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文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班主任论文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师德形象,思想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班主任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成才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决定着班风与初中生学习环境的好坏,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本身就是一项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结合多年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我想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怎样做好一名小学班主任。

第一篇:班主任论文

小学副班主任有效助力班主任班级管理探析

【摘要】副班主任应和班主任保持一致的育人观和班级管理理念,在教学和活动中渗透德育,全面积极配合班主任积极开展工作,统一学生的意志和行动,振奋学生的精神,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推动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关键词】副班主任;助力;育人;班级管理

班级既是学校教导及德育工作的基础实施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只有做好班级管理,教育好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班主任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同时也兼顾着一个班的一切大小细务,工作繁多而辛劳,这时候,“副班主任”的设立就显得极其重要。副班主任应该主动积极地配合正班主任的工作计划和正班主任的步调一致,成为班主任的有效助力。副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和班主任保持一致的育人观和班级管理理念

好班主任一定要有专业育人观和班级管理理念,副班主任的育人观和班级管理理念也一定要和正班主任一致。如果是没经验的副班主任和已有成熟育人观和管理理念的正班主任合作,副班主任要认真向正班主任学习,深入理解正班主任的育人观和班级管理理念,并将运用于班级管理中;如果副班主任和正班主任都没多少经验,可以一起找准目标,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如果副班主任比较有经验,而正班主任比较年轻,可以帮助正班主任找准育人目标。

笔者和搭班的正班主任一起学习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育人观》《理解型班级管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等教育管理书籍。我们一致决定:班级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需提高学生的生存智慧、生命质量;在班级管理中需做到以人为本,民主自由,创建一个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

二、在教学和活动中渗透德育

(一)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作为科任老师,副班主任还需经常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教育,把德育工作渗透其中。例如,任教科学的副班主任在带领学生学习环境与进化的内容时,可以教育学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环境不可改变,我们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学习有关生态平衡的内容时要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要与其它动物及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学习有关遗传的内容时要教育学生敬老爱幼,主动和祖父母打招呼、帮他们做事、听他们讲过去的事情。

(二)在特色主题班会和少先队活动中渗透

副班主任除了协助正班主任组织好班会课和少先队活动外,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学科特点组织一些有特色的主题班会课和主题少先队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如,美术、音乐老师可以开展艺术主题活动;任教科学的副班主任可以开展环保、科技、创新等主题的活动。

在四(6)班,笔者就组织过《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游戏激发学生们的不同观点,让他们在激烈的讨论中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重要性;使他们懂得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把环境意识落实到行动上,从小培养他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

(三)在日常接触中渗透

副班主任在日常接触中还需叮咛学生们:校内外见到老师、同学、亲朋好友都要主动打招呼;早晨起来,要向长辈问好;离家以前,要向长辈道别;吃饭前,要先请长辈入座;不说脏话、粗话;打扰别人,要说声“打扰了”“请原谅”,被别人求助时应说“没关系”“请说”;开会或观看演出时要按时入场、适时鼓掌、演完后再离场;打电话时要使用文明用语,注意表述清晰、完整等等。

此外,副班主任还需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一个人长大后是否心理健康、明辨是非,除了家庭教养外,很大程度上也与学校教育离不开。尤其是在不太健康的家庭长大的学生,更需要学校教育将他拉回正轨。做为副班主任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道德修养,经常教育学生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能明辨是非,能包容他人过失,并鼓励其知错就改;还要做一个诚信的人,说到做到。尊重、爱护学生,建立双向沟通管理,让学生信赖你。积极配合正班主任营造一个生生、师生间平等、尊重、互爱的班集体。

三、协助班主任做好其它日常工作

(一)协助班主任做好日常班级管理

很多学校都开展“文明班”的评比,为正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级提供了一个看得见的目标。学生们还不太定性,需要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观、学识、态度、行为习惯等。这使得“文明班”各项的要求每天执行起来非常繁锁。副班主任要做的就是配合正班主任将这些繁锁工作落实到位。

如,在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中,随时注意班级学风的变化;早上、课间、午读经常到班上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如,发现不良现象或不文明行为,马上和正班主任一起做好教育、处理工作。主动配合正班主任做好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认真参与每一项活动。

(二)协助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副班主任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交流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的工作意见,争取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配合,协助正班主任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每学期家访积极参加,随班参加家长会,并向家长介绍本班学生情况,配合正班主任做好家长的一切教育工作,争取家长与学校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和正班主任一起评定学生操行

操行是指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表现。给学生们评定操行就是对他们一学期或一学年来的品德发展变化情况的评价。副班主任既是带班的科任老师,同时也跟随正班主任参与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操行有充分的发言权与参考意见。所以,副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积累材料,做到实事求是,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科学评价学生,积极配合正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工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副班主任应和正班主任保持一致的育人观和班级管理理念,全面配合正班主任积极开展工作,让学生的意志和行动达到统一,让他们的精神振奋起来,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意志,推动班集体的形成。正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引导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副班主任同样也是如此。

如果说,班主任的工作是春天的播种和夏天的耕耘,副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日常的锄草和灭虫。如果说,班主任像照亮世界的太阳,副班主任就像是黑夜里的月亮,柔和地补着光。

参考文献:

[1]陈振华.理解型班级管理[M].大象出版社,2010.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作者:邵琳

第二篇:初中班主任有效发挥班主任德育功能的对策

摘要:班主任在初中阶段始终都伴随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同时由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愈发重视起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引导。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并没有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班主任德育功能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管理经验,就怎样开展初中阶段下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学;班主任管理;德育工作

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在现阶段下的具体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此才能够有效的开展初中阶段下的班主任德育工作。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现状

班主任在初中阶段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是重要的,同样所承担的责任也是巨大的。与任课老师相比,班主任不仅需要能够在课程中对于学生课程表现进行观察,并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进行沟通,还需要班主任能够较为妥善的处理学生在课程之外所出现的状况,并对相关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至于德育的目标,班主任仍然认为德育是针对后进学生这一观念没有有效的改善,并且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依旧是将重点放在针对后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例如谈话,探访或课堂目标。不可否认,这对于后进学生起到一定的帮助。但是却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整体性,缺乏对于德育工作的正确认识。在这种理解下,一些高级教师发现,从对于德育教学的认知角度上来看的话,德育面向所有学生所开展的。虽然班主任能够对于班级整体的发展起到相对应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也要对班主任能够起到的具体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够过于夸大对于班级的整体影响,教师更需要能够以更为多元的方式来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班主任德育效果原因分析

学生自身对于道德观念的认识不足时阻碍教师进行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当面对社会上的不道德行为时,有的学生面对这一现状很难有正确的认识,甚至还可能对于学生产生反作用,同时由于在初中阶段下,许多教师只是重视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成绩,对于这一方面本身就有着先天不足,学生缺乏正确的三观引导也是阻碍德育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是有待于提高的。年轻人对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决心和对未来的渴望。然而,鉴于激烈的竞争,紧张的学习氛围以及不适当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形式以及家庭变化的出现,一些年轻人的两极分化情绪显然很严重,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辍学,喝酒和吸烟以及斗殴现象屡见不鲜。所以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能够强化学生在现阶段下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同时,现阶段下互联网信息设备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使中学生的社交化异常发展,因此学生多接触的范围相较于更为广泛,如果学生交友不当,很可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果。总体而言,班主任的道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三、有效发挥班主任德育功能的对策

1、改变德育工作理念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之中进行各种有趣,引人入胜且丰富的与道德相关的实践活动,让中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发展道德感并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随后引导学生在课程中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提高其自身的思想意识。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学生精神境界。同时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不仅体现了中学教育体系中德育的核心价值观。而且受到基础教育政策改革指导的影响,在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之下,教师需要能够对于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德育渗透,并为学生提供指导,努力在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培养学生时,要更加注意他们的精神世界,以使他们越来越充实。

2、提高专业技能

首先是改善班级管理的方式。具体来说,在对学生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当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需要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肯定;一些学生的意见可能不正确或不正确,教师可以使用提问技巧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以此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班主任应当充分照顾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是提高教师的心理协调能力。班主任需要具有特定的心理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班级,改善学生的个性,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复杂而繁重的课程中调整其心理状态。具有专业的心理特征和抵抗压力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以健康清晰的頭脑进行学习。第三是提高自身的管理反思能力。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记住过去的教学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并以科学研究的眼光总结过去,不断的对于自身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感受学生的成长及其进步。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初中阶段始终都伴随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能够结合实际,来有效的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媛媛.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探索[J].中国教师,2019(S2):165.

[2]高汉梅.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7(23):36.

作者:吴颂平

第三篇:论初中班主任的“以身作则”及班主任工作创新

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师德形象,思想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班主任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成才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决定着班风与初中生学习环境的好坏,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本身就是一项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结合多年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我想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怎样做好一名小学班主任。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师德服人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前半句我们说并不尽然,后半句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特别是初中生,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据好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老师叫我们做的”。在孩子眼中,由于他们本身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社会阅历还比较少,我们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仿的对象。

基于这种现实情况,所以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既要重“言教”,更要重“身教”。班主任所面对的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中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把教师作为观察、模仿的主要对象。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讲课的风度、学识水平、自身修养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也决定着教育效果。学生只有看到优秀品行在自己的老师身上活生生地体现出来,才会信服,才能激发他们出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

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幼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学科、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度。”所以,教师必须自觉地、时时审视自己的言行,用自己无声的行动、示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吸引学生,从而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全人格。

二、主动加强与学生,科任教师以及家长的沟通交流

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他就应当首先全方面地了解人”,全方面了解人,一是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像对朋友一样去关心他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必须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利用个别谈心、拉家常等方式接近他们,在凡是能与学生接触的场合,都要做到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要以平等的身份、轻松的话题来缩短师生感情上的距离;二是要多与科任老师沟通,科任老师对学生某一科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习态度最了解,因此,班主任要多听取科任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三是要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交谈,亲自到学生家里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生活环境、个人经历、身体索质、品德表现等。这绝不是打电话能代替的,班主任的家访表明了对学生的关心与负责。学生与家长感受到班主任的一片苦心,有助于增进师生感情;四是召开家长会。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的家长会是联系家长与学校领导、任课老师、班主任的好形式,其它任何形式的联系都不能代替它,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可了解到学生的许多情况,尤其是可以了解一些带倾向性的情况。

三、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在人格正是处于一个比较容易塑造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班主任就需要注重对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而且需要和乐的情感和坚定的人格意志。”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均表明,我们对少年儿童的人格教育极为薄弱和不自觉。而人格教育的薄弱往往造成一些孩子独立意识、主体意识的缺乏,导致孩子对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困惑。因此,在素质教育受到高度重视的同时,人格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应该把学生人格塑造作为主要任务来重点规划、切实落实。

培养初中生健全的人格,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自尊、自重、自强不息、勇为人先的精神。人格特征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自尊、自重、自强”,这是对高尚人格渴望与追求的最重要的内部动力。现代青少年人格结构中普遍地少了锐气,多了惰性,其原因就在于缺少“三自”精神。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他没有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创造者的自尊感,如果他不能自豪地抬起头来走路,那么,所谓个性就是不可思议的。”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安排那些能充分显示学生智力、道德和意志力的活动,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感兴趣,都能自愿参加,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激励、扶植和推动学生去获取成功,使他们从小就充满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欲。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激发内在的发展动力,从而强化主体意识,形成主动精神,培养独立能力,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让学生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逐步克服和消除他们人格结构中自卑、懦弱、自甘落后、萎靡不振、不敢进取等消极特征,使其树立敢于拼搏、顽强果断、勇于挑战、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等人格品质。

总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总之,班级管理的艺术是相当丰富的,只要我们的班主任注意观察、善于总结并灵活地和教学、管理实际相结合,那么我们的班级管理水平就能不断地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出更多水平高、能力强的好学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文永生,男,汉族,1973.5,本科,教育,中级职称,067500,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南五十家子学区中心校

作者:文永生

第四篇: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班主任专业化工作已经得到发展,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管理者和运作者。一个班级的好与坏,跟班主任有着密切的联系。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建设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语言文化素质、教育和管理的道德素质,从而提高班集体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班主任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

在班集体中,班主任就是直接的管理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班集体的形象。要想组织和管理好班集体,得从自我做起,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有时候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班主任说多次,可能学生也不会听进去,只有一少部分学生会按照要求去做。但是,如果班主任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先做起,那么学生也会跟着做起。这就是身教比言传要好很多。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在班集体中树立威信,全面执行学校的要求,教学能力和办事能力,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让学生通过班主任的言行确定自己的言行准则。

所谓教育就是“教师做好榜样,学生自然跟随”。在对学生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利用榜样的作用。在多数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就是他们的楷模。所以,班主任要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去引导学生。自己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追求真理和敢于拼搏和进取,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性格。

二、教育管理素质的修养

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因素,班主任是联系学生和学校的桥梁,建设好班集体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前提。班主任要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管理班集体不能只靠严厉和粗暴的方法。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就直接批评,可以跟学生进行单独的沟通,先了解情况,再给学生讲道理,让学生尽快改正。在管理中,班主任要做到公平、公正,无论对待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公平对待,不可厚此薄彼。班主任在课上可以是知识的传授者和人生的导师,在课下可以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学习和生活上有任何困难,班主任都要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学生。让学生尽快摆脱困难,学生也会从心底感激。只有班主任用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赢得学生的爱戴。也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班集体的发展。所以说,班主任的管理素质很重要。

三、专业文化和科学知识素质的修养

要想搞好班主任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班主任就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技能。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知识面广。既是思想家、教育家,还必须是艺术家和哲学家。要多才多艺,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一个知识渊博的班主任,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学生的一切。班主任要熟悉各学科的知识,方便随时给学生指导。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班集体的教学水平。

四、法律意识素质的修养

作为班主任,还要熟悉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爱国主义实施纲要》等,要懂得时刻遵循国家教育方针,根据法律行事,才能避免自己触犯法律条文。同时也要多跟学生讲解法律知识,让学生具备法律的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

总之,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所在,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决定着一个班级的质量。所以说班主任在平常的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还要多借鉴同行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的修养,跟学生相处融洽,打造班级的和谐,促进班集体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才是做好班主任工作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杨莉.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158-159.

[2]曾澄福.论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趋势[J].新课程(教师),2011(2):18.

[3]杨莉.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158-159.

[4]曾澄福.论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趋势[J].新课程(教师),2011(2):18.

注:此论文是甘肃省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WW[2017]GH109,課题名称《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张玉琴

第五篇:《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

摘要:班主任在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进一步的加强中小学生班主任的工作,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从明确班主任的工作量、提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凸现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三个方面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从合理行使管理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掌握管理技巧等方面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规定;师生关系

1、《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出台的背景

要想做好一名班主任,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角色的意识: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就算班主任满足了上面所有的角色要求,也要能够较好的把握每一种角色的比例搭配。这也说明了班主任工作的角色的繁多性以及工作任务的繁重性。教育部于2006年曾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就班主任的职责和保障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时隔3年,教育部又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素质教育时代的呼唤。当今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不管是国家、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中小学班主任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对于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规定》的出台正是符合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第二,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班主任除了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外,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学生的成长,以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所以,从政策上保障和鼓励更多优秀的教师愿意做班主任,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关心学生成长,是班主任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三,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学校教育是以班集体为单位来进行的,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又要进行有效的班集体管理,保证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班会、团队会以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更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想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做每一位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对班主任教师而言,做班主任工作和授课一样,都是主业;对学校而言,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要。

2、《规定》对班主任工作的保障作用

2.1 《规定》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量

《规定》第十四条:“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明确了班主任教师应当把授课和做班主任工作都作为主业,要拿出一半的时间来做班主任工作,来关心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身心健康状况及其他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正如上所文中提到的,一个好的班主任的组成角色之一是“心理工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要(例如吃喝)有了保障的时候,高层次的需要(例如感情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会突显出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里的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是不愁吃不愁穿,正是因为这样,才出现了很多的心理问题。由于中小学生是属于限制性行为能力人,在家的时候父母有义务对孩子进行监管,照顾他们的生活。但是,中小学生要到学校进行教育,一天当中大部分的时间其实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在学校班主任老师也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也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将心理学和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很好的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筆者认为,该《规定》第十四条明确了班主任工作中管理和教育学生的重要性,这不仅仅对于班主任来说是工作量的减少,对于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2.2 《规定》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待遇

《规定》第十五条:“第十五条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辛勤工作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而享受的班主任津贴一直是按照1979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颁布的《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教计字(1979)489号)规定的标准,即:“中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5元,36人至50人发6元,51人以上发7元,小学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以下发4元,36人至50人发5元,51人以上发6元。”1988年人事部、国家教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和建立中小学教师超课时酬金制度的实施办法》(人薪发[1988]23号),文件规定:“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提高的幅度和教师超课时酬金的具体数额,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据了解,除一些地方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本地班主任津贴标准外,各地基本上按1979年的国家标准增加了一倍。即不同班额分别为中学10元、12元、14元,小学8元、10元、12元。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1979以及1988年所规定的班主任津贴的标准以及远远不能满足班主任生活的需要,也不能对班主任的工作起到有效地激励作用。而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之后,由于班主任比其它科任老师花在管理学生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要多,理应得到符合自己劳动的报酬。

2.3 《规定》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

《规定》第十三条:“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规定》第十九条:“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予以表彰奖励。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

从上述条例可以看出,《规定》从班主任的职业发展、职务晋升、参与学校管理、待遇保障、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对班主任工作的尊重和认可,是对广大班主任教师的一种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同时,强调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于稳定班主任队伍、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鼓励广大班主任能长期、深入、细致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3、《规定》对班主任工作的规范作用

3.1 班主任应行使好自己的‘批评树’

《规定》第十六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规定》第十六条之

所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在惩戒和批评教育这个领域,一直没有出台一个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政策。所以,制定和完善惩戒、批评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中之重。但是,笔者认为,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要想制定出一个对于所有学生都适合的批评或者体罚学生的工作细则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中小学生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的时候更加的留心学生以及家长的反映,协调好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系,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在对学生的心理不造成伤害的情况下,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并对学生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这对于中小学班主任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2 班主任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可以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教师不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然有权利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过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由于批评教育方式的不当而引起的误会、冲突,却使两者的关系陷入了一种紧张的境地。老师抱怨学生难以管束,学生抱怨老师太过严厉,似乎师生成了一对“敌对”关系。这种师生之间的不信任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规定》第十六条只是从单方面规定了班主任有批评学生的权利,在学生的眼里,此规定是班主任的“尚方宝剑”,使班主任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更加理直气壮,而忽略了班主任批评学生背后的教育目的。同时,学生家长和班主任教师之间也存在着不信任的关系,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希望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学校以及班主任却怕承担责任,把很多棘手的教育问题又抛回给了家长,自然学生家长也对班主任老师有几分抱怨。要改善班主任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只靠明确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的权利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做法。只有班主任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建立一种信任关系,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3.3 班主任应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以及信任学生

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相互联系的,都是对人的认识和态度,也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力量。关心与理解是紧密联系的,在关心中获得理解,理解学生才能善待学生。关心以尊重为前提,也是尊重的表现。当然,信任也是尊重的一种表现:对学生的尊重、期待与信任,会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师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应该遵守以下的原则:

第一,惩戒和批评必须具有教育性。班主任在惩罚和批评学生时,应该牢记这一点,惩罚和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受到教育,而不仅仅是通过惩罚使学生感到痛苦和耻辱。惩罚本身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惩罚的内容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惩罚和批评了学生之后,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以为戒。第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教师是处于较强势的地位,学生处于较弱势的地位。但是,学生不管其年龄有多小,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理应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在行使惩戒、批评权时应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应该是学生感到痛苦和羞辱。如果教师对这一点引起充分的重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惩戒和批评应该合理公正。首先要求教师在行使惩戒、批评权时采用的方式是法律允许的,其次,在不同的学生犯同样的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不带有任何偏袒,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批评和教育。教师在行使惩戒、批评权时除了应当遵循上述几项原则之外,以下的惩戒和批评的手段是应该杜绝的:讽刺贬损、打骂、侮辱性的惩罚、公布隐私、孤立犯错者、无关联惩罚、学生“连坐”、家长“连坐”等。

笔者认为,只要班主任在工作过程当中,一直秉承着关心、理解、尊重以及信任學生的理念,是能够同样获得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尊敬的。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也是班主任不能缺少的素质。所以在班主任的各方面素质当中,应当把关心、理解、尊重以及信任等视为重要的。学校在选择班主任的人选的时候也应该把这个作为一项非常关键的审核标准。

作者:刘星

上一篇:材料工程论文下一篇:本科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