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政治复习计划

2023-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如同白马过隙,我们总是在和过去告别,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做好计划,那么该如何书写计划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18中考政治复习计划》,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2018中考政治复习计划

浅谈中考政治复习

摘 要:新课改对中考政治学科的要求一直比较高,面对中考试题的题量大、题目新颖、材料较广、灵活运用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复习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帮助学生学会从材料的主旨出发,灵活运用解题策略,学会复习。

关键词:政治;中考;复习

初中政治作为一门中考必考学科,对学生的考查不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面对如今中考试题分析量大、材料广、答案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等诸多问题,如何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复习,帮助学生积累、综合与归纳,在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呢,采取怎样的复习方式才更加有效呢?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师实践,认为做好中考前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制订确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按照步骤、分步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轮复习:突出基础

一般采取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初中三年的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梳理,要面面俱到,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做到每个知识都掌握于心。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领会,并整个知识系统化,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复习巩固,并对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练习。

(1)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灵活采用比较法

将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把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要放在一起比较,准确抓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加深记忆。

(2)设计以基础题为主的训练题

对每一块系统的知识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强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学生。

(3)将基础知识与时政热点材料联系起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第二轮复习:强化专题

专题训练是将知识系统复习后,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块复习,比如材料分析题专题训练:即是根据所给材料(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等)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分析实际问题,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等。再如:时政热点训练的专题,根据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論联系实际。党的“十八大”;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发展;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感动中国等等。

3.第三轮复习:创新深化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必须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帮助他们找出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及时给予指导,同时需要回归教材,给学生留出时间,自己查漏补缺,教师进行考试方法的指导。

二、注意复习方法的渗透

1.适量的练习

复习中的练习并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通过必须的题目,让

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掌握基础知识。当然,题目的选择必须精选,且应由浅入深,题型多样。学生的解答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口头回答、讨论、试卷分析等。在复习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一些模拟现实问题的情境,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情境中,引导、启发学生如何准确把握答题的角度。

2.关注社会生活和国内外大事

俗话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政治学科的学习,必须关心社会生活,放眼世界去关注国内外大事,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特点,不仅考查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能力。

3.归纳整理、查漏补缺

在中考冲刺阶段要让学生自己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零散的知识点理成“线”再织成“网”,做到既能分散又能集中,使自己能灵活地掌握知识,及时补缺堵漏,不留后患。要注意关注薄弱点和思维易错点的题目,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分析,知道错误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同时抓规范性的训练。

三、解题技巧策略

1.选择题是中考的主要题型之一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它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步骤是非常必要的。

(1)首先审对题意,准确把握题目关键字(题眼)

题意是题干内容的规定性,审清题意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题干的特定内涵;把握具体体现题意的关键性字词或句子,它决定选项的取舍。

(2)审视选项

对四个选项的内容逐一审查,要领会每个选项所表明大意。

(3)结合题干与题支,有所取舍

根据题干和选项各自的内涵,选择准确答案。要注意选择最能够体现题意的,既选择最佳项。

(4)理顺思路,准确复查

选出答案后,还应检查一下解题的思路是否正确。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否成立,以确保选择的正确性。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排除法”“优选法”和“比较分析法”等。

2.主观题是中考题常见的题型

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仔细阅读题目所给背景材料,边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查的课本知识点,开阔思维,分析透彻,表述完整,并有所创新。

总之,中考前的复习方法,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究竟何为最佳的复习方法,是对我们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射阳县陈南初中)

作者:卞国虎

第2篇:2018年中考政治总复习计划

江西省遂川县教研室 罗六生

中考政治总复习工作,提高复习效率是关键。下面,我就如何提高2018年中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同行探讨交流。

一、备考主要依据

以《中考说明》为依据,充分利用《中考新评价》,重点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基本能力的训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复习过程,力争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部分开始重视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但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学习方法,不会联系身边的事情、国家大事思考问题,没有掌握好答题技巧和方法,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有待养成和提高,答题方法需要给与专门的指导和训练。因此,下一阶段在做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备考基本原则

中考政治复习备考遵循以下两项原则:

1、吃透考纲——《中考说明》。认真研究《中考说明》,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内容变化(如十九大精神)、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准确把握命题方向。

1

2、熟悉考本——《中考新评价》。让学生翻熟《新评价》,夯实知识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3、触类旁通——提高解题能力。通过专题分析、周考旬考,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延伸与运用。

四、备考总复习的具体措施及方法

1、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梳理和巩固。(3-4月)

历年来中考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往往考查多课交叉或年级交叉的知识内容,跨度大,综合性强,并且多以时政材料为背景,从而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考查有机统一起来。所以复习要抓好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的复习。复习时按“通读考点(5分钟)——典型题导入——重点知识梳理——练习巩固——例题分析与重点讲解——单元考试(周考或旬考)”六个步骤进行。通过这一轮复习,总体把握基础知识与复习要点,夯实基础。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复习与巩固:

(1)对每一考点,认真解读《中考说明》和《中考新评价》,确定每一考点的主要知识要点。因为中考命题依据的是《中考说明》和《中考新评价》。

(2)突破每个考点的限制,引领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形成一手资料,重新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依据知识体系,迅速在脑海中扫描所有的知识点,找出需要的知识,组织出完整的答案。

2

(3)每一问题的答案的表述,一定要注意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4)反复落实基础知识,先概念后原理,学会整理知识,认真钻研《新评价》,在练中发现问题,不留知识疑点,达到“准、全、牢、熟”。

2、第二轮复习:进行热点分析,强化模拟演练(4-6月)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和考试的应有之义,也是本学科中考的活力所在。每年的考试都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有人说只要看试题内容,就知道是哪一年的试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增强社会责任感,升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因此,要重视热点专题知识点的分析、总结。同时,这一阶段的复习,更要重视模拟演练和技巧方法的指导。要加强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如多项选择题、分析评论题、综合题等的专项训练,真正使学生达到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能力。通过这一轮的专题分析、专项训练和模拟演练,使学生找出不足,查漏补缺,积累考试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能起到进行中考实战的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落实:

(1)以热点时事专题为对象,搜寻、归纳与专题内容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新的相关知识集合。

(2)结合学科主干知识(基本概念、重要原理观点)引导学生分析热点问题。

(3)对重大热点问题尽可能做到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分析,多

3

角度设置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4) 注重结合江西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家乡的品德。 (5)兼顾并重视“冰点”问题如关于青少年成长问题,体现“回归品德、回归生活,培养好公民”的新课程理念。

(6)始终要把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肩负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时政教学的归宿和落脚点。不断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7)进行模拟演练(周考旬考)、查漏补缺、客观分析、提高应战能力。通过几次模拟考试找出错误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特别是针对学习中等以上的学生试卷要个别分析,个别指导,确保中考成绩。避免陷入题海,盲目做卷子,随意讲卷子。

总之,以《中考说明》为指导,依托《中考新评价》,立足课堂,加强研究,抓基础不迷航,练综合是方向,抓落实最重要,师生一同努力,中考胜利就在前方。

2018-3-2

4

第3篇:2018年政治中考复习提纲

(一)

考点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 少年期主要心理矛盾有:

①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②心理封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③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2、 青春期的特点有哪些?

①困惑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②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是青春期的重要心理③尝试接触社会、理解社会是青春期的行为特点。

3、 怎样珍惜青春?(怎样克服青春期烦恼)

①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②努力充实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和文明的举止③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多运动,多做好事。

4、怎样调控青春期内心的矛盾?(怎样调控好心理冲动)

①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②自己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如听听音乐、打球来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多与同学聊天,给朋友写写信等)③加强道德、法制学习,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意识④学会如何与异性建立健康、正常的友谊关系。⑤不断丰富自己,如多读书,多参加文体活动

考点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人的情绪包括喜怒哀惧爱憎忧等,最基本的情绪分为:喜怒哀惧。在这基本的情绪基础上,又能组合很多复杂的情绪(如:又惊又喜、喜忧参半)所以说,情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相通性、感染性)。

2、情绪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情绪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1)积极影响:健康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2)消极影响:不良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作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3、调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①输入自我调控意识(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 ②转换角度看问题 ③用行动来调控自己的情绪

4、保持乐观心态的方法有:

① 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②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 ③学会爱与感恩

考点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渡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1、学习压力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

②消极影响:没有学习压力,会使我们失去动力,停滞不前;但学习压力过大,会使我们陷入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2、如何调节学习压力?

加压:如果没有学习压力,我们就要自觉适度加压,即在现有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减压:如果学习压力过大,我们就要学会调节,如适当降低期望值、提高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等。

3、考试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①考试焦虑的原因:考试重要,自己的基础差,家庭的压力,自己的期望过高等 ②考试焦虑的表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 ③考试焦虑是可以调节的。

4、如何克服考试焦虑,从容地面对考试?

①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这是克服考试焦虑的主要途径。

②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考试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督促我们总结学习收获的手段,是检查我们已有学习效果的一把尺子,也是选拨学生的较公平的标准。同时,应该看到考试具有偶然性、局限性,一次考试并不能得出对学业的完整评价,更不应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③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如果对考试的结果期望过高,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就应该进行适当调整,以减轻心理负担,使自己的水平得以正常发挥。 ④要增强自身实力。增强自身实力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5、人才是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 国家正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中学生,我们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身心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实现理想的途径: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7、如何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①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考点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心理承受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态度。

1、挫折具有普遍性。人们随时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这是人生的正常现象,谁都无法避免。

2、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

3、挫折对人的影响: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①消极影响:挫折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 ②积极影响:挫折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4、不同的人面对挫折有哪些不同态度?

①消极态度:有的人因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不能自拔、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中。 ②积极态度:面对挫折冷静思考,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③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是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所以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5、怎样有效的应对挫折?

1)面对挫折,保持积极态度,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2)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锻炼心理承受能力;3)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办法(冷静对待、自我疏导、请求帮助、心理换位、精神升华)

6、优良的意志品质: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 坚强意志的表现:坚持不懈、处事果断、不怕困难、善于自制

7、为什么要磨砺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出失败的阴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一番事业都需要坚强的意志。人是否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常常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8、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

①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④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9、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用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是我们终生受益。

10、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

①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③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并及时修订计划④养兴趣⑤断磨砺坚强意志。

11、怎样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① 交一些能够管束自己的朋友②用暗示法来提醒自己③用写日记的方法管束自己

考点5: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

1、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为什么):全面认识评价自己,有利于悦纳自我,有利于悦纳他人,有利于完善自我,有利于身心健康。

2、我们怎样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①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又要认识到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道德);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 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及时发现自己新的优点和新的缺点,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3、认识自我的途径(方法)有哪些?

① 通过自我探索 ②通过与他人作比较 ③通过倾听他人的评价

4、怎样悦纳自我?

① 客观地评价自己 ②欣赏自己的优点 ③接受自己的不足

5、怎样完善自我?

① 发扬优点 ②克服缺点 ③追求进步

考点6: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知道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懂得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关系。

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因生命而充满希望和活力。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只有尊重每一个生命,生命之间相互关爱,才能维护世界的缤纷多彩。

2、如何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活来源于大自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是生命世界的一员,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3、中学生应怎样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生活中具体做法)

增强保护大自然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卫生,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不做破坏污染环境的事等。

4、怎样理解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具有智慧。生命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5、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①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②每个人的生命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都是有价值的,能够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是自己生命价值的重要表现。③健康的生命是我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

6、怎样做到珍爱生命?

①珍爱自己的生命:A当生理和心理出现病患时,要顽强战胜它,绝不屈服,决不放弃生的希望。B当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时,要坚强勇敢,团结互助。C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磨砺坚强意志,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

②珍爱他人的生命:A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B要依法律己,不去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7、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

1)熟记各种救援电话号码,如火警1

19、急救中心120、警察110。2)防止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以及被人勒索、拐骗、绑架等,懂得遇到火灾、水灾、迷路,触电,煤气泄漏等这些情况如何自救。

考点7:体会生命的价值,懂得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1、如何认识生命的价值?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求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其生命的价值也越大。我们应该积极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2、青少年怎样才能实现人生意义,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1)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树立崇高理想2)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进取,掌握本领3)脚踏实地,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努力学习,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目标。

考点8: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 自尊的含义:即自我尊重,既不想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健康人格的基石。(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

2、 怎样做到自尊?

①自己相信自己,尊重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②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洁身自爱。③不图虚荣,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议论。④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⑤自尊要适度。

3、 怎样尊重他人?

最基本的表现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人格。1)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2)善于欣赏、接纳他人3)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4、 区别:自尊、自负与虚荣

1) 自尊事对自己恰如其分的肯定,自尊的人没有傲气。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 2) 自负(自傲)是过度的自我肯定、自视清高,目中无人。 3) 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考点9: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1、自卑:在缺点面前失去自信,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容易导致自暴自弃,妨碍建立快乐的人生。克服自卑要:努力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自信:相信自己能行。是成功的基石。

3、人生为什么需要自立?

①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等要求我们自立。②自立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

4、怎样培养自立的能力? ①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信心,增强自立意识②懂得安排管理自己的生活,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③实践,多锻炼,学会自主决策。

5、自强,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6、自强不息的重要性:(为什么人生当自强?)

1)自强是人生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自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面对困难乐观向上,遭遇灾难坚强勇敢;才能志存高远,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着追求。2)自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7、怎样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①树立正确的理想(志存高远)②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③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④向榜样学习,向自强人物学习。

考点10: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青少年具有从众心理和好奇心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我们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能盲目从众。(要独立思考,分清是非,学会选择,理性行动,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盲目从众的危害:会让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庸俗的生活情趣会影响身心发展,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2、怎样增强自控能力,避免盲目从众?

1)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不断磨砺坚强的意志,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2)要正确认识好奇心,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3)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趣。

3、明是非、辨善恶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4、如何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1)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懂道德,学法律,学榜样。2)磨砺意志,抵制诱惑,自觉养成正确判断是非善恶的意识。3)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5、正确对待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金钱、网络、黄赌毒的诱惑)

6、怎样拒绝不良诱惑?

要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不良诱惑的干扰。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应对:避开诱因法、专时专用法、婉言谢绝等。

7、怎样正确认识“社会流行”(追星)的影响?

1)积极影响:理智追星、以优秀明星为榜样,有利于陶冶高雅生活情趣,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人发展。

2)消极影响:盲目追星、从众追星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危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3)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社会流行,不能盲从,不能简单否定,要独立思考,分清是非,理想行动。

8、利用网络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在网络交往中要学会自我保护,认识网络的两面性2)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3)提高自己的辨别察觉能力,提高抗诱惑能力4)上网要遵守道德,遵守法律。

9、坚持正确行为,不做错事,还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战胜自己,抵制诱惑;打破情面,不追随犯错;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考点1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法律的显著特征有哪些?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区别: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的。

2)联系:两者具有一致性,都是社会行为规范,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3、我国法律的本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4、法律具有制裁功能(制裁违法犯罪行为)和保护功能(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考点1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

1)按违反的法律内容分:违反宪法行为,违反刑法行为,违法民法行为,违反行政法行为。 2)按违法的情节分: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3、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对他人、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任何违法行为依法制裁是维护法律尊严、权威以及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只要触犯了法律,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考点1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会自我保护。

1、我国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2)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都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3)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4)由于某些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3、家庭保护:

①含义、地位、作用: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②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A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B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③禁止性要求:A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B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C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D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等。

4、学校保护:

1)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方面。学校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保护中举足轻重,是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2)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A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C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D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5、社会保护

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是指创建一个和谐、美好、健康的社会环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基本内容有:A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B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

6、司法保护

①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措施。它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②基本内容有:A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B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C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常见的司法保护有:1)针对已经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照顾和保护2)司法机关在处理其他案件时特别照顾未成年人的利益3)关于撤销其监护人资格的特殊规定)

考点14: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强化程序思维,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青少年要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但未成年自身也要加强自我保护。A提高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B面对不法侵害,要学会用智慧与其斗争。C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2、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1)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诉讼是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俗称“打官司”) 2)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方式。

3)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青少年如何与违法犯罪做斗争?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与犯罪分子作斗争时,要勇敢也要机智,用智慧来保护自己。(通过“呼叫法”,“周旋法”,记住歹徒相貌特征、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

考点15:了解违法与犯罪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2、什么是犯罪行为?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特征:A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最本质的特征)B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犯罪的法律标志)C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必然的法律后果)这三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改正,容易发展为犯罪行为。

4、惩治犯罪的意义:1)有利于制止犯罪分子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2)有利于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的犯罪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5、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有哪些?

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6、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7、如何理解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1)一个人走向违法犯罪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染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做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到滑向犯罪的泥潭。2)我们要防微杜渐,自觉纠正不良行为,要遵守法律,增强法制观念,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8、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1)个人原因:身心不成熟,道德水平低,是非不分,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交损友。 2)家庭原因:家教不严,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 3)学校原因: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4)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黑网吧,色情歌舞厅,不健康的音像制品、图书等)

9、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个人角度:A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B重视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C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D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2)家庭角度:多与青少年沟通,了解孩子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 3)学校角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4)政府角度: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国家角度:加强完善相关针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法律。

考点16: 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的种类,增强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1、刑法: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刑罚只适用于犯罪分子,而且只有人民法院才能有权依法判处刑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1)主刑: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E死刑。主刑只能单独适用。

2)附加刑: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包括A罚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附加刑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以独立适用。(还可以同时使用两个以上)

3、我国刑罚对刑事责任年龄作出了哪些明确的规定?

①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④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4、如何增强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中小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具体应做到: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遇事不要忍着不吭声,要及时告诉家长或着老师;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立即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2)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谨慎,少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或私自会见网友;出外办事不单独行动,要与同学结伴而行,以免发生意外。)3)养成谨言慎行习惯。(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在公共场合遇到可疑者时,设法避开;化妆、服饰要得体,不要过分暴露;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对陌生人交付现金以及物品;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尽量用和缓的语言和手段加以处理等等。)

考点17: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1、家庭关系的建立: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天下父母无不疼爱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天然情感。在世界上,为我们付出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博大的,永恒的;他们赋予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哺乳我们成长。 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本分;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义务。

3、怎样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在少年时期:体谅、关心父母,尽可能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和烦恼,让父母为自己的良好行为高兴、骄傲,不使父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忧虑。在成年时期: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注意:孝敬,不是愚孝,不是盲目的顺从)

考点18: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1、爱的冲突

原因: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与我们渴望独立产生的矛盾。

性质:“爱的冲突”是正常的,自然的,是我们渴望独立,渴望独立、成熟的表现。 危害:经常的冲突会影响和谐的亲子关系,破坏正常的亲子沟通,不能以“正常”为由而任其发展。 化解冲突的办法:需要让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理解父母。理解的途径是沟通。

2、逆反心理:子女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消极的逆反心理,会导致与父母对抗,结果往往惩罚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

3、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1)要调适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努力克制自己,冷静对待;2)尊重理解父母,学会主动沟通,用真诚的态度对待父母,与父母不必太计较;3)学会换位思考,为父母分忧。

4、如何与父母交往?

1)时刻记住父母的良苦用心,发生矛盾时不闹独立;2)经常与父母沟通,有事多与父母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3)做错事要主动检讨,不逃避责任4)体会父母的难处和面对的压力,学会为父母分担。5)对父母作出的承诺要说到做到。(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真诚、得体地赞美父母)

考点19: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意义。

1、闭锁心理的含义:将自己闭锁起来的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紧张,拘谨乃至关闭自己的心理状态)

2、闭锁心理表现为:

①会出现与父母、老师疏远的现象,对别人带有“戒备心理”;②抱怨别人对自己不理解;③内心的矛盾从不外露

3、 闭锁心理的危害:

闭锁心理容易形成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孤僻性格,如果不及时克服,就容易发展为自闭心理,把朋友拒之门外。甚至导致悲观厌世和轻生的念头,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如何克服闭锁心理?

1)要想获得别人对自己的理解,就要主动坦露自己的真实思想。2)要想获得人际交往的温暖,就要先信任对方。(A正确认识自己,敞开心扉B积极参加集体活动C善于关心别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5、我们为什么要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①热情开朗的性格会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②容易被人接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在集体和社会中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并且容易得到快乐。

6、怎样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①每天保持一种好心情; ②对老师、对同学态度友好; ③与人交往主动、豁达,不计较个人得失。

7、如何理解友谊?

①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友谊给予我们支持与力量。

②真正的友谊,是人们在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亲密友谊。

A.友谊要靠真诚和宽容“播种”。B.友谊要靠平等与尊重“护理”。C.友谊要靠信任与奉献“浇灌”。 ③建立新友谊时我们要谨记(交友原则):善交益友,不交损友,乐交诤友。

考点20: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1、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

①言行适当,自然大方。 ②互相尊重,平等待人。③自爱自重,珍惜自己。

2、怎样看待与异性之间的交往:

对待青春期的情感,我们应该谨慎对待,理智处理,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自我保护。对异性有好感或者爱慕之情是正常、自然又美好的事,但我们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注意男女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3、怎样在与异性交往中保护自己?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学会自救与求助3)良好的自律是最好的保护。

第4篇:2018年初三政治中考复习

1、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①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社会营造的良好道德风尚;③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公平正义;④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向《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学习?

答: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责任;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发扬奉献精神,不言代价与回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善待他人等。

3.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符合哪一战略和基本国策?

①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必要性:①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④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⑤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现实意义:①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绿色环保理念;④有利于引导公民落实绿色生活方式; ⑤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如何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国家:①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科技保障;④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依法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⑥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知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等。

社会:①加强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宣传;②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③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环保、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

公民:①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基本国策;②身体力行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③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一草一木;④积极参加有关环保的 1 公益活动;⑤勇于并善于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积极参加打扫社区卫生的劳动;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承担绿色环保社会责任,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进行环保调查,将调查结果向环保部门反映,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等等。

3.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求我们如何去做?①依法保护环境;②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③大力发展环保科技;④为保护环境提供物质保障、制度保障;⑤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2.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你心中的美丽中国有哪些特征?

如:山川秀丽之美,政治清明之美,经济繁荣之美,和谐安居之美……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不相符合的行为?

①环境方面:乱排污水,乱放废气,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随意焚烧秸秆,乱丢垃圾等;②资源方面:舌尖上的浪费,盲目消费,虐杀野生动物,浪费资源能源等。

4.在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①认识资源环境形势的紧迫性,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及重要意义。提高自己的资源、环境意识;②自觉遵纪守法,参加环保公益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③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多坐公交,纸张双面用,爱护花草,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等;④自觉与身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3.如何以具体行动共建绿色环保家园?

①日常环保: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不随意乱扔垃圾;拒绝使用塑料袋,杜绝白色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②环保行动:做义务环保宣传员,向人们介绍环境保护的知识和重要性;发现破坏环境的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等等。

2.促进环境治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与实施哪些战略、方略、方针等相结合?并说明理由。

①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相结合,因为这可以为治理环境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公民;②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相结合,因为这有利于治理环境走上法治化轨道,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和法治支持;③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因为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可以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积极性。

1.提倡建设“海绵城市”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②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③有利于保护环境,优化生态;④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中国。

6.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2 ①积极宣传循环经济促进法,让更多的人了解,从而增强人们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 ②提高资源、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买过度包装的食品,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购物袋等; ③同各种不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行为作斗争,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你认为学校可以采取哪些节约措施?

①节用:节约利用水、电、纸等;②弃用: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③代用:自备方便袋代替使用塑料袋;④重用:将废弃物重新使用,如废弃物回收或把废弃物重新成有用的物品等。

1、“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

答: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为精准扶贫做些什么?或在谱写我国扶贫开发历史新篇章的过程中,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答: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把自己打造成国家的可用之才;②以实际行动参与扶贫为扶贫工作做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宣传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和扶贫的重要性。③积极参加相关的扶贫开发活动;④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为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献计献策;⑤立志成才,报效祖国,长大后为国家的扶贫开发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3、我国当前还存在贫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或我国存在贫困人口的原因有哪些? 答:(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原因造成的。(4)职业岗位、文化水平、技术能力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

4、实施精准扶贫坚持有什么重要意义?(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关注扶贫工作? 或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这表明了什么?)、

答:①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②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④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稳定;⑤推进扶贫开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⑦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⑧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⑨党和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等等。

5、我国怎样才能打赢扶贫攻坚战?

答: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给贫困地区以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③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存保障。④坚持教育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⑤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6、请列举近年来我国采取的扶贫举措。、

答:①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②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③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④实施大病救治制度;⑤完善城乡合作医疗保险制度。(1)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优化整合扶贫 3 资源,建立并不断完善特惠政策,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做“政策加法”;(2)不断推进扶贫开发领域的改革创新,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创新扶贫开发方式;(3)进一步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凝聚扶贫开发更大合力;(4)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5)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

7、如果你的家庭比较贫困你会怎么做?

答:①正视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逃避、不屈服;②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灰心、不气馁;③既积极寻求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④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帮助家庭脱贫。

8、“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你认为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答:政府:①创新扶贫开发方式;②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③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④地方政府要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

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展开对口扶贫;

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要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努力摆脱贫困。 社会: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

10、“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中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你认为创造“中国奇迹”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

主要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改革开放;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⑤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⑥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创业、团结协作;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11、要实现教育扶贫,必须是是哪一战略?

12、实现教育扶贫,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 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精神的高素质人才;③加强教育投资力度,大力推行均衡教育;

提供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做?

答: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3、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的最好途径。国家为我们接受教育

答:①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中途退学;②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③自觉养成主动、持续学习的好习惯,认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④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立志报效祖国; ⑤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增强获取知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等。

14、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答:①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促进中部崛起等战略;④要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④要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⑤要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15、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4 答: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③有利于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保护劳动者积极性,防止贫富分化;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6、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

答:(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缩小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7、贫困地区怎么才能脱贫致富?

答:(1)政府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2)社会要大力宣传,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3)企业要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给予贫困地区帮助展开对口扶贫。(4)贫困地区人民也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科学技术,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19、公民创造财富的方式: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科学管理,技术创新。 20、国家设立“扶贫日”的意义?

答:(1)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2)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4)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5)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有利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3、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棚改放在民生工作突出位置,不折不扣按期完成既定任务。说明了什么?答:(1)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我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5、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1)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具体措施:①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建立并不断完善特惠政策,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做“政策加法”;②不断推进扶贫开发领域的改革创新、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③进一步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凝聚扶贫开发更大合力。

26、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答:(1)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2)能够切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表明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3)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4)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5)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7、政府加强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有利于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解决公民住房问题。(2)可以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3)可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区落后面貌。(4)棚户区改造可以增加社会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5)有利于密切党和居民群众的感情,促进社会和谐。

29、要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体现了什么原则?对这一根本原则,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1)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2)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着不同的内容。

32、我国目前扶贫开发事业还面临着哪些问题?

5 答:(1)贫困状况依然严峻。长期困扰贫困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增收难、就业难等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政策体系尚需完善。扶贫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各级职责不清、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一些地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也存在违规现象。(3)社会扶贫的参与度不够。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的平台尚未建立,支持、引导、监管等政策也不够健全。

33、众所周知近来教育扶贫力度在逐渐加大请你列举身边教育扶贫的实例。

答:①加大扶贫力度开展一对一扶贫;②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开展精准扶贫;③扶资金、扶方法实施一户一产业工程;④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等。(任选两点即可)

侵害英雄烈士形象,“暴走漫画”等16个微博账号被关

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昨日发布公告,集中清理侵害英雄烈士形象有害信息,共关闭包括暴走漫画、暴走大事件、黄继光砸缸、办公室的董存瑞等严重违规账号16个,删除账号昵称39个。

此前媒体报道,自媒体“暴走漫画”在“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了一段时长58秒、含有戏谑侮辱董存瑞烈士和叶挺烈士内容的短视频。引发网友不满。随后,今日头条在接到举报后,下架了相关视频,并对涉事账号“暴走漫画”进行了封禁处理。

5月17日,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发布《关于落实〈英雄烈士保护法〉集中清理侵害英雄烈士形象有害信息的公告》。

公告称,根据《英雄烈士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微博为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正确导向引领,近日集中对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信息的有害信息进行了集中清理。在本次清理中共关闭包括@暴走漫画@暴走大事件@黄继光砸缸@办公室的董存瑞 等严重违规账号16个,删除账号昵称39个。微博将严格按照《英雄烈士保护法》的要求,对有关有害信息进行处置。同时也欢迎广大网友对此类有害信息进行举报。

6 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其中,新增的“美化侵略战争将构成犯罪,依法追刑责”条款备受关注。 草案规定,亵渎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战略行为,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选择题

1.2018年2月20日,两男子身着日军军装在南京紫金山抗日遗址合影,照片流传网络后引发网友愤慨。2月22日,两男子被警方抓获,警方通告:两男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构成寻衅滋事,并提出公众“切莫挑战国家与民族的尊严”。两男子被处以行政拘留15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违法具有危害性,必受刑罚处罚 B.亵渎民族的尊严,必受法律惩罚 C.民族尊严须尊重,必须坚决捍卫 D.法律具有强制性,必须严格遵守 2.2018年3月11日江苏警方通报称,两名男子日前通过网络发布极端言论寻衅滋事,被南京警方刑事拘留,其中一名网民在微信群中发布涉及南京大屠杀的极端言论。这两名男子的行为属于( )

A. 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严重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

2018年2月,两名男子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抗战遗址前合影,之后被南京警方依法行政拘留15天。请据此回答3—4题。 3.“精日(精神日本人)”分子没有履行 的基本义务。 A.批评建议 B.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C.依法纳税 D.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7 4.对于“精日”分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民族底线,全国人大代表在谴责的同时认为,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这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前提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5.2017年9月3日,是中国第三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政府决定开展纪念活动。该做法的目的是(

)

A.悼念死难同胞

延续民族仇恨 B.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C.牢记使命 为国担当 称霸世界 D.勿忘国耻 激发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

二、问答题:

1,“狼牙山五壮士”后人葛长生、宋福保胜诉、邱少云之弟邱少华胜诉说明了什么? ①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②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③法律维护正义,维护英雄人物等

2.虚无、抹黑革命英雄人物的行为有何危害? ①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正义;②危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人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③危害了中国特色杜会主义发展,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④不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等 3.国家应该如何对待虚无、抹黑革命英雄人物的行为?

①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英雄的良好风气;②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厉打击抹黑英雄人物的违法犯罪行为;③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④鼓励公民积极行使批评建议权,同这种行为作斗争。

4.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虚无、抹黑革命英雄人物的行为? 8 ①加强学习了解,宣传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②增强明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学会正确选择;③增强责任意识,善于同虚无、抹黑英雄人物的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英雄人物等。

5.辨析:针对一些人抹黑革命英人物的言论,下面的观点请你辨析。 甲:言论自由是权利,想说什么无限制 乙:网络不是法外地,英雄名誉不可侵

甲观点错误,乙正确。①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赋予公民言论自由;②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在我国,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③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的底线,不得利用网络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英雄人物的事迹、形象和精神价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民族感情的一部分,不容扭曲。我们中学生要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依法履行义务,对自己言行负责;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6.为更好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良好风气,我中学准备开展一系列“捍卫英雄美好形象”的活动。

(1)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请英雄人物到学校做报告:举办以学习英雄事迹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2)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来“捍卫英雄”? 9 ①可以通过阅读报刊、查阅互联网,收看电视节目等途径了解英雄故事;②积极参加宣传和捍卫英雄的活动,开辟网络平台介绍英雄事迹;③通过采访当事人的方式了解、理解英雄;④看到抹黑英雄的言行,敢于制止和举报等。 (3)开展这样的系列活动具有怎样的意义? 有利于: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②形成学英雄、爱英雄的良好好风气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激发中国人民发愤图强、捍卫主权保家卫国的壮志胸怀;增强中国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第5篇:2018年政治中考九年级复习资料

本册所属部分:心理道德+法律常识+国情部分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一、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1.责任的含义、产生。

含义: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产生: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2.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①随着所处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

②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③作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作为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普通公民,应当“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社会成员,应当保护环境,维护正义。

④出现角色冲突时,要分清责任的轻重缓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选择。 3.自己对自己负责。(为什么?怎么做?)

①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②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③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④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

⑤小到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信、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二、不言代价与回报

1. 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等。 代价: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选择可以选择的责任。

①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

②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③一旦我们作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3.主动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①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②改变我们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做到我承担,我无悔。 4.感恩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

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 ①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②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③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为什么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①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②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③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3.怎样关爱集体?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4.团结的集体。

集体的力量不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而且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

①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②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③广大社会成员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④有利于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互帮互助,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⑤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①承担起管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②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要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 ③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我们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④我们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⑤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3.为什么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①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②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③当你参加公益活动时,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从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为什么要信守承诺?

①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②我们信守承诺,就会为自己赢得信任。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

③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 2.为什么要勇担过错? ①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更能考验我们的勇气。

②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2.自觉承担责任的要求。

①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②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日益强大的中国和面临压力的中国。

①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同时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认清国情,科学发展。

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4.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国情) ①原因(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②含义: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③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④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6.国家的总任务。

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①在九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历程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旗帜就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二、党的基本路线 1.党的基本路线。

①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途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目标)。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②意义:(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其它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3.四项基本原则。

①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坚持改革开放的意义。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团结,综合国力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强。

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团结,综合国力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强。

②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6.处理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②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含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②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③意义:(灵活)

①民族团结事关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祖国统

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③只有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才能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④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5.维护民族团结。

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②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6.一国两制。

①制定: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②内容:“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③实践: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7.解决台湾问题。

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 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8.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①历史事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民心所向: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③历史必然: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②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③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对外开放

2.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①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开放。 ②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们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③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④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一、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3.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②其它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4.人口多,增长快的影响。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人口问题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 6.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①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②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③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7.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

①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环境问题的成因。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工业污染治理任务繁重,城镇生活污染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严重,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3.环境问题的危害。 ①破坏生态平衡。 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严峻环境形势的正确选择。

①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科学发展观。

①核心:以人为本。

②含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③内涵: (1)全面:“五位一体”建设。

(2)协调:城乡、贫富、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各方面的协调。 (3)可持续: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2.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和利用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为什么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缓解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②有利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①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②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2.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②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③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的重要作用。

①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3.我国科技的现状。

①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②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4.中国发展科技的意义。

①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②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教育的关系。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2.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③教育关系子孙后代,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④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三、科教兴国 1.为什么?

①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对我国形成严峻挑战。

②发展教育、科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怎么做?

①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②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③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④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⑤建立科技奖励制度,奖励科技人才。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 1.为什么?

①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②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2.青少年怎样成为创新型人才?

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知识基础。 ②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勤于实践。 ③要勇于质疑,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④拓展思维,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⑤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善于思考,大胆想象。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组成。

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 2.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4.中华文化的影响。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6.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的光荣使命。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①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丰富和发展: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的民族精神。②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⑤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美德。 ⑥学习爱国英雄人物,激发爱国热情。

⑦在学习中培养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1.人民当家作主。

①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2.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 3.依法治国的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②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4.依法治国的要求。

①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一切国家机关都要依法组织和建立,依法行使职权。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④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遵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5.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①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②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③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的地位,作用。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2. 宪法的内容。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主要有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

3.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原因。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4.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的表现。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②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被撤销或者宣布无效。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5.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6.我们对待宪法的态度。

①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三、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1.政治权利的内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我们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①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可以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 3.我们自觉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意义。

①有利于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发展民主政治。

③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预防腐败,建设高效、廉政政府。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4.依法行使监督权。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②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③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5.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6.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①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7.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①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②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③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一、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什么决定的?

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它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其中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4.国有经济。

(1)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2)国有经济的重要性、作用: 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②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5.集体经济。

(1)什么是集体经济?

它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2)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作用:

①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集体经济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③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6.非公有制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作用: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非公有制经济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7.处理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形成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局面。这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我国的分配制度。

①由谁决定: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②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③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理解共同富裕。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 ②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经过长期有步骤、分阶段的努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为什么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②有利于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⑤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完善国家的分配制度,落实分配政策,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援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坚持改革开放,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②贫困地区人口要努力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实行计划生育,艰苦奋斗,发展集体经济、特色经济。

⑤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八课 投身精神文明建设

一、什么是先进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 为什么要发展先进文化?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②先进文化始终是凝聚和激励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④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⑤联系实际。

三、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国家方面

①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什么?怎么做?)

(1)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为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培养“四有”新人。(为什么?怎么做?) 为什么:①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四有”公民。 ④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怎么做:①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②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③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④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意义?)

(二)个人方面

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 ③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6篇: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专题复习(一)政治建设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一、政治建设

(一)2018两会

材料:两会”概述2018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ー次会议召开,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设问:1.“两会”反映出我国坚持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1)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参加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人民是怎样的关系? (1)人大代表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人大代表表必为人民照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表明了什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③全国人民代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④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受它监督,对它负责。 4.开展普法宣传有何现实意义? 有利于:①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②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在生活中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维权;③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

5. 两会前夕,约5万人通过微信、微博的形式参与两会热点话题调查。这说明了什么? 我国公民民主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增多,国家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6. 2018年全国两会首次开启“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并继续做好“部长通道”。邀请各方面代表委员亮相,讲述代表委员心声,展现代表委员风采,展现中国两会的开放自信。说明了什么?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开放的中国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展现一个开放自信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7. 据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980名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妇女代表比例有所上升,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所下降。这体现了什么?

人大代表的广泛性;人大代表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8. 据统计,在选出的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体现了什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平等地享有参与国家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新时代 新思想 新目标 新征程——聚焦中国共产党第

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大会在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后,于10月24日上午胜利闭幕。

设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是否意味着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改变? 为什么?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原因: ①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但经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初级阶段的唯一条件,还应该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联系起来看。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发生的变化,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本身发生了变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休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设问

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1)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这“两个阶段”的具体安排是怎样的?

(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请描绘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的美好图景。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增加了“美丽”两个字,其依据的国情有哪些?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我国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等等。

5、为实现“美丽”这一目标,我国应该如何做?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开发新能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等等。

新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设问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应采取哪些举措?

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1)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3)我国的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表明我国坚持什么基本国策?我国应如何坚持这一基本国策?

(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开放;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义现代化而奋斗, 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第7篇:中考政治复习计划

一、 复习范围

七、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下册及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

二、复习步骤

结合近年思想品德中考的实际情况,我总结出九年级在总复习阶段应合理利用的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地毯式复习法。

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分为:七年级用一周时间复习,八年级用五周的时间,九年级知识用三周时间。 用来系统复习的时间较短,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对此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抓住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

设计针对性强的试题,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与辅导。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保证一节课至少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第二轮:专题复习。

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时间是从第十周开始,估计使用两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轮:模拟练习。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结合历年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

注意的问题有:本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这一阶段主要环节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复习过程中,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向前看,九年级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紧,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考前指导,并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扎实研究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教法,学习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方法,搜集其他学校水平高的试题,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有关月考、期中考试和模拟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

三、复习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1.以中考说明、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中考说明规定了本届中考的内容、范围、题型及分值、试题的难易度、规定了中考的方向。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本知识所要掌握的程度。所以中考复习一定要围绕中考说明、新课标要求,复习才会有针对性,避免走错路、走弯路,浪费时间。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复习时,也只有把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才能进一步理解、巩固课本知识。为此,至少要做到两大联系:

一是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符合中考命题要贴近学生实际的要求。

二是课本知识与国家时政热点相联系。要运用课本上的观点分析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本地区的重要举措等。

3.夯实基础与拓展延伸相结合的原则。复习时,要注重双基,要夯实基础,不能走马观花、好高婺远。基础不牢,就无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中考的选拔功能,则有必要在夯实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拓展与延伸。

4.学生自学与老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复习课上,老师一定要少讲、精讲,要把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练,要让学生编制知识结构网络,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老师要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具体方法与措施:

1、训练学生的答题习惯,力求在网上阅卷中尽量减少失误。

2、培优转差,个别辅导

3、指导学生更新学习观念,准确把握答题方法。在平时的小测试、模拟考试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重视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

4、指导学生联系教材,向教材寻找观点。

5、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的答案比较灵活,允许多元化。

6、指导学生在平时练习,测评考试中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理顺答题思路,归纳答案要点,运用政治术语,掌握答题方法、格式,注意卷面书写等小节。

五、避免进入复习课误区

误区一:把中考复习课上成新授课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为此,根据

七、

八、九三个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特点,我个人认为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应以情景复习法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道德教育等问题。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应该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我国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不同的法律来分析不同的案例,并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应以材料复习法为主,根据历年中考的经验,材料题是中考必考

题型,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方针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误区二:复习课上教师自唱独角戏

其实,既然是复习课,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应该是有所了解,有所印象,我们何不把这一复习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即先由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演练与反馈,教师从中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最后教师再进行一定的总结,这样,既让学生动了起来,也让教师轻松了许多。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更强了。

误区三:复习课上复习方法太单一

有的学生很不喜欢上复习课,因为复习课要么就是教师讲,要么就是学生练,要么就是讲练结合。单一的复习方法学生没趣,教师没趣。为了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我认为,复习课也可以借鉴新授课的一些教学方法,比如,我们教师仍然可以搜集一些音乐、图片、录像等资料,制作出容量较大的课件;对于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争论;对于复习题的题型选择上,可选择一些充满幽默感的漫画题、辨析题、情景剧题等,以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总之,新课标形势下,中考备考的复习方法,有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去探究、把握适合自己的最佳复习方法,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复习工作,从而才能提高中考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质量。

上一篇:群生日晚会群主发言稿下一篇:英语角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