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初中物理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初中物理教学也要适应改革和发展变化的形势,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因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都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建立科学稳定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整体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

探究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解析

摘 要:随着我国在教育体制以及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和改革,各教育学院针对以往的教学模式都相应进行了转变和革新,对学校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新的教学形势,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发展,初中物理教学也在新形势下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通过分析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的教学方式改进措施,希望通过这些革新促进现代初中物理教学在新时期中不断提升质量,凸显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革新

随着国内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课堂逐渐将理论性知识教学重点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在新的理念中同时也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主体地位,更多地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物理在初中生心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仍然受到一些限制性因素,本文就从初中物理在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中的初中物理教学进行重点探究。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新课改开始实施后,在前期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出现了不适应的现象,教师对新课改中的教材内容和授课要求把握不住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和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约束,使得其思维和教学模式过于固化,一时难以针对新课改的要求作出灵活的调整。而另外一方面原因还在于我国目前的新课改要求还不够细致,目标制定过于宏大,导致很多教师在接触到后不知从何下手,而新课改将教学重点逐渐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等,这些要求的出现使教师在教授课程中把握不住课时,为了满足课时安排仍然采用单一的讲授方式。对于学生而言,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方式的灌输,一时之间对新课改的要求难以接受,使得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收到显著效果,这也成为初中物理新课改教学的阻碍。

二、新课改中改进教学方式的有效措施

1.提高初中物理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方式改革中,初中物理教师是改革方式实施的主体,提高初中物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进行课程和教学模式改进实施的基础。教育新时期对初中物理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期的教师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革新体制,不仅需要具备符合新课改标准要求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思维和全面综合能力。在新时期教育要求下,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再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上,更重要的是侧重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踐操作能力,针对培养方向的转变,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虽然更多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进行物理教学的实验操作、实践活动等各种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从中的引导作用也十分重要。

2.创造宽松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学科受其学科性质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学一直都显得单一枯燥,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新课改要求教师通过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制定适合初中阶段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手段来适应初中学生在物理学科方面的学习。在课堂中针对教材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的问题寻找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与日常生活比较贴切的问题来得到学生的关注,促使初中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对知识自主地展开深入的学习和探究。课堂气氛的活跃能够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注重网络科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期不仅初中物理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在教学方式中的应用,使得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和采用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极大转变。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辅助课堂教学,并结合网络中庞大的数据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有意义的教学信息。同时,网络技术的引进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压力,方便物理教师更加快捷地掌握最新的教学资讯和教学资源。

随着国内教育行业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还是学生的学习思维等各方面绝对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革新,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而在整个教学革新过程中,初中教师作为革新主体,其自身素质的提升是进行教学方式转变和促进教学改革深入的重要保障。经过初中物理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各方面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初中物理教学将会引来新的发展高潮。

参考文献:

[1]曾派庆.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探析[J].吉林教育,2016(30).

[2]梁东升.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思路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

作者:潘波燕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升级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初中物理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初中物理教学也要适应改革和发展变化的形势,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因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都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建立科学稳定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升级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打破传统教学局限、开展课堂实验、针对教材提问、倡导合作教学四个层次入手,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科学方法和具体策略进行全面分析。

一、打破传统教学局限,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被动接受知识信息,难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为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彻底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放弃以应试教育为主,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放下教学姿态,主动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互动,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思考时间、语言和平等的身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质疑。

例如,在“液体的压强”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笔者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开设了自主学习课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探究。如,笔者在课程完成一定阶段后,会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面对同学提出的问题,笔者耐心地給予解答,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二、开展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物理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和开展实验活动,可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切实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和倾向,提高对实验教学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根据理论知识,积极组织和开展实践性、实践性的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自主实践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并探究实验结构,学以致用,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能力。

比如,在教授“摩擦力”这一课程时,这节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课程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上课后,笔者首先介绍了本课程的实验道具,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再设计出自己的实验空间,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验难度,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优化学生实验过程。

三、针对教材提问,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和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与倾向,从物理教材中全面、深入地研读物理教材,提炼重点、难点、要点,并结合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设计有启发性、开放性、趣味性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间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创设一种有悬念的教学情境,直接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展开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例如,在“二力平衡”课程教学时,在课程开始后,由笔者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内容,使学生对二力平衡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笔者又从教材中提炼一些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探讨本课程的知识。何谓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两个力应满足哪些条件?提问后,笔者又让学生自主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过了一段时间,笔者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

四、倡导合作教学,促进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教学提倡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优化自主探究的过程及最终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能够以小组合作教学为载体,实施探究式教学。第一,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学习、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地分组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展示自己;其次,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主动自主探究,在小组内进行沟通、讨论、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最终拓展探究的深度。

例如,在教授“滑轮”这一课时,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第一,在课前预习时间,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进行正式教学。接着,笔者会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探究任务,并通过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任务下发后,学生可以开始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要做好监督,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

总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各学科教育教学应进行全面变革、创新和升级,以适应新的目标和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端正教学态度、思维观念,实现创新策略的运用,来完善物理教学的过程,以取得理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进川.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97-198.

[2]席玉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9(33):37.

作者:刘熹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3: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

摘要:全面实施课改以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初中的教学,需要对相关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在初中物理改革过程中,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较为被动,导致学习效果差,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就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的开展讨论,提出相应的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物理教学主张学生能夠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来完成实验操作, 跟进每一步实验步骤,通过亲自体验和感悟对物理知识、概念、原理、规律进一步理解,并且利用小组合作的手段来进行对实验操作的研讨,提出问题后通过实验操作来加以证实。

在实验中反复进行也是对知识的巩固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以学生为本彰显主体地位,以此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分组,共同并进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打造高质量的物理课堂,让学生不再排斥上物理课,从思想上发生重大转变,成为让学生喜欢物理,对物理课有所期盼。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最能凸显学生主体的、提升课堂互动性和教学效果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的核心在于小组划分,这里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最浅层理解的前后桌分配进行操作,而是由教师对班级中的实际学情、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来合理分组,规范划分、规范学习,每个小组都有一名负责人,组织小组成员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

每个小组的划分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当然小组长的担任不一定是优等生,要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物理课堂中进行“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这一实验时,这个实验非常简单易操作,危险系数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将科学思维落实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吸引学生参与度,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物理实验并进行深入探究,这是作为物理思维的基础。

在小组内自行设计实验计划,并将实验步骤认真记录,在班级中进行实验演示,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通过实验操作得出怎样的结论。

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有进行实验操作演示的,还有辅助操作的、记录实验步骤等分工合作,共同创新思维,在小组内勤于尝试、多多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综合性发展。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不能只是自问自答,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实验,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但是如果物理实验没有做好规划同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效率,优化实验设计,通过实验操作带动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设计物理教学探究性实验时,能够激起学生对物理实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度,在确保物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步骤准确程度的同时,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主动性。

在实践运用环境,教师首先需要从教学氛围入手,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从而指导学生主动开展探索。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将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开展学习。

小组的规模可以设定为 4-5 人一组,4-5 人的小组规模刚好能够让每个人都充分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又不至于无法解决问题。

每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对同一个问题也往往会做出不一样的解答,因此在小组中,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解题思路,充分开拓思维模式,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可以取长补短; 对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也能多发挥长处,帮助团队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精心设计,提升效果

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经过完善的设计,还需要对相关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这种反思总结是两个层面的,首先是教师层面。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之后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下一步的问题链教学改革方向,思考加入那些有趣、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和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其次是学生层面,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结合情境化、生活化的问题进行探索,在小组当中开展讨论,针对已有知识进行消化, 总结归纳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同时还需要对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一些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寻找薄弱环节,准备在下一次课堂上向教师提问,巩固效果。

四、结语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寻找对策方法,指导学生学好知识,掌握更多的学生方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郭晓菲 .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的研究 [J]. 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21(01).

[2] 杨安兰 .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J]. 魅力中国,2021(06).

[3] 宋水华 . 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J]. 教育科学,2019(07).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长庆桥镇宁县开发区中学,甘肃 庆阳 745217)

作者:王立军

上一篇:水利局普法工作总结下一篇:创新思维能力生物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