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工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专业化工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生产实习是化工专业大学生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检验在学校所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培养方案、大型化工企业资源利用以及化工专业大学生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等视角探讨了化工专业大学生生产实习的现状及与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资源与生产实习的融合与实践。

第一篇:专业化工论文

林业高校林产化工专业开展化工原理教学的一些想法

[摘 要]化工原理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对学生要求较高,而且对教师如何开展有效教學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根据化工原理课程自身特点和林产化工专业的教学需求,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可有效加强学生对典型林化过程中单元操作的理解,培养具有工程观念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化工原理;林产化工专业;教学改革

[

化工原理属于偏工程应用性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涵盖工业生产的典型单元操作过程,以“三传”过程(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着重研究典型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设备选型及计算,内容覆盖范围广,知识面要求高。[1][2]在林业院校林产化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化工原理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三学年,即学生大一、大二完成自然科学基础课之后,大四开始专业特色课之前,具有承上启下、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作用。[3]

参考国内外同行高校对林产化工专业的方向定位,结合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特色,本教研室对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归纳,其落脚点是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塑造学生的可适性,进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一、根据林产化工专业的特色安排教学内容

林产化工专业特色是采用化学与生物化学的方法,将林业资源加工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化工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森林植物资源化学加工和生物化学加工的基本原理。针对于此,我们首先完成常规化工原理的教学内容,系统讲授流体流动、流体输送设备机械、沉降与过滤、传热学、蒸发、蒸馏与吸收、干燥学等传统单元操作,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型分离传质技术,如萃取、结晶、吸附、膜分离等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单元操作过程。例如,针对林产化学品混合装置应用广泛的特点,我们在《沉降与过滤》一章中增加了“如何针对林产化学品产物特性,设计有效混合搅拌装置”的提高内容。在《传热学》一章中,针对林源天然产物属热敏性物料、分离操作温度不能太高的特点,我们增添了低温传热过程的原理和设计方法,精简了热辐射的教学内容。在《干燥学》一章中,着重讲述了天然产物提纯所必备的冷冻干燥技术,并介绍了近年来开发的介电干燥新技术。在《结晶与萃取》一章中,重点介绍了针对天然产物的低温结晶技术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通过有针对性的增减教学内容,使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不仅仅满足于基础传递过程的单元操作理论教学,而且结合林产化工行业特色,紧密联系林化行业实践内容,使得学生“出得课堂,入得厂房”“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习题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通过适量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强化课堂上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点,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遗憾的是,现有国内外化工原理教材中,与林产化工相关的例题和习题几乎没有,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化工原理习题集与林产化工背景相差太大,导致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各单元操作在林产化工中的实际应用。因此,我们借助各种渠道,从图书馆、设计院、工厂、网络平台等收集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相关的单元操作例题和习题。例如,从许振良主编的《绿色分离工程》、安鑫南主编的《林产化学工艺学》、J.D. Seader主编的《Separation Process Princi?鄄ples》、W.L. McCabe主编的《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等教材中寻找具有林产化工专业特点的练习题,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单元操作理论以及如何解决林产化工行业中的基本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由于对专业认知的局限,造成学习主动性不足,几乎很难保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时间。针对于此,在每次课堂教学中我们都会抽出5~10分钟对所学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在每章节的习题课中也结合工程实践,引入一些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的工程小问题,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快速掌握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也树立起学生对课程学习可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一)重视第一堂课《绪论课》,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眼球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时有学生提出“林产化工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化工原理?”的疑惑。他们普遍认为,作为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林产化工专业的学生,却要花费一年的时间去学习相对成熟且应用于化工大生产的化工原理课程,是否值得呢?作为一线教师,如果不能第一时间透彻地给学生就这个“热点”问题答疑解惑,势必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因此,化工原理的第一堂课《绪论》尤其关键和重要。[5]一般来说,“绪论课”首先是从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入手,介绍化工原理的诞生和发展历史、课程研究内容、涉及相关领域等。其次,针对部分林产化工专业学生有毕业读研或出国留学深造想法的特点,我们会介绍国外林产化工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如:美国Uni?鄄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知名教授Dr. James A. Dumesic课题组、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鄄Amherst的知名教授Dr. George William Huber课题组、西班牙皇家工程院院士Dr. A.Corma课题组等都是当前研究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质能源的领头人。而这些专家学者的教育背景基本来自化学工程或相关专业,这让学生懂得林产化工专业与化学工程专业的渊源相同,因此化工原理既是化工基础理论课,又是林产化工专业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同时,提醒学生以后读研或留学深造如果选择林产化工、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就读,学好化工原理极具优势。通过以学生感兴趣的“工作、读研、出国留学”等为目标话题,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起“学好化工原理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观点。

(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化工原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发现可以凭借课堂上抽象枯燥、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去解决工程上甚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必然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也就会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从一些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现象出发,让学生学会思考如何解释这些现象,进而引出本堂课要重点讲授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6]例如:在讲授《流体流动》章节时,引入城市下水道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原理,提出在雨季时如何有效减小流动阻力,以避免淹水的问题,进而引出打造“海绵城市”的概念。在讲授《流体输送设备机械》章节时,引入人体心脏相当于血液输送必备的泵,为全身提供血液循环,提出强身健体以增强心脏活力,提高心脏“泵”的扬程,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食品,以减小血液流动阻力,预防脑梗、心梗等疾病,进而引出养生对维持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的重要性。在讲授《传热学》章节时,给学生提出浴室洗澡时大量蒸汽的提供和运输问题,以及锅炉房烧蒸汽的能耗问题,思考为避免热损失,如何对蒸汽管道保温以及如何提高换热效果。在讲授《蒸发》和《蒸馏》章节时,提出如何快捷有效地分离盐水和酒水的问题,结合制盐工业和酿酒工业,提出实际生产时应考虑能耗比等经济性指标。在讲授《干燥学》章节时,结合南方夏天梅雨季时间长、晾晒不易的特点,提出饱和湿空气无法干燥、不饱和空气干燥效果有差异的现象,进而引出湿空气的若干理化性质,让学生动手计算空气的干燥能力等等。上述的这些问题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又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此外,课堂上我们引入一些有趣的小现象,通过类比思考,让学生快速掌握重要知识点。比如:讲授《传热学》中的传热阻力和传质学中的传质阻力时,可以引用城市交通的堵车现象来解释阻力大小的关键点判断,以及如何抓住阻力控制点以达到减小传热/传质阻力的目的。讲授《传热学》章节中対数平均传热温差知识点时,指出班级里女生平均分一般都高于男生平均分的现象是由于女生的整体分值一般都比男生的分值要集中,进而揭示逆流传热效果优于并流传热的结论。上述这些实例可能不是很恰当,却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深入了解每个不同单元操作的本质,思考单元操作过程中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随着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发展延伸,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其中的微课和慕课(MOOC)更容易让学生直观接受[7],这两者主要是以音频、视频为主要载体,包含教学设计、课件教案、教学评价、测试练习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可以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满足学生的学习。

在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由于很少接触工程领域,往往对实际工业生产中所涉及的容器设备缺乏概念认识,难以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内部复杂的结构,而这些知识点在课堂上很难直观表达。[8]针对于此,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录制了离心泵工作點详解、精馏课程习题、传热过程知识点讲解等微课课程,并着手于林产化工专业化工原理慕课(MOOC)建设,教学效果显著。例如:在求取离心泵工作点课程中,我们运用Flash动画直观演示层流、湍流、过渡流的流线形成、离心泵内/外部结构以及著名的气缚与气蚀现象,通过动画直观模拟泵设备的工作状态。学生可以通过这种直观的虚拟仿真演示,第一时间掌握课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加深对单元操作原理的理解和相关设备的感观认识,弥补学生在工程方面基础薄弱的缺点。

三、以学生动手为目的,改进实验教学

作为化工原理课堂教学的配套与延伸,化工原理实验课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热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根据林产化工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我校化学工程实验中心的具体条件,我们在教学硬件上更新和增加了部分具有林产化工特色的实验教学设备,有意识地提高了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比例,减少了部分验证型实验。由于现有大学本科教育中通识教育的过度重视,导致部分偏动手实验的专业课程学时一再被缩减,造成学生工程方面训练的不足。针对于此,我们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中除了保留传统的流动阻力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传热、过滤、精馏、吸收和干燥等实验外,还特意新增了管路拆装实验,即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管路组装开始,锻炼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此外,作为江苏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中心还增添了多功能反应精馏、超滤纳滤膜分离、塔盘萃取和冷冻结晶等与林产化工行业密切关联的实验装置。为弥补部分实验装置价格昂贵、占地空间大、资源相对匮乏以及某些实验装置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不足,我中心于2015年开始着手虚拟仿真试验中心的建设,与北京东方仿真等知名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具有林产化工特色的传热传质单元操作与典型林化过程的实训仿真软件,使学生切实感受实验装置流程及操作步骤,着重培养学生的复杂工艺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工程概念的理解和训练。例如,松香胺产品是林产化工专业萜类化学与利用方向的主要产品,是核心专业课程《林产化学工艺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毕业实习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10]2016年我们以校外实习基地广西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林化工厂等企业的松香、松节油生产和松香胺生产为模本,与北京东方仿真合作开发“歧化松香三维虚拟仿真培训系统”。该系统以工艺及设备仿真数据为基础,开发三维虚拟现实展示并对外提供通用数据库接口,为学生开展林产化工综合自动化实验教学提供一个专业流程的环境。工艺采用国内外主流生产技术,充分考虑现代专业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整套流程覆盖典型化工原理单元操作过程,具体包括松脂原料输送、松脂熔解、熔解脂液的净制、水蒸汽蒸馏分离松香、松香氨化脱水生成松香腈及松香腈高压加氢生成松香胺等主要生产工序,所有工序包括过程操作参数的监测与控制(DCS系统),在线仿真培训考核系统。该系统采用开放的软件平台和第一视角的虚拟仿真环境,可实现工厂数据的真实再现,真实还原实际工厂一线的现场状态。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们还设计了部分可拆装设备,以便学生拆装、认识掌握设备内部结构,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看出,林产化工学科特色明显,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教学要求,更需要我们积极思考。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典型林化过程实验装备、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环境等手段,为培养具有前瞻科学视野和工程实践观念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化工原理(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夏清,陈常贵.化工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 蒋建新,赵永虎,朱莉伟,曹文军.林业工程类专业“化工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8(5):48-51.

[4] 叶长燊,邱挺,李玲,施小芳,杨臣,林述英.化工原理课程体系中工程素质与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16(3):57-63.

[5] 林艳红,袁晓玲,张桐江,孟繁雨.《化工原理》绪论课教学的重要性及授课策略[J].广州化工,2016(6):205-206.

[6] 晏丽红,杨宗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化工原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1):105-108.

[7] 张琪,陈乐,韶晖.微课促进高校化工原理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6(6):155-156.

[8] 张桂军,杨志远,禹练英. 谈《化工原理》学习方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J].广州化工,2009(6):226-227.

[9] 吕海霞,杨志杰,张艳辉,尚龙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实验教改探索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16(1):26-30.

[10] 安鑫南.林产化学工艺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责任编辑:罗 艳]

作者:顾晓利 陈慕华 姚建峰 徐勇 王飞

第二篇: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化工专业谈

摘 要 本文从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的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简介以及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出路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化工专业的入学新生尽快适应学校新环境、明确学习目的等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化工专业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就业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ZHANG Zhengguang, LI Dey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Key words chem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employment

化工专业的其它课程及其简介如下:

“化工安全生产” 课程学习化工生产中的安全知识。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证,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工厂设计”是一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工作。广义的工厂设计还包括对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设计程序。 工厂设计通常包括设计前期工作、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学生们只做初步设计。

“机械原理”着重讲述分析和设计现代机械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它是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化工专业的学生,要求没有那么严格。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学生们通过学习,能够识图和作图。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对化工专业的学生,要求没有机械类的严格。

“电工电子学”是电工基础、电路基本分析、数字电子、模拟电子等电类基础学科的共称。是所有理工类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内容包括电路和电路元器件、电路分析基础、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数字集成电路、波形的产生和变换、功率电子电路、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

“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主要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工具书类型及功用、网络信息资源、国内外的全文数据库检索、著名外文文摘检索、专利文献检索、特种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等相关内容。

“现代企业管理与产品营销”讲述怎样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基本能力的练习。

“物理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及“高分子化学实验”是学生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而设置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以来,学校已投入专业建设经费300余万元。现有面积260平方米;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300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近450万元。除普通仪器设备外,拥有变压吸附实验装置、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装置、安全阀泄放性能测定实验装置、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乙苯脱氢实验、传热过程综合实训、反应精馏、纳滤反渗透分离实验、尿素仿真与实训、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间歇反应实训等装置。

“认识实习”、“化工实习”、“工程基础训练”、“化工综合实训”是能让学生们面向企业、面向化工生产实际而设置的。我们学院实训实习基地有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兴发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当阳华强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华阳化工有限公司。

从化工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为了把学生们打造成为过硬的高级化工工程师,开设了基础理论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开设了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如分析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化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化工传递过程、化工热力学、现代化工概论、化工过程模拟、化工系统工程、能源化工、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学工程设备、化工安全生产等。作为高级化工工程师,还应该懂得一些机电仪表方面的知识,从而开设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等。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相应开设了一些通识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前已述及)。

学生们毕业后有两个走向,一个是考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二是参加工作。二者均可视为就业方式。

下面谈谈第二种就业方式。

首先,从化工产品谈这个问题。化工产品种类繁多,从某个角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化学矿:硫矿、磷矿、硼矿、钾矿、其它化学矿。

(2)无机化工原料:酸类、碱类、无机盐其它金属盐类、氧化物、单质、工业气体及其它无机化工原料。

(3)有机化工原料: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一般有机原料及有机中间体。

(4)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细菌肥料、 农药肥料及其它肥料。

(5)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混合剂型及生物农药。

(6)高分子聚合物:合成树脂及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单(聚)体、塑料制品及其它高分子聚合物。

(7)涂料及无机颜料:油漆、特种印刷油墨、无机颜料及其它涂料。

(8)染料及有机颜料:纤维用染料、皮革染料、涂料印花浆、电影胶片用染料、有机颜料及其它染料。

(9)信息用化学品:片基、电影胶片、X光片、特种胶片、照相用化学品、磁记录材料。

(10)化学试剂:通用试剂、高纯试剂及高纯物质。

(11)食品和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

(12)合成药品:抗感染类、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类药物、抗寄生虫病药物、内分泌系统用药、抗肿瘤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平喘药、神经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沁尿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调节酸碱平衡药、手术麻醉用药、解毒药、生化药、创伤外科用药、五官科用药、皮肤科用药、诊断用药、滋补营养药、放射同位素原料药、制剂用料和附加剂及其它化学原料药。

(13)日用化学品:肥皂、洗涤剂、香料、化妆品及其它日用化学品。

(14)胶粘剂:聚醋酸乙烯胶粘剂、对脂胶粘剂、丙烯酸酯胶粘剂、聚氯酯胶粘剂、三聚氰胺胶粘剂、橡胶型胶粘剂、无机胶粘剂、热熔胶及其它胶粘剂。

(15)橡胶制品:轮胎外胎、轮胎内胎、力车胎外胎、力车胎内胎、航空轮胎系统、橡胶运输带、橡胶类传动带、橡胶三角带、橡胶风扇带、橡胶胶管、再生胶、油法再生胶、水油法再生胶及其它再生胶、橡胶导风筒、橡胶杂品、乳胶制品、胶布制品、O形橡胶密封圈、密封圈、特种橡胶制品及其它橡胶制品。

(16)催化剂及化学助剂:催化剂、印染助剂、塑料助剂、橡胶助剂、水处理剂、合成纤维抽丝用油、有机抽提剂、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表面活性剂、皮革用助剂、农药乳化剂、钻井用化学品、建工及建材用化学品、机械用化学助剂、炭黑、吸附剂、冶炼助剂、电子工业用化学助剂、油品添加剂及其它化学助剂。

(17)火工产品:烈性炸药、起爆药及导火索。

(18)其它化学品:煤炭化学产品、林产化学品、酶及其它化工产品。

由此可见,化工产品如此之多,化工专业的就业之路是非常广阔的。

下面,我们给出一部分数据,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与2012年相比,2013年,我国化工行业企业3.32万家,实现总产值11.28万亿元,同比增长31.5%;利润总额为8234.34亿元,同比增长19.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48.71亿元,同比增长15.3%;进出口总额2600.2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其中进口和出口总额分别为1517亿美元和1083.2亿美元,分别增长34.4%和37.5%。

我国化肥产量总计6619.8万吨/年,同比上升2.5%。其中:尿素产量2516.3万吨/年,磷肥产量1701.4万吨/年,钾肥产量396.8万吨/年。化学农药原药产量(折纯)234.2万吨,同比增长20.4%。我国乙烯产量1419万吨,增长31.7%;纯苯产量553.1万吨,增长18.7%;甲醇产量1574.3万吨,增长26.2%;硫酸产量7060.1万吨,增长18.7%;烧碱产量2086.7万吨,增长12.8%;合成树脂产量4361万吨,增长18.3%;合成纤维单体产量1373.8万吨,增长17.3%;轮胎产量7.76亿条,增长19.8%。

还有,据全国化工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排名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绝大多数都在中国设立了公司,国内民营化工企业也迅速崛起,由此迅速拉动了对化工类人才的需求。企业需求最大的前三个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精细化工,分别占到需求总数的19%、14%和14%。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人才市场最走俏的专业。

据可靠消息,宜昌市某保险企业,点名要化工专业方面的人才。至于其它看似与化工专业无关的企业和事业单位,都可能需要化工专业方面的人才。可见,化工专业的就业门路极其广阔。

化学工业还是所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工业,如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及材料等领域,都离不开化学工业提供的物质支撑。

三峡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的精神,着力推进三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卓有成效。今年,经过专家组来三峡大学实地调研,然后综合评定:三峡大学进入了“全国就业50强高校”之列。学生们临近毕业时,促使学生们就业的举措之一是我们学院和学校将组织人员到全国许多地方,联系与化工专业有关的企业,让学生们与企业做双向选择。

作者:张争光 李德莹

第三篇: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资源与化工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融合与实践

摘要:生产实习是化工专业大学生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检验在学校所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培养方案、大型化工企业资源利用以及化工专业大学生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等视角探讨了化工专业大学生生产实习的现状及与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资源与生产实习的融合与实践。

关键词:生产实习;化工企业;资源利用;融合;工程实践

化工生产实习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在工厂现实中学习并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过程。通过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工产品的生产情况,从而加强工程观念,并逐步把已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为今后的工作与就业奠定基础。

然而,化工工科实习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其进行生产实习的难度较大。化工企业一般不希望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什么事故,也不希望影响正常生产或为此投入过多的人力财力,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另外,由于我国大部分化工类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实习基地,有时企业只是碍于合作关系接纳实习生,并不能真正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具体的生产操作实习。即使到生产车间,也只能是介绍或观看生产设备与流程,一般多为走马观花,不允许学生动手。化工专业学生实习不能接触到生产一线将使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降低[1]。这就在现实中形成一个怪圈:一方面,企业急需具有生产实践能力的化工专业毕业生,另一方面化工学生难以找到真正愿意为其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2,3]。

本文从培养方案、大型化工企业资源利用以及化工专业大学生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等视角来探讨化工专业大学生生产实习的现状及与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资源与化工生产实习的融合与实践。

一、培养方案对生产实习的基本要求

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特别是在教学与培养过程中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对贴近工程实际的主干课尽可能设置课程设计。如我校化工专业设置了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化工仿真实习、专业课程设计等,机械制图、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等课程均安排了1周左右的课程设计,此外还有精细化工工程师实训3周,毕业设计16周等实践环节。

在课程设计中,尽量让学生设计贴近专业方向特色及化工生产实际的课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入了现代化设计手段的应用,要求学生全部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Aspen plus模拟、CAD绘图等。方案要求工程设计类及生产实际课题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设置综合的实践培养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中国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实习”的状态。学生为学分而参加实习,迎合职业规划实践教学的实习要求[1,4]。只有改革化工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才可能消除这些现象,提高实践的质量,进而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资源与化工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融合

探索良性的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是科学组织实习的保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具有人员稳定、管理规范、设施齐全、可实战训练等特点,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经过多年的考察与调研,利用大型石油化工国企资源进行化工专业生产实习是探索化工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

北京燕山石化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成立于1970年,目前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超过80万吨,是我国重要的高品质成品油、合成橡胶、合成树脂、苯酚、丙酮的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燕山石化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全国“安康杯”示范企业、中华环境友好企业、中国节能减排功勋企业、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中华宝钢环境奖”等荣誉称号。

由于我校地处风景如画的旅游城市桂林,当地没有大型化工企业,无法安排生产实习地点。同时,目前的大型化工企业考虑安全性与本身的效益,一般不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动手操作。而生产实习时间较长,近年来的实习学生感觉收获不大。经过考察交流,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自2013年开始在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优质实习资源暨“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及其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共建的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期间,学生不仅可以参观大型石化企业的炼油厂及多个化工分厂,更主要的是可以在基地所建的“临氢异构化车间”亲自动手进行工业化生产操作。这是目前国内建设的唯一一个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的石油化工仿真生产车间(参见图1)。同时,还通过物理仿真过程了解完整的大型化工及石油化工生产工业过程。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使学生的企业实践的能力都得到锻炼,达到实习大纲的要求。

三、生产实习内容与实习过程

在北京燕山石化生产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分别是炼油、化工厂和化工仿真实习。在燕山石化第二炼油厂(参见图2),学生以熟悉设备与工艺流程为主,主要在一蒸馏车间、连续重整、烷基化、联合重整车间、气体分馏等12个车间或装置进行实习。在车间里,学生看到了国内外先进的大型炼油化工设备,对课本上学习的蒸馏塔、各种形状的储罐、泵等设备实体有了实践认识。

通过对高压聚乙烯、常减压仿真操作,掌握了电脑操控生产车间的各参数,以及开车和停车,模拟完成了全套培训。学生学会了DCS系统操控整个工艺过程的阀门开关以及各工艺参数,了解了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精髓,为以后的工作做好了铺垫。

在临氢异构化车间,学生在熟悉整个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连续性、自控系统的基础上,亲自动手进行了工业生产操作,完成了动手开关阀门、加料、控制参数、记录工艺工程、常用生产线的安全检修等全套生产过程。对一些常见设备,自己动手拆卸和组合,掌握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在化工专业大学生生产实习过程中,采用现场实习与仿真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解决以往传统生产实习教学中的许多矛盾,如实习工厂难找、实习经费短缺、危险性大,实习效果不佳等。实践证明,把仿真技术用于学生的生产实习,不但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实习质量,同时也为今后其它课程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基础。2015年9月,桂林理工大学也建成了自己的化工仿真实践教学工厂。

四、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资源与化工专业生产实习融合的体会

管、塔、罐、釜、槽,是化工生产所使用的主要机械器具,其局限性是操作人员只有通过仪器显示、自动记录等来分析内部过程的变化,而非直接观察到操作的变化对生产的结果影响。而对于第一次参加生产实践的学生来说,并不能接触生产实际过程,对生产的了解仅限于看、问、听和说的程度,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关系以及这些参数的变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问题并没有系统的了解和认知[5]。通过燕山石化公司的生产实习,使得化工专业学生对生产实践中的操作和系统认知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近几年的在北京燕山石化的化工生产实习,老师与学生们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高等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较重分量的就是生产实习,化工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过程是学生将理论结合实践的有效途径。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丰富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更是充分发挥实习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专业视野,热爱自己的专业。

(二)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理论的生产工艺条件可能并不适用,那么就需要培养学生积极丰富的思维和敏捷的操作,根据实际的生产做出迅速的判断和调整,以达到优化化工生产工艺参数的实际效果。通过实践环节的培训,在培养学生在化学工程、创新能力、工程实践和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

(三)计算机系统与控制等应用技术结合的实践方法被运用于仿真实习中,其特点是图、文、声、形齐全,集视、听、动手于一体,模拟出一个真实的化工工艺生产过程,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兴趣。以前学生以为电脑操控是很简单的工作,但通过生产实习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后才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稍微调动任意一个阀门或者流量等参数将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四)在化工仿真模拟训练中,让学生模拟操作工业环境中操作各开关、阀门、生产设备,通过对工艺参数的全面控制和调节,来体验实际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变异性和风险性,从而使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认知得到明显提高。

五、结束语

面对化学工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等工程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面对化工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加剧,作为化工高等教育工作者还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使我们培养高素质化工应用型人才的理念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充分利用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资源与化工专业学生生产实习进行融合,加强操作能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中的作用,提高化工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推动我国化工高等教育改革和培养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1.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桂教科学[2015]11号,立项编号:2015C365)

参考文献:

[1]王蕊,陆璐.工科专业大学生实习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2):71~72.

[2]王丽.工科学生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2):158.

[3]朱生玉.大学生就业力调查——基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81~85.

[4]朱向东,蔡源,周海波.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之我见[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3):116~117.

[5]陈丽,冯利,胡红旗,李红梅.浅谈化工类生产实习的实践和体会[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4,21(6):74~77.

作者:李和平 刘峥 李兴顺

第四篇:中职化工专业萎缩成因及对策

摘 要:化工专业的萎缩现象在中职学校比较严重,部分学校甚至难以继续开设化工专业。针对这一现象,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化工专业萎缩原因,并从招生宣传、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职;化工专业;萎缩成因;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雷宁,女,江苏省金湖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化工教学。

近几年,随着生源数量的整体减少以及五年一贯制大专班的扩招,中职学校化工专业的招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化工专业的新生报到场景由曾经的门庭若市萎缩到如今的门可罗雀,生源数量逐年减少,此专业濒临萎缩已是不争的现实。如何振兴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专业,成为职教人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化工专业萎缩的成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1.生源持续递减,招生举步维艰。中职招生难,(1)受整个社会认知的影响。很多人主观臆断,认为中职学校是后进生的乐园,中职校园里充斥着打架斗殴、抽烟喝酒、逃课上网等不良现象,是滋生社会不良分子的温床,到职校就读是无奈的选择。这就导致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中职校来读书,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2)受“普高热”的冲击,再加上高职校中五年一贯制的扩招,对口单招本科升学率下降等因素影响,家长更加不想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来学习,直接致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比例持续下滑。199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8.3%,1998年下降为53.12%,2012年则下降为46.34%。中职学校生源整体不饱和的现状,直接影响到化工专业的招生;(3)部分中小型化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招工时所设门槛很低,无需相关化工专业毕业,也无需化工专业等级证书,招工信息贴满大街小巷。向家长和学生传递了错误信息,让他们误认为学习和不学习是同样的结果。这也间接了影响了化工专业的招生。

2.专业认识不足,从业热情不高。一提到化工,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污染、工作累、职业病,是绝对的高危行业,可谓“谈‘化’色变”。即使有家长让孩子到中职学校学技能,他们也坚决不会让自己的独子去接触化学这样的“危险”学科。

(二)客观原因

1.教学计划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近几年,教学计划在不断改革,但进度较慢,局限于老模式的应试教育,指导的成分还比较突出,在化工专业课程设置上,一二年级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约为2:1,文化课设置比例过大,教学内容脱离专业实际,不同专业采用相同的文化课教学模式,使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实效性大为降低。同时,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黑板上做化工实验的现象较为突出,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把专业实习教学等同于文化课教学,因此,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大为降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2.教师技能偏低,实训效果不佳。化工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每人拥有一到两门高级技能等级证书,但是这些证书大多来自高职学校和技能培训、鉴定机构,只要培训满一定学时或通过考核即可获得,其含金量不是太高,只能适应基础的教学。[1]这就造成了一种矛盾局面:一方面,教理论课的老师实习操作技能不过关,教实习的老师对专业理论知识又知之甚少;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的能工巧匠大多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教学作风,他们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的不全面,势必又制约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实习实训的效果。

3.实习偏离实际,校企对接不足。大部分学校的实习与实践,出发点设在有利于学校的教学以及考级考工的开展。2014年江苏省实行新的“2.5+0.5”学制,大部分学校把顶岗实习设在最后的“0.5”,缺乏弹性的机制。为了实习而实习的现象较为普遍,实习缺乏调整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在实习中消耗性实习占的比重较大,学校每年的实习经费不堪重负,虽然个别学校引企入校,试图通过校企联合办学来解决学生实习问题,但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太多。

二、化工专业萎缩的应对策略

与化工专业萎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人才市场上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巨大,据化工英才网的调查与统计显示,2013年上半年,化工行业人才招聘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5.89%,而同期的求职者同比只增长了46.8%。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一线城市、在二线城市更为明显,以南京及其周边城市为例,今年的化工人才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达140.8%,化工人才的供需失衡越来越明显。化工专业的壮大与振兴对解决人才供需矛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大招生宣传,正确认识化工专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的革新,以及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现代化工企业已经脱离了过去黑烟直冲青天、厂区弥漫刺激气味、有毒废水四处排放的生产模式,现代化工企业的厂区大多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员工的安全性得到极大的保障。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大国,而化工专业在中国的企业中存在着悠久的历史。很多国内知名化工企业如上海石化、云天化集团等,每年都需要很多的蓝领技术人员,这些蓝领技术人员不但要懂得化工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熟练的化工方面操作技能。化工蓝领技术人员的巨大需求为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坚实有利的基础;另一方面,中职对口单招也为学生提供了继续求学与深造的机会。近几年来,高校对口单招对化工专业的本科招生虽然有所下降,但是还是高出普高的招生比例。化工专业对口单招2009年报考人数1180人,本科录取222人,录取率18.81%;2013年报考人数1269人,本科录取291人,录取率22.93%。录取率增长了4.12%;此外,现今高校的注册入学制度,也为学生升学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化工专业在就业与升学方面占据巨大优势。

(二)加强师资培训,打造专业高效队伍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工专业教师,既要掌握扎实的化工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能够有效的开展化工实践技能教学。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各项培训来达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成一支“双师型”队伍,而非“双证型”队伍。

1.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是师资培养与培训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教好学生,就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专业水平。学校应该制定、出台、实施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文件与制度,积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化工专业教师队伍。

2.以“培训”、“大赛”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紧抓国家政策,把握机遇,积极参加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让中职教师在培训基地或高等院校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两课评比”、“信息化大赛”、“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使教师在比赛中提升理论水平与动手操作实践能力。[2]

3.完善下企业实践制度,更新化工专业知识。学校要严格落实“化工教师每年必须有一个月到化工企业服务一线实践”的规定,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确定实习课题,到化工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了解企业现代生产和管理经验,体验企业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完成实践锻炼任务,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实习实训效果。积极引进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以企业当前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来开展实习实训;[3]同时,在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研活动中,也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三)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而又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渴望掌握一技之长而又不知从何下手,兴趣爱好较为广泛而又不愿太多投入,思维灵敏活跃而又常常感到自卑等特点。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征对学校化工专业课程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化工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升学与就业的竞争力。

1.面向企业生产需求,明确教学培养目标。中职的学生是面向社会,为化工企业培养一线技术型初级人才,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理论的教学思想,把培养目标定位于“除掌握一定与操作技能有关的知识点之外,着重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2.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学校要实时开展化工企业现状调研,根据化工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趋势,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地综合,删繁就简,削枝强干,课程内容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和灵活性,积极探索项目式、案例式、“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变单纯、枯燥的讲述理论知识课堂为以实验操作为基础、化学实验的反应为动力的新型高效课堂,提升课程吸引力。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认知感官能力。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中职的学生都是思维灵活的孩子,选择学习化工专业,是被化工产品的多姿多彩索吸引。要以实验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一定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做一些简单的、贴近生活的离子分析实验,如水中钙镁离子的测定等;在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前信息化建设与智能校园创建的契机,引导学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观看、了解一些著名化学实验的影视资料及当前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官能力。

4.针对学情与企业实际,共同开发校本课程。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以及当地企业的需要,联合学校老师与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共同开发既符合本地区化工企业生产技术要领与要求,又符合本地区学生学情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化工专业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为进入企业就业与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校企有效对接

学校和工厂有一定的区别,虽然在学校以操作为基础来培养学生,但学生到企业上班和在学校是不同的经历。要给学生一定的机会去适应企业。(1)营造以真实生产情境为中心的专业教学环境。以当前化工企业的生产场景与厂方标准与模式,来建立校内化工专业实训基地,开展校内实习实训;(2)校企合作,共同开展顶岗实习。学生定期到校外合作企业进行为期1~2月的专业顶岗实习。在实习中实现对学生化工专业课程理论和技能的检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缩短了中职生就业的磨合期,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孙泽文.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几种模式[J].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孙宝元,宋小华,洪彬彬.基于职业资格标准的中职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二)[J].中等职业教育,2009(8).

[3]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秦 涛]

作者:雷宁

第五篇:高职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途径探索

摘要:从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着眼,探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途径。分别从分段式培养、阶梯式培养、课岗课证融合、赛教相长、文化氛围熏陶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其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专业技能

随着现代化工新技术的发展,各用人单位对化工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掌握岗位操作所需的工艺知识,还要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与常规维护知识、各类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另外,作为高危行业,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还要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要求化工专业学生具备环保意识,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

本文拟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切入点,尝试探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途径。

一、“入校—入门—入行—入岗”的四段式培养路线

学生第一学期刚入校时对化工生产一无所知,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化工知识讲座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引导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如举办“打开化工门,放眼望世界”专业知识讲座,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实训室参观,让高年级的学生给新入校的学生讲解实训装置,增强学生的信心。以后,再结合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尽快让学生对专业有个基本的了解。

进入第二、三学期,随着专业基础课的开设,尤其是通过对“三传一反”①内容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工理论,结合实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训装置,学生可对相关的设备、仪表有进一步的认识。在精馏装置实操中,一般都是五人一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学会了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意识到个体行为会直接关系到全组的成绩,在遇到超温超压等不正常工况时,全组学生通力配合,在排除故障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也树立了“化工生产,安全第一”的理念。

第四学期开设专业课,主要是工艺课。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可尽量选取与学生就业岗位相近的工艺课程,再聘请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来给学生做讲座,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入行,有利于与企业行业的接轨,尽快转变角色,激发学生热爱专业的热情。

到第五、六学期,大部分高职院校会安排学生到相应化工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师傅的传帮带,可逐步适应岗位操作,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在这个阶段也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关心和培养,应开通相应的渠道及时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顺利过渡。

二、贯穿“单元—工段—工艺”阶梯式的培养主线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职业发展规律,注重“三传一反”核心能力的培养,按照“单元—工段—工艺”的培养路线,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化工理论,同步穿插一些单元仿真实训,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的过程中提高对化工生产过程各种故障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装置实操,如在精馏实操中,主要考核学生如何用最少的原料消耗、最少的水耗、最少的电耗生产出产量更高的合格产品。通过实操训练,锻炼学生化工生产的实际操控能力,培养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学生节能减排的理念,养成学生遵章守纪的作业习惯。

结合当地化工项目的用人情况,针对企业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在实操上以仿真软件为主,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仿真工厂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强化训练效果。

三、“课证融通”与“课岗融合”

目前,大部分高职化工专业都是要求学生“双证”毕业,即毕业时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化工总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化工总控工的考证分为理论和实操两大部分。考证内容几乎涉及所有专业课,为了满足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三传一反”内容为核心课程,同时开设相关专业课,将考证的知识点融入整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课证融通,提高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通过率。通过考证,也提高了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实操训练时,结合仿真的冷态实训和实操装置的热态实训,严把训练关,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整个考证过程中,使学生切实掌握岗位操作必须的专业知识。另外,鼓励程度较好的学生直接考取化工总控工高级技能证书,营造竞相学习专业的氛围,以高级带动中级,形成良好的良性竞争机制。通过实施课岗融合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融合,把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熟悉相应的工作岗位,学生能更直观、真实的了解和熟悉岗位操作过程,真正实现“课中融岗,岗中有课”,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参加大赛,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区级、校级等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同时将竞赛内容融入教学中,可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参加实训的兴趣浓厚,能在实训中反思理论知识。

化工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中,团队沟通合作能力排在前列。在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但自己要努力,团队配合还要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技能大赛,以点带面,在学生中掀起勤练技能、学好技能的良好氛围,既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切实加强了技能教学,夯实了理论基础,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营造安全文化、创业文化、学习文化、感恩文化等四种文化氛围

第一,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化工生产涉及的物料大部分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危险特性,又经常处于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甚至深冷的生产条件。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误操作或违规操作造成的,所以,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工作习惯至关重要。为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学生在校期间,可在教室醒目处张贴化工生产四十一条禁令,在仿真机房、实训室等处张贴安全标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将安全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整个在校期间。在日常管理中,约束学生的不规范行为,使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学习工作习惯。在化工安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通过惨痛的事故激发学生珍惜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

第二,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化工企业一般都远离市区,在项目建设期招工量大,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可能处于基建期,工作、生活条件差,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具备创业精神,对学生要注重创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勤工俭学,珍惜就业机会,平时多给学生剖析到新上项目企业顶岗实习的益处,如学习机会多,发展空间大,让学生懂得企业的发展与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密不可分,鼓励学生优先到这类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

第三,营造学习文化氛围。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到企业以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现在很多化工企业的技术和设备都是引进国外先进国家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对新知识、新经验、新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使用能力。这就要求在校期间就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供合适的学习场所和丰富的学习工具,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加强图书馆建设力度,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电子资源,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资料和良好的学习场所;设立奖学金,建立一种人人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每学期组织专业教师作前沿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及时更新的机会,营造浓厚的终身学习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明白:学习是生命的源泉,学习是创新应变的根本,学习是竞争取胜的法宝,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

第四,营造感恩文化氛围。化工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人才招聘岗前培训。尤其是很多新上项目的企业,送大量的新员工外出培训,用于每个员工的培训成本很高。而这些员工一旦掌握技能就觉得有了跳槽的资本,产生跳槽的想法,导致离职率高。这不仅加大了企业人力资源重置的成本,有时还会使相关岗位的核心技术泄密,降低企业的竞争力。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企业要建立良好的薪酬制度,通过待遇留人外,关键还要培养员工的感恩之心,以发自内心的实际行动回报企业,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而感恩之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加强感恩文化的熏陶。从学生入校之日起,首先就要教会他们感恩父母。其次,要教会学生感恩老师、感恩学校。再次,还要使学生学会感恩社会,部分大学生把国家、社会以及他人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另外,借助校园广播、校报、校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把一些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故事宣传出来,营造感恩氛围。平时多组织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如让学生排练感恩为主题的小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会、去反思。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当地经济的需求,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现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注释:

{1}“三传一反”概括了化工生产过程的全部特征。“三传”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平辉,隆平,黄铃.化工类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2):27-28.

[2]马江燕.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究与实践[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4(3):31-38.

[3]施福新.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现实与价值取向[J].职教论坛,2011(34):12-15.

[4]朱平,唐世辉,李秀花.浅析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效衔接[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24-125.

[5]刘雪梅.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2(27):56-58.

[6]蒙维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3):72-73.

(责任编辑:付安莉)

作者:柳学芳

上一篇:专科行政论文下一篇:防渗漏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