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评定教师教学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课堂教学自评估是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进,不断改变教学理念,使教学质量和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本文以艺术类英语班级隐性分级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自评估为例,阐述了教学自评估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质量评定教师教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教学质量评定教师教学论文 篇1: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定方式探究

摘要: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定对于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学投入、推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反思了传统教学评定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准则。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定;信息反馈

学校教育水平决定了国民素质,制约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甚至综合国力。国内外各个高校和教育学者都高度重视教学质量,都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其中一项重要手段就是要加强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定,但是如何公正、准确、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却是多年来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为此,高等院校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体系。

本文以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定为切入点,就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分析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原因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总结出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评定准则。

1 教学质量评定的根本含义

教学质量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所形成的教学效果价值观的反映,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即学生获取的知识、产生的能力等变化与整体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高等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单纯地体现在知识传授的能力上,还包括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传递,因此,教学质量的评定方法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定是教师评价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标准,正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的捕获,然后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对整个教学过程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以此为根据针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造、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机制能够使教师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传承效果, 提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效率。因此,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在高校教师教学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 教学质量评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方法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改革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当今高校教学质量评定体系在观念、标准、人员配备、实施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使教学质量评定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质量评定缺少科学定位,教学质量评定的定位体现了评定的立足点和根本目的。只有具有了科学的评定方法定位,才能制订出合理的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方法。传统的评定方法通常定位于对教师的测量和鉴定,并将评定结果与评职、创优、奖金发放等挂钩,它完全将教师置于被监管的被动地位,使得教师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忽略了评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忽视了教师工作的个人风格和特点,破坏了教师之间的协作、压抑教师潜能的发挥,存在着错误导向和扼杀创新的弊端。

2.2 教学质量评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教学评定的片面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评定内容主要关注于课堂教学,着重于对教师基本功的考核,如授课过程中表达的清晰与否,重点是否突出,教师语言是否流畅等,传输知识的效率和能力时主要的评定标准,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个性、创造性和人格魅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第二,教学质量评定主体缺乏广泛的参与性,忽视了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及其主动性。整个教学质量评价基本上成为教学主管部门对师生进行的单向评价。但在缺少师生广泛参与前提下的教学质量评定所产生的结果很容易让人产生质疑,而且也很难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2.3 传统教学质量评定过于看中量化分析,缺乏定性判断。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广泛,包含知识质量、能力质量、全面素质质量。其中很多因素很难用数据进行量化,而现今的考核评定方法过分看重数据,把教学工作过程分解成各项可测指标、每项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再把权重按照一定的法则累加最终形成教师教学效果的最终分数,不能量化的因素没有办法添加到教育评定体系中,导致了这种评定方式湮没了教育科学的文化性格、人文特性。

2.4 教学质量评定缺乏完整反馈系统。现阶段的教学质量评定机制大多具备行政色彩,评定过程自上而下实施评价,教师、学生、院系在评定的运作上均处于被动地位,其反馈意见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及时处理。并且在评定系统中,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多处于滞后状况。对反馈信息缺乏合理的处置方式,反馈信息不能及时反馈授课教师,使得该过程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3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定准则的探讨

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定方法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定应坚持如下准则:

3.1 教学质量是教师素质,教师的知识,技能的功能和性情,也强烈地受到评估制度的影响,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和鞭策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强调目标的人本化、主体的多元化、视角的综合化和方法的科学化,是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改进工作的综合体系。教学评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通过这样的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不应该只把其当成监管和甄选教师的手段。正因为如此,学校在开展教师教学评价时,首先应明确教学质量评定的定位。

3.2在教学评定过程中应该按照多种复合性标准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其中应该考虑到知识传授的过程、思想引导的方法、能力培养的手段、性情陶冶的影响、心理调适的能力等因素,不能单纯地用课堂教学过程去评定;整体的评价过程应该体现灵活性,以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形成教师教学的个人特色和风格。

3.3在评价教学质量时,要看教师教学过程对学生所产生的长远影响,特别要考虑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以此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整个教学质量评定过程要体现学术的民主性、教学内容选择的自由性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3.4教学评定应该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学校与教师双方应该相互协调,积极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评定的功能充分发挥。如果考评结果没有积极反馈,考评的最重要的作用就得不到发挥。评价者由于没有掌握被评定者的相关信息,或者对信息了解不全面,会使评定成果呈现偏差;在评定的过程中,只根据被评定者的教学初步印象,而不是具体的行为表现来对被评定者进行评定;被评定者如果不能收到及时的反馈,也会对评定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产生质疑,结果只能是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并且助长了一些歪风邪气。

参考文献:

[1] 刘琴.论高教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J]. 重庆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2010,(24).

[2] 汪旭晖.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鉴与监控保障机制优化[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

[3] 陆慧, 张瑜.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4] 焦师文.教师考核评价:重绩效还是重发展[J].中国教育报,2014,(5).

■ 编辑∕高 伟

作者:杨慧晶 张淑丽 王春英

教学质量评定教师教学论文 篇2:

浅谈艺术类英语隐性分级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自评估

摘 要:课堂教学自评估是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进,不断改变教学理念,使教学质量和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本文以艺术类英语班级隐性分级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自评估为例,阐述了教学自评估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评估分级教学学生

教师课堂教学自评估,指的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各要素作用的评价。它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而实施的,它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完整的课堂教学包括备课、上课、课堂教学自我评价、反思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动态的课堂教学活动系统,断裂其中任何一环,课堂教学活动系统就会被破坏,系统的整体功能就会随之弱化,课堂教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及时了解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在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进的过程中,使教学质量和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如何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课堂英语教学水平,目前是各类高校共同研究的热门话题。针对艺术系学生英语难教的特点,许多学校教务处都制定过一些宽松的政策,比如说减少教学内容,放宽及格率等。因此,艺术类的英语教学评估是游离于公共英语教学标准之外的,它没有具体的英语教学的评估要求。因此,教师教学自评估应该是这类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探索艺术类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班内隐性分级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可取、可行的。所谓班级隐性分级教学,是西方国家分级教学研究的形式之一,这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明显的分级标记给学生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采取只为任课教师与学生本人知晓,学生之间并不知道的,以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该学生进行干预和影响的一种分级形式。班级隐性分级教学要取得真正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教师,而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又在自评估。

本文将以艺术类英语课堂教学为出发点,以班内隐性分级的实践教学方式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等五个方面论述教师自评估的可行性。

一、教师的主导性是教师自评估的前提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非常密切,著名英语教育专家秦秀白曾经提出好学生都不是在课堂内由老师“教”出来,而是靠老师在课堂内外“导”出来的。在给艺术类学生实施班内隐性分级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重基础,慢变化,多鼓励”的原则, 加强了基础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力求课文和练习讲解耐心、细致,同时培养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使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有同等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树立了自信心。

(二)对有效知识量的取舍

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一般说来,让艺术类学生在短时间内摄取大量的知识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把握好有效学习知识量,以促进知识的增长和学习的发展,然后学会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的迁移。教学知识量的内容包含着教学内容的难度、学习的时间、教材内容等,它受能力、兴趣、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它决不是教师教了多少学生就能学多少的问题。有时候,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可能学得越少。

(三)学生活动层次的划分

教师在巩固所授知识的过程中,按不同级别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或题目,使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让各个级别的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种选择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按级别对教学内容进行验收或测试。通过分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级教学目标的程度,从而可以及时调整并确立新的目标,激发各级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自评估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与学习需求的吻合程度决定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为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教学结果表现为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教学的有效性常常表述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它是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理解为教师的教与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是否吻合。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反映出学习者成长和发展需要的程度。

(二)教学活动是促成吻合程度提高的润滑剂

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适应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因材施教、实施多种变量的组合等,教师在课堂上清楚地讲授、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公平地、坦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等都是有效教学活动的表现,它能促成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学生发展的有效性是教师自评估的根本

(一)学生起点的能力

学生的起点能力是指在教学开始之前所具有的学习准备状态。了解了学生的起点能力,教学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否则,教师就有可能将学生的起点能力定得过高或过低,要么脱离学生实际,要么使学生在低水平的内容上做无效的劳动。这些都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艺术类学生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自尊心强,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但多数学生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加上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和懒散的作风,造成他们的英语学习时断时续,收效甚微,畏难情绪十分严重。所以艺术类学生难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艺术类学生的能力起点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因素,当一个教师面对百来名学生,而且层次差距大的话,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分析和判断,就显得尤其重要,否则,教学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英语学习有其规则、方法和技巧,要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有效的学习者,这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将英语学习的语言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真正的学习才能发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才能形成,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三)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且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师在实践层面上体现为教学实践活动吸引力越大,学生的参与性就越强。教师可以通过变化教学程序、教学方式、教学技巧以及进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还取决于学生的自身。正如教师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替代学生的学习一样,教师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替代学生的投入。所以学生的问题应以学生自身为突破口,要引导学生反省,提高责任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班级隐性分级教学所关注的是如何使学生更加成功,如何使所有学生都能成功,它基本上满足不同级别学生的要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基础好的学生的优势,基础较弱的学生可受到教师、同学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不再被动消极应付。分级教学的教学质量评定应该是建立于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基础上的。艺术系学生可以基本接受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但他们不善于寻找自己的学习缺陷,不善于主动学习。如果通过分级教学,艺术系学生真正能做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把握学习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师自评估的保证

(一)教师创造的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体现在一些有形的教学设施方面,更主要地体现在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上。师生关系融洽,可以促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行动都能够得到积极的发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班级隐性分级教学认为课堂教学是发现并显露学生需要的一种行动,教师应该尽力满足学生各个层次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需要结构,并引导学生的需要由低到高的发展。如果学生体验到教师的欢迎、指导与支持的话,学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显露自己的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需要的关注,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完全推展。

(二)学生营造的课堂气氛

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接受者。学生渲染课堂气氛的能力远比教师营造课堂气氛的能力要大得多。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都在不断调整。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促进独立思考、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艺术系学生的专业特长决定了他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发现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更深地挖掘艺术生英语学习的潜力。艺术系学生做出来的PPT虽然有时英语表达不够准确,但画面优美可以让人赏心悦目。他们动手能力强,大胆地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成PPT,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并用英语解说画面的内容等等,然后勇敢地在《学生自我测评表》上给自己打个满分! 这样的课堂气氛感染着每一个在座的学生,使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五、学生评价是教师自评估的重要参数

教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评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课堂教学自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自评估的方向应该确定为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和提高的方向。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给自己确定的目标过高或过低的话或者过于频繁地改变学习内容的话,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学习方式、调整学习内容。

《学生自我测自评表》是学生给自己平时成绩打分的一种特殊的权利,此表占期末考试总成绩的40%,也就是说学生的英语平时成绩完全取决于其本人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此表每次上课由学生自己填写,只要完成了表中任意一项的学生都可以给自己一个评分。不同级别的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的高低,给自己评分,这种评分是纵向的,是建立在自我水平比较的基础上,而不是与同班其他学生进行的横向比较的基础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劲头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总之,教师自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隐性分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教师自评估是最重要的环节。做好艺术类英语隐性分级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自评估,对提高艺术类英语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淑颖.大学英语教学法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 许楠.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J].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刘彩玲: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泰尔弗商务分院,讲师。)

作者:刘彩玲

教学质量评定教师教学论文 篇3:

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摘 要: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体现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上。而信息化教学需要广大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文章在对目前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和问题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转变教师观念和机制创新方面入手,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和应用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素养和能力,有效地应用信息化提升了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理念;机制;人才培养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深刻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山东理工大学作为入选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的单位,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用。其校园网硬件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并在2010年统一了校内的网络教学平台,平台的开发与使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统一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对学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从我校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使用情况看,存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不足和使用率相对较低等“路上有车,车上货少,无人驾驶”之类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

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试点,在对目前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和问题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转变教师观念和机制创新方面入手,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和应用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素养和能力,有效地应用信息化提升了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以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为例)

截至2015年,生命科学学院的65门课程(含实验)中有28门课程曾经使用过网络教学平台,占全院总课程的43.1%;但学生使用超过100次的只有16门课程,占全院总课程的24.6%;使用较好超过1000次的只有5门课程,只占全院总课程的0.8%,实验课程的使用更少,只有2门使用过网络教学平台。学院共有43位一线专任教师,却只有16位教师使用过网络教学平台,占全院教师的37.2%。

总的来看,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对信息化教学了解较少,课程现有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对我校提供的各种相关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教师之间资源交流与共享较少,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搜索或制作课件来进行课堂教学,缺乏对信息化教学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制约了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深层次发展。

二、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程度低的原因调查和分析

1.教师中保持传统教学观念者居多,教学理念亟需转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观念和想法决定他们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教学。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以讲授为主,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授者;学生以听为主,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为主;评价学生也主要看记住多少知识为主。而信息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教学活动;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主要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发展,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道德等方面全面发展。这需要花大精力去学习和研究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和应用,对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机制监督和约束,部分教师不想也很难转变其观念。

2.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水平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学习提升

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信息素质、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与技术操作技能。信息意识指人对信息敏感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高校教师要对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主动积极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教学相关资源,具有信息安全意识,促进技术资源的健康、安全使用,能够更新自己的信息意识、能力,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2]。信息能力与技术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过程组织实施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力,使用常用开发软件制作课件和信息资源加工的能力。而这些信息化的素质和能力的获得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练习,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作保障,这势必会影响教师投身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3.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待优化,教学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是高校信息化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赖以持续的基本条件。这种教学环境包括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所有条件和因素,是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组织制度环境等条件和因素的集合。而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直接影响着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从信息化教学环境影响教师的角度考虑,我校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已基本具备,而且在逐渐完善,基本能满足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需要。而组织制度环境和机制的建设目前还不够完善,这也是大多数高校目前存在的问题。但组织制度环境和相应的评价机制对教师和学生及教学活动效果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间接影响学校信息化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3]。学校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任期考核和各种教学相关奖励等方面都缺乏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学院目前关于信息化教学的文件、制度和评价机制等也都是空白,所以多数教师不关注和应用信息化教学也是必然。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结合生命科学学院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其教学信息化的需求,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实践与探索。我们以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试点,从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信息化素质和能力、建立信息化评价机制方面入手,调动教师参与和应用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和评价方式,提升学院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为解决教学信息化建设中的“路上有车,车上货少,无人驾驶”等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同时为我校教学信息化机制的建设和资源的有效应用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三、 开展和推进信息化教学采取的措施(图 1)

1.多措并举,转变教师观念

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不断涌现,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产生的今天,教育信息化不仅肩负着重塑传统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不断创新的使命[4]。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由教师的教为主转移为学生的学为主,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教师是应用信息化的载体和保障,所以首要任务是培养教师具有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我们除通过进行理论学习渗透,转变教师观念,进行理念更新外,还通过观摩一些带有先进性教学理念、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好的示范课,让教师从思想上和内心深处切身体会到信息化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自觉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逐渐实现运用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识。

2.创新机制,优化信息化环境,充分调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为促进学院信息化教学工作开展,成立信息化教学工作小组、制定信息化教学相关政策和制度,并经院教代会审议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为学院教学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1)成立信息化教学工作小组。成立以院长牵头,分管院长为主要负责人的信息化教学工作小组,确保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和实施。首先通过培训使信息化教学工作小组充分认识到教学信息化对我院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明确我院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有效地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和应用信息化教学。

(2)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制度和信息化教学常态化机制。45岁以下教师至少参加一次信息化教学的系统性培训,要求人人会利用信息化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平台);45岁以上的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鼓励积极使用信息化教学。培训前要填写生命科学学院教师进修培训申请表,培训后要交培训会议相关的培训资料和学习心得体会书面稿一份或现场PPT汇报学习心得。

(3)建立教师教学信息化档案和信息化课题资料管理制度。如建立每位教师每学年的教学信息化学习培训的各种相关资料、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统计表、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表、参加信息化教研活动实录等。建立信息化课题资料管理制度如每学年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相关课题汇总表、相应课题申请书、相关批准文件、课题中期汇报相关资料、结题相关资料和文件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学院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并有章可循。

(4)制定信息化教学奖励制度。每学年统计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情况,并与年终教学相关考核工作结合,给予适当的奖励。每年评选“信息化教学先进个人”和信息化教学先进课程组”进行表彰奖励。对获得此荣誉的教师个人和团体给予奖励,以此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和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力。

(5)创新教学管理和实施机制。为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我院将尝试采取课程AB岗和小班教学方式,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开展信息化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备课难度的增加和与学生互动次数的增加,课程AB岗和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6)制定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将信息化教学纳入教学质量奖评选、职称评定和聘期考核中,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每年教学质量评定、职称评定和聘期考核中,将每年教务处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和信息化教学的学生评价情况,根据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教师信息化教学现场汇报,由信息化评审工作小组进行评分,以加分形式计入相应评价办法。

3.构建多元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能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和能力对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5]。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6]。因此,学院制定了多元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能力。我们通过问卷、座谈和调研等方式,了解教师目前具备的信息化相关技术和能力及其信息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制定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和提升计划,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1)实施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校本培训。鼓励和引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努力发挥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多媒体教室的作用,通过学校外聘专家来校培训、校内专家培训以及优秀信息化课程建设课程的示范等多种途径,强化教师教育信息应用意识,提高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应用水平,熟练掌握多种信息化教学相关技术。

(2)资助教师参加各种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和会议,使教师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信息化教学发展和提升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

(3)组织网络教研活动。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同时学会通过网络进行教研活动,如网上备课、撰写教学反思、讨论互动、积累教案和教学资料等,通过教师QQ群、电子答疑、教师微博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成员之间讨论交流,拓展教师合作交流空间,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促进团队信息化教学的共同提高。

(4)推进“课程上网工程计划”。鼓励教师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相应的课程,要求将相关的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并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建设和使用课程网络平台过程中,教师需要相互学习交流,建设好相应的信息化资源并利用好各种信息化教学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教学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5)开展信息化教育专项教学经验交流会。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会。内容可以包括课件制作、电子教案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关于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教学反思等,使大家在学习交流中信息化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

(6)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推进为契机,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探索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科研反哺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及其新的“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可以推进微课、MOOC和课件制作等相关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四、开展和推进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推进了教学信息化教学改革

学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开展该项工作以来,按照“完善基础,拓展应用,深度融合”的建设目标,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出台了关于院级信息化培育课程立项的通知,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相关的活动(如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全国性的与信息化相关的教学会议),有效地推进了学院信息化建设进程。

2.学院明确了教学改革思路,从制度上保障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

通过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学院明确了教学改革思路,从制度上保障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生命科学学院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把教育教学信息化纳入“十三五”规划,明确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思路,以促进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为根本目的,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化教学培训学习制度》《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化教学档案制度》《生命科学学院网络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相关制度和文件,使教师信息化教学工作更加规范。

3.加大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力度,全面推行了信息化教学改革

(1)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和信息化教学改革

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学校信息化教学项目的申报工作,获批校级信息化课程改革项目9项。在此基础上,学院依托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启动了院级信息化课程改革立项工作,有23项被纳入院级信息化课程改革项目,涵盖了学院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全部课程,逐步形成了分层建设、系统推进、全面覆盖的工作机制。

(2)以小班教学和课程AB岗为试点,更好的推进了学院信息化教学和改革

学院制定了《关于实施课程教学小班化及AB岗试点的办法》,A岗主要由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担任,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负责备课、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等,B岗主要由青年博士教师担任,主要跟随A岗听课,负责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维护、互动和平时作业的批改等。细胞生物学课程采用AB岗试点效果比较好,不仅让B岗年轻教师学习了教学技巧和经验,还提升了他们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和能力;同时,还让A岗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备课和设计,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3)加大了教师培训和考察学习力度,内化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改革经验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最终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学院采用校内、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措施,积极组织学院教师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信息化课程改革培训,去信息化做的比较好的高校进行调研和学习,并邀请专家为学院教师作报告。2015年一年参加信息化教学会议培训的教师就达到100人次。另外,在2015年,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各种相关会议和培训,每次这种培训和会议我院教师都占到全校的20%以上,充分说明了我院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参加这些会议和培训,明确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和改革的方向,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信息化素养。目前,学院教师变“教学”为“导学”,引导学生变“听学”为“研学”,教学过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已深入每位教师的思想。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打破,“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正在形成。

(4)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2015-2016学年)

①全校23个兄弟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生命科学学院本学年35位专任教师上课,不到800学生,但在全校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23个学院中,其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的各项指标却遥遥领先(见表1)。

②全院教师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本学年35位专任教师都使用过平台,有29位(82.9%)教师使用比较频繁(见表2)。说明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和积极使用信息化教学。

③全院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本学年65门课程全部使用过平台,其中有40多门(61.5%)课程使用比较频繁(见表3)。说明我院的多数课程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教学。

(5)学生学习效果和收获感悟

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课程改革中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了单一的学习形式和交流模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一致认为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为他们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提供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和条件,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6)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和收获

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教师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学院涌现了一批积极投身到信息化教学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例如刘文老师的分子生物学课程采用“教问”教学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宋林霞老师的遗传学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宋新华老师和张秀芳老师的微课制作等。特别是2015年,我院有4位教师在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

总之,经过一系列信息化教学改革和鼓励措施实施之后,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师建立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的新理念,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推进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质量评价体系、奖励政策和办法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课程信息化资源丰富、师生应用效果良好,最终提升了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5.

[2]李军.论信息素养对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4(2):73-76.

[3]朱建彬.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信息化建设初探[J].科技咨询,2009(3):189.

[4]杜占元.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的讲话.2015.5.

[5]杨哲.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61-64.

[6]尹睿,倪妙珊,孙宁蔚等.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绩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71-75.

(编辑:鲁利瑞)

作者:庞秋香 管恩京 舒启芳 宋新华 陈志伟

上一篇:城镇纪委工作计划下一篇:医院业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