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部审计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学校内部审计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几经沉浮,走过了设立、撤并、再设立的曲折道路。近年来,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也走到了一个面临进一步提升的境地。本文借鉴审计免疫系统论就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篇:学校内部审计论文

浅析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监督

摘要: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监督过程中,经常出现学校领导、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出于不同角度考虑相互纠缠的情况。文章应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兼顾内部审计“差错防弊”的功能,建立相关博弈模型,分析学校领导、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三方合作与不合作情形下的成本收益。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博弈论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以下简称“高校内审”)是高等学校自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和高校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通过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和内部的服务性等特征。但是由于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不完善再加上一些组织治理中的缺陷,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这种强大的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作为“理性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也因为自身的利益关系而进行权衡,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博弈策略。

一、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发展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的历程与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是相一致的。内部审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内部审计、近代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审计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内部审计的发展是缓慢的,审计的对象也限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到了20世纪40 年代后的现代内部审计阶段,随着企业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内部审计工作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41 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成立,是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内部审计向国际化、正规化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绩效审计、5E 审计(经济、效率、效果、合理、环境审计)等项目逐渐发展起来,推动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到了21世纪,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逐渐形成,内部审计的对象也扩展到了组织治理的各个方面。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只是一种,从早期的财务收支审计到现代的风险向导审计,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核心的目的是不变的,就是要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2011年1月IIA 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对其最新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既指出了内部审计的本质特征,又说明了它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它在监督与评价的同时也为组织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一定的保证。同时,现代内部审计也在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博弈论与审计博弈的理解

博弈论(GameTheory)是专门研究理性个体之间相互冲突和合作的理论,故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谢识予教授认为,“博弈即一些个人、对组织或者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者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和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可以初步得出,博弈论主要是通过研究各博弈主体在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和决策特征,观察在何种情况下采取哪种策略,来探讨最终会达到何种结果即决策主体决策后的均衡问题。最基本的博弈结构至少包括以下三个要素:(1)局中人(player),即参加这场博弈的相关人员,也是博弃的参与者,它的定义要求局中人至少是两位。(2)战略空间(strategy space),在博弈中,参与各方有自己偏好的各种不同的博弈方法和对策,这些方法和对策组成了属于每个局中人在进行博弈时必须具备的“战略空间”。(3)支付结构(payoff structure),它是博弈参与者在选择某一战略并付诸实施后在博弈过程中得到的效用,不同的战略可以获得不同的效用水平。

审计博弈是以数学为基础,研究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在一定的环境和约束条件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可能的行为或策略集合中进行选择和实施,并从中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是监督和威慑企业管理层欺诈行为的关键战略的组成部分。基于现代数学、运筹学的审计判断与决策,有助于分析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对抗冲突中最优解问题,有利于观察审计博弈双方信息、行为的变化对决策判断及策略生成的影响,为审计风险测度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博弈论在审计中的应用起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最早被用于研究审计定价问题以及在审计业务招标中注册会计师如何竞价的问题,以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琳达·迪安吉洛在 1981 年发表的《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虚报低价”以及披露规则》为主要代表。

三、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博弈假设与构建

(一)博弈假设

根据研究需要,作出如下假设。

1. 假设在博弈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与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是理性经济人,会根据博弈参与者行动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行动策略,最终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2. 内部审计部门审计的有效性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学校领导重视的程度越高,审计产生的效果越好。

3. 处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再高、责任心再强,也不可能对所有的疑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审计,当内部审计人员有着良好的责任心并且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我们就应当认为内部审计人员是尽职的。

(二)博弈模型构建

1. 内部审计部门与内部会计部门博弈模型

在高等学校中,内部会计部门从事财务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可能出现各种原因的会计造假行为,所以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在这个博弈中,博弈双方为内部会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我们把博弈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会计人员的选择:一是舞弊,获得收益为10;二是不舞弊,获得收益为5。在博弈过程的第二阶段中,内部审计人员选择如下:一是报告,获得收益为5;二是不报告,获得收益为10。下面我们分别内部会计部门舞弊和不舞弊两种情况进行博弈分析,此时博弈双方在博弈中获得效用值列表1。

2. 内部审计部门与职能部门的博弈模型

在高等学校中,内部审计和内部管理是不同的行为主体实施的活动,它们为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有各自的策略选择和行动,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博弈的关系。实施内部审计的是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内部管理的是高等学校的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评价建议和不评价建议两种选择;实施内部管理的职能部门有接受和不接受两种选择。二者的博弈如表2所示(为了方便比较,直接假定一组数值)。

3. 内部审部门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博弈模型

内部审部门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博弈是一种局部的博弈行为。学校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可以从组织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内部审计部门有有效和无效两种选择,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有健全和不健全两种选择。二者的博弈如表3所示(为了方便比较,直接假定一组数值)。

四、博弈结果分析

(一)针对高等学校会计部门博弈的分析

通过对表1的分析,若会计部门不舞弊,内审部门客观地发布了审计报告,假定这种情况下,它们获得最少的收益组合为(5,5);若会计部门不舞弊,内审部门不发出报告,二者利益均不受影响,这时的收益组合为(5,10);若会计部门舞弊,内部审计部门客观地发布了审计报告,会计部门利益受损,而内审部门由于查处了违规行为,但很可能不利于以后工作的继续开展,尤其在独立性不强的单位这种潜在的损失会更大,此时的收益组合为(10,5);若会计部门舞弊,内审部门不发出报告,甚至因为潜在的利益关系帮助其掩盖,此时的收益组合为(10,10)。显然,这个博弈的最终结果很可能就是会计部门舞弊,内审计部门不报告,双方都获得了收益,但高等学校利益是受损的。

(二) 针对高等学校职能部门的博弈分析

通过对表2分析可以发现,若对于内审部门的评价建议,职能部门选择了采纳,其收益组合为(10,10);若对于内审部门提出的评价建议,职能部门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不采纳,组织利益可能会受损,收益组合为(5,10);若内审部门对内部管理没有提出有效的评价建议而组织对内部管理的缺陷自行整改了,内审部门会面临不作为的指责,其利益可能会受损,此时的利益组合为(10,5);若内审部门没有提出有效的评价建议,管理层也没对内部管理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整改,二者的利益都面临最小化(5,5)。对于内审部门,无论职能部门采纳还是不采纳,它都可以得到10的收益,反之不评价只能得到5 的收益,因此评价建议是它的上策。同理对于职能部门,无论内审部门有没有提出评价建议,它对组织内部管理的缺陷积极地整改,收益便提高,因此,采纳是它的上策。所以这个博弈存在一个纳什均衡点:内审部门客观评价建议,职能部门积极采纳。

(三)针对学校领导的博弈分析

因为表3是通过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来反映学校领导对内审机构的重视程度,因此下面的分析也是在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展开的。在这个模型中,最优的选择是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起作用,这时获得组合收益是(10,10);次优的结果是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有一方是有效的,这样的情况下组合收益是(5,10)或(10,5);最不好的结果是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没有起作用,这时的收益最小为(5,5)。因此在这个博弈中,可能出现两种均衡的情况:一种是内部控制健全有效且内审机构有效,另一种是内部控制不健全且内审机构无效。

五、基于博弈分析的治理分析

(一)内部审计首先要加强自身价值化定位

改变传统的查错纠弊的理念,树立内部审计也是组织的价值部门的观点,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为组织增加价值。价值取向的统一,可以使内部审计和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内部审计再将策略选择和风险评估结合起来,必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使组织的利益得到提升。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权威性的建设

独立的审计机构,意味着内部审计开展的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干扰,从而避免一定的利益关系。权威的审计机构,代表着内部审计的报告和建议是客观而严肃的,有关部门应当有效地执行。

(三)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使组织自身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且也使得内部审计能够得到学校领导重视,从而减少内审无效的现象,这样更有利于达到最优的均衡点。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FELLINGHAM J C,NEWMAN D P.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in auditing[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85,55(11).

(作者单位:李洪亮,曲阜师范大学审计处;朱文倩,国网曲阜市供电公司财务部)

作者:李洪亮 朱文倩

第二篇:浅谈学校内部审计工作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着一系列的漏洞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并制约着高校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对此,我们要重新审视定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和发挥的作用,更要重视内审工作现状,这也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加强高校内审工作势在必行。文章为了促进高校顺利稳定发展,对高校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确保提高内审工作质量有利于高校未来发展。

[关键词]高校;内审工作;审计人员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0.1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现今,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高校办学资金来源多元化,不论是科研项目研发还是教学仪器设备的引进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这种局势下,高校内审工作要不断完善,才会紧跟时代脚步发展潮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内审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职能并充分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工作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其存在问题找出科学合理解决措施,才会提高内审工作质量与效率,最终达到发挥内审工作作用并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的目的。

文章结合高校内审工作发挥的作用,根据高校内审工作的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几点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利于提高高校内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途径。

1 高校内审工作发挥的作用

在高校的发展与管理中,高校内审工作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一直以来,高校内审工作的职能一直扮演着评判、监督的职能;更准确地来说,它也是学校高层领导做出完善决策的一个好助手。可以说内审工作的存在不仅有利于高校领导和各部门的自我完善,接受高层领导的委托,更主要的就是为其更好地进行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地区的高校在办学扩大规模建设上,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并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与此同时,高校办学经费资金的来源呈多样化,在这种局势影响下,随着高校教学活动的增多以及科研项目的研发、教学设备的引进,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各部门之间工作性质不同,因此所实行的财务制度也不同,这对于高校财务管理来说,无疑加大了风险更使得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增加了工作难度。因此,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内审工作体系,可以更好地有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如今,内部审计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种监督机制,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甚至财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无法取代的。它不仅有利于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更有利于保护高校财产的安全完整;对于高校的资源可以有效地合理分配,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进一步强化做好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体系,从而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总之,高校要想稳定、持续并健康地发展,离不开内审工作的鼎立支持。

2 高校内审工作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内审工作虽然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在工作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具体体现在:

(1)许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思想认识相对滞后,认为高校不是生产经营单位,内审作用不大。有的还认为审计是经济监督部门,内审工作的开展会阻碍高校改革并导致审计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矛盾,甚至认为会束缚财务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审计观念落后,多强调监督职能,而忽略服务职能。目前,高校内审工作大多局限于本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物质采购跟踪、基建预决算等方面,这些工作都有一个特征即凸显了审计的监督职能,但就高校内审工作而言,还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上来,监督与服务并重。

(2)内审的独立性有限,制约了审计工作往深层次发展。内审工作与其他部门一样,一般在学校管理层领导下,开展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领导意志所左右,同时内部政策的压力,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必然会使内审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

(3)内审工作计划性不强,开展工作较被动。大多数高校的内审工作,内审机构与人员心中无数,主要是按领导的指派和交代来办理。另外,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影响了审计质量。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抽调而来的,专业的审计人员较少,加上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使内审工作难以纵深拓宽,少有突破性进展。

3 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途径

3.1 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审计方法的演进,目前我国处在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新的转型时期,更需要广大审计人员树立内部审计新理念,形成内部审计新思路,提高在新形势下从事内审工作的能力。①进门要严格,实行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②要加强后续教育,对审计人员定期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熟练地掌握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有较强的沟通协调控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适应现代审计的需要;③要加强理论研究,把实践中产生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升华理论,不断总结出新的理论、经验、方法,在创新中求发展、求进步。

3.2 确保内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审计的任何结论将失去独立的控制作用。内部审计是市场主体层级管理与层次经营的分权产物,独立性就是根据这一分权制度建立的。这种“独立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内部审计部门要独立于被监督者,这是履职的保证;②内部审计要有独立的引证权,这是执法的保证。

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体系应体现在:内部审计业务应由管理层委托并授权;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由管理层委派;内部审计部门的经费核算不受到其他部门的牵制,尤其不能受到财务会计部门的牵制;内部审计人员不直接参与所要审计的业务活动。

3.3 加强与高校领导的沟通

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内审部门应注重与领导的沟通,及时向管理层汇报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用不断努力所得到的显著成绩促使校领导将审计工作纳入重要议程,保障内部审计有效开展,营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和谐审计环境。

4 结 论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高校在扩大规模发展与管理中,内部审计工作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发挥着不可泯灭、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在高校的发展管理中,它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现如今,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内审工作要想跟上时代脚步发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就要对自身的职能重新定位与审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更要正确并高度地认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然后理清头绪才会采取有效对策,进而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的发展。在本文描述中,文章通过对高校内审工作发挥的作用做了深入的阐述,同时也对高校内审工作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提出了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途径,希望此文章的简单阐述,在高校今后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服务和建设管理中,高校内审工作可以真正发挥其潜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吴蓉.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一点思考[J].医学信息(上),2011(7).

[2]阎银泉.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探讨[J].财政监督,2011(1).

[3]广东省内部审计协会召开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J].中国内部审计,2011(6).

[4]皮学新.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5]肖竞.IIA在维也纳举办2011年全球论坛[J].中国内部审计,2011(6).

作者:王爱军

第三篇:论审计免疫系统对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新启示

【摘要】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几经沉浮,走过了设立、撤并、再设立的曲折道路。近年来,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也走到了一个面临进一步提升的境地。本文借鉴审计免疫系统论就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论;审计资源;

一、审计免疫系统综论

2008年3月在南京审计学院召开的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刘家义审计长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理论。该理论客观总结了新中国审计事业25年的发展历程,科学凝练了国内外审计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探究和深入思考了我国国家审计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对国家审计在经济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诠释,是审计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我国审计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该理论基点是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同样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在审计领域的实践

现阶段的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探寻审计工作规律和把握审计的本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根本上解决什么是审计、为什么要审计、为谁审计、靠谁审计和怎样审计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审计客观环境变化的理性认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国家这个大肌体当中的一个特殊系统,审计工作必须服从这一变化。免疫系统论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审计体系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也就是对“位”的判断,然后才能谈得上“为”的问题。

(三)对审计本质认识的深化

从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发展的内在联系分析,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研究来看,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由“经济卫士”到“看门狗”,再到“免疫系统”,是对国家审计本质认知的与时俱进。从而看出,人性化、民主化俨然成为一种现实和趋势,经济监督的本质被升华。

(四)揭示了审计功能的演进

审计工作过去一向自认为经济卫士、高层次监督,但具体的功能表现以事后监督、静态监督为主。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形态、复杂性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审计客体、审计对象以及审计环境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免疫系统”的功能,更加强调审计由单纯的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的演进,强调由相对静态的审计向动态审计的演进,强调审计的预警和防护的功能,更加强调审计的建设性。

二、审计免疫系统论对高校内审机构建设的启示

(一)由外生性向内生性转变

从我省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情况来看,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推进和支持下,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明显表现出由量变到质变的状态。自1985年以来的20年中,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带有明显的外生性,即依靠外部强制力量产生。2005年以来,这个情况有了转变,高校由于扩招带来的大规模基本建设急需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而这个需求背后隐藏的,是高校管理系统的自我完善动机。从领导责任角度看,高校领导层需要审计协助及时排除风险;从资金管理角度,学校领导需要审计的决策信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角度,高校领导层需要一个可以信赖的客观评价。基于审计免疫系统论来看,在新的历史阶段高校审计机构的建设实现从外生性向内生性转变,是有理论基础的。

(二)实现嵌入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并不意味着内审机构建设就取得了成功,这只是个起点。判断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成功的标志,应该是该机构是否能够有机地融入所在组织的整个管理体系,成为其有机的组成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早期由于外生性特征明显,一度与相关职能单位不能协调,例如与财务部门就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的争执,基建或者后勤部门的抗拒,甚至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种种表现,都说明了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实现系统的嵌入。免疫系统论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努力完成系统嵌入工作,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温和的方式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工作程序,建立与学校领导高层的互动关系。

(三)定位的影响

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问题影响其工作取向和工作方式的选择。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问题,从形式上来看,存在从属行政系统还是从属党委系统之争;从工作取向来看,存在监督和服务如何调和的问题。基于“免疫系统”论来理解,内部审计机构如果定位于高校管理的免疫系统,从属于哪个系统就显得不重要了,关键是监督和服务的调和问题。鉴于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跨度较小,一旦产生矛盾会表现得更为激烈,应当淡化过于明显的监督或服务形象,采取相对“模糊”的工作定位策略,强调“独立”可能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

三、审计免疫系统论对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启示

(一)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免疫系统论给内部审计人员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审计实践中,日益感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趋向多样化,过于“专”的审计人员时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如一名只精于财务专业的审计人员在遇到基本建设项目审核感到茫然。或者当学校基本建设业务日趋减少的时候,专业工程人员就会感到“下岗”的威胁。因此,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是综合的,一专多能的提法永远不会过时。除了必备的专业素质以外,与人沟通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适应新业务的能力等等都必须提高。

(二)善于改造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人员要有主动改造审计环境,创造审计环境的勇气和动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会遇到领导不够重视、资金不充裕、群众不理解、手段不先进、同事有排斥、自身素质低等问题,审计人员不但要面对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活动来改造审计环境。首先是提高审计质量,有了过硬的审计产品,有成绩取得组织内部的广泛信任。其次是摆正位置,把监督的实质融入服务的行为,树立独立的形象,和审计部门一同“嵌入”学校这个大环境。找准着眼点,树立全局观、大局观,从学校的高度处理审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体现出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

(三)善于利用审计资源

审计资源不足是内部审计工作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高校内审也不例外,具体表现在审计人力、信息、手段等多个方面。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也是依靠调动其他系统多方面的资源实现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创造性地工作,挖掘、利用潜在的审计资源。在解决人员不足问题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相关部门人员、临时外聘等途径解决;如果现有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可以借助中介机构、兄弟院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积累信息,拓展获取信息的渠道,节省时间,可以有效调动审计资源。创造性地利用审计资源开展工作,将为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拓展审计空间。

四、免疫系统论对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启示

(一)加强风险管理观念的实践

防范风险将成为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发展方向,是免疫系统论带给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启示。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高校内部民主、法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建设都有长足进步。内部审计关注问题也日趋复杂,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学校的工作放到市场这个大背景之下去考虑。近十年来,“风险管理”问题成为社会方方面面都关注的问题,近在眼前的教训就有金融危机。高校管理也是存在种种风险的,如近年来困扰不少高校的银行贷款问题,校办企业带给高校的经营风险问题,还有科研项目转化过程中的风险问题、科研资金的管理风险问题。目前高校在基建资金管理方面,正在逐步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风险管理的实践。

(二)关注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在理论研究领域,有人认为将来的审计模式是风险管理模式,内部控制的地位会退居其次。基于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个误会,进行风险管理不是抛弃内部控制,而是更为依赖内部控制。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任何组织都必然存在内部控制,高校更不例外。不同的是,内部审计过去主要关注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虽然也关注有效性,但是对有效性内涵、外延的理解相对有限。做好风险管理、控制工作,要依赖建立、健全的制度,关注、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应当成为内部控制的主要任务。只有如此,才能发挥免疫系统的应有功能。

(三)为大学治理发挥作用

大学治理的说法是从公司治理领域移植或延伸而来,它是大学各治理实体的权责划分及其在运作过程中相互关系的安排。大学治理涉及一系列问题,例如大学决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权力制衡、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的设计等。总体来说,可归纳为大学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两方面的问题,即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及校院系三级规范运转问题。大学内部治理是个典型的系统自我优化过程,具有免疫系统功能的内部审计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建设性与批判性的调和。内部审计应当将建设性作为工作目的,批判性则是达到目的的必经之路。内部审计不能没有批判性,否则会被认为没有力度、没有作用,因此要直面矛盾而不是回避。但是不能因此停留在批判性上面,否则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色就会被掩盖。

宏观与微观的考虑。温家宝总理曾要求:我们的审计工作,要给老百姓一个负责任的交代。由此联想到前几年在政府高层频频刮起的“审计风暴”,来势汹汹,成绩裴然,但风暴过后,依旧风平浪静。个别部门的个别问题,往往是屡犯屡查,屡查屡犯,周而复始,无休无止,既加大了审计成本,又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尤其是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使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从大学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内部审计工作要将触角伸到各个方面,实际是要求具有相对宏观的视角,结合外部、内部因素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认定问题。每一个问题最终还是需要一个落脚点的,即结合大学内部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内部审计的建议不但要合理,还要合情。

开放性的考虑。依法治校的口号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显得过于生硬和空泛,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内部审计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推动这一过程的重任,把依法治校内在的民主治校、和谐治校、人性治校的观念逐步灌输到学校管理的运行系统当中。高校通过推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透明度,扩大审计成果公开范围,增强审计监督效果,建立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向亭,史成刚,何春艳. 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J].当代审计,2003(03).

[2] 李健 .陕西省审计厅副厅长、博士生导师“免疫系统”理论是审计的科学发展观 [N].中国审计报,2009.

[3] 高仁全.四川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 在抗震救灾款物审计中实践“审计免疫系统”观点 [N].中国审计报, 2009.

[4] 陈尘肇.把好“六道关”.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N].中国审计报,2008.

[5] 曾令如. 略论审计服务发展价值的实现[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6] 张宏禄,吴旭桦.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J].事业财会,2005(1).

[7] 马秀梅.如何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N].联合日报,2009.

[8] 曾令如.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内审环境解读[J].教育财会研究,2005(4).

作者:陈晓钢 曾令如

第四篇:加强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体会

[摘要] 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是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监督而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包括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资料的历史记录。做好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内审质量,有助于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为学校领导决策服务的职能。

[关键词] 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13. 030

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是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审计任务、履行审计职责时收集、制作与使用的各种材料。档案形式有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电子光盘等[1]。内部审计档案内容包括以下4类文件材料:①立项类文件材料;②证明类文件材料;③结论类文件材料;④备查类文件材料。

1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增加,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已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因此,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十分重要。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是学校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审计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考查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研究审计工作历史的重要依据。因而,建立完整而系统的职校内部审计档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积极、高效开展

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还不高,做好审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将有助于内审工作者进行工作质量评估,并不断创新,为职业教育的规范管理创造条件;其次有助于评价内审人员的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有助于新参加工作的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

1.2有利于节约审计时间和人力

学校内部审计常常要参照以往的审计数据、审计方案等内容,学校建立的内审档案规范、管理有效,在学校开展内部审计时就能合理利用审计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内审档案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

2 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现状

当前职业教育已从快速发展期进入精致管理期,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探索较少,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尚处于不完善状态,已不适应现代职业学校管理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对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职业学校对内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相关的制度指导和规范。内部审计管理人员在做审计项目时,往往出具了审计报告,提出了审计意见,审计项目就算完成,有关文件资料没有及时按相关法规要求归档、管理,待今后工作中需要查找相关资料时,因没有及时归档而无法查阅。

2.2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由于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由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兼职的,没有经过档案业务知识的专门培训,不熟悉档案管理的基本操作流程,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另外,档案设施不完善,没有专门的场地和必要的存档工具,文件资料随处堆放,时间稍长,难免丢失。

2.3内部审计档案人员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兼职的,本身对审计档案的开发与利用认识不够,难以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档案的作用。

3加强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几项举措

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只有正确处理好审计档案管理与审计工作的关系才能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加强职业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举措有以下几方面。

3.1正确树立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的理念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是学校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档案服务是档案管理的目标。内部审计相关人员应充分认识内部审计档案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

3.2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是行为规范,学校应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规定,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审档案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统一立卷归档的程序、范围,有相对固定的档案管理人员,明确档案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档案安全保密制度,避免审计风险;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化且具科学性。

3.3提高内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制度要靠人来执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增强敬业爱岗、保守秘密等职业道德修养。

3.4做好内审档案管理的监管工作

内审档案立卷、归档一般按照“谁审计,谁立卷”的原则,即项目审计组组长为内部审计档案立卷责任人,负责项目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别,并作合理的取舍,经内部审计处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按立卷方法进行组卷,再移交给审计处档案员。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将这些案卷进行收集、分类,然后登记编号归档。为确保内部审计档案安全、完整,应当将档案入专柜保管至次年6月30日,再向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内审部门负责人要经常督促、检查内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使他们及时做好立卷、归档工作,不断提高内审档案的管理水平。

3.5采用内部审计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的管理方式

审计档案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电算化水平,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对一些利用频率高、又需查阅原件的纸质材料可选择性地通过扫描等方式转化为储存在磁性介质上的电子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储存量大、查阅方便的特点,首先将要查阅的资料快速、准确定位,然后再查原始资料,以此减少查询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职业学校要根据内部审计发展的时代特点,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切实加强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方式与方法,使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为学校加强内部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翟娥.对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6(23):38-39.

作者:韦晓萍

第五篇:转型背景下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新的内部审计准则的实施,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正面临由“查错防弊型”向“价值增值型”转变。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较差、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弱和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提高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层次;聘用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并强化后续教育;从内部审计章程、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三个方面完善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等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转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4.184

1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少独立性

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第三条高等学校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规模较大的高等学校(年收入5亿元以上或教职工人数在3000人以上)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成员不但要满足相关职业资格等规范的要求并且应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律文书、建设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独立设立,与本单位的其他部门职能分离,并且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才能保证隶属层次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多为两种情况: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纪检部门合署办公。据统计,我国高等学校中[ZW(]吴国萍,朱君.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实证分析——基于吉林省高校的调查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5):18-23.[ZW)](主要是吉林省21所高等学校)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占52.38%;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占47.62%。其次,被校长直接领导的审计部门占19.05%,校长主管委托副校长或纪委书记协管占23.81%,由纪委书记领导占57.14%。

1.2 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较差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有扎实的审计理论、熟练的实务技术,能及时了解最新的审计政策,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目标的达成及职能的实现直接由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影响。

从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上看,据吴国萍、朱君的调查[ZW(]吴国萍,朱君.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实证分析——基于吉林省高校的调查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5):18-23.[ZW)],近10年来,校内其他职能部门转入和应届毕业生的加入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要来源;另外在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部门人员里有38人具备会计、审计、经济中级等以上职称的,有26人具备工程系列中级以上职称的,13人具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资格证,18人具备高级职称;48人拥有会计、审计专业背景, 17人拥有管理专业背景, 8人拥有经济专业背景, 3人拥有法律专业背景,20人拥有建设工程专业背景,2人拥有信息系统专业背景的;在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时间在1~5年38人,5~10年的24人,10~15年的18人。因为高等学校现在的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务部门调转或从应届毕业生中选用的,所以他们专业单一、无法构造一个完整的知识层级、缺乏审计知识、实务经验、风险调控能力弱、谨慎度不够,无法与日趋复杂的内部审计工作相适应。

1.3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为了能够保障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秩序、控制内部审计风险、保证内部审计质量,高等学校应完善制度建设。目前,来自高等学校外部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有国家规范、地方法规、行业法规、部门法规等。例如:《教育部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然而,目前国内多数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制定不及时,存在滞后的现象,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中主要存在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不高以及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制度制定滞后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约束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和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2 解决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

2.1 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审计职能可以履行、审计作用可以充分发挥,提高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是当下高等学校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高等学校,要尽可能提高内部审计的隶属层次,让其直接向校长(或校长分管,纪委书记协管)纪委书记报告工作,及时报告发现的重要线索并且实时提交内部审计报告等,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效率;第二,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为了可以专一地从事内部审计工作,避免受到其他部门干扰和控制,应该聘用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第三,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若要顺利开展,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级别层次应该比其他平行各部门的领导层次高;第四,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接受其主管领导的管理和监督,并保证沟通的及时、高效;第五,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成员之间在内部审计工作上也要及时沟通,这样可以使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完整、有效开展。

2.2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

首先,高等学校若想从本质上改变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构架和学习背景,使内部审计资源配置合理化,那么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通过公开招取,广泛吸纳社会上一些经验丰富、具有充足的审计专业胜任能力,并且对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才加入,通过逐级选拔,从中选择一些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优秀人才。其次,内部审计部门为了提高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从增加硬件设施方面来加大对内部审计资源的投入,这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聘用复合型人才,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在软硬件设备齐全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进行审计数据的搜集、转换和分析,实现内部审计的数字现代化。再次,针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缺乏的新知识的现状,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对在岗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大力支持业务精英人员参加审计知识技能层次高的专业培训、研讨会计交流会。条件允许的高等学校,还可以与事务所校企合作,让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到社会内部审计中,以便积累经验。最后,高等学校之间也可采用建立联谊,使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程序、质量控制等内部审计资料与其他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共享,形成资源互补。

2.3 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制度保障和依据,以便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高等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内部审计章程、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内部审计章程是顶层文件,高等学校应该在内部审计章程中对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与权限、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范围、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标准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第二层是内部审计管理办法,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管理办法,确保内部审计机构运行过程中的一般性行政管理和内部审计项目业务工作得到控制和规范。第三层是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细则,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可依据章程和管理办法,结合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或业务指引,以便提高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最后,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部门为了能更好地规范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应该根据本单位的规模和特点,编制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手册。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转型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完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制度,为高等學校达成内部审计目标,实现价值增值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国萍,朱君.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实证分析——基于吉林省高校的调查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5):18-23.

[2]鲍国明,刘力云.现代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

[3]董丽英,马宏双,吴佳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4(36):9-12.

作者:李沐遥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下一篇:孝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