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措施骨科护理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疼痛护理机体潜在损伤或者组织损伤会形成一种疼痛的不良反应,疼痛是临床常见的心理活动,也是相对复杂的活动过程。针对疼痛,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常见的治疗措施为镇痛。随着麻醉学、外科学研究发展的深入与观念的更新,术后镇痛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护理措施骨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护理措施骨科护理论文 篇1:

美容护理措施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美容护理措施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7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患者145例,按患者住院病历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骨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美容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瘢痕发生情况、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瘢痕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美容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瘢痕的形成,改善患者心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科;美容护理;预见性护理;瘢痕预防;心理状态

Key words: orthopedics; cosmetic nursing; predictive nursing; scar prevention; mentation

隨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车祸事故导致的创伤患者也日益增多。作为收治创伤患者重点科室之一的骨科,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意义上,骨科手术的重点在于正畸和恢复功能,但随着经济发展及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形态的要求已不再停留在颜面部,躯干和四肢切口的美观程度也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重视,传统的护理服务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本研究将美容护理措施应用到骨科护理管理中,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科室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45例,根据患者住院病历号进行分组,奇数号为对照组(n=59例),偶数号为观察组(n=86例)。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性21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9.2±4.1)岁;疾病类型:胫腓骨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11例,脊柱骨折5例,肱骨骨折8例,尺桡骨骨折19例;观察组男51例,女35例;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30.8±3.9)岁;疾病类型:胫腓骨骨折36例,股骨颈骨折17例,脊柱骨折9例,肱骨骨折14例,尺桡骨骨折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非手术治疗、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及精神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骨科护理管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指导协助翻身、外固定支架护理,遵医嘱指导用药,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康复训练指导[1]。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美容护理措施。

1.2.2.1 建立美容护理小组:在骨科护士长领导下由骨科专科护士、伤口造口专科护士、骨科医师组成3~5人的美容护理小组,由美容整形专科医师进行美容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对患者给予整形美容专科同质化护理[2]。

1.2.2.2 设计预见性护理方案:根据患者受伤原因、手术类型、切口位置、体质等方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预防瘢痕形成及对已形成的瘢痕进行软化处理[3]。瘢痕预防与软化方法:①降低切口周围张力,术后早期减少活动,避免牵拉伤口,破坏新生肉芽组织[4];②局部涂抹药膏,一般于切口拆线后1周,伤口愈合后开始使用含硅凝胶的药膏,以减少瘢痕形成[5];③手法按摩,根据瘢痕的时期选择按摩手法与力度。1个月内的瘢痕,用单手拇指顺着瘢痕方向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着力于表皮,力度较轻;1~3个月的瘢痕,用揉按法、指压法,以美容指对切口瘢痕进行前后、左右的内旋或外旋揉动、点按,用力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中等力度;3个月以上,质硬且突出的瘢痕,以拇指屈曲的骨突部位着力于患处,沿垂直方向施力,为强力点法,以患者能够承受的最大力为标准[6]。通过手法按摩,可以松解瘢痕及深层组织的粘连,一般15d左右可使坚硬的瘢痕组织软化。只采用单一方法处理的瘢痕,其变软大约需1~2个月,不做任何处理自然增生的瘢痕,要等到6个月后才能逐渐变软。瘢痕按摩应尽早开始,并逐渐增加力度与频率[7-8],后期瘢痕成熟后效果相对来说不如前期。

1.2.2.3 心理护理:患者住院期间身心承受着巨大压力,如疼痛、长时间卧床、行动不便、对功能恢复及外貌改变的担忧等,这些都会对患者情绪造成影响,甚至影响治疗。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应进行心理护理,加强有效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需求,与患者一起分析病情和治疗方案,使其对即将接受的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解除或减轻负面心理,另一方面增强了患者对病情恢复的信心,消除其对未知治疗的疑虑或恐惧[9]。同时告知患者虽然创伤后暂时容貌有损,但经过美容缝合及抗瘢痕治疗后这种损伤会大大减小,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向患者介绍经美容护理后恢复成功的案例,增强其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

1.2.2.4 健康教育:在处理伤口的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积极健康教育,包括保护创口,功能锻炼,告知患者换药和拆线时间,讲解术后抗瘢痕治疗的重要性,介绍抗瘢痕药物的使用方法、预期效果。引起患者的重视,达到控制瘢痕增生的目的。强调长期、规范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日常宜清淡饮食,少辛辣、戒烟酒、高蛋白,促进伤口愈合。手术后应尽量避免刺激创面,暴露在外的伤口应避免长时间照射阳光。在痂皮脱落期应嘱咐患者避免撕扯痂皮,可采用冷敷方法减轻瘙痒感[10]。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入院时和出院时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 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检测,SAS分数越高說明焦虑情况越重,SDS分数越低说明抑郁情况越重[11]。

1.3.2 瘢痕评估: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于患者出院后6个月评估瘢痕情况,包括血管分布(V)、瘢痕色泽(M)、柔软度(P)和厚度(H),分数0~15分,分数越低表示瘢痕越轻。由同一名整形美容科医师进行评分[12]。

1.3.3 满意度调查:采用笔者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从护理沟通、健康宣教及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所得总分分为三个梯度,<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满意,>80分判定为非常满意。满意率=(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抑郁和焦虑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出院时,观察组抑郁以及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瘢痕情况比较:对照组VSS评分(9.34±0.75)明显高于观察组(3.70±0.36),说明其瘢痕发生情况较观察组严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在医疗费用方面的承受力亦大幅度增长,对骨科创伤的医疗处理不再停留于功能恢复层面,对自身美观方面的要求也日渐增多。但几乎所有手术都无法避免遗留瘢痕,因为瘢痕是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13]。

本研究将美容护理融合到骨科护理管理中,美容护理小组人员结合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瘢痕形成情况、社会支持、外观需求以及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预见性的护理。选用多种预防瘢痕形成的方法,如按摩护理、外敷护理、抗瘢痕指导等[14]。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适当降低期望值,减少不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情绪发生,使患者更加积极配合治疗[15]。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美容护理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瘢痕情况明显改善。骨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整个科室的护理水平,护理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也需加强康复及美容专科培训,从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满足医疗的发展和患者需求[16]。在本研究中,美容护理小组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伤口美容护理、瘢痕预防指导等,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也有了较大提高。

综上所述,将美容护理措施融入到骨科护理管理中,能显著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增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提升骨科的整体护理水平。应用范围可逐步由整形美容科扩展到其他创伤科室,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蔡志伟,曾于林,陈莹.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8):63.

[2]陈碧华.急诊美容护理干预对面部外伤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122-124.

[3]余珊,叶丽.ICU美容护理措施对重症外伤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瘢痕产生状况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8, 27(6):141-144.

[4]杨艳,王岚.皮肤免缝合技术在骨科脊柱手术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4):71-73.

[5]罗梅,沈世琴,李霞,等.莫匹罗星联合康惠尔溃疡贴在创伤性伤口中的应用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2015,17(5):469.

[6]黄泽春,李慧,晏丹,等.按摩配合抗疤药膜治疗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0):1623-1625.

[7]Szabo MM,Urich MA,Duncan CL,et al.Patient adherence to burn care: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Burns,2016,42(3):1223-1224.

[8]刘丽娜.探讨烧伤创面愈合后皮肤的美容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215-217.

[9]马兴云,李芳,倪晓丽.有效沟通应用于整形美容护理工作中的效果[J].社会医学杂志,2018,16(4):67-68.

[10]丁晓红,孙红灵.急诊头面部外伤特点分析与早期护理干预[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4):119-121.

[11]陈菲.人性化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保健文汇,2017,13(9):117-118.

[12]龚丽,刘丽娟,侯丽.rh-b FGF联合美容缝合技术在急诊开放性伤口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6):22-24.

[13]王春虎,黄渭春.瘢痕疙瘩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4):610.

[14]高继红,许素琴,袁芳.创伤外科整形缝合术临床观察及护理研究[J].中国医疗美容,2017,7(2):71-72.

[15]杨翠红,杨春艷,于爱红.整形美容人性化护理与实践[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4):1209-1211.

[16]诸琳.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2018,6(20):81.

[收稿日期]2018-11-07

本文引用格式:黄凤,江海英,王立,等.美容护理措施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3):149-151.

作者:黄凤 江海英 王立 等

护理措施骨科护理论文 篇2:

骨科手术术后护理措施知多少

1 疼痛护理

机体潜在损伤或者组织损伤会形成一种疼痛的不良反应,疼痛是临床常见的心理活动,也是相对复杂的活动过程。针对疼痛,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常见的治疗措施为镇痛。随着麻醉学、外科学研究发展的深入与观念的更新,术后镇痛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镇痛亦是如此,由此术后镇痛护理成为了重要的临床研究之一。

1.1术后评估疼痛程度

临床一般采用VSD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分成五个等级:O度:不痛;Ⅰ度:轻度疼痛,间接性的疼痛,可以忍受,不采用药物治疗;Ⅱ度:中度疼痛,持续性的疼痛,影响患者正常睡眠,采用止痛药对症治疗;Ⅲ度:重度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疼痛,需要使用药物才能缓解;Ⅳ度:严重疼痛,持续性剧烈疼痛,同时会出现脉搏、血压的变化。根据疼痛程度分级让患者在均分为五等份的直线上标出自己疼痛感所处位置,然后进行综合评估。对此,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疼痛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患者疼痛行为、部位、规律、性质进行评估,同时能够判断疼痛会诱发的症状及成因,关注患者由于疼痛引起的心理状态、行为动作、以及睡眠饮食的变化,从而有效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1.2疼痛护理

1.2.1心理护理

不同的疼痛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压抑、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以及告知患者关于疼痛的内容,促使患者能够逐渐的信任护理人员;同时,对于患者的疑问,需耐心解答,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量患者,理解患者的疼痛感,采用温和的语言与患者的沟通,从而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在护理期间,宜放缓动作,轻柔完成护理过程,避免对患者的疼痛部位造成刺激反应。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痛感,还能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1.2.2疼痛护理

①炎症引发的疼痛:遵医嘱根据患者症状、疼痛程度使用止痛、消肿、消炎的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疼痛部位形成脓肿,需及时清理排脓,采取抗感染治疗。②创伤引起的疼痛:该类型患者由于创伤部位导致活动受限,移动时会导致创伤部位加剧疼痛,因此,需采取外固定处理,控制患者活动,从而缓解疼痛;针对骨折患者,需采用石膏外固定、牵引,指导患者将患者抬高,有效缓解疼痛。③神经引发的疼痛: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疼痛部位及特点,指导患者更换替换,根据诱发因素采取对症治疗,缓解神经压迫,从而减轻疼痛。④急性缺血引起的疼痛:对于必须立刻查找缺血诱因,对症处理,针对外固定不良引起水肿导致的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功能损伤必须即刻解除扎紧的绷带或者外固定,需要的患者进行切开减压,从而缓解缺血症状,缓解患者疼痛。

1.2.3止痛方法

物理止痛:采用冷热疗法缓解疼痛,例如:急性扭伤患者,先冷敷后热敷,同时需对其禁忌症、适应症进行整体掌握。

药物镇痛:该方式广泛应用与临床止痛,一般采用预防用药,0.2g塞来昔布口福,12h/次。

2 便秘护理

2.1诱发因素

其一:卧床。长时间卧床会使得患者的消化系统受到抑制,这是引发便秘的主要原因。饭后运动能够增强肠胃蠕动,而骨科患者大多表现为创伤、骨折以及行手术治疗,均需要长期卧床,而卧床影响了患者运动,同时镇痛泵的使用会减弱肠粘膜应激反应,抑制肠蠕动反射功能,导致便秘。

其二:心理情绪。骨科患者大多数由于外伤入院,行手术治疗后,大多数患者会形成紧张、焦虑、压抑的不良心理情绪,使得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过量分泌、迷走神经受到抑制,从而减弱了患者的胃肠功能,引发下肠管或者肠结痉挛,导致排便困难,同时会出现腹部阵痛。

其三:环境改变。大部分人排便具有规律性,对于骨科术后患者来说,受创入院,手术治疗后长时间的制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患者的排便习惯;同时受到手术的影响,大多数患者担心排便会引发创口疼痛而不敢用力;还有的患者由于行动不便,同时无法适应病床上排便,同时,为了避免排便有的患者会减少食物摄入,以此引发便秘。

2.2便秘护理

2.2.1心理护理

如上述所言,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不仅能够缓解不良心理情绪,还能够消除不良因素引发的临床症状。骨科患者由于突然受伤接受住院治疗,心理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对此加强心理护理,对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進行分析,感同身受,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耐心的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为患者构建良好的排便环境,避免引发严重便秘。同时,促使患者了解与掌握稳定情绪,促进排便的重要性。

2.2.2指导患者床上锻炼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手指运动、扩胸运动、上肢外展运动,指导家属为患者按摩腹部、下肢肌肉,同时,加强膝关节、踝关节、足趾锻炼,从而促进肠胃蠕动,缓解便秘。

2.2.3合理用药

针对便秘并发疼痛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缓解剂和镇痛药物。术后3d未排便的患者可在睡前合理使用缓泻剂,避免长时间使用。必要的患者可采用针灸治疗。

2.2.4合理饮食

术后进食是影响便秘的关键因素,对此,必须加强患者饮食护理。手术过后,根据患者所需能量,每天摄入主食150-250g;术后1d患者能够摄入>150g的主食,能够有效预防便秘。因此,根据患者病情合理控制术后进水、进食尤为重要。术后进水、进食需注意以下事项:骨科手术极少引发全身性反应,对此,术后可以根据患者需求饮水进食;针对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结合患者需求,可在术后6h进食;全麻无不良反应的患者,术后6h可以少量进食。

作者:李艳

护理措施骨科护理论文 篇3:

浅谈骨科病人压疮的形成及护理措施

【摘 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压疮的形成和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2008年10月—2011年10月的2350例骨科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接收压疮20例,其中骶尾部压疮50%,足跟部压疮30%。高龄患者及有合并症患者是为高危人群。高温与潮湿是促成压疮发生的环境因素。结论: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针对高危人群和好发部位,重点观察,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皮肤卫生情况及营养状况,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关键词】骨科;压疮;形成;护理措施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现将骨科病人常见压疮的形成分析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在2008.10—2011.10共收治病人2350人,接收压疮患者20例,其中Ⅰ度压疮50%,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压疮70%。压疮按部位分布,骶尾部压疮50%,足跟部压疮20%,,其它部位压疮30%

2 成因分析

2.1 骶尾部压疮

骶尾部压疮位列骨科压疮首位。骨科病人多需卧硬板床休息,如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下肢牵引固定及手术后病人。骶尾部成为病员身体主要的支撑点,压疮成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2.1.1 病员自身条件导致压疮的客观原因:在收治的2350位患者中,65岁以上1537例,占65%,,体重偏瘦的占30%,体重偏胖的20%,患者存在局部皮肤营养不良客观原因。

2.1.2 患者体质虚弱,术前术后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等都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

2.1.3 高温与潮湿是造成压疮的环境因素。由于患者受伤后常有体温升高、局部皮肤分泌物增加,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增加压疮的易发性[1]。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使得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引起压疮。潮湿皮肤较干燥皮肤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出5倍[2]。我院临床资料压疮70%发生在夏季高温期也证实这一点。另一个原因就是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常常把床单被子弄湿。

2.2 足跟部压疮

足跟压疮多由牵引石膏固定所致,体质瘦弱,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对疼痛比较敏感等患者是好发人群。足跟部处肢体的远端,血运不良,肌肉脂肪附着少,是压疮发生的内在因素,牵引固定则是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皮肤牵引时小腿上皮套因牵引锤的牵拉,使皮套下滑,牵引重力集结作用在足跟,造成足跟直接受压;骨牵引病员的患足会不自觉呈外旋下垂状,足跟承受患足重力卡压在帆布垫上;下肢石膏固定患者则由于石膏直接卡压足跟,石膏包裹患肢,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足跟部压疮发生。足部穿丁字鞋者,因为大小不适合或鞋子太硬,也可导致足跟不压疮的发生。足跟部压疮在骨科压疮中排第二位。

2.3 其它部位压疮

枕颌带持续牵引容易致下颌部压疮;骨牵引患者由于体位不正确的体位,大腿根部两侧易卡压在勃朗氏架上;国窩下方不能活动,皮肤牵引带膝部两侧锁扣易卡压膝部两侧;锁骨固定带的锁扣及铁环易卡压肩背部,肋骨带过紧压迫腋窝下,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压疮,在骨科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

3 护理措施

3.1 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技能;病员及陪护增强主观能动性

按照《医院护理管理学》中压疮发生率为0的标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预防压疮的重要性,相关知识与专科护理技能;对夜间压疮的高发期强调责任意识,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针对病员与陪护对压疮防护知识的缺乏与思想的麻痹,应落实宣教,讲明利害关系,做到主动配合护理。

3.2 加强基础护理,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加强卫生护理,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保持病员皮肤清洁,做到勤擦洗,勤更换,勤翻身,勤按摩,勤检查。夏季,应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18~24℃,避免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在患者背部加放一条吸汗的棉质毛巾,及时擦干汗液;底尾部可放一水袋,及时擦洗更衣,更换床单被套等,避免患者处于潮湿环境中。使用便盆时,避免生拉硬拽,可指导病员正确抬臀,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布垫,以免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病员可指导抬臀运动,每天练习16-20次,每次持续2-3分钟;或将手握成拳头放置臀下,以减轻底尾部受压,对行牵引固定患者,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调整牵引,保持体位正确有效,可协助与指导患者穿衣裤,避免皮肤牵引带或固定带与皮肤直接接触,或在易卡压处放置透气性好的棉垫或纱布,减轻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

3.3 高危人群,好发部位,重点观察,重点监督,严格交接班

对高龄,瘦弱,营养不良,肥胖,术后使用镇痛泵者及合并糖尿病等患者,应重点观察与监督,严格交接班,使用气垫床,或在病员骶尾置放海绵薄垫,或在底尾部贴透明贴以保护,棉圈体积小,可置于足跟;建立翻身卡,1-2小时巡视,重点查看骶尾部,足跟部皮肤受压情况,协助病员更换体位,或适时松解牵引,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3.4根据压疮分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护理措施

我院收治院外带入压疮20例,有50%为Ⅰ度压疮,25%为中度压疮,15%为重度压疮,均得到有效治愈。

3.4.1 轻度压疮:局部红斑,皮肤完整。对已发生I度压疮建议不要按摩,应持续减压使用气垫床,临床使用能起到遏制压疮发展。这期压压疮贴透明贴效果非常好,我院常用的有康惠尔透明贴(常用型号3536),透明贴的选择可根据压疮的面积大小而定,臨床资料20例压疮,10例Ⅰ度压疮,均得到有效治愈。

3.4.2 中度压疮:皮肤紫红,水泡形成,局部减压:小水泡:用厚滑石粉包扎减少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局部悬空待干。大水泡:消毒皮肤-抽水泡内渗液—涂0.1%洗必泰或0.02%呋喃西林—无菌纱布覆盖;或用溃疡贴贴在患处保护。临床资料20例压疮有5为中度压疮,均得到有效治愈。

3.4.3 重度压疮:水泡破裂,局部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创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疼痛加重。局部减压,清创,治疗感染,防止创面污染,促进压疮愈合。 这期压疮也可用溃疡贴保护,待溃疡贴上面有白色分泌物时应急时更换溃疡。收治的4例重度压疮得到了有效治愈。

3.4.4 极重度压疮:坏死组织发黑,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深达骨骼。Ⅳ度压疮需要医护人员共同严肃对待,局部减压,局部清创换药,贴溃疡贴抗生素点滴或皮瓣移植等。1例极重度压疮提高以上程序,住院60天后,治愈出院。

4 小结

了解骨科病人压疮的形成,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压疮的认识;介绍骨科压疮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护理工作者采取或借鉴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卧床病人的压疮率大幅度下降,加强基础护理的,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痛苦,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又新译.轮椅坐垫对压力和皮肤温度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86,5(5):206.

[2] 陈灏珠,王赞舜,崔思松,等译.默可老年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3-162.

作者:黄香红

上一篇:支部书记申请书下一篇:入党申请书之五范文