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老敬老少年先进事迹

2022-05-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爱老敬老少年先进事迹

青少年“敬老爱老”志愿服务讲话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永福县青少年“敬老爱老”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积极响应并热情参与此次活动的全体志愿者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爱老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志愿者活动,是以志愿参与为宗旨,以无偿服务为原则。开展好这项活动,不仅有利于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掀起福寿之乡敬老爱老助老新高潮,让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安享晚年,深入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而且对我县深入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树社会文明新风,为建设和谐新永福作贡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次志愿者活动由团县委、各乡镇团委组织实施,活动主题是:青春伴晚霞,辉映夕阳红。全县260个机关、企业、农村团支部和120个少先大队组成100支“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队,正是有了大家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团结友爱道德风尚的形成,大家在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借此机会,我就扎实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提几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各级团组织要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动员。作为党的后备军,尤其是各战线的团委书记要带头投身于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与和组织开展符合自身实际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切实推进全区志愿者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二是要围绕主题,扎实开展各类服务活动。活动中,要坚持自愿参加与组织引导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统一组织与分散组织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使广大团员青年真正成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实践者。

三是加大宣传,营造团员志愿者活动的浓厚氛围。各级团组织要及时挖掘、总结志愿者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加大对先进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团员带头、人人参与志愿活动的浓厚氛围,吸收更多的团员、青年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是要切实提高服务意识,掀起志愿者服务新的高潮。我们的服务队伍是一支经常性的队伍,服务工作时间跨度长、服务内容多、工作任务重,今年又是首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希望大家加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努力提高我们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也希望志愿者能够服从安排,尽心尽责,确保时间、确保质量、确保安全。

实践表明,青年志愿者只有把奉献精神转化为强烈的责任感,把工作激情转

化为坚定的意志品格,把强烈的参与感转化为高水平的专业服务,才能做到助人自助,利人利己。希望广大青年和志愿者朋友们高扬理想主义旗帜,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爱心善行的传承者、志愿服务理念的普及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同时也衷心希望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继续关心、支持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形成鼓励志愿者、服务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掀起“争做志愿者、创造新生活”的志愿服务热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懈奉献。

青年朋友们,时代呼唤青年,时代造就青年。青年的形象是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你们要用爱心去传承文明、用真情去奉献社会、用行动去实现诺言。处于这关键时刻,青年志愿者更要走在发展前列。我相信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团县委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志愿者的不懈努力,我县志愿服务活动必将取得显著成效,广大志愿者必将成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永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最后,预祝志愿者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2篇:敬老爱老个人事迹

邹修昭是五龙桥村大石包村民小组一名普通农家妇女,今年69岁。是全村有名的好媳妇,她20多年如一日敬老爱老,被人们誉为贤妻良母。她细心照料着自己体弱多病的婆婆。在村里每一个熟知邹修昭的人都被她的孝行所感动着。

1990年婆婆身患多种病症,邹修昭与丈夫不分日夜照顾在病床上的老人,屋漏便逢连夜用,2011年,邹修昭丈夫因病去世了,婆婆也都已过天命之年,且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要在床上。照顾婆婆非常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她二话不说,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为了更好的照顾婆婆,她每天五点起床,先为老人做好可口的饭菜,再亲自为老人穿衣、梳头、洗脸。每天种地回家后,还要为老人洗衣服,收拾家务。但无论多忙多累,她都坚持每星期为老人洗一次澡。同时,因为害怕老人因长期躺在床上会生褥疮,她还要经常给老人翻身、擦洗。老人年纪大了,又长期卧病在床,身体非常僵硬,每次翻身都要费好大的劲。即使这样,她也坚持有空就给老人翻身,促使老人身体血液循环。尤其是夏天,更经常不断地给婆婆擦洗身子。在这样的精心照顾下,20年来,老人身上从没生过褥疮。

为了减轻老人的心理负担,她还有意识的为老人说些笑话,逗老人开心,看似不经心的为老人讲一些战胜病魔的例子,鼓励老人树立信心,在她的悉心照料和鼓励下,身体状况都还很好。

就是这样,她用言行感染着老人,从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炽热的思想、无私的行动、坚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

五龙桥村村民委员会

2012年7月3日

第3篇:敬老爱老助老事迹

某某小学

六年级 江某某

江某某的母亲今年43岁,前年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从此再也没能站立起来。在这几年里,她一直细心的照顾母亲,母亲瘫痪期间,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房子里却没有任何的异味,空气清新。不了解情况的人根本不能想像,这样干净的房子是一个瘫痪的病人居住的。在这几年里,她每天都坚持早晚两次给母亲用热水和消毒液擦身子,以免在长期躺着的情况下孳生细菌。她给母亲翻翻身,陪母亲说会话,就在这样的照料下,她的母亲一次褥疮都没有患过。屋漏偏逢连阴雨, 2011年她的母亲患上了脉管炎,脚部严重溃烂,她带着母亲几乎转变了阜城的大小医院,但依然未能治愈,其中一只脚已完全溃烂,医生建议截肢。在母亲回家后,她多方打听,尤其是向患过这种病的家庭讨教经验,在长时间的照料中,她已然成为了半个医生。在她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母亲的病情终于稳住了,连医生都对此表惊讶。

那还是在放国庆七天长假的时候,她正在写作业,妈妈正在看电视,突然,她听见隔壁的胡奶奶发出了“啊啊”的呻吟,她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向胡奶奶家跑去。她急切却又很有礼貌地敲着门:“胡奶奶,我是莎莎,您怎么啦?快开门呀!”过了好一会儿,胡奶奶才出来开门,只见胡奶奶平时那张红光满面的脸现在苍白得像一张纸,她双手捂着肚子,脸上却还是装出一副慈祥的笑脸,困难地说:“是莎莎啊”她焦急地问胡奶奶:“您怎么了,郑叔叔和王阿姨呢?哦,他们啊,吃喜酒去啦,我这把老骨头„..走不动了,就待在家里了。”“哦,是这样呀,您好像生病了?”“哦,没有没有。”胡奶奶一边摇摇手,一边还是忍不住地捂着肚子。“您别装了,我都看见了。”我有点不高兴了,胡奶奶明明生病了嘛,她为什么要撒谎呀!听到我已经识破她的借口,便又笑着说:“没什么大毛病,就是老毛病胃疼又犯了,不碍事的。”她听了,心里才算舒了一口气,还好,不算什么大毛病。于是,她连忙扶胡奶奶到沙发上躺下休息。又回到家中倒了一杯水和找出一片缓解胃疼的药,便小心翼翼地拿给胡奶奶,热情地对她说:“胡奶奶,这是缓解胃疼的药片,你吃下它,胃疼就会好一点的。”没等胡奶奶说话,她又跑回家找出一只热水袋,烧了一锅热水灌了进去,一摸,嘿,还真暖和!她急忙跑到胡奶奶家,帮她把热水袋塞进衣服里。胡奶奶感激地看着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说:“在学校里读书,就是好啊!”她被她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说:“没有啦,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您不用这么感谢我。”说完,她又陪胡奶奶一起看电视,还给她讲笑话呢!直到郑叔叔他们回来,她才回家。

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是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她想以后不仅要关心自己家的老人,更要多关心自己身边的老人。她衷心地祝愿全天下的老爷爷老奶奶在晚年幸福安康!

第4篇:福利院长爱老敬老典型事迹

用一颗真心,托起一片爱心

—记散花镇福利院院长胡联明爱老敬老典型事迹

在我镇福利院的大院子里,总有个忙碌穿梭的身影,他就是散花镇福利院院长胡联明同志。他常说,这里就是我的一片天地,在这里我才最踏实。他热情为院民服务,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和节假日,事无巨细的操持着这里的一切。他无私的奉献换来了院民们的理解,换来了人们的尊敬。该院于2010年被省民政厅授予“农村模范福利院”。

他用真心去照顾老人。

福利院就像一个大家庭,而生活在这里面50多位老人也成了胡联明同志日夜牵挂的“家人”,他总是想方设法地为老人创造更好地生活条件,努力让老人们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院民们都说:“胡院长,是最关心我们的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为了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他办起了老人文化活动室,交心谈心室,为了美化环境,亲自种树种花,扩大绿化覆盖面,为老人拓展了户外活动空间。

他总是从“躬身亲为伺候汤药”的传统美德关怀患病老人。引导他们树立起生活信心,增强战胜病魔的勇气。去年,85岁的聂婆婆患阑尾炎,住进了县中医院,在手术前,要做各种检查,他把聂婆婆从一楼下抱到三楼,又从三楼背到一楼。当时,她的女儿和女婿都在场,很受感动,他们说:“胡院长,你辛苦了”!他却说像这样的事是家常便饭。手术后,由于老人年龄大,恢复特别慢,老人精神一度要崩溃,且有轻生的举动。他知道后,天天找她聊天宽慰,并亲自为她喂药,煲汤。使老人的心情慢慢的开朗起来,病也好了一大半。

还有,今年4月26日下午,77岁的吴爹爹突发疝气,他急忙租车把他送到了县人民医院,从检查到把吴爹爹送进手术室,又是他一个人忙前忙后。晚上10点40分,吴爹爹才被推出了手术室,吴爹爹他亲人没有来,他一个人不仅一晚上没有合眼,而且连一口水都没有喝,因病情比较重,的确走不开。第二天,他的亲人来后,拿出100元,表示酬谢他,他却挽言拒绝了,他说照顾好老人是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用爱心去温暖老人。

胡联明同志把福利院当成自己的家,他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所有的院民是否都起床,对没有起床的院民,问清情况。晚饭时,看所有的院是否全部回院,对没有回院的院民,要查明原因,无故未回院的院民,他及时查找,直到找到为止。遇到恶劣的天气,他亲自当门卫,严禁人员外出,去年6月8日,天气骤变,眼看暴风雨就要来临,他一清点人员,发现捡破烂的吴爹爹没有回来,他急忙骑个摩托车,硬是把吴爹爹找回来了。

他的儿女都在外面打工,由于福利院的工资低,他每月只有1200元钱,家里条件并不好,村里与他同龄人,都买房买车,而他住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老房子。今年55岁的妻子王和平,尽管患有腰椎盘突出,但是,为了生活,也长年在外打工,所以他每天与院民们同吃同住,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去年,在苏州打工的妻子患病住进了医院需要护理,由于福利院工作忙他无法抽身去护理妻子,无赖只有让大儿子辞工去护理,好在她的妻子非常通情达理,并无怨言,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福利院的每一位院民。

用耐心去体贴老人。

福利院老人大多是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他们既然来到福利院,靠的是组织,靠的是福利院,有些老人性格孤僻,思想狭隘,沟通起来是十分困难,可是他始终陪老人们聊天,讲党的好政策,去年9月6日,他帮院民整理房间、清理杂物时,李爹爹很不配合,而且还破口大骂院长,可是他并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继续把李爹爹房间清理、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早上,李爹爹主动的找他作检讨。现在,李爹爹不仅自己配合院长的工作,而且还做其它老人的工作。

他常说,老人年龄大,而且无子女,思想上的空虚,导致情绪不稳定,所以,他只要一有时间,就陪老人说话、聊天、散步,所以老人们说,“胡院长陪我们说话聊天,是我们最开心的。”胡联明说:“只要看到老人们的笑脸,我个人累点、苦点,也值得,因为我们的工作就是让他们开开心的度过晚年。”

用诚心去服务老人。

为了使院民安度晚年,胡联明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总是诚心为院民办实事,院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福利院成立初期,五保老人不仅衣服被褥肮脏破旧,而且房间内部设施也不完善。针对这一现象,他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给每个院民添置了衣柜,床和桌、椅,统一配制了床单,枕头,枕巾,并根据季节变化每年为每位院民添置了适应季节变化的新衣服。使每位院民穿着干净整齐。在他的努力下,通过向上积极争取资金,大力改善福利院民的居住环境,集中活动室安装了空调,每一位院民还配发了蚊帐和电扇,居住环境变得安逸舒适。

硬件改善了,他又琢磨着提高院民的生活质量,他首先从院民生活入手,合理安排做到面食与米饭,干与稀搭配,每天早上,馒头(包子)稀饭,中午一荤一素两个菜,晚上(青菜、鸡蛋或肉)面条。对病人,他亲自护理并开小灶优待病人,对不能自理的病人精心照料,他总是带头护理,为其洗澡,梳头,洗衣,洗被,送药,送水,送饭等等。他经常讲,没有一流的管理,也没有统一的服务,没有一流的服务就没有同住一个院都是一家人的亲情感觉。

他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忙碌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老人们的承诺,在这个平凡的院落里,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第5篇:记朱志模支书敬老爱老先进事迹

情系夕阳红——记朱志模支书敬老爱老先进事迹

走进朱湖村老年体协活动中心,这里房屋宽敞明亮。棋牌室、乒乓球室、图书馆、电教室一应俱全。村老年人在这里参加各种活动,其乐融融,真正体现了老年人老有所乐。在老协办公室挂满了各级部颁发的荣誉牌,充分肯定了朱湖村老年体协的各项工作,村老年协会会长朱汉柏说:“朱湖村老年体协会能有今天,完全是因为村里有了个敬老、爱老的好支书——朱志模同志。”

朱湖村是瑞昌最大的一个自然村,约有3300人口,60岁以上老人300多人,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也是构成社会和谐的一部分。朱志模同志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一直把老年工作作为村重要工作来抓。老年体协刚成立时,没有活动场所,成员也少,老协只是个空架子,老年人茶余饭后只是在小商店打打牌、聊聊天,打发着日子。朱志模同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决心要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让全村老年人有一个活动健身的场所。说干就干,没有经费,他带头捐款,到上级部门争取,动员朋友捐款,经过多方努力,一个投资25万元的活动中心建了起来。村委会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硬是为活动中心配备了各种活动设施,为村老协办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村老年人争相加入协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

为了体现老有所乐,发展老年体育精神,村老协根据老年人的爱好,成立了多个老年活动队伍,如门球队、腰鼓队、太极拳、剑队等等。朱志模同志积极关心各个队伍的活动情况,他自己也加入了村老年门球队,经常在下班后,抽出时间与老年队员在一起练门球、指导球技,俨然成了门球队长和教练,他还经常鼓励门球队员到外地参加各种比赛,也邀请其他球队到村交流。朱湖村门球队员技术娴熟,成为瑞昌市农村一流的队伍,经常在各种比赛中拿到第一名,门球只能是体现老年健身的一部分。今年上半年,村委会投30万元修建了村民休闲广场,在广场上安装了跑步机等价值4万元的老年健身器材,让老年人锻炼身体,每天早晨来此锻炼身体的人络绎不绝。

朱志模支书长说:“人都有一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老爱老是中华名族的美德。老年人要玩,就要让他们玩得开心、玩得愉快。”对老协投入也很慷慨,老协要成立女子腰鼓队,他立马买来50个腰鼓,并为他们添置服装。老年人要学太极拳、太极剑,他就购买录放机,请来教练。他还经常与老年人一起聊天,征求老年人的意见,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

朱志模支书大力支持村老年协会工作的同时,不忘关心爱护老人,村里有两户五保户,由于没有入住敬老院,又在老村尽头,吃水比较困难,他知道后,自己出钱,让村水管员帮他们装上了自来水,水费全免。一组村民朱汉春年纪大,子女又小,家庭比较贫困,灾后重建时,资金比较困难,他又捐款300

元钱、一车黄沙。朱湖村西边港闲置,他买来鱼苗,放养在港内,让喜爱钓鱼的老人享受垂钓的乐趣。今年重阳节,朱志模同志带领村老年协会会长走访老年人,发放慰问品200余份。每年端午、中秋节都亲自到敬老院慰问村五保户关心他们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状况。

朱志模同志同样孝敬自己的母亲,他一家人住在码头镇街上,他多次要求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可是老年人住惯了乡下,不愿到街上生活,没办法,只好依她。为了方便联系,他给母亲装了一部电话,每个月都给几百元生活费。平时,夫妻常常来看望母亲。母亲只要有点小病,他马上送她到医院治疗,邻居们都羡慕她,说她生了一个好儿子,娶了一个好儿媳。

也许是朱志模支书尊老敬老的道德风尚起到了作用,现在的朱湖村到处洋溢着一片敬老爱老的春风,门球场上,父子比赛,儿媳助威的现象常常出现,婆媳吵架的现象渐渐稀少,为老人端屎端尿的现象不足为奇了,邻里乡亲,尊老敬老蔚然成风,2006年朱湖村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村。

第6篇:孝心无涯 无怨无悔-敬老爱老事迹材料

孝心无涯

无怨无悔

—记西北街九委居民杜玉芳敬老爱老先进事迹

杜玉芳是林甸县西北街九委居民,也是林甸县城管局园林工人,她既是单位的优秀职工又是敬老爱老的好儿媳,近三十年来,她遵循孝亲观念,以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格书写着孝亲、敬老的动人故事。她的事迹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多次受到大庆市政府、大庆市建委、林甸县县委、县政府、县妇联的表彰,并授予“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城市美容师”,“敬老好儿女”等荣誉称号。

一九八五年,杜玉芳与吴玉成结婚后与公婆生活在一起。刚过门就以家庭主妇的角色去做家务事,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则,杜玉芳工作在城管处,工作岗位是保洁员,每天凌晨三点多钟就要去扫街道,寒来暑往,三百六十五天,辛苦不言而喻,尤其是冬季,扫道扫得一身汗,干完活往家走时刺骨的寒风一吹浑身都难受,时间久了得了风湿病、关节痛。炎热的夏天在露天的马路上保洁,晒得皮肤热辣辣的痛。胳膊腿又酸又痛,回到家里还要洗衣做饭,照顾老小。

公婆年过六十,身体都不太好,杜玉芳担起了全部家务,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另一方面养育儿女,晚上还要穿针引线,做针线活。杜玉芳的丈夫和他父亲性格直爽,言语多有不周,每逢这种情形,杜玉芳总是苦口婆心说服丈夫,百事孝为先,老人在儿女面前永远都是对的,杜玉芳还经常教育子女,要尊老敬老,就这样,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虽然简朴但是很幸福。婆媳之间也从没有红过脸,吵过架。

二00四年,杜玉芳的公公患病,有时神志不清,有时候信口开河,病情时好时坏,发病时令人打怵,在这种情形下,杜玉芳精心伺候公公,日复一日,一个月,几个月,半年后公公撒手人寰。在老伴离去的打击下,婆婆卧床不起,经诊断是头部血管瘤,眼睛睁不开,生活不能自理,医生说康复的可能性不大,杜玉芳对婆婆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端水喂饭,煎汤熬药,接屎倒尿,老人的心理上得到了极大安慰。虽然失去了老伴,但是有孝心的儿媳,她想到有依靠,不孤单,有和风细雨般的孝心,让她从心坎里得到了温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每天,杜玉芳为老人梳头擦脸,做康复动作,真是爱心、孝心、感动人心,老人一点点康复,一天天好转,几个月之后,竟然下地行走,现如今,八十七岁的婆婆口齿流利,神志清晰,行走自如。

经济上,杜玉芳的家庭并不富裕,每月两千多元的收入用于方方面面的花销捉襟见肘。漫长的岁月中她供儿女念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又勒紧腰带供两个孩子读完了大学,孩子们在杜玉芳的言传身教下都很懂事,生活节俭,衣着朴素,从不乱花一分钱,儿子在念高中时,把同学们喝完扔掉的塑料瓶一个个捡起来,攒到一起卖掉买学习用品,但是在人情往份上,杜玉芳从不因为生活困难让婆婆为难,婆婆没有工作,没有工资,亲属多,人情往份的事自然就多,民俗之事杜玉芳从不拉过,有信必到场,对此婆婆既欣慰又满意,夸自己的儿媳讲孝道,讲奉献,知书达理。

二0一一年,婆婆患肺心病住了医院,杜玉芳日夜伺候,换着样的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在悉心照顾下老人出院了,逢人就夸儿媳好,左邻右舍对杜玉芳敬老、尊老、孝敬老人是有口皆碑。

从一件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杜玉芳心灵上的真善美和人性上的光辉。

就看电视而言,杜玉芳家里仅有的一台电视机是亲属不用的旧式电视,送给她家后,全家人看电视时都是老太太说了算,老人喜欢的节目就是全家人的看点,老人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有着传统观念,在家里当家管事说了算,大到大事情,小到油盐酱醋、柴米油盐等琐碎小事都是老人家动嘴,杜玉芳花钱跑腿,出力干活。婆婆的儿女多,逢年过节,闲暇时间都会携夫带子到此欢聚,杜玉芳总是笑脸相迎,以礼相待,炒菜做饭,桌上桌下,伺候老的招待小的,关照亲属,忙的团团转,从无怨言,对此,婆婆开心,婆婆的儿女及亲属都十分满意,几十年来,杜玉芳与丈夫相濡以沫,孝敬父母,爱护子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0一二年,杜玉芳已年过半百,身体大不如前,经检查,乳腺上长了肿瘤,在哈尔滨肿瘤医院做了切除手术,虽然力不从心,但她对婆婆的关心、孝心和爱心依旧,拖着疲惫的虚脱的身体料理家务,照顾八十七岁的婆婆。在家里,杜玉芳是婆婆的好儿媳,是丈夫的好妻子,儿女的好母亲,在单位她又是一名好职工。

几十年来,杜玉芳工作兢兢业业,勤奋进取,任劳任怨,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九九四年,被评为林甸县劳动模范。

一九九五年,被大庆市建委授予“城市美容师”的光荣称号。那一年杜玉芳摔伤了脚,带着伤痛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一九九六年,被评为大庆市“城市美容师”。 一九九六年、一九九七年、一九九八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林甸县三八红旗手”。

一九九九年被林甸县建委授予“敬老好儿女”的光荣称号。

杜玉芳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一个平凡的单位职工,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孝心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起敬老之风,如今她年过半百,孝心无涯,无怨无悔。

上一篇:个性签名男生下一篇:经典励志演讲稿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