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22-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大安市安广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完成主要培训工作

安广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方案、加强日常管理等措施,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目前,培训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1.培训过程

首先,建立职业农民信息档案。于2014年10月份在全镇逐村逐户开展规模经营职业农民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生产经营达到一定的规模,在镇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种植大户、 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等,调查工作完成后,建立规模经营职业农民信息档案。以此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拟培育对象,择优推荐参加全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其次,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目标,围绕玉米和蔬菜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按照学习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其中:理论学习安排30课时,重点讲授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实训安排30课时,把一些能够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体现农业产业特色的示范园、示范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作为实训基地,运用“班级授课+基地实习”、“田间培训+生产指导”等形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

2014年12月7日~16日在安广镇进行了设施蔬菜生产和玉米生产的理论课程培训。

2014年12月18日~23日在安广镇新荒村进行了农作物植保员和农村信息员的理论课程培训。

为了更好地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教师重点讲解了农作物各种病虫害的主要症状,同时老师把平时在田间地头拍摄病虫害的图片发给学员们,让他们学会辨别病虫害的症状。

农村信息员专业,主要让学员们掌握互联网的作用,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学会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效益。

2.主要成效

促进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通过组织实地学习示范园区的成功经验,让教学达到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学员们充分利用培训平台,相互交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相互之间形成资源共享。

增强学员务农信心。学员们普遍认为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教师讲课水平高、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管理规范、服务到位。讲解三农问题、现代农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验式的农耕文化、社会责任等培训,把握了宏观形势。培训中还融入支农惠农政策、农业项目申报、合作社法、财务管理、合同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认定等内容,提升了经营管理能力。通过产业趋势发展、五新技术的培训,掌握了产业动态,让学员对从事农业生产满怀信心。

(大安市阳光办 供稿)

第2篇:去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

1月19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政研室主任袁达、综合司司长严鹏程等3位新闻发言人出席发布会,介绍了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和稳投资、重点改革、新型城镇化、中欧班列等工作进展情况,并就经济运行态势和宏观调控政策、重点改革事项、重大项目建设、能源供应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价格运行情况、促消费政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

2020年,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推进三大攻坚战,深化改革开放,认真履行宏观调控职责,促进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发布会重点介绍了五个方面情况。

第一方面,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可以看到,2020年,我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呈现逐季好转、稳定恢复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一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强化宏观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出台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稳住了经济基本盘;聚焦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创造新生态持续构建;完成960多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强化援企稳岗和就业帮扶,加快推动教育、养老、托育、家政、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民生得到了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深入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批新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加快培育壮大;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出台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改革文件,完善稳外贸稳外资机制,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会上具体发布了去年发用电量等主要实物量指标的数据。从发电看,2020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2.7%,增速较1—11月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1.2%、5.3%、5.1%、10.5%和8.5%。12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月提高2.3个百分点。从用电看,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3.1%。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2%、2.5%、1.9%和6.9%。分地区看,云南、四川、甘肃、内蒙古、西藏、广西、江西、安徽8个省(区)实现5%以上的增长。

第二方面,稳投资工作进展和成效。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扎实做好稳投资工作。一是推动重点项目开复工。建立日调度机制,优化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帮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二是加快补齐短板。3.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开工改造,在120个县城和县级市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开工建设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等重大工程,加快公路、航道、机场、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四是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推动各地推介民间投资项目8000多个,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符合要求的PPP项目落地实施。启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五是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应用,推动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工作机制。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代码管理规范,强化项目代码在各行业、各领域的统一应用。深入开展“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

在各项政策举措推动下,2020年全国投资增速逐月逐季回升向好,从4月份开始当月投资增速连续9个月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投资增长2.9%,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对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领域投资持续改善,从具体领域看,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达18.7%;制造业投资加快恢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不断加快,增长7%。民间投资增长加快。投资先行指标持续向好,投资到位资金增长7.8%,特别是国家预算资金增速高达32.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11.9%,对投资稳步回升形成有力支撑。

第三方面,重点改革进展情况。一是牵头完成重要基础性改革文件。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安排,制定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研究起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目前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是深入实施一批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实施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国家油氣管网集团完成重组并正式运营,“X+1+X”油气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扎实组织开展四批200多户混改试点,已完成试点主体任务的企业改革后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实施股权激励的试点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幅超过20%。印发《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生猪生产、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修订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

三是持续推进一批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电网企业设计、施工业务有序放开,扎实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完成国有林场林区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积极推进培训疗养机构脱钩改革和转型养老,首批转型养老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和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专项治理取得重要成效,21个省市制定出台本省(市)企業家参与涉企政策实施意见。

第四方面,新型城镇化主要进展和成效。2020年,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城镇化领域改革红利和政策效应加快显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明显。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超过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居住证制度有序实施,向未落户常住人口发放1亿多张居住证,含金量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农业转移人口享有更多更好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技能培训等服务,90%左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或政府购买学位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融入城市,共享城市建设发展成果。

二是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完善,普通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基本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基本覆盖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城市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培育新设一批中小城市,特大镇设市模式取得突破。

三是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居住条件持续改善,2020年1—11月,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206.9万套;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7万个,惠及居民700多万户。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6%,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城市管理不断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推行,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建成数字化管理平台。

四是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基本确立。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不断拓宽,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交易制度等重大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快接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水平全面提升,99.61%的行政村通硬化路,超过98%的行政村通光纤和4G网络。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比稳步降至2.56。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第五方面,中欧班列运行情况。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品牌工程的中欧班列,持续保持逆势增长和安全稳定畅通运行,为稳定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助力中欧共同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跑出了互利共赢“加速度”。

一是开行量逆势增长,已突破“万列”大关。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中欧班列发挥国际铁路联运独特优势,大力承接海运、空运转移货物,全年开行12406列,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万列”大关,是2016年开行量的7.3倍。特别是下半年月开行量保持在1200列上下,已连续10个月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8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

二是运行效率稳步提升,开行质量明显提高。2020年,中欧班列重载运输尤其是回程重载运输得到较大改善,综合重箱率达98.4%,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回程重箱率提升显著,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全年中欧班列运输货物货值达500亿美元,是2016年的6.3倍,除电子产品、食品、木材、化工产品等传统品类外,国际产业链重要中间品运输需求迅猛增长。

三是全面助力复工复产,“生命通道”功能凸显。2020年,中欧班列共运送货物113.5万标箱,其中,防疫物资939万件、7.6万吨,目的地主要是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捷克、波兰、匈牙利、荷兰、立陶宛等国,并由其分拨到更多欧洲国家。西安、义乌、武汉等地创新开行了中欧班列“防疫物资专列”,得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四是运营网络持续拓展,大型枢纽初步形成。2020年,中欧班列通达21个国家的92个城市,较上年同期增加37个,增幅67%,在16个国家新建铁路箱境外还箱点8个,累计达80个。铺画中欧班列专用运行线73条,较上年增加6条。西安、重庆、成都等3个城市中欧班列年开行量均超过2000列,合计占全国开行总量的58%,班列运营开始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

五是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数字口岸系统”上线运行,创新“三并二”集并运输模式,口岸交接效率大幅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欧班列客服中心全年累计推送运踪信息51万条、处理运输组织障碍185起。

多重冲击下经济稳定恢复 民生得到较好保障

2020年中国经济在多重冲击下实现了稳定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GDP增长2.3%、总量突破100万亿元,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国民经济是一个大的系统,区域、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不一,对于宏观经济的感受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一方面,要认识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发展的评价也要注重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标尺;另一方面,要从数据的变化态势中,发现亮点和不足,更好地开启未来。基于以上考虑,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实现了总量突破。2020年我国经济规模突破了100万亿元,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撑更加坚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韧性和回旋余地进一步增强。GDP是个宏观数据,是亿万微观市场主体运行结果的总体体现,它的稳定增长又为微观市场主体下步更好发展,提供良好预期和稳定环境。

二是积累了调控经验。面对疫情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强化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及时果断、科学精准地出台了一揽子对冲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稳定恢复。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创新了调控方式、丰富了调控工具、积累了调控经验。

三是推动了结构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风险挑战的情况下,没有走粗放发展和重复建设的老路,而是牢牢把住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顺势而为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逆势发展,引导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比整体规上工业快4.3个、3.8个百分点,居家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行业实现快速扩张。

四是激发了市场活力。加大助企纾困力度,通过“实打实”的减税降费让利等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同时,更加注重用改革开放的办法为企业解难题、添动力,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2020年全年新设市场主体2500万户左右,实现了逆势大幅增长。

五是畅通了供需循环。针对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过程中遇到的循环“梗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举一反三,在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有效改善了经济循环。2020年四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8%,12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4%,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从前2个月的大幅下降38.3%回升至前11个月的增长2.4%。

最关键的是,較好地保障了民生需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年新增就业118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1.8%;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月份的6.2%下降到12月份的5.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一些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兜底。

当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稳定恢复还面临一些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还需要付出努力。一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还面临很多困难,市场需求恢复还受到一些制约,全球经济形势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密切跟踪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够切实地感受到经济恢复的暖意。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进一步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扩大有效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系统性布局,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积极推动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强枢纽机场和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实施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加快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补短板方面,加快补齐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科研设施、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

二是加强项目储备。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加快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提高项目成熟度和储备质量。进一步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各项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办理进度,推进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继续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更加突出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积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有关工作,督促地方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度,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四是激发民间投资。巩固和深化“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成果,持续推动投资审批权责“一张清单”、审批数据“一体共享”、审批事项“一网通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支持民间投资参与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引导银行积极增加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规模和比例,降低民间投资负担。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领域能源需求

冬季能源保供是近期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去年四季度以来,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冬季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一方面,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稳定回升,工业生产增速不断创出新高,已超过疫情前正常水平,带动用电等能源需求快速回升。另一方面,去年12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先后出现3轮大范围降温天气,特别是今年1月6日开始的强降温,全国多地气温创出近30年甚至50年的最低纪录。这些因素叠加,全国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去年12月份以来连续两个月用电需求保持两位数增长,发用电负荷多次创历史新高。

面对冬季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一直在积极应对,全力增加能源供给,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有序用能方案,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领域的能源需求。即使是在过去几轮强降温,需求最高的一段时间,能源供应也是坚强有力的。事实证明,这个冬季我国能源供应经受住了需求大幅波动的考验。经过这次考验,我们对今后能源保供有了更坚强的信心。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统筹当前、着眼长远,继续做好能源保供相关工作。一方面,加强能源供需形势监测预警,统筹煤炭、电力和天然气供应,组织风光水火核等电源多元化生产,加强跨地区、跨行业和跨部门的协调调度,健全完善有序用能方案。另一方面,科学研判“十四五”能源需求走势,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做好“十四五”能源规划编制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提供坚强支撑。

今年有能力、有条件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

当前经济稳定恢复的态势能否持续,这是目前各方面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环境,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其中就包括疫情问题。当前一些地方出现新的聚集性疫情,各有关方面正在紧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举措。由于全球疫情走势的不确定性,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存在。我们要适应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科学防控和精准防控,千方百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效。

总的来看,今年经济发展有挑战也有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此做了全面分析,对全年工作也做了系统部署,下步关键是要抓好落实。针对今年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也做了情景推演和应对准备,特别是经历了去年的极端压力测试,今年有能力、有条件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是大国经济有韧性。前面已经提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了100万亿元,这意味着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更大的回旋余地。过去一年,广大市场主体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探索积累了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表现出了坚强的发展韧性。这些都是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

二是宏觀政策有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将兼顾当前和长远、统筹宏观和微观,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确保经济稳定恢复态势,而不会出现“政策悬崖”。

三是创新驱动增动力。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涌现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催生了不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推动很多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发展又作出了新的部署,目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抓紧推动落实,这必将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四是改革开放激活力。这几年来,持续推进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坚决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各种壁垒,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效果正在逐步显现。目前正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谋划政策体系,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着力深化国内国际循环战略联接。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实施,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

五是国内需求有空间。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内需空间广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作了系统部署,目前各有关方面正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围绕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等重点任务,抓紧谋划相关政策、项目和工程。相信这些举措将充分释放我国国内市场具有的巨大潜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至于今年的政策安排,这也是社会上讨论较多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全年的政策取向作了部署。目前社会上有一些声音认为,2021年政策要全面退坡甚至是退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制定实施宏观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确保经济能够平稳健康运行。基于这个目的,今年的宏观政策,肯定会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相匹配,不会出现“急转弯”。下一步,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按照“六稳”“六保”的要求,根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做好政策进退之间的平衡,应对好各种不确定性。特别是考虑到一些微观市场主体还将经历一段恢复期,一些中小微企业刚刚“大病初愈”,有的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仅需要宏观政策,更需要改革创新。去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影响,加大了宏观政策对冲力度,特别是出台了一些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这对稳定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看到,有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不能作为“长久之计”,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还是要在常态化政策环境下,更多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也为未来应对更加复杂的局面留出政策空间。

总的看,今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是有条件、有基础的。近几个月来,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直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说明市场主体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方面要靠宏观经济政策,同时还要靠改革创新。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安排,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争取见到实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定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修订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建设统一大市场。

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2021年重点任务,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统筹协调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

三是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改革。推进油气行业竞争性业务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推进铁路货运市场改革,开展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综合试点。

四是努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范有序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推进培疗机构转型养老,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

五是积极推进重要改革试点。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落实40条首批授权事项。研究在上海浦东等地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关于改革,重点从这五个方面发力。

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继续精简行政许可、优化审批流程,推进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广“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等审批模式。

二是进一步推行公正监管。加快完善优化营商环境“1+N”法规政策体系,及时修订废止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规定。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有效做法。

三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同步提升线上线下办事便利度,增强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普及应用,推动政务服务数据整合共享,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供多渠道的政策辅导,加快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

四是进一步强化评价引导。完善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更好发挥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试点,及时梳理总结和复制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策落实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做好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既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抓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同时,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提升能源产业链智能化水平。

二是加快推動产业结构转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三是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

四是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大力度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

五是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

六是努力增加生态碳汇。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在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夯实国家创新能力根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创新高地和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要介绍五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完善区域创新布局。大力推动怀柔、张江、合肥、大湾区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优势科研力量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集中度、显示度和国际影响力,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二是优化布局高水平创新平台。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快建设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同时,优化整合现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三是组织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好“揭榜挂帅”等机制,积极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创新支持方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四是夯实科技创新能力基础。统筹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和前沿引领技术,夯实事关长远发展的创新能力基础。

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价格不出现大幅上涨

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重大民生问题。春节即将来临,为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价格不出现大幅上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大的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区各部门,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密切跟踪粮油肉菜蛋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进行预判预警,及时采取有力有效措施。

二是保障市场供应。督促各地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针对肉类、蔬菜等重点品种,切实组织好生产供应,推动本地自给率较低的城市积极对接外地货源、提前簽订合同。组织做好生产调度、物流运输和终端销售等各环节工作,保障重要民生商品运输通畅,充分利用好平价商店等渠道,确保全链条畅通运行。

三是加强储备调节。结合市场形势,把握好时机、力度,及时投放各类储备特别是中央冻猪肉储备,确保春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不出现断档脱销和集中抢购等情况。

四是兜住民生底线。针对疫情、寒冷天气等突发事件,制定或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做到有备无患。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启动、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一次性补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进一步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消费运行看,国内市场销售总体呈现持续回升态势,重点服务消费稳步复苏,线上消费快速发展。但最近这段时间,国内一些地方出现零星散发和新的局部聚集性疫情,又赶上临近春节假期传统消费旺季,消费市场不可避免会受到扰动,去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经略有波动。要看到,相比去年,我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精细,这将有效降低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去年以来,为推动居民消费回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效应正在持续释放。今年,将在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实的同时,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围绕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开拓消费新增长点等,精准加力施策,进一步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促进居民消费,首先要加大促进居民增收的力度。要通过稳定促进就业、完善社保、加大转移性支付、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等,稳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和能力。要加强市场监管,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同时,要实施好更加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为居民消费创造条件。

二是以高质量供给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衣食住行需求仍是居民消费的大头,也是消费升级的主战场。要不断提高供给质量,推出更多专精特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要完善消费政策,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号牌指标投放。要促进家电等保有量大的耐用消费品更新消费,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支持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推动家电消费更新升级。要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要推动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大力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

三是把握时机顺应大势加快培育新型消费。要顺应新型消费引领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市场,重点抓好《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培育零售新业态、“互联网+医疗健康”、数字文旅、在线教育、智能体育等新型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四是创新培育消费区域增长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消费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费中心。分批次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

五是积极拓展乡村消费。近年来乡村消费增速持续快于城镇,是挖掘消费潜力的重要着力点。要大力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产品和服务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改造,引导现代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提振农村消费。◆

作者:唐仁敏

第3篇:2014年1季度印机行业62家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2014年1季度生产经营运行状况仍不尽人意,在冷冬历年来都是产品销售的淡季,再加之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处在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导致经济下行和风险突出的错综复杂局面。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企业生存发展和转型升级应如何去做,带来了众多前所未有的不定因素和难解课题。1季度八项指标的全面下滑,再次逼迫我们必须寻求新路,早日走出困境。

印机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全面下降

见表1。

①市场需求不旺,产品销售波动下滑

2013年各项指标起起伏伏,主要产销指标2季度在全年里是高峰,随之2013年3季度末和4季度下滑波动,以至进入2014年1季度达到低峰,甚至于连2013年季度的平均值均未达到。据统计:工业总产值2014年1季度较2013年季度平均值下降19.28%;工业增加值下降4.16%;销售收入下降22.83%。

列举产品销售收入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市场仍处在不稳定的下行趋势,见表2、表3。

②企业经营运行质量不佳

62家企业中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的26家占41.93%,下降的36家占58.07%。利润增长的28家占45.16%,下降的34家占54.83%,其中亏损企业15家占24.19%。

在29家产品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里,2014年1季度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双增长”的企业有:

■ 陕西北人销售收入增长61.78%,利润由亏转盈;

■ 温州正博销售收入增长17.00%,利润增长12.34%;

■ 好利旺销售收入增长12.46%,利润增长83.64%;

■ 汕樟轻工销售收入增长6.15%,利润高速增长;

■ 海贺胜利销售收入增长1.00%,利润增长1.00%;

■ 德阳利通销售收入增长0.06%,利润持平;

■ 另外,上海德拉根、上海新星、浙江蓝宝、潍坊东航4家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同时又有盈利。

③新产品研发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始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转型升级包括内容是多方面的,但产品的更新换代是首位任务,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紧跟市场需求,抓住产品生命线,企业就会兴旺;反之则会衰退。从1季度的统计数据看,14家大型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亿元以上)新产品的产值均达千万以上,可谓投入力度大,效果佳。

5000万~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的企业里,有15家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例也是可观的,分别是:潍坊东航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瑞普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德阳市利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浙江通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温州正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德拉根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方邦机械有限公司、潍坊华光精工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华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爱凯思机械刀片有限公司、长沙奥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紫宏机械有限公司。

④发挥自我优势,开拓新途径

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其最主要的是利用我们多年积累的资源与新技术融合,产生效益,促进企业再创新业。

青岛瑞普、安徽华印早与军工合作,形成军民工业相辅相成,相促相长。

北人集团公司利用印刷机制造的强大实力,承接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北京贝特里戴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钢轮胎两鼓成型机的生产项目。以此揭开“北人”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序幕,努力打造成为中国研究所的一个高端机械制造的配套基地。

据了解,目前尚有一些企业与新兴产业合作,与新兴技术合作,与新科技企业合作,与高等院校合作,与研究所合作,走上一条发挥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希望借助改革转型之机遇,抱着“不求所有,只求所得”的信念,“不求龙头,甘当凤尾”的求实精神,机会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高、更远、更实惠的收获。

⑤需要关注的问题

国际经济虽然复苏,但出口增长困难很大。资金压力增大,货款回收不畅。人力和环境资源成本快速攀升,挤压利润空间。需求不旺,产品价格依然低迷。

2.2014年1季度企业运行质量大幅下滑

1季度运行质量综合指数仅达到53.28%,几乎是国家标准值的一半。其影响此项指标的主要因素是总资产贡献率低,只达到国家标准值的22.6%,而影响总资产贡献率的因素是创造利润过低所致。

第4篇:乡镇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区“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提升层次,提升标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现将今年以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全镇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

下: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9496万元,同比增长39%;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55000万元,同比增长54%;第三产业投资预计完成35592万元,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预计完成53000万元,同比增长71%;限额以上服务业销售收入预计完成3521万元,同比增长62.3%;工业利税预计完成6111万元,同比增长92%;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1715万元,同比增长42%;财政收入预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52.9%。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有机农业镇建设步伐加快

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发展有机农业为目标,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公司,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建设特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形成了发展有机农业的浓厚氛围。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依托山东**公司、***专业合作社等农业发展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有力推动了有机中药材、有机蔬菜、有机果品、有机杂粮四大基地建设。目前,全镇有机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亩,元宝枫达到4000亩,有机蔬菜达到6000亩,有机果品达到10000亩,有机杂粮达到10000亩。二是重点工作项目进展顺利。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认真做好了实地勘界、档案整理等工作,顺利通过了6月21日省林改工作检查组的检查。总投资***万元的10000亩土地综合开发工程已竣工,并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同时,对现有水利设施进行全面维修养护,新打深井3眼,维修机井76眼,建蓄水池19座,建塘坝4座,安装节水管道4.5万余米,为春耕备播抗旱提供了保障。饮水安全工程进展顺利,并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15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抓好生物有机肥厂建设,目前,杨峪有机肥厂已投入生产。三是抓好有机农产品品牌认证工作。“**韭菜”、“**草莓”两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已上报国家工商总局审批。四是实施植树造林工程。积极开展四旁植树,道路绿化,园区绿化,经济林建设工作,突出抓好**公路东线节点绿化,新栽植杨树、柳树、松树等各类苗木30万株,建起苗木基地4处,新发展大樱桃200亩,完成核桃、黄桃等经济林建设500亩。同时,努力做好美国白蛾、杨雪毒蛾等病虫害防治工作。五是抓好养殖业发展。全镇畜禽存养量达21万头(只),养殖大户及规模养殖场达220家。积极做好春季强制免疫及检疫工作和消毒灭源工作,免疫率达到100%。六是抓好护林防火工作。按照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做好防火设施的购置、维护,强化值班和护林防火宣传,努力把火情、火警消灭在萌芽状态。新购置森林防火专业运兵车1辆,防火服20套、新式进口风力灭火机6台1,设立防火了望哨10处并安排专人值班,打造防火带60余公里,垒砌护林防火标志1200处,新建焚烧炉40个。

二、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一是各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矿业有限公司投资2600万元的铁矿石开发矿区项目,正在进行原矿石开采的准备工作;山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两条85#雷管生产线项目,预计年底投产达效;省重点工程***天然气管道工程***段和**分输站项目及其配套项目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近期将开始投入使用;山东**集团投资3000万元窑炉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下半年竣工投产;淄博**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橡胶制品生产线项目,预计下半年投产;淄博****公司投资1800万元新建玻璃制品生产线项目,正在建设厂房和购进设备,预计年底竣工投产。二是搞好经济运行分析。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分析,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和运行情况,搞好全镇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建设、节能减排、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和人才引进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狠抓安全生产。以活动为载体,在全镇各行业内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强双基六争创”活动,为全镇经济社会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

三、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社区2幢居民楼主体基本完工,10月份即可入住;**村4幢居民楼和1幢老年公寓正在紧张施工,年底前可竣工入住。二是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按照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四化”标准,以**公路沿线和其他主干道路沿线为重点,在全镇实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对生活垃圾、白色污染、乱摆乱放、乱搭乱建、广告牌匾、乱贴乱画进行集中清理,对节点部位进行绿化、美化。并组织各村多次到沂源、淄川、张店等区县参观学习,提高了村级干部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深入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目前,共清理清运垃圾7000余吨,清理清除卫生死角1300余处,做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城镇管理执法中队和150人组成的保洁员队伍。抓好**公路沿线的节点绿化和美化,重点突出**、**、****,共覆土1000余立方,地面造型1300余平方,在瓦峪路口新增绿化点1处,绿化面积近1000平方米;**村路段投资20余万元新建花池30个,总面积为1000余平方米;投资10余万元,对****路进行升级改造,共铺设路牙石2000余米;粉刷墙壁面积近2万平方米,全镇环境面貌大为改观。三是抓好环保工作。以创建国家级优美乡镇为目标,抓好碧水蓝天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共关停1处焦宝石窑、1处小造纸厂,关停1处沙场,并进行复垦;积极申报**社区、**社区配套污水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加强日常监管,确保**上游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四是做好道路养护工作。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建养并重、保障畅通”的原则,对镇内农村公路进行养护管理,道路养护里程达70多公里。积极做好10公里的村村通道路项目规划和申报工作,配合**市**镇做好“水东路”修建任务。同时积极做好***天然气工程和**城市燃气工程建设协调服务工作。

四、以保障民生为根本,和谐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狠抓各项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对全镇100名残疾人进行健康查体;积极开展大病救助活动,上半年共救助8人,为群众办好事,解决困难13件;做好镇敬老院和敬老康复中心的日常管理和条件改善,切实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二是实施卫生强基工程。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健全完善两处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的服务管理机制,对全镇41名乡村医生进行第二期培训,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和服务技能;积极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对参合农民进行健康查体和建立健康档案。三是严格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发放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款、抗旱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达380余万元。四是抓好教育教学管理。抓好学校和幼儿园安保工作,举办校园安全演练活动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依法整治和取缔非法幼儿园,确保学校和学生安全。不断加大教育基础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使教育教学管理得到不断强化,教学环境得到改善。五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通过采取部门联动、随访服务、违法案件处理、人口性别比分析控制、流动人口强化管理、抓好长效措施落实、遏制违法生产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了计划生育工作环境。六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依托村级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组织群众开展了元宵节锣鼓比赛、扮玩、庆祝建党90周年“颂歌献给党”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五、以强基固本为目标,党建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以活动促提升。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博山先锋”活动和“三提升”活动,使镇党员领导干部努力做到提升境界、提升层次、提升标准,努力做到认真专业务实。二是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充分发挥好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使镇党政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显着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扎实做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和反腐败工作,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在全镇基层组织中实施党务公开工作,动员部署、组织落实和检查总结三阶段工作有序开展,为下一步深化提高阶段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狠抓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制定完善机关学习制度、包村工作制度、办文办会制度、卫生管理制度、信息调研制度等机关管理制度,使机关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办事效率得到显着提高,学习风气明显浓厚。四是努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周密组织,严格程序,圆满完成第十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各项后续工作扎实有效;以深入实施“三三”工作法为契机,深入开展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活动,深入推行驻村指导员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村级工作十项制度和“三会一课”等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同时,抓好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五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党员整体素质有了显着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六是全力抓好信访和社会稳定工作。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制度,完善领导包案责任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七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建文明乡镇。八是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武装和群团组织职能作用,推动全镇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5篇:镇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县人大检查组:

上半年,我镇紧紧围绕县委目督办下发的《鸡街镇工作目标》要求,紧扣招商引资、财税工作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镇工作,狠抓工作落实,全镇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现将我镇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经

济发展至6月底,我镇完成财税收入120万元,完成下达目标1385万元的8.6%。鸡街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为烤烟税,90%左右的税收需待烤烟收购结束方能完成。招商引资方面,我镇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引进文山州文山县何德祥等人成立寻甸县鑫海三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北屏村委会建设三七基地。共投资7493万元,种植三七3600亩,上报市、县考核办认定资金8991万元(农业项目市考核办按1.2比例认定、县考核办按0.6认定)。

(二)农业产业化

1.,全镇小春粮食播种面积29000亩,总产493万公斤,比计划产量472万公斤增产21万公斤,增4.4%;完成大春粮食播种面积3亩,其中水稻14000亩,玉米9000亩,马铃薯4000亩,豆类作物5000亩。晚秋杂粮计划种植5000亩。

2.,鸡街镇种植烤烟指令性面积21700亩,品种为云87,指导性生产量为369.98万公斤。全镇于4月25日全面移栽,4月30日完成移栽任务,5月27日开始揭膜培土,6月10日前全面完成。现在,烤烟长势喜人,镇村两级正积极加强对烟农的中耕管理指导,防治病虫害。

3.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定面积完成267公顷,分别为极乐、南海、彩己3个村委会的白菜、辣椒、生菜种植,剩余2133公顷已上报县农业局处于认定中,认定品种为水稻、玉米、大麦、马铃薯、白菜、辣椒。

4.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即寻甸鑫海三七种植专业合作社、寻甸泽和现代烟草农业技术服务综合合作社。2个合作社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累计完成11566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9.7%,超计划1.74个百分点。在下达的农业产业化任务“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有望在下半年中完成申报。

(三)农村城镇化

1.鸡街镇总体规划于通过县规委会评审,目前我镇正启动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2.3与月,我镇与西部规划设计院签订合同,全面启动了行政村、自然村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规划草案已制定出台,正在向各村委会、自然村征询意见,正式文本将在7月初出台。

3.在规划未出台前,我镇严格控制农村无序建房,停办一切审批手续,对违规建房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处理一起。共下达停工通知44户,并于4月2日组织土地、规划、公安等部门,在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执法监察大队的配合下,再次强力开展清理整治农村无序建房专项行动。整治行动出动各单位工作人员68人、装载机一台、农用运输车2辆、其它车辆11辆,共清理公路乱堆乱放16户,强制拆除临时建筑6间360m、违章建筑52间1090m,狠刹了全镇乱搭乱建和无序建房的歪风,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依规建房意识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宣传教育作用。

4.积极配合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建设完成各项征地任务,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公路建设顺利施工;加强对辖区内路段的养护管理,认真开展“三乱”治理,没有发生一起侵占路产路权及损害公路的现象。

5.投资15万元,启动极乐村委会新房子村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现已完成村容村貌整治。因上级资金未到位,道路硬化工作将在下半年完成。

(四)农民市民化

至6月底,我镇完成职业教育招生68人,占任务数的43%。期末考试结束后,中心学校已专门召开班主任、任课教师会议,对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730人,占任务数2300人的75.2%;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760人,占任务数2400人的73.3%。

(五)公共服务均衡化

1.认真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99.67%和97.62%,教学成绩位列全县同类区第一。

2.因上级部门还未对“三个一”科普工程建设项目作安排部署,此项工作未启动。

3.完成8个村卫生室建设,新增卫生业务用房48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达标率达72.7%,初步形成镇、村两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防病治病能力明显增强,辖区内没有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

4.投资550万元,完成30个自然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112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此项工程已于6月21日顺利通过

县级验收。完成南海水库除险加固后期工作,并启动了投资400万元的新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防汛抗旱方面,我镇调整充实了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防汛抗旱应急分队人员,从5月1日起加强值班巡查;加强对水库、河道、坝塘的排查。发现隐患,及时进行修整加固。水务科准备了充足的防汛物资,确保安全度汛。

5.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基本农

田保护制度,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审批手续,辖区内无乱占乱建现象;加强挖砂采矿点生态治理工作。

6.做好戈姑哨、余家箐、大油麦地村等5个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防工作,发放灾害避险明白卡85份,通知书4份,排查隐患,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我镇共有4个市级重点村和5个省级重点村整村推进项目。市级重点村分别为极乐1组、2组,古城1组、木宜库村;省级重点村为耻格村委会鲁嘎哩村、渣碑地村、耻格1组、2组合戈乐村。现已完成市级重点村实施方案的编制,省级重点村实施方案正在编制中。为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困难问题,我镇于5月份成立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站,以五户联保的方式发放贷款,现已完成300万元小额信贷扶贫贷款发放任务。认真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上半年全镇110名党员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110户,投入资金、物资供给2.2万元。

(六)城乡保障一体化

1.全镇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100%(含特困群体),门诊报账1.1万人、金额16.18万元、住院报账659人,金额81.25万元。目前,我镇已做好新型合作医疗费用收缴准备工作,待上级部门统一部署后即启动保费收缴工作。

2.至6月底,我镇共有307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中上半年新增17人。

3.鸡街镇共有农村低保户1257户1304人,农村五保人员131人,城镇居民低保人员97人,实现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100%。殡葬改革工作顺利进行,1至6月火化尸体123具,死亡人员火化率达100%。

4.认真做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调查摸底工作,办理了11户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其余任务数预计在10月底能够完成。

(七)环境优美化

1.鸡街镇“四创两争”主要任务是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创建鸡街、古城、南海、拖姑4个市级生态村。目前,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相关材料已上报至县环保局,等待实绩考评验收,其中两项指标及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70%以上。市级生态村建设正有条不紊开展,正抓紧开展村庄绿化、村容整治等基础新工作。

2.完成沼气池建设584口,完成任务数1000眼的58.4%;建设新型节能灶600眼,完成任务数800眼的75%。

3.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技术,用有机肥代替无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达标率达80%。

4.充分抓住雨季来临雨水充沛时机,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四旁义务植树。至6月底,已圆满完成义务植树10万株的任务。

(八)农村和谐化

1.落实流动人口快捷办验证机制,为外地流动人口办理查验婚育证明,并对我镇外出务工、经商的常住人口信息录入微机进行管理,目前,已录入700人信息。公安机关加强对辖区内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信息登记管理,登记管理率达95%以上,并加强此类人员的监管,落实“派出所、村委会、自然村、监护人”四级监护责任,避免因监管适当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2.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工作方针,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至6月20日止,我镇共出生人口133人,其中一孩85人,二孩4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8.5%。

3.加强农村民居防火安全工作,全镇无一起民房、森林火灾发生。

4.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一方面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通过悬挂张贴标语、印发宣传材料、设置宣传专栏,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1100多份,咨询、服务群众近人次。另一方面强化措施、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先后组织60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128家,对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酒、饮料、儿童食品等开展重点检查,严查食品非法添加剂和滥食品添加剂行为。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我镇上半年没有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其他共性目标中,我镇均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抓好落实,推动各项工作按既定目标有序进展。

二、建议和意见

鸡街镇属传统农业乡镇、资源匮乏,区位、交通优势不明显,工业项目引进困难。建议县委、县政府对农业乡镇招商引资考核中的农业项目予以倾斜。上半年,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各部委办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努力下,我镇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大部分工作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在下步工作中,我镇将再接再厉,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严厉的工作纪律投入到工作中,确保我镇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第6篇:2011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医院

2011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2011年12月 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医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我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卫生厅的精心指导下,以“三甲”复审为契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紧紧围绕卫生局年初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医院2011年工作计划,严格落实省卫生厅22项制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面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努力构建和谐医院,积极创建无烟医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医院开展的重点工作

1、积极开展“三甲”复审工作。今年以来,我院把“三甲”复审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三甲”复审领导委员会,制定了《“三甲”复审实施方案》,召开了各层次人员代表参加的“三甲”复审动员大会,全面开展了“三甲”复审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各科室认真学习和对照《甘肃省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评审标准》,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全院在开展“三甲”复审工作中,进一步健全了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优化了工作机制,提高了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尤其是加强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以提高医院整体内涵建设为目标,全面促进了医院的各项工作。10月底圆满完成了省卫生厅对我院“三甲”复审评审工作。

2、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抓好医疗业务发展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完成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通过开展多种学习教育活动、文化宣传活动和评优选先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根据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及省卫生厅、市委和市卫生局党委的要求,医院开展了以“服务人民”为主题,以“一诺三评三公开”、“三亮三比三争创”和窗口优质服务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集中开展“窗口服务月”和“创先争优服务周”活动,“一把手”亲自部署,精心组织,把创选争优活动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结合起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及建议,制定创先争优活动方案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方案,归纳梳理医院在窗口创选争优活动中急需破解的难题。(1)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召开门诊窗口职工为主的动员大会,广泛开展“医患换位思考”大讨论,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医疗环境,牢固树立服务新理念,探索服务新方式,拓展服务新内容,在诊疗环节中,不让病人走不该走的路,不让病人耗不该耗的时间,能单次检查的不做多次检查。门诊各窗口严格服务承诺,实行规范化服务,上岗人员佩戴工作牌,党员亮身份,树形象,突出解决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取得显著成效。并且开展了通过对窗口服务岗位的23名“服务明星”和41名“服务标兵”授牌及表彰奖励活动;在门诊大厅设立光荣榜,将受到各级表彰的先进典型在光荣榜上进行宣传,掀起了一个学先进、创先进、当先进的热潮。(2)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院积极从解决群众最实际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加快门急诊综合楼建设,进一步

2 改善就医环境,加强新增科建设和人才培训,缓解住院困难。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规定,严禁超比例用药,不断扩大临床路径科室和病种,减少住院天数。严格病历评审,杜绝不合理用药、滥检查和大处方,确保患者不花冤枉钱。(3)在创选争优和“三好一满意” 活动中,医院着力破解医疗安全问题。医院在不断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强化医疗管理责任制,加强医护人员医疗法律法规和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争当医疗安全标兵和医疗安全先进科室活动,医院制定评选标准,在有医师资格证的人员中,评选10名医疗安全标兵和3个医疗安全先进科室。

3、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发表6.26指示,按照省卫生厅提出的深入推进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重温6.26指示,再为乡亲出趟诊”活动。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号召全院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开展向先进典型杨善洲、王万青学习,并在《天水日报》等媒体上宣传6.26队员—我院退休专家杨汉法同志先进事迹,同时精心安排部署,抽调内、外、妇、儿等科室专家,于6月22日带着全院职工的一片爱心赴张家川帮扶点送医送药、扶贫义诊,当天接诊群众300余人次,免费赠送价值4800余元的中西药品,捐款3000元。同时医院进一步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积极开展双休日门诊及节假日门诊,方便广大群众就医,让重温6.26指示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4、积极创建百姓放心医院。在已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的基础上,按照省卫生厅创建百姓放心医院的通知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创建百姓放心医院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重点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通过积极创建百姓放心医院,解决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5、为进一步加强医院行风建设。医院自开展行风建设以来,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行风评议工作有序开展;二是突出重点,认真自查,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提升内涵,优化服务,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四是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切实整改,努力打造人民满意医院。医院通过设立意见箱、举报箱、召开公休座谈会、出院病人上门回访、电话回访、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电话投诉、政风行风热线等形式,广泛听取病人对医院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医疗质量、价格收费、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检查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渠道,从不同侧面了解医院服务水平、医疗质量和医德医风的好坏,形成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监督机制。

6、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力度。去年我院被卫生部确定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试点医院后,医院专门成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在心血管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眼科、儿科等5个科室的6个病种试点实施。为了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工作试点工作的病种范围,有效推动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根据卫生部要求,今年3月我院新增了妇科、肿瘤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皮肤性病科等6个科室的6个病种。截止目前,我院已在20个科室的23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自2010年以来进入临床路径948例,完成746例,因变异退出196例,其中今年1-11月进入687例,完成545例,因变异退出142例。通过临床路径的开展,明显缩短了住院天数,医疗护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床位周转率加快、住院费用明显减少。

7、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按照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心血管内科等6

4 个科室试点实施的基础上,今年又将消化内科、肿瘤外科、普内科、产科等四个病区作为第二批试点病区,至此,全院19个病区中已有10个病区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活动,医院为加大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扶持, 2010年至2011年共为10个示范病区投入资金近50万元,并对所开展的科室及护理人员进行补贴和奖励,开展“护理之星”评选活动。同时,为了加强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医院安排护理部主任及示范病区护士长多次参加全国及全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推进、经验交流会议,全面领会及贯彻落实卫生部和卫生厅精神,借鉴全国72家重点联系医院的先进经验,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促使医院护理学科基础工作与专科发展齐头并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贴近需求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5月24日,省卫生厅专项护理督导组对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进行了实地考核,对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给予了肯定,此外,9月底我院成功举办“天水市优质护理服务暨重症监护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工作水平。推出“一科一特色,一科一品牌”的护理服务新举措,不断加强护理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8、保质保量完成天水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建筑面积4.5平方米,投资1.5亿,拥有现代化急救设施的多功能门急诊综合大楼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综合楼集门诊、急诊、住院以及地下停车为一体、扩大增加了急诊科门诊的就诊面积和诊室,新增住院9个病区,该项目自2009年8月底开工建设以来,抓质量,保工期,目前建设项目基本完工,计划于今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天水市医疗资源配臵,改善天水及陇东南地区人民群众突发事件的急诊急救条件,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能力,完善城市公共卫生服务

5 功能,可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对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省发改委批复1500万元用于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全科医师培训楼的前期规划工作。

9、积极创建无烟医院。医院非常重视“无烟医院”的创建活动,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无烟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禁烟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建立了禁烟劝导制度和工作人员吸烟处罚制度。各科室成立了控烟监督小组和巡查小组,在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各楼层显著位臵设臵明显的禁烟警示牌,张贴禁烟标志,告知医院职工、患者及家属不得在门诊、病房和办公区内吸烟。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口头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认真劝阻在禁烟区域内的吸烟行为。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现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实现医院全面禁烟,成为名副其实的“天水市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0、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自查。根据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农业部《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及甘卫医政发„2011‟185号《关于做好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以问肃生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完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各项规章制度,并对全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行检查考评。自开展活动以来,医院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得到了有效地遏制,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目前,我院使用抗菌素品种为43种,没有超过三级医院规定的要求。

6

11、提高招聘人员工资待遇,逐步推行人事代理制度,顺利完成绩效工资改革。医院多次提高招聘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并积极与卫生局、人社局协调,逐步建立人事代理制度。最近,按照天政办发[2011]194号文件关于“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甘肃省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已完成全院人员绩效工资总量的摸底、测算上报工作。

二、省市卫生(厅)局安排部署的工作完成情况。

1、抓主抓重,按进度完成卫生目标管理责任书任务。 (1)年初,医院按照市卫生局目标管理责任书及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切实做到医院管理评价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并不断完善科室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和科室质效工资直接挂钩,努力建立规范的医院管理考核制度和管理长效机制。

(2)考勤、学习、卫生、安全保卫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能认真落实,无事故发生。人事科负责对全院职工的出勤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在门诊楼和职能科室实行指纹机签到制度,每月进行通报;医院党委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党支部、科室每月集中学习2次以上。按照市卫生局的部署,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积极创建绿色医院。充分发挥医院爱卫会的督查和协调作用,实行科室区域门前“三包”,明确了家属院、道路、绿化带、病区、食堂、污水处理、医疗垃圾回收及除四害等重点部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每周工作重点、工作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整治,综合治理。

7 (3)卫生信息网络健全,有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及时。2011年截至目前报送信息59期,出版医院报11期,在天水日报等媒体刊登宣传稿件40余篇。

(4)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无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发生,专项资金能够做到专款专用,没有挪用和截留专项资金现象。

(5)执行省上规定目录药品和医用耗材申购率、中标使用率分别达到95%以上,中标药品合同履约期内回款率达到100%。

2、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工作。全院设有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和中医管理科。中医科目前开放床位36张,随着新综合楼的建成,将开放床位45张,同时在普内科设中西医床位15张。医务人员由4名副主任医师、6名高年资主治医生、3名技师、9名护理人员组成。在临床科室落实中医会诊制度,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给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我院在原有的各类训练机、康复器、脑病生理治疗机等康复设备的基础上,投资12.7万,购臵了多功能中药离子导入仪、中药熏蒸机、多功能数码经络治疗仪、中药保留灌肠机,多功能艾灸仪、多功能电针治疗仪、TDP神灯等一大批高新中医特色设备,近期投资4万余元购臵2台中药熏蒸箱。门诊设有中医肝病科、中医男科、中医风湿科、中医妇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胃肠病科、中医肿瘤科、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特色专科。每月在《医院管理月报》上公布各科室中药消耗量,全院中药消耗量比例在15%左右。

医院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省、市级“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学习培训班,有一名副主任医师参加了全省首届在职“西学中”研究生课程脱产学习班。积极开展了市(州)五级师带徒工作,目前有指导老师3名均为副主任中医师,徒弟(继承人)3名均为主治医

8 师。中医参与西医科室查房、会诊300余次,全院医、技、护理人员共724人参加“中医在线”学习,强化中医人员对中医经典的掌握,激发广大西医人员学习、运用中医药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中西医结合,通过西医学习中医活动,努力建设一支中西医结合的高素质医疗人员队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3、我院作为天水市新型农村合作定点医疗机构,贯彻执行新农合政策,严格控制住院费用。实行济困病床制度,今年补助济困对象18人次,减免住院费用19552元。

4、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有计划、有落实,培训覆盖率达100%。

5、设立了职业病科,能够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体检相关工作。

6、严格落实医疗纠纷案件和重大医疗事故报告制度,无医疗事故发生。

7、根据卫生部有关《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计划培训大纲》的规定与要求,制定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暂行办法》,每年坚持对全院住院医师进行包括岗前培训、全科轮转培训、专科定向培训等在内的一系列规范化培训,培训覆盖全院各临床学科,包括内、外、妇、儿四个专科,并制定实施《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总住院医师制度》,对住院医师进行培训。全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8人次,培训率达100%;选派5名卫生技术人员赴国(境)外进行业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任务完成达到100%。

8、医务人员考核工作有实施方案,考核工作扎实,考核资料档案管理完善,建立了医务人员不良职业记录制度,并将考核结果及时通报、上报。无“两非”现象发生。

9、能够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成立了公共卫生科;积极开展疾病谱排序工作;建立健全了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和管理制度,今年共报告传染病3789例,报告率100%,无漏报,无缺报;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采用统一的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检验记录、X线检查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登记薄;有专人负责疫情信息的网络直报;对医生、实习生和进修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分析及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能够积极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能够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10、能够及时完成住院分娩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卡介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及时接种率达100%。实行了孕产妇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制度。

11、加大结核病归口管理力度,结核病转诊率100%。

12、设有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点,由门诊部性病诊室医生开展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工作。

13、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能够有效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医院消毒管理组织健全,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通过前瞻性的调查的监测方法查出医院感染病例807例,医院感染发病率6.58%,Ⅰ类切口感染率0.40%,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工作,全年共监测样本2181份,合格2102份,合格率

10 96.4%,其中空气样本1420份,合格1351份,合格率95.1%;消毒液样本258份,合格率100%;医务人员手样本114份,合格109份,合格率95.6%;灭菌后器械275份,合格率100%;物体表面114份,合格109份,合格率95.6%。

14、能够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15、职业病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规范有序,能够按要求做好放射安全防护。

16、院内环境保洁制度健全,环境卫生整洁优美;能够有计划地开展病媒生物防治。

17、健康教育工作卓有成效。专门设立了健康咨询门诊,年初制定全年的健康教育计划,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各科室根据不同病种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由专人常年开展健康咨询、个人健康体检咨询、婚前体检咨询、孕前体检咨询、学生体检咨询、老年人健康体检咨询、用药咨询工作。住院部各科室根据病区专业特点每月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同时利用晨间护理、巡回病房向患者做入院宣传,疾病保健知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饮食指导等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使每位患者初步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识,更好的配合治疗,对疾病的痊愈起到了重要作用。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90%以上。

18、能够按月上报医院业务量,开展医师用药量、抗菌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使用量、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四个排队制度。并对四个排队结果进行月分析评估、通报公示,对排名前位的医师进行告诫和处罚。每月开展处方点评,并向全院通报。

19、按照省卫生厅《关于使用通用门诊病历的通知》要求,建立全省通用门诊病历,实现患者信息共享。建立医学检验、影

11 像检查结果同级互认及共享制度,对三级医院的各类检查结果予以认可,从而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简化患者就医环节,改进医疗服务,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开展医疗质量月分析报告和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制度,按甘卫科教发[2010]146号文件精神,有8人参加省外进修,省内进修6人。

20、认真落实每月组织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制度和有奖举报制度、医务人员不良业绩记录备案制度等制度。继续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民主监督,鼓励群众举报医疗卫生工作中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

21、建立了医疗事故月分析会制度,分析医疗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医疗纠纷防范的对策。全年共有26例医疗纠纷,均有投诉材料、答复材料和处理结果。强化院长、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制度。建立了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处方权管理制度等制度。

22、加强落实院务公开制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成立了院务公开领导小组,加强对院务公开的领导和监督。对一些重大决策、干部任用、人事制度改革、分配方案及工程建设招标、药品、设备招标采购等工作进行公示,尤其对药品价格、收费项目对外进行全面公开,并公示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住院自费比例等项目。凡是涉及职工利益的评优选先,职称晋升,岗位竞争,干部选拔都实行群众推荐、党委审查、院内公示、征集意见,党委讨论研究决定。通过开展党务院务公开工作,加快了医院民主化管理进程。

23、重视省卫生厅的重点工作月通报,并对通报指出的不足进行积极整改。

12

24、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工作开展的井井有条,历年圆满完成任务,今年有8位同志分别支援甘谷县人民医院、张家川县人民医院和礼县人民医院,8人都能够自觉坚守工作岗位。目前,我院与秦州区、武山县、甘谷县等县区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并积极开展帮扶工作。按照省卫生厅及天水市卫生局关于认真做好对口支持甘南州舟曲县卫生工作的要求,我院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副院长王平带领2名职能科长,前往舟曲县医院、拱坝乡卫生院和江盘乡河南村卫生室现场调研,了解帮扶需求。县医院要求对医院管理、绩效考核予以指导;乡卫生院提出其硬件建设方面的不足,并列出所需设备清单,医院计划分期分批对其帮扶;由于村卫生室缺乏阵地,医院计划其阵地建设完成后再制定具体的帮扶方案。在省卫生厅召开的“舟曲卫生工作座谈会”上,院长****汇报了我院对口支持舟曲卫生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步骤。并到舟曲县医院进行实地查看,就医院管理、技术指导、绩效考核、人才培训、医院建设等方面,与舟曲县医院的有关领导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确保对口支援工作取得实效。

25、重视“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有专人负责网络直报,开展手术256例,其中2010年100例,2011年156例。

26、我院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 “技术比武”活动。其中在全省卫生行业CR/DR摄影技术大赛中我院住院部放射科荣获团体二等奖,全省卫生行业急救技能大赛省级决赛中我院急诊科两名选手取得个人优秀奖,我院三名选手在全省卫生行业护理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13

27、为方便群众就医,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我院从2010年9月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制定并下发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预约诊疗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建立预约工作流程。目前50%专家号源投入预约挂号,复诊患者由首诊医师预约复诊时间,患者可以通过电话、网络预约挂号、现场诊间、社区预约诊疗,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时间,解决患者到医院“看病难”的问题,满足群众就诊需求。

28、创办院报,开设医院网站,专门负责宣传信息工作。建立宣传信息员队伍,组织宣传信息员培训,提高新闻敏感性和写作能力。医院院报设立专版,注重临床一线开展新业务的报道,将新闻采写重心沉到基层。加大宣传信息奖励,对采用稿件的作者按照不同级别予以奖励,并每月将科室信息报送作为科室考核的量化条件。强调新闻写作与报送速度,基本实现新闻发生24小时内发表于医院网站,并及时报送至各级新闻媒体。用好各类载体,加大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形成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全方位宣传模式。在《天水日报》的医卫视界专栏定期刊出医院新闻。给全院各科室征订《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现代护理报》等报刊。今年4月份开始,医院订阅350份《天水晚报》免费发放到各病区,全院349个病房和门诊输液室的患者及家属可以看到当天的《天水晚报》。这一举措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医院文化氛围,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患者随时掌握国际国内新闻,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普遍好评。

三、各项业务指标取得了同比较快增长

今年1-11月完成门诊363366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38%,出院病人20872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4.08%,其中手术8060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8.93%。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9.6%。完成

14 业务收入2557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09%。其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43.84%,比上年同期降低0.04%,医疗收入占业务收入的55.92%,较上年同期增长0.1%。出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13.2天,病床使用率100.2%。急诊病人12680人次,其中“120”出车3632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1749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7.72%。

四、获奖情况 ******** 回顾今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各项工作存在相对滞后的局面。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医院管理,深化内部改革,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7篇:本周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周工作计划

单位:民政所年月日

一、本周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基本完成80周岁高龄老人的信息摸底采集工作。

2.参加裕丰村张宏亮的低保动态调整评审会。

3.调查落实了刘小翠的烈士子女身份问题并完成其材料的收集整理。

4.完成义务兵优待对象的上报。

5.完成部分五保材料的补缺补差。

本周未完成的工作

二、下周工作计划

1.准备迎接省残联关于重点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工作的检查。

2.做好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生活补助申请信息的采集。

3.准备迎接省民政厅关于孤儿工作的抽查。

4.准备迎接民政局救灾和倒房安置工作的检查。

5.参加联系分工村和街道分段部分的文明创建工作。

第8篇:二季度教育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召开常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全面启动新课程师资培训,二季度教育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召开常州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成立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

3、召开“常州市教育局创建‘学习型系统’”动员大会,制订建设“学习型系统”、“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方案,精心组织各“学习日”活动。

4、全面启动“常州大学城”建设规划,完成规划招标,基本确定“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常州市少年科学艺术宫、勤业中学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按序推进,常州教育城域网、“常州市民学习信息中心”基本完成建设。

5、召开行政区划调整辖区教育工作衔接协调会,积极推进落实行政区划调整教育方面的工作,全面检查省政府关于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有关精神的落实。

6、精心编制市区小学施教区示意图,依法、按序做好市区“小升初”工作,认真做好“中考、中招”的各项工作,组织职教“单招”工作又获佳绩,1662人参加,录取1599人,其中本科473人,总录取率、本科录取率名列全省第一。

7、制订“常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活动方案”,全面启动“科技节”各项筹备工作。

8、推进高等学校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建设,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大、清华大学校外站点在常州电大建成,工作汇报《二季度教育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9、组织中小学教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比赛、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全市幼儿园、小学教师舞蹈比赛。组织评癣向省推荐第八批特级教师,我市13位候选人100%通过。

10、组织常州地区“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科竞赛”、“2002年江苏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第12届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组织中小学“育苗杯”田径运动会、青少年“绿色之约”环保知识比赛、第二届职校“五项技能竞赛”、第三届职校多媒体课(学)件比赛。

11、组织综合督导评估、“依法治校”工作评估、现代化学校评估、模范学校评估、省重点高中验收、省标市重点学校验收、外来工子弟学校督查、学校安全工作检查等等。

12、组织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国成人高考、全省自学考试、“双考”、初中、高中、职校学科会考、教师“信息技术”考核等。

第9篇:农业局2010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2010年11月7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水稻花生产业化为重点,突出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 一是种植面积稳步发展。我县今年实际水稻种植面积为XXX万亩,比2009年增加XXX万亩。花生种植面积XXX万亩,比去年增加XXX万亩。在克服春季持续低温、夏季罕见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下,我县今年的水稻和花生喜获丰收,综合各乡镇上报和部门估产、测产情况,全县水稻实际总产XXX万吨,平均单产XXX公斤,花生实际总产XXX万吨,平均单产XXX公斤。目前,水稻价格

1.25-1.4元/斤,花生价格2.7-3元/斤,均比去年有所上涨,农民种植水稻花生收入持续增加。二是优质品种大面积应用。今年我县水稻主栽品种以松粳

9、松粳12等松粳系列,东农

425、东农427等为主的东农系列,龙稻

5、龙稻7为主的龙稻系列为主。目前,主推的优质品种可占到全县水稻面积的50%以上,水稻优质品种应用率达到了98%以上。在花生品种更新上,通过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各乡镇政府主导和农民自发引进,在应用精选本地“四粒红”品种外,“中四粒”、“旱花湾”、“鹰嘴红”、“黑珍珠”等外地优质、特色品种也大量引种,使全县花生优质品种应用率基本达到了100%。三是狠抓大棚育秧。全县今年新建XXX处大棚小区、XXX栋大棚,通过大棚小区带动,全县水稻插秧时间和进度有所提前,很多典型户和大

1户早在3月15日就开始扣棚增温,3月20日开始浸种,3月末开始播种,为推广应用生育期较长的优质高产品种提供了必要条件,带动了全县育苗标准进一步提高。3月30日,召开了全县水稻大棚育苗现场会,5月12日召开了全县水稻插秧现场会,5月末前,基本完成水稻插秧。四是品牌建设有序进行。今年我县申报的 “XXXX”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材料上半年已经全部上报完毕,经省顺成商标事务所的代理和积极工作,已经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通过,目前商标局正在安排发布初审公告,之后还要进行注册公告,发放商标注册证书,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完成。

(二)以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 今年在我县111国道等主要公路两侧建设水稻、玉米、经济作物及综合性种植业示范园区、保护性耕作示范园区、节水灌溉示范园区、规模经营示范区、水稻大棚小区等高标准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3处,面积23882.7亩。其中5处种植业园区和3处大棚小区由农业局牵头,指导和配合乡镇建设,园区共试验示范10种作物200余个品种,玉米膜下滴灌、通透性栽培、杂交稻、双季稻、稻田鱼蟹养殖、智能化节水灌溉、配方优化施肥、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设施、水稻和玉米高产攻关等多项先进、前沿农业技术。在各生产环节组织乡村干部和农民对各园区进行有组织地参观博览的同时,由于各园区都坐落在交通要道两侧,吸引了大量农民自发到园区内参观学习,使示范园区真正成为了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的平台、示范的窗口、农民的课堂。

(三)以调处农村土地纠纷为重点,落实好各项农业和农村政策 一是切实抓好农村信访工作。今年年初到现在,共接待处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的信访案件XXX件次(其中重复访XXX次,实为

XXX起),XXX人次。另处理纠风热线XXX起,复查处理土地承包案件XXX件。农业局在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的基础上,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信访案件全部结案,结案率达100%。全县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群体上访案件,维护了全县的农村社会稳定。二是认真落实好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在国家调整良种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增加工作难度的情况下,我们严格坚持“有种有补、不种不补、谁种补谁”的原则,组织乡镇逐村逐屯逐户进行调查核实,做到把补贴对象及面积核实核准,全年共发放良种补贴资金XXX万元,发挥了补贴资金的政策效应。三是治理整顿农资市场。联合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开展了为期百日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40余人次,对全县165户种子经营单位进行了逐一检查。检查农药经营业户181户,肥料经营业户150户,严厉打击了销售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证件等违法行为。通过全体执法人员扎实有效地工作,克服了执法检查办案中的困难和各种阻力,净化了我县农资市场环境,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下步及明年工作安排

一要搞好科技之冬培训工作。利用冬季农闲时间,有针对性地搞好农业科技培训。通过培训,重点向农民推介优质品种,普及高产栽培模式,改变部分乡镇农户晚育秧、晚插秧的落后生产习惯。

二要及早谋划明年种植业生产。督促乡镇抓紧落实明年新增水稻面积,确保实现2012年水稻面积发展到XXX万亩的目标。指导乡镇搞好调茬轮作,稳定、扩大花生种植面积。

三要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巩固今年园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明年在沿泰塔路和111国道两侧,每个乡镇都要建设2个乡镇级的农业园区,其他乡镇根据当地特色建设2个示范园区。园区建设

内容以优质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试验、示范为主。

四要继续抓好水稻花生产业化工作。充分利用我县水稻、花生、玉米等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谋求上大项目,化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五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完善信访考核工作制度,全力做好以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为重点的信访工作,积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强化对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管,维护农民利益。

上一篇:人体消化系统大班下一篇:家具生产车间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