人才培训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领军人才培训方案

注会领军人才二期联合培训开班

本报讯(记者 田丰)8月15日,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注册会计师类第二期联合集中培训开班式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行。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书记赵鸣骥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秦荣生出席开班式并致辞,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党委副书记、副秘书长杨志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副书记梁立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蔡晓峰等协会领导班子成员出席开班式。金融审计方向1-4班、管理会计咨询方向1-2班、信息化方向1班的学员,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国务院国资委、科技部推荐的业务骨干等共240余人参加了开班式。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常务副书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主持开班式。

赵鸣骥对参加第二期联合集中培训的全体学员表示问候,对新入选的信息化方向领军班全体学员表示祝贺,对随班参加培训的证监会、银监会、国资委和科技部的各位同志表示欢迎。他指出,财政部2005年启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注册会计师类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探索和积累了经验,值得进一步保持和发扬光大。赵鸣骥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全国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全体同志重大政治任务。要联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成就去学习;要紧密联系行业恢复重建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行业发展实际去学习;要联系行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去学习。赵鸣骥要求,行业领军人才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带头学习,带头思考,带头实践,以行业发展和业务质量提升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才智和力量。

秦荣生对全体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预祝本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他表示,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时代正在到来,会计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注册会计师有能力也有机遇在现代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实现弯道超车。注册会计师行业只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确定信息化建设路径,就一定能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陈毓圭对赵鸣骥高度重视行业党建和行业发展、关心指导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对学院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他希望各位学员和行业同志认真学习领会、密切联系实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講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推进行业发展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2篇:科技领军人才成长规律探析

摘 要:科技人才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研究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基本特征,探析科研实践磨练、团队互动成长、知识厚积薄发、竞争激励超越、综合创造引领造就杰出科技人才的基本规律,为加强科技领军人才的系统培养及机制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规律

研究分析和揭示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规律,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快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要求。科技领军人才是建设创新型社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的载体。研究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就是要揭示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发展过程中内外诸因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及其基本特征。

人才理论研究表明,人才是事业成败和发展快慢的关键。人才的培养是造就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资本的积累过程。科技人才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高校教育是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当前改革和发展教育,必须在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按照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拓宽专业口径,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融“开拓视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坚持产学研培相结合,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培养路径为重点,以创新实践为关键,以评价机制为导向,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石家庄市认定的科技领军人物是思想道德与素质过硬,学术技术水平领先,在全省同行专家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带领科研团队实施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工程并取得重大科技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人才。我们根据对石家庄市首届科技领军人物的调查分析,从科技领军人才具有杰出的科研创新能力这一本质特征出发,从科技人才发展与事业、机制和时势的相互关系出发,对科技创新高端领军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探析如下。

一、科研实践成才规律

科研实践成才规律即科技人才自觉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在项目推进和完成科研任务的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思维,积累创新经验,提高创新能力,逐步成长为杰出科技专家的规律。它揭示的是培养与使用、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和探索认知效应,强调科研实践在杰出科技人才成长中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决定性作用。通过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或重大工程实施有效解决国家和地方、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在技术创新实践环境的磨炼摔打、艰苦拼搏中提升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吸收消化能力、独立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及组织管理能力。实践是认识的基本前提和检验标准,是获取知识的最好课堂。“勤奋出天才”,创新实践在人才成长中起源泉作用、定向作用、检验作用和中介作用。在重大科研实践中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理想信念坚定、具有战略视野、善于组织引导、能敏锐把握本专业领域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的领军人才。这种创新实践积累真知的成长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团队为背景,以创新实践带动和造就高端人才成长的主要模式。科技项目常用课题制和课题负责人制。课题制是研究与开发活动中以课题为基本单元,以科研人员为主体,以合同作为规范各行为主体的责权利的法律手段,来进行研发活动的组织管理基本制度。课题负责人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磨炼和表现出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履行合同的信誉、科研道德等。这种课题制模式往往能促进科技人才拓宽专业口径和知识融合,实现专门知识和通用知识之间的转换、知识创造与知识应用之间的转换。科研事业历练人才,创新项目的推进成就人才。项目载体具有领军人才发展目标明确、成就动机强烈,有利于自我激励和形成团队优势。科研项目的成功还取决于科研课题组人员的专注、悟性、勤奋和踏实心态。创新实践是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解决问题,增长才干的关键要素。在不确定性的挑战的环境里,需要冒险精神和创新的勇气与魄力,需要把理想变为现实的工作实践环境。科研条件、实践平台和项目支持是人才开发和使用的外部因素。科技领军人才的素质能力最终要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凝结和衡量,体现其学习力、理解力、创造力、沟通力和领导力等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

二、团队互动成才规律

团队互动成才规律即科技人才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团队中,在个体成才与群体成才的双重压力下,相互取长补短、学习借鉴、启迪思维,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逐步成长为杰出科技专家的规律。它揭示的是个体成长与群体成才的关系和人才共生效应,强调团队群体互动在科研协作攻关和杰出科技带头人成长中的关键性作用。由于现代科技朝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方向发展,使科技知识在加速增长的同时也在加速更新。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在科技人才创造性劳动中,知识结构性互补显得尤为重要。

科研任务往往需要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科技人才的联合攻关才能完成。尤其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研发带头人的知识创新的变通思维能力、洞察能力、应变能力、独创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要建立跨学科教育组织机制,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叉、融合,促进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从源头上改变以专业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培养目标引导下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集中精力、积蓄能量、聚焦成才有利于领军人才的快速成长。

遵循这一规律,各创新主体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使创新团队人才群体在能级、专业、年龄、性格上形成合理搭配,构建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组织体系,通过组织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互动效应,加快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

三、厚积薄发成才规律

厚积薄发成才规律即科技人才勤奋学习,努力钻研科技知识,在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理论基础上探索发展,不断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科研实践和技术创新工作,逐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通过厚德载物、个性张扬、研修深造、自我修炼等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和艰苦磨砺逐步成长为杰出科技领军人才。它揭示的是知识与创造、努力与成功、积累与成才的关系和知识积累效应,强调知识积累和道德修养在杰出科技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才以学为本”、“非学无以成才”。任何杰出人物都是在不断学习、吸收、消化前人创造的大量知识的基础上,施展才华进行创造性劳动,取得创新性成果,在持续学习和应用创造知识的实践中把握核心技术知识,提升创新能力,最后才成为人杰的。积累是成才的基础,机遇是成才的催化剂。领军人才的成长阶段从综合素质的养成、专业能力的形成、创新能力的激发和领军能力的提升,需要知识结构的优化、成就动机的形成、职业经历与时间的积累、发展方向和机遇的把握以及与环境变化的互动。坚持不懈,不畏艰险,凭借强烈的兴趣、不倦学习、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继承发展,吸收前人创造的知识成果,积累知识资源优势、优化知识结构体系、激发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学习、研究、训练而得到激发和提升。科学研究过程讲究原理、讲究规律、讲究基本功和研究方法。掌握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技巧和手段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和智慧。努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认准目标、开放思路、超前思维、脚踏实地、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累历练、积蓄人脉、张扬个性、用心沟通、坚韧果断、勇往直前、集成优势、选准突破口,不断向上攀登。在社会需要、社会条件和个人能力的结合点上蕴育人才生长点。要重视发挥师承作用,不断打破传统、超越自我,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洞察力、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应变力和创造力,这是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成长为领军人才并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理想追求和事业心是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勤奋自信和持之以恒是人才成功的重要前提。

四、竞争激励成才规律

竞争激励成才规律即科技人才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市场与技术竞争,在竞争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积累优势,激发潜能,实现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逐步成长为杰出科技领军人才。它揭示的是机遇与素质、能力与效率、优势与成功的关系和成就期望效应,强调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在杰出科技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激励性作用。

市场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能力的竞争。小胜靠苦难,大胜靠敌人。斗争和磨难是成才的必由之路。人才的内在素质和能力是在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的。认识现实、理解现实竞争环境并认清自己、控制和驾驭自己,根据客观竞争环境的需要与可能进行自我设计,选择准确的突破口,付出艰苦卓绝的劳动,勇敢面对挑战,扬长避短,提升自己的胆识和决断能力非常重要。竞争、困境和压力是人才成长的动力。人才在干事业的过程中得到鼓励、支持和帮助是最大的激励,能产生最大的活力和创造力量。

竞争给人压力、竞争催人奋进。在创新型企业占领科技制高点的实践中与高手过招,同强者竞争,直接面对同行竞争压力,有利于奋发进取、扬长避短,开拓思路,活跃思维,磨炼性格,提高创新能力,注重技术与市场的率先性,争夺制高点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在与先进企业对标中学习锻炼成长,成为具有市场开拓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创新决策能力和战略定位能力强的企业领袖和科技企业家。在成才的过程中,主观自身的激励与社会客观的激励是互动的,成才者自身激励的源泉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市场,来自于群体,也来自于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个人努力成才目标要与企业内在需求相适应,掌握竞争情报系统分析方法,积极参与所在单位的竞争战略层次的管理规划。在竞争激励机制下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扬长补短,发挥优势,激发潜能,提升层次,使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人才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发展。创造公开、公平竞争的条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加快人才成长。而其培养成本较高、管理复杂,要按市场竞争机制配置科技资源,加强人才的社会评价管理制度等配套建设。

五、综合创造成长规律

综合创造成长规律即科技人才在实施技术创新过程中开展跨学科和多专业的综合研究,吸收人文社会科学及经营管理知识进行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产学研用结合,科技与市场结合,促进科技的应用、传播、技术转移和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从关联思考,综合思维及智慧碰撞的火花中找出发展的种子,领跑技术与市场,形成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组织管理于一身的一专多能、多能聚一,具有开放性、包容性、耗散性特点的科技素质结构的综合创造能力,逐步在创新创业中成长成为杰出的科技企业领袖。它提示的是在科学技术的创造和应用过程中硬件与软件、个体与组织、科学与社会、技术与市场的关系和系统综合效应,强调的是综合创造在科技领军人才成长中的引领性作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综合化的趋势,任何重大的科技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都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质,跨学科和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研究及成果应用是当今科学发展的鲜明特征。当今科技创新的方式正从原来比较单一的纵向思维、注重单项突破的线性模式转向更为注重横向思维、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创新的非线性模式。综合把握多学科交叉领域中的各种信息,从中提炼线索,抓住苗头,寻求突破,这是科学家摆脱学科限制、拓展自身视野、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创造的继承发展、发现和发明,无论集成创新或是原始性创新,都要更加重视和依赖于不同知识交叉链接和转移重组。科学技术的应用、转移和成果转化,尤其是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和商品化,需要科学的交流合作、技术的集成创新、工程的组装配套,产业的商业运作,更需要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和新的价值观念系统考察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管理学、政策学、伦理学及科学技术法学等交叉科学方面的知识,从整体认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类、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掌握科学发展规律,追求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发挥综合优势,重视协同创新,打破专业壁垒,善于组合发明、交叉跨越,追求天人合一,加强知识复合,实现和谐发展。综合创造是超越自我,提升自已的领军才能的阶梯。要博采众长,摄取精华,整合资源,合理嫁接,以和为本,以质取胜,不断开拓视野、捕捉信息、反思评判、问题转换、组合求新、启迪灵感、创新决策。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勇于开拓,融会贯通,优化个体与组织的认知方法与心智模式,追求技术知识的商业价值实现和技术价值、经济效果、社会效益的最佳平衡点。综合创造竞争的优势,拥有独特的价值,提供团队成长和发展的环境,这是组织制胜、人才成长、成就未来的有力保障。领军人才培养更需要培养以领导力为核心的综合管理能力,即培养提高包括学习和知识更新的能力、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系统应用知识和能力交互的能力、辩证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能力、应用外国语言和现代计算手段的能力、行业发展和技术路线图规划制订能力、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的能力、人际交流和社会活动能力、战略决策和营造人才创新环境的系统组织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创造能力,为引领科技人才潜心科研和在知识向价值转变过程中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小成靠智,大成靠德。靠技术带头人品德垂范、凝聚人心、精诚团结、率众前行,领导激励创造潜能,群策群力成就卓越。

遵循不同的成才规律,可以构建不同的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如科技项目带动、创新团队互动、学科交叉复合和同行竞争激励等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离不开动力系统、智能系统和支持系统,其基本特点体现在作为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的培养目标必须适应社会经济未来的需求,必须加强综合素质、科研潜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系统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科技领导能力。研究掌握科技领军人才核心能力培养实践过程的长期性、领先性、前沿性和丰富性、不确定性特点以及科研探索认知效应、人才共生效应、知识积累效应、成就期望效应、系统综合效应等基本规律,必将对更好更快地推进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建设具有指导与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胡 燕.中美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中国知网).

[2]刘少雪.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

[3]王 斌.重庆市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战略[R].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7,27.

[4]潘云鹤.国家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战略[R].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第9次院士大会学术报告.

作者:樊香萍

第3篇: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现代农业领军人才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结合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项目情况,研究探索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的发展理念、课程体系、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做法。

关键词: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管理;培训效果

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推进过程中,确实需要一大批积极探索和引领前进的农业领军人才。中国农业大学始终坚持以“切实服务社会需求、创新发展终身教育”为己任,充分发挥中国农业大学在农业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现代农业领军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与长沙市政府合作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项目,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效果。

一、项目情况

自2013年开始,我校与长沙市人民政府开展合作,共同制定了为期三年的“长沙市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养规划”,并按计划逐步实施,至今已为长沙市举办了13期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班,培训学员1102人次,涵盖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领军人才10期,现代农业管理干部领军人才培训3期。培训项目不仅促进了长沙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其它省份进行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发挥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内涵式发展,强化培训管理

1.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培训理念

在培训中,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培训理念,即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以方法创新谋发展的理念开展培训工作,特别注重培训全过程管理,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强化全员服务意识,充分体现“有用,能用,会用,管用”四用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和总结,来进一步提升培训教育质量,塑造中国农业大学的培训品牌。

2.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规范运行

按照培训项目组织管理制度的相关流程严格规范执行。从培训接洽、培训准备、项目实施到培训总结都有非常细致的工作流程,责任到位、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对各类培训班的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人手,在出现交叉班次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树立起全员培训服务意识,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强课程体系专业化建设,提升培训质量

1.多维度培训需求调研

在培训前,一方面征求主办方的培训需求意见;另一方面,通过对拟调训对象进行问卷、访谈等方式征求意见;在培训开班报到时通过全体学员现场填写培训专题内容具体需求问卷进行调查;在培训专题结束时,还进一步征求学员对专题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在培训整体结束时,再通过主办方了解学员训后情况。重视多维度、全方位把握培训需求,完善个性化培训方案,努力做到按需施教。

2.丰富培训组织形式

按照委托单位培训对象的工作实际、具体需求、时间安排等,提供一次集中的综合性培训,以及多次集中的分专题系统培训两种模式,满足委托方的不同需求,便于培训组织和学员个性化学习。

3.推行结构化课程菜单模式

按照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团队融炼,以及校内特色活动五个模块结构进行课程设计,并对每个模块进行板块菜单细化,如专题讲座模块再细化政策形势,产业发展,专业知识,方式方法,能力素养等板块,方便委托方按照现实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充分体现培训的个性化和专业化。

4.精心选聘师资

注重师资动态管理,完善师资库建设工作。在原有师资基础上,不拘泥于校内师资,多渠道整合优质师资资源。聘请相关部委官员解读政策,相关院所单位专家讲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聘请一线工作者讲实践经验,通过培训班学员反馈,筛选确认一批理论功底强,实践经验丰富,授课效果好的师资担任培训班的主讲老师,以切实保证授课质量。

5.强化培训效果评价

通过参训学员现场评估,培训实施单位组织者、授课师资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对培训效果进行多维度測评,促进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不断完善,培训方案更加贴近实际,培训管理助学能力稳步提升。

(三)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特色化探索,增强培训效果

1.按照培训对象差异,尝试不同的参与式研讨方法

根据培训对象为干部、经营主体人员等工作性质的不同,分别采取学习期望分析、岗位职责分析、基本素养分析、工作状态分析、工作主要问题分析等方法,从不同侧重点进行参与式研讨分析交流。

2.按照培训主题不同,安排符合主题内容的现场教学

根据各类培训班的主题,不拘一格来安排与主题相符合的京内或京外现场教学,制订细化的问题导向的现场教学执行流程,并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

3.按照学员学习状态情况,安排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活动

根据参训学员具体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学习小组内部工作经验及学习体会的交流,组建兴趣小组进行共同关注内容的交流,选拔优秀学员开展学员论坛及案例经验分享等交流共享活动。

4.按照学员实际发展需要,安排校内特色活动

根据学员单位发展情况,安排相关教授进行科技成果对接活动,视学员多少情况进行集中对接交流和按类别分组对接交流两种形式服务学员科技成果需求。另外根据学员自身情况,安排参观学校食品加工研究中心、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农大校史馆、以及学生招聘等农大校内特色活动。

5.按照学员工作性质不同,选编针对性的培训教材

依据确认的培训方案,结合学员工作需要,组织选编符合培训班主题和培训对象的专门的培训辅助材料,同时印发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手册,培训课程讲义等材料,力求保障学员训中参考和训后自主学习,并为日后开展工作提供有效帮助。

6.坚持推进班主任“三引导”做法,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

坚持开班前班主任进行PPT教学说明的做法,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引导学员进入学习状态;坚持每堂课后班主任点评活动,引导学员与授课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坚持培训结束时进行PPT培训小结,引导学员进行学习梳理回顾和总结。

三、初步成效

(一)课程总体评价

通过发放的评估调查表的统计分析发现,学员对整体评估都在90分以上,对课程设置和师资质量的总体评价也是非常满意的。学员一致认为课程的设置符合工作需要,对自身工作有较大的帮助,课程符合自身感兴趣的知识,教师观点新颖,非常赞同老师讲授的观点,并且表示如果再有机会还会继续来培训学习。

(二)学员的主要收获

通过培训,使得学员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都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发生了积极变化。对国家整个发展战略、方针政策都有了更全面的领会;对农业产业整个行业都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对自己工作事业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考。确实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交流了经验,也深深感受到了政府、学校、学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平台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三)對主办方及承办方的影响

由于现代农业领军人才的轮训,调动了当地农业从业者热爱农业,投资农业的积极性,掀起了农业发展热潮,也得到当地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有力地促进了主办方当地现代农业的积极发展。由于培训课程及培训方式方法的创新实践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承办方工作质量的提升,也为其它省份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积累了一定经验。

四、结语

通过我校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项目的实践探索,要做好现代农业领军人才的培训工作,服务好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确实需要不断的更新培训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够保障教学质量,体现教学效果,突出教学特色;才能真正满足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也才能逐步铸造出独立的教育品牌,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需求的基本职能。

参考文献

[1]杨瑾.新时期高校教育培训品牌构建探索[J].学术研究,2015(12).

[2]黄友生 .高校干部培训模式创新研究[J].党政干部论坛,2015(12).

[3]王德海.如何当好农民培训管理者[J].农民科技培训,2014(3).

作者:马少军 王颖 吴加志 姚银坤 张晓媛

第4篇:2010年领军人才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时间:2010年5月上、中旬,培训时间三天。

二、培训人数:100人。

三、培训对象:教育系统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

四、培训地点: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

五、培训准备及分工

1、动员讲话材料撰写、会议通知由教育局负责。

2、主持词由人事局负责。

3、培训日程、课表、教材(120套)、培训人员花名册印制及培训经费报告等由人事局负责。

4、会场及食宿联系、会标制作,由人事局办公室负责。

5、培训教材由县人才办及教育局负责把关。

六、培训内容及授课教师

总的培训时间为三天,具体安排如下:

1、动员、参观学习,时间一天。由教育局落实参观地点,人事局负责安排车辆。

①动员。时间:8:30-9:00(含动员结束照相)。

②参观。主要参观:顾县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顾县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苟角小学(素质教育)、城关中学(十万家长教育工程)、东街小学(艺术教育)、九龙小学(关爱留守儿童)。

2、经验交流,时间半天。交流发言人3人(高中、初中、小学各1人),县教育局确定人选。县教科室安排人员点评。

3、职业道德,时间半天。教师:进修校校长李大春。

4、法律法规,时间半天。教师:县教育局政工股长张维清。

5、总结,时间半天。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齐小云总结,教育局谢奇勋讲话,同时发放培训合格证。

七、培训动员及主持

1、培训动员讲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勇。

2、会议主持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齐小云。

八、培训管理

1、县人事局、县人才办、县教育局各派一名领导参加培训班全程管理。

2、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唐科明,副组长:杨勇君,成员:张维清、周映林、范昭红、唐邱华、黄晓英、唐先学、吴世林。教育局张维清担任班主任,人事局周映林担任副主任。

3、培训学员分设10个组,每组小组长1人,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培训日常事务管理。

4、培训学员按小组排座次表,学员对号入座。

九、培训经费

预计开支131300元,由财政列支(详见预算清单)

岳池县人事局岳池县人才办岳池县教育局

2010年4月7日

第5篇:领军人才王军讲话

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

简 报

(总第14期) 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月28日

【编者按】王军局长在2014年全国税收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2014年全国税收工作任务,描绘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吹响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奔赴未来的集合号。本期简报以‚迈向税收现代化:我们共同的中国税务梦‛为主题,按照‚6+1‛的框架,分别从对税收现代化的总体认识和对‚六个体系‛各自的理解与争鸣的角度,由综合管理班学员结合各自的岗位和专业,撰文共交流,观点相与析。

本期由综合管理班承办

迈向税收现代化:我们共同的中国税务梦 ........................................................ 3 第一篇

关于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 ........................................................................................ 11 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的路径之思

锐观点一:税收执法要秉持“法有规定方能为”的理念。

锐观点二: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是税收工作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要求 锐观点三:健全完备的税法体系,为实现税收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第二篇 关于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 ............................................................................. 14 现代化税制的六个基本特征

锐观点一:税制改革应当服务“走出去”

锐观点二:中国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要加强对OECD国家的国际借鉴

第三篇 关于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 ............................................................................. 19 浅析构建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

锐观点一:纳税服务要建立“四位一体”观 锐观点二:服务体系建设以法定型、引导型模式为主

第四篇 关于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 ......................................................................................... 23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锐观点一:适应税收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税收管理科学转型 锐观点二:实施“五化”工程,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

第五篇 关于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 ......................................................................................... 29 以科技创新构建税收信息体系

锐观点一:实现“四项转变”,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锐观点二: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必须注重完善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 第六篇

关于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 ....................................................................................... 34 税收现代化 组织是保障

锐观点一: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税收现代化

2 锐观点二: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

迈向税收现代化:我们共同的中国税务梦

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国家税务总局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着眼未来,确立了新的税收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并具体化为‚六个体系‛‚六个面向‛‚六个创新‛的工作思路。税收现代化正在成为每一个中国税务人的共同梦想。

蓝图已然绘就,我们已经起航。此时此刻,需要思考的是,从现在过渡到未来,从现状变革至蓝图,这个税收改革的路我们该怎么走?这个现代化我们要怎样去跨越?这个梦想我们应如何才能把它变成现实?

面向未来:把握并树立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

税收现代化是世界性的。中国税收现代化是世界税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不了解今天世界税收现代化的进程,就不能科学规划明天中国税收现代化的未来;如果我们不分析世界税收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就不可能清晰展望中国税收现代化的前景;如果我们不建立世界税收现代化的坐标,就不可能明确中国税收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选择。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是我们把握中国税收现代化战略的基本参照。

深刻把握税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税收现代化首先要以税制法治

3 化、民主化、科学化为基础。当今世界各国税收协作与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一个国家的税制改革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国家税收理念和税制改革趋势的影响。在税制现代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税收法定主义,并准确把握世界税制改革趋势,比如,宏观税负变化基本稳定;税收收入结构呈现所得税为主及地位普遍提升的特点;税制改革呈现以‚降低税率,扩大税基‛为特点的所得税改革风靡全球,最符合税收中性原则的增值税在世界各国迅速推广并不断趋同,并凸显环境保护目标的税制全面‚绿化‛;国家间有害税收竞争得到缓解,税收协调得到加强等。以此为基,我们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持续优化和完善中国税制,推出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税制。

后发追赶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在探寻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美国国内收入局、新加坡税务局、澳大利亚税务局等在推进税收管理现代化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其中,尤以美国国内收入局具有代表性,并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科学规划并持续追求税收现代化;坚持以纳税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和员工满意度;适应环境变化和任务要求,持续优化组织、业务和技术体系,建设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组织环境;依托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动态跟踪组织发展、业务水平和员工业绩等。中国税收现代化具有‚后发优势‛,我们应广泛借鉴各国成功经验,提高改革效率,降低创新风险,加速税收现代化进程。

树立世界税收现代化的中国坐标。我们要走的道路他人已经走过,我们要走的道路他人又未曾走过。把握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最终

4 是为了走出税收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具体而言,就是要到2020年逐步搭建起‚六个体系‛,即: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和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这必将成为世界税收改革洪流中的一幅壮丽篇章。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广泛借鉴国际经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创造出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税收现代化的新坐标,为后来者提供有益借鉴。

经略未来:建构并提升税收现代化的治理能力

税收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的改革创新工程。要科学组织实施这一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宏大工程,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税收现代化的规划与实施,加强工程和项目管理,注重过程风险防控和绩效评价等,以‚善治‛为目标,全面建构现代化税收治理能力。

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战略是组织面对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的环境,为实现生存与发展而做出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探索税收现代化是一次战略管理能力的大考,也是提升我国税务机关现代税收治理能力的契机。为此,一方面,我们要把握税收现代化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真正把强化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既充分考虑税务组织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发展环境,又兼顾内部各方面以及外部各相关方的利益与需求;既面向未来制定战略,最大限度争取税务组织事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又立足实际规划战术,最有效的保证各项规划能够落地。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把握税收现代化的风险性和动态性,提高风险防控预判能力和科学调整能力,努力做到既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5 解放思想,联系实际科学规划和创新,又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和潜在风险,主动防控风险,并根据环境、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和战术。

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探索税收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以下九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税务组织自身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国际通行与体现中国特色的关系,处理好继承优良传统与推进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关系,处理好上级税务机关和基层税务机关既分工又协作的关系,处理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既有共通性又更具差异性的关系,处理好组织变革与业务变革、技术变革协调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组织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处理好推进税收事业改革创新与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的关系。能否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关系我们是不是能最大限度的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构建起推进税收现代化的核心能力,这直接关系中国税收现代化成功与否。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是最大的风险。科学防控改革风险则对于推进税收现代化具有关键性意义。管控好改革风险,核心在于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要津在于全面增强风险管控意识、引入科学方法论,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建设,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具体而言,一是努力把条件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特别是要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审视内外部环境相关主体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判断改革条件的完备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不确定性。二是努力把目标的不相容性减到最少。科学权衡各项改革目标的相容性,积极

6 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循序渐进改革创新。三是努力把信息的不对称性控到最严。坚持事前集思广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泛听取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宣传和政策解读,确保各方充分了解和理解改革意图、思路、影响。确保高层决策和一线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四是努力把改革措施的不匹配性压到最小。缜密细致地谋划改革思路,精心设计总体方案和分项、分步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实证分析和评估论证,切实增强改革措施的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和协同性。五是努力把决策与执行的不协调性收到最紧。坚持把改革的力度与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统一起来,把自内而外与自外而内统一起来,最大程度地聚合改革的正能量,使改革获得更加广泛的支持。

提升绩效评价能力。现代化距离我们有多远?现代化需要我们走多快?税收现代化急需一整套完善的绩效跟踪和评估机制。分析发达国家税务机关及国内部分地区推进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设定的指标体系或标准运用情况可以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指标或标准的制定只是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静态的测度,无法适应现代化目标的动态演进,不能揭示时代变迁而赋予的新内涵和特征;单纯用标准来确定是否实现现代化过于机械,与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不符;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不佳;总体测量与局部测量存在矛盾等。针对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缺陷,我们可以考虑如下原则去设计我国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变‚静态设限‛为‚动态追击‛。持续跟踪分析发达国家税收现代化相关评价标准,针对性设计和动态化调整我国税收现代

7 化指标体系;二是变‚自定实现‛为‚零距离逼近‛。在既定时间范畴内,合理规划主要发展指标追赶主要发达国家税收管理水平的策略。三是变‚定性分析‛为‚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坚持‚定量-定性-定量‛,科学设定和监测税收现代化演进与发展;四是变‚单极推动‛为‚整体实现‛。要坚持系统思维,努力使税收现代化是整体系统达到最优,而不是使各个元素分别达到次优。五是变‚一元效益‛为‚综合效用‛。树立基于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的战略观,健全项目目标管控、变革进度管控、创新效益管控机制,努力使有限资源通过科学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

迈向未来: 求索并圆梦税收现代化的转型路径

要从现状过渡到税收现代化的愿景,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转型过程。这其中,关键是要围绕总局提出的‚六个面向‛找差距,立足‚六个创新‛谋发展,科学确立改革与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核心在于,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一个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总体框架。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走共建和谐的发展道路,推进纳税服务模式的转型。税收联系着每一个公民,关系到千家万户。征纳和谐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是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未来的税务机关必须加快推进税收管理从强化执法的一元突进向服务和执法二元平衡发展的结构性转变,建立起以纳税人为导向,有利于促进征纳和谐、有利于促进自愿遵从的现代税制体系和税收管理与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税收电子服务,拓展资源紧约束条件下税收管理和服务的‚蓝海‛,

8 努力构建以网上办税为主体,自助办税等多渠道办税为补充,窗口办税为辅助的纳税服务工作格局,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更好地保障纳税人权益,促进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不断提高。

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推动税收组织体系和税收征管体系的转型。内涵式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未来的税收组织体系、征管体系建设应该坚持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组织架构优化调整、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业务流程的重组再造,全面推进税务组织的扁平化、网络化,努力推动税源管理工作的重心从事务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税收管理员工作的重点从涉税审批向纳税辅导和纳税评估转变、纳税评估从传统的‚经验小作模式运作‛向‚科技产业化运作‛转变,把税收征管推向更深层次、更新阶段、更高水平。

走科技兴税的发展道路,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转型。信息技术对于税收价值创造,对于促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未来的税收管理必须不断强化信息聚集和分析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为此,要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强化信息集中、服务用户需求、推进开放共享的思路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以‚信息管税‛为核心,围绕发挥‚大数据‛优势,进一步强化数据挖掘,实现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进一步打破部门藩篱,实现职能掣肘向职能融合转变;进一步跨越社会屏障,实现信息不足向信息充分转变,进一步调整信息收集重点,配合好税制的改革和转型,真正依托

9 持续提升的数据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技术服务税收管理质效提高、税收成本降低的水平。在此过程中,要持续优化税务组织和税收业务体系,完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税务组织的简约化、敏捷性,以及税收管理和服务的精确性和人性化。

走人才强税的发展道路,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的转型。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未来的税收管理必须围绕人才兴税,建设学习型税务组织,大力培养税务领军人才,并拓宽基层税务干部职业发展通道;按照‚制度+科技‛的思路,依靠科技手段,深化内控机制建设,从根本上规范税收执法,从源头上促进税务干部廉洁从税;推进现代税务文化建设,提炼中国税务核心价值,共塑税收现代化梦想,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加强税收智库建设,引入更多的专业机构和团队科学研究分析税收改革与发展,探索建立政府、公众、智库共同参与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着力推动组织绩效管理的转型。绩效管理是目前较为薄弱的环节,也是未来税收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保障。为此,在探索税收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强化变革绩效管理,建立科学规划-科学实施-科学评价-科学改进的管理闭环,确保改革创新活动自身的持续优化;要建立健全组织、部门和员工‚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体系,营造奋发向上、公平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激发队伍创新活力;要强化成本效益管理,既注重投入,更注重产出,综合运用管理创新、技术提升和人才资源优化配臵,最大限度的用好有限资源,提升税收现代化转型发展效率。

10 未来扑面而来。探索税收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将为她奉献自己的汗水和智慧......

(深圳国税宝安区福永分局 杨庆)

第一篇

关于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

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的路径之思

一、完善立法机制,落实税收法定。一是严格行使立法权限。认真落实《立法法》规定,明确税收授权立法界限,努力提高税收立法层级,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立法主体税收立法权的范围,确定税法解释的主体、方法和限度。二是推动依法、科学、民主立法,积极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立法经验。三是完善立法监督制度。建立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制度。

二、健全税法门类,完备税法体系。考察各国的立法实践,税法种类主要包括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讼法、税收处罚(制裁)法等。根据我国的立法传统及现状,可考虑借鉴以德国为主要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经验,建立以《税收基本法(或税法通则)》为基础,各单行税法相配套的税法体系。一是制定兼具实体和程序性质的《税收基本法》。在总结我国《税收征管法》立法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对税法领域的基本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包括税收制度性质、税收立法与管理权限、税务管理机构、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和

11 义务、征税机关的权力与职责、税种设臵、一般程序规定、强制执行、争议解决、处罚规定和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相关主体共同治税的义务及责任等,为制定完善各单行税法打好基础。二是完善各税种法律,提升立法级次,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三、提高立法技术,优化税法内容。一是遵循税收原则,包括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等,合理确定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公平正义,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效率。二是内容确定。精确使用法律用语,定义明确;讲究条文逻辑,同一法律的条款之间、不同税法条款之间、税法条款与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等其他法律条款之间有效衔接,形成税收法治合力。三是贴近实际。加强立法的调研论证,尽可能全面了解经济发展现状,前瞻经济发展趋势,增强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保持法律的相对稳定。四是公开透明。坚持‚法不公开不执行‛、‚法不溯及既往‛的一般法律原则,并为行政相对人知晓法律、指引行为提供必要合理的时间。

四、积极稳妥推进,逐步实现目标。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一个涉及税务、财政、法制和人大等组织的综合工程,需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立法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当前的工作重点要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涉税改革方面的要求,排出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一方面,要加快《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完善,争取尽早出台,在此基础上,把起草《税收基本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将税收评定、特别纳税调整、税收治理

12 责任等内容纳入其中。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修订完善单行税法,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执笔:南京国税办公室

周皓)

锐观点一:税收执法要秉持‚法有规定方能为‛的理念 税收执法就是在‚走钢丝‛,规定的没做就是失职渎职,做了规定没有明确的就是滥用职权,税收执法就是在这左右两边之间行走,稍有不慎就会违法。必须对税收执法行为拉一张‚清单‛,国地税之间要统一执法标准和尺度,规避执法风险,保护税务干部。(青岛地税财务处 王贻垒)

锐观点二: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是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是税收工作应对信息化、全球化挑战的时代要求

税收现代化意义下的税法体系应体现在:

(一)宪法中直接明示税收法定原则,主张税的开征或征收必须基于法律的根据进行;

(二)税收立法程序和技术严谨科学,消除税收立法、执法、司法有关条款的相互矛盾、脱节和混乱现象,税法内容规定细致、严谨,各单行税收法律法规健全与完备、简化与易行,提高各单行税法的级次和规格,不失时机地将有关条例上升为法律。

(三)纳税人法制观念与遵从意识全面提高,建立起内涵丰富的纳税信用评估体系,并将纳税信用广泛运用于信贷担保、投资担保、消费担保、税收优惠等领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浙江国税所得税处 黄碧波)

13 锐观点三:要改进税收立法,健全完备的税法体系,为实现税收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一要明确课税要素,促进税法透明。税收法定原则要求课税要素明确。现行的一些税收法律法规制定不够具体,事后进行大量的行政解释,导致配套的实施细则、规范性文件庞杂。这违反了‚课税要素明确‛的要求,实质上降低了立法层级,增加了税法的复杂性,增加了税务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的风险。今后制定和修改相关税收法律要做到规范明确,同时改进税收立法技术,提高税法的周延性和适用性,尽可能减少行政解释。二要强化程序限控,保护合法权益。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偏重于对税收征管的保障,而行政法的控权理念体现不够充分,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程序限控不够有力。在新一轮《税收征管法》修订中,既要充分考虑完善税收征管措施,更要落实控权的行政法理念,制定完备的程序防止税收执法权的滥用,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浙江国税货劳税处 裘耀华)

第二篇 关于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

现代化税制的六个基本特征

第一,法治民主化。现代税收不同于封建君主专制下的税收制度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法治民主。从英国《自由大宪章》,到引发美国独立

14 革命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中‚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再到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一个共同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税收法治和财税民主。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史就是一部以追求税收法治和民主为起点的人类现代文明进化史。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基于法治和民主建立税收制度,既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走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的方向。

第二,稳固高效化。法贵必行,行贵有效。一个法治、民主的制度在实践中如果能得以高效运行,足以证明其与现代社会要求是相适应的。那么,高效的制度首要前提无疑是制度自身的稳定性。稳定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的适应性;二是对未来的前瞻性。这实际上就是制度现代性的体现。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有一句名言:‚现代性产生稳定性,而现代化却产生不稳定性‛。这一看似矛盾的结论背后,蕴含着现代社会运行的一条基本规律,即:现代性催生了现代化,熨平现代化变革中的不稳定性,关键还是在于能够体现现代性要求的稳定制度。当然,税制也并非一成不变。打造税收现代化升级版,必须先打造税收制度的升级版。

第三,导向市场化。现代财政理论认为,公共财政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其实质就是市场经济财政。在公共财政框架下,税收制度作为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最为直接的手段,就更应以市场为先导。在市场对资源配臵起决定性作用下,对税收制度起决定性作用的也应该是市场而不是政府。首先,市场机制运行根基决定税收制度的调整对象。其次,市场机制运行状况决定税收制度的调节重心。再次,市

15 场机制健全程度决定税收制度的调控效果。因此,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市场环境为基础,依托市场规律相机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制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经济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第四,制度包容化。现代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矛盾。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首次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倡导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机会均等地分享发展成果。税收作为国家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主要方式,更需要依托其制度的包容性,增强对各类矛盾的应对力。一方面,税收所呈现的纳税主体与受益主体非直接对应、纳税程度与受益程度不完全对称的特征,使得其在实践操作层面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可能会更广泛、更尖锐,更需要兼顾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相容性。另一方面,税收被赋予的财政目标与调控目标、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公平目标与效率目标,既相互统一,又难免对立,使得其在目标定位层面所面临的‚两难‛问题也可能会更复杂、更棘手,更需要体现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相容性。税收制度的包容性越强,其与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契合度才能越高,才能越彰显其持久的生命力。

第五,视角国际化。现代化必然带来全球化,国际间竞争与合作因此无法避免。税收作为一国引导资本、资源跨国流动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国际化程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所在国的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安全。一方面,随着追求平衡、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广泛共识,由此带来了税制结构朝趋同化方向发展的特征;另一方面,各国日益重视综合运

16 用国内税收法律、国际税收协定、多边税收协调机制加强对跨国税源的争取,由此带来了国际税收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既有差异又显趋同,既有合作更显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增进税收制度的现代性,必须强调其对国际化趋势的充分把握和科学运用。

第六,遵从便利化。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到现代税收理论,几乎都无不例外地将‚便利‛作为一条最基本的税收原则。英国经济学家科尔柏曾说过:‚税收这门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而听最少的鹅叫‛。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税收制度能否在实践中获得最大程度地遵从。遵从的便利性来自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制度管理的科学性。前者强调‚取之有度‛,后者强调‚取之有方‛,二者结合才能‚取之易行‛。这一方面要求税收制度的构建顺应客观经济基础,符合经济运行实际,以利于增进社会认同,提升遵从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求税收制度的实施具备客观管理基础,符合管理运行规律,以便于增进执行效率,提升遵从的可靠性。这样,税收制度必将更加取信于民,更顺时代所需。(执笔:总局货劳税司消费税处

黄运)

锐观点一:税制改革应当服务‚走出去‛

现行税制限制了企业走出去。我国现行走出去税收政策采取了谨慎保守原则,通过严格政策弥补征管手段能力不足,以防范税收流失。比如,企业境外项目亏损不得在境内或其他国家项目利润中抵补,境外盈利则需回国缴税,境内外所得税收待遇不公;境外所得除适用税收饶让外,在境外负担所得税未达到25%的,要在国内补缴所得税,

17 而境外负担所得税超过25%的,当年只予以25%限额抵免,境外所得税负总体高于境内所得;除高新技术企业外,境外所得一律适用25%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能享受该企业国内优惠税率;税收抵免程度较为复杂,部分企业放弃申请抵扣等。

税制设计应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走出去是税收更好发挥职能作用的体现。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国家都有鼓励企业走出去的税制安排。比如,美国、日本均采用不分国别的综合抵免法,更有利于消除企业双重纳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有企业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制度;印度对出口设备给予现金补贴等。我国在税制改革过程中,一是要尽量消除境内外所得不公平税收待遇,二是要尽量消除对企业的国际双重征税,三是要借鉴国际经验制定鼓励走出去税收政策,四是要加强国际征管体制建设,打击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逃避税行为。(四川国税国际处

杨林林)

锐观点二:中国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要加强对OECD国家的国际借鉴

OECD国家的资源环境类税制体系的改革探索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其税改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众接受度方面,OECD国家资源环境类税改革一般都要广泛征求国民意见、反复论证后实施,在整体上遇到的阻力较小。二是立法公平上,OECD国家都要经过议会投票、听证等程序,至少在形式上保证了资源环境类税立法的公平性。三是政府俘获(Government Capture)现象,很多

18 OECD国家出现了‚经济绑架政治‛的问题,对利益集团作出妥协,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四是政策预备期方面,OECD国家在推行环境税改革的过程中进展顺利,还得益于其政策预告制度(Policy Advance Notice),例如,丹麦早在1988年就对1993年实施的能源税进行预告,自1993—1997年逐年提高能源税税率(OECD,2012)。

中国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和构建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强比较、吸收、借鉴,提高税制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税制实施的可操作性。一是要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加强舆论的宣传,让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在资源环境类税立法过程中要尊重国情民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三是严防利益集团游说政府,尽量避免‚政府俘获‛现象发生。同时,还要从严控制资源环境类税的减免、税收返还等政策,确保资源环境类税改实效。四是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要有一个比较充足的‚缓冲期‛,便于企业和居民调整自己的生产决策和消费习惯,尽量减轻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的负面效应。(重庆渝中地税 安然)

第三篇 关于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

19 纳税服务体系是税务机关从内在机制上向纳税人提供服务的系统,现代的纳税服务体系应该是致力于打造‚集约化管理、多元化申报、信息化监控‛这一科学、规范、高效的现代税收服务平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监督打击向管理服务转变,通过纳税服务体系的构建最终形成开放式、交互式的系统。

目前,美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具有比较完备的纳税服务体系和较为先进的经验,可供研究借鉴。在服务理念方面,税务部门以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将纳税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在服务内容方面,通过宪法、纳税人权利宣言、纳税人权利法案、纳税人权利法等,将纳税服务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规定;在服务方式方面,区分共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如运用公共媒体开展普遍性宣传,特殊化设立来电咨询、网站和电邮承诺等纳税服务;在服务手段方面,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税法普及指导,简化纳税申报,实施纳税评估;在服务质量方面,关注纳税人满意度,建立纳税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在服务社会化方面,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延伸和补充,通过中介、纳税人联盟、协会等组织,使纳税人权利得到专业化维护;在服务措施方面,从方便纳税人的角度出发,提供人性化措施。

当前应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税收工作实际,创新理念、手段和路径等,借鉴有益经验,科学实施纳税服务体系的规划构建和改革发展。

(一)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夯实纳税服务法律基础,将纳税人权利保护提升到宪法层次,通过纳税人宪章等形式确定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修订完善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税

20 务行政赔偿制度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健全纳税服务管理制度,包括税收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信用管理和社会协作等制度。完善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包括纳税服务岗位职责、纳税服务事项告知等制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二)提升纳税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打造人性化的办税服务环境,通过整合内部流程,强化后台监控,完善服务措施,响应纳税人需求,提高办税效率。运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集约化平台,从信息技术、业务咨询、税收知识库三方面加强后台支撑,实现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各项功能。优化门户网站一体化功能,继续构建开放式网络,形成‚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一体化应用模式。在实现日常涉税业务网上办理的基础上,增强与纳税人的互动功能,打造税收征纳良好人文环境的阵地。

(三)强化纳税服务业务建设。深化税法宣传,扩大税法宣传普及面,有针对性的开展分类宣传,根据纳税人的需求和特点丰富税法宣传内容;提升服务层次。通过拓展多元办税,推进办税服务网络化,不断完善办税服务功能;通过推行办税业务标准化作业,减少重复环节,优化办税服务流程;通过精简涉税资料,深化国地税的服务协作,提升办税效率。加强权益保护,健全纳税人维权组织体系,建立起流转顺畅、运行高效的权利保护工作机制,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突出信用管理,整合联合治税等社会信息资源,制定科学的信用评定指标体系和级别标准,合理划分风险级别,加强对纳税信用的跟踪与监测,健全纳税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并适时推进纳税信用与其他商业信用的联动管理。密切社会协作,发挥涉税

21 中介作用、推进与咨询、科研机构合作、扩展纳税服务志愿者队伍,最大限度地调集社会资源。

(四)完善纳税服务组织建设。合理配臵人力资源,培养适应新时期纳税服务工作需要的业务骨干队伍。

(五)推动纳税服务绩效评价建设。拓展纳税服务绩效评价内容,积极推行全方位纳税服务绩效评价方法,从内外两个方面,立体式地对纳税服务工作的绩效进行评价。(执笔:云南地税征管纳服处 余萍)

锐观点一:纳税服务要建立‚四位一体‛观

一要转变理念。税务部门与公共管理新理念‚以客户为导向‛的要求,尚存差距:一是税务干部从原来的‚官本位‛转换为‚服务本位‛有一个过程;二是纳税人需要一个逐步适应、接受的过程;三是尚未形成全员全过程服务的氛围。需要不断灌输,方能逐步内化为主动意识,外化为自觉行动。

二要满足需求。现行《全国税务系统2010年-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强调满足‚合理‛需求,《‚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满足‚正当‛需求,词语的改变表现了一种程度上的递进。税务部门应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原理,对于收集来的纳税人需求,进行合理性、合法性甄别,在有限的纳税服务资源约束下,探索纳税服务产品化管理,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

三要减轻负担。推进‚两个减负‛,存在问题:一是政出多门;二是层层加码;三是国地税信息共享不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使纳税服务的职责与职能相匹配,纳税服务的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同实现。

22 四要保护权益。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的规定和主体都较为分散,纳税人对维权渠道不详知、对维权措施不熟知;维权成本高、难度大。下一步一是要借助《征管法》人大立法之机,加强纳税人权益保护条款的整合、扩充和规范;二是充分运用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加强纳税人反映问题的后续改进和监管;三是构建纳税人需求模型,强化纳税人需求分析,增强纳税服务的针对性;四是建立纳税人维权引导机制,引导纳税人合理、合法维权,积极运用和解、调解手段化解税收争议。(河南地税干部管理学校 张亚明)

锐观点二: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法定型、引导型模式为主,避免保姆型、无限型模式

建设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要以法定型、引导型为主,即纳税服务工作也要以税收法定为基本原则,以实现税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引导纳税人积极参与,主动遵从;以‚还责于纳税人‛为主线,区分税务部门和纳税人的责任界限,别是要防止‚保姆型‛、‚无限型‛的服务模式。因为税务部门不是无限、全能的,职能在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提供服务,不能因服务纳税人而模糊纳税人的责任,给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带来税收执法风险。同时要注意‚管理式‛的‚被服务‛的问题。(青岛地税财务处 王贻垒)

第四篇 关于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

23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经济决定税源,税源+征管=税收。税收征管核心业务之于税收治理能力,其意义不言而喻。发达国家的税收征管方式历经分税种管理、综合管理阶段后,已发展到按纳税人类型实行风险管理的阶段。风险管理意味着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采取机会成本更低、边际效益更高的措施,其已从使劣势最小化的‚防范性管理‛阶段、专注于应对系统波动引发风险的‚不确定性管理‛阶段发展到把风险管理融合于整个业务流程、根据风险管理需要优化资源配臵和讲求绩效最优化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风险管理不应简单地被理解为分析监控+评估稽查。OECD和欧盟的纳税遵从风险管理指南将税收风险管理定义为包含环境、目标、策略、影响纳税人遵从行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排序、风险应对、绩效评估、解决内部风险、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影响管理行为、过程管理以及数据、技术和工具等相关因素的系统工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税收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在于:

一是税制与征管紧密结合。政策是风险的重要因素,简明的税制、单一税率更利于纳税人遵从,过多的税收优惠会造成增值税管理链条中断和偷骗税漏洞,而优惠政策的边界是风险最集中的区域。征管能力影响政策,直接税为主的国家的信息管税能力都比较强,跨区域总分机构实行汇总申报必须有征管扁平化和信息集中的支持。从征管视

24 角研究税制和各税种的关系往往更具全面性和透视性。税种制度的设计必须与征管能力匹配,才能实现其初衷和保证公平。

二是以信息、信用管税促进征管转型升级。税收征管作为一项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需要应用经济、管理、社会、心理、网络、信息等诸多工具。在市场体系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和信用体系为解决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提供了有力手段。一个税收管理员与几

十、几百个纳税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必然的,但是整个税务系统以及来自各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信息的有效采集应用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将税收征管与社会信用体系紧密衔接,可以有效地减轻、转移风险,变税务部门一家管为全社会共同管,大大提升税收治理能力。

三是树立大服务观。在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我们不应将征纳矛盾视作税收工作的主要矛盾,而应当把提升税收治理能力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作为主攻方向。服务作为促进遵从、应对低等级风险的最普遍、成本最低的方法,应按照‚三个服务‛要求,渗透到税收治理全过程。我们要将管制思维转变为合作心态,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汲取民意,到畅通渠道、针对公众心理进行宣传沟通、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确定性,再到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统一规范征管基本程序,简化流程、网上办税,降低征纳双方的程序性成本。税务机关应当通过‚大服务‛,展现自身服务社会、开放透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公共形象和倡导合作、参与、征纳双赢的价值观,提高税收工作的社会识别度、认同度。

25 四是更加讲求征管投入产出的效益。亚当〃斯密倡导的‚分工‛原则在风险管理中的体现就是贯穿始终的专业化要求,并与经济学研究的‚有限资源的产出‛问题密切相关。我们对‚以审代管‛、‚固定管户‛制度调查后发现,在耗费征纳双方成本、滋生廉政执法风险的同时,其对征管质量的贡献十分有限。实施讲求效益的征管,就要建立风险分析识别机制,找到最有价值、风险最大的问题,加强顶层设计,以改革‚以审代管‛的行政审批制度和‚固定管户、高度集权‛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为突破口,征管改革与机构改革相结合,推进横向专业化、纵向扁平化的征管体制建设,科学配臵有限的征管资源,挖掘最大效益。正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所阐述的‚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只有产出大于投入才是可持续的。我们要强化绩效考核的倒逼机制,按照‚两提高、两降低‛的目标,客观评价服务、管理、信息化等环节在资金、人力、社会效益上的投入产出,引领‚三个实在‛的风气,引导正确的改革方向。

五是催生征管合力。存在决定意识,诺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关于路径依赖、既得利益阻碍制度变革的分析,可以解释当前各级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小而全‛、‚碎片化‛格局难以撼动的根源。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再依靠按属地层层分包管户和税收管理员的单打独斗无异于画地为牢、瞎子摸象。风险管理机制运行的核心价值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在现有机构条件下,按照‚税务登记、申报纳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强制征收、法律救济‛征管基本程序进行必要的职责厘清,‚统一分析、分类应对‛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牵引各专业

26 部门的分工协作,培养专业队伍,在激发活力的同时凝聚合力。

六是内外风险综合治理。税收风险管理理论指出,遵从风险既来自纳税人也来自税务当局自身。从实践看,由于‚以审代管‛、‚固定管户‛的惯性,制约了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制度的确立,征纳双方在涉税事务上的交互过多、责任义务的粘度很高,导致税务机关、人员的执法风险与纳税人的遵从风险往往是如影随形。因此,对征纳双方的风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综合治理,坚守‚三个禁止‛的底线,也是风险管理的应有之义。

征管改革绝不是简单地调整部门职能和把现在的业务流程开发成软件,否则就会陷入机构职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和技术加固、放大现有弊端的死循环,正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必须提升站位和面向未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进专业化和信息管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征管方式的切换,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机构职能调整,不失为一条积量变为质变的渐进式改革路径。(执笔:青岛国税征科处

隋焕新)

锐观点一:适应税收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税收管理科学转型 根据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在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同时,扬弃传统管理方式,从组织方式、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推动税收管理向现代化税收治理体系转型,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是转变业务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技术深入应用的要求,把税收管理的重点从前台转向后台,把管理方式从被动管理转向基于纳税人遵

27 从风险评估的主动管理,把税收管理活动从分散化、单一式转向协同化、联合式;二是转变工作推动模式,由过去较注重投入、产出转变为在关注投入、产出的同时积极控制征税成本;三是创新思维,大幅度减少困扰征纳双方的事务性工作,如登记、申报、发票等方面的繁琐管理予以最大限度减化,大力推进审批改革。

其中重点是推进税收征管模式转型。坚持‚执法+服务=遵从‛的价值取向,树立服务和征管协同推进的理念,抓好纳税服务、税收征管两大核心业务,依靠信息技术进步促进税收征管制度变革,将专业化贯穿到包括税源管理、纳税服务、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将信息化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着力提升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深圳国税征科处

熊勇立)

锐观点二:实施‚五化‛工程,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

王军局长提出的税收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纵观国内外税收征管发展的趋势,要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实现税收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我认为大力实施‚征管手段信息化、征管流程标准化、征管组织扁平化、征管职责明晰化、征管质效最优化‛的‚五化‛工程是重要举措。征管手段信息化,就是要在全国推广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使全国税务系统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在一个流水线上作业,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闭环征管系统;征管流程标准化,就是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征管流程,明确工作标准,规范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征管行为;征管组

28 织扁平化,就是要精简并收缩征管机构,逐步上收税收征管权限,取消税务分局和税务所,实现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征管职责明晰化,就是要彻底理清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在税源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各行其事;征管质效最优化,就是要降低征纳成本,促进税收遵从度的提高。只有通过实施‚五化‛工程,建立扁平化、快反应、高效能的征管组织体系,形成从总局到县局的集约化征管模式,为实现税收现代化提供全新征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宁夏国税征科处 史峰)

第五篇 关于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

以科技创新构建税收信息体系

税收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是税收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在2013年底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王军局长特别指出税收工作‚面向科技创新,信息管税有差距‛。当今信息时代,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构建一套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统一规划设计

信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的原则。税务系统的信息一体化已经喊了十几年,现状却是系统越来越多。没有规划的系统,多个系统之间一般都采用直接连接对方的数据库来实现交互,不仅管理代价高,而且风险大,缺乏数据约束,数

29 据一致性差,更谈不上什么扩展性。

作为统一的信息化体系,应该从开始就搭建一个可扩展的信息体系架构,满足未来可能的业务发展需求,考虑各个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制定科学的交互方案。在规划思路上,要由单项业务、局部管理的需求驱动转变为整体业务管理的需求驱动并实行严格的立项管理制度,以税收征管系统为核心,把行政管理、外部信息、管理决策等几个系统串联在一起,环环相扣,弥补应用系统间信息缝隙,实现信息资源的统

一、共享和快速访问。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还有助于系统的可扩展性,便于随着税收业务的发展而发展,避免出现推倒重来的现象,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历史信息资源的利用,保护对信息系统的现有投资。

二、提升集中层级

信息体系建设过程中,集中模式和分布模式之间的选择,一直是系统架构设计的焦点问题。集中模式可以更便捷地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监控,更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但同时也对系统的效率、安全和运维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从全球范围内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来看,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不断向更高级别集中,呈现出‚大集中‛的发展趋势。

以美国联邦税务局(IRS)为例, 3个数据处理中心以互为备份的方式实现了全国涉税数据的集中处理。从国内来看,近10年来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的银行、电信、保险等行业逐步实现了数据从省级集中到全国大集中的跨越,人民银行的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央行会

30 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也于近期实现了全国集中处理。‚大集中‛不仅仅是数据集中或者系统整合的过程,更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运行成本,而是以科技创新带动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机构优化、流程重组和业务再造为中心,形成信息化时代的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构建现代化的信息体系。税收信息系统全国‚大集中‛不仅有利于业务管理的规范统一,更有利于优化现有的增值税链条管理,有利于实现和银行等外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为今后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房产税改革、增值税改革等税制改革工作进行战略性布局,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

三、引领用户需求

在税收现代化的各项要素中,信息技术作为实现税收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和提高税收治理能力的创新驱动力,是税收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实现用户的需求。实现需求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了解需求、满足需求、引领需求。

首先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就是要真正搞清楚用户有什么样的核心需求,系统设计是否围绕这个核心需求在进行。福特在听到别人‚需要更快的马‛的时候推出了汽车,其成功的关键就是找到了用户的真正需求。

其次是满足用户需求。抓住用户明确的需求,提供的优质产品,使现有信息真正为民所用,信息共享,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第三是引领用户需求。科技创新的价值正在于此。智能手机风行以前,人们的手机都是以按键控制,也并没多少人提出对触屏的需求,

31 乔布斯的成功本质上说正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发掘和引导。我们可以为税务部门、外部门、纳税人、社会公众分别提供哪些更有意义的东西?

四、树立开放思维

由于互联网的发明,‚开放‛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个不可逆转、不断加速的社会思潮。收集数据、使用数据、开放数据成为大数据时代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2005年,哈佛大学法学院发布了《开放ICT(信息和通信技术)系统路线图》,阐述了建立开放标准的ICT架构的重要性,着力于促进技术普及和资源共享,打破政府各部门间的壁垒和障碍,该报告提交给世界银行后已得到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 从技术架构和应用层面来看,税收信息体系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四个方面:开放资源、开放标准、开放服务、开放架构。一是开放资源,从外部采集和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放我们的信息资源,更多地引导用户的参与,促进税收治理,实现信息体系的价值;二是开放标准,通过一定的规范来增强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同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保证用户的选择权利;三是开放服务,建设软硬件共享的公共网上纳税服务平台;四是开放架构,以开放式、标准化为基础,实现各系统间的兼容互通,更多地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

(执笔:河北国税信息中心 陈璟)

锐观点一:实现‚四项转变‛,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一是强化数据挖掘,实现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总局、省局

32 等上一级的管理者应加强数据综合分析,推出更多优质数据分析产品,提高从税收看经济、从当前看未来能力,同时,利用掌控更大范围信息的优势,科学指导基层的数据应用和税收管理工作。

二是打破部门藩篱,实现职能掣肘向职能融合转变。数据是税收业务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数据的应用过程就是业务流转的过程。因此,税务机关应改变数据由技术部门和征管部门分工管理、业务部门各自独立应用的模式,搭建面向业务部门的、分主题的多层数据仓库和统一的情报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实现由业务用户直接在平台上找数据、按照分析主题需要自行组织数据和自行分析的高效应用模式。

三是跨越社会屏障,实现信息不足向信息充分转变。要采集和掌握关键环节的关键信息:如水电煤等能源管理部门、医保管理部门、房屋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车辆管理部门等第三方信息。

四是服务税制转型,实现重视企业信息向个人信息转变。如针对未来直接税(财产税)比重增加,要加大对居民个人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运用的力度。(西安国税大企业管理处

李晓红)

锐观点二: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必须注重完善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

关于完善顶层设计:大规模并发交易集中压力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运维带来的压力,这需要我们统筹规划,完善顶层设计,立足拥有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建立运行安全稳定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网、存储网和高性能计算网的三网合一,以便于未来业务和服务整合,实

33 现简化管理,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的目标。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要求我们要真正树立起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紧紧扣住问题,搞懂先后主次,分清轻重缓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上下大力气,在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上求新突破,把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把影响信息化建设亟待拉长的短板和缺项补上。当前,要着力继续抓好金税三期工程试点,对需求、流程等进行认真梳理,全面开展业务优化、技术提升工作,形成一个可移植、可扩充、可兼容、可信赖的版本,并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要着力推进技术与业务的融合,积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税收管理进行前瞻性思考、研究和设计,统筹抓好信息化建设和征管改革、税收风险管理、税收分析、绩效管理工作,促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力资源配臵的变革和创新,使税收工作实现质的飞跃。(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徐向阳)

第六篇

关于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

税收现代化 组织是保障

税收现代化的六个体系,相互关联,浑然一体。而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是六大体系的基础,是税收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34 业以事兴,事因人治。任何事业的发展进步,必须依赖于围绕事业而形成的组织体系和在这个体系中为了实现组织愿景而有效工作的人。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出,组织设计是指组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对必须要做的各种业务活动分类、分层,形成职位(或岗位)结构,赋予各个职位恰当而明确的责任和权限,规定相互之间协调的关系,形成正式的人际结构。或者说,组织是以事(工作)为媒介的、以人为中心的正式的职位结构。实现税收现代化,必须以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清廉执法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为支撑,以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转为保障。

保证工作质量,必须强调高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收现代化明确了具体的路径。当前,我们面临着立法、税制、征管、服务、信息化方面的系列攻坚,承担着‚营改增‛、完善地方税体系等具体工作,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税务部门的光荣任务,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求我们在税收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各项工作的质量,而强调高效就是注重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树立良好形象,必须保持清廉。我们担负着为民收税,为国聚财的神圣使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拥有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在清廉方面要尤其注意。同时,因为税务执法风险的存在,更要求我们要特别强调清廉。

要进一步规范机构设臵,建立科学的组织收入体系。当前,风险导向、信息管税、国际税收竞争以及优化纳税服务对税务机关的组织

35 科学高效的组织收入格局。一是要依法设臵,规范统一。二是要明确职责,强化服务。三是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依法规范的前提下,按照有利征管、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的要求,根据各地区经济、税源、地域等情况,合理设臵机构,防止片面强调‚上下对口‛,不搞‚一刀切‛。总之,是要依照税收现代化战略,从实际出发设计出一套适合现代化战略需要的组织结构,细化每个职位的设臵并持续优化,为组织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体系提供相应的组织环境。

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形成高效的智力和人力支撑。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实现税收现代化最宝贵的资源。一是要提高税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现代化税收管理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大规模培训格局,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坚持分层培养,按需施教,全面提升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提升税务人员依法、规范执法的能力。二是要拓展税务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根据《公务员法》‚实行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的发展思路,形成‚职务+级别‛的双轨制,建立分途发展的人才成长机制,拓宽税务人才的职业发展渠道和发展空间,激发税务人员干事创业的活力。三是要建立适应现代化战略的税务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人事部门和人事干部只有具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能力,掌握变革,积极参与推动税收现代化管理,并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依据,才能充当好调动人的人。

36 的总体清廉、形象的总体良好,在从严治队的同时,更要倾情带队。一是要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内控机制建设,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格落实个案审批制度,加强‚两权‛运行,继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警钟长鸣,利剑高悬,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落实好国务院‚约法三章‛及总局‚三个禁止‛。二是要深化税务廉政文化建设。‚文而化之‛,通过税务文化的浸润,增强税务人员的职业崇高感、部门归属感,道德廉耻观和廉洁从税、规范执法的自觉性。此外风险预警是税务现代化的重点内容,各级税务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用风险管理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决策,注重税务风险预警文化的建设,创造性地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税收业务、队伍管理的全过程。(执笔:湖北国税人事处 傅晓东)

锐观点一: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税收现代化

税收现代化就是人、技术和制度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税收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法国现代化规划制定者让〃莫内说过,‚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曾说过:‚不论采取什么制度,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行这个制度的人的素质。‛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就是人员的现代化。人的范围包括纳税人、征税人、社会大众,内容包括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对纳税人而言,应有明晰的权利和责任意识,树立税收法定理念,有遵从税法的能力和行为。借鉴国外经验如美国,公民一直是政府税收的积极支持者,申报纳税

37 人数超过90%以上,是全世界各国申报纳税比例最高的国家;对征税人而言,要树立善治、法治、共治和服务的理念,以先进文化和税务梦为引领提高素质和能力,制订善法,引导纳税人从善如流,尊重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社会大众而言,应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依法纳税的法律意识。实现税收政府单一监控向社会监控转移。只有人的现代化和制度、技术的现代化共同推进,才能更好地实现税收现代化。(宁夏国税征科处 史峰)

锐观点二: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 高效廉洁的组织体系,离不开高效廉洁的权力运行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可以为建设高效廉洁的组织体系清淤排阻、助力护航。‚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为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思路、确定了方向。

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需要完善制度。从实际情况看,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健全,机构职能分散,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影响反腐败成效。解决存在的问题,还得靠制度。这就要强化制约,科学配臵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机制,保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增强权力制

38 约和监督效果。

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需要厘清责任。党组、纪检监察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做到了守土有责,制度才不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消极腐败现象就难以滋长蔓延。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需要通盘考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如果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埋下隐患。要更加注重党风廉政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避免出现制度真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体现在了各项改革措施中,才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保障组织体系的清正廉洁。(甘肃国税监察室 张佩峰)

39

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局领导,局内各单位。

40

第6篇:领军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遵义市中小学英语教学领军人才

五年提升项目

心得体会

在美丽的四月,我有幸参加遵义市中小学英语教学领军人物五年提升项目。大家聚集在北京外语大学研究培训中心,这次培训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思考、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等。实践上包括观摩有着丰富经验有教师教学示范课。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有价值的绘本设计作业和阅读教学设计。通过认真培训和自己努力学习,对我人生来说,是一次震撼,是一次启发,是一次教育更新的洗脑。是一次教学观念的巨大转变。现将自己在学习培训中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观摩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找到了差距,同时出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4月24号,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朗悦学校,我们聆听了由校长李艳和刘月东老师前后两堂精彩纷呈的阅读课。一年级《how many legs》<>在他们的课堂上,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什么才叫一堂好课。让我师生之间的和谐,人与文的和谐,思考与悟的和谐。在推行新课标,崇尚新理念的今天,创新性学习我们老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她们的课上得也体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在提问时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内部动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活波的课堂氛围,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全全参与,踊跃发言,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加大了英语信息输入量,使他们的语言更具交际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学习能力。

二、精彩说课,魅力绽放;专家点评,句句精辟

教学设计展示是本次培训重要环节,是每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各小组将本次培训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集合,充分得利用所学知识对阅读教学设计,大胆展示小组的作品。八个小组代表进行的精彩的说课展示。英语教育专家到教室进行点评,评教学思想、评教材处理、评教学运用、评学法指导、评教学过程,评教学基功,评板书设计、评教学效果。充分肯定教师的设计,对于教师的不足之处,她让我们当场体验,了解它的弊端。激励教师勇于接受和改正,努力追求完美。并告诉我们评课主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主要问题。发扬优点,取长补知道短,提高教学效率。这个活动中我受益匪浅。让我们大开眼界!

三、专家讲座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案例分析

李清纯教授,他是《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作者,73岁的他教学生动有趣。他围绕《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内容,编排接特点:一是故事的收集,创编用使用的有效性。二是故事的教学设计,拼写不超过五个字母,每幅图尽量用短句。他在教学中用他的教学方法为我们灌输教学方法。比如观看幻灯片上的内容,让我们边学边做笔记。然后检查你记做了多少。无形中教育我们要给学生记忆的空间,思考的空间,上课节奏不能太快。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勤做笔记,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在讲座中,与老师们开展互动,亲身模仿故事中的语言,动作,神态让我们陶醉在故事中。无形中要求我们在学生面前,我们是演员、我们是导演、我们是舞蹈者、我们是歌手、我们万能的。 于淑卿教授,小学英语专业技能发展与自我提升之课堂教学技能。“What are teachers?””What are students?””what are textbooks”分享了它的定义。如何对待教材:熟悉教材、分析教材、驾驭教材、培养能力。能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诠释了教育的本真:接纳、唤醒、激励、鼓舞。教导我们做一名有独特教学风格,自己喜欢,家长欢迎,领导喜欢,社会尊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

第一天的讲座虽然没有听到,但从同行教师的谈论,和细心领讲他的课件,让我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合理、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更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新旧课标的相同与区别,帮我们梳理了整个新课标的核心所在,更利于我们对新课标的学习。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英语课程的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要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就要了解新课程对小学英语的要求,以指导教学实践。

四、专家的亲临指导,推动以后的教育

在说课评课的休息之时间,专家向我们教学中的困难,并指导我们如何上课,备课,如何把这次培训的内容落实到教学中去,与她的谈话,无论从回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有很大的提高。

整个培训学习,从教授的讲座到一线名师的经验,从专业的理论到精典个案的解析,学员都认真、细心。学员收获着、感动着、反思着„„ 参加这次培训所见的闪光点和自已的心得体会,我将汲取其精华,昂扬向上,力争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今后的教育的发展添砖铺瓦。

第7篇:上海市领军人才选拔标准

领军人才选拔标准

一、 领军人才的基本条件和分类标准

(一) 领军人才的基本条件

领军人才必须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业内具有较高声望,并符合下列条件:

1、道德素质过硬。能够弘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杜绝学术腐败。

2、专业贡献重大。能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视野,开展本学科、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实践,并作出重要贡献。

3、团队效应突出。具有较强的领导、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建设并带领一支优秀的团队,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身和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引领作用显著。具有战略眼光,能够紧跟国际学科和技术发展趋势,在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中发挥引领作用。

5、发展潜力较大。具有创新的思维,熟悉本学科、本领域最新研究动态,有带领团队向国际国内研究前沿冲击的潜质。

(二)领军人才分类标准

领军人才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按照各自学科特点,明确分类标准。按自然科学和技术类、哲学社会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和经营管理类分类提出具有的选拔标准:

1、自然科学和技术类选拔标准

(1)具有本学科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前瞻的学术视野和较强的研发能力。熟悉掌握本学科、本行业国际或国内前沿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 (2)近五年,在本学科、本领域做出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并对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者。一般应具有以下条件之一:

①作为主要完成人推动本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本学科、专业以及相关领域发展有较大影响,被国内外同行公认有创新性成果或业绩;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对本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并通过成果转化产生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②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学技术奖。

③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3)具有较强的科研管理能力和团队组织协调能力,领衔国家和本市重大科技或工程项目攻关、重点学科建设或担任重要科研机构学术技术负责人。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担任国家“973”、“863”等重大重点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或主要负责人;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的资助;或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或担任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重大工程技术项目负责人等。

②担任国家和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或者学术技术带头人、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或技术带头人;或担任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部门负责人或技术带头人。

③担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担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等。

④在国际知名学术机构或国际权威杂志中担任重要职务。 ⑤能够作为核心人物凝聚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攻关能力强的科研队伍。

1 在团队建设中发现优秀人才,在科研发展中培养造就年轻人才。

2、哲学社会科学类选拔标准

(1)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突出的专业能力,熟悉并掌握本学科、本行业国际国内前沿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学术思想与观点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或取得公认的有重大创新或重大价值的科研成果,并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2)对所在学科、行业领域贡献显著,承担的研究项目或研究成果,有重要的社会影响。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承担并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科研项目。

②专著或作为主要完成者的成果获得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奖励,或获得过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奖励等。

③以主要完成人正式出版过高质量、高水平学术论著,成为所在学科领域公认的代表著作。发表过一批重要的学术论文,被国际科学检索系统SSCI或A&HCI收录,或发表在国内 CSSCI刊物,论文具有独到的学术观点,创新性强,被广泛引用,成为所在科学领域公认的代表性论文。

④学术思想和学术论著对政府决策、政策制定、社会实践等产生重要影响,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有较强的学术号召力与组织力。作为核心人物,凝聚一支相对稳定的学术团队。在本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跨地区、跨单位发起同行学者讨论前沿学术问题,充分体现出其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和学术交流中的引领地位。

3、文化艺术类选拔标准 (1)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休养,学术能力和艺术水准得到同行和业内专家认可。从事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能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对所在领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能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开展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完成高水平的专业实践,创作、编排或主演过重要的文化艺术作品,有业界公认的代表性作品或成果,业绩和能力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可。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在国际重要比赛中获优秀奖项;或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及中宣部、文化部及其他省部级单位颁发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奖项;或在经省部级以上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比赛中获得最高级奖项。

②在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和项目中担任负责人。

(3)具有较强的领导、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带领一支优秀的团队,实现自身和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或者在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科学、专业带头人作用,在文化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社会上或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经营管理类选拔标准 (1)具有扎实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基础和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不断吸收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经验,形成独到的经营管理思想和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优化企业体制方面有重大改革创新,并经市场检验,对推动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创新有突出贡献。

(2)具有较强的决策力、驾驭力和运作力,对企业的发展有清晰的思路和宏观战略把握能力,市场敏感性、机遇把握能力强,在业内得到同行和专家的认可,

2 得到市场和出资人的认同,并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注重实施企业品牌战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能够创立和维护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强,产品在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并在同行业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②所领导的企业创新活力和研发能力强,注重强化企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能够围绕市场需求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所领导的企业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连续三年保持较快增长,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④所领导企业能够科学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经营,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同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3)重视经营团队建设,能够作为核心人物凝聚一支稳定的经营管理和科研生产团队,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注重经营管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在实践中培养出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结构较为合理的经营管理梯队。

第8篇: “龙城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创业企业

财务审计工作方案

为做好“龙城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创业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按照《常州市领军人才创业C类项目创业资金拨付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审计方案。

一、审计目标

对“龙城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创业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以确认:(

1、2取其一)

1.领军人才签约后18个月内,领军人才个人在创业企业中拥有不低于20%的股权,且实缴出资额占创业企业实缴出资总额的比例不小于20%;其创业企业合理资金开支达到创业团队所需最低货币出资额的50%,且创业团队投入创业企业的其它货币出资合理存放。

2.领军人才签约后24个月内,领军人才个人在创业企业中拥有不低于20%的股权,且实缴出资额占创业企业实缴出资总额的比例不小于20%;其创业企业合理资金开支达到创业团队所需最低货币出资额,且创业团队投入创业企业的其它货币出资合理存放。

二、审计要求

以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规范要求及《常州市领军人才创业C类项目创业资金拨付管理办法》等规定项目为准,在

— 1 —

创业企业提供审计必需资料的前提下进行,审计时以财务收支为重点,对领军人才签约后18个月内(或24个月内)其创业企业的资金开支、未使用现金出资存放情况进行审查,并出具审计报告。

三、审计内容及重点

1.领军人才个人在创业企业中拥有的股权及领军人才个人实缴出资额占创业企业实缴出资总额的比例,审计报告中需披露:

(1)至审计日,创业团队认缴出资额情况,包括各股东认缴出资额及占股比例。

(2)至审计日,创业团队实缴出资情况,包括各股东实缴出资额,及实缴出资额占创业企业实缴出资总额的比例。

(3)领军人才间接拥有创业企业股权的,应披露领军人才在其占有股权的公司(以下简称“股权公司”)中的认缴出资额及占股比例、实缴出资额及实缴出资额占实缴出资总额的比例,股权公司在创业企业中的认缴出资额及占股比例、实缴出资额及实缴出资额占实缴出资总额的比例,以及由此折算出的领军人才在创业企业中间接认缴出资额及占股比例、实缴出资额及实缴出资额占实缴出资总额的比例。

2.领军人才签约后18个月内(或24个月内),其创业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开支情况,确认其中合理的资金开支,包括:

2 —

(1)企业开办费:注册登记费、验资费、税务登记费、公证费、银行费用等。

(2)与企业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厂房或办公用房的租赁及其装修费用。包括:对相关房产的权属、使用情况进行核查,改建、改造、装修费用的查阅审核。

(3)与企业研发、生产相关的设备、仪器仪表购置费用。包括:对相关实物进行实地查看,并查阅设备、仪器仪表的购买合同。

(4)与企业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员工薪酬及其社会保障费用。包括:企业的薪酬发放、社会保障费用的支付及薪酬制度等有关说明的审核。

(5)与产品研发相关的差旅、材料购置等费用。包括:材料燃料和动力支出,测试手段购置费,工装及检验费,仪器设备维护费,设计费,设备调试费,勘探及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研究成果的论证鉴定评审及验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及资料翻译费,研发人员培训费、专家咨询费,无形资产的购入费用,专利申请维护费,研发保险费,委托、合作和协作费用等。

(6)交纳的各类税费。以实际向税务机关申报交纳的各项税费为准。

(7)合理的日常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包括:日常管理费用以及合理用途的银行借款的利息。研讨会、培训费、专家劳务

— 3 —

费等有关说明的审核、管理用固定资产等。

(8)其它合理支出。 (9)有关负债的说明。

3.创业团队投入创业企业的资金使用进度、结余情况和存放形式,货币资金未达账项的情况。

四、审计工作的步骤

1.在接受市人社局书面委托后,会计师事务所与创业企业进行沟通,确定审计截止日,约定现场审计时间,由创业企业准备好审计需要的各种资料(含电子数据),由创业企业向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被审计单位承诺函》(见附件),必要时与创业企业所在辖市、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沟通。

2.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现场审计(创业企业所在辖市、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可直接参与),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得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以实现审计目标。

3.会计师事务所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先提出初步审计意见,在与创业企业、市人社局、创业企业所在辖市、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沟通后,在约定时限内出具审计报告。审计结束后,会计师事务所还要将审计报告交创业企业确认(创业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司公章)。

会计师事务所将经确认的审计报告分别送以下单位:市人社局(1份)、创业企业(8份)、创业企业所在辖市、区人才工—

4 —

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份)。

4.所有审计报告档案资料按要求装订成册以备检查。

五、其它要求

1.审计人员必须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对审计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予以保密。

2.审计过程中如发现创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存在舞弊等情况,由此可能产生重大弊端,无法达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应将该情况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市人社局。

3.审计需创业企业提供准备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1)财务账册、报表及凭证和相关合同。 (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全套银行对账单。

(3)公司基本情况、业务情况简介、公司章程、验资报告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4)公司组织机构设立情况,董事会、管理层、财务人员情况。

(5)有关土地、建筑物、厂房和机器设备等资产文件和相关合同。

(6)已有的内部管理制度、办法,包括生产经营、劳动管理、工资奖励、劳保福利及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

(7)企业会计制度或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办法,相关内部

— 5 —

管理制度(包括费用报销制度、员工考核制度、工资制度、财务报销制度等)。

附:被审计单位承诺函

6 —

附件

被审计单位承诺函

XX会计师事务所:

贵所接受常州市人社局的委托,对本公司进行专项财务审计,为配合贵所的专项审计工作,本公司就有关事项作出如下承诺:

1.本公司承诺,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以及《关于转发〈常州市领军人才创业A、B类项目创业资金和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企业发展资金拨付管理办法〉等五个文件的通知》(常办发(2012)23号)的规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并保证其真实、完整、准确,是我们的责任。

2.本公司承诺,已如实向贵所派出的审计小组提供了满足本次专项审计所需要的全部会计核算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3.本公司承诺,贵所审计小组在本公司开展现场审计工作期间安排适当人员配合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便利和帮助,接受审计人员的调查和询问。

4.本公司承诺,不干预、不干扰审计工作。

被审计单位(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财务负责人(签字)

— 7 —

第9篇:浅谈农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编者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特别是掌握高、精、尖技术的领军人才。甘肃省定西市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农业领军人才队伍得到迅速壮大,素质稳步提高,结构明显改善,人才的培训、选拔、使用、激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专业技术干部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为主的规模较大、整体实力较高的农业领军人才队伍。

截至2008年年底,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系统共有专业技术人才1400多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15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39人,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负责人2人,省级龙头企业负责人19人。农业领军人才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稳步提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明显优化,一支素质较高、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农业领军人才队伍正活跃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一)农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定西市农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整体素质仍然偏低,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农业领军人才,能够带动农民致富的实用型领军人才比较短缺;领军人才开发缺少长远规划;培养领军人才和吸引领军人才的政策还需研究完善。

面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迫切需要农广校培养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视野开阔的新型农业领军人才。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更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领军人才队伍。

(二)加大对农业领军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

进一步完善农业领军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网络化和终身化。遵循农业领军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制定领军人才能力建设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农业领军人才到国内外科研院所进修深造。强化用人单位在农业领军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把领军人才教育培训纳入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和规范带薪学习制度。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鼓励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地区开展农业领军人才教育培训。加强农业领军人才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农业领军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充实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教育培训质量。

(三)增加农业领军人才开发的资金投入

确立农业领军人才投入优先的观念,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农业领军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向,大幅度增加对农业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投入,把农业领军人才开发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广泛筹措社会资金,建立各种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和奖励基金,在重大工程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优先支持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科研团队。农业企业要根据自身需要,逐步增加职工岗位领军人才培训的投入。要设立农业领军人才专项资金,建立健全领军人才投入的长效机制。

(四)营造有利于农业领军人才成长的环境

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破除体制障碍,为农业领军人才健康成长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定期开展全市农村优秀领军人才的表彰奖励,继续做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推荐选拔工作,大力宣传优秀农业领军人才典型事迹,在农业系统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和向优秀人才学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发挥农业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健全各类项目招标和评审制度,加快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更多领军人才提供公平的事业发展机会。

(五)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项目、经费和用人管理制度,规范领军人才的职责、权力和行为,防止个人凌驾于团队之上,避免个人意识泛滥、任人唯亲等弊端。另一方面,要给予领军人才必要的科研自主权、经费使用权和人事聘用权,保证领军人才及时合理地调配团队资源,树立团队统一意识,提高团队绩效。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增加农业领军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强化其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的责任意识,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

甘肃省定西市农广校 张治平

上一篇:抽奖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医院员工职业素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