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

2022-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由于报告格式复杂,内容要求简要明确,很多人对写作报告,甚是感到苦恼。非常需要一份正确的报告格式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

小议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摘要:城市建设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面对新形势,城建档案工作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步伐,全面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城建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为此,探讨城建档案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城建档案 信息化工作 建设 思考

我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城建档案中的应用已得到广泛认可,通过对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现状的理性审视,可以认为,城建档案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信息资源开发不足,信息交流与共享程度低的问题,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普及和深化,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低,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1 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内涵

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内涵,这是启动信息化工作之前应明确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对此并无系统的分析研究,也无明确统一的结论。作者认为,围绕城建档案的任何管理工作都是为了“利用”这一最终目的,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那么,城建档案信息化就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达到有效利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而进行的系列的综合的科学的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城建档案信息化是指: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配置城建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库,依据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以城建档案网络为平台,依托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城建档案信息,实现城建档案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和高效化,为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动态的系统化的管理工作。

2 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2.1 做好城建档案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工作,此为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因素。

①应有符合计算机设备运行要求的工作场地及满足城建档案管理软件运行性能要求的计算机设备与相应的辅助设备。

②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研制与功能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城建档案工作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技术标准;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的研制、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法规与标准。

③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应具备数据管理、整理编目、檢索查询、实体管理、安全保密、系统维护等基本功能,覆盖城建档案管理的接收、整理、保管、利用、鉴定、统计六大环节。

④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通用性及可扩展性,并做到界面友好,用语规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应考虑档案管理电子化、远程化、协同化、图文一体化的趋势,扩充电子档案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远程管理等其他功能或预留相应接口。

⑤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应具备较强的数据独立性,确保在软、硬件环境发生变化时数据的完整、安全迁移及有效利用。

2.2 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数据库,此为物质基础因素。

①通过文字信息著录、文件及图纸扫描、声像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转换与装载等多种手段,做好城建档案信息基本数据库的建库工作,构建城建档案目录库、城建档案基本信息库、城建档案原件库、城建档案多媒体库等各种基础数据库。

②在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挖掘、提炼与整合,形成各种专题数据库,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针对性与效用度。

③数据库中的城建档案信息应保持真实性、完整性与有效性,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权威性。

④城建档案信息库数据结构设计应符合检索优先的原则,能够以DBF文件格式或通过XML及其他通用格式文档进行数据交换,并具备安全、合理、高效、灵活等特性。各种不同类型的城建档案数据,其文件格式均应尽量采用通用文件格式。推荐的通用文件格式为:文字型数据采用XML文档和RTF、TXT格式;扫描图像数据采用JPEG、TIFF格式;视频数据采用MPEG、AVI格式;音频数据采用MP3、WAV等格式。

2.3 通过信息化手段,做好城建档案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信息的作用。此为目的因素。

①应提供简单易用的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对常用检索途径进行优化,满足用户对查全率、查准率的要求。

②应实现由单一的文字信息向图文声像一体化信息利用的转变,设置目录检索、全文检索、图文声像一体化检索等功能。

③应实现由封闭型利用向开放型利用的转变,改专用检索查询系统为通用检索系统,改专用设备定点查询为远程查询利用。

2.4 探索对城建电子档案的接收与管理,加速城建档案信息化进程,此为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①提前介入城建电子文件的管理,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实行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保证城建电子档案的质量。

②根据城建电子档案载体的特性,创造适宜的库房保管条件,做好保管工作,并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做好城建电子档案的迁移工作。

③充分利用城建电子档案的数字化优势,通过直接复制数据及数据转换等手段和必要的安全措施,缩短档案接收到档案利用之间的时间,做好利用工作。

④探索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城建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增加档案接收途径。

2.5 研究城建档案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拓宽城建档案信息的应用前景,此为目的因素的派生因素。

①做好一般的城建档案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发挥城建档案的历史记载功能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优势,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形成针对性强、综合性高的专题信息,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权威性。

②做好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等与地理信息系统密不可分的城建档案信息的分析与整合,使之得到更有效的应用。

2.6 加强领导与组织、交流与沟通,发展壮大自身。

①加快制订信息化工作的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统一思想,综合协调,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②加强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与归口管理部门之间、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与建设单位之间的纵向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与理解,同时也通过信息化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提升自身的作用与地位。

③加强各级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与相关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优势互补等措施,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④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沟通优势,加强对外宣传,扩大自身影响,提高全社会对城建档案事业的关注。

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档案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进入的轨道,也是城建档案馆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细致的工作并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应该坚持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使用有效、安全保密的原则,用信息化建设思想统揽全局,实现档案管理历史性的跨越,从而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全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提供快捷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作者:程晓伟

第2篇:《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的主要内容及思考

摘要:2013年7月10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了《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的通知(档办发〔2013〕5号)。《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对我国档案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有效地开展非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明确工作原则、内容、方法和流程,提供了切实的制度规范依据。该文将在介绍和解读《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其主要特点和实践价值及完善该文件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档案信息系统 等级保护定级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定级工作

为贯彻落实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规范档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定级工作,提升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2013年7月10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了《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通知(档办发〔2013〕5号)。《指南》对我国档案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有效地开展非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明确工作原则、内容、方法和流程,提供了切实的制度规范依据。本文将在介绍和解读《指南》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指南》的实践价值及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一、《指南》的主要内容介绍及解读

就总体结构而言,《指南》包括工作背景、适用范围、编制依据、档案信息系统类型的划分、档案信息系统的定级、评审、备案与报备、等级变更和附录等九个部分。就主要内容而言,《指南》说明了制定背景,划分了档案信息系统类型,明确了档案信息系统的定级原则与原理,规范了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方法与一般流程。

(一)《指南》制定背景

《指南》通过阐述其工作背景、适用范围和编制依据,向档案部门详细说明了做好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方面,档案行业作为由公安部建立的等级保护联络员制度的参加者之一,理应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掌握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技术标准,掌握本行业、本部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动态和总体情况”[1]。另一方面,“档案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通过档案信息系统管理的数字档案资源越来越多,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指南》的出台为指导档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定级工作提供了制度规范和操作标准。

《指南》明确了其适用范围是“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下同)及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国家综合档案馆非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地级市档案局馆和其他档案馆可参照执行”。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精神,“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就是各级档案主管部门。换言之,该《指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省级及以上档案主管部门及国家综合档案馆需要遵循这一統一的行业规范,而地级及以下档案主管部门和其他档案馆只需要参照执行即可。另外,本《指南》所讨论的档案信息系统仅针对适用单位的非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系统的等级由系统使用单位确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根据国家保密标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BMB 17—2006)[2]进行分级保护。

(二)划分档案信息系统类型

《指南》指明了“档案信息系统”的概念,划分了档案信息系统的类型,并详细描述了各类别下具体的系统名称、管理对象、网络环境和基本功能。这一做法直接确定了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基本作用对象,是后续定级保护工作的前提条件。档案信息系统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类,主要包括“档案目录管理系统、数字档案接收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化加工系统等”。这一类档案信息系统的管理对象分别为:(1)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专题目录等;(2)数字档案接收工作;(3)馆藏数字化成果、接收进馆的电子档案、采集接收的数字信息资源等;(4)传统载体档案、档案数字化成果。这些系统主要承担着有关档案及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或长期保存等业务功能。

二是档案信息服务系统类,主要包括“档案利用服务系统、档案网站系统等”。这一类档案信息系统的管理对象分别为:(1)通过政务外网提供的目录及其数字档案信息;(2)公开档案目录、全文,以及公开政务信息等。这些系统主要承担着有关档案利用服务及相关用户管理等业务功能。

三是档案办公系统类,主要是指“承担档案工作管理的档案局馆办公业务系统等”。这一类档案信息系统的管理对象为档案局馆档案工作管理办公业务,主要负责业务及公文流转等办公功能。

省级及以上档案主管部门及国家综合档案馆在开展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时,首先,要做好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本单位内档案信息系统的定性工作。确定好适用单位内部所有档案信息系统的类别,是后续安全保护等级定级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其次,部分适用单位可能存在承载多个业务功能的档案信息系统,这种情况下应详细记录和描述该系统的各个功能、网络环境及管理对象,以为后续的定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定性工作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是非判断,它要求档案主管部门在这一阶段对适用单位所有的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彻底摸查,细致分类,梳理清楚各个系统所具备的业务功能和服务对象,这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义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和提高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的必要条件。

(三)明确了档案信息系统的定级原则与原理

《指南》对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应坚持的基本工作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定。档案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应采用“自主定级原则、重点保护原则、动态保护原则和同步建设原则”等四大原则进行定级实施工作。首先,该四项原则是根据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25058—2010)(以下简称《实施指南》)[3]的精神,结合档案行业具体情况进行制定的,既满足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工作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档案实际部门的业务特点;其次,各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和主管部门是信息系统定级的责任主体。信息系统主管部门负责依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监督、检查和指导本行业、本部门或者本地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等级保护工作。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负责依据相关规范标准,确定其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因此,“自主确定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自行组织实施安全保护”是档案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再次,与《实施指南》所规定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同,“动态保护原则”由《指南》创新提出并被提前至第三点,这说明在档案行业中,对系统管理对象、服务范围的动态把控是十分重要的。已确定下来的系统安全等级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且加强安全保護措施,这是《指南》着重强调的。最后,在实际定级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定级处理有所不同,一般如果是由“单位自建的信息系统(与上级单位无关),单位自主定”,或是“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可以由主管部门统一确定安全保护等级”[4]。

《指南》指出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由两个定级要素决定:等级保护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造成的侵害程度。定级要素与安全保护等级的关系在《指南》编制参考的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5]中有所规定。因此,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定级原理,即通过确定本单位应定级的档案信息系统,就其业务信息安全和系统服务安全两个方面,确定其受侵害的客体以及对客体的侵害程度,最终按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的较高者定级。一般来说,受侵害客体,主要包括“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等三方面”。对客体侵害程度的划分,主要有“一般损害、严重损害、特别严重损害”三种。最终根据定级要素与安全保护等级的关系确立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自主保护级、指导保护级、监督保护级、强制保护级、专控保护级”等五个安全等级。此定级原理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规范了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方法与一般流程

《指南》对确定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步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确定定级对象,确定档案信息系统受到破坏时受侵害的客体,确定档案信息系统受到破坏时客体的侵害程度,确定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编制定级报告”。与此同时,《指南》结合档案行业特点,分析了档案信息系统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及具体的侵害事项,其中涉及业务信息安全和系统服务安全等多个方面。此外,《指南》还强调档案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对客体的侵害程度与信息系统所属单位的行政级别、所管理信息的重要敏感程度以及信息系统的影响范围有关。一般来说,高行政级别单位的重要和敏感信息要多于低行政级别单位的重要和敏感信息”,明悉这一规律对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工作有很大帮助。因此,《指南》在“定级方法”这一部分的规定,既清晰阐明了定级工作的主要步骤、基本内容和参考依据,又提供了具体的实际情景和结论、建议,如《指南》中的表4《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建议表》,从而使各个档案信息系统使用单位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指南》的具体规范与标准。

《指南》说明了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工作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不过,有四点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跨区域的档案信息系统由系统的主管部门统一确定安全等级。二是初步拟定的等级结果若为第二级及以上则需要参加专家评审及后续流程,若等级结果为第一级,则编制定级报告之后即完成了定级工作。三是专家评审组的构成因初拟等级结果的不同而不同。系统拟确定为第二级的,由使用单位自行组织专家组,第三级的由使用单位上一级档案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第四级及以上的由使用单位或上一级档案主管部门请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结果由使用单位自主决定,专家评审意见仅作为参考。四是第二级及以上档案信息系统要在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30日内,由使用单位按规定到所在地的同级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备案完成后,使用单位还需向上一级档案主管部门报备定级情况,并提供相应材料。

二、《指南》的主要特点

(一)编制依据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指南》虽然是用来指导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定级工作,但在编制依据上,不仅参考了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分级、安全等级定级和安全等级保护实施等所有相关环节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同时还结合了档案行业实际的工作情况和具体的数字档案馆指南要求,从而确保了《指南》内容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我国等级保护制度的发展是领先于世界进程的。1994年的国务院第147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1999年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为我国信息系统实施等级划分和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基础;行政公文《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等,规定了等级保护需要完成的“规定动作”;系列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 20986—2007)、《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25058—2010)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参考模板。因此,依据和参考这些规范标准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与此同时,《指南》的编制还兼顾了档案行业本身的实际工作内容,如《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与《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适用范围的暂行规定》,既满足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一般性规定,又适应了档案行业具体的特殊性要求,从而保障了《指南》的顺利实施。

(二)定级方法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一方面,《指南》在定级原则、定级要素、等级划分和定级步骤等方面基本参照了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进行制定,即遵循“自主定级、重点保护、动态保护和同步建设”等原则,通过确定本单位应定级的档案信息系统,就其业务信息安全和系统服务安全两个方面,确定其受侵害的客体以及对客体的侵害程度,根据二者的等级矩阵关系得出定级结果,最终按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的較高者定级。《指南》沿用了国家标准在定级标准和定级方法方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清晰阐明了定级工作的主要步骤、基本任务和流程方法,极具说服力和可理解性。

另一方面,《指南》在每一项规范要求之后,都会提供相应的实际情景和参考建议,方便系统使用单位理解和执行。例如,其根据档案行业的特点,对受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的侵害程度进行了具体说明。同时,又因为高行政级别单位的重要和敏感信息往往多于低行政级别单位的重要和敏感信息,所以为了方便操作执行,《指南》对档案目录管理系统、数字档案接收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化加工系统、档案利用服务系统、档案网站系统、办公业务系统等七种常见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进行了建议,参考《指南》中的表4《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建议表》,从而使得各个档案信息系统使用单位更好地明确和落实《指南》的具体规范与标准。

(三)制度规范的适时性与适宜性

《指南》是适应时代发展和迎合行业要求的产物,它所发布的时间和所规范的内容都极具适时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和基本方法,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是促进信息化发展,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与此同时,档案信息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档案部门通过档案信息系统管理的数字档案资源越来越多,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指南》的出台是对这一现象的直接回应与规范。《指南》在“确定等级对象”和“定级建议”部分,均根据目前各单位档案信息系统的管理现状进行规定,具有时代性和适时有效性。例如,其将现有的档案信息系统划分为档案管理系统、档案信息服务系统和档案办公系统等三种类别,提出目前常见的档案信息系统主要有档案目录管理系统、数字档案接收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化加工系统、档案利用服务系统、档案网站系统、办公业务系统等七种类型。定级建议也是根据当前系统使用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和业务功能进行定级。

《指南》对于所规范的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并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单位行政级别的不同、包含敏感信息的程度和系统承担的不同业务功能进行适宜性规范。定级对象确定安全保护等级之后,后续的定级流程和要求也会因安全级别的不同而不同,如在“评审”部分,档案信息系统拟定为第二级的,“由使用单位自行组织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专家组进行评审”,而档案信息系统拟定为第三级的,则“由使用单位请上一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信息安全等级专家组进行评审”。

三、对进一步完善《指南》的内容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随着我国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档案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对进一步完善《指南》的内容规定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加强相关术语的界定和规范

《指南》缺乏“术语和定义”部分。一方面,在《指南》的“4.档案信息系统类型的划分”中提到“档案信息系统是指开展档案业务所使用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信息服务系统和档案办公系统等三类信息管理系统”。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属于一个概念的定义,同时“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档案信息系统”的属概念,这样表述是否合适,它们二者的区别又是什么,有待商榷。另一方面,《指南》对所涉及的核心名词,例如“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并没有进行说明。同时,《指南》对经常交叉出现的“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名词,也没有做相关解释。作为规范行业具体工作的指南标准,《指南》有义务对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相关名词进行界定,以保证内容的可理解性和防止误读。

(二)完善个别内容,突出领域特色

《指南》在5.1部分提到了“档案信息系统的定级原则”,里面涉及了“自主定级原则、重点保护原则、动态保护原则和同步建设原则”。这四大原则其实主要参考了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25058—2010)中“4.1基本原则”部分所谈到的“自主保护原则、重点保护原则、同步建设原则和动态调整原则”。虽然二者在名词表达上有所差别,但具体表述的内容是一致的,因此这四大“定级原则”并未突出档案行业特色和现实情况。另外,国际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25058—2010)所提到的四大原则其实是等级保护实施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而在《指南》这里强调的是定级原则。

此外,《指南》在“5.3.4确定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部分,所采用的定级方法和标准,虽然在理论上极具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是在应用上略为简单和粗略。《指南》仅根据档案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行政级别就直接进行划分判断,而并未有详尽、具体的统筹情况和特殊情况说明。另外,在“定级对象”方面,《指南》是2013年发布的规范,距现在将近10年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档案行业信息系统是否仍然以这七种档案信息系统类型为主,或者说,档案信息系统又有哪些改变,仍需商榷。因此,摸查目前档案行业主要的信息系统管理现状,明确如今的等级保护对象情况,进一步完善《指南》对应内容,才能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档案领域安全等级保护的定级工作。

(三)更新《指南》以适应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时代的发展需求

《指南》是由国家档案局在2013年7月10日发布的针对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规范标准,这一标准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1.0时代的产物。目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已进入2.0时代,等级保护对象已发生了改变,定级流程和定级方法也都进一步更新。但《指南》仍在沿用,仍在指导着档案行业的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甚至于它所参考的法律标准规范,大多都已被替代。因此,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对标准的需求,《指南》亟待更新和完善。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已进入2.0时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安全监管的需求不断提升,以传统信息系统为定级对象的相关指南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反映出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安全内涵方面,早期安全内涵特指信息系统,如今已演进为面向网络空间的网络安全;二是信息技术方面,如今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相较于2013年及以前,已经彻底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其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三是网络安全责任方面,在过去传统环境中,包括《指南》的制定时期,信息系统运营和使用单位是单一的安全责任者,而如今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云租户和云服务商双方开始“各自分担”安全责任,这让定级工作变得更加困難和复杂。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等级保护2.0阶段的正式启动。等级保护对象从狭义的信息系统,扩展到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等。同时,《网络安全法》明确了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并强调“国家对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6]。档案部门作为守护过去和现在国家与社会历史真实面貌的文化机构应当重新调整和修订《指南》,配合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和落地,指导各单位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新要求,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网.公安部召开中央国家机关信息安全等级联络员机制成立大会[EB/OL].(2011-04-18)[2021-12-28].http://www.djbh.net/webdev/web/HomeWebAction. do?p=getTpxw&id=2c9090942ec2a8ba012f661a3856002a.

[2]杨芸.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的基本问题(上)[J].保密工作,2013(12):44-46.

[3]该标准已废止,被《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25058—2019)全部代替。

[4]中国石油大学信息化建设处.信息系统定级与备案工作介绍[EB/OL].(2017-09-05)[2021-12-28].http:// nic.upc.edu.cn/2018/0117/c7454a131086/page.htm.

[5]该标准已废止,被《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20)全部代替。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EB/OL].(2016-11-07)[2021-12-28]. http://www.cac.gov.cn/2016-11/07/c_1119867116.htm.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作者:刘珂

第3篇:论运动训练信息化的本质及其战略架构规划的主要内容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借鉴企业信息化架构规划研究成果,对运动训练信息化的定义、本质及其战略架构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运动训练;信息化;战略架构规划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30

[

0 前 言

运动训练信息资源是运动训练施训、管理和竞赛实践中一种具有战略价值和特性的核心资源。充分认识运动训练信息资源的战略特性及价值识别,积极开展运动训练信息化战略规划、治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运动训练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深入研究运动训练和竞赛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广泛利用,对运动训练成绩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通过合理有效地配置运动训练信息资源将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水平。

1 运动训练信息化的定义和本质

所谓运动训练信息化,就是以运动训练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运动训练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竞技体育组织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竞技体育组织的训练成绩和竞争优越性,这将涉及到对运动训练理念的创新,运动训练模式和流程的优化,教练和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运动训练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竞技体育组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隐含知识的挖掘和编码化,进行运动训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运动训练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其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有关运动训练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传输到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竞技体育组织的训练运作和赛事决策提供数据。同时,运动训练信息化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包括竞技体育组织管理团队、教练团队和运动员团队理念的信息化,训练与赛事决策、训练管理信息化,训练模式和手段信息化的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开展信息化战略架构规划研究,将是运动训练信息化研究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2 运动训练信息化战略架构规划的主要内容

信息化研究与实践证明,无论是整个行业或某个组织,开展总体架构框架理论研究和应用,可以为该行业或组织的信息化总体架构所定义的内容和范畴起到指引作用。因此,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框架理论研究和应用可以加速和简化总体架构的发展和开发,保证运动训练总体架构设计的方案有全面的覆盖,保证总体架构不仅支持当前运动训练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而且还可以保证所建立的总体架构对运动训练工作中未来训练业务需求和发展有全面和快速的反应,使信息化总体架构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不断自我完善的竞技体育组织和行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运动训练信息化架构设计是一个技术复杂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多方面综合交叉的设计,因此,必须有架构框架理论为这个过程和目标提供系统和科学的指导,而现有通用和科学的总体架构框架理论为整个运动训练领域和行业的技术规划、技术交流和技术规范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没有信息化总体架构的竞技体育组织就不能真正意义上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

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设计不仅是一个训练管理规划工作,也是一个运动训练和管理信息组织、整理和展示的过程。该总体架构是一个综合的、可以执行的、不断完善的行动方案,包括运动训练的战略方向、训练业务流程、训练和赛事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利用等。

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是竞技体育组织整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和体育竞技环境下,富有生命力和竞争能力的竞技体育组织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治理问题,包括组织的业务战略规划、资本计划、项目管理、人力管理(教练员团队和运动员团队)、风险安全管控、信息化总体架构。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环境和竞技体育环境下,尤其是举国体制下,尚无成熟的竞技体育组织“整体治理”的理念,但一些职业化的运动项目俱乐部也已开始了俱乐部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这对保证体育俱乐部短期盈利和长期发展至为重要,同时对尚未职业化和俱乐部化的竞技体育组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为用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的思维、理念、方法和手段管理运动训练中的科技和IT对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管理规划工作,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主要具有以下内容:

运动训练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

运动训练管理标准化;

运动训练和赛事决策支持;

运动训练及其管理流程的有效梳理;

技术项目架构设计的标准化;

运动训练信息组织、整理和展示作用;

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框架和方法论;

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现状;

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未来目标。

3 结 论

运动训练信息化是以运动训练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运动训练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竞技体育组织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其核心和本质是竞技体育组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运动训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竞技体育组织的训练成绩和竞争优越性。运动训练信息化战略架构规划主要包括运动训练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运动训练管理标准化、运动训练和赛事决策支持等9项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M].第6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赵 捷. 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陈国青,马费成. 中国信息系统研究:新兴技术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郎朗

第4篇:报告的主要内容

附件5:

粮食仓储设施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3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2013年修订)的通知》(发改经贸[2013]2654号),粮食仓储设施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申请投资补助或者贴息资金的主要理由和政策依据;

四、工作方案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的内容):

1、项目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即将下发的《粮食储备仓、收纳仓技术要点》的有关要求。

2、项目招标内容,包括土建工程、机电设备等拟招标采购规模(数量)和投资额度。

3、建设条件已落实的证明,包括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规划、土地、环评、节能评估等前期手续及资金落实情况的相关文件和证明。

4、项目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

5、项目实施进度的证明,工程进度全景照片等。

6、企业对于近三年无违法违纪行为的说明。

7、项目要约承诺书(样式见后页)。

8、企业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以及银行信用等级证明文件或证书(仅需竞争性建仓项目提供)。

9、与地方储备粮管理单位签订的合作协议(仅需竞争性建仓项目提供)。

以上相关资料可用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申报材料一式二份。

项目要约承诺书

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局:

为确保申报经贸领域中央预算内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申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项目和重要审批核准事项暂行规定》(鄂发改办[2010]1582号)要求,特作以下承诺:

一、建立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由本项目申报企业法人代表对本项目申报和实施负总责。

二、严格执行建设管理程序,按照国家规定履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规划、土地、环评、节能评估、资金筹措等前期手续,确保各项手续真实有效,并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真实性负责。

三、合理节约使用建设资金,对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按规定设立专项帐户,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确保其及时、足额用于工程建设。

四、确保项目按照国家批复的建设规模和内容在规定的时限内开工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工程质量须达到设计要求,按计划完成工程进度。

五、对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认真落实招标投标制,招标投标活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省有关规定进行,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诚信。

六、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通过招标选用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优秀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

七、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等均依法订立合同。

八、规范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收集、整理、归档项目前期审批、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完整的项目档案。

九、向有关部门上报的各项报表及相关资料及时、准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及财务帐目真实、可靠。

十、项目竣工后及时申请有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并在设计的时限内达产达标。

对上述承诺事项,本项目单位法人愿意接受发展改革部门、粮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如有违反,愿承担责任,并按规定接受处理。

(注:项目审查、申报及实施监督工作由出具申报文件的当地发展改革部门和粮食部门具体负责。)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企业法人代表(签字):

项目建设主体(公章) 当地发展改革部门(公章)

当地粮食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第5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我要做的这个问题有没有

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选题的研究意义,或工程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国内外概况和发展趋势,选题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技术难度及工作量,文献综述,拟采用的设计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预期成果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课题内容及具体方案”是重点。

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时却寥寥

数语、一掠而过。这样,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第一,你要做什么

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认真介绍有关的题目方面已有的国内外研究现

状,然后进行评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

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你的论文要写什么

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

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为什么要做这个

这个主要是说明选题的意义。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

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

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你还可以从

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

用场等等。

第三,如何做

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

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

去研究。如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按规定列出参考文献,十篇左右。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应简要说明论文的研究目的、基本研究内容、研究

方法、创新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突出论文的特色之处。不宜使用公

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切忌摘要只写研究的背景,而没有实质内容,

切忌写得太简略,太空洞。

主题词(关键词,Keywords)

主题词或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

内容信息的单词和术语,一般3-5个词,要求能够准确概括论文的核心内容。

预期成果应该包括你要拿出来的算法、系统、模型、软件、硬件、可能发表的论文等等,包括最后完成的学位论文。

第6篇:十八大报告的主要内容

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需要领会和把握的重点

一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八大鲜明主题,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十八大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鲜明主题。要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和基本要求,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实现途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行动指南,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根本保障,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二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十六大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十八大报告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历程和重大成就,概括了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充分认识十六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进一步提高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充分认识把中央精神和省、市、区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全面增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三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现的历史地位,并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行动。

四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要求,为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十八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五个方面新要求,对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作出了新部署,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顺应了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新期待。要根据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内涵,确立更高的工作追求,全力以赴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五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创各项工作发展新局面。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拓展。要全面把握“五大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积极保障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六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艰巨任务,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八大报告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主线,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的建设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新举措。要着眼应对“四个考验”、防止“四个危险”,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着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7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分析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及相关业务报告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1.财务收支状况真实性审计。根据国家统一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了解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的财务收支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账实、账账、账表是否相符,判断企业会计核算的合理性,检查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有关问题。

2.任职期间资产质量的审计。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因此必须划分清楚前后任资产质量状况,查实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实际质量状况。重点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资产质量变动情况,特别是任职期间新产生的不良资产情况,审计确认任职期初到任职期末各年的不良资产总额及任期内新增不良资产情况,分析企业任期内资产质量变动的原因和任期内不良资产责任划分。对于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未披露的损失(除政策性原因允许企业暂不处理的损失外),一般视同为清产核资后企业负责人任期不良资产损失。

3.任职期间经营成果审计。经营成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经营成果不实在国有企业中非常普遍。因此,要在财务收支审计与资产质量审计的基础上,审计企业任期内的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审核确认企业负责人任期初至任期末各年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等财务定量评价指标。如果企业存在经营成果不实问题,应当根据审计结果对企业相关的会计数据进行调整,并做出调整后新的会计报表,确认任期企业实际业绩利润,企业任期实际业绩利润=经过审计调整核实后的任期利润总额+任期消化以前潜亏-任期新增不良资产(扣除因客观因素新增不良资产)。

4.任职期间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审计。应重点关注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过程是否合法合规,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等。这是新的经济责任审计强调的重点之一,注重对企业的绩效审计。

5.任职期间企业经营合法合规性审计。主要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有关经营、管理等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有无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资金账外循环;是否存在违规越权炒作股票、期货等高风险金融品种;违规对外拆借、出借账户;违规对外出借资金等。

(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需要三个正式报告,即中介机构(企业)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评价工作组出具的绩效评价报告和审计工作组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阶段性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为最终结论性审计报告。

1.财务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

(1)审计任务的说明,即执行审计的依据、被审计企业名称、被审计企业负责人姓名、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采用的主要审计方法,延伸或追溯审查重要事项,以及对被审计企业及负责人配合与协助情况的评价等。

(2)被审计负责人及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业务范围及经营规模、财务隶属关系或资产监管关系、核算管理体制、财务收支状况等;被审计企业负责人姓名、职务、任职时间等基本内容。

(3)被审计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主要包括:审计前后企业基本财务数据的变化及原因,任期内各年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质量、收入效益、成本费用等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等。

(4)企业负责人的主要业绩。企业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在发展战略规划、改革改组改制、生产经营成果、内部控制机制,以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等成绩。

(5)截至任期末,审计发现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的问题和负责人的问题两方面。对于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要进行分类整理,并明确发现问题的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所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或后果等。

(6)审计建议。对审计发现的有关问题,审计组应当在职权范围内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

(7)需要在审财务计报告中反映的其他情况。

2.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组结合前期了解掌握的企业有关情况,利用财务审计组审定的企业财务数据对企业实施绩效评价后形成的关于企业财务绩效状况的阶段性工作报告。绩效评价报告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组内部的分析报告,依据《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企业绩效评价操作实施细则》和财政部发布的当年行业标准值、优秀值,重点明确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在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财务指标和评价得分的变化情况,并对照行业评价标准值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得出企业在该任期的财务评价结论。此外,还需要聘请社会专家,专门召开专家民主评议会,对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经营决策机制、内部风险控制、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分析评议,并形成专家咨询评议报告。

3.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在财务审计报告、绩效评价报告的基础上,撰写最终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基本情况。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2)财务绩效分析。主要包括:审计后企业基本财务数据的变化及原因、企业在任期内的基本财务状况等。

(3)企业负责人的主要业绩,如在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及发展方向方面、改革改制方面、基础管理方面、市场开拓方面、保值增值方面等所做的工作。

(4)任期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审计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按照问题的重要性,分问题排列。

(5)审计结论。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业绩,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运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被审计负责人任职期间的业绩与责任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并明确其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应在财务审计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中有证据支撑,需观点明确、内容清晰,业绩要讲透,问题要讲准,责任要讲清。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财务审计的区别

经济责任审计相对于以会计报表为对象的常规财务审计而言,可以归为专项审计范畴,与常规财务审计相比,存在以下一些区别:

1.目标不同。常规财务审计是对会计报表编制的公允性、合规性进行审计,关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真实性。经济责任审计则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强调关注事件的成因、效果和责任问题。

2.内容不同。常规财务审计内容为会计报表及与其有关的资料,是一种数据公允性的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更广泛,包括财务基础审计、企业绩效评价和经济责任评价,其中每一项都规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要出具财务审计报告,企业绩效评价和经济责任评价也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完成。

3.审计范围不同。在审计主体范围上,常规财务审计一般将被审计单位全部纳入审计范围,根据重要性可以采取审计或审阅方式。而经济责任审计中,财务审计范围应遵循重要性原则并充分考虑审计风险,一般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资产量应不低于被审计企业资产总额的70%,纳入审计范围的子企业户数应不低于企业总户数的50%。同时又有特殊规定,对资产或效益占有重要位置的子企业、由企业负责人兼职的子企业、任期内发生合并、分立、重组、改制等产权变动的子企业、任期内未经审计或财务负责人更换频繁的子企业务类金融子企业及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等,均要求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而且在时间范围上,经济责任审计一般会是若干年,长于常规财务审计。

4.审计程序不同。常规财务审计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经济责任审计除常规程序外,委托人还规定了专门程序,如审计进点见面会规定了参加的人员及见面会内容,企业前后任负责人必须到场,这在常规审计中是没有的程序。又如审前调查,时间长、要求高,此外审计过程中的问卷调查、访谈等程序,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5.审计方法不同。常规财务审计主要围绕复核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而采取检查、函证、盘点、分析性复核等方法。经济责任审计则需要账内审计与账外审计相结合,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审计报告、企业内部审计资料、上级及外部检查结果等,避免重复审计,强调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理清问题、取得证据。审计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审计方法,如设立意见箱,收集群众意见;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充分听取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纪检监察、工会和职工反映的情况和意见。对于实施访谈工作,《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访谈工作规范》也明确了访谈范围、内容、方式等。

6.重点不同。常规财务审训是一种对会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则需要突出重点,对重点环节、重点事项、重点问题进行充分关注。如因对外担保而承担连带责任事项,若账务处理上已经将损失计入了营业外支出或预计负债,审计结果可以不需要对此发表保留意见,但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查明深层次原因,是否经过了一定的程序、责任的归属、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等。

7.工作结果不同。常规财务审计报告是一种标准、简式审计报告,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提出的调整事项进行了调整,则在审计报告中不需再反映。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一种长式、详式审计报告,对前任负责人在任期内的工作情况需要在审计报告中体现,并根据任期内的工作情况对负责人进行评价。在会计报表编制上,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涉及到多期,尤其是执行新会计制度和清产核资,财务报表编制相当复杂,如清产核资损失如何还原、报表编制基础、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等问题,《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解答》(国资委评价函[2005]209号)对经济责任审计会计报表编制进行了规范。

8.要求不同。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财务审计相比,由于要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全面的评价,涉及的审计工作包括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对参审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三、中介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些问题

国资委对中介机构的执业资质作出了相应规定,要求中介机构资质条件应与企业规模相适应、具备较完善的审计执业质量控制制度、拥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三年内未承担同一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业务、近三年未有违法违规不良记录等。从目前中介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看,下列方面容易出现偏差:

1.服务对象存在偏差。经济责任审计经常会遇到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中介机构在处理冲突时往往按以前常规审计一样,站在企业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实际上,由于中介机构是受国资委委托,所以应站在国资委的立场开展审计工作。

2.审计目标不明确。有的中介机构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与一般财务审计的区别,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范围不明确,导致审计难度较大,工作缺乏条理性。

3.审计重点存在偏差。在审计过程中,有的中介机构在财务核算和会计差错的纠正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实际上这仅仅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部分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并非很重要。因为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工作远不仅仅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差最多说明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不重视而已。又如,委托理财从会计处理上检查核算正确,但审计时更要深层次挖掘对该类高风险投资的决策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为何要进行投资等,这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更是一个负责人任期内重大经营活动及决策问题,需要在审计时进行关注并收集证据。

4.审计方法上存在问题。部分中介机构完全采取常规审计的方法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没有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如需要更多的调查、访谈等特殊方法。

5.审计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发现问题是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目的,而发现问题需要具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但有的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尚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

6.没有与国资委进行充分地汇报沟通,使工作结果与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有的中介机构工作重点存在偏差,其工作结果必然和委托方的要求有差距。在进行实施阶段审计时,由于把大量时间花在了会计报表的核对上,审计工作基本结束时向企业、国资委报送征求意见材料时,反映的问题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上的事情,发现不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但这时工作时间已经过去了,造成十分被动的局面。

7.不注意工作程序及取证。在审计过程中,有的企业存在提供资料不及时、不全面,中介机构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予以确认,不符合审计工作要求。对重要事项,必须获取充分的证据,还需要向委托方进行专门汇报。

8.不重视审计工作方案的制定。在审前调查阶段,有的中介机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认真调查,调查结束后制定的审计工作方案重点突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但有较多中介机构在审前调查阶段,在工作方法及重视程度上存在问题,并未实际进行调查,只是将有关材料拼凑、粘贴,按照常规审计思路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流于形式。

9.审计工作结果存在偏差。部分中介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仅反映企业及负责人存在的问题,而忽视了负责人的工作业绩,工作结果有失偏颇,没有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甚至出现拒绝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上签字的现象。

10.审计工作质量有待提高。很多中介机构在审计工作底稿、工作程序、人员素质等方面尚无成熟的操作经验和模式,一定程度上影也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特点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其它审计项目相比,由于审计客体和审计目标的变化,其报告的特点也各不相同。

1、审计报告的作用。任期经济责任的客体是“单位领导人”,其作用是为干部管理部门的考核、任用干部提供依据,主要报送干部部门。其它审计项目的客体是“被审单位”,报告的作用在于为经营管理部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2、审计报告的内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从经济事项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转移到“单位领导人”的经济责任上。这一点必然导致审计报告内容的核心从反映“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转移到对单位领导人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综合的反映。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

根据《辞海》解答,经济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责任是指份内应做的事或没有做好应予追究的事。因此,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和国家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财务责任

企业各项财务收支活动是否合规、真实,财务计划或单位预算的执行和决定情况是否真实有效;

1、 否适量、适度地筹集到满足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

2、 无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合理确定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有效配置资金;

3、 否加强日常资金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率。特别是企业的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长期拖欠形成呆账、坏账和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问题。

4、 收益分配上,能否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注重收益分配和维护生产发展潜力的协调,有无损害企业长远利益和社会公益的短期行为;

5、 无完善的经济责任制,对财务的约束是否科学有效。

6、 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任期内各种财务指标是否完成,包括内部利润总额、固定资产加报率、不良资产率、投资收益率、净资产保值增值率等。

(二)、会计责任

是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做到会计工作依法有序;

1、 否根据本单位的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人员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2、 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3、 计核算体系和方法是否安全、真实、可靠,有无化公为私、公款私存和私设“小金库”,有无授意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有无设置账外账等问题。

(三)管理责任

1、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

2、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是否合理、工作是否有效、是否能在充分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又能互相约束与牵制。

(四)经营责任

1、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针是否与全公司保持一致;

2、是否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思想;

3、经营目标责任是否分解落实,有无保证经济目标实现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

(五)社会责任

1、企业员工的招募录用、技术培训、职务轮换和提升、工薪水平的提高、职工福利、劳动保护、企业环境等;

2、对文化、教育、体育及慈善事业的捐赠,为军人、失业者、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情况等;

3、降低能源消耗、处理“三废”以及对社会综合环境治理提供的服务;

4、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产品的安全性、使用效能、耐用年限及社会咨询情况。

(六)财经法纪责任

1、任期内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合法真实性,以及各种税费、国有资产收益、电缆的收缴情况,有无隐匿、截留、滥支乱用等违反财经纪律情况;

2、任职期间有无利用职权侵占、挪用企业资产、收受非法所得,擅自对外投资、拆借、担保或授意、暗示有关人员弄虚作假损害投资者和企业利益的行为;

3、任职期间,在对外交往中,有无不顾国家和企业利益利用职权索礼受贿,或内外勾结,牟取私利。

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结构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开头部分。包括题目、编号和主送人或主送机关;

2、简序部分。简要说明审计依据、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及审计实施情况。

3、基本情况介绍。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性质、隶属关系、组织机构、职工人数及其知识结构或现职人员与退休人员比例,单位在本行业中所处地位如实力排名等,核算管理体制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4、审计情况部分。包括企业领导人任职期间单位经营管理情况,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经营效益以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情况;

5、综合评价部分。要概括评价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的主要业绩,指出问题并确认或解除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审计范围的经济责任情况,注重数据,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肯定成绩,分析原因,促进管理,提高效益;

6、对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一是一般性违纪违规、管理不善、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决策失误、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应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以促进被审计单位严肃财经法纪,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因玩忽职守、严重官僚主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贪污受贿等触犯刑法的问题,应建议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7、结尾部分。包括落款、日期、抄报抄送单位等。

四、撰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把握的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界定单位领导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应尽量使用量化指标和对比的方式来说明企业的经济营运状况,用写实的手法来反映企业的对外投资、偿债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切忌在无审计依据的情况下随意评价。

2、责任相结合的原则。应客观分清玩忽职守与工作失误、前任与现任、上级与下级的责任。同时要注意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实事求是地剖析企业盈亏的主、客观原因,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3、慎性原则。

4、由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审计人员应审慎考虑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风险性和可操作性,措辞应当谨慎、恰当。关键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联合审计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它时间跨度长、范围广、难度大、任务重,需多个部门密切合作。那么,内部审计如何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搞好国有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督促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并为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呢?笔者结合本单位近些年来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事前周密安排,简化审计程序

1、参阅前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提炼出此次审计所需的资料。我们可以将前任的审计资料在实施本次审计前传阅,并把前任离任时点的资产、权益情况作为本次审计的财务基础。然后查看在前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诸如财务核算、生产管理、内控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在此任中是否得以解决,这方面的内容应作为审计的重点。

2、利用平时登记的经济技术指标台账和日常审计,帮助我们找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我处从1994年起,就建立了局所属各单位的经济技术指标登记台账,逐月记录,如煤炭产量、商品煤单位成本、销量和利润等指标。实施审计前,审计小组对以上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如将产量按月汇成分析图,找出高低点,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搜集可利用的审计信息等。这样,带着问题下去审计,就大大节约了审计时间。另外,利用日常审计资料,了解查出的问题目前是否仍存在,并检查以前提出的建议是否落实。有了这些审计重点,相应地就提高了审计效率。

3、针对本行业的实际情况,适应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设计调查表格。我们设计的调查表包括任期内每年安全生产、盈亏指标完成情况表,职工工资变化情况表,任期内国有资产增减变化情况表等共13张。在进驻被审单位前,这些表格随同审计通知书一并下发,由被审单位相关部门填写。审计小组通过对这些表格的分析,找出关键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落实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事中相互配合,认真查证分析

做好准备工作后,联合审计组各成员按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我们的分工如下:

1、财务核算管理组:负责鉴证任职期间资产、权益、损益的真实合法性,运用详查或抽查、实地盘点、随机抽样、座谈等方法,调整得出此任离任时点的资产负债表,任期内损益完成情况,对前任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对外投资的效益;注意区分不良资产、有效资产,查清其数额及占全部资产的比例、形成原因等;分析是否存在短期行为,是否有大投入小产出、损失浪费情况,是否存在小金库等现象。同时也注意总结财务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在系统内推广。

2、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组:主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合理性进行评审,如对财产物资的收发是否制定有关责任制度,是否实行稽核制;对空白票据的管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

3、生产技术管理组:核实煤炭生产企业矿井的生产接续是否正常,采区布局是否合理,采掘是否失调,落实三个煤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可采期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机电设备“三率”(完好率、待修率、事故率)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安全任务是否完成等。

4、工程施工、多经三产、职工福利组:主要对新上项目投资资金的运用及效益情况进行核实。

三、事后出具报告,做好评价

我们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大体分为五部分:任职期间该单位基本情况说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说明,资产、权益增减核实情况,审计查证情况,审计评价及建议。另附离任时点调整前后的资产负债表、财产物资盘盈盘亏明细表、呆坏账情况表等。在报告中,我们认为应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出具离任时点真实的资产负债表。因为它既能使离任者走得清楚,也能让接任者接待明白;既是下任的基础,也是前任的完结。二是对相关经济责任包括财务管理状况、效益、内部控制制度等的评价和认定要确切、适度,即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三是审计意见要切实中肯。对那些存在问题大的领导应建议其高位但不解脱责任,着力把自己遗留的问题解决好;另一方面,也充分肯定该任领导在任期内推行的各种政策所带来的效益,肯定其成绩。同时,通过总结将在审计中发现的好经验在全局进行推广,以起到使各单位领导人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1、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底稿不仅要指出有问题的一面,无问题但能起到一定证明作用的也应记录,如任职期内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等,双方应签字留底稿。

2、审计部门应把握好评价的度,只对经济责任进行界定,而不是对任期内所有的功过进行评价。

3、应选用符合本行业、本部门的具有代表性的考核指标,并且不拘泥于指标间简单的对比所反映出的表面现象是升或降,而应注意各指标形成的周围环境是否改变,揭示出升、降的根本原因。

4、对由于政策和非经营性因素造成的损失及历史遗留问题,或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如本单位在职职工、退休人员医药费开支的多少,上任领导留下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一些未明确的或有事项等,审计及其他部门应实事求是、客观评价。

5、注意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综合审计的过程,它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工程、生产、评估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精通审计业务。

6、注意审计档案的存储,将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历任审计情况等输入计算机,以便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简单说来,HR工作大体包括以下部分:

一、鉴人与甄选技术。要有效的了解一个人,可以借助一些心理测试工具,目前比较风行的有MBIT,它通过我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方式来判断我们属于外倾(E)-内倾(I)、感觉(S)-直觉(N)、思维(T)-情感(F)、判断(J)-知觉(P)中的某些倾向,从而确定我们可能的发展趋势。据老师介绍,知名企业家大抵是NT型的人。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行为模式将最终决定我们的成就。

要了解一个陌生人,我们除了与他交谈获取相关信息外,还可以通过非语言信息来判断,而且非语言信息往往更快更准确。“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色而究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关于面试管理。我们公司以前在面试的时候,先准备一堆高难度的笔试题,把大家弄得七荤八素,再开始面试,面试的时候我上司叫我别说话,使劲听对方说,结果常常吓得来面试的人惶恐不已。现在我知道了,高效面试应该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创造轻松气氛;给被试者访谈提纲,以便参与;强调私密,建立信任。而在面试题目的准备上,BEI行为事件面试法是比较值得推崇的一种办法。即通过询问被面试者最开心、最成功、最失败、最遗憾、最棘手、最有挫折感等问题来了解他与公司的企业文化、所需要的个性特质是否相吻合,从而决定是否录用。在回绝一个人时,比较得体的方式要先告诉对方结论,然后肯定对方的一些优点,再提些中肯的建议。毕竟HR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维系企业的人脉。维系得好,朋友遍天下;维系得不好,敌人遍天下。

三、工作分析技术。该工作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确定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岗位说明书,用以说明岗位工作特点和所需人员特点。工作分析需要收集工作活动、员工行为、工作环境、工作所用设备、工作绩效标准、工作对人的要求等信息,通过观察法、工作日记法、主管分析法、关键事件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方法确定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程度、培训经历、工作经验、能力要求、性格要求、职业兴趣等。对一项工作而言,能力只是业绩的基础,高绩效来自兴趣。对个人而言,及早遇见赏识自己的伯乐,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才可能幸福一生、快乐一生。

四、关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圣语:“考核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建立绩效导向的文化;澄清职责和沟通信息,从而提高办事效率;激励员工,吸引留住并培训人才,这是对未来的管理。该工作的三大核心是:指标设计、激励设计与制度设计。一般而言,在设计指标的时候,综合平衡记分卡、目标管理法、KPI法各有优劣,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选择。所谓平衡记分卡,就是从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管理、员工角度选取适用的指标来予以综合平衡,全面考量一个人的工作成绩。

五、关于薪酬设计。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基薪设计、奖励机制、奖金设计。薪酬设计已经上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通过合理的薪酬设计,可以实现内部公平、提升外部竞争力、激励导向等目标,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的效率与公平难题。要实现以上目标,在调查市场同类职位薪酬水平的基础上,兼顾学历、司龄、职称等差异,每岗设立不同的档次,从而基本上达到按能力付酬的理想目标。

六、关于培训管理。要管理好单位的培训工作,需要从培训角度分析、培训规划设计、培训实施评估三个层次来把握。

七、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实现个人与职位相匹配的目的。在人的一生中,不同的年龄段要考虑不同的事情:

30岁以前:发展个人自我意识,学习与人相处;建立个人自身的生活结构和方式;做出有效的教育和职业的选择。

30岁:第一次重估自我;第一次承认“时间有限”,第一次从幻想中醒来;责任取代了理想;让配偶接受自己实际上是怎样;承认子女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终止非现实的交往。

40岁中年危机:体力有下降的征兆;承认木已成舟;做出最终职业选择;应付空巢综合症;承认子女的成人角色;应付与年轻人的竞争;开始为御人与育人发愁。

50岁以后:复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专业化消退,智慧上升;与子女建立成人关系;根据身体和健康条件学会改变个人生活方式;珍视配偶。 对于我们的职业选择,大家可以对比分析一下: 技术/智能型职业:喜欢从事具有实际技术内容的工作,如工程技术、财务分析、系统分析,认为管理是“政治竞技场”。

管理型职业:分析能力-能够迅速识别信息、深入问题的核心(说到点上);人际能力-能影响、监督、统率、操纵和控制组织和各级人员。感情能力-能够使用权利而不感到内疚,在感情危机和人际危机面前,不是被压倒,而是承担起高水平的责任。具有很高的情感控制能力。

安全型职业:能够按要求行事,以维持工作安全为目的,寻找一种稳定的前途。 创造型职业:这样的人具有强烈的创造需要。如作家、艺术家。 自主独立型:把自主和自由看得十分重要。

第8篇:项目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

按照企业性质的不同,项目申请报告可分为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外商投资项目申请报告、境外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等。

⑴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为进一步完善、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帮助和指导企业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根据《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对需要报送、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了《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及其说明,供编写时借鉴和参考。编写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9个方面的内容: ① 申请单位及项目概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申请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注册资本、股东构成,现有生产能力、主要投资项目以及经营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等内容,为项目核准机关分析判断项目申请单位或项目公司是否具备承担拟建项目的资格,是否符合有关市场准入条件等提供依据;二是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的概况,为项目核准提供项目背景。 ②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分析。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二是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创新等政策的要求。三是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四是自主创新和采用先进技术分析。对于采用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的企业投资项目,分析拟建项目产品技术方案的技术创新水平、先进技术的采用情况、技术路线的先进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本土化程度,是否符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要求等。同时,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功能定位,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述。 ③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包括三方面:一是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保护资源环境政策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二是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他资源造成不利影响。三是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④ 节能方案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二是能耗状态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比对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三是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⑤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厂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二是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三是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⑥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二是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四是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五是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自然景观和重要水源保护地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⑦ 经济影响分析。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二是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三是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四是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⑧ 社会影响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二是社会适应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三是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 ⑨ 结论与建议。

报送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应附送以下文件:a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b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c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水土保持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d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提交的项目节能、矿产压覆、地震安全等其他审批文件。

第9篇: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

我国上市公司每年定期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年度报告,反映当年1月1日到12月30日公司的各项情况,在下一年度的4月30日前披露;二是中期报告,反映当年1月1日到6月30日之间公司的各项情况,在8月30日前披露;第三部分是从2002年开始执行的季度报告,反映各个季度公司的各项情况,在季度结束后1个月内披露。这三类报告的格式比较相似,但详尽程度各不相同,而且除了已经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以外,只有年度报告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所以一般来说年度报告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当然,这并不是说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不重要,以后我们还会看到,将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季度报告进行对比,常常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一些问题。

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度报告包括从公司概况和经营情况到具体的财务数据及其附注的丰富内容,分析这些信息的第一步是了解公司的年度报告。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

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包括十项内容。

1. 公司简介:主要介绍公司的名称、注册地点、上市地点等基本信息。 2. 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这部分内容包括公司当年主要的财务数据和重要财务指标,以及报告期内股东权益变动的情况和原因。这些信息对于报表的使用者迅速掌握包括公司规模、盈利状况等在内的公司的大体情况比较有帮助。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或净利润)”和“调整后的净资产”两个项目。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以外披露这两个经过一定调整之后的净资产数据和盈利数据主要是为了把报表数据中的水分挤掉,帮助投资者正确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根据证监会的规定,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年末股东权益待处理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净损失长期待摊费用 - 住房周转金负数余额)/ 年末普通股股数 。而非经常性损益是指那些不是由于企业正常的经营和投资活动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应而不具有持续性,剔除这部分损益对于我们了解公司盈利素质的质量和预测未来的收益由重要的作用。 3. 股本变动即股东情况:这部分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公司在当年发生的股份变动情况和股票发行与上市情况;二是年末的主要股东情况,包括年末的股东人数、前十大股东名称,以及持股10%以上的股东名称和基本情况;三是前十大股东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的说明。在2002年以后,公司还需要披露它的最终控制人,并且具体描述从最终控制人到上市公司的控制链条。 4. 股东大会简介:这部分主要介绍当年召开股东大会的情况和重要的决议。 5. 董事会报告:这是公司的董事会对一年来公司的经营情况所作的比较全面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粗略地了解公司一年来面临的市场环境、行业状况,以及公司在经营和投资方面所作的努力,这些信息虽然并不足以帮助我们对财务数据做出全面和深入得分析,但是仍然是深入分析财务数据的基础。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九个部分:

(1) 经营情况:指公司的主营业务,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经营情况,以及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办法; (2) 财务状况:指重要的财务数据和指标;

(3) 投资情况:包括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进展和其他投资情况; (4) 生产经营环境变化对公司的影响 (5) 新年度业务发展和变化

(6) 董事会日常工作情况,包括当年召开董事会的情况和主要决议的内容,以及董事会对利润分配提出的意见; (7) 管理层及员工的基本情况:包括公司的董事、监视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姓名和背景资料,以及公司员工的人数和构成情况; (8) 利润分配预案和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9) 下年度分配方案的基本原则

6. 监事会报告:这是监事会对监事会的开会情况的说明,以及对公司在内部控制与守法经营、募集资金投向、关联交易等方面情况的评价。 7. 重要事项:公司需要对以下重要事项进行说明,包括:

(1) 重大诉讼和仲裁事项;

(2) 公司及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受到监管部门处罚的情况; (3) 控股股东的变化情况和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的聘任情况; (4) 监事会成员的变化情况

(5) 公司收购、出售资产和吸收和并的情况; (6) 重大关联交易事项;

(7) 公司与母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上的“三分开”情况; (8) 公司的持股5%以上股东在指定的报刊、网站上披露承诺事项的情况; (9) 改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 (10) 重大合同和对外担保的情况。

这些事项往往会对公司的未来发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这些事项对于独立董事非常重要,特别是如果公司有隐瞒重大事项不对外披露的情况,独立董事更应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8. 财务会计报告:这是年度报告中最复杂的部分,它又由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两个部分构成: (1)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师从专业角度对公司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和一贯性说做的结论,审计报告中对于财务报表存在的重要问题会有说明,因此这是独立董事判断公司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基本依据。虽然我们在后面会看到,一些公司的问题并没有在审计报告中得到反映,但对于那些在审计报告中已经清楚说明的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给以关注的。 (2) 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财务报表数字的重要说明。因为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各不相同,而且千变万化,所以为了使财务报表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任何会计准则都给公司的管理者留下选择的余地,让他们选择更能反映公司经济实质的会计方法。但是这也为公司出于机会主义的动机操纵利润留下了空间。但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时,就会使相同的经济实质以不同的会计数字体现出来,也可能使不同的经济实质反映为相似的会计数字。而要了解会计数字背后真实的企业,就必须仔细阅读这些会计报表的附注说明,一方面了解我们所看到的会计数字是在一个怎样的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之下产生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们了解财务报表上一个简单的会计数字背后详细的构成情况,以及那些在财务报表上没有直接体现出来的信息。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我们阅读一家公司的年度报告时,需要投入最大精力的部分,从某种角度说,阅读财务报表的附注甚至比阅读财务报表本身更加重要。在会计报表附注当中,又分为13个项目对财务报表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

《1》 公司简介

《2》 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这部分主要说明编制财务报表的基本原则、假设和财务报表上各个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这个部分的内容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公司有没有发生重大的会计政策调整,以及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与同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否有明显的差异。 《3》 主要税项和税率 《4》 控股公司及合营企业

《5》 合并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合并会计报表是对上市公司及其下属的所有有控制关系的企业的综合反映,在合并报表上,要对上市公司和所有由上市公司控制的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汇总,还要对这些企业相互之间进行的交易进行抵消处理。因此,合并报表是综合反映上市公司状况的重要信息。这部分对合并报表上的主要项目按照一定的方式分类,并详细列示每个类别的数字,例如把应收账款按照账龄进行分类,分别列示每个账龄下应收账款的数额;把存货按照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进行分类,分别列示每一类的数额,等等。这些更为详尽的数据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公司的财务报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6》 母公司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母公司的会计报表上只表现上市公司自己的经营情况,对于所有由上市公司控制和不由上市公司控制的企业,都以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的形式反映,因此,它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母公司的会计报表与合并会计报表最大的区别也在于此,就是母公司的报表以对外投资反映上市公司的所有字公司和联营企业;在合并会计报表上,对于那些不由上市公司控制,但上市公司有股权的企业也以对外投资的形式进行反映,而对于那些由上市公司控制的企业,则直接体现为经营活动。虽然这些信息在合并报表上都以更直接的方式完整地体现出来了,母公司的会计报表对于我们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仍然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于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我们只能通过母公司报表与合并报表的对比来进行间接的分析,而有时这种分析是非常关键的。 《7》 分行业资料:当一个企业涉足多个行业,而且这些行业的差异性较大时,仅从合并报表上就很难了解公司的全貌了,因为合并报表是一个对各个行业经营状况的加权平均,它本身已经失去了任何一个行业的特点,这就为我们理解合并报表上的财务数字和财务指标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与其他许多国家一样,要求上市公司在披露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的同时披露分行业的会计信息。按照我国目前的规定,上市公司要对收入占公司全部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的行业进行分行业的信息披露,要求披露的信息包括该行业所产生的收入、成本和毛利。虽然这些信息非常简单,但对于我们了解公司在不同领域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仍然有一定帮助。 《8》 关联方关系及交易: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是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但是如果发生了不公允的关联交易,就有可能使一部分对公司有控制权的人受益,而使外部股东遭受损失。因此,对于关联方关系和交易需要有详尽的信息披露。这部分内容就是根据我国对关联方关系的定义和对关联交易的披露要求对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情况的描述。在关联方关系方面,又包括和上市公司有控制关系的关联方和没有控制关系的关联方,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他们的名称、性质和基本情况;对于关联交易,则要求披露上市公司和上述关联方之间存在的采购、销售关系和款项往来情况。这些信息是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允性作出判断的最基本的信息来源。 《9》 或有事项:企业的某些交易可能给企业带来不确定的收益或损失。例如,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如果被担保企业不能偿还借款,担保方就要承担偿还的义务。因此,对外提供担保对企业来说就可能产生损失,但是这种损失还没有发生,而且也不能确定是否会发生,这样的损失就是一种或有损失,担保事项本身就是一个或有事项。由于或有事项不确定性的特点,一般很难准确估计它的金额,因此一般不在财务报表的主体反映,而以附注的形式说明。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事项不重要,一些上市公司就是由于大量对外提供担保,被担保方欠帐不还,导致上市公司出现严重问题的。因此,独立董事对或有事项必须给以足够的关注,特别是防止公司将或有事项隐瞒不披露,或者不如实披露。

《10》 承诺事项:企业对外的一些承诺有时也会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承诺可能是进行重大投资的承诺,也可能是购买大型资产的承诺,或者其他各种类型的承诺。虽然承诺本身并不代表着业务已经发生,但这些承诺一旦履行,则可能对上市公司的未来发生重大影响。因此,了解这些承诺有利于我们及时更新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对于独立董事来说,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公司是否遵守了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则。 《1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上市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时间一定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即12月31日)之后的,在资产负债表日到年度报告披露日期之间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没有停止,这样就出现了在披露年度报告时已经发生,但又不属于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表反映范围的事件,这些事件就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准则规定,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要区别对待,如果这一事件本身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前就已经发生,只是那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只是这个结果的明朗化,比如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前受到起诉,但法庭的审判结果到12月31日还没有出来,在公司披露年度报告之前却已经有了结果,这个事件就需要在财务报表的主体中进行调整,按照最新出现的结果披露相应的会计项目;但是,如果事件本身就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的,比如在12月31日以后,但是又在年度报告披露以前,公司收购了另外一家企业的全部股权,这个事件就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项目,对于这样的项目则不需要在财务报表主体中进行调整,而只需要在附注中说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事项不重要。事实上,这些事件在我们读到公司的年度报告时就已经发生了,而且可能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经营前景,只是由于会计分期的问题而没有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如果简单地忽略这些事项,就可能错过了重要的信息,甚至对公司现有的财务数据做出错误的判断。 《12》 债务重组事项:当上市公司遇到偿债困难时,债权人可能对原来的债务条件进行修改,而不采取要求债务人破产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就是债务重组。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往往是和当地财政部门或者公司的大股东进行的,这样的债务重组一方面可能减免公司大量的负债,减轻债务负担,另一方面还有可能使公司当年的利润出现明显转机(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规定,债务重组的收益不再可能改变公司当年的盈利,而一律记入资本公积金),所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可以帮助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盈利质量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13》 其他重要事项

《14》 财务报表:这是年度报告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综合体现了公司当年的经营状况。关于财务报表的作用和内容,我们将在下面的部分总详细介绍。

9. 其他资料:包括公司的营业执照号码、税务登记号等信息。

10. 备查文件:主要说明如果年度报告的使用者需要更为详细的信息,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这些信息。

上一篇:读者杂志在线阅读下一篇:大陆校园青春电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