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2023-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数学思维的建立和培养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影响深远。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学,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重点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仅仅需要学习计算方法和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的建立和培养才是重中之重,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主要是通过数学课堂,在数学课上老师教授的思维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也就是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能积极开动脑筋,将课本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只有把课堂的理论知识转换成了生活中的实践技能,学生才是真正掌握了数学学习的要点。

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級阶段,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都还没发展成熟,小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也很大,面对活泼好动性格迥异的小学生,要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老师要把数学课堂上抽象死板的内容转变成孩子们能接受的具体有趣的内容。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就离不开老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和实践,老师们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为孩子们提供一个鼓励思考的学习环境。

二、小学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

(一)通过课本例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很枯燥的,单纯文字的教学对孩子缺少了吸引力,要让孩子们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就要不断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在不断的提问与思考中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老师对例题的讲解要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当前学习重点上,再结合课本用比较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当前知识,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训练和提高。教师让学生进行的课本例题练习也就是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过程,在例题中渗透思维方式教学,达到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目的。

那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不仅仅限于基础例题,还能利用其它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问题类型如下:

1.发散性问题

小学生本身思维就很发散,拥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差异巨大的性格特点,孩子的这个特征可以加以利用,数学里面很多问题是发散的,在解决这种问题时思想也不能局限,所以多对孩子们进行发散性问题的训练也能发挥学生的思维优势,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种问题的计算和讨论,老师一定要指导孩子从不同维度来思考,在现在的数学课堂中进行发散性问题的练习和实践也很有必要。

2.变式性问题

小学生最开始接触到数学应用题的时候都是比较简单的数量关系题,当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复杂,他们会接触到数字的更多表现形式,例如小数和分数,而在接触到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变式性问题出现。例如,甲工厂每天生产10台电视,乙工厂每天生产20台电视,要完成300台电视的生产任务,两家工厂合作需要多久完成?像这种类似的例题,都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让他们自己思考,主动分析出这里面包含的数量关系,再用简洁的数学关系式表达出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问题的成功解决也会让孩子有成就感,这会大幅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

3.探究性问题

在教材的引入环节中,有很多探究性问题,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的问题,其实提出探究性问题除了能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之外,也能帮助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积极动脑的习惯。一般的探究性问题都需要老师去启发引导学生,帮学生把题中条件列出来,再通过分析和探索得出正确的结论。

探究性问题虽然常见,但依然有孩子不知道怎么解决,老师还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日常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但是老师在自己设计探究性问题的时候,也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和总结,需要对比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老师的课堂教学还是要尽量突出思维训练,毕竟对学生来说,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

4.相近的问题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前面学过的基础简单的知识一定会出现在后面学习的复杂的知识里面,而走好每一步打好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数学学科环环相扣的特性,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遇到相似的问题的概率就很高,有一些相近的问题考察的知识点也是大同小异的,那么学生能否正确区分这些相近的问题存在的区别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更进一步的学习。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相近的问题一定要帮助学生将之前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开拓新思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相近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还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类比的方法,他们在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的过程中就已经得到了思维的提升与进步。

(二)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

小学数学的课堂学习本身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想让数学学习多一点趣味性就需要加入适当的课堂活动,一些课堂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寓教于乐。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紧密联系数学知识,让数学思想渗透到学生的课堂活动里,在活动中传授思维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点的传授,而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一定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颖慧.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J].考试周刊,2018年92期.

[2]孙春鹏 孙蔚.探究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20年6期.

作者:朱文华

第2篇:浅谈小学数学的思维能力训练

【摘 要】当前,我们的社会是变化发展的,时代也是更新变化的,我们所接触的信息更新周期也是非常短的,这就意味着社会对于人才的考验是非常严格的,对于落后于时代的人来说,很可能被时代的发展所掩盖,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信息,跟上时代的发展,而当前时代更多的需要的是创新型、全能型人才,我们需要不断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让自己的各项素质跟得上时代的要求。那么今天我想说也是创新能力的要求也就是小学数学的思维力训练,那么在本文中,我想说一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在数学科目中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数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考验的是学生的思维以及空间拓展能力,当然,数学也是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一個途径。思维能力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将客观事物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改造,然后掌握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以及动态的变幻出多种联系,进而去解决问题。通俗来讲也就是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但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过程性的积累,所以说,我提出的小学阶段就从数学科目入手,着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训,也是需要很多步骤的,我们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进行一一探讨。

一、小学数学中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

1.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

现阶段我国很多学校的教育仍然是处于比较传统的阶段,虽然有国家的教育改革方针,但是很多学校仍然遵循传统的教育方式,所以说,学校的态度是阻挡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一个障碍,还有就是教室的教育思想,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思想还是针对学生成绩,只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的面对考试,并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说教师在教学思路上就会很少的涉及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在教师的教案上可能提出的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也是很少的,这样一来,学生就缺少了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是课堂的主要安排者,在教师的干涉下,学生很少能够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2.学校提供的适合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场所很少。

上文中我们已经说到了现在学校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不是很重视,所以相应的学校设置的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场所就很少,比如思维拓展训练教室的设置就非常少,而且学校类似的基础设施也不是很完善,即使学生有心去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没有相应的场所提供,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于思维能力训练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对自己能力的拓展。而且另一方面,学校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也非常小,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学校的传统教育,分给思维训练方面的就会相应的降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就间接的导致了学生对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消极性。

二、在小学数学中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1.定期培训教师,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

时代在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样化,现在很多行业聘用的人才都不再拘泥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更加看重人才的创新能力。所以说教师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时代发展的大势,详细分析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样,教师才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做出完善的改变,让自己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能发展,要从思想上改变对教育的看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抓严学生成绩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

2.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的环境。

学生在当前能进行学习到最多的场所就是学校,学生能够培养思维能力最多的场所也是学校。所以说,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思维拓展能力训练的场所,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拓展思维能力的途径;自习教室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在自习室内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思维;沙盘教室的设置,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思维导图等等。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场所,比如,在回答数学问题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进行解决,不因为上课进度而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有难度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可以适当的为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更高强度的思维拓展做铺垫。

三、结束语

根据调查研究,数学是最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我们应该进行充分利用。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中学生能够培养思维能力的途径也有很多,虽然会遇到很多挑战,但我们也应该迎头而上,奋力解决这些问题。而我在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也是很多学校目前比较受困扰的,而我提出来的解决方法虽然具有一定参考性的,但是更多的解决方法还有待我们去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桂琴.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新科学》,2009年第七期.

[2]连耀东.小学数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3]何国雄.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交流》,2016年第48期.

作者:董葛

第3篇: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的研究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是提高学生综合成绩的主力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教模式的不断更新,教师要从新时代的教学题材出发,制订合理有效的数学课堂计划,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让数学课堂走向更高级的方向。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師是课堂的引导者和构造者。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其在学习中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自主遵循教师所构建的数学框架,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意识;逻辑能力;教学方法

随着科教力度的不断加强,数学课堂逐渐从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变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加入“思维活动”和“思维训练”是教育界的一大进步,同时也是各大学校和教师应引起重视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理念出发,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进行有效分析,总结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课堂策略和方案。

一、小学数学思维的内涵特点

数学课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顾名思义,数学思维旨在通过新时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自觉开动脑筋,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数学实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在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思维内涵,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情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对课堂起辅助作用,教师应营造思维空间,用各种各样的数学实例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思维活跃,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入灵活多变的数学素材。高效的数学课堂应由师生携手共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加入课堂,教师可以让文化特征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一种表象,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自然本色,学会积极思考数学问题、探索新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材的汲取者,教师要通过时代的题材解放学生的大脑,提供有效和充足的空间让学生敢想、敢做、敢实践。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对数学理论的认识到解题规律的总结过程。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教师务必要认真对待,并重视基础知识课堂教学,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小学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

1.通过数学例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必须要让学生经历漫长的经验积累过程,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一个车间有生产1000 个零件的任务,负责人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共同完成。完成任务后把500元的工资分给两人。在加工过程中,张师傅完成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完成了400个零件。这时把所有工资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通过这一实质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自主寻找分配工资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触发学生的思维动机。“知识来源于生活,问题终止于探究”,多在课堂中引入类似的数学问题,能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自主、自觉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不同种类的数学例题各有其特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时,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平日里加强训练力度,能刺激学生的竞争欲望,让其通过各种类型的数学例题优化自身思维品质。为了提高例题的使用效率,教师在恰当时还要组织学生自觉进行数学习题训练,并在例题中渗透各种美学元素,从而达到实质性的数学课堂效果。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

恰当的数学课堂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活动目的”“课堂教材”等多个层面入手,每个活动环节都要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只有精细的课堂方案,才能渗透数学思想,抓住数学问题的核心含义和价值,利用新时期的课堂元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他们学会灵活地运用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做课堂的好榜样,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便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进而得到综合发展。

三、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1.合理运用小学数学课堂教材,训练学生的逻辑运算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学习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选取一些有趣的教学材料,训练学生的逻辑运算能力。选取教学材料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切不可盲目取材,也不可过于苛刻,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课堂教学材料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出教学优势。教师一方面要创设问题情境,结合材料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空间;另一方面要引入思维实例,组织学生开展课堂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探索新知。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合理运用小学数学课堂教材,在数学课堂中维持教学秩序,扮演好组织引导者的角色。此外,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实质性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学会质疑、学会求知。学生在质疑的同时,不断深入研究问题,越来越接近问题的本质,层层推进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直至解决问题。

2.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实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技巧

为有些数学题目加入“文字游戏”,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很容易掉进出题者布置的陷阱中。为了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教师应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实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技巧。表面看来,数学应用题难度较大,但解题具有一定规律。教师应严格训练学生的解题思想,适当时利用图解,自然能一目了然地抓住数学问题的核心。特别是在教学倍数应用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图像刺激学生的解题欲望,推动学生的解题效率和思维进程。

例如,果园里种有苹果树和桃树。其中,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而桃树的棵数又比苹果树少192棵。请根据数学思想,求解苹果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这是一道典型的生活应用题,考查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对数字逻辑关系的应用能力。小学生较少接触这类题型,看到题目往往不知所措,认为条件不充分,无法解出结果,即使经过讨论也无良策。这时教师就要为学生“出谋划策”,让学生尝试画出题目思路图,再判断是否能解。

首先,将桃树看成1份,那么苹果树应是桃树的3倍,也就是3份,又通过题目已知桃树比苹果树少192棵。在引出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寻求解答方案。根据数学逻辑推理,可看出是已知一个数的2倍是192,求这个数是多少。从而引导学生列出式子。桃树是192÷2=96(棵);苹果树是96×3=288(棵),这也就完成了题目的解答。

时代在发展,数学课堂越来越能展现科教的雄厚力量。通过日常的教学课堂,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帮助其打好数学文化基础,将抽象和难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灵活多变的数学实例,从而全方面提高自身思维意识和探究能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好榜样,通过各种时代教学题材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实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技巧,并扩展学生的思维意识。

【参考文献】

卞晓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5):119.

作者:高文蔚

第4篇:幼升小七大能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2016幼升小七大能力训练:逻辑推理

1.四位小朋友正在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物,你能根据他们的话,推断出图中的哪只小动物最受④号小朋友的喜欢吗?

2.小怪物们正在比身高,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将小怪物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依次是1.2.3.4)排一排,并把序号写在‘口’里。 3.小兔、小鸭和松鼠正在玩跷跷板呢,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只小兔和几只松鼠一样重呢,说说为什么?

4.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只小船一样重吗?请你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给它们排一排吧。

5.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块骨头了,小狗们决定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来决定谁来吃。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只小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呢?请你把胜利的小狗圈出来吧。

6.小狗要和小老鼠们比轻重,如果小老鼠们的重量都相同,第一个图说明一只小狗和5只小老鼠是一样中的,那么图2,图三跷跷板上哪边比较重?请在较重一边的“□”里画上“√”。

7.观察下图中的的图形数量关系,1个圆柱=()方块呢? 8.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请你推理一下,1个西瓜和几个苹果一样重?请把同等数量的苹果涂上颜色吧。(如等于2个,那就涂两个)

9.小朋友们,请你认真观察(1)和(2)的变化规律,想一想,如果(3)和(4)的变化规律与(1)和(2)的相同,那么(4)应该是下面5个图形中的哪一个?请你把正确的答案找出来圈上,将其画在横线上。 10.小朋友,鱼,螃蟹还有虾是在什么上面呢?你能通过它们现在的情况分析出谁是最重的吗?谁是最轻的呢?最重的打勾,最轻的画圈!

11.桌子上一共有四种种食物,汉堡、蛋糕、橙汁和牛奶,小明要从中选出一种主食和一种饮料作为早餐,请问他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呢?都是怎么搭配的? 12.三个小朋友比年龄,根据下面的两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①芳芳比玲玲大3岁。②小白比芳芳小1岁。

第5篇:家长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孩子复述电话内容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之一】

逻辑思维指的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现代研究表明,个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与三个方面的能力有关,即:逻辑思维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启蒙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

家长给孩子交待要做的事情,自己首先拟好提纲,

一、

二、三...交待完毕后让孩子复述一遍。这是训练孩子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

家长带孩子散步,从看到的大自然景观让孩子分类,动物有哪些?从大到小让孩子排列,植物有哪些?从高到矮让孩子排列。应让幼儿了解,大群体包含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如动物——鸟——麻雀。

孩子的时间观念一般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及昨天、今天、明天、后天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

从一个柿子由硬到软,了解顺序的概念,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是训练宝宝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也可以是从最大到最小、从最硬到最软、从甜到淡等,也可以反过来排列。

孩子高年级时,看看孩子的作文,指出其行文中,字与字、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问题。如果上下联系不紧密,应该用哪些词语连接、过度,使孩子作文经得起推敲。“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学习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据专家介绍:“孩子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而影响思考能力。逻辑讲求思维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可见,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何等重要。

第6篇:系统综合思维能力训练

一、 想出四个与增大面积有关的生物结构。——、——、———。

二、 写出五个带毛字的生物学名词。——、——、——、——、——。

三、 想出与平衡有关的三个生物学问题。——,——,——。

四、 写出与动物呼吸有关的五个生物结构。——、——、——、——、——。

五、 写出几个常用的与实验有关的的常用试剂。———、——、——、——。

1、 一只白猫生的孩子有黑的,也有白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_________,猫的体色、大小叫_________,体色中的黑色和白色叫_________。

2、 蚯蚓对种子萌发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蚯蚓对植物生长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仙人掌叶片变成刺,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过度干旱仙人掌也会死亡说明____________,仙人掌多也能保持水土说明______________。

4、 写出四个与平衡有关的生物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 写出四个相反与相对的和生物学概念______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

6、 写出六个与运动有关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今天一个中国人放了个屁,明天跑到奥巴马嘴里去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农田里打了某种农药,附近的池塘中发现了这种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8.(5分)(2013•娄底)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或器官)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结构或器官,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

(1)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A的名称是_____,血管C中_____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

(2)若B为组织细胞,血管C比血管A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_. (3)若A血管血液中氧的含量高,营养物质含量低,C血管血液中氧的含量低,营养物质含量高,则B能代表的最有可能的器官是_____ .

(4)若A可以是静脉血也可以是动脉血,C也是,则B是 ____. 9.(6分)(2013•株洲)如图所示X表示人体的某个器官或部位,据图回答问题.(1)如果血管a比血管b中的二氧化碳多,则X是_____.

(2)如果血管a比血管b尿素含量多,则X应该是_____. (3)如果血管a比血管b营养物质含量少,则X应该是_____. (4)如果血管a比血管b氧气含量相等,则X应该是_____.

第7篇:六年级语文思维能力训练7

卫星思维训练中心六年级语文思维训练卷七

姓名:

一、给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后打"√"。

A.屋脊(jī) 宫阙(què) 吮吸(yǔn) 鏖战(áo 凌晨(línɡ)

(

) B.锃亮(zènɡ)眸子(mǔ) 弹琴(tán) 河畔(pán) 瞭望(liáo)

(

) C.吓煞(shà) 蜷曲(quán) 鸟瞰(kàn) 音乐(yuè) 鸟喙(huì)

(

) D.惬意(qiè) 衣冠(ɡuān) 松散(sàn) 炽热(zhì) 憧憬(chōnɡ)

(

)

二、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句子后打"√"。

A.海伦不分昼夜,像一块干躁的海棉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

) B.在清香的碧螺春荼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

) C.秦兵马俑维妙维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在雕塑史上决无仅有。 (

) D.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校园,我的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 三 、把成语补充完整。

司空见(

)

前(

)后(

)

(

)思(

)虑

(

)(

)不倦

五彩(

)(

) 惊心动(

)

如(

)似(

)

(

)山(

)岭

浮想(

)(

)

四、按要求写成语。

⑴反映品质优秀的:_________、_________ ;

⑵形容人特别多的:__________、________; ⑶形容风景优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表现深情厚谊的: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我们还读过一些写儿童生活的古诗,如《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它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增一点儿则嫌长,写出描写白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春潮带雨晚来急"。请再写出两句含有"雨"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来表示;

(5)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六、填空。

1、在汉语拼音中,字母表上的字母一共有( )个,声母有( )个,韵母有(

)个,整体认读音节有(

)个,音节中除读轻声之外,使用的声调符号有(

)种。

2、“侮、施、饮、怨、梢”五个字的注音中,只有(

)的注音不是整体认读音节。

3、“头上、叶儿、里头”三个词中( )要读成儿化音。

4、“sì 、shì”中的( )是“木偶似”的读音。

5、“xian 、 lian 、 xiong 、 liu” 四个音节中,只有( )中的“i不是介母。

6、“鼎”字共( )画,第六画是( ),第十二画是( )。

7、“凹”字的结构是( ),笔顺规则是:( )

七、补上成语的下半部分

A、千里之行(

) B、天网恢恢(

)C、螳螂捕蝉(

)

D、(

)满招损

9、叠字成语

A、咄咄(

)

B、兢兢(

)

C、虎视(

)

D、振振(

)

八、谚语、歇后语

A、人心齐,(

)

B、有则改之,(

) C、飞蛾扑火。————(

)

D、孔夫子搬家————(

)

九、(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在今(

)省(

)内,它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其他两座是今江西的(

)和湖南的(

)。 (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是我国( 秦朝末年)(朝代)起义的领袖,人称(西楚霸王 ),后来被(

刘邦 )打败。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是晋朝以后(

)等的合称。

十、选择

⑴、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生活简朴 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 灌溉稻田 C、发现问题 远大理想 参观演出 改正错误

D、改善生活 天空晴朗 安排工作 工作认真 ⑵、下面的“川”有一项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请选出来。(

)

A、川流不息

B、高山大川

C、一马平川

D、百川归海 ⑶、与提供的句子搭配恰当的一句是(

)

他一人走在巷子里,……

A、一个人影也没有。

B、只听见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

C、周围人声鼎沸。 ⑷、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B、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C、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D、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⑸、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C、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燕子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⑹、选出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这样精彩的表演,使我赞不绝口。

B、这样精彩的表演,不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C、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使我赞不绝口?

D、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⑺、“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缩句正确的一句是( )。 A、她激动。

B、她说不出话来。

C、她说。 ⑻、下面不是句子的一项是( )。

A、瑞雪兆丰年

B、为人民服务

C、她是好样的

D、她哭了 十

一、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并在序号上打“√”(3分)

1.轮船对运输正如渔网对(a、编织 b、捕鱼 c、劳动 d、 鱼) 2.树木对森林正如钢铁对(a、工具 b、 铁轨 c、 金属 d、 高炉) 3.鸟儿对天空正如船儿对(a、大地 b、工厂 c、 河流 d、天空) 十

二、连线(2分)

《泊船瓜州》 “监狱之花” 解放战争时期 《我的战友邱少云》 周恩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 《狱中联欢》 王安石 抗美援朝时期 《一夜的工作 》 邱少云 春风又绿江南岸 十

三、按要求改写句字(4分)

1、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改为反问句: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的。”

改为转述句:

3、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4、陆地这么大。陆地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用关联词将两句合成一句:

第8篇: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隐性任务。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注重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一、换词、质疑,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1、 换词理解,就是把甲词换成乙词,然后进行比较理解。教学中,通过换词比较理解,是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准确性的一个途径。例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中的“草浪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一句,要准确理解关键词“赶”的含义,可以进行换词比较:如果把“赶”字换成“盖”、“追”、“接”字,行不行?为什么?这样换词比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大家都积极思考,寻找准确的答案。经过比较分析,认识到:如果把“赶”字换成“盖”字,就失去了草浪翻腾涌动的气势;把“赶”字换成“追”字草浪又失去了连天接地的辽阔;把“赶”字换成“接”字,草浪也失去了一浪赶一浪的起伏状态。这里用“赶”字正好表现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赶”字的含义的理解就准确了,也训练了思维的准确性。

2、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课堂上,教师如能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既能对词句深刻理解,又能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如教学《丰碑》一文时,我抓住其中“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句,引导学生质疑:“读了此句,你有什么疑问?”很快,几个学生发现了问题:“老师,军需处长为什么会成为丰碑呢?”我连忙因势利导:“问题提得好,肯动脑筋。”继而向全体学生:“身体怎么会变成丰碑呢?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下,同学们都紧锁眉头,陷入沉思。几分钟后,我又让学生自由讨论,气氛更活跃了。有的说是由于大雪覆盖;有的说是军需处长坐在那里,很像一座丰碑-----在讨论的基础上,我又相机引导:“作者是不是只写军需处长的身体呢?如果不是,又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呢?”经过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将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丰碑”联系在一起:原来作者表面上是写身体成丰碑,实质上是写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这就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中心,思想认识也就深刻了。

二、联想、求异,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联想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一个学生如果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他的思维也就具有创造性。如《会摇尾巴的狼》一课的最后一句是“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了。”这种嘎然而止的结尾,余意未尽,给我们留下想象的余地。我就启发学生想象:狼可能会有几种结果?学生展开想象,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有的说:狼饿死了;有一个学生却说:后来狼骗得了另一只山羊的信任而得救了,结果那只山羊被狼吃掉了。这个学生的想象具有独创性。想象的这个结尾既合情理,又突出了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这个中心思想。又如教学《司马光》一课,讲到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时,可让学生求异:“使劲砸”是什么意思?不砸缸行不行?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孩子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想出了各种不同的办法。有的说:用手去拉;有的说:用竹竿捞;有的说:跳下去救;有的说:把缸推倒等等。我肯定了这些都是救人的好办法,但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并引导学生领会砸缸之所以是最好的办法的原因。这样能使学生主动理解、接受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

三、演示、看图,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全面性。

1、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词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

明的情绪色彩。”使用演示手段来品词析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又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一个降落伞包》一课中“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一句里的“掠”字,就是机翼贴近山峰很快地飞过去的意思。但用文字这样解释,学生还感到抽象。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掠”字的意思,我先做示范演示,然后要学生将书本立起来做山峰,以手掌做飞机,做一做“掠”的动作。这样学生对“掠”字的意思就有了具体形象的感受,就会很快地领悟。又如《两只小狮子》一课中“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一句里的“滚、扑、撕、咬”这四个字,学生不易理解,感到抽象。为了学生更形象地体会这几个字的意思,我先让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让其他学生也模仿做这几个字的动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仅对词句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

2、经常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词句,能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全面深刻。如“看图学文”《放风筝》,图画上不仅完整地反映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具有直观形象性。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整体看图入手,从图悟文,整体感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全面的理解:图上画的是谁放风筝?哪些风筝已经飞上了天?哪些风筝将要飞上天?它是怎样飞上天的?当西边的天空飞来一架飞机时,放风筝的孩子会说些什么?当学生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引导他们看图上各种风筝的形状、颜色;然后引导他们仔细看图上表现“举、拽、收”等动作的细微部分。通过看图,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得更加全面深刻。不仅扎实了语言文字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总之,思维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强烈的意识,睁开慧眼,及时捕捉挖掘,巧妙利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开启学生智慧之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第9篇: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J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秦睿茗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解决三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特别是我们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我试着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1)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我们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十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2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教学论文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10”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1位数乘和用整10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10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1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1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3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1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3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一些调整或补充。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上一篇:上海政府采购网注册下一篇:麻醉作业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