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思想道德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在当前提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对高职院校来说,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加强学生教育的前提。通过对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探讨,提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生思想道德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生思想道德论文 篇1:

网络时代高职生思想道德认知与行为调查研究

【摘 要】设计高职生思想道德相关问卷,对高职生思想道德认知与行为进行调查分析,针对高职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网络环境下加强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 高职生 思想道德 思想道德教育 调查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着高新传媒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生存已成为时代现实。网络文化对于学生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带来了极大冲击。本课题组设计了高职生思想道德行为相关问卷,针对目前高职生的思想道德认知与行为展开研究工作,对于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提升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理论支撑。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分析

本课题组运用典型抽样方式,抽取7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高职生281名(男生205人,占72.95%;女生76人,占27.04%)作为调查对象。由课题组教师对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回收及数据整理。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一)关于思想道德认知水平的调查数据与分析。在思想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方面,由统计数据可知,多数学生在学习目的、理性消费、社会交往等方面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其思想行为表现符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少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存在观念模糊甚至是思想错误问题。对于社会上在吃、穿、用等消费方面存在的相互“攀比”行为,近八成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做到自觉抵制此类不正常消费行为。对于学习目的的认识,约71%的学生认为努力学习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对于品德与知识技能的重要程度,近九成学生认为在人生道路和职业发展上道德品质更为重要。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高职生的恋爱婚姻观念也在改变,他们对恋爱、婚姻都具有较为正确的认识。有31.32%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谈恋爱,目的是为以后组建家庭,仅有12.1%的学生认为“恋爱与今后的婚姻没多大联系”(见表1)。

在对当前校园学习氛围、生活状态等方面,29.53%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校园内人文氛围浓厚,学生对个人的职业理想充满信心。他们明确学习目标,相信通过自身努力而掌握的技能知识能为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我们也看到,由于国家经济结构性调整,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46.97%学生感到目前就业压力增大,对未来就业前景缺乏信心(见表2)。

(二)关于思想道德行为的调查数据与分析。对于高职生思想道德行为的调查可知,多数学生在诚信、亲情、礼貌等方面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但由于社会环境的一些负面影响和价值观的变化,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价值观部分出现了背离。

受访学生中,65.42%的学生认为,在未征得他人同意的情况下,翻看别人物件是为人所不齿的行为;41.63%的学生认为迟到旷课会影响同学和老师的上课,是不应该迟到旷课的;在对待大学的“课桌文化”和“墙壁文化”现象时,65.12%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在公物上乱涂乱画、破坏公共环境;在对待亲情方面,有55.16%的学生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主动打电话回家问候父母,与家人交流;在服务社区、参加公益活动方面,64.05%的受访学生表示将主动参加社区服务工作,并认为这能帮助个人了解社会,提升个人综合素养(见表3)。

(三)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看法及总体评价。受访者认为,在当前,由于受到社会上功利化思想观念倾向的影响,加之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偏向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道德修养。调查结果表明,只有50.17%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言行举止文明。41.28%的学生认为,当前高职生的知识水平与道德修养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关于高职生道德素质下降的原因,学生普遍认为,由于受人们思想观念的功利化倾向以及学校教育企业化的影响,学校和学生更注重经济利益,学校更关注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忽略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见表4、5、6)。

综上可知,普通大众价值观以及西方的消极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对高职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职业院校忽视道德教育、弱化人文教育,过分强调技能知识的培养,而致使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技能发展不平衡。这对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总的来说,高职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表现是符合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要求的,是符合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是积极向上的。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网络背景下,面对高职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如何面对?课题组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多种创新工作方式,加强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构建网络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新体系。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新时期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包括搭建新时期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创新网络教育新渠道、培养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加强学生网络文明教育、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等新模式。

(二)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将移动技术与e-Learning技术发展相结合,研发移动学习平台和学习教育APP客户端,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及时性、灵活性和高效性。同时,通过讨论群、微信等手段,加强师生互动,及时准确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思想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出预判并正确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还可以通过建立高校学生素养工程,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对高职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进行指导及定期考核,以先进思想文化引导学生,推进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

(三)构建思想道德教育信息平台。应用移动互联网,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思想道德体系信息网络平台,包含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职场心理、就业指导等模块,让思想道德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工作和生活空间。

(四)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校园精神文化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为此,可实施“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项目,开展具有思想性、时代性的格调高雅的科技、学术、体育、艺术等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等融入活动中。具体来说,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创建校园学习网、微博、微信等,以供学生对时政热点问题进行网上讨论,并在校园网上模拟求职面试等活动,以及建设移动图书馆让学生通过移动终端享受到主流文化带来的乐趣,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多维化、丰富化。

综上所述,本文在调查分析目前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基础上,总结高职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创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谢鑫建,王金凤.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2)

[2]帅梅花,张智雄.浅议新时期高职院校“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4)

[3]王延中.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4]黄希庭,郑涌,李宏翰.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5]顾春雨.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特点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6]宋钊,方传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分析——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职业时空,2011(7)

[7]耿琪.浅析“90后”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及成因[J].吉林工商学院报,2012(1)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南宁市科学技术局研究项目“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20143120)

【作者简介】包 锋(1972— ),男,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编 王 一)

作者:包锋

高职生思想道德论文 篇2: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摘 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在当前提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对高职院校来说,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加强学生教育的前提。通过对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探讨,提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关 键 词] 新形势;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方针,指出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作为高职院校来说,要立足本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加强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是加强学生教育的中心环节,只有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的加强,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政治、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思想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信念和心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遵守规则,履行义务,正确做人,正确做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正确对待身边的人,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在做好学习工作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促进个人的综合发展和提升。

二、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升高职学校对学生素质打造的作用,通过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辅助于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后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都不完全成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现在部分高职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和生存的困难,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消极思想。同时,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信息极容易给学生的思想带来打击和诱导,使学生走向不正确的道路。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作为广大高职教师思索的重点之一。

(一)加强学生思想引领

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学习创业精神,通过精神的塑造和打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不断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改革创新,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等丰富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思想引领和思想教育,提升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这是学生做人的基础,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加强思想引领,不仅仅是塑造学生品行的需要,也是发展高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念

高职学校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正确的三观这个目标指引,帮助学生在学校更好地学习工作,抵制不良诱惑,让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下,可以更好地激发斗志,完成学校的实习任务。和本科、研究生学生相比,高职学校的学生整体的素质和技能上有所欠缺,但是高职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因此,要帮助学生抛弃落后的思想,提升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同时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三)提升教育队伍建设

要加强对高职学校思想道德教师的队伍建设,高职学校思想教育的水平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水平,因此,要培养打造一支合格的思想教育队伍,利用这支教师队伍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培训。要帮助教师队伍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关爱学生的品格,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认真教学,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建設。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深度的思想道德教育,让思想道德的学习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同时还要树立典型,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进行全面提升。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人性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多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念,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升高层院校的知名度和管理能力,实现教育人才和学校发展的双赢。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人才结构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玲.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2]李倩,董云.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6):171-175.

[3]刘文龙.新形势下高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现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9):48-49.

作者:陈悦

高职生思想道德论文 篇3:

对工学结合下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途径的探析

摘 要:当今高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加注重毕业生人格层面的综合素质。分析了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探讨,试图找到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如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学生;道德素质

作者简介:林冬妹(1964-),女,广东信宜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适应我国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1],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且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已经深入人心。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对高职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解决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实现 “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生培养目标,是本文的核心所在。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尽人意的现状

调查资料显示,现代企业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更加注重毕业生人格层面的综合素质。某省问卷查调结果显示,认为大学生亟需加强的素质排在前三位有:思想道德、心理和人文素质,分别占77.6%、73.5%和41.5%[2]用人单位更注重考察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责任心、对企业忠诚;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及学习能力等。作者所在学院有一企业老总校招聘学生时明确要求:“做事能力差点不要紧,我可以培训他,重要的是做人。”本文作者对部分用人单位、多校的领导、老师、同学进行了走访,发现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简称“高职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诚信品德缺失

在学习上:作业、课程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为自己逃课或不交作业寻找各种借口甚至虚假证明。在求职时:伪造、编造简历,虚报、谎报自己的情况也存在。如:有外出“顶岗实习”(简称“实习”)或求职的学生,可以捏造自己是优秀的学生干部的事实。更有甚者,恶意拖欠助学贷款。

(二)敬业精神不够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给学生实习很多机会,以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但在培养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做事马虎应付,缺乏责任心,斤斤计较,为了省事干脆自己写上一些数据,极不负责人。在调查中发现,有毕业生竟然为了区区的100元工资,选择立马跳槽,令用人单位颇感无奈。

(三)吃苦耐劳精神缺乏

据带队“实习”的老师和用人单位反映,少数学生贪图享受,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只想呆在大城市,不愿到基层工作;只想到工作条件好的单位,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单位工作。如:曾出现某用人单位需到某系招40个毕业生见习,竟然无一人去应聘的情况。有些毕业生急功近利,吃不得“眼前亏”。有毕业生,在某条件优越的单位工作一段时间,见单位没委以重任,就按耐不住,在单位准备把重要岗位所有工作都交给他时,他却选择离开,令用人单位惋惜不已。毕业生因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没干几天就走人的,大有人在。

(四)团结协作精神欠缺

现在高职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少数毕业生因在家中享受“小皇帝”的待遇,到了工作单位实习仍然坚持“自我中心”,要同事时时处处迁就自己,常为一些小事与同事发生摩擦,闹出矛盾,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无法融入到集体中,不得不频繁跳槽,令人唏嘘不已。

(五)抗压力能力较弱

现在高职生多为独生子女,长期生活条件优越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练,一些人无法承受大一点的困难、挫折,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抗压能力弱,被戏称为“草莓族”。表现在:一是心理调适能力差。部分学生在平时自己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或自己与他人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时,不会采取正确方法去调适,致使一些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自杀、跳楼事件时有发生就是例证。二是意志力薄弱。调查显示:“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较大困难、挫折,你会怎样做?”,有32%的同学选择“努力一下,很快放弃”,有近7%的同学选择“害怕困难,不想努力”。[3]抗压力能力较弱较弱的特点,在学生实习遇到各种困难时,表现的特别明显。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整个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不容质疑的。特别是理工科类型高校,思政课及其的配套人文选修课,在很多时候还担负着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4]。在高职院校由规模建设转向内涵建设的今天,要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发挥思政课的政治育人功能

理想信念决定着道德的水平和境界,决定着情操的高低,决定着前进方向和精神状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内容,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力量源泉。中央16号文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三观”)[5]。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全过程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利用《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基础》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信任;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对待人生环境,明确学习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立志成才。

(二)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出发点,发挥思政课的知识育人功能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也是思政课的政治功能。但政治功能不是思政课唯一功能,它还有,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地理、历史、文学识、心理和美学知识等。此外,思政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如思政课老师在教学中,要懂得“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气氛,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6]因而,在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要转变观念,从思政课单一政治功能的旧思想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播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为补充,发挥人文类课程育人功能

思政课的课程、内容和学时都较少,为了弥补不足,可以考虑开设一些选修课以弥补其中不足。可以将选修课分成几个模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块、“艺术欣赏”模块、“心理咨询类”模块及“人文类职业综合素质模块”课程,针对高职生大学生在诚信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及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也可以采取聘请一些企业家或专家学者开设系列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开设一些心理学课程,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开设一些就业指导类的拓展课程等等。通过系列选修课程,使学生在诚信、道德、敬业和团结协助、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既弥补必修课时不足,又充实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四)以丰富多彩的素质训练活动为载体,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种重要的育人途径,要大力加强高职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娱、科技、体育和课外拓展等素质训练活动,把德、智、体、美丝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

其次,把思政课堂与团委、学生处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起来。把学生在法律知识竞赛、大学生辩论赛、社会公德大讨论、“三下乡”、义务献血活动、社区服务、法律咨询等多项活动中的表现,作为思政课平时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既让学生了解社情、民情,增强责任感,又训练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是非常有益的。各高职学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训练活动,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和育人功能,为高职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五)与专业课形成合力,发挥“双育人”功能

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思政课和属于自然科学类课程理工专业课,培养的侧重点和教学内容不同,但两者培养目标一致的。“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具有育人职责。”[6]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思政课和专业课更要形成合力,发挥思政课育人和专业课育人互相渗透的“双育人”功能:既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到高职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又要深入发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融进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不断得到思想道德修养的熏陶。思政课和专业课,只有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促进,才能共同担负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更好的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七届四中全会公告[R].2009-09.

[2]赵燕.“百名教授学者看大学生素质教育”问卷调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5(02).

[3]张广才.我是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8.

[4]编写组.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

[6]编写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78.

责任编辑 谢荣国

作者:林冬妹

上一篇:工会组织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客服部年终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