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小学科学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发现、探求科学真理。新课程改革已经为小学科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加强科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培养小学生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获得利用科学知识对大自然进行探求与认知的本领,从而实现学科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有效转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生活化小学科学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生活化小学科学论文 篇1:

生活化教学让小学科学洋溢生活气息

摘要: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可以说,学生无时无刻都在从事科学学习。因此,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善用科学,然后科学创新是一个新时代。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参考,让学生体验生活,并利用这些经历来激发学生理解小学科学知识的活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科学;生活气息

小学科学教育鼓励教师注意学生的内在兴趣和需求,以探索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了解适合学生年龄的科学,并鼓励科学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那么,教师应如何通过教学来使学生理解生活呢?

一、创造逼真的场景

进入教室的学生并不无知。实际上,在日常交流和生活中,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和理解知识,以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内容,并能够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应允许学生学习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可以在学习中使用新知识或新内容来总结某些经验并加深学生的知识学习。在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教师应首先将生动的生活元素变为现实,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并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兴趣,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例如,当教师教学生有关“比较多少水”时,教师要求学生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考虑人们每天需要喝的水量,并问学生目的:计算正常人一天中可以合理消耗的水量。学生遵循教师教学的思想,可以专心思考问题,并可以在教师的解释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然后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认为在春季郊游中,学生会带上矿泉水。教师应鼓励学生观察和总结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学生所饮用的是矿泉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等。然后鼓励学生了解矿泉水与自来水之间的差异,重点研究矿泉水与自来水之间的差异,并通过研究阐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预先确定教学状况,教师可以提升学科的教学氛围,激活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消除科学的奥秘,促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科学知识。

二、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课外研究活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研究活动来实现教学生活。通过参加课外研究活动,小学生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分析和反思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听声音”为例。下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识别餐馆和超市中的噪音和音乐。教师应与同学交流在课堂上的研究结果。通过参加这项现场研究活动,小学生可以体验科学知识的乐趣,并了解学习科学知识可以有效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教师应选择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组织针对小学生的野外研究,以使学生参与激动人心的课外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参加课外研究活动,学生还可以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使学生乐于探索知识,并缩短科学知识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取得非常显着的教学效果。

三、适应多媒体时代并采用生活学习模式

21世纪是多媒体时代,多媒体资源被用于教授许多东西。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采取“图形与文字、视频显示”的方式,调和现实生活,以全面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知识内容。

例如,在教授“工具科学”时,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教科书中提到的工具类型,并使用各种工具标记他们的名字和功能。除了使用幻灯片外,教师还介绍了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还创建了一个视频。当学生观看视频时,学生还将学习这些工具在生活中的作用。

可以看出,以生活为导向的小学科学教学要求坚持多媒体时代的要求,并采取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确保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

四、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从而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尽可能帮助学生父母解决他们遇到的一些问题,以感受科学的魅力。

例如,许多学生有睡得晚的不良习惯。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健康生活”,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规律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这样,学生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并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些科学知识可以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了“控制物体的声音”之后,教师分配的作业是让学生调查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噪音,并根据他们自己的研究结果编写有针对性的推荐措施。通过事实研究,学生发现大多数噪音是由汽车声音、工厂声音等引起的。学生给出的合理建议是在汽车上安装消声器,在社区中建立安静的提醒,并种植树起到隔音的效果。

五、让生活与科学紧密联系

学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教师应经常为学生学习做准备功课,使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答案。教师通过将课堂和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可以体验到真正的学习生活,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是生活的基础,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

结束语

科学教学活动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与科学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有机会发现科学问题学习知识,指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看问题,并利用科学知识切实解决各种问题,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郝智云.小学科学学科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19,8(37):39-40.

[2]陈仙忠.“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運用探究[J].天津教育,2019(32):134+136.

[3]张欣.关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2019(32):123.

作者:王才峰

生活化小学科学论文 篇2:

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的生活化、实用化和社会化

科学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发现、探求科学真理。

新课程改革已经为小学科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加强科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培养小学生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获得利用科学知识对大自然进行探求与认知的本领,从而实现学科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有效转化。在具体教学中,应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的生活化、实用化和社会化,赋予小学科学新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活力呢?

一、从生活实践中彰显科学理论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更多地是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而科学知识本身与生活、与自然界、与社会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科学教学就是让小学生一方面通过对科学的认知,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与习惯;另一方面运用科学进行生活实践,感知科学强烈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并进入到一种对科学主动探求的状态。

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小学生感受不到抽象的科学知识与熟悉的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就会失去对科学进行主动探究的兴趣,无法形成有力的学习动机。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挖掘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连接点”,将学生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为切入点,营造“生活化”科学气氛,创建“生活化”科学场景,唤醒小学生对科学的渴望,调动他们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中,小学生对米饭很熟悉,但对淀粉印象比较模糊,因此无法将这三种物质联系起来。在讲解之前我分别将饼干、面包、苹果和马铃薯这些很常见的食物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们先找一找“淀粉的踪迹”,然后我再将碘酒拿出来,提问:如果将碘酒滴在这些食物上,都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会变黑;有的说,不会有变化……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我让学生们纷纷上台进行实验,当他们看到食物的不同变化时,都感到有趣和不解,对答案充满着期待,这时我告诉他们,引起食物变化的“罪魁祸首”就是淀粉。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充分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二、将科学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目的都是学以致用。小学科学就是让小学生学会用科学的头脑去看待生活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用科学的魅力与力量去创造生活,从中获得进行科学探索的快乐,并建立爱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情感。

(1)注重课外活动的科学实践。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导致了很多科学活动都不能现场开展,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科学理论运用到课外生活實践中去。利用《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让学生观察食品包装,获取有关食物的信息,理解保质期、配料表的信息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信息对食物进行适当选择。鼓励学生去超市买一到两种食物,运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进行选购,并将食物的包装完整的带到课堂上来,进行调查、讨论与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们如何健康地饮食进行指导,就达到了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来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样一种目的,进而影响和改善孩子们的行为,使科学与生活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生活中真实的食物联系,而不只是教科书和投影仪上的图片教学;让他们对生态环境有更深、更真切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2)注重日常生活的科学实践。关注日常生活是进行科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法朗士曾说过: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小学生的好奇心就表现在对某种事物所产生的兴趣上,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科学实践,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科学现象也会让小学生感到有趣: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调节台灯的小开关、现代化的电器产品、照相机、摄像机的方法原理,都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发现”和“小发明”都让小学生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体会到科学创造的乐趣,获得科学实践的情感体验。

著名科学家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科学是写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这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小学科学应一改以往只注重传统理论的巩固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实现科学实践与传统理论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利用各种科学资源,为小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学习平台,创造一个真实的、有趣的科学世界。

(宿迁市实验小学)

作者:朱阿娜

生活化小学科学论文 篇3: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为积极的贯彻科教兴国的基本方针,在2002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始积极的推广小学科学这一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确定了具体的教学方向,旨在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文章分析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结合着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合理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体现出综合性特征,本课程内容中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地球及宇宙科学等领域,涵盖着物理、化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2017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应该积极的兼顾着知识、社会、儿童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合理的融入至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得以保护,调动起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使其不断地积累生活的经验”等新的教学理念。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结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实际要求,应该积极地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运用合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其基本的学习兴趣,使其科学素养得以培养,彰显出理想的教育意义。

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积极的重视合理化的教学方针,选择适宜的教学路径,确保小学科学的教学成果更加理想,收获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之前,应该明确其理论基础,在有效的理论支撑下,促使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成果趋向合理。

(一)理论视野下的生活化教学

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论点:学生们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通过合理的外界力量,比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等,将旧知识和新知识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使其发生明显的作用,由此接受同化之后的新知识。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其需要涵盖着多样性的要素,如“会话”“协作”等。在建构主义中,更加看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倡导实现合作学习的模式,主张将生活和知识体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关注对教学情境的合理营造,促使生活和学习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上述的相关观点,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则主张当前的教育应该为生活提供帮助,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杜威指出:“生活以及经验均属于教育的灵魂,教育应该是灵活的,而不是将学生们禁锢起来,使其被动的接受知识,教育应该是生活、生长以及经验的合理改造,若是脱离了生活和经验,教育也难以取得进步。”他的教育思想将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批判,主张应该将生活和教育相互联系,这与当前推行的生活化教育相契合。STS教育理论属于一种新型的教育构想,其将科学、技术以及社会联系起来,主要是以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才为基本的目标。在落实此项教育方针的时候,应该积极的面向公众,同时适当的强调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STS教育理论使得生活化教学拥有了可靠的理论根基,彰显出理想的借鉴价值,将科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互联系,使得学生们可以真正的体会到生活与知识的关联,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二)生活化教学概念界定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严格要求,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加以分析,逐步的挖掘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资源,营造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为他们适当的普及科学知识,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这与现阶段重点提及到的“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生活化教学理念相契合,能够积极的践行生活化教学的方针。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在開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时,应该积极的关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保证此类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即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方法和生活化课后作业。在文章中,实际提倡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就是依照教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寻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对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融合,实现二次的开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加以分析,合理地运用生活中的相关资源,促使学生们对抽象的知识拥有形象的理解,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地学习知识,逐步的掌握并消化科学技能,强化科学的意识,提升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锻炼自身的探究能力,为科学素养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学习和生活的和谐统一。

二、 生活化教学方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科学中,更看重学生们对于周边事物和生活产生的兴趣,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有资源,使得学生们清楚地了解到生活和学习的密切联系。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积极的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特征,从小学生的心智年龄、个性特征出发,实施合理的教学策略,转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文章中将从三个方面拟定教学策略,首先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其次是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再者是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合理地运用教学情境,能够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同时可以让其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正确的看待科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为了更好地满足生活化的教学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应该为学生们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积极的挖掘教材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发展规律,打造出理想的生活化学习场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于生活的经验,充分的激发思维能力。因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仅能借助于形象思维分析,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地引导,让其可以实现有效地过渡,让其更真实地理解抽象知识。

比如在学习到《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近一周吃过的食品包装袋,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努力,将不同类型的包装袋进行整理和归纳。对于学生们来说,这堂课实际接触到的材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他们与生活化的科学情境相互联系,拥有了相对理想的切身体验,拉近了与科学问题的距离,从而体会到生活中科学知识的无处不在。

(二)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具有十足的应用价值,同时在科学合理的理论根基下,其实际的应用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依照学生的基本年龄特征和认知情况分析,生活化教学法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应该重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比如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以及多媒体技术教学等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到《有趣的食物链》一章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联想植物、动物的属性,明确它们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如草、鹰、兔子存在吃与被吃关系,因此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课前,老师可以及时的准备教学的素材,制作出草、鹰、兔子的头套,在课堂上安排小学生们参与到角色扮演中,让他们组成一条食物链。整个过程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老师也可随机提问:“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强化学生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扮演鹰的同学会主动地退后一步,其他的生物也会相应的退后,以此表现出减少的情况,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减少或增多的原因。根据游戏的实践过程,使得学生们融入角色扮演的氛围里,体会到快乐和喜悦。小学生具有较强地模仿能力,在其扮演角色的时候,他们会体会到新奇和乐趣,能够让其在快乐的氛围中自由自在地学习。又如在学习到土壤以及植物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种植花草的行动中,在实践时,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选取的土壤是否合适、浇水的多少、日晒的时长等等,老师可以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在相互协商的过程中,确定最佳的方案,鼓励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收获成功。老师应该合理地利用校园中的元素,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所学知识。这类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强化其实践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所谓的教学,并不限制于课堂上的四十几分钟,课后作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科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利用课下的时间,合理地引导着学生们学习,让其对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巩固。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能够适当的融入生活化的元素,促使学生们主动地将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积极地落实学习任务,保证强化对学习和生活的统一认识。在生活化的作业中,学生们可以将生活和学习建立起联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由此满足求知欲以及探索欲。

比如在学习到《生物的遗传现象》时,老师可以适当的布置课后的作业,让学生们回到家之后寻找父母身上的性状特征,还可结合爷爷奶奶的身体性状特征加以分析,了解大拇指的弯曲情况、鼻梁的高低情况、卷舌情况等,适当的结合自身的性状特征做出总结,由此加深对遗传知识的认识。在课后,安排一些与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关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探索兴趣,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实际探究能力。科学与生活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中,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积极的转变自身思维,主动地拉近科学和生活的距离,拓展了视野,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意义重大。

三、 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积极的考虑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合理的落实生活化教学方针,促使科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老师应该在逐步的创新和调整中,适当的优化教学的资源,确保小学科学的教学成果更加优质,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节串联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需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适当的引导他们正确的看待所学的内容,借助于丰富的生活经验,强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由此锻炼自身的探究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學素养。

参考文献:

[1]陶小妹.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以“分数的意义”一课为考察中心[J].科教文汇,2018(6):113-114.

[2]周宏亮.搭好支架做“儿童的科学”:以《谁流得更快一些》一课的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Z2):62-65.

[3]蒲淑萍,宋乃庆,邝孔秀.21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对10个国家12套小学教材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7,38(5):144-151.

[4]刘文凑.追求“生活化”的科学探究:谈谈小学科学课程“探究”的价值取向[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9):85-86.

作者简介:柯兆新,福建省三明市,三明市建宁县城关小学。

作者:柯兆新

上一篇:大学生体育文化论文下一篇:数学教研活动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