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阐述了参与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专业现状,分析了在双师型师资建设、课程体系、校企联合以及国际化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借鉴发达国家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经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校企合作以培育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师资。

第一篇: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

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

摘要:按照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标准,坚持武汉大学“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在2010级本科生中选拔30人作为试点,进行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设置了相应的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省级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学习环节,以及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环节,以此来保障大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要求,激发其创新激情,培养专业兴趣和职业精神。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试点取得了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学院每年选拔2个班作为“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范围涵盖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三个方向,正稳步推进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培养计划;教学计划;企业学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0052909(2014)03001705

目前,中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达到1 000多所[1]。其中,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有540余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土木工程教育大国。多年来,中国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兼顾“宽厚”和“精专”的要求,重视理论基础,坚持严格训练,培养出以詹天佑、茅以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但是,与其他工科专业一样,土木工程教育普遍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養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水平。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10年6月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计划”,加紧培养创新性强、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科技人才,对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12年,武汉大学有7个本科专业进入第二批“卓越计划”,土木工程专业为其中之一。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坚持武汉大

学“创造、创新、创业”的“三创”教育理念,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实行文工交叉,以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2010级的本科生中选拔30人进行土木工程地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实践。

一、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标准(本科阶段)》规定[3],参加“卓越计划”的本科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基本要求。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不得低于该要求,因此培养方案必须根据武汉大学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行业特点来制订。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训练,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研究及开发能力。

(二)专业特色

该专业以宽、通为特色,涉及建筑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国际工程管理等领域,要求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较强的组织判断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较好的合作精神等。

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到与土木工程有关的设计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投资部门、政府管理部门从事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教学、开发等工作。

(三)教学计划制定

根据《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标准》,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本科生要求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一是,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综合能力,以及较广泛的专业知识;熟悉建筑、环境、交通、机械等相关专业,以及工程安全和节能减排的基本知识。

二是,具有应用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的能力,具有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

三是,具备较好的人文、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综合素养。

结合武汉大学的办学特点,教学计划制定时应突出如下几点:具有较深厚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经济、管理、法律等人文科学知识;较牢固的土木工程原理基础和工程实践训练;掌握最新的土木工程科学知识和技术方法;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全面发展,具备适应需求变化的能力。根据以上标准及有关要求[4],在2010级学校6个土木工程班中,选拔30名优秀本科生组成土木工程地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实验班。考虑到武汉大学本科生的生源质量较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学分课程设置及集中实践环节总学分不低于150学分,具体课程的设置如下。

1.通识课设置

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使实验班的本科生熟悉哲学、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熟悉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和管理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综合能力,具体课程见表1。

2.专业基础课设置

该模块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卓越班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以及较广泛的专业知识;熟悉建筑、环境、交通、机械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工程安全和节能减排等知识,见表2。

3.专业课程设置

该模块课程以专、通为特色,既要求实验班的学生扎实掌握地下工程和岩土工程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具备结构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专业知识,掌握土木工程的现代施工技术,了解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建造技术,以及专业前沿现状及趋势,具体课程设置见表3。

4.集中实践环节

通过集中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卓越班的学生具有应用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实践教学设置见表4。

二、校企合作及企业课程

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5-6],对卓越班的学生采取企业和高校联合进行工程型人才培养,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工程实践时间(包括毕业设计)累计要达到一年左右。因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卓越计划”的关键。

卓越计划实施前,学院对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足,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和质疑思维。因此,卓越班的培养应强化实践教育,增加学生对直接知识的体验和积累,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忽视科研训练的状况。

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途径,而且是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更为重要的途径。目前,学校已经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2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分别是武汉大学-中铁十一局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武汉大学-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武汉大学-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管理和培养任务。

设置了土木工程施工,钢结构,桥梁工程,基础工程和深基坑工程等5门企业课程,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兼职教师进行讲授,采取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校企双方根据“卓越计划”企业培养方案的需要,通过安排和合理组织实验班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训练和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成立了土木建筑学院院级创新实践基地,要求卓越班的学生每4~5人組成一个小组,参加校级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组织协调等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三、结语

卓越班的学生通过在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的学习,接触了大量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较好地培养了他们的专业兴趣和职业精神;通过参加校级或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目前,卓越班中有20%学生进行双辅修、组建创新团队6个、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校级4项,获批武汉大学大学生创业项目1项。

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卓越班成立至今两年有余,取得丰硕的教学经验。如:企业课程以专职教师教授为主、企业教学教师结合工程讲座为辅;学院制定专门政策,规定40岁以下教师必须到企业脱产工作半年以上,增加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课程设计聘请企业教师来指导和评定。学院投入百万元资金为“卓越计划”设立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团队,共设置“钢结构原理全英文教学研究”、“钢结构设计特色教程”、“面向桥梁施工过程的可视化仿真教学系统研制”、“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仿真系统的创新研究”、“土力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基础工程企业课程建设”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学生选拔模式研究”等项目,5个教学团队,全力推进“卓越计划”相关工作的开展。每年选拔2个班作为“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方向已扩展至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三个方向。参考文献:

[1]孙强,胡妍.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S):6-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Z].北京,2006.

[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标准(试行):本科阶段[M].2012.

[4]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20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Z].2011.

作者:傅旭东 徐礼华 杜新喜

第二篇:如何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管理能力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宗旨,是培养具备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和造价等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但是在項目的运行过程中逐步暴露出,学生专注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忽视管理能力的培养。如何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升受训学生的管理能力,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管理能力土木工程专业

当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理论知识,更亟需沟通协调和自我管理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和造价等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项目成果总结的经验表明,受训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应用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的管理职能来促进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理工科意识深厚,管理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引入并加强工程管理理念。

一、 管理能力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意义

19世纪初,世界各国纷纷成立了很多以土木和机械工程为基础的工程类院校,当时主要提倡以技术科学为工程基础。20世纪70年代,部分工程类院校开始进行改革,逐渐开始重视实践解决问题的项目管理能力,这是将独立的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工程问题已经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社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2004年,由MIT和瑞典几所大学创立的CDIO(conceive — 构思,design —设计,implement — 实施,operate — 运行)培养模式,旨在社会及企业环境下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和系统管理的能力,这种模式的开发,进一步带动了工程技术与管理能力培养的结合。在建筑行业中,从投资、开发策划、设计、施工到营销,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包含着技术、管理的问题。事实证明,如今的建筑单位更青睐于能从事项目并兼顾经营管理的技术工程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对我国高等院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各地方院校从2011年开始启动。目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较多采取的是小班教学,优质教师授课,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培养,但其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学分情况和普通班级相比,基本没有差异,无法突显“卓越”特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管理技能是卓越人才必备的能力,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加强领导意识,承担社会责任,容易从技术人员提升至管理层次;第二,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专业洞察力和政治敏锐度;第三,增加对企业的了解,培养职业素质,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目前众多土木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并未涉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 培养卓越工程师管理能力的途径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应只停留在专业技能学习的层面上,更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不但使其成为本专业高水平的专家,更应在管理水平上有更高层次的提升和完善。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通过某一类型的管理课程可以达成,而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凝聚。

1 加强两课教育,融入管理思维

卓越工程师作为今后土木工程专业的领军人物,政治敏锐力和专业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开展两课教育和时事政治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管理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添加典型的管理案例,重点突出管理知识在各种工程项目中的运用,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加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管理素养。

2 开展学生活动,加强责任意识

“责任”是做人做事的态度,是事业发展的基石,社会和企业欣赏的不仅是人才所具备的能力,更欣赏其责任心。据调查显示,作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毕业生,其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能够赢得社会广泛的好评和认可。因此,“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不可忽视学生活动的开展。学生群体中,包括班级、党团支部、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艺术团、体育团、科研小组、大学生社团等多种形式的正式组织,同时包括老乡会、兴趣队等非正式组织。在各种学生形式组织的活动中,参与者和组织者需要有效地应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理念,通过获取各种资源,完成组织目标,这将是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的良好契机。作为学生组织团体中的管理人员,将团队的管理作为自身的责任,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管理组织、人际沟通和团队建设能力。

3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管理实践能力

卓越工程师是基于企业需求和学校教学的培养需要,但是由于各地方高校资源的有限,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还未能深入拓展,仅停留于学生到工地参观学习的形式,没有现场实践的机会,只有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更无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作为学校和相关部门,应通过各种渠道,如提供技术支持或者提供社会服务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与对口单位的联系,提高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热情,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实习训练场所,邀请校友、建设单位的领导者、管理者进校讲学,传授专业知识和管理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亲身体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理解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熟悉行业环境,累积经验,并能利用自身能力推动企业的发展,提升自信心。

4 以科研竞赛为载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科竞赛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是增强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土木建筑类的结构设计竞赛和混凝土设计大赛等,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创新设计,把自己的创新理念融入设计作品当中,又能通过沟通协调,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通过申报科研立项,设立科研兴趣小组,举办结构设计竞赛、混凝土材料设计、结构力学竞赛、应用数学知识竞赛、力学知识竞赛、工程类测量技能竞赛、结构力学竞赛等多种比赛,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带动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提高学术研究质量。

三、 结论

当今的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仅具备理论知识已不能胜任岗位需求,需逐步培养管理理念和意识,不断向真正的卓越工程师队伍靠拢。因此,亟需借助人才培养计划,全方位多角度,将受训学生培养成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的发展动态及前沿,注重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适当增加管理知识课程和实践培养环节,切实提高就业竞争力,帮助未来的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走向事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

[2]马成松工程的软化和素质的硬化[J]高等建筑教育2007(2)

[3]马进军对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2 (1)

基金项目(合同编号:校科社1261127 )

作者:陈云芳 罗日生

第三篇: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现状与改革

【摘要】本文阐述了参与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专业现状,分析了在双师型师资建设、课程体系、校企联合以及国际化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借鉴发达国家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经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校企合作以培育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师资。

【关键词】土木工程 卓越工程师 专业现状 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对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1]。以往采用 “专才型”模式,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面窄,文化素养不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欠缺,这种模式逐渐淘汰[2]。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因此,土木工程师的培养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能够针对不同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并负责实施的卓越人才。

一、国内高校及专业方向概述

目前,教育部批准了两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第一批21所,第二批13所。由于土木工程大类专业包括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工程管理等众多方向,多数高校能够结合办学特色与定位,选择其中2-4个作为培养方向,少量高校开设了5-6个方向,个别高校甚至开设了7个方向。不同方向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具有共通性,从土木大类的角度分析国内高校“卓越计划”实施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卓越计划”旨在分阶段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型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分别对应于本科阶段、硕士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研究生阶段。试点高校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4+X模式”:(1)4+0模式:四年制本科生,毕业后获学士学位,又称“3+1模式”;(2)4+2模式: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工程硕士学位;(3)4+2+3模式:本硕博连读,毕业后获工学博士学位。也有部分高水平大学积极探索与境外著名大学合作办学的硕士双学位(4+1、4+2、4+1+2)模式、联合培养博士(4+2+3)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双师型师资建设

“卓越计划”要求建立一支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双师型”工程教育队伍。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教学或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而遴选进入“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包括:①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以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主;②企业授课教师,必须是在企业工作五年以上,经验丰富且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为主;③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该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或企业中高层领导,对工程实践具有全面、系统性的掌控能力。另一方面,遴选进入“卓越计划”的专任教师,应该以同时具有较高学历和在企业工作经历、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为主,分期安排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以提高其工程经验。

2.课程体系

试点高校改革了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基础(约15%)、大学学科基础(约25%)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约25%)、分方向的专业课群组(约15%),总学分140-150,实践环节(约20%)30-40学分。有的高校加强“工程教育”理念,部分理论课程由“双师型”教师讲授。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其中,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一般在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为此,各试点高校都加强了实验教学平台的条件建设。除此之外,有点高校还规定了课外学分要求,探索将实验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学科竞赛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但是,本专业课程体系多是不同方向课程的简单集成,通过要求学生必须主修某一个方向专业课群组,选修其他方向的课程,以实现分方向培养。其中,各方向共享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待加强,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有待进一步优化。而且,更需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方式方法,建立与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

3.校企联合与实践(实验)教学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是“卓越计划”新增的教学环节,一般都采用“3+1”模式,要求学生在企业的培养累积时间不少于1年。企业培养主要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两大实践环节,一般在学校、院系与相关企业联合建立的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也有高校也将部分专业课程调整在企业进行。因此,各试点高校建立了一批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更有部分高校与合作企业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但是根据教学计划,每年将有大量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和顶岗工作,而相关院校签署合作协议的企业数量明显偏少,企业阶段培养标准、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等更待进一步明确。此外,执业能力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卓越计划”应该在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执业资格教育,需要开设我国注册工程师考试要求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

4.国际化教育

土木工程行业发展到今天,国际化已经不可避免,需要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外向型工程技术人才[4]。但是,各试点高校对“国际化教育”的认识水平并不一致。对“国际化教育”认识深刻的高校,采取了双语或全英文、暑期外语强化等措施,使得学生了解国际先进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提升了学生专业及外语综合能力。然而,双语(全英)教学只是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初步探索,更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认可度。

三、结语

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均充分利用校内、企业界、工程界资源,大力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强化了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但是相关院校在双师型师资建设、课程体系、校企联合以及国际化教育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差异。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相关院校应结合土木工程应用型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借鉴发达国家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经验,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培育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师资等措施,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了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顾佩华. CDIO大纲与标准[M].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8.

[2]陶勇芳, 商存慧. 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1):81-83.

[3]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2013-2014 [R]. 2014. http://www.chinca.org/cms/html/main/col170/2012-09/21/20120921100607359322144_1.html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3BZ19、15BZ23、15J11)

作者简介:张久鹏(1983.05-),男,汉族,江苏盐城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院长助理,研究方向:公路工程。

作者:张久鹏 汪海年 杨光辉 郝培文

第四篇:"卓越工程师计划"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教育需要在校期内就能直接参与工程实践活动,与此同时,也是确立学校工程师塑造计划必不可少的阶段。本文通过研究“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活动的具体指导,详尽地论述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含意、要求、营造方式和营造标准,阐述了“卓越工程师计划”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课堂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办法。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土木工程;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引言:《卓越工程师计划》计划在10年之内营造100多万名各种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内智能化建设给予人才政策保障,只有精准定位理工科教育培养方案,才能为市场竞争提供更多的综合性人才,因为土木工程专业逻辑性强,工程特点显著,在土木工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一般将综合实践课程作为教育重点,使学生毕业之后能有充足的时间段开展工程设计,这一阶段可以充足营造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科學探寻精神的能力,这也是营造优秀工程师的首要方式。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和特点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一门塑造工程技术人才的教学策略,也是进一步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实际性要求,这将对推动高等院校的平稳发展。卓越工程师计划创新人才的主要方式是根据校企合作办学及其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以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活动为重点,以此搭建灵活多样的造型设计方式,进而解决传统教育方式下的缺点。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

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中指出的人才营造观念,土木工程教学内容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活动能力、社会融合能力,实际营销推广有以下几点:(1)具备扎扎实实的基础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如工程精准测量、工程绘图、电焊工技术、理论力学和人文历史等。(2)灵活运用当代信息技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把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运用。(3)可以解决土木工程新项目中的具体问题,能从事土木工程工程施工、设计或精确测量。在设计中,掌握工程运用技术规范,通过当场勘测方式,严格遵守专业设计标准和设计步骤。在工程施工流程中,把握一般施工技术,定期检查控制工程进度。(4)具备领导能力,能参与新项目管理和基层工作,同时具备非常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三.“卓越工程师计划”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完善设计类课程体系

现阶段,很多土木工程的工程师只以工作经历为标准,一旦接到之前从来没遇到过的新项目或新问题时,大部分人都不容易考虑到怎样解决问题,或者只凭着工作经历来执行,这与“卓越工程师计划”所看重的创新能力本末倒置。依据“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精神,出色的工程师在碰到新项目、新问题时,应当勇于打陈旧标准,探寻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即使这类方法不行得通,也会推动土木工程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发展。因而,高等院校应重视塑造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能力,激励学生学会思考,使它们可以处理繁杂的具体工程问题。执行新的工程实践活动后,要正确看待学生更多层面的问题,并进行融合。根据这些方法,学生可以从技术方面获得明显提高。

例如土木工程专业高校应及时对设计课程内容开展全方位整理,涉及到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本概念、房子钢筋混凝土、钢框架结构、建筑构造界定设计等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调节后的课程内容如下所示:讲解双层,多层建筑设计,混凝土预制楼板设计、单面公共建筑设计等,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了各课程内容设计的日常每日任务和目标,并融合土木工程教学内容的发展以及对工程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规定,重新制订各种各样课程内容设计和实践活动。

(二)毕业设计的总体安排

大学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型的教学课堂阶段,学生可以将把握以往学过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毕业之后的设计不但要创新,还需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毕业之后也能详尽把握新项目设计的整个过程,掌握碰到问题时应当考虑到哪几个方面,并查看通过什么标准来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加强学生对具体工程的把握,了解工程设计的具体方式,培养科学的设计观念。

例如依据学生的练习水准,有效地分配日常任务,根据四年的专业学习培训,在这样的情况下,科学安排毕业之后的每日任务,有益于确保学生在了解问题的情况下,激起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此同时重视激起学生的培训激情,而不是单纯教给学生计算方法和基本概念,老师应该正确看待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提升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能积极与学生进行探讨。

(三)搭建实践平台,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定期到施工工地对施工技术和工程设备开展调研研究,讨论各样技术,怎样互相配合进行单项工程,有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能及时把握全部设计过程和基础理论基础,并能参与到具体工程的设计和制图。与此同时,院校还应对学生给予具体工作机遇,贯彻落实《纲要》明确指出的“高教育务必重视提升工程能力”的人才塑造的核心理念。

例如“卓越工程师计划”最明显的优点之一是让企业深层次参与人才塑造的整个过程,依照产学研用运用协作的方法,不断扩大学校外实践活动的产业园区规模,为学生打造出优质的综合型活动教学环境。在加强现阶段产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院校依据行业把握核心竞争力和资源,为企业各单位乃至各新项目配置有阅历丰富的老师助手,让指导工作人员不断完善学生的阅历。

结语:伴随着我国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的加速,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塑造明确提出了大量新要求,只有不断提升教育品质,逐步完善教育管理体系,将“卓越工程师计划”合理地应用到土木工程教学课堂和教学内容开发中,才可以铸就高质量的工程人才。与此同时,执行“卓越工程师计划”也是贯彻国家改革和教育发展精神实质,为土木工程人才给予优良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确保,才能持续达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工程品质推动国内位居世界大国队伍。

参考文献:[1]高雪梅,潘丰.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2020(11):109-110.

[2]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141-142.

作者:卢莹

第五篇:注册工程师制度环境下土木工程师能力要求研究

[摘要] 阐述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注册工程师的报考条件、考试科目、继续教育等,得出注册工程制度对土木注册工程师的素质、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为土木工程专业注册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注册制度 工程师 土木工程

一、注册工程师制度发展的历史

美国是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1883年美国首先在牙医专业实行执业资格注册制度,而后逐渐扩展到医生、药剂师、律师和会计等行业。1907年,美国怀俄明州开始对土木工程行业的工程师和测量师执业资格实行准入控制,经过一段时期的稳定发展,注册工程师准入制度已在全美国全面展开并逐渐被其它国家所效仿。

我国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是在20世纪90年代。1978年12月18日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实行了改革开放新政策,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伟大转折。此后,各行各业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如:投资有偿使用( 即“拨改贷”)、投资包干责任制、投资主体多元化、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监理制以及企业资质管理等一系列为适应市场经济大发展的重大举措。到1991年,我国开始实行注册会计师统考制度,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人民代表大会常务通过《注册会计法》;1995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1997年9月,建设部和人事部共同发布了《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暂行规定》,从此,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始进行试点并逐步推广开来。2001年1月,人事部和建设部又以人发[2001]5号文件正式出台了《勘察设计行业注册工程师制度总体框架及实施规划》,这一文件是建立勘察设计行业注册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同时标志着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将全面启动。

二、注册工程师制度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的时间虽然不太长,但是,发展很快。目前,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已经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领域实行了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监理师、注册咨询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岩土师等执业准入制度。为体现公开、公开、公正的原则,全国实行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组织、闭卷考试、统一合格标准等,实现了考试确认、注册管理、后期教育等完整的管理体系。

全国已经注册的一级注册建筑师18000多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8000多人,注册城市规划师13000多人,注册监理师64000 多人、注册建造师和注册造价师均不少于10万人等。但是,如此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与我国庞大的建筑市场来比,仍然显得十人不足。

据统计:全国建筑业建筑总产值50000亿元,年增长20.4%,建筑从业人数为3000多万人,年增长7.2%;勘察设计咨询企业12000家(甲级企业1900余家,乙级企业3400余家,丙级企业4300余家,丁级企业600余家,专项企业2000余家),平均每家勘察设计咨询企业注册建筑师1.5人,注册结构师2.3人,注册规划师1.1人;施工企业56000余家(特级总承包260余家,施工总承包3000余家,专业承包2700余家),平均每家施工企业注册建造师2人;监理咨询管理企业6000家(甲级企业1000余家,乙级企业2000余家,丙级企业2600余家),平均每家监理咨询企业注册监理工程师10.7人。如果以上各企业均需要造价工程师的话,注册造价工程师少得就更加可怜。而国家在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要求:勘察设计咨询企业行业乙级设计资质,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不少于4人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不少于2人;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一级建造师不少于50人,监理咨询企业综合资质注册监理工程师不少于60人,注册造价工程师不少于5人,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或者其它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合计不少于15人次,专业资质: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或者其它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合计不少于甲级25人次、乙级15人次,相应专业注册监理工程师不少于甲级15人次、乙级10人次丙级5人次等等。可以看出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勘察、施工、监理等相关企业的注册工程师的人数还远远不能满足建筑业发展的需要。

三、注册工程师制对注册工程师素质、业务能力、知识结构要求

注册工程师制度对工程师的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合格标准和注册工程师继续教育等都做了具体要求。对这些要求具体分析,不难得出注册工程师制度对主册工程师素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的要求。

1. 土木类注册工程师制度对土木类注册工程师的素质要求

从报考土木类注册工程师条件可知,对土木类注册工程师素质要求,一般从专业和学历、工作和工作经历、专业职称、思想品德和健康状况四方面提出。

1)专业和学历。土木类注册工程师,一般要求考报考者应具有报考注册工程师类别相同的专业或相关专业并具有一定的学历基础。除个别专业的注册工师报考要求中专以上学历外,其他专业的注册工程师一般不低于大专以上学历。

2)相关工作和工作经历。土木类注册工程师必须从事与报考该类注册工程师专业相同或相关的专业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年限经历。一般要求本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不少于2年,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本专业或相关工作不少于4年,本专业本科生毕业,从事本专业或相关工作不少于6年,本专业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或相关工作不少于8年。本专业的相关专业毕业,虽然从事本专业或相关工作,工作经历需增加2年。

3)具有一定的专业职称。有些类别的注册工程师对报考者的专业职称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许多股份制企业十分注重人才的技术能力,技术职务实行聘任制,所以技术职称与国家技术职称评定脱节,多数注册工程师的报考条件不与职称挂钩,而与工作经历联系紧密。

4)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体魄。土木类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土木类注册工程师不仅具有健康的体魄,还必须具有科学的工作态度,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办事公道的工作作风等。

2. 土木类注册工程师制度对土木类注册工程师知识结构要求

从土木类注册工程师的考试科目可以分析出,对注册工程师知识结构的要求,一般从工程技术知识、工程经济知识、工程管理知识、建筑法律法规、工程实践知识五方面设计。

1)技术知识。土木类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土木类注册工程师必须具有与本专业相同或相关的,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专业理论知识。特别是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一个不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仍至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思想,是很难能够得心应手,有忍有余地驾于工作。土木类注册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本专业的专业理论、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相关或其它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经济知识。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土木类注册工程师,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经济原理,最大限度地为土木类企业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如:市场调查与经济预测、现金流与资金等值、经济技术评价、价值工程和风险决策等。

3)管理知识。注册工程师还应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如: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投资(成本)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运用科学的工作程序,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进行技术协调和组织管理。

4)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注册工程师还应该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合同条款,熟知本专业法律法规,能运用法律条文及时、合理、公正地解决工作中而又不可避免面临的各种争议,从而会防止争议事态进一步扩大或影响范围,进一步增进双方理解、互信、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该项目工作。

5)相关实践知识。注册工程师的业务内容主要体现在技术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特点。所以,实践知识是注册工程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知识包括:立项评估、地质勘测、规划设计、招标投标、设计及设计管理、施工及施工管理、设备制造、工程监理及设备监造等十一个实践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土木工程专业注册工程师应该具备以上至少一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失误,多数原因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知识。

根据各类注册工程师各科目考试分值所占的比例分析,注册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如饼状图1。

图1 注册工程师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示意

图3中。从知识结构所占比重来看:管理知识所占的比重最大,法规知识和实践知识第二,工程经济和工程技术知识第三;从知识结构的范围来看:实践知识、技术知识和法规知识在各类注册工程师知识结构要求中均属必不可少。

3. 土木类注册工程师制度对土木类注册工程师能力要求

从报考条件对土木类注册工程师素质要求和考试科目对注册工程师知识结构要求综合分析,可知土木类注册工程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工程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的高低是衡量注册工程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土木类注册工程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应该具备较强的工程专业技术能力。

2)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注册工程师需要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组织协调,需要掌握一定的组织管理知识,能够运用组织活动原理,充分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组织机构更加精干、高效地运行。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决策能力。实际工作中,注册工程会遇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实际问题,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听信其他专业人事特别是反对方面的建议,冷静分析、准确判断,做到正确决策、准确决策。

4)科学的工作态度。注册工程师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准确判断决策能力,还应该坚持科学、尊重科学,具有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正,林凤.从工程的本质看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2)

[2] 余壽文,王孙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3)

[3] 陈劲,胡建雄.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时铭显.面向 21 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 (10)

[5] 维谦 ,龙正中. 高等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0:399-418.

[6] 李元元等.工科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的若干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作者:潘炳玉 余兴华

上一篇:网络经济学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英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